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926|回复: 405

鬼节谈超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9-2009 09: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的鬼节来得静悄悄.
看到附近的街道在赶撘戏台,才惊觉鬼节已来了好一阵子了.

往年的今时,我已去寺院写好牌位和作布施,
把功德回向给过去世的亲人或其他众生.
希望我亲人和一切众生能安乐.

不久前, 有佛友告诉我超度并不符合佛法,
佛教并没教人祭拜鬼道众生.
这个说法让我楞了好一会儿.

到底超度法会符合佛陀的教法吗?

佛陀在世时,一位死了亲人的婆罗门问佛陀;
祭拜布施对亡者是否有好处?

佛陀回答说;如果亡者投生在饿鬼道的话,
祭拜布施对他有帮助.
因为饿鬼是依靠活人的施食而过活的.
如果投生在其他五趣的话,那他享用不到这些祭拜布施了.

佛陀也说;就算亡者没有投生饿鬼道,
其他的饿鬼也是可以享用这些祭拜布施,
这些饿鬼道众生也曾经在过去世作过我们的亲人眷属.
而祭拜布施饿鬼的人可以得到布施的善报.

这个典故记载在南传的增支部和北传的阿含经.

它明显指出佛陀是鼓励我们祭拜布施给鬼道众生的,
而这些祭拜布施对活人和亡者都有利益,可谓冥阳两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9-2009 09: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超度法会-盂蘭盆勝會的起源

七月盂兰盆胜会的起源,是由于目犍连尊者在成道后,
想度化父母以报哺育之恩.

却发现他的母亲堕饿鬼道,苦不堪言.
目犍连尊者于是请教佛陀如何救度其母,
佛陀教他供养十方僧众并回向给其母, 其母以此功德从饿鬼道解脱.

这是北传经典的记载.

在南传的小品饿鬼事也有类似的典故,不过典故的主人翁为舍利弗.

舍利弗之母生在饿鬼道,只能食唾痰,鼻汁,脓血.他求助于舍利弗.

于是舍利弗把此事告诉目犍连,阿那律,劫宾那等尊者.

他们起建四间小屋,把四间小屋和饮食布施给四方僧众.

然后回向功德给舍利弗之母.最后她因这些功德从饿鬼道解脱,并投生为天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peggy_str + 5 不错的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9-2009 09: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布施就是善事一桩啦。善事宜多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9-2009 09: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尋夢人 的帖子

《金刚经。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布施者,莫作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9-2009 1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尋夢人 的帖子

为了方便阅读典故出处,所用的经典列出如下;

南传增支部经典一百七十七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杀生……乃至……有邪见,
彼身坏命终而生饿鬼趣。彼即于彼处,依饿鬼趣有情之食而活命安住,
又依此世之朋友、知人、亲属、血缘所施之食而活命安住。
婆罗门!此乃相应处也,于住彼处者得受布施。
  “尊瞿昙!若彼命终之亲属血缘,不生于彼相应处,则谁受其布施耶?”
  “婆罗门!其他命终之亲属血缘,生于彼相应处者,受其布施。”
   “尊瞿昙!若彼命终之亲属血缘,不生于彼相应处,
其他命终之亲属血缘亦不生
    于彼相应处,则谁受其布施耶?”
   “婆罗门!于如是长时,彼相应处无命终亲属血缘之居住者,
无有是处。婆罗门! 而且,施者非无果。”


北传杂阿含卷1041

時,有生聞梵志來詣佛所,與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已,
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曇!我有親族,極所愛念,
忽然命終,我為彼故,信心布施。云何,世尊!彼得受不?」
  佛告婆羅門:「非一向得。若汝親族生地獄中者,得彼地獄眾生食,
以活其命,不得汝所信施飲食;若生畜生、餓鬼、人中者,
得彼人中飲食,不得汝所施者。婆羅門!餓鬼趣中有一處,
名為入處餓鬼,若汝親族生彼入處餓鬼中者,得汝施食。」
  婆羅門白佛:「若我親族不生入處餓鬼趣中者,我信施,誰應食之?」
  佛告婆羅門:「若汝所可為信施親族不生入處餓鬼趣者,
要有餘親族知識生入處餓鬼趣中者,得食之。」
  婆羅門白佛:「瞿曇!若我所為信施親族不生入處餓鬼趣中,
亦無更餘親族知識生入處餓鬼趣者,此信施食,誰當食之?」
  佛告婆羅門:「設使所為施親族知識不生入處餓鬼趣中,
復無諸餘知識生餓鬼者,且信施而自得其福。彼施者所作信施,
而彼施者不失達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9-2009 1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浪澈 于 10-9-2009 09:20 PM 发表
《金刚经。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 ...


