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obert

楞严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8-2014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楞嚴咒之六:人人皆當》





《楞嚴咒之六:人人皆當》

——Ocindy
楞嚴咒儘管有數之不盡的功德和利益,究其根本這都是因為楞嚴咒是世尊慈憫眾生,不忍眾生法性、法體被破壞的根本之因。阿難被摩登伽女的邪法所惑,因此世尊傳授楞嚴咒於文殊菩薩解救阿難。眾生又何嘗不是常常被各種邪法所惑呢?

觀此末法時期,正值網絡科技時代。坐在家裡僅僅一台電視、一個電腦就可以知道世界的動態。因此每天各種各樣的言論、觀點、新聞、動態、是非善惡充斥著人腦的身心靈。邪知邪見又豈止只是從宗教中傳出呢?

釋迦佛涅槃時,魔王波旬告訴佛祖末法時期會令自己的魔子魔孫披上袈裟、剔了光頭、住進寺廟、講你的佛法破壞正法。釋迦佛聽到這裡再也無言以對,默默的流下了兩行淚。釋迦佛辯才無礙,為什麼卻無言以對?

我們如果把正法時期、相法時期、末法時期用太陽來表示,那麼正法時期就好比是中午12點的太陽,艷陽高照,一切萬物萬靈受天地正能量的滋養無比歡喜;像法時期好比中午3點的太陽,雖然不及午時強盛,但是眾生依然可以受到陽光的溫暖;末法時期好比下午6點的太陽,點點余光,雖然眾生也能看到光明,但是此時已經不及以前。昏天暗地,眾生也無處尋依托,好不容易尋到也多半是魔子魔孫的誘騙。

再看看現在整個地球充斥的是物慾橫流、唯我獨尊、自私自利的普遍現象。也怪不得會感召到邪魔外道再來“從中獲利”。我們地球人類要清晰明白的知道一點: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是地球的主人,只要人類的觀念更加開放、更加開闊、更加無我。我們整個地球一定會運行的更好、我們的人類一定會發展的更好。

楞嚴咒對於正法時期的邪法有無比強大的威力,更何況整個末法時期呢?

地球人類需要持楞嚴咒,不僅僅是佛教徒,更是維護地球人類有正知正見的妙法。
地球人類需要持楞嚴咒,不僅僅是修行人,更是增強保護整個地球正能量場的妙法。
地球人類需要持楞嚴咒,不僅僅是為自己,更是為所有眾生、為天地宇宙祥和而持。


11:00—11:20
2014年2月22日

(温馨提示:本文皆乃個人參悟,請您僅供參考!隨喜分享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8-2014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
《楞嚴咒之七:末法必持》





《楞嚴咒之七:末法建議》
——Ocindy

持楞嚴咒的功德利益眾所周知,魔子魔孫最怕的就是楞嚴咒。好比小偷最怕的就是警察一樣。魔子魔孫為了不讓眾生受持楞嚴咒,因此會利用各種形式、各種言論,以及穿上袈裟、住進寺廟以出家人佛弟子的形象宣講不能持楞嚴咒。眾生糊塗呀!末法時期的眾生不聽佛說,都是聽法師、活佛、仁波切、住持在說。他們無論修到何種層次也沒有成佛呀!頂多只是自己的參悟,更何況魔王波旬親自說了末法時期​​會讓魔子魔孫以出家人的形象干擾正法。我們讀誦經典這些都是真真實實的佛經呀!

末法時期建議一:學佛一定要從研究、學習、參悟佛陀親口宣說的經典開始。儘管有些難度,不是我們讀一遍、兩遍可以明白的。但是我們要知道佛法是心法,外在的文字、形象、音聲都是為了幫助我們進入佛法核心的途徑,不可以執著外在的而無法了知真正的法。因此一顆真誠心、恭敬心、深信切願心是最關鍵、最重要的。時時用真誠心和佛相應,則時時得到加持。

末法時期建議二:一定要看《楞嚴經》、持《楞嚴咒》。看《楞嚴經》是幫助我們明白末法時期什麼是正、什麼是邪以及為什麼要持楞嚴咒。當我們有了正知正見我們才能夠安全的行走在末法時期、修行在末法時期、成就在末法時期。宣化上人的楞嚴經咒講解是可以參悟的。

末法時期建議三:我們沒有正知正見,我們如何分辨正邪呢?首先我們要知道佛是如何教導眾生的,佛陀成道後第一句話:“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即得現前。”因此,修行是為了幫助我們去除對於外在的妄想、分別和執著。然而一切妄執的根本之因都是因為“我”。學佛就是無我的過程,設身處地為一切眾生著想,盡心盡力幫助可以幫助的眾生,無私大愛的奉獻自己所能夠奉獻的,這就是無我。這就是在行菩薩道、行成佛之道。不可以為了自己的功德、利益、好處和佛菩薩做交易。佛菩薩沒有這個權利、任何的法師活佛也沒有這個權利。唯一能夠改變我們自己的只有先改變我們自己的身語意。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真正鋪就一條成佛之道。

末法時期建議四:一定要從持五戒修十善開始。同時戒五辛,能茹素是最好的。不能茹素吃一口肉便增加一份罪業,吃一口肉便欠一份因果。佛陀時期,佛陀乞食不分別,眾生給什麼吃什麼,也是為了不給眾生造麻煩。我們現在吃肉是為了什麼呢?為了自己的身體、為了自己的享受、為了自己的貪欲。一名真正的佛弟子明覺到眾生一體,怎麼還會變著花樣、想盡辦法的煎炒烹炸眾生的身體呢?更何況我們真的做到了不動心、不分別嗎?我們做不到,做不到就有因果。大家再從牧場、農場看看現在肉的真相,我們也不是在吃肉,是在服毒呀!雖然吃的是毒,還會有因果,我們何必呢?正知正見太重要了,不然我們會逐漸在邪法傳播的影響下慢慢造下彌天大罪,受苦的最終還是自己呀!


