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7-2007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种花凡人</i> 于 19-7-2007 09:06 PM 发表 <a href="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0509327&ptid=608376" target="_blank"><img src="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a><br />
末学可不是想要看看听听的,而是为了大愿望要学习的。尤其是大圆满法这类,绝对需要上师在旁的教导。哎!看来没什么机会了。<br />
<br />
您学习的是何法(对不起,没时间爬帖)?有什么成就了吗?不知有没听过拙火定? <br />
哇!又是大圆满,又是拙火定!眼界真高!
想问前行做完了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7-2007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问过好几个喇嘛和尼师平时修些什么?答案都是不要想什么高深的大法,认真把四加行修好才是上策,四加行是大礼拜,供曼达,金刚萨多百字明,上师相应法各十万遍。有个尼师完成一个十万遍又开始第二个十万。 |
|
|
|
|
|
|
|
发表于 20-7-2007 0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一言惊醒梦中人,基础最重要。该如何以最实际方法来练就基础?有好多名词看了不是很懂。网上资料无法说清楚,很多都蛮深奥。有没有好介绍?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7-2007 03: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常四加行都是有限期的,多一年一加行,在一年内做不完就算破戒,这戒是你与传法上师之间的“誓言“,一般人都不知道去任何一个法会都有这类“誓言“,对上师,三宝,本尊,护法例上终生受持此法的诺言
,每天必修此法,这就是“三昧耶戒“。 |
|
|
|
|
|
|
|
发表于 20-7-2007 03: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愚见建议先从基本的下功夫,先从基本的4共行 "4种改变思维"开始。。。参加不同仁波切的法会看看希望依止哪位上师和传承等等。须观修出离心为首,再之利益众生菩提心而修持才是。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7-2007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敦珠仁波切開示--觀世音六字大明咒
不管怎樣,如果你不能幾個月或幾年長期的勤于修持這些法門,你的心是無法永保平和的。你所謂的禪修將會是不清明的,而且你的生命也將終老於這種渾沌的情況。這是一件多麼令人難過的事。你可能會想知道,"什麼是最適合我的方法呢?"如同佛所說的:藉此禪修及憶持,即使是成熟的五無間業也能被清淨。
修持聖觀世音菩薩,能夠清淨任何及所有的不善業,即使是成熟的五無間業。當我們于禪修心的本性時,同時觀想本尊的像及口誦真言,如此則能清靜累劫所積的惡業。當惡業及障礙被清靜時,禪修的證量會自然的現起,你不可能錯失它。在不斷持誦 [OMMANIPEDMEHUNG]時,無論是否以念珠記數,你觀想你自身為觀世音菩薩本尊,白色,一面四臂。此刻,要用你心的眼睛清楚的看見本尊的全部形貌,可能會有點困難。
儘管如此,你的禪修是不會有危險的。你可以只想[我是觀世音菩薩]並且保持著這種想法,慢慢地當你比較熟悉此項修法時,你將可清楚的觀想。
如你能專心一致的思維[我是觀世音菩薩,明亮且空的像彩虹般的顯見],當你不斷地持誦咒語,慢慢的,平和的心就會出現。然後,把自身觀為觀世音菩薩的這種專注放開,讓心很自然的,並且盡可能長久的,止於它的本質上。從此,大手印的體驗將會展開。當你在誦咒時,讓心專注於不斷的咒聲上。不要想[這是悅耳的聲音]或[這是不愉快的聲音]、[這聲音太吵了]或[這聲音有氣無力],只是專注於聲音的本身上。心的平和將展開。
不但如此,正如佛所說的:[藉禪修或憶持它,即使是成熟的五無間業也能被清靜]。禪修觀世音菩薩的形、聲,可清靜無量的不善業或障礙。身為禪修的初入門者,當我們的心住于自然、無念且不斷持咒下,可能會發現我們的心變得不安寧。遇此情況,可以停止持咒,儘量持久且不分神的,將心專注於其本然的樣子。
很重要的事是應向無二無別的上師與觀世音菩薩祈求,請求幫助我信服上師及觀世音菩薩,對眾生發展出慈悲心與證得大手印。最後應念誦功德回向及利益眾生一祈請文來結束修持。
當你作大禮拜時,你應清楚的觀想三寶及三根本顯現在你面前的虛空中,並充滿整個宇宙。為了長養強烈的信心與恭敬心,你身作大禮拜,口念皈依祈請文,意保持信心與恭敬心的態度,這些為大禮拜的修行重點。獻曼達供養時,你再次地觀想三寶及三根本,以全宇宙無論是外形上、味覺上、觸感上、嗅覺上或聲音上的美妙珍品供養他們。你觀想這些供品無量無邊,三寶與三根本也全然的接受與享用。這是修持的重點應牢記在心。
