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过路客

本地化语言,随便谈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10-2008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yen1708 于 18-10-2008 12:20 AM 发表

过路客大人
如果,我讲错,,不要见怪

也许这些的钱,是进了一位幕后搞手的口袋
会不是犹太人口袋中,(我的空想象 )

这次的机钱在全球消失了
就会,去了令一方向了。。。


Rothschild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10-2008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cmic0339 于 18-10-2008 12:24 AM 发表


Rothschild吧


我的看法而已
一直犹太人的生存,都很历害
虽被美国人排挤

但是犹太人的最大财产,就是
智慧

巴菲特,就是其中一位
用智慧成为首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08 1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UNDP首長:富國經濟衰退將至少持續18個月
2008/10/17 23:14 中央社

(中央社安卡拉2008年10月17日法新電)「聯合國開發組織」(UNDP)負責人德維斯今天表示,全球金融動盪引發的富裕國家經濟衰退,可能會至少持續十八個月。
曾任土耳其經濟部長的德維斯接受土耳其NTV電視台專訪時表示,「肯定會持續超過一年,介於一年到十八個月之間。最終將會持續多久,端視採取的因應措施而定。」
德維斯也呼籲改革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架構,容許它監控富裕國家經濟,而不只是監控開發中世界的經濟而已。
德維斯說:「IMF應該是道地的國際機構,確保全球各地的經濟協調和健全政策,而非僅扮演監督開發中國家角色。」
他又說:「讓IMF對美國的貨幣政策、美國的金融監理政策或歐洲和日本的金融監理政策,擁有發言權,絕對有必要,或者至少能披露它所見到的問題並喚起對問題的注意。」
德維斯指出,「IMF目前未擁有此種地位,因為富裕國家未賦予它有關此議題的任務。」
德維斯強調,在參與IMF的管理和決策方面,開發中國家應扮演更大角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08 1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8# 过路客 的帖子

是commodity 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08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有关新加坡的

購雷曼兄弟債券受損失 星金管局調查
2008/10/17 21:51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2008年10月17日專電)在遭受損失的投資人數週的請願和呼籲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今天宣佈,將對本地金融機構販售雷曼兄弟相關金融商品可能涉及不當行為的投訴,展開調查。金管局說,所有的銀行已經同意,一旦證實銷售過程涉及不當行為,銀行將負起全責。
金管局局長王瑞傑表示,當局優先調查的個案,將是有關退休人士、教育水準不高、不識英文和對產品不了解人士等弱勢群體。
王瑞傑指出,金管局通常不會評論個別機構的個案交易,但是這次事件涉及公共利益,因此金管局已經正式就有關一些銀行缺乏內部控管、違反法律、和人員訓練不足的銷售行為的投訴,展開調查。
金管局表示,它將不會詳細說明當局的調查行動,但一旦調查完成,將會宣佈「任何的行動」。
王瑞傑表示,事實上,金管局已經要求金融機構,必須對受害的投資人優先處理,而不是對銷售中發生不當行銷的問題墨守成規。
他強調,一旦調查後,有足夠的證據證實銀行銷售過程中有不當的行為,銀行就必須負起責任。
金管局日前表示,新加坡大約有一千名投資人購買了本地金融機構銷售和雷曼兄弟相連結的短期債券等金融商品。
這些投資人在雷曼兄弟宣佈破產後蒙受損失,許多人損失十萬新元(約新台幣二百二十多萬元)到二十萬新元之間。其中許多人是年長的人士,他們把畢生的積蓄投入,最後落得血本無歸。
在新加坡最大工會組織職工總會附設的保險公司職總英康前總裁陳欽亮的發動下,這次受害的投資人展開連署請願;在同時,他們也於日前在芳林公園集會,呼籲政府和銀行協助他們索回損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08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这是最怕的连锁反应

