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24|回复: 0

陸世界遺產再+1 「西夏陵」列入 總數達60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7-2025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陸央視12日報導,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7屆世界遺產大會北京時間7月11日晚上通過決議,將大陸申報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大陸世界遺產總數達到60項,保持了世界前列的位序。


此次申遺的西夏陵共包含4大人工建造的遺存要素,分別是9座西夏帝陵、271座陪葬墓以及32處防洪遺跡,還有一處面積達5萬餘平方米的建築基址,考古初步判斷是與祭祀相關的大型場所。此外,西夏陵遺址博物館還存有7000餘件可移動文物。整個遺址區面積達38.99平方公里,是現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文化遺存。可直接為中國歷史上黨項族創立並延續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不可替代的特殊見證,實證了西元11至13世紀,西夏在絲綢之路上的中繼樞紐地位。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名譽所長陳同濱表示,西夏陵遺址整個構成要素一部分是自然要素、一部分是人工要素,共同合成西夏陵獨特景觀。這次申遺是對西夏的重新認識,因為西夏在二十四史沒有記載,但它是與宋、遼、金同時存在的王朝。

西夏王朝於西元1038年建國,1227年被蒙古大軍攻陷,此後便消失在歷史,前後存續共190年。

20世紀30年代,德國漢莎航空公司飛行員卡斯特爾飛越寧夏賀蘭山時,用隨身攜帶的相機定格下山腳下一片神祕的建築——圓錐形的「土堆」,並收錄進其《中國飛行》一書。此後,西夏陵再次進入公眾視野是在1972年至1977年間,考古人員第一次有系統調查和科學發掘西夏陵,證實《嘉靖寧夏新志》記載的西夏陵處於賀蘭山之東,西夏陵的存在由此確認,它西北傍高山,東眺興慶府與黃河,背山面水、地勢開闊,與山勢雄偉的賀蘭山共同形成了氣勢壯麗的陵區景觀。

帝陵是西夏陵遺產要素核心之一,在廣袤陵區內共有9座規模不同帝王陵墓,雖然面積大小不一,但建築布局卻遵循著相似規制。每座帝陵都以陵城作為核心結構,陵城四面牆體的中部都設有門闕,四角還巧妙地設置角闕。走進陵城內部,獻殿、魚脊狀凸出地表墓道封土、最高達20餘米陵塔等建築遺蹟依次排列,部分帝陵還特別修建中心台,彰顯王者尊嚴。

有座高大的土堆被稱為陵塔,和中原許多墓葬不同,它的墓葬並不是在這個土堆下方,而是在距離10米遠的南側,在歷史上已遭嚴重損毀。

帝陵所有墓室均已在歷史時期遭毀滅性破壞,目前僅對6號陵地下部分正式考古發掘。採集和出土大量建築構件,以綠釉琉璃鴟吻、脊獸和雕龍望柱最具代表性;隨葬品中以金、銀制的馬具、飾物等,最為精美。

3號陵是9座帝陵中目前地面遺存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一座。地面部分基本呈中軸線對稱分布,有明顯圍合而成的陵城。陵城南側向外延伸形成一個月城,月城南牆中部開闢門戶,並建有門闕。月城內設有神道和石像生,這些石刻動物仿佛是守護帝王長眠的忠誠衛士。在月城前方,還布置了闕台、碑亭。整個陵域最周邊,四角矗立四座莊嚴角台,勾勒出帝陵宏大輪廓。

經過近千年風雨,如今這些帝陵地面建築主要保存下來的是夯土結構部分。其中,1號至6號陵的陵園格局和建築遺址保存最為完好,地面遺存清晰可辨;7號陵仍保留著近半數的地面建築遺址;而8號陵和9號陵則以陵塔的形式延續至今,見證著時光流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7-2025 12:47 PM , Processed in 0.10075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