师兄修行好,我不敢比较.

末学智慧劣等,不敢妄言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1-9-2009 09: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尋夢人 的帖子

师兄莫要妄自菲薄,不才也并非前来比较指点,是认为金刚经此句有此一说,佛徒该有多一个以般若角度来发露慈悲心的选择。
布施者贵于发露布施慈悲的心,至于诸人我虚实的见解,不应该成为当事人当初发露心愿的导向。

我要表达的意思,仅此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9-2009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鬼道众生無处不在

佛陀在《长阿含经》里说到:

"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
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儿市肆及丘冢间。皆有鬼神无有空者。
凡诸鬼神皆随所依即以为名。依人名人。依村名村。依城名城。
依国名国。依土名土。依山名山。依河名河。

佛告比丘。一切树木。极小如车轴者。皆有鬼神依止无有空者。"

好兄弟无处不在,每家每户,大街小巷,十字路口,菜市场,
山丘或坟场,小树大树,都有好兄弟在住.

看来好兄弟是多过人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9-2009 1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尋夢人 的帖子

在南传的小品饿鬼事也有类似的典故,不过典故的主人翁为舍利弗.
舍利弗之母生在饿鬼道,只能食唾痰,鼻汁,脓血.他求助于舍利弗.
于是舍利弗把此事告诉目犍连,阿那律,劫宾那等尊者.
他们起建四间小屋,把四间小屋和饮食布施给四方僧众.
然后回向功德给舍利弗之母.最后她因这些功德从饿鬼道解脱,并投生为天人.
-----------------
舍利弗之母??
舍利弗的母亲的几个孩子都出家成阿罗汉, 而舍利弗的母亲本身是一位婆罗门教徒.
舍利弗尊者要过世时还回到自己的家里, 渡自己的母亲归依佛法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9-2009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浪澈 于 10-9-2009 09:20 PM 发表
《金刚经。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 ...


佛陀首先是鼓励布施,最后再劝谕弟子放下对布施者,受施人,与施物的执著,为之大圆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9-2009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ckson2009 于 11-9-2009 12:58 PM 发表


佛陀首先是鼓励布施,最后再劝谕弟子放下对布施者,受施人,与施物的执著,为之大圆满!


就算舍弃对功效福德的执取,这也还是有漏的智慧。
金刚经博大精深,有教不完的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9-2009 0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相为轮回之因
无相为解脱之匙

此相指佈施之人,我相
对第4,6,10贴而言
非对三十三天而解(第13贴)



[ 本帖最后由 我又又来啦 于 11-9-2009 02:4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9-2009 0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我又又来啦 的帖子

无相为解脱之匙
-----------
无色界是有相还是无相?
无色界是否算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9-2009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浪澈 于 11-9-2009 01:36 PM 发表


就算舍弃对功效福德的执取,这也还是有漏的智慧。
金刚经博大精深,有教不完的智慧。


确实,可惜我领悟的还有待加强,希望多诵经,多听经可以开我智慧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9-2009 03: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1-9-2009 02:02 PM 发表
无相为解脱之匙
-----------
无色界是有相还是无相?
无色界是否算解脱?


你误会了,不是物质实体的相,而是心“执取”的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9-2009 04: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jackson2009 的帖子

相是心“执取”的对象...

那空是不是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9-2009 05: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1-9-2009 04:58 PM 发表
相是心“执取”的对象...

那空是不是相??


也是相,所以金刚经才讲:“是如来,非如来,是名如来”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 本帖最后由 jackson2009 于 11-9-2009 05:1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9-2009 05: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1-9-2009 04:58 PM 发表
相是心“执取”的对象...

那空是不是相??


二谛融通,不落空有二边,才是诸法实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9-2009 05: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jackson2009 的帖子

空是相.
那"无相"是不是也算心“执取”的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9-2009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jackson2009 的帖子

不落空有二边,才是诸法实相!
那中间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2024 11:22 AM , Processed in 0.085089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