麥格理:系統性風險已不足懼 全球景氣下滑循環才令人擔憂
2008/10/17 19:45 鉅亨網

【鉅亨網林佳萱‧綜合外電】 Macquarie Research(麥格理)最近發表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各國政府聯合性行動可望緩和信貸市場凍結 ,大量降低全球經濟立即的系統性風險。然而,避免得了市場失敗導致全球蕭條,但更嚴峻的擴張性景氣下滑 卻仍使危險持續。
目前全球注意力都在關注市場失敗的問題,已開發 國家的政策性回應還在進行,但是這僅限制了經濟活動 的跌勢,無法進一步保持或支撐。
亞洲政府高層針對全球成長趨緩、金融市場惡化的 情形反應迅速,但麥格理報告指出,這可能不足以彌補 快速的經濟成長下墜。預計中、印兩國受惠於強壯的反 景氣政策影響,2009年經濟成長率約7-8%,但也至少減 速了2%。
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亞洲私人部門預估不會對利 率調降作出強勁反應,亞洲企業將降低庫存、縮減投資 規模,而同時家戶會保持儲蓄。
亞洲(特別是中、印兩國)將會對大量外部盈餘進 行調節─外部盈餘乃因金融情況的不得已而產生,並非 目前全球需要的。這可能重演了2000年科技危機時亞洲 面臨的修正模式。
不過,對台灣來說,這次事件對經濟成長的衝擊較 亞洲金融危機輕微,當時台灣倖免於經濟衰退,但這次 衝擊可能會比2000年科技泡沫嚴重。
麥格理報告預測,香港、新加坡、台灣的 GDP在 2009年會降低2-2.5%。馬來西亞經濟成長可能放緩至1% ,因為對經濟成長甚有貢獻的淨出口大減,商品價格又 滑落,損及薪資成長。
泰國、印尼和菲律賓明年則減緩至2.5%、2%以及 3.5%。亞洲貨幣下一季將走軟,人民幣可望維持穩定, 報告預測人民幣明年底前將落在 1美元兌 6.7-6.8元人 民幣的水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8-10-2008 0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yen1708 于 18-10-2008 12:28 AM 发表


我的看法而已
一直犹太人的生存,都很历害
虽被美国人排挤

但是犹太人的最大财产,就是
智慧

巴菲特,就是其中一位
用智慧成为首富。


不是你的看法而已。
管理fed就代表管理世界的钱。
很多东西,不无道理。
直销金字塔就要一定有最高的管理层形成
世界的金融何不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08 0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
这是难得的信心文论

