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1-1-2025 04: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佛家认为,释迦摩尼佛时代的时候,并没有佛教。
当时是禁止立佛像崇拜的。
过了数百年后,慢慢的宗教化,各种神话出现,形成佛教。
|
|
|
|
|
|
|
|
发表于 21-1-2025 04: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1-2025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1-2025 05:3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卷有益 发表于 21-1-2025 09:25 AM
有欲爱,有动力,有激进,有turbo。
你这样说没有错,所以不晓得如何走八正道之前就放弃财色名食会废了一个人。 |
|
|
|
|
|
|
|
发表于 21-1-2025 05: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1-2025 05:4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卷有益 发表于 21-1-2025 05:45 PM
不是很看懂你表达什么,到底对还是错?
不修八正道的人不要放弃。八正道是一种新生活,财色名食是传统生活,只有生活能取代生活。 |
|
|
|
|
|
|
|
发表于 21-1-2025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1-2025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诸比丘!云何为苦集圣谛耶?后有起而喜贪俱行、随处欢喜之渴爱,谓:欲爱、有爱、无有爱是。诸比丘!此名为苦集圣谛。
楼主的理解方向完全错误了。
欲爱=对欲望的执着,有爱=对有的执着,无有爱=对无有的执着
因此并不是要灭什么欲望,而是看清楚执着的真面目然后放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26-1-2025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26-1-2025 12:33 AM 编辑
假如楼主阅读足够分量的经典,就知道下面这段话的意思:
四 诸比丘!云何为苦集圣谛耶?后有起而喜贪俱行、随处欢喜之渴爱,谓:欲爱、有爱、无有爱是。诸比丘!此名为苦集圣谛。
我这就翻译吧!
四:诸位比丘,什么是『苦集』圣谛? 『后有』起,而『喜和贪』『俱行』。随『处』『欢喜之渴爱』。所谓『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诸位比丘。此名『苦集』圣谛。
这段经文直译的话,文句会很复杂。所以我逐个解释:
『后有』就是大家熟悉的:『此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就是这个『后有』!后有就是 未来会出生的地方。这地方在欲界,色界和无色界里面某『处』。『处』就是地方。
『喜和贪』就是爱欲,欲取,执持的意思。在这段经文,喜和贪是两个概念。喜和贪同时运行。这就是十二因缘法说的,『爱』,『取』。
『后有起而喜和贪俱行』,就是说众生非但有『后有』,也随着『后有』而俱有喜和贪。『俱有』,也许只有大乘佛教徒才看得明白。就是你的心的『喜』和『贪』两者发动持续的意思。『起』这个字我就不在这里讲。
接着经文就说,『随处欢喜之渴爱,所谓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意思是 众生在他居住地地方:欲界,色界,无色界,他都贪著。这就是『苦集』。所以苦集,简单来说就是对『三界』的贪著。
这段经文就说到这里。事实是大乘佛经还有对『苦集』讲得更加具体的事情。佛法博大精深,完全超越普通人想象。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26-1-2025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26-1-2025 12:22 AM 编辑
我在几年前已经可以随意看懂任何经典了,南传和北传,但是我并没有分享。经典内容如此庞大,如何分享呢?
现在的人,喜欢推敲『佛教名句精华』,对于这种人,我就闭口不说,让他们陶醉在文字游戏,直到那天他知道这是不对的。
|
|
|
|
|
|
|
|
发表于 26-1-2025 1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26-1-2025 12:38 AM 编辑
这句我也翻译吧!免得楼主误解佛法。
五 诸比丘!云何为苦灭圣谛耶?将此渴爱无余离灭、弃舍、定弃、解脱,是无执着。诸比丘!此名为苦灭圣谛。
这段经文的重点就是:『将此渴爱无余灭尽,舍弃,决定舍弃,解脱,无执著』,然后才是证『灭谛』。 假如对三界的渴爱没有灭尽,还有一大堆渴爱,或少许渴爱,都不是证『灭谛』。
所以假如某人喜欢喝酒,后来他减少对酒类的欲望。有时见到酒却不想喝。这不是『灭谛』。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1-2025 0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一 诸比丘!苦灭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
生、光明生。诸比丘!对此苦灭圣谛应现证……乃至……已现证,于先前未闻之法,
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以上经文来自:
[一一] 第一 如来所说(一)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园。
二 于此处,世尊言五比丘曰:
‘诸比丘!出家者不可亲近于二边。以何为二边耶?