2014年2月22日
11:22—11:46

(温馨提示:本文皆乃個人參悟,請您僅供參考!隨喜分享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8-2014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
《楞嚴咒之八:楞嚴咒心》






《楞嚴咒之八:楞嚴咒心》

——Ocindy

《法滅盡經》裡說過:“末法時期,《楞嚴經》先滅。其餘經典,逐漸而滅。”而《楞嚴經》是起源於《楞嚴咒》。我們現在誦持楞嚴咒,首先要明白《楞嚴經》裡講的是什麼。只要我們能夠受持楞嚴經咒,就是在護持整個正法的氣數。宣化上人講的《楞嚴經》我們可以作為參考學習,幫助我們進一步增強道心和動力。

楞嚴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長者(2622字),佛經上說"這個咒關係整個佛教的興衰。世界上只要有人持誦楞嚴咒,就是正法存在。"如果有緣人想知道為什麼持楞嚴咒,僅僅是這一個理由就已經功蓋天地了。更何況還有其他的功德利益。

對於年老體衰或不能持全咒者,如果他們對於比較長的楞嚴咒修持起來比較困難,我們可以教他們或我们自己持楞嚴咒咒心:

咒語原文:

哆侄他。唵。阿那隸。毘舍提。
鞞囉跋阇囉陀唎。槃陀槃陀你。
跋阇囉•謗尼泮。
虎信•都嚧甕泮。莎婆訶。

楞嚴咒咒心注音:

duō zhí tuō。 ōng。 ā nà lì。 pí shě tí。
pí là bá shé là tuó lì。 pán tuó pán tuó nǐ。
bá shé là,bàng ní pàn。
hǔ xìn,dū lú yōng pàn。 suō pó hē。

楞嚴咒的咒心簡短易持,但是能夠持全咒者還是以持原咒為妙,實在覺得困難又非常想持者也可以從咒心開始。我們要知道,世尊宣講的一切法都是根據眾生的善根、福德、因緣而善巧方便的宣說。釋迦佛不會說讓我們來修哪一個法門,而是四萬八千法門都講與眾生,各自根據各自的善根、福德、因緣來修習。

對於年齡比較大或小以及不識字的人來說持全文的確困難,因此我們也可以善巧的傳播咒心,持咒心的功德利益與原文是一樣的。四萬八千法門沒有高低上下,每一法門都是從如來的智慧性海中流露而出。我們在自己修持以及弘法度眾的路上也要根據眾生的因緣來弘法,這樣對於有特殊情況的有緣人也不至於拒他們於千里之外。

持咒心的前提也是一樣持五戒修十善,戒五辛、最好茹素。一份恭敬的一份利益,只有當我們全然的尊敬、感恩、相應與佛菩薩時,我們也才能得到最大的加持利益。如果都不能完全做到,更要一心精進持咒,所有的佛菩薩會加持您速得成就一切善法、斷除一切罪惡、消除一切業障!
10171793_848211288529741_7185448943870093971_n.jpg

持咒心的發心與迴向如果能夠為一切眾生而持、而正法住世而持,那麼一份功德就變成無量無邊份的功德,不可窮盡。迴向時亦復如是!

希望每一個正信的佛弟子能夠持楞嚴咒便從楞嚴咒開始,能夠持咒心便從咒心開始。這便是對整個佛教、整個正法以及釋迦牟尼佛和眾生最大的護持,也是對自己最大的功德利益!


2014年2月23日
16:15——16:40
(温馨提示:本文皆乃個人參悟,請您僅供參考!隨喜分享 ^-^)







本帖最后由 estheryu 于 16-8-2014 12:37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8-2014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
《楞嚴咒之九:降服外道》




《楞嚴咒之九:降服外道》
——Ocindy

很多的無形眾生,連一句“阿彌陀佛”四字名號都念不全。當我們聽到時,感覺很不可思議。我們張口即出,心裡亦可以念念不斷。為什麼這麼簡單的四個字都念不全呢?

很多的無形眾生,因為不明因果、沒有智慧。當命儘後不能投胎轉世者便找到與Ta前世有恩怨的人,開始從身心、家庭、工作各個方面攪擾障礙。

很多的無形眾生,命儘後因為在世時不修善業,沒有功德。或在地獄受報、或在餓鬼道受欺負、或成孤魂野鬼四處飄蕩。當知道和自己有緣的人在修行時,便會發瘋的一樣纏繞到此人的身邊。或是需要功德、或是障礙成就、或是幫助成就。

我們的身邊無時無刻的不充滿著無數的無形眾生,好像網絡信號一樣,我們看不見,但是卻依然存在。對於每一個人都有無數世以來的遠親債主、六親眷屬。現在我們機緣成熟,開始修行、消業積德。我們怎麼可以只為了自己的成就而唯獨發心和迴向。

今天感觸頗深,分享給大家:

如果您不明因果、沒有智慧、不能入佛知見,請持楞嚴咒。
楞嚴咒會加持您消除業障、智光無量;

如果您道心不穩、定力不深、不能勇猛精進,請持楞嚴咒。
楞嚴咒會加持您身心清淨、金剛道心;

如果您怨親討債、無形障礙、不能正常生活, 請持楞嚴咒。
楞嚴咒會加持您破除五十種陰魔、降服一切外道;

如果您疾病纏身、魍魎傳音、身心陷入恐怖,請持楞嚴咒。
楞嚴咒會加持您全身放光、鬼怪遠離,速得成就一切功德利益。

如果您未能持戒、未能修善、不能茹素断恶,请持楞严咒。
楞严咒会加持您欲望减少、恢复戒体,熄灭贪嗔痴疑慢等习气。

如果您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護持正法住世,請持楞嚴咒。
楞嚴咒會加持您福慧雙增、護法圍繞、金剛護法時時護持。

如果您願成佛道、精進不息、不斷積功累德,請持楞嚴咒。
楞嚴咒會加持您永不退轉、覺行圓滿、必定成就無上正覺菩提。

有形的問題來自無形,無形太複雜,但是一部楞嚴咒就可以降服一切天魔外道、一切陰魔魍魎、一切鬼怪無形。看看醫院、菜市場、打架鬥毆、嫖賭娛樂場所…哪裡沒有無形的作怪。我們的身心也時時依循著因果而受報。為什麼很多的無形來到人間作怪?這也是眾生的心念、業力和因果所感召。現在的我們好比是大草原的羊,楞嚴咒好比是柵欄。如果沒有柵欄,草原上的狼時時都會威脅侵犯這些羊兒。無形眾生對人類的侵犯也是如此,這也是是因果呀!