转贴-------
鉅亨看世界-儲蓄過剩
2008/10/17 18:01 鉅亨網

【鉅亨網林佳萱‧綜合外電】 金融危機每日有進展,而全球目前面對的情勢可說 30年週期難得一見。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主筆、知名經濟評論員馬丁‧沃夫(Martin Wolf)在最近發表的文 章中引用一句話─「無法永續的事物終將停止」。這是 1970年代經濟學家 Herbert Stein(時任尼克森總統白 宮首席經濟顧問)的名言。
歐美這一個多月的金融動盪,至少衝擊全球半數經 濟生產,這也令這場風暴與其他金融危機相當不同,不 論如何,這場危機的起源和效應非常沉重。
馬丁沃夫認為,鑑往知來、回顧1970年代末的經驗 有助於解決目前的問題。1982年墨西哥爆發外債危機,主要是1970年代石油危機後發生的逆向效應。當時墨國 內部經濟石油化、政府財政赤字過多、舉債規模太大、基礎建設回收期過長,加上國內資金外流,但同時全球 油價下滑、各國利率升高、美元升值以及盛行貿易保護 主義,使墨西哥經歷能源危機後累積龐大外債。
墨西哥執政總統令企業投資信心喪失,而且投入大 量資金在擴張公共支出,導致財政逆差與嚴重國際收支 不平衡。1976年墨西哥守不住固定匯率制,浮動匯率讓 墨國披索兌美元大貶,墨西哥金融體系崩潰。
今年年初,馬里蘭大學教授 Carmen Reinhart和哈 佛大學教授Kenneth Rogoff在研究報告中討論了經濟危 機。他們把重點放在過去高所得國家,但同時發現,許 多高所得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危機有不少相似處。
這次,大多數新興經濟體都保有大筆經常帳盈餘。 報告寫道:「美國國境內宛若存在一個當年的新興國家 ,大量資金有效投入這裡進行再利用。上兆美元流入次 級房貸市場──包含全美最窮以及信用紀錄最差的借款 人。最後受害苦主可能不同,但整個機制運作邏輯很類 似。」
現在美國金融脆弱,這與先前新興市場金融危機之 間有關聯,馬丁沃夫指出,不能把現在金融與經濟重創 單純看作風險性貨幣政策、管制寬鬆以及不負責任財務 運作下的產物,其中有更重要的內涵。
他認為,這些起因於全球經濟正陷入一個金融去管 制化的年代;任何一個國家,接受大量、穩定的海外貸 出資金流入,隨後都會出現金融危機的風險,因為國內 外的金融會變得脆弱,而這正是目前美國和某些高收入 國家(如英國)的寫照。
最新的金融海嘯也可關連到之前發生的危機,特別 是 1997-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亞洲金融風暴過後,新興經濟體才變成大量的資本出口國,這點經由中國選擇 以出口貿易導向的發展進路而更趨強化(因為中國也不無擔憂鄰國在金融風暴下發生過的慘況)。加上近期石 油價格一路攀高,產油國家大量經常帳盈餘的爆增又擴 大資本出口趨勢。
近10年世界上最受矚目的總體經濟戲碼,就是美國 和部分高收入國家進行消費和借貸的國際收支補償出現 。以債供應開支的美國家庭開始一場空前派對:把自己的房子當成銀行提款機。Ben Bernanke在擔任聯準會主 席前曾將這個現象稱為「儲蓄供應過剩」,這個比喻相 當恰當。
2000年,全球經濟在低利率環境下以極快速發展, 資金充沛鼓勵金融創新,借貸和消費蓬勃。這也是大部 分高所得國家房價走揚的初步原因之一,範圍包括美國 、英國和西班牙。
儲蓄供應過剩的背後會出現什麼情況呢?首先就是 新興經濟體變成擁有龐大儲蓄剩餘,凌駕投資的地區。 在新興經濟體中,這個情況在亞洲和石油輸出國特別顯著,產油國以及新興亞洲的經常帳盈餘在2004年後成長 到 GDP的1%。2007年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報告,這兩區的國家儲蓄剩餘總額已經到達世界總生產的2%之 多。
雖然中國是很大的石油進口國,但也匯聚了全球最 多的盈餘,2007年中國經常帳盈餘高達3720億美元,這 不僅超過中國 GDP的 11%,更相當於兩大高所得資本出 口國日本及德國加起來的盈餘(各為2130億美元和1850 億美元)。
同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報告,去年全球盈餘國家 的總盈餘達到 1兆6800億美元。前10大盈餘國家為中國、日本、德國、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瑞士、挪威、 科威特、荷蘭以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前10大佔據總額 的 70%以上,這些盈餘也相當於這些國家至少8%的總 GDP,1/4的儲蓄總額。
