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49|回复: 63
|
末学对佛学的一些疑问
[复制链接]
|
|
請問下
『龍樹菩薩』是確有此人
還是傳說甚麼的?
歷史有記載的嗎?
-------------------------------------------------------------------------------------------
标题已改(20080907)
各位有任何对佛学的疑问
也可以来这里发帖问
一起来精进
加油!!!
善哉善哉
[ 本帖最后由 rex_0624 于 7-9-2008 08:31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8-2008 03: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龍樹菩薩傳
林凡音據金陵刻經處
鳩摩羅什譯本譯白
龍樹是大乘佛學的創始人,生於約公元二至三世紀,是南印度的婆羅門種姓,傳說其父姓龍,母生他於樹下,故名龍樹。
龍樹天資特別聰明,在孩提的時候,聽到婆羅門誦讀經典,數遍之後,他即能背誦。到二十歲以後,對天文、地理、數學,以及婆羅門和各道的經文,幾乎都讀遍了,而且理解力相當強,因此在青年時名氣就很大。
他有幾個同齡好友,都是學識超群。一天,大家議論道:我們把天下的經論都理解了,現在就是沒有學到法術,不能縱情逸樂。不久打聽到一個術士,會隱身術,他們就去登門求教。那術士看到他們年輕,又動機不良,不願傳授。他們苦苦請求,術士纏不過他們,只得給每人一粒藥丸,囑告道:「你們在僻靜的地方,用水將藥丸磨化,塗在眼睛週圍,人們就見不到你們了。」龍樹便當場試磨,細辨藥丸的氣味,對術士道:「你共用了七十樣藥物合成,對嗎?」術士不勝驚訝,問他怎麼知道。龍樹說:「我是從氣味中辨別出來的。」術士甚為嘆服,只得叮嚀要慎用此術。
龍樹等四人仗著隱身術,從此常出入宮中,恣情取樂。百餘日後,宮中的一些美女,竟有人懷孕了。國王大為忿怒,嚴加責問。妃子們哀泣說:「非是我們不貞,是睡夢中有妖人作弄。」國王召大臣商議。一老臣說:「凡這等事有兩種可能,一是鬼魅作崇,一是術士搗亂。陛下可派幾個精明的人,暗暗分守在宮門背後,若是術人,總有跡象可露,可用兵器除之﹔若是妖魅,雖無跡象,亦可用符咒消滅。」國王立即照辦。
不久有人來報,是術士所為。國王當即派武士數百人,禁閉宮門,手揮刀劍望空亂砍。三個婆羅門術士被殺死了,惟有龍樹藥性未過,沒有現形,又屏氣凝神躲在國王背後,終於逃脫了性命。
受此嚴重教訓後,龍樹方纔覺醒,想到了佛陀所說:「貪欲是眾苦與禍患的根本,一切敗德喪命之事,皆由此引起。」於是下了歸依佛門的決心。他尋到一座山上的佛塔,向一位沙門虔誠請求,出家受戒。他在佛塔待了九十多天,讀遍了所有經論,心不滿足,但已無其它經文可得。他辭師下山,又訪尋到北印度雪山的一座佛塔,向一位老比丘懇求,得到了《摩訶衍》大乘經典,他用心研究求教。三個月後,他又統統理解並背熟了,仍感不滿足,於是就周游列國,蒐集沙門的各種經論。一路上,他還和諸外道及部派佛學者辯論,都辯不過他。他逐漸產生了驕傲,認為佛經較諸外道,其理雖然高明深奧,但亦不難窮盡,不能滿足我的要求。他就萌生非份之想,別出心裁,欲另自立一派,廣收徒弟,宣揚他的學說。
正在這時,有一位叫大龍的比丘,長髯突眼,目光炯炯,特來找他。對他說:「年輕人啊,你不能持井蛙之見,你的學識再高能超過佛陀嗎?你且跟我到一個地方,讓你看看大乘經典,你再下結論吧。」這位大龍比丘就把他領到一個深山的石洞,入洞數步,竟是另外一個世界,殿宇金碧輝煌,清靜雅致。老比丘把他領入龍宮,打開一個個玉石寶庫,裡面藏著數不盡的稀世經典,寶庫裡發出陣陣幽香。大龍比丘說:「年輕人,這下夠你讀了吧?」龍樹忙不迭地貪婪翻閱,口裡說道:「長老,我太感謝你了!」
這下龍樹真的滿足了,比過去讀到的多十倍,玄理更加精妙深奧,他如飢似渴地晝夜閱讀,不明之處隨時就向龍師請教,視野頓時開闊,心量也開始謙虛了。至此他才真正地感到,佛學浩如煙海,其理博大精深,沒有任何外道超得過它,夠我一生用心鑽研了。同時也就打消了自立門戶的陋見。
他在龍宮待了很久,把所藏的經典反覆細閱,幾乎能背誦了。大龍長老又授予他一些神通術,他才別師出來,仍回到南印度。從此大力宣揚佛法,說服外道,推廣大乘佛教。被他感化的婆羅門等外道,不計其數。
當時有位婆羅門上師,會一點咒術,心生嫉妒,欲與龍樹比個高下。他奏明國王,請王以觀究竟。國王規勸他:「我看你虛心一點吧,龍樹已是一位得道高僧,和多年前大不同了,他明與日月爭光,智與聖心並照,你為什麼不能容他呢?」婆羅門說:「陛下被他巧言迷惑了,我諒他沒有什麼真本事,如若不信,看我們比試吧。」國王見他固執,只得准奏。
