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shanghai_noodle

阿毗达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11-2015 07: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ezz 于 18-11-2015 07:34 AM 编辑
路人。 发表于 17-11-2015 11:08 AM
两千多年前佛陀不曾留下一个字,
就因为不理解,众生当初执意要用文字记载,已经对佛法深深剖了一刀,
后来的文字记载,难说当中没有动过手术刀,
不明白的众生,遇到 如是我闻 就视为经典,看到 佛说的 就奉为圣旨,
不理解的众生,遇到有疑问,不会也不敢提出质疑,
众生执着在文字上,是毫无意义的,
学法路上许多人正确中犯错,也有人犯错中学习,
佛法教导 思考,理解,分析,辨别,再作出 正确取舍,
只有理解了,才能明白佛陀为何不留下一个字,
可是如果不留文字,那就要口傳了。但口傳只是方法不同,同樣是文字,形式不同而已。
如果真的不留文字或口傳,《佛陀的古道》等也不能成書,賢友也不能在這里引用佛陀曾經說過的話了,也不能知道四聖諦八正道了。

我們同樣可以通過文字,提出質疑,實修,然后理解,分析,辨別,再作出正確取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11-2015 09: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17-11-2015 07:35 PM
哦,感覺良好嘛。  

這樣不著邊際的大話一番,然後,人就開悟啦?


众生都喜欢 看法,佛法在眼前也视而不见,

方法 两千多年前佛陀已说,步驟是 知苦,见苦,灭苦。

在佛陀的教义中,四真谛至高无上。就像鹿野苑中的教义一样,在尸舍婆林,那时他手中收集了不少树叶,便对诸比丘说:
──诸比丘,汝等作何想?何者量多?是我手中一把尸舍婆林叶多,还是我等头上林中叶多?
──世尊,您手中收集之叶不多,微不足道,世尊,是我等头上林中叶多。
──即是如此,诸比丘,我完全知道许多事物,但未向汝等宣说,我已向汝等宣说者,是少许事物。诸比丘,我为何不说?诸比丘,彼等诸法确实无用,于清净生活并不重要,彼等诸法不能导致厌离、无欲、寂灭、安宁、充分理解、觉悟、涅槃。诸比丘,此即为何我未宣说。
    诸比丘,我已说者为何?
    此是苦,我已说;
    此是集,我已说;
    此是灭,我已说;
    此是道,我已说。
    诸比丘,我为何说此等真谛?此等确实有用,于清净生活重要,此等能导致厌离、无欲、寂灭、安宁、充分理解、觉悟、涅槃。
    诸比丘,此即为何我宣说。[v]  《相应部》第五卷第四三七页。

    我已向你们指出解脱的方法。法──真理要自己来证悟。[iii] 《中部》第三八经

    你们自己应当精进,如来只能指示你们道路。[iv]《法句》第二七六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5 09: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jezz 发表于 18-11-2015 07:31 AM
可是如果不留文字,那就要口傳了。但口傳只是方法不同,同樣是文字,形式不同而已。
如果真的不留文字或口 ...


两千多年前佛陀已口傳

    此是苦,我已说;
    此是集,我已说;
    此是灭,我已说;
    此是道,我已说。
    诸比丘,我为何说此等真谛?此等确实有用,于清净生活重要,此等能导致厌离、无欲、寂灭、安宁、充分理解、觉悟、涅槃。

文字也流传了两千多年,

两千多年里,有口傳也有文字,有多少人证悟?  

