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K- 于 24-12-2010 05:59 PM 编辑
在王翔著的《百万理财计划》这书中,有谈到一样东西。
印象中上次kteng说过,大众有一中国基金,好像是PCSF,它们的PE值太高?不懂有没有记错。
而这书中就有提到有关(中国)基金经理为什么会去买pe值较高的股票。
而作者对于pe值有另一个角度的解释,这与马来西亚作者冷眼所解释的pe值又有不同。
不知那位网友可以分享一下到底这2位作者对pe值得诠释会比较完整?
资料来自《百万理财计划》节选:如果乾隆王朝上市你买吗? 有次和朋友聊历史,聊到乾隆是否能算中国历史上出色的君王,我认为不能算。“康乾盛世 ”的基础是康熙文治武功和雍正勤勉治国的 70多年,乾隆时虽然国库充裕,民生殷实,但也有登峰造极的贸易封锁,铺张浪费的 “下江南 ”和严酷的文字狱。 乾隆在位的 60年间,美m国赢得独立,法国爆发大革命,英国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此三国成为世界强国。而中国却在经历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清朝的衰落正是从乾隆朝开始的。 陈志武先生有篇文章比较了 1766年乾隆王朝和 2007年无锡尚德电力有限公司的年收入,都在约 12亿美元,发现 “基于 银本位 价值标准,2007年施正荣控制的开支比当年乾隆皇帝的还要多”。资本市场的神奇在于能为未来的收入支付当今成本,这也是造成如今一个上市公司主人可能富过古代一个君王的原因之一。所以在资本市场上,“趋势 ”远比 “现象 ”重要。 如果乾隆王朝是家上市公司,你会买吗? 我一定不会买,因为这家上市公司虽然够大够有名,但各方面运营和赢利已进入下降通道,意识不到所处 “行业 ”的发展趋势,主营被人蚕食,没有核心竞争力,也看不出发展战略。资本市场买未来,意思就是趋势比现状更重要。在最近几十年影响股价的因素中,未来收入的增长预期及其稳定性,往往比当期收益更重要。 证券市场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就是市盈率(P/E)( 我猜想这应该是股票书籍中常看到的PE值吧,应该也就是冷眼著《30年股票投资心得》一书中所提到的本益比price earning ratio。),即股价与每股收益的比值,从静态看,也就是每股股票的购买成本通过公司赢利的回收年限(这与冷眼作者诠释的很相似)。理论上讲,市盈率越高,回收期限就越长,风险也就越大(这冷眼书中却没有提到 ,我还真的不知道本益比越高,相对的风险也会高Zzz..,而王翔所举的例子,让我明白到pe值不是绝对指标。)。所以我不止一次被朋友问到,X股票市盈率只有 10倍,而Y股票有 25倍,为什么基金经理的组合里有 Y,却没有 X?原因在于实际上没有一家公司的赢利和上一年是完全相同的。假设A、B两家上市公司,每股收益都是 1元,股价都是 15元/股,则市盈率都是 15倍。两年后,A的每股收益增长到 2元,而B的每股收益下降到 0.5元。那么,我们作第一种假设:如果价格不变,都维持 15元的股价,则A的市盈率降为 7.5倍,而B的市盈率则升至 30倍。第二种假设:如果市盈率不变,市场还是按 15倍市盈率给股票估价,那A应该值 30元,而B只值 7.5元。 如果是你,你会买哪家公司的股票呢 肯定是 A。如果市场能预计到两年后的变化,一定会反映在当今的股价中,那A、B两家今年每股赢利相同的公司,还能维持同样的股价或市盈率吗? 这就是投资最困难也是最有趣的地方,也是为什么有人只盯着市场上市盈率最低的股票买,但仍然会亏钱的原因。 基金经理们更多关注的是 PE/G指标,也就是动态市盈率(又多一个没看过的名词 )。其中最重要的变量就是增长率(G)。增长率及其稳定性是影响估价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优秀的证券研究员进行公司调研时应重点关注的,对增长率的判断是最体现证券研究员功力的地方。在日本这样的上市公司业绩相对稳定的国家,估算增长率也一直是个难题,因为变化实在太大,绝大多数证券机构只做 3年期的增长率估算,只有极少数的机构敢于做 5年期增长率预估。 投资上最怕买到 “最便宜的最高价”,也就是在一家公司最风光,每股赢利最高,市盈率很低时买进,接下来业绩不断下滑,股价下跌的同时居然市盈率还不断上升。比如1997年四川长虹如日中天,家喻户晓,当时证券市场曾流行一句话:“什么时候买长虹都不会错”。 1997年四川长虹的全年市盈率在 10余倍到 30余倍之间波动,看着好像买入的风险不大,但从次年起其经营业绩逐年下行,此后股价再也没能见到当年最高的 66元,2008年收盘价为 3.22元。所以买当时最辉煌的公司的股票时,可能该股票股价刚好也是最辉煌的时候, 这就是我不买 “乾隆王朝 ”的原因。 有的基金经理甚至偶尔会买市盈率很高的股票,虽然风险大,但觉得公司目前状况可能已经坏到极点,每股收益也到最低点,以后应该是赢利增长,市盈率逐年降低(他讲的这句话,我还在思考中。如果以他上面做的pe值解释,他这么说,也是有道理。 )。这样做有点像道家的“否泰 ”转换,前提是对变化趋势有极透彻的了解。 “趋势 ”与“现象 ”的不同在于,趋势能持续并保持稳定性,而现象只是一个时点的概念(很可惜,因为这是摘自网上节选,所以没有这么细。在他的书,这个章节之前,他有谈论到有关较仔细的部分,比如投资时间期限的相对风险问题。)。爱因斯坦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原子弹的威力,而是长期的复利。复利就是利用了 “趋势 ”这个道理。 有位认识巴菲特的朋友说,巴菲特不喜欢借钱给别人,哪怕是一块钱,因为他的投资收益太高了,长期下来,一块钱会变得很不一样。