因此我們需要持楞嚴咒。
用楞嚴咒來護持身心、
用楞嚴咒來消除因果、
用楞嚴咒來護持正法、
用楞嚴咒來保護眾生!


2014年2月23日
16:55—17:28
温馨提示:本文皆乃個人參悟,請您僅供參考!隨喜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8-2014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
《楞嚴咒之十:楞嚴發音》






《楞嚴咒之十:楞嚴發音》
——Ocindy

咒語的原音是宇宙語,宇宙語是傳遞能量的一種方式。因此運用聲音把它發出來。當我們讀誦這樣的宇宙語時,就是在和宇宙能量相應,也是接通宇宙能量的方法。

咒語作為不可翻譯的一種語音,不是不可以翻,而是翻譯的文字其能量和信息根本達不到咒語本來的深廣,因此不如不譯。但是不翻譯眾生不明白什麽意思,眾生都需要知道持的咒是什麽意思才會更有信心和愿力來持誦,因此佛才會宣講我們持誦有什麽功德利益,然而依然不會翻譯咒語。

聲音作為傳遞能量信息的方式之一,只是在低頻率的維次需要使用,比如人和動物,無形的鬼神都不需要發聲,心裡剛動一個念想,其他的鬼神就全部知道了。因此咒語,當我們在持誦時,最主要的是我們的心念。

心的能量是產生萬物的根源,沒有心這個強大的能量源,便不會有如此繁華複雜的萬有。我們修行、提升、淨化目的是平息所有的思慮,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方能夠和宇宙之道、佛法妙道相契合。

因此,當我們在持咒時,既不需要想有什麽功德也不需要想到底是什麽意思。當我們心無掛礙、心無執著、心無牽絆和咒語心心相應時,我們才能夠感受咒語強大無比的能量和加持。

我們都以為大腦是最聰明的、最重要的,其實我們真的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當我們想一的時候就只會有一、一百的時候只會有一百、想一億的時候只會有一億、想一兆億的時候只會有一兆億。但是當我們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貪求一絲好處的時候,那麼我們所得到的就是全部、無限、無有邊。莫說一兆億和無限的區別,就是億兆億和無限都是無法比的。放下妄想,放下小我,
你就是宇宙、你就是佛!

楞嚴咒系列到這一篇已經結束了,感恩您的分享與傳播!愿我們一起修行在末法、行菩薩道在末法、成就菩提也在末法!祝福您早日成佛!

感恩頂禮恩師Osifu!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
南無大佛頂禮楞嚴神咒!


2014年2月24日  
19:04—19:24


  ( 温馨提示:本文皆乃個人參悟,請您僅供參考!隨喜分享
^-^)
http://ocindylove.blogspot.com/2014/02/ocindy365_2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8-2014 0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佛顶首楞严经》
-白话文-

10516879_581209908665074_2554500443797608175_n.jpg
~心香三柱~
III
末学顶礼师父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诸恶莫做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炉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净口业真言(三遍)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               
                   ōng。xiū lì xiū lì。mó hē xiū lì。xiū xiū lì。sà pó hē。               
               
                   ◎净身业真言(三遍)
                   唵。修多利。修多利。修摩利。修摩利。娑婆诃。               
                   ōng。xiū duō lì。xiū duō lì。xiū mó lì。xiū mó lì。suō pó hē。               
               
                   ◎净意业真言(三遍)                  
                   唵。嚩日啰怛诃贺斛。
                   ōng。wá rì là dá hē hè hōng。               
               
                     ◎净三业真言(三遍)
                     唵。娑嚩。婆嚩秫驮。娑嚩达摩娑嚩。婆嚩秫度憾。
                     ōng。suō wá。pó wá shú tuó。suō wá dá mó suō wá。pó wá shú duó hàn。
                  
                     ◎安土地真言(七遍)
                     南无三满多。没驮喃。唵 度噜度噜。地尾萨婆诃。               
                  
                     ◎普供养真言(三遍)
                      唵。誐誐曩。三婆嚩。伐日啰斛。
                     ōng yē yē nǎng sān pó wá fá rī là hòng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以下,末学陆续分享《《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文-文章原本的分享方式是以 ”一天学习一小部分“为主,当然,这是持续性的,从头到尾,顺着章节,顺着来学习。
每一天的分享部分的经文里,有编上章节顺序号码和当天学习的日期,以便同修们寻序而阅,
如有不便之处,敬请见谅包涵,感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6-8-2014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一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8月12日    × 星期二   @农历七月十七@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  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 譯語
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編譯