比賽的那天,國王與龍樹先坐在聽政殿上。婆羅門後到,他見國王如此尊重龍樹,心中更是不悅,便於殿前立即作法,只見現出一個廣大潔淨的黃金池子,水波粼粼,中央昇起一株千葉蓮花,那婆羅門高坐其上傲慢地說:「龍樹,你看我坐在蓮花之上,宛如天神,而你屈居地下,卑微可笑,你敢與我蓮上的大德智人辯論嗎?」
龍樹也不答言,從容地離開座位,用咒言化作一頭龐大的六牙白象,自坐其上,繞黃金池子一周﹔然後舉步池中用象鼻把那婆羅門高高舉起,摔於地下,蓮池與白象瞬間隱去,惟見那婆羅門腿折腰傷,一副可憐之相。他自知非龍樹對手,匍匐於地,叩首懇求:「恕我不自量力,毀辱大師,伏請多諒!從此願意歸依佛門,開我愚蒙,求大師收我為弟子。」
印度又有一個鄰國,國王篤信外道,並強迫其臣民亦信奉外道﹔對沙門釋子,則非平等對待。龍樹聞之,特前往宣揚佛法。其時該國正在招募國王衛士,龍樹應募,很快升為校衛。他在短時期內,幫助整頓隊伍,嚴明紀律,使國王的衛隊面貌一新。一日國王出巡,龍樹率領衛隊荷戟前行,綵旗招展,步伐整齊,威風凜凜。國王見了甚是滿意,便問侍者帶隊的是什麼人,侍者答:「此人奇怪得很,不吃王家一口飯,也不要王家一文餉銀,說是來保護國王,整飭軍紀。」國王亦覺奇怪,就召他晉見。問道:「你是什麼人?」龍樹答:「我是一切智人。」國王驚愕,半晌說:「一切智人曠古少有,你敢大言不慚嗎?」龍樹說:「國王如果不信,可以當場試驗。」國王心裡想道:我是精研婆羅門教理的,可謂智人之主,他竟當我面自稱一切智人,而且說得如此著實,不能小看。我若提出的問題,被他解答,證明他勝了﹔我若不提出問題,也說明我負了。遲疑良久,就索性提個大難題,看他如何回答。於是啟口問道:「你可知今上天在做什麼?」龍樹不慌不忙地施禮作答:「啟稟國王,當今上天正在與阿修羅作戰,戰鬥方酣。」國王聽了,喉嚨裡像塞了棉團一樣,心裡想:「這個人真是瘋子嗎?」半天說不出話來。龍樹說:「國王,你不要以為我是虛談怪論,片刻就能見驗。」說罷,不一會,就聞空中干戈喊殺之聲,阿修羅的手和斷足從空掉下。龍樹又施法術,讓國王、臣民與婆羅門等,統統見到天上鏖戰的情況,良久才漸漸隱去。
這時從國王起,所有的臣民和婆羅門等,個個驚訝信服。國王再問龍樹:「你究竟是什麼人?」龍樹忽現比丘身,稽首答道:「貧僧乃是沙門龍樹。」國王早聞龍樹是鄰國的大師,舉國被其佛化,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心悅誠服,於是也歸依了佛門。國內所有婆羅門、外道,亦甘願剃髮受戒,至心歸命,自此便恭請大師天天宣講佛法,舉國受到了正法的教化。以後龍樹又回到本國去了。
據玄奘大師《大唐西域記》介紹:龍樹在晚年合成了一種長壽藥,過百年後還不見衰老,國王也得到了長壽。年過半百的太子急了,對母親說:「這樣下去到那一年接位啊?」母后說:「佛教主張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切可捨,連生命也可施捨。如今人們尊稱龍樹為菩薩,你就去求他施捨吧。」太子就來到龍樹跟前,跪下求道:「龍樹菩薩,我不幸得了一種疾病,非人腦不能醫治,如今昇平時代,到那裡去覓人頭啊,只有求菩薩施捨了。」龍樹知道王子的來意,說道:「我可以滿足你的要求,只是你父王也不能長久了,你要負不孝之罪啊!」王子不吭一聲,只是叩頭。龍樹就隨手取了一根乾茅草,吹口氣,化作利劍,立刻自刎了。國王聽到此事,不勝悲哀,缺了合藥之人,不久也就死了。
另據其他傳說,由於龍樹弘傳大乘教法,與小乘部派佛學以及婆羅門等教派,產生了激烈的鬥爭。新王接位後信仰小乘,龍樹給一位小乘法師重重地逼迫,自感百歲後智慧、體力衰弱,就自行坐化了。
龍樹的著作十分豐富,有《中論頌》、《十二門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菩薩資糧論頌》、《莊嚴佛道論》等不少著名的論典,享有「千部論主」之稱。
南摩阿彌陀佛! 南摩阿彌陀佛! 南摩阿彌陀佛! |
|
|
|
|
|
|
|
发表于 19-8-2008 04: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8-2008 07: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2-8-2008 09: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確實有此人  |
|
|
|
|
|
|
|
发表于 22-8-2008 09: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2-8-2008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二 于 22-8-2008 09:44 PM 发表 