如你正念誦百字明,你就想你的根本上師以金剛薩埵的外型呈現,坐於你的頂上。你向他懺悔,請求他清靜你自無使以來所造的深重惡性循環業。然後,你一邊觀想甘露自外形為金剛薩埵的上師流出,一邊念誦若干百字明。甘露充滿你的全身並溢出,你的惡業和罪障像煤炭水或汙油般的流出體外。這種個過程將使你清靜。你觀想上師、金剛薩埵的身、語、意和你的身、語、意和而為一無二無別。這些為金剛薩埵的修行要節。
當修習上師相應法時,你可以以曾授予你最重要的灌頂、口傳、解釋及一般心靈指引者,為你的根本上師。或以曾對你的心提供最大幫助者,是你的上師。這個上師的本質顯現為金剛持,並為本初佛金剛持及灌頂傳承、口傳及講解的喇嘛所圍繞。深具信心與恭敬心地念誦上師相應法祈請文。然後請求並接受四灌,並將你的心與根本上師的心合而為一。
論如何修,俗義諦和勝義諦皆是相依而存在的,就如同方便與智慧、經驗與空性。修習加行即是方便。在最後上師相應法中,上師與你合而為一,禪修安于萬法究竟的本質上。
上師能指出道,並為修行道上的所依,因此在修習任何法之前,我們要先頂禮上師。
然後觀人身是難得、自由與暇滿,人身是解脫道上的根本。其次觀無常與死亡,萬法不離無常並趨向死亡。一個人即使死了也無法解脫,必須繼續輪回,一次又一次的出生,這就是輪回的本質之苦的原因。再來我們深思這些,不管造了善業還是惡業,因果業力是不壞的。以上稱之為“羅道南餘”:四種轉心向道的方法,目的在於使我們厭離輪回,轉向修行。因此瞭解這些對於加行十分重要。就好像播種之前必須先犁田一樣。
此際,你所播的種子便是皈依三寶、發菩提心、獻曼達以積聚福慧,修持金剛薩埵以得清淨。前述四種轉心向道知見的建立,就如同要是有田地才能夠播種一樣。
欲了達勝義諦是必須建立在俗義諦之上的。沒有這個俗諦的人身做基礎就無法了達心最真實的自性。同樣地,沒有俗諦的修持、俗諦的善巧方便,便無法理解空性的本質。俗義諦與勝義諦是無二的,瞭解這點非常重要。
以皈依為例,就外而言,“恭確森”指的就是三寶佛、法、僧。珍貴的佛是法的來源,任何佛所顯示的都是珍貴的法。佛就如嚮導,法就如道路,全心投注於這條道上的是僧寶。
因為我們尚在輪回之中,因為我們有迷惑和苦惱,為離苦所以我們皈依,由於未見自性而無名煩惱伴隨而來,造就這個色身。在未了達萬法自性之前,我們將這色身視為實有,將苦惱當作真實存在,亦視所皈依的三寶為實有。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7-2007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就外而言,我們要虔誠地皈依佛法僧。從外來說,佛、法、僧也是一種像征,一種引導我們超越輪回的善巧。就勝義諦而言,佛、法、僧就在我們內心之中。究竟來說,心是空性與光明的勝義空本覺,具有本覺一心本身即是珍貴的佛。就外地人而言,藉由聲音與意念傳達使我們聞法後能夠加以修持。
從內的層次來看,它亦是空性的。本質上空性不曾有過間斷,遍在無礙是本覺光明的顯視,是心最原始的境界。就外而言,僧寶是將心安住於佛法的人,但就內而言,僧寶是遍一切處,含攝一切的顯現。
但是由於我們無法體認出本俱的圓滿,所以必須皈依外在的佛、法、僧。修習加行時,以殷切虔誠的[意]來觀想皈依境,以謙恭的[身]做大禮拜,[語]則持誦皈依文,拜完後靜坐,融入自己的觀想之中,並瞭解到主體、客體,及所做之事本身就是 [本覺]。靜坐的那個人是自己,皈依境也是自己的創造,僅將心安住於本覺的本質,除了本覺無處可覓。
佛在賢劫經中說到:[我如夢來示現,如夢來演繹佛法,究竟而言,卻未曾說法,也未曾來過。]從這個觀點看來,一切都只是對外境的覺受。
關於修習皈依儀軌,俗義諦就是你虔誠頂禮的皈依境,勝義諦就是不作意,融入觀想安住于自然。
發菩提心意思是,如果所行一切都只是為了自己,便不是追隨佛陀全知的道,並且會有障礙產生。由於一切的眾生都是我們過去世的父母,為了幫助他們解脫,所以我們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是佛陀思想。
眾生就像虛空般不可數,他們皆世我們過去世的父母,深受輪回之苦,欲救度他們免於輪回的想法就是發菩提心。菩薩如是誓願:[我願度如父如母眾生直至輪回空盡]。從俗義諦來說,是有一個“我”在發菩提心,是有“眾生”待救度,這個開啟慈悲心的方式是由佛陀親自宣說,這是俗義諦菩提心。
就俗義諦的方法修習發菩提心,你觀想一切眾生,開展你的慈悲心,欲救度他們直至輪回空盡,直至證悟成佛。依儀軌要求的次數持誦發菩提心文。另一種教授是以自己的快樂和別人的苦惱交換,呼吸時觀想將自己的快樂、功德及樂因給予眾生,帶走眾生的苦惱,使他們免於受苦。這樣的修習非常重要。
練習自他交換法,若沒有培養菩提心、沒有免除對今生的執著,便無法證悟成佛。這是由於不對別人慈悲,對自己執著、對今生執著,所以無法解脫。以上這些是修習俗義諦的菩提心。
關於勝義諦的菩提心,佛告訴他的弟子:[一切法皆如夢幻。]因為所能表示的都會改變、消失,沒有生來就恒常實有的事物。我們視這個世界為實有,欲望驅使著我們,就像是一條繩子緊緊纏住我們,因而有了種種行為,沒有止盡,這便是輪回無止盡的原因。或許我們會這麼想:雖輪回亦如夢,證悟成佛才是恒常實有,但佛卻說涅槃本身一如夢幻,沒有任何名相足以表達,也不是任何實質可觸的事物。
佛說:[色即是空],打個比方來說,月映于水,但水裏並沒有月亮,從未有過、無形色、是空性的。佛亦云:[空即是色],空以“色”的形式顯現,但你不能把“空”從“色”分離出來,兩者是不可分的,不能視為不同的個體。月雖映于水但水不是月,月不是水,你無法將映月與水分開。一旦你超越了輪回,即是波羅密多,無有涅槃,其中亦無輪回。
