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第二

浅谈圣言量及略谈菩萨道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2009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9# upatissa 的帖子

至于圣者五蕴灭后还剩什么的种种问题,我觉得是超出了修证佛法范围,我会选择无记,不做任何的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2009 03: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0# 山野草夫 的帖子

善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09 03: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教化的目的是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者,觉也,佛教认为一名真正的佛教徒要同时做到自觉觉人,自度度人。为了正确领悟和传达佛教义理,驳斥外道,弘扬正法,佛教发展起了独具特色的认识论——因明学说。因明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量论,所谓量,就是对所予对象的认识,包括认识活动、认识过程、认识方法、认识标准以及认识结果等等,一般分为现量、比量、圣教量、譬喻量。现量是感性认识,比量探讨的是揄的规则和方法,相当于西方逻辑的判断和推理。圣教量是值得依赖的人说的话,譬喻量则是论证中的比喻和例证。开创新因明的陈那(约公元400年—480年)认为,“量唯二种,谓现、比二量,圣教量和譬喻量等 皆假名量,非真实量”。他认为我们的认识对象,归根结底不外两类,即自相和共相,因此量论主要是现量和比量。
http://www.hnfjxy.cn/show.aspx?id=787&cid=40

[ 本帖最后由 upatissa 于 2-7-2009 03:3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09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9# upatissa 的帖子

一切事物只是事物,它不是任何人痛苦的原因

那还有要渡人的我和被渡的人吗??
那还有菩萨道, 苦集灭道吗?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7-2009 04:5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09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事物只是事物,它不是任何人痛苦的原因

那还有要渡人的我和被渡的人吗??
依据金刚经的说法,菩萨灭渡无量无数的众生入涅磐,而实实在在是没有任何一个众生得渡。菩萨若认为有任何的众生得渡,就是执著于人,我,众生,寿者等相。有执著当然就不是金刚经中标准的菩萨了。这是圣位菩萨的境界,而非凡夫菩萨。。。
凡夫还是要老老实实的回到唯识学所讲的-遍记所执,虚妄分别的境无,先把这个阶段做好吧。。。没有道理还不会走路就要跑步。。。

凡夫的五蕴必然五取蕴,凡夫对于主观客观世界的认识,必然是虚妄分别五。所谓一切事物只是事物,它不是任何人痛苦的原因

也只是作为一个标准,努力的方向,这些要搞清楚

[ 本帖最后由 upatissa 于 2-7-2009 05:2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09 05: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4# 三法印 的帖子

那还有要渡人的我和被渡的人吗??
那还有菩萨道, 苦集灭道吗?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从圣者的角度来看,诸佛菩萨无所说;从凡夫的角度来看,佛菩萨说了无量法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7-2009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5# upatissa 的帖子

就是凡夫嘛如何知道真实的情况...

所以"境识具灭"得个说字..
"一切事物只是事物,它不是任何人痛苦的原因"得个说字..
"五取蕴灭"得个说字..

那什么是你肯定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09 05: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9# upatissa 的帖子

善哉!善哉!谢谢你的解答,南传佛法有很高的实践性,其中的空见甚至和大乘的如出一辙。
我这里就不以什么哲学角度,什么有无论等等角度来说。
这里我来引述一段《大乘广五蕴论讲记》,你看看这是你说的12缘起吻合吗?
“受和想何以是生死因呢? 原来芸芸众生,在四生六道中,周而复始,永无止期。这受与想就是其原动力。先以受来说,“12缘起中,......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是行为的后果,也就是业--业有和报有。这在12缘起的三世二重因果上说,无明是惑, 行是业,这是过去所造的因。识、名色、六入、触、受五支是现在所受之果。爱与取二支是惑,有是业,这三支是现在所造之因,而生与老死是未来所受之果。这其中爱与取二支之惑,是因受而生起的。由惑而造业,由造业而有未来生死流转之果,这是受的生死因。”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2-7-2009 05:2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2009 05: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三法印 的帖子

所以"境识具灭"得个说字..
"一切事物只是事物,它不是任何人痛苦的原因"得个说字..
"五取蕴灭"得个说字..
就是凡夫嘛如何知道真实的情况...