有人不看佛书也能成佛,更多人花了一辈子研究佛书也无法觉悟,

口傳是渡过,

文字是渡过,

    佛陀为说明渡过的概念,用一个木排作比喻。[iii]让我们来听他说吧:
    诸比丘,我用木排作比喻说法,计划是渡过,非为保留。听,注意听我说。
    诸比丘答:是,世尊。
佛陀继续说:
    诸比丘,有人出发旅行,来到一宽阔水边,近岸危险;远岸安全,但无船渡过至远处彼岸,亦无桥梁。彼想:“此水面伸展实宽大,近处岸边不安全,但远处岸边无危险。较好之办法,乃我收集草、树叶、树枝与木柴扎成一排,以此作为帮助,用我之手脚划至远处岸边。”
    诸比丘,接着该人即造一木排,用手脚努力划水,安全渡至远处岸边。渡过之后,彼想:“此木排用处甚大,以其为帮助,我已安全到达远处岸边。最好我用头或肩把它带走,以备他处需要。”
    诸比丘,汝等以为如何?若彼如是作木排,对否?若已渡至远处岸边之人想:“此木排用处甚大,以其为帮助,我安全到达远处岸边,我最好将其拖上岸或让其随水漂流到我需要之地去。”诸比丘,若彼如是处理木排,对否?诸比丘,即是如此,我以木排比喻说法,本意为渡过,非为保留。诸比丘,通过用木排作比喻,汝等解法,要弃舍善法,何况不善法?[iv]

佛法是渡过,

佛法教导 应知、应修、应舍, 不是 不知、不修、不舍或什么都不要,

众生因为不理解,会执着在 有 没有、要 不要 ,

众生因为 不舍,执意要 ,(众生不明白 不舍)(众生不明白 执意)( 留 是担心害怕 失去,也是

本身不理解,不舍,执着,又如何传达 理解 舍 不执着? 不理解,何来体会? 不舍,又如何灭?

能不能 ‘’,不是决定在形式上,而是取决于 理解、体会,并非 要 或 不要 口傳、文字,

理解了,就能在任何形式上 分析,辨別,再作出正確 取 舍,并非 有 或 没有 口傳、文字,

佛陀当初能觉悟并不是因为 口傳文字,而是 理解、体会

知不知在于个人,

修不修在于个人,

舍不舍在于个人,

能不能“悟”在于个人,

个人能不能“悟”在于 理解、体会。


    我已向你们指出解脱的方法。法──真理要自己来证悟。[iii] 《中部》第三八经

    你们自己应当精进,如来只能指示你们道路。[iv]《法句》第二七六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5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19-11-2015 09:53 AM
两千多年前佛陀已口傳

    此是苦,我已说;
两千多年前佛陀已口傳
    此是苦,我已说;
    此是集,我已说;
    此是灭,我已说;
    此是道,我已说。
    诸比丘,我为何说此等真谛?此等确实有用,于清净生活重要,此等能导致厌离、无欲、寂灭、安宁、充分理解、觉悟、涅槃。   

文字也流传了两千多年,
两千多年里,有口傳也有文字,有多少人证悟?  
有人不看佛书也能成佛,更多人花了一辈子研究佛书也无法觉悟,   
敢問賢友是否未聞佛法而自悟四聖諦,煩惱已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15 09: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jezz 发表于 19-11-2015 03:53 PM
敢問賢友是否未聞佛法而自悟四聖諦,煩惱已斷?


乔达摩.悉达多



理解了,智慧和先见 坚定的在心中生起,今后就不会再有煩惱,

不理解,会执着在  能  不能、有  没有  断, 煩惱。



佛陀说
    我已向你们指出解脱的方法。法──真理要自己来证悟。[iii] 《中部》第三八经


为何佛陀煩惱已斷了两千多年,佛法也流传了两千多年,众生还是众生,

众生并不会因为知道佛陀煩惱已斷,也不会因为有了四真諦, 自己就会觉悟,觉悟与否 一切 都要靠自己,


    你们自己应当精进,如来只能指示你们道路。[iv]《法句》第二七六偈


只用眼睛学法,看到的只是无常的现象与看法,也许无常都无法见,众生 永远 永远 是众生,永远 永远 无法 觉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4-2016 05: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讀了瑪欣德尊者(Ven.Mahinda)所著的阿毗達磨上中下三冊講要,受益良多

大家有空想讀一讀的話,下載地址如下:

阿毗達摩講要(上) http://www.taiwandipa.org.tw/images/k/k3-0.zip
阿毗達摩講要(中) http://www.taiwandipa.org.tw/images/k/k861-0.pdf
阿毗達摩講要(下) http://www.taiwandipa.org.tw/images/k/k1951-0.pd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7-2025 03:18 PM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