或許你會說:[那裏明明有啊,不信你看!]但如果你真正地檢查,那裏並沒有。然後你會問這些現象是如何產生的,事實上一切都是來自於因緣和合。什麼是因緣和合呢?映月與水並非各自存在,月會顯現在水面上就是因緣的和合。清澈的水是主因,月是次因,兩者和即為因緣的顯現。這就是主因和次因相遇發生的現像。
更直接來說,主因或說輪回的根本就是我執,一切幻化的顯現是次因,和合後就是三界輪回的顯現。一切存在的事物都不離因緣和合,這點一定要確定。龍樹菩薩說道:[離因緣和合,法也不復存在。]當你進一步檢查因緣和合的本質時,將發現其本質為空,因此無“空”時亦無“法”大乘最究竟的見地就是“空性”的知見地,空性的見地不存於小乘的教法之中。
如果你詳查的話將會發現一切都是空性的把戲,所有的法門學到最後將發現他們的本質也是空性。或許你會說,如此說來,我們應該不需要任何事物。但須不須要是取決於你的心,光說空性是不足的,唯有真正地去實證才能明白。如果你的心真的空了,就不會有希求、恐懼、歡樂、苦惱、惡業,吃和穿不再是必要的,因為心已不受他們的束縛,就像是在天空裏揮手,毫無一點阻礙。
禪修的目的在於安住在空性的自然境界,瞭解外境的一切都是空性的,禪修就是為了要清淨一切是空的本質,堅固對空性的了達。首先我們必須瞭解究竟為何,明白一切事物最自然的境界就是空,並且瞭解空性是如何顯示於俗義無反顧諦上。
相對於空的本質就是輪回中一切俗義諦的顯現,行者必須清楚地了知真相及它如何顯現,這樣的見地非常重要。若無此見地禪修將變得枯燥無味。僅僅坐著說出世部一切都是空,就像是將杯倒立,杯內的空間是那麼狹窄。瞭解事物的要點是必須的,究竟來說是沒有受苦的眾生,沒有輪回,沒有苦惱,一切就如清朗的天空一般,但由於因緣和合幻化的關係,相對世界中的事物產生了,而有在輪回中受苦的有情眾生。
[空性是一切之母]中如是贊誦:雖欲宣說無上的智慧,卻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它是完全超越語言、思想、概念的,不生亦不滅。如果你問,它到底像什麼樣子?只能說是像虛空。虛空是沒有極限的,你無法找出哪里才是虛空的中央。因此心虛空的特性來譬喻空性:廣大無邊、自在、沒有深度的限制,可以無限地擴大。
然後你或許會說:[原來心的自性,究竟的勝義空,就像虛空一樣,沒有任何局限。]但它不僅是空性的,如果你去洞察將發現有一些可“見”的東西“見”只有一個便於溝通的用字,你能“見”到它,加以禪修、安住。如果你“見”到了空性的真實本質,那就是“一切諸佛之母”,以上所說是勝義諦的菩提心。
接著是藉由金剛薩埵法來清淨。究竟來說無有需要清淨的事物,沒有去清淨的這個人,也沒有清淨這回事,但我們不能就此為止,無明染汙還是會生起。我執的幻化知覺只會使我們無盡地受苦,因此我們需要俗義諦的善巧方便來清淨轉化。金剛薩埵是從實相本覺所產生,由於金剛薩埵的甘露之流,我們的染汙完全地清淨了,這是藉由觀想、持誦百字明咒來清淨。所有事物最真實自然的本來面目自始就是清淨的,如同虛空一般。這是金剛薩埵究竟的清淨。
現在來說獻曼達拉,這是為了積聚福德。為什麼需要積聚福德來開顯智慧呢?這是因為我們執著一切幻化的外境,有虛幻就有清淨虛幻的方法,因為可以清淨所以者何以也有積聚福德的方法。供養你的身,你所擁有的及榮耀是相對的、象徵性地獻曼達拉。就勝義諦的見地來說,以上這些都是不實有的,就像清朗空曠的天空。如果你能安住于本初本覺的狀態,就是勝義諦的獻曼達及積聚福德。
在與上師相應的修習中,由於因緣和合的關係,我們的心是迷惑的,上師的出現正是啟發心清淨性的來源,每當憶起上師就會感受到清淨,由於我們心的染汙及感受到上師的清淨,上師的存在與我們對他的虔誠信仰形成一種相對。就外而言,你觀想上師、誦祈禱文、領受上師的灌頂與加持,這些都只是外在層面的、俗義諦的上師相應法。
到目前為止你一直在對象徵性的、明顯可見的上師祈求,於是你說:[上師化為明光與我融合為一。認出自性的勝義空即是究竟的上師。]
如果你問究竟的上師到底在哪里,他就在你心究竟的自性之中。絕對的本覺狀態即是上師的圓滿成就。保持覺察本覺就是勝義諦的上師相應法,就是外在的加行如何關連到內在的加行。 |
|
|
|
|
|
|
|
发表于 22-7-2007 06: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87 derrickwong 的帖子
derrickwong 兄 小弟請教 兄長對 真佛宗 的看法 與 見解 因為在 他們 的 网站 小報 很多 西藏 的 活佛 上師 跟 (自稱全家都是活佛) 合照 何解呢 ???? 活佛 , 上師看不出來嗎 ????? 弟 是 道教徒 問 一 下 如果錯 請 諒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7-2007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alan55</i> 于 22-7-2007 06:54 PM 发表 <a href="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0626907&ptid=608376" target="_blank"><img src="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a><br />
derrickwong 兄 小弟請教 兄長對 真佛宗 的看法 與 見解 因為在 他們 的 网站 小報 很多 西藏 的 活佛 上師 跟 (自稱全家都是活佛) 合照 何解呢 ???? 活佛 , 上師看不出來嗎 ????? 弟 是 道教徒 問 一 下 如 ... <br />