        >>>這部經是我親自聽佛陀宣講的。
        那時,世尊在舍衛國的衹園精舍,與大比丘等一千二百五十名僧人在一起。這當中,有些是成就了無漏智的大阿羅漢,有些是具備了佛智而住在世間以宏揚佛法的菩薩。他們都以佛智慧超越了種種有為事物的束縛,從而能夠在俗世界施行佛的威德儀律,紹繼佛法以摧破世人煩惱,將如來遺訓發揚光大。他們淨化精嚴佛化人生,將佛的威德律儀推廣於凡人生死來往的世界。他們在世間,以無數量的化身顯現佛的智慧,引導世間生靈脫離生死輪迴,將現在與未來的眾生從輪迴苦海的壓迫之中拯救出來,從而超越世間有為事物的種種壓迫累贅。
       他們的名字是: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拘絺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優波尼沙陀等人,他們全都是如來佛的上首弟子。另外,還有無數的辟支、無學等,初入聖道的修行者,以及一些初發心願的修行者,一同來到如來這裡,與各位比丘一道坐禪修學,一齊參與修行後的考察和檢省。來自十方世界的菩薩們,為了絕斷心中最後的疑惑,也同來恭請如來為眾生宣示佛法的奧義。
       這時候,如來上座已畢,就為法會中大眾宣講了佛法的深奧密義。一時間法會大眾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啟發,和美法音響起,傳遍十方諸天各界。數不清的菩薩都聚會到了如來這裡,文殊師利菩薩則是他們當中為上首的一位。
       那時,有波斯匿王,因為其父的諱日而設齋筵禮諸佛的護佑。他在自己的宮廷迎候如來,以及各位菩薩,齋筵上擺滿了美味珍肴。城裡又有其他長者、居士們,同時也在設齋筵禮諸僧人,他們也期待如來能夠光臨。
       如來就讓文殊菩薩帶領各位菩薩和阿羅漢去赴齋主們的筵請。只有如來的弟子阿難,先已接受別處的侍奉,遠遊未歸。既然沒有德高望重的比丘和軌範師一起受請,他也就在施主家接受最高的供奉,接受導師的稱號了。此時阿難正一人在返回的途中,這一天他沒有得到供奉,他就手持食缽,在他駐足的城中沿街乞食。
       阿難在心裡計劃,待乞到最後一家施主時,就在那家接受供奉,不管那家是否乾淨,也不論那家是尊貴之姓還是卑賤之姓,他都將施行同等的慈悲關懷予人,都將起意去成就一切眾生的佛性智慧,成就眾生們的無上的功德。此時阿難已經知道如來世尊訶責須菩提和大迦葉,批評他們成就了阿羅漢果位,但是仍然不能以平等心對待眾生,他期仰著如來能為他們闡說開示佛的寬容平等的智慧,以引導他們能解脫迷惑怨忿的煩惱。此時阿難正走過城樓,慢慢向街上走去。他儀容莊重嚴慧,恭敬肅穆地按行齋的律儀乞食。
       就在他乞食到一處淫逸的住所時,他遭遇大魔法,一名叫摩登伽的女子使用婆毗迦羅先梵天咒,將阿難捉按到了淫床之上,並施予淫行,即將毀壞阿難的持戒之體。(待续1.1)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1




此篇的FB评论交流分享在: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 ... 7556&type=1&theater
本帖最后由 estheryu 于 16-8-2014 01:35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8-2014 0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二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8月13日 × 星期三 @农历七月十八@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续1.1)


如來已知道阿難遭了摩登伽的魔法,於是離筵歸來,波斯匿王各大臣、長者居士們,也都跟隨而來,期待著聆聽佛法要義。
這時候,如來頭頂上放射出百寶無畏大光明,光芒之中生出千葉寶蓮花,蓮中有一佛作跏趺坐,宣說神咒。並命文殊菩薩持此咒去護衛阿難。一時之間,摩登伽女的魔咒被滅,阿難和摩登伽女都被帶到了如來這裡。
阿難見到如來,行禮佛足,悲泣起來。他悔恨自已,久遠以來一向以「多聞」稱名於世,然而並未成就圓滿的道行。阿難懇請十方如來佛,助成他獲至無上智慧,獲至無上止寂禪定,獲至無上正定正覺的修習功夫,以及最為直接的成道法門。當時又有數不清的菩薩,以及十方世界大阿羅漢、緣覺、聲聞等,都願現聆教誨,他們退回自己的座位,領受著佛的至高要義。
如來對阿難說,你與我情誼深厚,我們倆有兄弟般的情份,你在發心求無上智慧之時,在我的佛法現示之中,見到了什麼美妙景像,能使你當下捨棄世間的深重恩愛?
阿難告訴如來,那時我看到如來之身有三十二種無上美妙之相,其形體澄澈透明如水晶一般。我自已思量,這樣的美妙之相一定不是因愛欲而生出的。為什麼呢?因為色欲之氣粗濁不堪,腥臭交織,膿血雜亂,不能生出這等明淨無暇聚集光明的形體來。我無限期望崇仰,所以跟隨如來出家修行。
如來說:多好啊,阿難。你們應該知道,一切眾生長久以來,就淪入了生死的相接相續之中,這都是不知道無生無滅不遷不變的真實心的緣故。心的本性是明淨光潔的,如用之於種種妄念,則這些妄念皆會顛倒不真實,所以就有眾生在生死煩惱中流轉不停息。你要是想修習無上智慧,真正地揭示心性的真實。那麼你應當誠實地回答我的問題。諸天十方的如來佛的修行,都是一樣,能夠脫離生死輪迴,這都是以誠心修行的結果。心有誠實,口有誠實,自始自終貫穿修行之中,那麼你的修行就永遠不會產生種種起伏曲折。
阿難,我現在問你,當初你發心求無上智慧,是因為如來三十二種妙相的緣故,那麼,你是用什麼來看,又是用什麼感到歡喜的呢?
阿難告訴如來:世尊,我是用心和眼來感受歡喜的。我的眼看見如來的美妙相,我的心就生起了歡喜,於是我發心求無上智慧,誓願捨生棄死。
如來又對阿難說:如你所說,真歡喜之處在於心和眼,那麼,如果不知道心和眼在什麼地方,就不能夠制服俗塵生活中的煩勞。就好像一個國王,當他遭到了敵人的侵犯,他發兵討伐,就應當知道敵人在哪裡才行。你之所以仍在生死輪迴中不得解脫,就是受制於眼和心的緣故。
我問你,心與眼現在在什麼地方?  (待续1.2)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1