三 (一)于诸欲以爱欲贪着为事者,乃下劣、卑贱、凡夫之所行、非圣贤,乃无义相
应。(二)以自之烦苦为事者,为苦,非圣贤,乃无义相应。诸比丘!如来舍此二边,
以中道现等觉。此为资于眼生、智生、寂静、证智、等觉、涅盘。
四 诸比丘!云何乃能如来于中道现等觉,资于眼生、智生、寂静、证智、等觉、
涅盘耶?乃八支圣道是。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
正定是。诸比丘!此乃如来所现等觉之中道,此乃资于眼生、智生、寂静、证智、
等觉、涅盘。
五 诸比丘!苦圣谛者,即是此,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悲忧恼苦、遇
怨憎者苦、与所爱者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说为五取蕴苦。
六 诸比丘!苦集谛者,即是此,谓:后有起、喜贪俱行、随处欢喜之渴爱,谓:
欲爱、有爱、无有爱是。
七 诸比丘!苦灭圣谛者,即是此,谓:于此渴爱无余、离灭、弃舍、定弃、解脱
而无执着。
八 诸比丘!顺苦灭道圣谛者,即是此,所谓八支圣道是。谓:正见、正思惟、正
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
九 诸比丘!苦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
光明生。诸比丘!应对此苦圣谛偏知……乃至……已偏知,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
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一〇 诸比丘!苦集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
生、光明生。诸比丘!对此苦集圣谛应断……乃至……已断,于先前未闻之法,我
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一一 诸比丘!苦灭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
生、光明生。诸比丘!对此苦灭圣谛应现证……乃至……已现证,于先前未闻之法,
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一二 诸比丘!顺苦灭道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
明生、光明生。诸比丘!对此顺苦灭道圣谛应修习……乃至……已修习,于先前未
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一三 诸比丘!我于四圣谛以如是三转十二行相之如实智见尚未达悉皆清净时,诸
比丘!我于天、魔、梵世、沙门、婆罗门、人、天众生中,不被称之为无上正等觉
之现等觉。
一四 诸比丘!然而我于此四圣谛,如是三转十二行相之如实智见已达悉皆清净
故,诸比丘!我于天、魔、梵世、沙门、婆罗门、人、天众生中,称之为无上正等
觉之现等觉。
又,我智生与见,我心解脱不动,此为我最后之生,再不受后有。
一五 世尊如是说示已,五比丘欢喜、信受于世尊之所说。又说示此教时,具寿憍
陈如生远尘离垢之法眼:‘有集法者,悉皆有此灭法。’
一六 世尊转如是法轮时,地居之诸天发声言曰:
‘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转无上之法轮,沙门、婆罗门、天、魔、
梵或世间之任何者,皆不能覆。’
一七 闻得地居诸天之声之四大天王诸天,发声言曰:
‘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转无上之法轮,沙门、婆罗门、天、魔、
梵、或世间之任何者,皆不能覆。’
一八 闻得四大天王诸天声之忉利诸天……焰摩诸天……兜率诸天……化乐诸天
……他化自在诸天……梵身诸天发声言曰:
‘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转无上之法轮,沙门、婆罗门、天、
魔、梵、或世间任何者,皆不能覆。’
一九 如是于其刹那,其顷刻,其须央之间,乃至止于梵世之声已达。又,此十千
世界涌震动,示现于无量广大光明之世间,超越诸天之天威力。
二〇 时,世尊称赞而曰:
‘憍陈如悟矣,憍陈如悟矣!’