真佛宗不属“西藏金刚乘“,我们只可以说他是个新兴宗教,因为他们没有我们所说的传乘,这些教法是祖师一代传一代,有清楚的认证和记载。现在有许多各地法师来弘法,我们也是要去察清楚法师的传乘与背景才参加的,近年一直有人假冒金刚上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向“马来西亚金刚乘总会“察询,如果是合格上师一般多会有一个隆重的“升座“仪式,像马来西亚的汉传法师文佃法师受认证时也有一个隆重的“升座“仪式。
藏传佛教曾经经过其中一个藏王灭法,杀害僧人破坏寺庙,佛教被迫转化形势以父子相传了数百年。藏传中的“血脉传乘“许多都是藏王“赤松德赞“的后裔,在藏族心中藏王就是“文殊菩萨“的化现,因为有这藏王藏族才有自己的文化,藏地才能从一个荒蛮的地方开发出自己的文明,所以藏王的后代一般多会受到藏民的尊敬。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7-2007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漢人上師名單(修訂版)
漢人上師名單
噶瑪噶舉:第三世洛本天津仁波切(台灣)、文佃法師(在馬來西亞,由國師嘉察仁波切認證)、金頂三世仁波切(俗名王淵明,亦即第三世賽多圖庫仁波切,係網海蓮舟論壇之最主要的導師。在中國大陸的上海市出生,現旅居美國。)
直貢噶舉:黃英傑上師(第三世巴美欽哲仁波切)及顏錚浩上師,皆在台灣。
寧瑪巴:談錫永上師(王亭之,北美)、黎日光上師(香港及台灣)、陳建強博士(香港及中國大陸)、持明丹珠仁波切(又稱德威圖庫仁波切,實際即是劉大衛上師。主要在美國。同時持有直貢噶舉的傳承、寧瑪巴的大圓滿傳承及敦珠新寶藏的傳承等三種。他比較特別,爭議亦較大。)
薩迦巴及漢傳佛教:佛法山的創始人聖輪法師(在台灣,他是第一位將一貫道改成佛教的人物)
格魯巴:智敏法師(中國大陸的多寶講寺的住持及導師,能海法師的再傳弟子)
特別者:奉徐芹庭博士的諭示,陳健民瑜伽士是文殊菩薩遊戲人間,沒有任何繼承人。徐芹庭博士及林鈺堂博士皆不是繼承人。徐芹庭博士係韓同上師的法定繼承人。
關於圓覺宗的上師(刪除評論以免爭議太大)
特別討論者:相傳屈映光上師(名文六,字映光,法名法賢)亦擅長大威德金剛法。另外,屈映光上師兼傳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的準提法傳承系統。據說屈映光金剛上師在1973年圓寂前曾經指定由意空金剛上師(即李鴻禧之孫女李逸塵女士)為唯一的繼承人。其他兩三支傳承包括眼空法師及光明上師都改宗寧瑪巴。而普方上師則獨自弘揚準提法的傳承。如此冊立女上師為繼承人很罕見。
不收錄者:陳果齊上師、卓格多傑上師及李居明居士。以上三位皆在香港。
補充者:印心宗第三代上師元音老人已經圓寂,他生前留下有道自然弘的遺囑。我們相信假以時日,印心宗的第四代上師會自然出現。另,中國大陸有高七師(即吉祥法師)專門弘揚唐密的準提法門。他的願力廣大,不可思議。
註:王淵明上師的傳承究竟是噶舉巴,還是寧瑪巴?有待確定。但他的上師資格真實無疑。
31-03-2007作第一次修訂
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7-2007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美運動之「五大藏」簡介
作者:扎西多吉編摘 文章來源:德格宗薩寺> 利美教言
「五大藏」的緣起:丁卯年(1867年)十一月初一,欽哲大師應邀前來,在為康楚大師的揚楚禪院舉行開光儀式時,突然平庸的境界消失,升起了無邊的清淨佛國土的顯現,
出現一巨大的佛塔。塔四周各有四門,裡面有五大庫藏,每一庫藏中,都充滿了法寶。裡面有許多智者成就者,正向大師招呼示意,大師逐一巡視了每一庫藏中法集的內容,
並牢記於心中。後來,欽哲大師寫出了每一藏的提綱目錄,交給康楚大師,並一再激勵康楚大師編著,即成為史無前例的集西藏佛教和傳統文化之大成的劃時代著作:
《佛教顯密諸宗及藏族文化總釋》,《竅訣教導藏》,《口傳密咒藏》,《不共秘密藏》,《大寶伏藏》等著名的五大藏。
《顯密諸宗及藏族文化總釋》又名為《所知藏》或《知識總匯》,全名《諸乘總攝·經教大寶藏三學善說論.周遍所知》。
此書代表了西藏佛學的最高成就,書中詳細地闡述了原始佛教、大乘佛教、秘密金剛乘的歷史、教義,顯密經續論典的要義,西藏各教派在聞、思、修、果等方面的主張和特徵,
乃至梵藏語言文字(聲明)、邏輯推理知識和認識論(因明),工藝美術技藝(工巧明),身心的養育、延年、益壽治療疾病(醫方明),
以及修辭、辭藻學、聲律學、歌舞、天文歷算(五山明)等藏族所有共同傳統文化的來源,傳授方式、要義,有何需要等內容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百萬言的巨著。
此書被盛讚為:「一切書中最優秀的,是求知者的智慧海洋,思維者的心靈之舟,觀修者的密決大寶,研究者的明鏡」。此書是通向解脫和成佛的道路,
是打開佛教和藏族傳統文化寶庫之鑰匙,是能滿足各種追求者和愛好的如意寶。
《竅訣教導藏》共十八函(德格版),此藏彙編了西藏大小各修傳派的灌頂、教誡、傳承、修持竅訣的精義,總括了西藏祖師所傳的各種心地法門和本尊壇城,
以及氣脈明點拙火等方便法門。