这篇的分享和评论交流在: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 ... 7996&type=1&theater
本帖最后由 estheryu 于 16-8-2014 01:34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8-2014 0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三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8月14日 × 星期四 @农历七月十九@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续1.2)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啊!全世界中的芸芸眾生,都將能夠識知外界事物的心居留在身體以內,即使是如來的青蓮華眼,也是長在臉上。而這些虛浮不實的眼、耳、鼻、舌等器官,只是長在我的臉面,但是能知能識的心卻是隱藏在身體內部的。
如來又對阿難說:你現在正坐在如來佛的講堂上,你看看衹陀樹林現在在哪裡?阿難回答:世尊,這些重閣疊樓的清淨講堂,就在這衹園裡,那衹陀樹林就在講堂的外邊。如來說:阿難啊!你在這講堂之中,先看見什麼呢?阿難回笞:世尊,我在講堂裡是先看到如來,然後看到大眾,再往外看去,才看見那些林園。如來說:阿難啊!你看見林園,是因為什麼才看見的呢?
阿難回答:這大講堂,門窗寬闊,四方洞開,所以我在講堂內能夠看見那些樹林。
這時候,如來佛就在大眾之中伸展出金色手臂,撫摩阿難頭頂,同時開示阿難和諸位大眾:有一個心念止定無散亂無差別的無上境界,其名叫做大佛頂首楞嚴王,達此境界具備了萬千法行,諸天十方的如來佛,都由此而歸到佛的大道上來,最後成就了無上的佛果,你們仔細聽罷。
此時阿難行禮伏拜,領受如來的教誨。
如來對阿難說:就像你所說那樣,你在講堂內,因門窗洞開而能看到遠處的林園,但是也有眾生在講堂上看不到如來,只能看見講堂外的東西。阿難回答:世尊啊!在講堂內看不到如來,只看到外面的林園泉水,這不可能。
如來說:阿難,你也是這樣的。你的心本來有靈性,是透澈明淨的。如果你眼前現示出來能明白一切事物的心,其實就在你身軀之內,那麼,這時就應先透澈知道身軀的內部。但是,很多處在生死輪轉之中的眾生,是先去看身軀裡面,然後才去觀察外部事物,既使如此,也看不到身軀內的心肝脾胃,看不到指甲毛髮在生長,更看不到筋骨血脈的運動流淌。真正的透徹明淨能明白一切之心為什麼不能識知到這些呢?一定是他不能知內,那還談什麼知外呢?所以應當知道,你所說覺悟靈明的心,原是駐在身軀之內,這是不對的。
此時阿難行禮叩首,並對如來說:我聆聽了如來宣示的佛法,頓時覺悟了我的心,其實是駐在身外的,為什麼呢?就像燈光那樣,燈點亮在室中,就應是先照亮室內,接著才照亮門戶,然後才是照亮庭院。一切眾生,不能識見自身內部,只能看見自身之外事物,這就像燈光是駐在室外,所以不能照亮室內。明白了這點,就不會再有迷惑,就能達到與佛的智見一樣,這大概不會有什麼顛倒妄亂的吧?
如來對阿難說:這些比丘們剛才隨我在城裡乞食行齋,現在回到衹園來,此時我已吃過了。你來看看,一個比丘在吃東西,其他人會不會飽呢?
阿難回答:其他人不會飽。世尊,這是為什麼呢?這些比丘們雖然都已成就阿羅漢的果位,但是他們各有各的軀體,一人吃飯,其他人怎麼會飽呢?
如來對阿難說:如果像你能夠識知的心,其實是在身外,那麼,身體與心各在一處,並不相干,心所能識知的東西,身體就不能感覺到,身體能感覺到的東西,心卻不能識知。我現在伸手給你,你用眼睛看到它時,你的識知的心能辨別出來嗎?
阿難回答:是的,世尊。
如來告訴阿難:如果識知之心能夠辨別出來,可見眼和心不是相知相干的,那為什麼又還要說心是在外呢?所以,你應當知道,你所說能覺能識知的心駐在身外,其實也是不對的。 (待续1.3)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1




此篇的FB评论交流分享在: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 ... 4214&type=1&theater
本帖最后由 estheryu 于 16-8-2014 01:34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8-2014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四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8月15日 × 星期五 @农历七月廿@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续1.3)