而在此同時,美國一國的龐大赤字就吸收了這些盈 餘的 44%。美國、英國、西班牙和澳洲四大房市泡沫國 ,共同吸收全球經常帳盈餘的 63%。
這代表資本的龐大轉向:與1970年代及1980年代不 同,當時錢都流向幾個全球最富有的國家,而且盈餘的 累積是因為計畫性政策的結果。現在資本變動可從各國 官方外匯存底數字以及主權基金的膨脹看得出來。
產油國家石油資產轉換成油元,成為其他國家的債 權人;其他國家則利用經常帳盈餘和私人資本注入官方 基金,用來確保匯率穩定且具有競爭力。這個以中國為最主要成員的體系,有些經濟學家稱為「第二個布列敦 體系(Bretton Woods II)」,他們釘住實質匯率的主要動機在追求外銷、累積外匯儲備式的經濟成長,也有 人稱為「出口導向成長」或「自我投保計畫」。
從2000年 1月到2007年 4月,全球外幣儲備已經增 加了 5兆2000億美元,也就是 3/4的外匯存底都從10年 內開始快速累積。其中有很大部分(可能接近2/3)無可 避免是以美元為計價幣別,也因此支撐美國貨幣與美國 對外赤字。
儲蓄供應過量又是另一個面向,這牽扯到第二個金 融衝擊─2000年破裂的科技股泡沫。這次事件的一個結果是高收入國家的非金融企業也開始累積盈餘,盈餘的 總量超過投資。在這種大量儲蓄剩餘、非金融企業缺乏資本需求的情況下,各國中央銀行擔心通貨緊縮出現, 開啟寬鬆的貨幣政策,其中包括聯準會(Fed)。
要掌握21世紀的全球經濟情勢,只需了解:擁有信 貸彈性的高所得國家及家戶,以增加債務的方式抵消其 他地區龐大的儲蓄過剩。而寬鬆的貨幣政策促進了超額 消費,然後房市泡沫浮現。
理解金融海嘯的地圖,要根據「財政平衡」的角度 ,也就是消費與收入的落差來看。美國三大區塊:海外 、政府以及私人部門中,第一項在近10年有充沛的盈餘 ,但後兩者則以赤字加以抵銷。
2000年初期,美國國庫財政赤字是最主要的抵銷力 量。但接下來政府與私人部門呈現赤字此消彼長,不過 目前遭到經濟衰退打擊的私人部門,再度以非常快的速 度縮減開支,而美國政府的公共支出則擴張。
仔細觀察私人部門,可發現企業與家戶有顯著差距 ,家戶出現大量財務赤字,2005年第 2季甚至攀高接近 美國 GDP的4%。後來,隨著房市泡沫化,價量萎縮、家 戶增加儲蓄,美國家庭的財務赤字又很快地消退。
大量家戶財務赤字代表債務累積,這在美國和英國 都是如此。這個過程中,金融機構累積格外龐大的債務 ,情形變得相當複雜。而這過去是被融資寬鬆的環境、 追求高利潤成長以及實質利率走低所刺激的。
許多分析家都曾預言警告這類牽連內外不平衡的危 險、國內債務累積以及金融脆弱的問題。最早提出的包 括劍橋大學教授Wynne Godley,他之前的研究重心是經 濟學家Hyman Minsky的理論。Hyman Minsky曾指出,金融創新加上信用急速擴張,推升資產價格,進而導致另 一循環的信用擴張及資產價格上揚,最後是恐慌性賣壓 出現,信用凍結,大批企業周轉不靈。
現在殘局要如何收拾?身受打擊的經濟體短期內勢 必削減私人部門的支出。幸好,美國和其他受影響的高 所得國家還有一項勝過新興經濟體當年危機纏身的優勢 :他們以自己的貨幣借貸,而且這些高所得國家政府信 譽卓著,能夠取得貸款。
雖然現在推出大量財政刺激方案,聯合各國進行崩 潰金融體系的資本重整只是暫時解決方法,但至少不能 再回到過去老路。對全球總體經濟平衡來說,由全球最 富有的消費者超額消費來消化這些大量儲蓄剩餘,既不 好也不可能長期持續。
因此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創造一個更平衡的全球金 融體系,讓全球經濟中過量儲蓄的部分轉換成高收益回 報的投資、或全球窮人的消費,這包括許多資本輸出國 家(例如中國)。另外的解決方式,要發展新興經濟體 的地方貨幣金融,這可以讓這些國家更容易處理經常帳 赤字。
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擴展國內需求都是非常重要 的。只有這樣,背負外債、面臨經濟衰退修正的情形才 有機會翻身。
不過挑戰還很艱困,這次金融風暴顯示全球沒辦法 以相對理性的金融穩定度結合自由化資本市場。其中一 個重要的問題在於大量資本流動的傾向、經常帳與國內 金融平衡的聯繫都出現危機。
要記取教訓,但不只要討論金融部門的管制或貨幣 政策,而是探討自由化金融如何支持全球經濟,而非破 壞經濟穩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10-2008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cmic0339 于 18-10-2008 01:01 AM 发表