你说得没有错, 所以不要去谈境识具灭,五取蕴灭,一切事物只是事物,它不是任何人痛苦的原因过后的境界,也就是圣者的果不要谈,不过朝向圣者的因还是要知道,佛法多数在因地而少在果地谈论就是这个原因。五取蕴灭"是因地,五蕴能不能灭,这是果地上来谈,不应该下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09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9# upatissa 的帖子

所以嘛, 大乘谈佛谈菩萨谈涅盘谈不可思量什么法什么经的, 在果地谈,
最后人家问他怎样修? 还是一样"念佛", 问他如实知道经上所说是否真实也不能肯定..  这样是无益的, 不如在止观下功夫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09 05: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9# upatissa 的帖子

你这样说就有缺失了,倒不如应和O记善者那个语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09 08: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peggy_str

请问菩萨是救度众生乃至解脱吗?还是帮助众生累积解脱的婆罗密?
大乘佛教的菩萨是否有被佛授记呢?


这要看时机,看众生的根器。为什么佛陀不永久住世?为什么一尊佛灭渡后,下一尊佛不马上诞生?
我想这是众生的根器未成熟的缘故。

没有佛法的时代,菩萨又如何能帮助众生入灭?不过帮助众生种下善根却是可以的。

大乘菩萨当然有被佛授记。

如果是化身诞生到人间的话,那应该不算是成佛吧?


我的贴说了,大乘佛教对成佛有另一种定义。
对南传来说,以自己的智慧发现四圣谛,教授四圣谛就是成佛了。不过大乘的说法就不是如此。

这时候的菩萨证悟了吗?


菩萨成佛在大乘有不同的理解。

其实南传菩萨道与大乘菩萨道的主要分别是什么?
可以写出重点吗?我还不明白。。。

南传菩萨道是认为菩萨最终会成佛?
大乘菩萨道是认为菩萨时间到就进入涅盘?但不一定成佛?


在佛道上不退转的大乘菩萨,除了无法圆满大愿的菩萨,最终必然成佛。而且成佛与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佛土) 有莫大关系。

不像南传佛教认为修行者在地球成佛道,就是成佛。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2-7-2009 08:4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09 08: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7-2009 02:50 PM 发表

完全不明白。。。

你说的所谓化身佛是什么意思?变出来的?

那所有千百亿化身源自哪里?


大乘经典对千百亿化身的描述比比皆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09 08: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0# 三法印 的帖子

大乘也是有止觀的法門,只是近來念佛淨土法門比較凸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09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7-2009 02:39 PM 发表
素还兄所讲的菩萨跟乌巴帝沙兄讲的菩萨是否一样的情况?

请问你所说的依据大乘经典吗?
那我应从哪一些经典下手研究呢?.


我没有拜读uppasilla兄的贴。

大乘经典有很多部。。。楞严,法华等等。。。就是一般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09 09: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2-7-2009 05:54 PM 发表
所以嘛, 大乘谈佛谈菩萨谈涅盘谈不可思量什么法什么经的, 在果地谈,
最后人家问他怎样修? 还是一样"念佛", 问他如实知道经上所说是否真实也不能肯定..  这样是无益的, 不如在止观下功夫啦..


谈果地的凡夫,是因为他们不懂大乘佛法的修行。这不是大乘的错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2009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Z的问题已经完美解决。

问题不是“什么是圣言量?”,而是.....人人都都有圣言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09 10: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2# 素还真 的帖子

你我他都是地球人,若谈论他其他星球上的修行者啊,菩萨啊,佛啊。
好像很遥远,也很玄下,很不容易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9 12: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卡帖了嗎?真的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9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是卡帖了。。。。該叫版主了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10-2025 01:39 PM , Processed in 0.13678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