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17-4-2011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色究竟天是阿弥陀佛的报身净土所在处,是净土宗祖师(净土宗的奠基人昙鸾和实际创始人善导)所说的,由不得 ...
Dharani 发表于 17-4-2011 10:36 PM 
算了吧
還是老實念佛就是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1 1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算了吧
還是老實念佛就是了~
天之驕子 发表于 17-4-2011 11:46 PM 
“老实念佛”的意思不是那么片面、简单的。事实上里头大有文章的,必须注重正确的净土理论、具体原则,再发愿+修行(念佛号、观想),进一步具备三心或五念。
不了解或误解“老实念佛”,就会走向善导大师所谓的“杂行”,与之相对的是“正行”,就是依净土经论而修行,正确的净土观是不能忽略的,不然历代祖师也不用花那么多心血著各种理论、注解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1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harani 于 18-4-2011 12:24 AM 编辑
回复 Dharani
但也一定先要有天台大师(智顗)的法华实教(圆教)之理的基础,才能理解日莲上人 ...
清池 发表于 17-4-2011 11:33 PM 
智顗大师是在法华经内读到有关净土佛法的东西,而证得法华三味的。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4-2011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实念佛”的意思不是那么片面、简单的。事实上里头大有文章的,必须注重正确的净土理论、具体原则,再 ...
Dharani 发表于 18-4-2011 12:22 AM 
净土宗祖师(净土宗的奠基人昙鸾和实际创始人善导)所说的
你以上所說
證據在哪裡?
有網頁看否?
另外
一些人老實念佛
沒研究經論
也得往生啊~ |
|
|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1 1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以上所說
證據在哪裡?
有網頁看否?
另外
一些人老實念佛
沒研究經論
也得往生啊~
天之驕子 发表于 18-4-2011 12:24 AM  你可以去找昙鸾的《往生论》,《略论安乐净土义》。还有历代净土宗祖师如善导、道绰的资料,他们有很多对于弥陀经的疏导。欲修净土法门如果不读他们的东西,“老实念佛”还说得过去?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4-2011 1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以去找昙鸾的《往生论》,《略论安乐净土义》。还有历代净土宗祖师如善导、道绰的资料,他们有很多对于 ...
Dharani 发表于 18-4-2011 12:31 AM 
那你怎麼解釋那些老實念佛得往生的人? |
|
|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1 1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你怎麼解釋那些老實念佛得往生的人?
天之驕子 发表于 18-4-2011 12:36 AM  老实念佛并不代表可以排除经论之外。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4-2011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实念佛并不代表可以排除经论之外。
Dharani 发表于 18-4-2011 12:41 AM 
那你認為是不是一定要念阿彌陀佛
才能往生極樂世界?
念其它佛菩薩名號不能嗎? |
|
|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1 0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你認為是不是一定要念阿彌陀佛
才能往生極樂世界?
念其它佛菩薩名號不能嗎?
天之驕子 发表于 18-4-2011 12:46 AM 
我就不敢认为,我只是凡夫。
但是,善导则认为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力为增上缘。”如果欲往生极乐世界,他主张以身业专礼阿弥陀佛,以口业专称阿弥陀佛,以意业专称阿弥陀佛。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4-2011 0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不敢认为,我只是凡夫。
但是,善导则认为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力为增上缘 ...