自此即名具寿憍陈如,称为阿若憍陈如。
。。。。。。。。。。。。。。。。。。。。。
灭谛 VS 入灭
对此苦灭圣谛应现证……乃至……已现证
从以上的“应",乃至 "已", 代表灭圣谛是有阶段性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1-2025 0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sen 于 28-1-2025 01:02 AM 编辑
因此并不是要灭什么欲望,而是看清楚执着的真面目然后放下。
放下 vs 灭欲望
两者有何不同?
|
|
|
|
|
|
|
|
发表于 27-1-2025 03: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下,把东西放下,但是东西还在,东西不在手中,但是眼睛还看得到,一不小心就再次拿起来了。
舍弃,把东西放去远远的地方,或者藏起来,虽然这个东西现在离开你很远了,眼睛已经看不到了,但是心还在想念,如果心放不下,有一天还是会去取回来的。
欲灭,把这个东西分解,废物利用,这个东西就再也不存在了。
|
|
|
|
|
|
|
|
发表于 27-1-2025 03: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7-1-2025 0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个例子,你在黑夜中看到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你以为是金条就想占为己有,当你拿起它用手电筒一照,原来是一条金身毒蛇,你吓得立马把它丢的远远地。
金条/毒蛇=五蕴/五毒
想=欲望
占有=执取
因为没看清楚,误把毒蛇当金条,看清楚后,你还会想占有那条毒蛇吗?
一天你没打开手电筒照看清楚自以为的金条,你是不可能放下的。
无须去想灭什么,或应灭什么,已灭什么。
当你一看见是毒蛇然后立马把它丢掉的那一刻,想丢(想灭)——应丢(应灭)——已丢(已灭),这一刹那是灭谛。
|
|
|
|
|
|
|
|
发表于 27-1-2025 04: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7-1-2025 08: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错啊,的确是现证灭谛。因为阿罗汉不受后有,虽在人间却对三界不起贪爱,所以现证灭谛。
凡夫对三界存有贪爱心,所以凡夫不现证灭谛。
灭谛不是一个人当下生起贪心。他睡了一觉醒来后,贪心的念头消失了。如是贪心的念头生灭不是灭谛。
|
|
|
|
|
|
|
|
发表于 27-1-2025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傳轉法輪經
民國丘哌博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波羅奈國.夷縣跋打拿.鹿野苑中.爾時薄伽梵告五和諧比丘眾曰.諸比丘乎.此二極端.為出家行者所宜遠離.何等為二.一為卑劣.粗野.世俗.無益之放逸.一為痛楚.卑劣.無益之自苦.諸比丘乎.多陀阿伽陀阿毘三菩陀.已覓得中道.捨彼兩邊.得眼生智.馴導至於優婆三昧耶.阿毘惹耶.三菩陀耶.涅槃拿耶.諸比丘乎.何等為多陀阿伽陀.阿毘三菩陀.已覓得之中道.得眼生智.馴導至於優婆三昧耶.阿毘惹耶.三菩陀耶.涅槃拿耶.彼即殊勝之八正道耳.其名曰.正知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生活.正精進.正念.正三摩地.諸比丘乎.彼即多陀阿伽陀.阿毘三菩陀之中道.能生眼智.馴導至於優婆三昧耶.阿毘惹耶.三菩陀耶.涅槃拿耶.諸比丘.此苦聖諦者.謂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怨憎相逢是苦.所愛別離是苦.五取蘊熾迅是苦.諸比丘.此苦之集聖諦者.謂從愛故.而令相續.好樂不離.在在貪喜.所謂業愛.有愛.無有愛也.諸比丘.此苦之滅聖諦者.謂於愛凋弊.滅一切結.割捨.解脫.棄絕於彼.諸比丘乎.此順於滅苦之道聖諦者.彼即殊勝之八正道耳.其名曰.正知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生活.正精進.正念.正三摩地.
一.
諸比丘乎.此苦聖諦.未之前聞法也.彼於我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覺.