《口傳秘密藏》主要有新譯密派馬爾巴譯師所傳承的勝樂、喜金剛、密集為主的無上續部的灌頂、教誡、修行、壇城的本續和解釋以及部分早譯密派的金剛橛等法類。
《不共秘密藏》是由大師本人所發掘的《三根本密意集》、《秘密心要父教母教》等地伏藏等法集彙編而成。
《大寶伏藏》此藏共有六十三函,該書精選匯聚了從十一世紀初,西藏第一伏藏師桑傑喇嘛,到近代最偉大的伏藏師貝瑪沃瑟多昂林巴(欽哲大師)和秋吉林巴之間,
近二百位西藏秘教伏藏大師的各種精華教誡和密法集。
此書內容博大精深,包括有非常珍貴的古代藏族及印度秘教歷史,各位伏藏大師之生平簡介的史料。
書中詳述了天文歷算、星相、占卜、煉丹、變金術、醫方醫學,延生術、攝生僻谷術;佛國土、天界、地獄等其它各種生命世界的漫遊和回憶錄;靈魂的死亡、轉生投胎過程;
劍仙、丸藥、神行、金丹、飛行、隱身、土遁等各種世間成就的修法;各種憤怒、寂靜本尊護法的成就法;平息災難、增益智慧、勾召統制他人、咒殺妖魔等各種事業的修法;
有關組成身體的本質:氣、脈、明點、拙火等理論和修法;有關心的實相的教義和大中道、大手印、大圓滿(心部、界部、竅決部)的修持竅訣等等法門,無所不包,應有盡有。
此著作中所代表的是,偉大的藏民族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在原始本教的豐實文化基礎上,不斷吸收了南亞、西亞、中亞和中原華夏文明,並經歷代最優秀、最傑出的藏族人士,
將他們所有的情感、意志、智慧和生命,全部投入對宇宙和生命的探索之中,所獲得的有關人類求索的歷史。(秘教史),宇宙和生命的本質、起源、演化,精神和物質的統一和巨變關係,
人和宇宙的關係,人類如何才能超越自己,而成為一種更高的生命形式,以及他們在探求奧秘的過程中,不斷創造發展的古代科學技術。
在當代,西方國家的自然和社會科學的專家學者教授,紛紛掀起了以西藏為代表的藏學研究熱潮。以上五大藏連同大師的其他佛學,醫學、歷史、文學等著作略有一百多函。
康楚 雲丹嘉措大師生平及著作簡介
在近代西藏佛教歷史上,康楚 雲登嘉措(又名蔣貢羅卓泰耶),這位偉大的喇嘛與他最傑出的上師、道友——蔣揚欽哲旺波和秋吉林巴等大師一起,
經過廣泛的世間和出世間知識文化的學習,以及在實修實證的基礎之上,掀起了一場打破宗教教派偏執的運動,將一切世間知識文化和顯密經續新舊密乘,全部融會貫通,
而創立了能滿足各種信解、根器的一切求道者的所需,無有偏私圓融無礙的教統,使佛教的教義和修持以及印度古典傳統文化得到了極大的復興,並在當代,
對世界各民族的精神文化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
康楚大師整個一生在弘揚佛教,利益眾生,復興文化等方面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誰也難以匹敵,僅就大師在聞、思、修、講、辨、著等任何一方面的事業,
也是我等凡夫終其一生也難以完成。
有關大師的事跡,大師自己寫有一本自傳,這是我所讀到的最優秀、最有價值的宗教人物自傳。大師以簡潔、樸素的文筆,真實地坦露了自己一生的心靈歷程,敘述了自己家世的沉浮變遷,
生命的入胎、降生成長過程,求學修持、證悟、成就的經歷,講授、著述、弘法利生、誅殺兇惡妖魔外敵的事業,以及相關的十九世紀西藏歷史人物和重大事件。
對修行者來說,傳記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其中詳細記錄的有關大師在每一種密法的生起和圓滿次第的修持時,於真實現量、禪 定、夢中等境界狀態中,所出現的各種覺受和成就標誌,
這些可作修道者的參考。
大師的自傳和大師為其上師所著的《蔣揚欽哲大師傳》中,都大量涉及到有關人類生生世世經歷的記憶倉庫——阿賴耶識,可相似理解為:
當代西方精神分析學所謂的「潛意識」和「無意識」或其它宗教所稱之為「靈魂」的開發和轉化的問題以及心物(精神和物質)的轉化和統一,神通變化等等。然而此等,
唯有實修實證才能明白之事,遠遠不能為我等愚昧、狹窄的心胸所能理解,故僅選取少許我等凡夫能理解之事,來簡單介紹一下大師的生平及著作。
1813年,康楚大師伴隨著許多吉祥的瑞兆,誕生於藏族文化三大發源地之一,德格金沙江畔的一處名叫「班馬拉則」的神山附近。大師的家族族姓為著名的「瓊波」,此意為「大鵬」。
相傳該族是天上的導師普賢明光王為了利導眾生,而從心間化出一隻大鵬,降臨於西藏。生下鵬蛋,孵化的幼鵬,即是大師的先人,「瓊波(大鵬)族」的祖先。也許是有鵬鳥能飛的天性,
該族自古以來,出現了眾多臨終時,身體化為虹光或即身升天而去之人,比如為我們所熟悉的密勒日巴和香巴噶舉的創始人-瓊波朗嘉等大師,就是此族的後代。
大師父親雍仲凡增是位住持本教的喇嘛。母名「扎西措」。大師安祥地從娘胎裡出來之後,連續七天不吸乳,只得餵食融酥,(因一個人宿世的智慧和記憶,皆因入娘胎或喝人奶,
而變成混濁不明,故特殊之人出胎之時,往往有吉祥草等避穢之物,或不吸人奶之舉,但此類人初年因本身免疫力差,一旦受外界污染,極易死亡。且因內心智慧和記憶的顯發,
故童年或少年時顯得老成孤獨,不合群,以後不大受外界所轉,大多生活在自心強大的信念之中,並能以強大的心力來破壞或建設世界。)
還未學過藏文字母的大師,四歲時,忽然口中誦出了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薩的誦修法,從此以後,宿世的宗教習氣,於心中開始覺醒;從小不穿在家俗裝,只喜歡穿僧人的紅黃衣,
玩耍時,也僅從事一些灌頂、講經、修建寺廟和道觀等與宗教有關的遊戲,並向眾人宣告,自己是蓮花生大師的化身。