阿難對如來說:就像如來說的,由於不能知內的緣故,所以說心不居於身內。又由於身與心相互認知即能夠相互間不分離的緣故,所以又說心不在身外。現在我想,識知之心是在某個地方。
如來說:在什麼地方?
阿難說:這種能知之心,即使不能識知內部的事物,但是卻能看見外部事物,那麼,我想這識知之心就像是潛伏在一個根裡般。這好比有人拿水晶碗蓋在眼上,雖然遮住了雙眼,但卻不妨礙眼看見東西一樣,識知之心從深根裡生出。見隨即顯現,這個見隨即也就能分別識知事物,這就是說,眼睛看見什麼東西,心就能夠辨別。
所以我認為,識知之心所以不能識知內,是因為它在深藏的根裡的緣故,識知之心能夠識知外物而無障礙遮蓋。這也是它潛藏在根裡的緣故。
如來告訴阿難:如你所說,識知之心藏在根裡,就像水晶碗蓋著一樣。當人們用水晶蓋在眼前時,就應當看到河流山川,但是,能看得到水晶嗎?
阿難說:世尊,當人們用水晶遮在眼前時,實際看到的是水晶。
如來告訴阿難:.當你的識知之心與玻璃同在一處,只看到河山,為什麼看不到眼睛呢?如果看到眼睛,眼睛即同眼前景像在一起,眼睛就是眼前的景像,這時,怎麼能夠看見東西就能夠分辨出來呢?如果不能看到眼睛,為什麼說這識知之心是潛藏在根裡,與玻璃蓋在眼前是一樣的情形呢?所以,你說識知之心潛伏在根裡,與玻璃蓋在眼前一樣,是不對的。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我現在又想,眾生的身體上,內臟等深藏在體內,眼耳等露在外面,深藏即是暗的,外面的則是明的。現在我面對著如來,睜開眼就能看見明,這就叫見外,閉上眼睛看到暗,這就叫見內。這該怎麼解釋呢?
如來告訴阿難:當你閉眼看見暗時,這個暗的情景是與眼相對,還是不與眼相對?如果是與眼相對的,那麼暗的情景就應當在眼的前面,為何要說什麼見內呢?如果是見內,那麼,你坐在暗室裡,沒有日、月、燈光,這暗室之中,就都是你的心肺腑臟,而不是與這些事物相對著。如果你不能面對你的心肺腑臟,那你又怎麼能夠看見它們呢?如果離開由外而見,那這識見也是在內相對而見,並沒有什麼見內見外的不同。如果說閉眼看見暗,是說這暗就在身體內部,那麼睜眼看見明,為什麼看不到身體外面的臉呢?如果向外看不到臉,那麼向內也就不能看見內。如果看得到臉,那麼:這識知之心以及眼根必處在虛空之中,哪裡在什麼內呢?如果它們處在虛空之中,那自然就不是你自己體內的東西,而是本來如此存在的東西,現在看見你的臉,就在你的身上,雖然你的眼已知覺到了,你的身體卻不能感覺到它們的統一,此時你必定認為身體與眼是分開的兩個知覺,所以應當有兩個識知之心。
這就是說,你是一個身體,卻要成就兩個佛。
所以你應知道,你所說的見暗即是見內,是不對的。 (待续1.4)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1







此篇的FB评论交流分享在: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 ... ;type=1&theat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8-2014 0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五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8月16日 × 星期六 @农历七月廿一@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续1.4)


阿難說:我曾經聆聽如來開示眾人,由於心念的作用,種種事物才生出來,由於事物的作用,種種心念才生出來。現在我在思維,我的思維就是思維本體,這其實也就是我的心的本體,隨著心與它物的遇合,這心則隨之而存在,心既不在內,也不在外,亦不在中間處。
如來告訴阿難:你說由於事物作用,種種心念才生出,隨著與事物的遇合,心才隨之而存在。但是,如果這個心沒有本體,則無所謂與它物遇合,如果沒有本體而能與它物遇合,那就超出六根六識六種識知之心而無法說清楚了。這種說法不對。如果說心有本體,那麼就像你用手摸自己的身體,你能覺知到身體的心,是從身體往外出來識知的呢,還是以身外往內去識知的呢?
如果是從內往外出來,它應當先看見自己的體內,如果是從外往內進去,那它應當先看到你的臉。
阿難說:看見東西是眼的作用,但是心之意識到東西則不是眼的作用,說心看見並不對。
如來說:如果眼能夠看見,那麼你坐在房間裡,門能夠看到你嗎?門不能看,那麼不是代表你已經死了嗎?如果眼睛還在,應當看得見東西吧。既然能看見東西,為什麼說它已死了呢?阿難,你的能知能覺的心,如果有自身的本體,那它是一個本體,還是有許多個本體?它是遍佈在你的身體上呢?還是沒有遍佈在你的身上?如果識知之心只是一個本體,並且分布在於你的身上,那你用手摸一個肢體時,你的四肢應當同時都有感覺,如果能摸到身體的全部,那就應當無所謂摸了。如果只能摸到某個部位,那麼識知之心遍在身體四周就不會成立。如果你的識知之心是許多個本體並且分別各自在你身上,那你自己就是許多個人了,倒底哪一個本體是你呢?如果是那個一心遍佈在身體的整體,那你怎麼能夠知道觸摸的身體的哪個部份?如果你是多體之心各遍佈在身上,那你摸頭時,也就等於是在摸腳,但是本來情形是你能知覺到頭,就不能知覺到腳。可是按你所說,你現在卻不這樣。那麼應當知道,心隨著與它物的遇合而存在,這種認識是不對的。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我也曾聽到如來與文殊菩薩等人談論到實相問題。那時世尊也說,心既不在內也不在外。
就像我所想的,心在內不能有所見,心在外,又不能與我相干,由於在內無所謂認知.,所以心不會在內。由於身體和心能相知相識,所以心在外也是不對的。由心和身,內和外能夠相知,那麼,它是處在內與外的中間吧?如來說:你說心在內外的中間吧?在中間則不會迷惑,應當確有一個地方。但是,你指出中間,這中間又在哪裡?中間是在它在的地方呢?還是就在身上?如果就在身上,那它在身體表面上,就不能說它是在中間。如果它在身體的中間,就同在內一樣,也不是在中間。如果有所在之處,那就應當能標示出來,如果在無所標示的地方,那就等於沒有這個地方。此時,即使有標示,這標示也是無固定場所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就像人就是一個標示,這標示是中的時候,如果從東面看他,他則處在西面,從南面看他,他則處在北面。標示之物已然如此混亂模糊,心更是會雜亂無章了。
阿難說:我說的中,不是這兩種,正如世尊所說,眼睛所以能夠以事物為緣而發生作用,那是因為當中生出了眼睛的識知作用。眼睛能分別認知事物,事物本來沒有認知,由於識知產生在它那裡,心也就處在那裡了。
如來說:你的心如果處在「根」和事物世界之中間,那麼,這個心的本體是兼連「根」和「塵」兩端呢?或者不兼連根、塵兩端?如果這個心體兼連根塵兩端,那麼,事物世界體多雜亂,事物又不是心的本體,因此它們勢必矛盾對立,哪裡還能說什麼持中呢!既然不是兼連二體,那麼,心就不能去認知事物,心也就失去了自己的體性,中也就沒有任何標誌了。所以你應當知道,說心在內外的中間,也是不對的。
阿難對如來說:以前我曾看到世尊與大目連、須菩提、富樓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在一起宏揚佛法,常常說道,心的知覺認識的本性、,既不在內也不在外,亦不在中間,不在一切地方,心不執著在一切事物之上,這就是心的本性,那麼我不執著於一切之上,這算不算心的本性呢?
如來告訴阿難:你說心的知覺認識本性不在一切地方,世間這所有的天上地下水中一切事物,你都不去執著在其中,那麼你的心是在還是不在呢?你的心不在就如龜殼上長毛、兔頭上長角完全空無所有,那還說什麼執著不執著呢?說不執著,就不能說它不在,沒有任何形態外相才是不在,只要不是空無的就會有形態外相,有外相就是在,這時還說什麼不執著一切事物?所以應當知道,認定不執著一切事物就是知覺認識心的本性,這也是不對的。 (待续1.5)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1