諸比丘乎.此苦聖諦.未之前聞法也.應當知曉於我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覺.
諸比丘乎.此苦聖諦.未之前聞法也.既知曉已.於我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覺.
二.
諸比丘乎.此苦之集聖諦.未之前聞法也.彼於我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覺.
諸比丘乎.此苦之集聖諦.未之前聞法也.應當根絕.彼於我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覺.
諸比丘乎.此苦之集聖諦.未之前聞法也.已根絕竟.彼於我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覺.
三.
諸比丘乎.此苦之滅聖諦.未之前聞法也.彼於我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覺.
諸比丘乎.此苦之滅聖諦.未之前聞法也.應當親證.彼於我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覺.
諸比丘乎.此苦之滅聖諦.未之前聞法也.已親證竟.彼於我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覺.
四.
諸比丘乎.此順於滅苦之道聖諦.未之前聞法也.彼於我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覺.
諸比丘乎.此順於滅苦之道聖諦.未之前聞法也.應當熏修.彼於我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覺.
諸比丘乎.此順於滅苦之道聖諦.未之前聞法也.既熏修竟.彼於我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覺.
諸比丘乎.我於此四聖諦.真智現觀.如上三轉.十二行相.不得畢竟清淨.以故久遠以來.我則不認我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一切天人眾中.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比丘乎.我於此四聖諦.真智現觀.如上三轉十二行相.已得畢竟清淨者.爾乃自認我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一切天人眾中.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於我生智生視.我心解脫不搖矣.此世乃吾最末之生.極是生後.不復後有.薄伽梵說竟.五比丘皆大歡喜.信受奉行.大德憍陳如聞此.遠離塵垢.得法眼淨.漏盡意解.薄伽梵轉此法輪已.地居天吭聲唱言.薄伽梵於波羅奈國夷縣跋打拿鹿野苑中轉此無上法輪.為諸沙門婆羅門提婆魔梵於此世間所不能轉.如是展轉聞於四大王天眾.三十三天.燄魔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徧淨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乃至色究竟天.亦各唱言.薄伽梵於波羅奈國.夷縣跋打拿.鹿野苑中轉此無上法輪.為諸沙門婆羅門提婆魔梵於此世間所不能轉.須臾之間.由梵天起.狂吼怒號.震動萬系世界.一大身光.照徧宇內.超越諸天.所有光明.時薄伽梵言.友手.憍陳如如實知此法.憍陳如如實知此法.大德憍陳如因之復得號阿若憍陳如.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B0010
相應部56相應11經/法輪轉起經(諦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有一次,世尊住在波羅奈仙人落下處的鹿林。
在那裡,世尊召喚五位一群的比丘們:
「比丘們!有兩個邊(極端),不應該被出家人實行,哪兩個呢?凡這在諸欲上欲之享樂的實踐: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聖者的、伴隨無利益的,以及凡這自我折磨的實踐:苦的、非聖者的、伴隨無利益的。比丘們!不走入這些那些兩個邊後,作眼、作智的中道被如來現正覺,它轉起寂靜、證智、正覺、涅槃。
比丘們!而哪個是那個作眼、作智的中道被如來現正覺,它轉起寂靜、證智、正覺、涅槃?就是這八支聖道,即: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比丘們!這是那個作眼、作智的中道被如來現正覺,它轉起寂靜、證智、正覺、涅槃。