除了是人,他还是什么?
不好意思,让人误解了。
我的意思是名字叫龙树的,有多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9-2008 10: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下佛陀是全知全能的吗? |
|
|
|
|
|
|
|
发表于 8-9-2008 1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rex_0624 的帖子
佛陀不是全知全能的。举个贴切的例子,你不喜欢吃cheese cake,佛陀不能马上就把你变成喜欢吃cheese cake。 |
|
|
|
|
|
|
|
发表于 8-9-2008 1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8-9-2008 11:11 PM 发表 
佛陀不是全知全能的。举个贴切的例子,你不喜欢吃cheese cake,佛陀不能马上就把你变成喜欢吃cheese cake。
佛陀不能逆轉業報 不能迫使人們做不愿意的事情 不能度不相信的人 不能讓我們成佛....
佛陀只能教導我們方法 接不接受在于我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9-2008 1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他是全知的吗? |
|
|
|
|
|
|
|
发表于 9-9-2008 0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rex_0624 的帖子
这个问题已经是触及了最究竟的部分,不好回答。在那第一义谛的究竟觉悟里,已经超出了我们思维所能够囊括的范围,我们是在用着有限去衡量无限。
举个例子: 假设你出门,你会走哪一条路,没人知道。每一条路都有不同结果,然后每一条路的中间亦有许多歧路,这样算下去,出现的结果的种类几乎是天文数目了。用了神通能力,比如说天眼与宿命来观察你的因缘,亦难以判断出你的结果是如何。关键是在于,你的心不停止改变,所以变化就有无穷尽。可以判断得出的是你的一个大略,绝对没有完全准确的。如果说佛陀是全知的话,那么一切都将会变成了定居,那么佛陀才可以知道,这一切被定下来的未来。可是,佛法里是说因缘的,充满了变数,这样才是积极乐观,才不会堕入了悲观的宿命论里。
佛法说因果不可思议,连猜测亦不能。
基本上,你的这个问题是个错误。会在逻辑上制造黑洞。例如:若是全知的话,那么一定可以知道有一件事,绝对是不知道的。那么,答案应该如何?再举例: 若是全能的话,请制造出一粒举不起来的石头。如果可以制造出,是代表能,可是,不能举起来,代表在力量方面却又是不能了。结果还是无法全能。
全知全能这回事,从圣经的开始,就不断被人们辩论,一直到今天,还是没有答案。我们只能把这设定为是一种无限的境界,在究竟里。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9-2008 08: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9-2008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皈依了的人
可以喝道教的符水吗?
喝了会怎样吗? |
|
|
|
|
|
|
|
发表于 9-9-2008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9-2008 05: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白  |
|
|
|
|
|
|
|
发表于 9-9-2008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9-2008 05: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妈叫我吃的==
没办法啊
我妈信道教的 |
|
|
|
|
|
|
|
发表于 10-9-2008 05: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9-2008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思是佛陀虽然是(几乎)全知的
但是却说不得
是酱吗?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