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729|回复: 1

《煽动法令》能抓多少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9-2014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煽动法令》能抓多少人?
[url=][/url][url=][/url][url=][/url]

[url=]
[/url]

【时政】冷眼看螃蟹2.0

纳吉政府大兴文字狱,以《煽动法令》调查、逮捕、控告异议分子,从政党领袖、活动家、学生、学者、宗教师到律师,“禁区”从族群关系、领袖面子、皇室、宗教到分离主义,网罗越布越广,民间愤怒之余,苦无对策,因而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而民间若成惊弓之鸟,对所谓“敏感课题”噤若寒蝉,甚至连支持“还我国家”(Negaraku)运动都忐忑不安,反之,极右派则能享有免控特权继续激扬马来人、穆斯林的危机感。如果民主力量没有对策,那么第十四届大选纳吉已然未战先胜。

值此之际,比愤怒更需要的,是理解和克服我们的恐惧。我们必须理解,愤怒和恐惧是可以并存的,因此只要恐惧感够重,愤怒并不能阻止我们在“战与逃”(fight or flight)的关头选择逃生,像一群被狮子追捕的羚羊四散逃生,最终让狮子得以扑击更多受害者。

我们对“煽动法令文字狱”的束手无策,其实有点像面对一个随便对群众扫射的枪手。每一个受害者中抢,我们就“往上计数”(count up),心里想:“不知杀戳何时会停止?”,要求当局撤销控罪、保释被控者或帮他们打官司,也不过是等于帮受害者绑扎伤口止血,只能求守,无力反攻,恐惧和无助感自然油然而生。

“枪手有多少颗子弹?”

要挫败纳吉的“煽动法令文字狱”,我们必须开始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纳吉政府能够用《煽动法令》调查、逮捕、控告多少人?

这等于问,枪手有多少颗子弹?如果子弹的数目是有限的,而且远少于枪击范围之内的人数,那么,枪手每开一次枪,就少一颗子弹,那么,枪手开枪就不尽然是坏事—只要子弹用完了,就是枪手被制伏的时候了。

这样想,我们就能反客为主、反守为攻,就能沉着应战。枪手每一次开枪,我们就可以从容倒数(count down),猜测什么他会粮尽弹绝。事实上,只要我们能够让受害者都穿上防弹背心,不让他们中弹身亡,那么,枪手每一次开枪,就算命中,也只是消耗自己的武装。

属经济学收益递减定律

比较技术性地,借用经济学的概念,就是说《煽动法令》有其“收益递减定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这个定律的概念是,如果达到一种特定效果需要多种资源,那么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不断增加一种资源的投入,那么这种资源的投入越多,每一单位的额外收益开始时或会增加,之后就会慢慢减少,到最后甚至会变成负数,以致到了一个顶点后,再投入更多资源,反而整体收益反而会减少。用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好的东西过多了就会有反效果。

当政府开始动用《煽动法令》抓人时,每多抓一个人,大家对政府的恐惧就会增加,然而,到了一个程度后,每抓多一个人增加的“寒蝉效应”就会越来越小,最后“寒蝉效应”达到顶点,再抓多一个人,整体“寒蝉效应”就会递减了,大家就会由恐惧改为愤怒,由逃避改为反抗。(见下图)


改自http://wiki.mbalib.com/w/images/4/4c/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jpg

问题是:《煽动法令》的“寒蝉效应”定点在那里?要抓多少人,整体民众才会从恐惧转为愤怒,让政权本身陷入正当性危机?

顶点不可能超出300人

理论上,顶点绝对不可能高于50%加一人,如果触犯《煽动法令》的人还多于不触犯《煽动法令》的人,那么触犯《煽动法令》就是常态,不触犯《煽动法令》就是变态。所谓“法不责众”就是这个意思。

事实上,顶点会远远小于50%加一人。马来西亚有三千万人口,单单1%就有三十万人。政府有可能控告三十万人煽动而能继续掌权么?我相信,顶点不可能超出300人(只占人口的十万份之一),甚至低至100-150人。

这就表示,《煽动法令》如果是当政者的枪,它里面只有100-300发子弹。如果每个受害者中弹了都没有大碍,那么枪手每开一次枪,我们就越接近制伏枪手的时刻。

为受害者提供防弹背心

《煽动法令》下最高可以判刑监禁三年和罚款5000元。怎么可能无大碍呢?比起《内安法令》下不知何年何月结束的无审讯扣留,其伤害是相对少的,而且从控告到定讞,需要一段时间,如果民意反弹很大,最后未必定罪,其代价就是被扣留和上法庭的折磨,以及保释金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为受害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援,从法律、金钱到友情的支援,不让他们孤军作战,我们就等于为他们穿上了一件防弹背心。

事实上,如果人人知道中枪时身上已经有一件防弹背心,大家就不会慌张。或者说,大家就能理性地接受:慌张也没有用。毕竟,当政府在努力翻旧帐时,你能回到过去删掉所有不小心说过的话吗?

如果不能,那么谁中枪可能就是很随机的事。如果注定要很多人中枪才能停止枪手继续射击,那么发现中枪的是自己时,最好条件就是发现自己身上已经穿了防弹背心。

受害者微笑则敌人哭泣

从整体社会的角度去看,建立一个对《煽动法令》受害者的援助网,就是为所有维权人士乃至任何可能不小心为流弹所伤的老百姓买保险。

这个保险不会便宜。如果一个人保释金需要一万五千元,那么100-300人所需要的保释金就可能需要150-450万元。这当然是不小的数目,但是,如果这个数目的银弹能够打败《煽动法令》的子弹,进而消耗纳吉政府的正当性,比起因为贪污滥权、治理不当、社会撕裂的损失,就很便宜了。

当然,像阿里这样勇敢的朋友,在当局提出8条控状来阻止他保释时,毅然不接受保释来抗议是很了不起的;但是,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学习他不接受保释。

不过,我们可以鼓励每个人学习他被警察扣押时阳光的笑容。如果我们能够建立给受害者有效的保护网,让每个受害者都无所顾虑,每个受害者就有可能像他一样在被扣押时发出煽动性的微笑。而当每个《煽动法令》的受害者都能以微笑作为煽动的武器时,自由的敌人就要哭泣了。

谨以此文献给我亲爱的国家,祝大家国庆微笑快乐!


黄进发是英国艾塞克斯大学比较民主化博士,曾任私立大学讲师,目前是槟城研究院全职研究员。

http://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274769

冷眼 这篇文章的论点在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在现实中却需要一个前提,就是人民必须是明辨是非、没有私心、追求正义的。如果在一个国家里,更多的人被捕,却不能激起大多数人的愤怒,反而让许多人额手称庆,那么这个理论也只能是书生之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9-2014 09:5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守估计至少有五百万人-原因是根据过去505投反票的人数。。。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8-2025 08:33 AM , Processed in 0.135464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