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2-7-2008 08: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2-7-2008 08:38 PM 发表 
嗯,那请问大乘看法,佛是什么?
具备佛陀之功德者,是名为佛。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08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22-7-2008 08:41 PM 发表 
具备佛陀之功德者,是名为佛。
那佛陀跟佛有什么差别?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2-7-2008 08:44 PM 发表 
那佛陀跟佛有什么差别?
佛陀两个字,佛一个字。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8: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無論有無「我」想要解脫或成佛,都會有一個「」經歷四聖諦的過程以自知、自覺、自證法門而解脫苦。
以有我論我和以無我論我都是可能性發生的事情,「我」可以在作祟,但是「我」也可以除祟。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08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22-7-2008 08:45 PM 发表 
佛陀两个字,佛一个字。
这我当然知道,那我再问多一次好了。
那佛陀跟佛之间有什么差别?定义上有何分别?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8: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5# 佐竹 的帖子
以妄除妄,很难。
息下诸妄念,祟,就会解除。
佛法的要诣其实没有什么特别:
认识自己。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8: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2-7-2008 08:52 PM 发表 
那佛陀跟佛之间有什么差别?定义上有何分别?
佛陀两个字,佛一个字,这就是差别。佛陀的功德与佛的功德一样。你不问我功德,反过来问我字相。我以字相回答,你又为何不满意?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9: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22-7-2008 08:54 PM 发表 
以妄除妄,很难。
息下诸妄念,祟,就会解除。
佛法的要诣其实没有什么特别:
认识自己。
以妄除妄當然難,無可否認,但是從妄覺真容易多了:妄和真是一體兩面的,也是在交替作用。
在佛法裡不做斷滅之舉,因為關鍵在於佛教的法是「自知、自覺、自證」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08 09: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22-7-2008 08:56 PM 发表 
佛陀两个字,佛一个字,这就是差别。佛陀的功德与佛的功德一样。你不问我功德,反过来问我字相。我以字相回答,你又为何不满意?
具备佛陀之功德者,是名为佛。
这看起来好像是两个人吧?
所以我问你这两者的差别。
还有,我几时有说过我不满意呢?
看来是你自己在玩字相吧~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0# peggy_str 的帖子
“具备佛陀之功德者,是名为佛。”
知道佛陀与佛,只是字相不同,意义相同,还会看不明白吗?你为何会看不明白呢?难道你认为佛陀与佛,意义不同?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9: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的功德与阿罗汉的功德一样吗?释迦牟尼佛的功德,与大智舍利弗尊者的功德一样吗?
谁来回答?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9: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9# 佐竹 的帖子
妄是妄,真也是妄,假也是妄。
妄的反体不是真,有交替作用就不对,不过,看到不对就去想不对,那也是妄。
若是说真,必定有假,若是真和假中去寻找,犹如妄中求真。
断灭,何来断灭?若把断灭思考来,执著去,断灭就来了。
把信心铭送给您,断灭和佛性自觉,一线之差: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欲得現前,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良由取捨,所以不如。
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止動歸止,止更彌動。唯滯兩邊,寧知一種。
一種不通,兩處失功。遣有沒有,從空背空。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
歸根得旨,隨照失宗。須臾返照,勝卻前空。
前空轉變,皆由妄見。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二見不住,慎莫追尋。纔有是非,紛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無咎無法,不生不心。能由境滅,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兩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兩,齊含萬象。不見精麄,寧有偏黨。
大道體寬,無易無難。小見狐疑,轉急轉遲。
執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任性合道,逍遊絕惱。繫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勞神,何用疎親。欲取一乘,勿惡六塵。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智者無為,愚人自縛。
法無異法,妄自愛著。將心用心,豈非大錯?
迷生寂亂,悟無好惡。一切二邊,良由斟酌。
夢幻空花.何勞把捉。得失是非,一時放卻。
眼若不睡.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
一如體玄,兀爾忘緣。萬法齊觀,歸復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動無動,動止無止。
兩既不成,一何有爾。究竟窮極,不存軌則。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9: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22-7-2008 09:14 PM 发表 
妄是妄,真也是妄,假也是妄。
妄的反体不是真,有交替作用就不对,不过,看到不对就去想不对,那也是妄。
若是说真,必定有假,若是真和假中去寻找,犹如妄中求真。
重點當然不是在辨真與妄而是「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若在真妄之間動心即「違順相爭,是為心病。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因此在說真妄交替作用是為了「前空轉變,皆由妄見。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08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22-7-2008 09:11 PM 发表 
“具备佛陀之功德者,是名为佛。”
知道佛陀与佛,只是字相不同,意义相同,还会看不明白吗?你为何会看不明白呢?难道你认为佛陀与佛,意义不同?
恕我笨好了,我还搞不清楚你真正要表达些什么。
就此打住。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9: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5# peggy_str 的帖子
我的意思在上面说得很清楚,以大乘的观点来看,佛不是阿罗汉。
假如你认为两者相同的话,那么请你来回答,
佛陀的功德与阿罗汉的功德一样吗?释迦牟尼佛的功德与大智舍利弗尊者的功德一样吗?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09: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22-7-2008 09:13 PM 发表 
佛陀的功德与阿罗汉的功德一样吗?释迦牟尼佛的功德,与大智舍利弗尊者的功德一样吗?
谁来回答?
問這問題的人懂佛還是答這問題的人懂佛?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1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有十个称号:如来,应供(阿罗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佛陀是第一位阿罗汉,所以佛陀怎么会不是阿罗汉呢?
佛陀的功德与阿罗汉的功德可能不一样,阿罗汉的功德也可能不及佛陀的功德。但在解脱方面,佛陀与阿罗汉无有分别。
众生何必计较何者功德大,解脱最重要。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1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4# 佐竹 的帖子
小弟学习的:
欲取一乘,勿惡六塵。
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法無異法,妄自愛著。
得失是非,一時放卻。
互勉之:
將心用心,豈非大錯?
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夢幻空花.何勞把捉。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8 1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22-7-2008 11:24 PM 发表 
小小弟学习的:
欲取一乘,勿惡六塵。
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法無異法,妄自愛著。
得失是非,一時放卻。
互勉之:
將心用心,豈非大錯?
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夢幻空花.何勞把捉。
你有這樣學習,老者很歡喜,要加油。
心與非心本是覺,有錯無謬本清淨,
智慧嬉戲是真幻,有抓無抓都自然。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