Dharani 发表于 18-4-2011 01:00 AM 
念其它佛菩薩名號
也可迴向極樂吧? |
|
|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1 0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8-4-2011 01:16 AM 编辑
回复 83# Dharani
智顗大师是在法华经内读到有关净土佛法的东西,而证得法华三味的。
不,那只是天台宗外面的人自圆其说而已,
是天台宗/法华宗内的人都知智顗大师的法华三味是他老师的-南岳慧思禅师从法华经的修行中所悟的
后南岳慧思禅师把这法门传给智顗大师,智顗大师也自己从法华经的修行中悟入法华三味
天台慧思(515--577) ,南北朝时代之高僧。武津(河南上蔡)人,俗姓李。世称南岳尊者、思大和尚、思禅师。为我国天台宗第二代祖师(一说第三祖)。
尊者自幼归佛乐法,心爱《法华》。曾持经入坟冢中读诵,读毕深受感动,对经涕泣,于梦中受普贤菩萨摩顶戒,顶上遂隆起肉髻。年十五出家,师事天台初祖慧文禅师,得授观心之法。曾因慨叹虚受法藏,放身倚壁,遂豁然大悟,深得法华三味。他最早主张佛法之衰微即未法时期,故确立对阿弥陀佛与弥勒佛之信仰。注重禅法之践行,亦注重义理之推究。
北齐天保五年(554),尊者至光州、不分远近,为众演说,长达十四年之久。又,尊者于河南南部之大苏山传法于智顗,智顗大师之众门弟子中最为杰出者。陈代光大二年(568)始入湖南衡山(南岳),悟三生行道之迹,讲筵益盛,鼎止十年,遂有“南岳尊者”之称。山中常有瑞兆显现,天童为之侍卫。曾受到宣帝礼遇,尊称“大禅师”。太建九年,言“佛来迎我”,晏然而化,世寿六十三。
着作有《法华经安义》一卷、《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大乘止观法门》四卷、《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一卷。
http://bbs.ningma.com/viewthread.php?tid=4082
隋朝的智顗/天台大师 - 他十八岁时,父母相继逝世,他立即向哥哥陈铖告辞,到衡州果愿寺,礼拜法绪法师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精研戒律,对于戒律的开遮持犯和微细戒品,无不通达,并且兼通方等大乘经典。
他背诵妙法莲华经、无量义经和普贤观经,只花了二十天的时间,就把这三部经典背起来了。有一天晚上,他梦到:有一个房间里许多佛经和佛菩萨像杂乱无章,他感觉自己坐在高座,足蹑绳床,嘴里背诵著法华经,双手整理经书。
这个梦表示:他将来秉承如来的本怀,把佛的一代经教判为五时八教,无论大小顿圆,都分别得相当清楚,丝毫没有混乱、泛滥的流弊。
后来,他听说南岳慧思大师住在光州的大苏山,他就前往礼拜。慧思大师说:“你从前与我一齐在灵山听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这段宿缘使我们又碰面了!”
于是慧思禅师命令他再诵读法华经,他非常精进地持诵,诵到切柏代香,卷帘进月,身心精进,不怠不辍,不起妄想分别。
直到第三天晚上,妆他第十四天,诵到“药王菩萨本事品”的“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这一句经文时,他忽然入定,亲见灵山法会,俨然未散。他这时候才知道:释迦牟尼佛现在仍然在灵山讲经说法,众生因为业障深重、智慧浅薄,所以才无法看见。
智顗将所证悟的境界禀告慧思禅师,慧思禅师说:“这种境界只有你才能证悟,也只有我才能认识。”慧思禅师接著又告诉他增进的工夫,智顗大师更加用功修行。
当时,慧思禅师告诉智顗:“你所证得的,就是法华三味的前方便。你所发持的,就是初旋陀罗尼。你证得这种境界,便获得了四种无碍辩才。从使成千上万的文字汉师(只研究经教,而没有实证),跟你辩论,也绝难不倒你。在所有说法的人当中,你是第一殊胜的。”
http://www.bskk.com/archiver/tid-2627278.html |
|
|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1 0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其它佛菩薩名號
也可迴向極樂吧?
天之驕子 发表于 18-4-2011 01:02 AM  我不敢肯定。试问你,为什么要往生极乐净土,又偏不要念阿弥陀佛?什么道理? |
|
|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1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harani 于 18-4-2011 01:20 AM 编辑
回复 Dharani
不,那只是天台宗外面的人自圆其说而已,是天台宗/法华宗内的人都知智顗大师的法华三 ...