不是你的看法而已。
管理fed就代表管理世界的钱。
很多东西,不无道理。
直销金字塔就要一定有最高的管理层形成
世界的金融何不是如此  


感觉上
这次能代动到金融危机的幕后搞手,不简单

以往在经济机
黄金会上升
现在下到777--(十天前是931美元)

而美国的黄金储备,还是这样高。。。

拿黄金在手
危机也比别人少

过难关,也最快是美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08 06: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冰岛的影子
也会在很多国发生,经济滑落所带来严重问题。。


转贴~~~
《外資》辜朝明:苦日子最少5年,冰島骨牌效應已發生
2008/10/17 13:33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游瓊華台北報導】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引發全球股市大地震,經濟蕭條,何時才可見曙光,日本野村總會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表示,苦日子還很長,景氣回溫恐需5年時間,甚至更久(many many many years),才可能進入尾聲。
辜朝明乃應「財訊月刊」邀請來台演說,他點出,要解決全球金融危機,除了政府持續挹注資金,增加市場流動性外,還要不斷舉債擴大公共建設預算,才有機會見到復甦曙光。至於市場擔心,政府過度挹注資金有增加通膨壓力之虞,辜朝明則認為不必太過憂慮,單以房市為例,房價並沒有攀升。

至於誰將步入冰島後塵,面臨破產危機?辜朝明警告,骨牌效應已經發生,雖說冰島是特例,為了發展金融中心,金融管制過度自由化,銀行業大舉擴張,在面臨金融海嘯襲擊時,快速崩解,但南韓目前因房市開始泡沫化,且對外舉債過高,岌岌可危,東歐國家也因經濟衰退,處於危險階段,提供冰島緊急資金的俄羅斯也在觀察名單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08 07: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18-10-2008 12:13 AM 发表


不用客气。

你看自己贴上的几个转载,有没有发觉什么?

我一直想讲这个话题,在几个帖都一直讲,货币贬值。奈何没人 echo 过路客的货币贬值。

唉...... 唯有自己继续讲下去。

如今的形式,放钱进银行 ...

真的很希望有人可以回应,谈谈钱往哪里放才是最好的选择,我心目中已经有了一个选择,只是等有人提出同样的看法而已。



过路客(大人):

我也想知道
以我个人看而已(参考)
把货币,去换取,黄金(一砖砖的)
会来的保值和实际,虽然黄金价会有升跌的风险,但是还是公认的价值。。。
但是在保安的安全方面-也有风险--银行等,只赔大约10千,当遇盗窃事发生。。。

你的看法,是货币,转去那里为好呢??
讲讲你的见解和意见给我们
我们大家来商讨。。。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0-2008 09: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幕后推手是谁,我不知道。

但我也想随便说说 Rothschild 家族。和钱该往哪里放没直接关系。

Rothschild 家族很神秘,他们才是真正的富豪。由于最近有几本关于金融的书籍出现,开始有人讨论他们。渐渐地,从原本没人相信的 Rothschild 掌控,到后来的半信半疑。今天,已经没多少人敢怀疑他们的能力。不再是百分百的“阴谋论”。奇怪的是,到今天为止,没有多少家报纸曾对这个神秘家族作详细地报导。这是个好题材。如果作详细分析,就连 hitler、rockfeller 、Clinton 等人也扯进去,有血缘的哦,还有大银行家 jp morgan 等也有关联,够神秘了吧。这些我也是后期才读到的事情。

再讲一个很奇怪的事实,美国联邦储备局的董事是谁,有人查过吗?Lehman 兄弟也是掌控美国联邦储备的成员之一,为何让它们倒下?究竟背后有什么故事?