五歲時,開始學習藏文拼音字母的念誦,因大師天賦極高,一學就懂,故不想學習。
八歲時,由藏滿日寺的堪布索南格卓為師下發,並命名為「丹增雍仲」,隨後,大師作為一名苯教的學僧進入附近的一座本教小廟,學習經懺念誦,儀軌事相法事等。那時,
大師白天能看見一些神奇之事,夜晚在夢中也出現各種稀有之境,但這些夢境能得到應驗,心中常常浮現出宿世的生活經歷,故時而歡喜,時而憂傷。後來,因飲食、衣服等的污穢,
從而顯現上越來越昏聵,宿世的記憶和顯現也逐漸消失。
有一次,從附近的山中,下來了一位風心得自在,有大神通的苯教喇嘛,對其家人授記(預言)道:「這是一個菩薩的種性,是鄔金貝瑪(蓮師)之使者,將來雖會出現美名,但十三歲時,
將有大障礙。
十五歲時,因當地人共同商議,殺死了官府的差役,於是官府將此地的財產、牛羊、土地等一律沒收,所有參與者(連同大師的父親)全部投進監獄,後遭到流放。由於此事件,
大師一夜間也從不窮不富的中產階級變成身無分文的乞兒,少年的大師即開始真切地體驗了人生的無常和痛苦,而生起出離之心。
後來,大師為官府看中,選為土司的秘書,跟隨左右,一次大師在為土司等人講述本教歷史和各種經文的念誦時,其智慧口才深為土司所讚歎,就決定將大師送去深造,
於是大師就被送到寧瑪派的著名寺廟——德格雪謙寺,依止最有學問和修證的大班智達久美圖登朗嘉系統學習一切世間和出世間學問。
一次,大師和寺廟的一位老喇嘛去朝山時,被暴風雪所困,在路途休息時,如同中原禪宗祖師盧行者(慧能),在大庾嶺開示惠明一樣,老喇嘛對其說道:「如此飢渴困乏之時,
讓自心頓然、安住,當下剎那的心識,就是你心的本性,除此無有其它。」大師言下大悟,現量通達自心原始俱生的智慧。
六年之後,大師又因其它因緣,離開此寺時,大班智達以其對過去未來無遮障了知的神通,清楚地看見了大師將來的稀有殊勝的事業,故特地按照舊譯寧瑪派的下律戒統,
為大師授近圓戒,並授與大師為金剛阿奢黎,取名為「雲丹嘉措(功德海)」,一再囑咐大師:「經常減少心思,依止正知正念,不搞宗教偏私……」
告別大班智達,大師又來到被稱為「雪域香巴拉」的德格八蚌寺(此是噶瑪噶舉派僅次於祖廟楚布寺的第二大寺),八蚌寺司徒仁波切貝瑪明傑旺波,視大師為唯一心子,
重又按照新譯密派上律派的律統,為大師授近圓戒,取名為噶瑪 阿旺雲丹嘉措 謙耶恰貝絨波(噶瑪語自在功德海 事業遍佈),並將一切深廣教誡賜予大師。為了管理的需要,
又將大師認定為前世司徒仁波切的一位名叫「康楚」的近侍喇嘛的轉世活佛,於是大師由此得名「康楚活佛」,立大師為唯一繼承人,令大師住持正教。
大師和蔣揚欽哲仁波切,從小相見時,如同父子相遇,內心特別歡喜,因八蚌寺和宗薩寺僅一山之隔,故二大師經常往來,相互給予佛法之甘露。後來,
欽哲大師將各大小修傳派的教誡和七種受命,傾瓶賜給了康楚大師,並立康楚大師為唯一法主。
同樣,康楚大師又從大伏藏師 秋吉林巴,接受了一切共同不共的受命法集,如此,大師先後依止了五十位大士的蓮足,將西藏所有宗教教派的教理和修持方法,全部融入心海之中。
對於如此眾多的法類,大師不僅只滿足於聽聞思維,而是對近百種密法的生起和圓滿次第進行了閉關專修,並且在每一種修持之時,都出現了大量的覺受和成就標誌,
於真實、禪定、夢中親見上師本尊空行等三根本聖眾而獲得了各種灌頂、教誡和授記,出現虹光幕、花雨,修行聖物發出的香味傳遍很遠的地方,白天自然發出「嗡嗡」的心咒聲,
甘露自然沸騰且冒出血,更特別殊勝的示現是大師能每徑直出入門緊閉著的禪房,在堅硬岩石上留下手足印,能無礙了知三世等神變,還能以悲心和咒力處決濁世兇惡的敵寇、鬼怪等等,
成就的標誌不能盡敘。
大師在弘法利生方面,為了延續弘揚秘密精華教,於扎財大寶巖等修行處新建了揚楚普賢大樂光明洲等禪修院,陸續選擇優秀年青喇嘛安置於其中,閉關專修,並制定了詳細的修持計劃,
造就了眾多成就者。
同時,大師還為眾多求學修道者大開講經說法、傳道授業的方便之門,多次開講了從梵藏語言文學、醫學、天文歷算等世間學部到大藏經(經論部),中觀唯識派十三部大論,
《秘密藏》以及大師編著的著名「五大藏」等數百部典籍,承受法喜的弟子遍及一切新舊教派,多如繁星,被譽為「從東海岸遍佈西海岸」。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7-2007 0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師對佛教和眾生的最大貢獻,則是其編著的「五大藏」。在十九世紀西藏佛教最偉大的復興運動的分工是:由欽哲大師制定總的計劃,全部受學當時所存在的一切大小修傳派的教法,
並和 秋吉林巴一起,將西藏所有重要的伏藏法收集和發掘出來,由康楚大師作編輯、闡述,並著重噶舉和覺囊派教理的闡發,由大智者 米滂仁波切著重於寧瑪派的密意開顯,
洛德旺波大師著重於薩迦派,由虹身大成就者夏扎希姜稱著力於原始本教的歷史和教義修持方面的闡述。
大師在完成了如許莊嚴壯觀的偉大利生事業之後,於1899年,伴隨著許多花雨,虹光彩幕等成就者的稀有瑞兆間隔西行,色身融歸於法界,享年87歲。
有幸以吸吮大師傳承甘露流為生,並對大師有不共信心的密乘瑜伽士——多傑寧波,於1999年春,大師涅磐百週年之際,為讓大師的法露東流於內地,
而編譯於歷代聖哲們加持之聖地——德格宗薩貝瑪黑布禪修院三色巖光明心居。
蔣揚·欽哲·旺波 簡介
Jamyang Khyentse Wangpo,1820-1892
偉大的蔣揚·欽哲上師生於1820年,他學識淵博、精通諸法、著述廣博,且是證悟極高的禪修者,故被視為一位卓越無上的上師。他在少年時期即走遍整個西藏,甚至到最偏遠的地區,