清池 发表于 18-4-2011 01:03 AM  智顗大师也是悟了法华三味,你看看法华经内哪一品和净土有关的就知道了。开悟后,智顗就常代替慧思讲经。过后,智顗也开讲《法华玄义》。诵到“药王菩萨本事品”的“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这一句经文时,他忽然入定,亲见灵山法会,俨然未散。他这时候才知道:释迦牟尼佛现在仍然在灵山讲经说法,众生因为业障深重、智慧浅薄,所以才无法看见。
智顗将所证悟的境界禀告慧思禅师,慧思禅师说:“这种境界只有你才能证悟,也只有我才能认识。”慧思禅师接著又告诉他增进的工夫,智顗大师更加用功修行。
当时,慧思禅师告诉智顗:“你所证得的,就是法华三味的前方便。你所发持的,就是初旋陀罗尼。你证得这种境界,便获得了四种无碍辩才。从使成千上万的文字汉师(只研究经教,而没有实证),跟你辩论,也绝难不倒你。在所有说法的人当中,你是第一殊胜的。” 所以说咯。。。 |
|
|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1 0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8-4-2011 01:41 AM 编辑
回复 93# Dharani
智顗大师也是悟了法华三味,你看看法华经内哪一品和净土有关的就知道了。开悟后,智顗就常代替慧思讲经。过后,智顗也开讲《法华玄义》。
师兄,你有所不知,从天台宗/法华宗内就会知道,天台宗只是借用念佛的方便法门给普通的俗家第子,因为当时没有更简易的法门给那些没有读书的人,但在实义地最终是要提升为实相念佛的(四种念佛的提升),在天台宗圆教的教义里念佛其实只是方便权益而已,因为法华圆教之事还没有出现。智顗大师出世本怀也只能传法华圆教之理而已。
智顗的全部思想在于天台三大部,是智顗的最亲第子灌顶所完成的,全是法华思想,全无念佛净土思想,这是历代天台/法华师都承传和认知的
所謂「天台三大部」的《法華玄義》、《法華文句》與《摩訶止觀》
天台宗: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也称法华宗。
天台宗是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玄朗、湛然九祖相承。虽肇于龙树,实则启蒙于北齐慧文。他从《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关于解释《大品》“道种智”、“一切智”和“一切种智”之文,悟解到三智“一心中得”的道理,又结合《中论。观四谛品》的三是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确立了一心中观空、观假、观中的“一心三观”理论。慧思继承此说,并结合《妙法莲华经》要义,又阐发“诸法实相”之说,慧思兼重定慧,实为以后天台宗止观双修的起缘。 后慧思传智顗,智顗再发挥,终于形成以“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的独立学派。智顗一本师传的宗旨,教观总持,解行并进,一变当时南义北禅的佛教学风。著作主要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世称天台三大部。弟子灌顶得其真传,
灌顶作《涅槃玄义》和《涅槃经疏》,很有发挥。灌顶以后,四传到湛然,以中兴天台宗为已任,对天台三大部都有翔实注解,发挥三谛圆融的义理。又针对华严宗、法相宗和禅宗,写了《金刚錍 》、《法华五百问论》和《止观义例》等著作,提出了无情有性的观点,虽不免门户之见,但对天台宗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湛然的弟子有道邃、行满等。经过会昌禁佛和五代之乱,典籍湮没殆尽,遂一蹶不振。 道邃下五传弟子义寂,通过吴越王钱俶遣使到高丽、日本访求天台宗典籍,高丽派谛观送来教典等,才使该宗学说得以延续和发展。义寂的再传弟子知礼,因受同学之请,撰《释难扶宗记》,驳同门另一僧人晤恩等以《金光明经玄义》广本为伪作而引起了一场历时七年的山家、山外之争。争论的焦点是:真心观还是妄心观,色法具否三千等问题。山家主张妄心观与色心共具三千;山外相反,主张真心观,色法不具三千。山外的主张有些接近华严宗的教观,被山家斥为不纯,不久即衰。这次争论记载在《四明十义书》中。天台宗在元、明两代式微。明末有智旭自“私淑台宗”,著《法华会义》等多种,对天台教观颇有发挥。晚近有谛闲著《大乘止观述记》等十余种。
http://www.jingtu.org/ttjg/index.htm |
|
|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1 0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harani
师兄,你有所不知,从天台宗/法华宗内就会知道,天台宗只是借用念佛的方便法门给普通 ...