这些是阴谋论,我不知道,也没办法知道。所以我们暂且不要讨论这些。

我要说的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和“阴谋”参半的说法,并非百分百“阴谋论”。

现在世界正在向一个方向去,虽然当我“自认为”自己看到一点点大方向,原本应该很开心,但,其实是越看是越担心。

全世界已经被牵着走。金融家制造出的问题,我们要一起受罪了。

简单说,原本这个大家只有 1000 元。但是市场把它说成有 5000元。那多出来的 4000元,是虚假的。

现在不能支撑这虚假的 4000元,应该如何解决呢?

把部分的问题“解决”掉,让一些金融机构倒闭。原本这是对的做法,应该让 4000元自行倒塌,虽然这么做会步入经济衰退,但是,经济是个大循环,总会慢慢恢复原状。

可是,掌控其中 2000元的人,不愿意倒塌,他们一定要留着这些钱。

如何解决?

有办法,把真正的 1000元,变成 3000元。那么,原本的 2000元,就可以支撑。

但这 1000元,就被贬值成 1/3 的价值了。

一个面包,原本 RM1 一个,将来要 RM3 一个。

请区分清楚,这不是阴谋论。佳礼论坛太多、太多阴谋论了。

这个是逐渐形成的事实。

当初我看到全世界走向这个方向时(几乎现在所有的政策,都是往这个方向去),我根本没想到 Rothschilds 还是什么的,只是觉得很多事情,很不透明化。为何市场很多专家说金融问题其实是 5兆或更多,但美国政府竟然笨到要用 7000亿去救市场?

稍有经济知识的人都知道,用一元去救五元等着被注销的亏损,其实这一元将完全“消失”,也解决不了问题。

一直看、一直看,从去年,到年初,一直用这种方法,政府接管,政府注资,看着他们起初的“笨”,到后来的“奇怪”,今天,才觉得原来事情可能没这么简单。

大笔几兆美元的数额:钱从哪里来?钱往哪里去?

所以我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一个人把钱放进银行,他会慢慢变穷。

虽然我只是个贫穷一族,但还是一个爱表现自己的人。当我看到一些“好像不错的帖,所以开始从哪里发表”,要朋友一齐从基础讨论,到了最后这个“钱从哪里来?钱往哪里去?”的方向,却发现,没办法,竟然连基本的共识都没办法通过。

但是,最近老巴说了一句,“cash is trash 这话”,他也是犹太背景出身,应该也和这些家族有关联,或知道什么,所以他是开始“暗示”了。(当你有自己看法的时候,总觉得全世界发生的每件事情,都和这个看法有某种关系)。

所以,如果老巴说了,就没意思。我要抢先开始讨论。哈哈。

想一想。我们不知道钱哪里来也算了。(其实这个也很重要)

但是,钱最后往哪里去?

我们应该如何做?

liyen 友,黄金... 这个我不知道,长期看涨。但是,我提出的大胆假设,不是黄金。

[ 本帖最后由 过路客 于 18-10-2008 09:2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08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2# 过路客 的帖子

是原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0-2008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坦白说,过路客对本地论坛,有少许失望。除了没多少人爱谈经济宏观,也是因为很多人爱作无聊预测。

这也罢了。

但,预测的方向,连基础都不太对。

我以 klse 举几个例子。

当 klse 开始阶段随着邻国市场同步下跌,没多人去讨论或了解本地的外国游资还剩多少。如果明白了游资对本地资金的比例,就会马上明白,为何本地的股市的振幅度(amplitude)那么小,抗跌那么高,上涨也不大。自从 97 风暴过后,一些亚洲国家的金融基础已经改变,本地金融资产比较稳固,游资走了些,要扶持相对的比较容易(epf、khazanah 等已经手握大笔市场),而且本地金融机构都不玩高风险的投资项目。所以我国的市场波动很小。至少市场是认同这点。

再来,当本地股市在周五终于“奇怪地”同步下跌,每个人都提出各种看法,连政治也扯进去。arroyo 向世界银行借钱的消息,没关系吗?arroyo 已经承认了亚洲、东南亚国家的困境,各国开始竞相向世界银行借钱。世界银行说“精神上支持”,arroyo 却自行宣布已经得到贷款。后面出了什么问题?