尋找許多稀有傳承的上師,向其領受深奧的經典開示、灌頂及教法,還包括一些行將失傳的傳承。他總共親近了一百五十位上師,這在西藏是絕無僅有之事。將近四十歲時,他不再四處參訪,
而在東藏德格附近的宗薩寺,屈身於一小室之中,終生閉關地專心修持,直至所受法教盡皆精通。
他並將所聽聞的教法集結成七百大冊,許多的傳承在他的手中再度復甦,他不僅撰寫論疏、同時也將該法傳予根器適當的弟子。
蓮花生大士在公元第九世紀曾授記將有五位「掘藏法王」化現於世,而他被視為是最後降生的一位,持有「掘藏七法」的傳承。
同時因為他搜集散佈在西藏的許多經典,經過整理保存而流傳下來,故在所有西藏佛法修行者當中,被認為是「無上至寶」。他的著述共有三十五部,涵蓋了所有教法與義理的層面,
並且與互為師徒的蔣貢·康楚·羅卓·泰耶上師共同撰寫著名的「五大藏」。
欽哲上師為西藏所有不同佛教派別的法教權威,他同時也精通苯教。為避免派別之間的偏見,他鼓勵弟子要懂得欣賞所有不同傳承的豐富與深度。這種態度被稱為「利美」,也就是不分派別的取向。
欽哲上師於1892年圓寂,預示他將以不同的化身來轉世。
宗薩·欽哲·確吉·羅卓 簡介
Dzongsar Khyentse Chokyi Lodro,1894-1959
宗薩·欽哲仁波切生於1894年,被認證為蔣揚·欽哲·旺波上師的轉世之一,並且由他擔負起宗薩寺法統的重責大任,而賦予該寺之名。如他的前世一般,仁波切也廣泛地向許多不同教派的上師求法,
持有並弘揚許多傳承之法教。
其創辦的「康傑佛學院」,在他的指導下,使宗薩寺成為當時研修佛學的重鎮。幾乎所有當時各派的偉大上師,包括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均向這位無與倫比的上師學法。
由於整個1950年代西藏東部的混亂情況,仁波切轉而駐錫於錫金,並且成為皇室的國師,他一直待在宮中的寺廟裡,直到1959年圓寂為止。
頂果·欽哲仁波切簡介
Dilgo Khyentse Rinpoche,Tashi Paljor,1910-1991
頂果·欽哲仁波切生於1910年,由偉大的洛塔.旺波上師與米滂仁波切認證為蔣揚·欽哲·旺波上師的轉世之一。他的主要上師為雪謙·嘉察仁波切,蔣揚·欽哲·確吉·羅卓上師的心子。
從十多歲到二十多歲期間,頂果·欽哲仁波切都在康地的深山裡閉關修持,待因緣成熟而開始傳法。在逃離西藏的那些年裡,仁波切堪稱傳承的棟樑,他彷彿持有無竭無盡的法教源流。
仁波切不僅充份具備了精神導師的特質,同時也是無私與慷慨的化身,只要有人邀請、便傳法不倦,從清晨直到深夜。他不但是不丹皇室的國師,亦是達賴喇嘛的親教師。
頂果·欽哲仁波切承繼蔣揚·欽哲·旺波的決心,希望保存瀕臨失傳的教法。多年來不斷地編輯整理,已為後人保留了三百冊法本。由於他傳授並出版了許多罕見的典籍,
使得這些在西藏被破壞的教法得以延續法脈。除廣建舍利塔之外,仁波切也創立多處的閉關中心與寺廟,包括在尼泊爾的雪謙寺。他自己彙集出版的著作便有二十五部之多。仁波切於1991年圓寂。
宗薩·欽哲·圖登·確吉·嘉措 簡介
Dzongsar Khyentse Thubten Chokyi Gyamtso,1961-
這一世的宗薩·欽哲仁波切生於1961年。由薩迦·崔津法王認證,主要受教於頂果·欽哲法王;偉大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以及他的祖父敦珠法王,也都是他的上師。除此之外,
他還師事包括藏傳佛教四大教派超過二十五位的偉大上師。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書』中提及:
『在年輕一代的上師當中,我必須特別指出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他是我的上師蔣揚·欽哲·確吉·羅卓的「事業」化身。他出色與充滿新意的傳法方式,一直讓我十分著迷,
也使得我對未來抱持著很大的希望。』
由於西藏難以計數的經典與藏書被毀,法脈面臨了恐將失傳的危機,仁波切在青少年時期,便擔負起許多僅存經典的出版責任。
他在印度與不丹成立了多所佛學院與閉關中心。1980年代當政治情勢較為和緩之際,仁波切開始重建於文化大革命時被破壞的宗薩寺。
仁波切並在他的上師期許之下,足跡遍佈全球,為許多國家的人們講經說法。除了在喜馬拉雅山區的數千位追隨者之外,仁波切的學生遍佈世界各地,在澳洲、歐洲、北美、與亞洲均設有佛法中心 |
|
|
|
|
|
|
|
发表于 23-7-2007 03: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errickwong 于 23-7-2007 12:02 PM 发表 
真佛宗不属“西藏金刚乘“,我们只可以说他是个新兴宗教,因为他们没有我们所说的传乘,这些教法是祖师一代传一代,有清楚的认证和记载。现在有许多各地法师来弘法,我们也是要去察清楚法师 ...
為何還有這樣多上師合照相片呢 ???? (不明白)
在 penang love lane 有間 黃派 的 密宗 是真的嗎 ?? |
|
|
|
|
|
|
|
发表于 23-7-2007 05: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errickwong 于 23-7-2007 12:04 PM 发表 
漢人上師名單
噶瑪噶舉:第三世洛本天津仁波切(台灣)、文佃法師(在馬來西亞,由國師嘉察仁波切認證)、金頂三世仁波切(俗名王淵明,亦即第三世賽多圖庫仁波切,係網海蓮舟論壇之最主要的導師。在中國大陸的 ...