此篇的FB评论交流分享在: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 ... 8369&type=1&theater
本帖最后由 estheryu 于 16-8-2014 03:2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8-2014 03: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六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8月17日 × 星期日 @农历七月廿二@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续1.5)

這時候,阿難在大眾中從座上站起來,裸出右肩,跪下右膝,合掌敬禮,恭敬地對如來說:我是如來最小的弟子,一向得到如來的慈愛,現在雖然出家了,但是仍然依持如來的憐愛而驕傲放縱,既使是博學多聞,仍然沒有達到解脫一切煩惱的無上果位,所以不能降伏娑毗羅魔咒,反而被其傷害,陷在淫室之中。這都是由於不能真知佛的真心境界的結果。祈望世尊發大慈大悲憐心,為我們指引無上正等正定的道路,讓一切斷絕善行或一切不成佛者,墮入那惡濁之地去吧!說完後,阿難即匍伏在地,與在場眾人一起衷心祈求如來的教誨。
這時,只見如來佛的臉上放射出奇光異彩,像千百個太陽那樣明亮閃耀。一時,普天之下,大地震動,萬眾和悅,十方世界如微塵一樣多的的國土上,一瞬間現出佛的威儀神明,所有世界融合成為一個佛的世界,這當中所有大菩薩,都在自己的國土上頂禮合掌,聆聽佛的教誨。
如來對阿難說:一切眾生從久遠以來,就有種種的妄想狂念和煩惱,造成種種惡欲的根柢,它們相集相聚在一起,至使各位修行求解脫之人,不能成就佛的無上智慧,只能造就像聲聞、緣覺那樣的修行人以及種種旁門左道乃至魔法鬼術的邪術。
這都是因為不能知道有兩種根本的緣故。糊塗雜亂的修行,就像煮食河沙作為美味一樣,既使經歷了萬千劫後,也終究不能成功。是哪兩種根本呢?阿難,第一種是無始以來的生死根本,就是你與眾人都以依持外物的認知心,自以為就是生死的本性。第二種是開始以來的菩提涅槃的清淨本休,就是你與眾人的一切識本來精粹光明,能產生攀緣一切的能力,而唯獨對這個本來精粹光明的識,攀緣的力量卻不能達到它,結果自然就是自己遺棄了本來明澈的本性,雖然時時勤苦修習,終究不能有所覺悟,不免就會陷入那些各種不同的生死惡趣之中。
阿難,你要超入無上正等正定的道路,發願要拔脫生死苦海,那麼,現在我再問你。
說罷,如來舉起金色手臂,收屈起五輪手指,對阿難說:你能看見嗎?
阿難回答:能看見。
如來說:你看見什麼?
阿難回答:我看見到如來佛,舉臂屈指握為光明拳,照耀著我的心和眼。
如來說:你用什麼看見的?
阿難回答:我和大家一樣,都是用眼看見的。
如來告訴阿難:你回答我,如來握光明拳照耀你的心和眼,你的眼可以看見,你又以什麼為心來知道我的拳光呢?
阿難回答:如來要我印證心在哪裡,那我用心去仔細推究,這個能推究尋找的,就是心了。
如來說:亂說,阿難,這個心不是你的心。
阿難聽後寂然不語,退座合掌,然後站起來對如來說:這個心不是我的心,那它是什麼呢?
如來告訴阿難:這個心是根塵妄念的所思所想,它迷惑了你的真性,你從無始無根源處以至現在,都在認賊為子,以致於失去了你的本真心性,所以只能墮入生死輪轉之中不能拔除。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一向愛憐弟子,因為弟子一心向佛所以出家。弟子向來以心供奉如來,不論在任何地方,都侍奉諸佛和各位得佛智慧之人,弟子修行勇猛精進,且不畏一切艱難,都是憑著這個心去做的,即使是歪曲了佛法,絕滅了智慧,也是因為這個心。如果像如來揭示的那樣,這個心不是我的心,那我就是無心之人,與泥土草木一樣了。離棄了能覺能知的心,我就什麼也沒有了。如來您為什麼要說這不是我的心呢?我實在害怕極了!在場眾人都有一樣的迷惑,都祈望如來悲憐,開示未能覺悟的大眾。 (待续1.6)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1






此篇的FB评论交流分享在: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 ... 9705&type=1&theater

本帖最后由 estheryu 于 16-8-2014 03:19 P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obert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8-2014 03: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http://www.drbataipei.org/wisdom/252/wisdom252_4.htm
            楞嚴經有這麼難嗎?
                                

