本帖最后由 火仔 于 17-10-2025 09:07 AM 编辑
針對目前校園發生一系列不愉快的事件,我們來討論是否該禁止一切
暴力内容(包括游戲,電影,視頻,音樂)以防範未成年有樣學樣,或則受到思想洗腦。
支持禁止或限制暴力內容的主張/言論範例 - 「應禁止暴力或血腥遊戲未成年人使用」
- 在中國,有言論主張「血腥暴力的遊戲應禁止未成年人進入」;並配合實名認證、人臉識別、遊戲分級、平台管理機制等手段。Oeeee
- 遊戲軟體分級管理制度中,也規定「性暴力、性虐待、違背倫常性交、教唆自殺、殺人犯罪細節」等內容應禁止或限制。zh.wikipedia.org
- 針對特定極端暴力或強姦類遊戲的禁令或譴責
- 「暴力歌詞應被禁止」/「美化犯罪的音樂不可放任」
- 有辯論提案主張:“This House would ban music containing lyrics that glorify violent and criminal lifestyles.”(英語世界中的公共論壇或辯論題目)idebate.net
- 也有意見反對音樂美化犯罪的歌詞應被嚴格限制。DebateWise+1
- 針對音樂影片(MV)中暴力內容的批評與要求禁播
- 有媒體報導提出「所有含暴力場景的音樂視頻都應被禁止」的主張。Sky News
- 在犯罪率上升時,有評論或政治人物借用暴力音樂 / MV 與社會暴力問題掛鉤,呼籲政府介入監管。Sky News
- 公共機關/政府議題報告中對暴力娛樂內容行動的呼籲
反對禁止或限制暴力內容的主張/言論範例
在學界、法律界、媒體以及大眾輿論中,支持「不全面禁止」暴力內容的常見論點包括: [td] 論點 | 核心意思 | 關鍵支持 /反駁要點 | 表達自由 / 言論自由 | 媒體藝術作品(包括遊戲、電影等)是創作者的表達形式,應受到言論自由保護 | | 證據不穩定 / 因果關係不足 | 暴力內容與真實暴力行為之間的直接因果鏈條尚未被充分科學證明 | | 替罪羔羊風險 | 如果把暴力問題都歸咎於媒體內容,就忽略了更根本的因素(如家庭、心理、社會結構、教育等) | 有觀點認為媒體只是被拿來當做焦點,而真正的問題源自其他社會、心理結構 | 執行困難 / 禁令反效果 | 在網路時代,全面禁令難以有效執行(內容可能透過地下 /非法 /匿名管道流通),甚至激發「禁果效應」 | 許多「禁令」反而使內容轉入地下,更難監管,也可能引起好奇與逆反心理 | 內容分級 + 家長 /教育監督比全面禁止更有效 | 與其禁止,不如做分級制度、家長監控、媒體素養教育等較為務實的方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