对不对的? 好象是那个"末学"写的改版.
我蛮喜欢林博士的诗的..不过这段时间他的网站都以"上师"称他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7-2007 0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7-2007 0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宗薩·欽哲仁波切昨天在一弟子家为我们简短开示,并传我们“普贤祈愿文“,仁波切的风趣及智慧,虽然是短短一小时的开示让我们获益良多。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07 07: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師唱歌度亡靈 不懂切莫起邪見
作者:索達吉堪布 文章來源:摘自《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第五十五課
度化眾生有各種方法,以前上師如意寶也講過一個念頗瓦不能超度、通過唱歌卻超度成功的公案:
以前塔爾寺有位蔣揚夏巴上師,一次他到某個地方去超度兩位橫死的姑娘。在超度的過程中,上師首先念了很多密宗的超度儀軌,但從他表情上看,好像沒有成功。於是他入定一會兒,然後開始唱藏地草原上的情歌,據說他的聲音特別好,一直在那裡大聲地唱歌。(當時他好多弟子都接受不了,認為上師該念的超度文不念,卻一個勁兒地唱情歌。尤其我們藏人有種習俗,人死了以後,千萬不能在那個時候說說笑笑、唱歌跳舞,否則別人最痛苦的時候你那麼開心,人家會跟你打官司的。)
唱完後,上師的心比較平靜,再念往生法超度,最後作回向算是已經圓滿。
後來他的弟子大膽問:「您今天的行為怎麼如此反常?」
上師回答說:「眾生真是非常可憐!這兩位姑娘生前是名揚一方的歌手,她們的中陰身被四處的歌聲所吸引,我怎麼樣唸經她們也不理。我只好投其所好,唱歌將其勾召過來,最後才超度了她們。」
可見,那些真正的大成就者顯現上唱歌跳舞,做一些別解脫戒中不允許的事情,有時候不但不是障礙,反而對眾生有極大利益。當然,我們沒有達到這種境界時,每天都以「可舍微細戒」為藉口而唱歌跳舞,那肯定不合理,這是哪一部佛經都不開許的,大家應該清楚它的界限。
○ 為了度化眾生、弘揚佛法,有時候唱歌跳舞也是可以的。佛經中說,以前文殊菩薩經常到未生怨王的皇宮裡,跟王妃們一起唱歌跳舞。當時文殊菩薩現出家相,這種行為似乎非常不如法,但實際上通過他的這種善巧方便,後來度化了許許多多的眾生。
○ 現在的漢傳佛教經常以文藝歌舞為方便,吸引很多人融入佛教大團體。那天我在南方遇到一位高僧,他說自己的寺院每個月都會開佛教音樂會和佛教歌舞會,專門給大家表演,那時候皈依佛門的人就比較多。確實如此,有時候高僧大德講經說法,來參加的人寥寥無幾,但如果說這裡有唱歌跳舞,很多人都願意參加,這也是跟眾生的習氣愛好有關。所以,對於高僧大德們的善巧方便,我們不但不應該生起邪見,反而應該由衷地隨喜。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07 07: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師唱歌度亡靈 不懂切莫起邪見
作者:索達吉堪布 文章來源:摘自《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第五十五課
度化眾生有各種方法,以前上師如意寶也講過一個念頗瓦不能超度、通過唱歌卻超度成功的公案:
以前塔爾寺有位蔣揚夏巴上師,一次他到某個地方去超度兩位橫死的姑娘。在超度的過程中,上師首先念了很多密宗的超度儀軌,但從他表情上看,好像沒有成功。於是他入定一會兒,然後開始唱藏地草原上的情歌,據說他的聲音特別好,一直在那裡大聲地唱歌。(當時他好多弟子都接受不了,認為上師該念的超度文不念,卻一個勁兒地唱情歌。尤其我們藏人有種習俗,人死了以後,千萬不能在那個時候說說笑笑、唱歌跳舞,否則別人最痛苦的時候你那麼開心,人家會跟你打官司的。)
唱完後,上師的心比較平靜,再念往生法超度,最後作回向算是已經圓滿。
後來他的弟子大膽問:「您今天的行為怎麼如此反常?」
上師回答說:「眾生真是非常可憐!這兩位姑娘生前是名揚一方的歌手,她們的中陰身被四處的歌聲所吸引,我怎麼樣唸經她們也不理。我只好投其所好,唱歌將其勾召過來,最後才超度了她們。」
可見,那些真正的大成就者顯現上唱歌跳舞,做一些別解脫戒中不允許的事情,有時候不但不是障礙,反而對眾生有極大利益。當然,我們沒有達到這種境界時,每天都以「可舍微細戒」為藉口而唱歌跳舞,那肯定不合理,這是哪一部佛經都不開許的,大家應該清楚它的界限。
○ 為了度化眾生、弘揚佛法,有時候唱歌跳舞也是可以的。佛經中說,以前文殊菩薩經常到未生怨王的皇宮裡,跟王妃們一起唱歌跳舞。當時文殊菩薩現出家相,這種行為似乎非常不如法,但實際上通過他的這種善巧方便,後來度化了許許多多的眾生。
○ 現在的漢傳佛教經常以文藝歌舞為方便,吸引很多人融入佛教大團體。那天我在南方遇到一位高僧,他說自己的寺院每個月都會開佛教音樂會和佛教歌舞會,專門給大家表演,那時候皈依佛門的人就比較多。確實如此,有時候高僧大德講經說法,來參加的人寥寥無幾,但如果說這裡有唱歌跳舞,很多人都願意參加,這也是跟眾生的習氣愛好有關。所以,對於高僧大德們的善巧方便,我們不但不應該生起邪見,反而應該由衷地隨喜。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7-2007 09: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藏洛卓龍寺(1) : 藏傳佛教噶舉派第一間寺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XcocafPwAU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2007 08: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