复利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几何倍数的放大,从表 3-1可以看到,微微几个点的投资收益,时间一长,最后的结果大相径庭。 表3-1 投资 5年、10年、15年的累计收益率比较 年收益率 6% 8% 12% 15% 投资5年累计收益率 33.82% 46.93% 76.23% 101.14% 投资10年累计收益率 79.08% 115.89% 210.58% 304.56% 投资15年累计收益率 139.66% 217.22% 447.36% 713.71% 投资中有条简单的 “72法则”。就是拿 72除以长期投资收益率,即投资翻倍所需的年数。假设投资收益率是 6%,那投资翻倍的时间是 12年;假设投资收益率为 9%,那投资翻倍的时间是 8年左右。 假设一个年轻人有 100万元资产,想等有 800万元的时候就退休。两种情况结果完全不同: (1)投资于年收益 6%的品种,36年后可以退休; (2)投资于年收益为 9%的品种,只要 24年就可以退休。 我不知道 12年的青春值多少钱,但是只要在投资上多花些精力,把每年收益提高 3个百分点是可能的,就可以多出 12年的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在中国,如果一个人投资年收益在 25%,可能会有人觉得他还挺有本领的,但并非绝顶高手,因为年投资收益超过 30%好像并不太难,抓住股市的一个波段就可以了。其实巴菲特的长期收益率就是 20%多,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每年都有无数人的投资收益率超过他,但很少有人能坚持 10年以上,但他却坚持了约 40年,总共涨了 3 000多倍。 复利的重要性人人都在说,但关键点在什么地方呢? “长期维持”。
在这个问题上,东西方有共识。毛泽东说:“做一次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巴菲特的经验是:“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事是发现 湿雪 和长长的山坡。”“湿雪 ”指的是值得投资的标的,“长长的山坡 ”是指能长期维持的上升趋势。有点像中国人常说的养生之道,二三十岁时看上去人人身体都差不多,但为什么最后有人活到 70岁,而有人却活到了 90岁呢?就是每天一点小改变,比如早睡半小时,少用半勺油、多笑一次、多锻炼 20分钟 一直坚持,寿命自然会多 10年。 经常看到华尔街有这样的新闻,A公司取得了 20%的年度增长,但公布消息后股价还是下跌了。或有 B公司的年度增长为 15%,股票却得到追捧。原因很简单:A公司没有达到市场预期,而B公司可能达到市场预期。而市场预期就是长期形成的对稳定性的看法。 要找到稳定趋势,关键有两点: 1.宏观上,多观察思考,多看历史人口学、社会学、生活和消费习惯的变化,都能折射出社会变化的趋势。每一家杰出公司的诞生,除了自身管理优秀外,还有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个重要原因,比如互联网的应用和成熟催生了阿里巴巴等一批互联网公司,而消费升级则让一些高端酒类、乳制品、生物制药公司获得了 长足发展。 跨国公司更是如此,凡是改革开放后首批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很多已经赚得钵满盆满。因为在过去 30年,中国是全世界发展速度最快,消费水平增长最高,而社会又相对稳定的国家。而 那些最近才发现中国市场价值、姗姗来迟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时会发现竞争已经非常激烈。 虽然中国有很多自己的特色,但中国经历的事情,西方成熟社会以前几乎都经历过,比如,富裕以后对旅游、健康、娱乐、教育等方面的开支会增加;随着社会进步,金融服务覆盖率会提高;随着城镇化和人口集中,与居住相关的消费会发展,无论是家电还是超市;随着日益富裕,理财需求会激增 多看看国外近 20年甚至近 年的历史,对判断国内的投资趋势会有很大的帮助。 2.微观上,不要贪心,避免 “暴风雨 ”。 凭第一感觉,看完题请在 3秒钟内确定你觉得 3年后哪种投资更好: (1)高增长高波动的 A公司:第一年增长 100%,第二年下跌 50%,第三年增长 100%,第四年下跌 50% 周而复始。 (2)低增长低波动的 B公司:每年增长 5% 一直如此。 很多人第一感觉都是选择 1可能会更好,但3年后,A公司的增长为 0%, B公司却有 15%的增长。有的投资品短期内可能有超高收益增长,建议对这样的品种保持警惕,因为几乎任何 “暴风雨”都是无法持久的。如果不经过思考,被以前 100%的收益率骗进去,结果往往面临的是第二年 50%的下跌。用金庸小说人物打比方,A这样的公司,相当于段誉,“六脉神剑 ”虽然厉害,但时灵时不灵,所以没有任何金庸迷会把段誉看做武林高手,比较下来,萧峰就可靠很多。选择投资趋势有点类似选择结婚对象,不在于 “来得快,也去得快 ”的激情澎湃,而在于长期稳定。如果能基本确保 15%的长期年收益率,已经是了不得的成绩了。如果有人说有投资能确保长期收益 50%以上,我一般选择 “不信”。(这段是个很好的测验!呵呵~ )
复利的原理告诉我们,投资的关键有时不在于一年多赚多少,而在于能否有上升趋势,并能稳定维持。就像买基金,只要购买每年排名能进前 1/3的,5年下来一定有极其出色的收益。(这个可以研究研究了~ 呵呵~ 排名前1/3的基金,就不知道马来西亚到底有多少个基金了~ zz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