清池 发表于 18-4-2011 01:25 AM  智者大师中的十不二门中有说到权实不二,以说法妙立立名。十法界的佛界为实,其余为权。《法华经》开权为实,以实而方便说权。其实,实即是权,权即是实,都是不出一心念,是为权实不二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1 0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8-4-2011 02:00 AM 编辑
回复 93# Dharani
诵到“药王菩萨本事品”的“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这一句经文时,他忽然入定,亲见灵山法会,俨然未散。他这时候才知道:释迦牟尼佛现在仍然在灵山讲经说法,众生因为业障深重、智慧浅薄,所以才无法看见。
智顗将所证悟的境界禀告慧思禅师,慧思禅师说:“这种境界只有你才能证悟,也只有我才能认识。”慧思禅师接著又告诉他增进的工夫,智顗大师更加用功修行。
当时,慧思禅师告诉智顗:“你所证得的,就是法华三味的前方便。你所发持的,就是初旋陀罗尼。你证得这种境界,便获得了四种无碍辩才。从使成千上万的文字汉师(只研究经教,而没有实证),跟你辩论,也绝难不倒你。在所有说法的人当中,你是第一殊胜的。”
不对,从天台宗的观点,因为智顗的前身就是药王菩萨,智顗是读到他自己在法华虚空会上的本愿,才悟得自己就是药王菩萨,而慧思的前身是观世音菩萨, 两位菩萨都在法华虚空会上
[诵到“药王菩萨本事品”的“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这一句经文时,他忽然入定,亲见灵山法会,俨然未散。他这时候才知道:释迦牟尼佛现在仍然在灵山讲经说法,众生因为业障深重、智慧浅薄,所以才无法看见。
智顗将所证悟的境界禀告慧思禅师,慧思禅师说:“这种境界只有你才能证悟,也只有我才能认识。”慧思禅师接著又告诉他增进的工夫,智顗大师更加用功修行。]
任何法门,修证成就时,也都以三昧来表示。例如,修《法华》法门,成就时即入“法华三昧”;修《华严》法门,成就时即入“法界三昧”;修净土法门,成就时即入“念佛三昧”;习禅成就时,即入“真如三昧”,
何谓三昧?三昧梵文为(Samadhi),正翻为三摩地或三摩提。言“三昧”者,为一音之转,是为讹音。三摩地意为:定慧等持,因此三昧不只是“定”,而是有“定”有“慧”,且定慧须均等,以定多即偏于沉寂,慧多即易失于掉举,故定慧须均等。又,三摩地之成分即是奢摩他及毗婆舍那;奢摩他是止,止即是定;毗婆舍那即是观,观即慧。是故欲成就三昧,须先修奢摩他(止),得止后再修毗婆舍那(观),止观皆成就后,止观双运,维持定慧均等,即是三摩地。兹表示如右:
其次,“总持”者,梵文为“陀罗尼(Dharani)”,总摄忆持一切法义之意。有四种总持:法总持、义总持、咒总持、忍总持。此为出于《瑜伽师地论》:
一、法总持——谓菩萨得念慧力,持所闻法,经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法总持(法陀罗尼)。
二、义总持——谓诸菩萨持所闻无量义趣,经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义总持(义陀罗尼)。
三、咒总持——咒即咒愿;谓诸菩萨获得如是总持,令其咒愿悉皆神验,能除一切众生种种灾患,是名咒总持(咒陀罗尼)。
四、忍总持——忍即安忍;谓诸菩萨成就坚固之行,于所闻法,得成于忍,是名忍总持(忍陀罗尼)。
又,“法陀罗尼”(法总持)即是以一法总摄一切法;“义陀罗尼”即是以一义总摄一切义;“咒陀罗尼”即是以一咒而总摄一切真言陀罗尼;“忍陀罗尼”即是以忍而总摄一切法。
而“三昧总持”者,即是以三昧而总摄一切法门,一切法尽在其中。为何三昧可统摄一切法?欲回答此问题,首先须知三昧有何重要性:
“三昧即是一切佛法的精髓”
“一切佛菩萨修行最高的成就,都是以三昧来代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1 0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6# 清池
这些我都懂啦,不需要那么大费周章copy n paste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1 0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8-4-2011 02:22 PM 编辑
回复 97# Dharani
我是要用文证给你知道,天台大师的悟达是从法华经,而不是你后世自圆其说
天台宗/法华宗内的正统教义(天台藏)中根本没有这种说法 |
|
|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1 0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harani
我是要用文证给你知道,天台大师的悟达是从法华经,而不是你后世自圆其说的于念佛有关
清池 发表于 18-4-2011 01:59 AM  你误会了,我是说和诵到和净土有关的东西,并不是说他靠念佛就悟的法华三味。 |
|
|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1 0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8-4-2011 02:22 PM 编辑
回复 95# Dharani
智者大师中的十不二门中有说到权实不二,以说法妙立立名。十法界的佛界为实,其余为权。《法华经》开权为实,以实而方便说权。其实,实即是权,权即是实,都是不出一心念,是为权实不二的。
但你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从天台教义来说,法华教义的权实不二,重点在于清楚的分别,哪个是实教,哪个是权教,不混乱,
因为在开权显实之后,修者们认知了真正的实教(指法华经),就可自在的用其他的经典为辅的方便权益,借假修真。
但当今的情况不一样,念佛的权教还没有破,是权实不分,以权为实,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