还记得吗?原本分析家们都说,除了几个亚洲国家,亚洲大部分国家都没大幅度牵涉金融高杆杠项目,理论上,危机比较小一些。但,为何现在亚洲国家逐步地,不再隐瞒自己也面对钱不够用的事实。

虽然说,大部分亚洲国家是净生产国,非净消费国,道理上,经济步入衰退,亚洲国家的创伤程度会比美国等来得重(先不要拿金融危机、房地产泡沫带来的后果进去,只说经济衰退一样)。但也没可能这么快显现。是否,亚洲国家牵涉金融危机的范围,远比之前说的来得高?

多少朋友讨论这些?

还有,本地的跌势,多少和马银行有关。马银行下跌,只是因为市道不好,还是背后有政治议程?

另外,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

当初 308 选举前,本地政府对本地经济充满信心。选举过后,民联要执政,在朝党政府说民联没有能力带领国家渡过经济难关。前后不一?

油价 6 月大涨前,政府说负担津贴是沉重的压力,没能力继续津贴,把津贴省下的钱,拿去为国家基建作发展。
油价下跌到 $80后,回到年初的价格,政府却宣布价格为 $2.30。这远比 6月的 $120 更低。如今更是到了 $71,甚至比年初的 $75更低,为何政府没有回复津贴制度?
却要本地商家降低价格,试图减少通货膨胀的问题。之前津贴的那些钱,去了哪里?如果政府有足够抵抗力,为何不回复津贴制度?
前后不一。

为何没人从这些角度讨论国家经济?

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0-2008 10: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oodluck88 于 18-10-2008 10:01 AM 发表
是原油吗???


除非人类科学家制造出取代原油的能源品,不然,原油是地球有限的物质,长期看涨。

黄金也是。

大胆假设的,也不是这个。

现在这个危机,必须尽快解决,也许一、二年内,也许更长的时间。

但是,某些东西,一定要扶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08 10: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钱从哪里来?钱往哪里去?
我师傅整天跟我讲这句话...(应用于repor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10-2008 10: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18-10-2008 10:13 AM 发表
坦白说,过路客对本地论坛,有少许失望。除了没多少人爱谈经济宏观,也是因为很多人爱作无聊预测。

这也罢了。

但,预测的方向,连基础都不太对。

过路客前辈,这需要经验,需要心细,不是每个人的性格都适合的,
或许武大是不错的人选,不过似乎武大最近只忙着数钞票
所以也没空上来分享,小子没什斤两,所以只能读帖,然后偶尔吹一半句水,
不是不爱,而是没能力奉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08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18-10-2008 10:13 AM 发表
坦白说,过路客对本地论坛,有少许失望。除了没多少人爱谈经济宏观,也是因为很多人爱作无聊预测。

这也罢了。

但,预测的方向,连基础都不太对。

我以 klse 举几个例子。

当 klse 开始阶段随着邻国市场 ...


不够常识,谈何宏观。过路客的分析很好,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0-2008 1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其实小弟说的,不是艰深难懂的道理,因为,过于学术性的道理,我也不会。

只是想知道大家的看法,把钱留在身边,是不是最好的选择。

不管有一千万元,还是一千元,这些还是钱。因此,金融危机,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以现在的情形看来,把钱留在身边好像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市场的流通的钞票不够,各国中央银行为了拯救自家的银行,开始给更多钞票的支持。

如果钞票可以是无限量的发行(就不管钱哪里来了),价值会下跌,我们应该如何做?(钱往哪儿去。)

钱放在银行持续贬值,和买股票,股价下跌,分别不大。

我的想法未必对,所以希望有更多人讨论这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08 1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18-10-2008 12:07 PM 发表
各位,其实小弟说的,不是艰深难懂的道理,因为,过于学术性的道理,我也不会。

只是想知道大家的看法,把钱留在身边,是不是最好的选择。

不管有一千万元,还是一千元,这些还是钱。因此,金融危机,与每个人 ...


买外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2024 10:29 PM , Processed in 0.14740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