比丘們!又,這是苦聖諦:生是苦,老也是苦,病也是苦,死也是苦,與不愛的結合也是苦,與所愛的別離也是苦,凡沒得到想要的,那也是苦。以簡要:五取蘊是苦。
比丘們!又,這是苦集聖諦:凡這個導致再有的、與歡喜及貪俱行的、到處歡喜的渴愛,即:欲的渴愛、有的渴愛、無有的渴愛。
比丘們!又,這是苦滅聖諦:凡正是那個渴愛的無餘褪去與滅、捨棄、斷念、解脫、無阿賴耶。
比丘們!又,這是導向苦滅道跡聖諦:就是這八支聖道,即:正見……(中略)正定。
『這是苦聖諦』:比丘們!在以前不曾聽聞的諸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又,那個『這苦聖諦應該被遍知』:比丘們!在以前……(中略)生起。
又,那個『這苦聖諦已被遍知』:比丘們!在以前不曾聽聞的諸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這是苦集聖諦』:比丘們!在以前不曾聽聞的諸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又,那個『這苦集聖諦應該被捨斷』:比丘們!在以前……(中略)生起。
又,那個『這苦集聖諦已被捨斷』:比丘們!在以前不曾聽聞的諸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這是苦滅聖諦』:比丘們!在以前不曾聽聞的諸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又,那個『這苦滅聖諦應該被作證』:比丘們!在以前……(中略)生起。
又,那個『這苦滅聖諦已被作證』:比丘們!在以前不曾聽聞的諸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這是導向苦滅道跡聖諦』:比丘們!在以前不曾聽聞的諸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又,那個『這導向苦滅道跡聖諦應該被修習』:比丘們!在以前……(中略)生起。
又,那個『這導向苦滅道跡聖諦已被修習』:比丘們!在以前不曾聽聞的諸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比丘們!而只要我在這四聖諦上三轉、十二行相沒有這麼已善清淨的如實智見,比丘們!我在包括天,在包括魔,在包括梵的世間;在包括沙門婆羅門,在包括天-人的世代中,就仍然不自稱『已現正覺無上遍正覺』。
比丘們!但當我在這四聖諦上三轉、十二行相有這麼已善清淨的如實智見,比丘們!那時,我在包括天,在包括魔,在包括梵的世間;在包括沙門婆羅門,在包括天-人的世代中,才自稱『已現正覺無上遍正覺』。而且,我的智與見生起:『我的解脫是不動搖的,這是最後的出生,現在,沒有再有。』」
世尊說這個,悅意的五位一群的比丘們歡喜世尊的所說。
還有,在當這個解說被說時,尊者憍陳如的離塵、離垢之法眼生起:
「凡任何集法那個全部是滅法。」
而且,在法輪被世尊轉起時,諸地居天使隨聽到聲音:
「在波羅奈仙人落下處的鹿林,這個無上法輪被世尊轉起,不能被沙門,或被婆羅門,或被天,或被魔,或被梵,或被世間中任何者反轉。」
聽到諸地居天的聲音後,諸四大天王天使隨聽到聲音:
「在波羅奈仙人落下處的鹿林,這個無上法輪被世尊轉起,不能被沙門,或被婆羅門,或被天,或被魔,或被梵,或被世間中任何者反轉。」
聽到諸四大天王天的聲音後,諸三十三天……(中略)諸夜摩天……(中略)諸兜率天……(中略)諸化樂天……(中略)諸他化自在天……(中略)諸梵眾天使隨聽到聲音:
「在波羅奈仙人落下處的鹿林,這個無上法輪被世尊轉起,不能被沙門,或被婆羅門,或被天,或被魔,或被梵,或被世間中任何者反轉。」
像這樣,在那個剎那,(在那個頃刻,)在那個片刻,聲音傳播直到梵天世界。
這十千世間界震動、大震動、激烈震動,以及無量廣大的光明在世間出現,超越諸天眾的天威。
那時,世尊吟出這優陀那:
「先生!憍陳如確實知道,先生!憍陳如確實知道。」
像這樣,尊者憍陳如就有這個「阿若憍陳如」的名字。
https://agama.buddhason.org/SA/SA0379.htm
个人的理解,初转法轮经的重点,在于要如实之道什么是苦,要舍弃导致苦的原因,要去验证苦是可以灭的,要去修习/实践灭苦的方法。
当已经完全清楚理解,什么是苦。
导致苦的原因,完全被舍弃了。
通过实践验证了苦可以被消除。
灭苦的方法,已经修习/实践了。
才能够从苦解脱。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1-2025 0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