  

「懂」是從「不懂」努力來的
            
            前兩天,常住法師希望我能夠在星期二跟大家結結法緣,我一聽這段時間原來是聽上人講解《楞嚴經》的時間,一聽到是《楞嚴經》,雖然個人所學的很有限,還是很冒昧的想講講楞嚴大綱,我知道很多人在讀《楞嚴經》,特別在第一卷的「七處徵心」就迷失了,到了卷二、卷三、卷四都是茫茫然然的,然後這部《楞嚴經》就束之高閣了。所以我今天想跟大家研習一下怎麼樣來研讀這部《楞嚴經》,提綱契領讓大家有一個概念,日後再聽《楞嚴經》時能夠有進一步的深入和了解。

            
            昨晚個人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準備要做一個 slide show的綱要給大家看,可是做來做去,要放整個中英字又太小,不是中文太小,就是英文放不進去,後來乾脆放棄了。古來沒有電腦、沒有 slide show,但很多高僧大德們聽到《楞嚴經》就有省、有悟了,像有一位大德就是聽到「是文殊」而開悟了。《楞嚴經》中說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所謂「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所以還是決定不用輔講器材,就這麼講,大家用耳聞,比較不愧經義。
            
            當初出家當沙彌尼時,上人要我們背《楞嚴經》,當時工作也很忙碌的,經常利用走路的時間背《楞嚴經》,從喜捨院到廚房,帶個小抄背誦,以便每個禮拜到老師那兒背給老師聽。好不容易卷一背好了,到卷二實在背不下去,為什麼?因為不知道在講什麼。後來就改以從比較容易懂的地方去背,跳過了卷二、卷三。或許是因為阿難尊者在七處徵心的地方,不知道心在哪裡?所以,我們也不知道心在哪裡了。事隔多年,現在看來,其實不是那麼困難。

            
            現在的「懂」是從前面的「不懂」努力來的;這需要時間、需要努力!這麼多年下來,我深深覺得那時候的努力,真是有幫助的。你們有心要學佛法,就必需把《楞嚴經》背下來!為什麼一開始會看不懂,因為《楞嚴經》先顯出深奧的理體,這其實就是在講我們自身,講我們的身心世界、修行的次第、怎麼樣修行可以把自性的寶藏找出來,要怎麼來建立自己的道場──道場不一定是有形象的。《楞嚴經》也告訴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哪些問題會出現,會出現什麼樣的境界,這些佛陀都非常慈悲一一指示我們,乃至天地之間,萬事萬物,包羅萬象,都在這部《楞嚴經》涵蓋著。所以,我們要學習《楞嚴經》先要了解自己。
            
            
            先看全景再看細部
            
            我用一個方式學習《楞嚴經》,什麼方式呢?先看全景再看細部。解釋一下,譬如說我是從聖荷西來聖城,從聖荷西來的時候,已經知道會經過幾個城市,如 Burlingam、三藩市、Santa Rosa。那麼到三藩市的時候,如果我迷失了,至少知道我還在三藩市裡面,不會想我是在 Santa Rosa。所以同樣的,讀《楞嚴經》的時候,如果你先抓住一個大綱,那就不易迷失。
            
            譬如說「七處徵心」(又稱七處破妄),佛問阿難尊者說:「阿難啊,你的心在哪裡?」阿難尊者說:「我的心在裡面啊,大家都是一樣的。」佛便說:「不對,如果你的心是萬能的,你應該是什麼都知道,那你可以看到外面,你自己的五臟六腑怎麼就看不到呢?」「是啊,這樣子我的心應該是在外面。」佛就說:「心在外面,跟你這個人就分開了,那就不是你。這樣你身體所感覺的,你心怎麼會知道呢?」譬如,某某師!我現在在做什麼,你感受不到:我在拍我的手,你感受不到,因為你、我是兩個人。所以說心在外,身心分開便是兩個人,佛陀就說這也不對。然後阿難尊者又說心在眼根間、心在中間……來回跟佛答辯
            
            那麼若我們拿「七處徵心」這部分當一個章節看,先了解這整個章節的大義,就比較不會迷糊了──怎麼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迷失在這個地方,繞不出去了。等到「十番顯見」的時候,你也拿它當一個章節看,先了解這整個章節的大義,那即使細部迷糊了,也會知道現在是在「十番顯見」裡面。這便是先看全景再看細部的方式。
            
            
            五蘊之身是誰的身?
            
            學習佛法,我們應該要有一些基本概念。例如「五蘊之身」是誰的身?誰有五蘊的身體?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啊,不是嗎?你們怎麼都不敢回答,都不敢承認自己有五蘊之身?《心經》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經典所講的道理都不離開我們自己的本性,所以不要把自己和經典分開了。
            
            所謂「蘊」,是積聚的意思。五蘊之身還有一個名字叫「五陰之身」,為什麼叫五陰之身?這五種好像陰山一樣,把我們光明的自性覆蓋住了,陰氣積聚,所以叫五陰。這個「陰」不是一般說陰間的陰,是對著我們光明的自性而言,稱為陰。
            
            五蘊是哪五蘊?第一「色蘊」,以質礙為義,即是有形體,有障礙的;在大殿裡面,如果人多的時候就擠不下了,為什麼擠不下?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色身,都要有一個地方來放它。這種有形色有形體,是屬於色蘊。
            
            除了這個形體,我們還有什麼?我們還有「接受」、「領受」。譬如:外面有形象的東西從哪裡領納進來?眼睛,對不對?聲音呢?耳朵!香臭味,味道呢?鼻子!嚐味?舌頭!覺觸?身體!能夠聽、能夠看、能夠聞、能夠嚐等等作用,能夠領納外面的塵;外面有六塵,眼根一定是對著色塵,耳根對著聲塵,鼻根對著香臭(香塵),舌根對著味道(味塵),身根對著觸(塵),意緣法塵。藉著六根,來領受外面的或聲音、或形色、或味道……,我們會有一種領納的感受,這是每一個人都有的,就是「受蘊」。
            
            現在也順道了解了一下六根對六塵,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為什麼叫「塵」?因為是虛妄不實在,如浮塵幻化。六根對六塵這叫「十二處」,六根對六塵會生出什麼?六識。眼睛就是眼睛,外面種種的形形色色,跟你本來是沒有關係的,可是你看見它的時候,就開始產生分別意識,眼識就生出了;耳朵聽到了聲音,不管好不好聽,耳識產生了。所以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個叫「十八界」。因為在《楞嚴經》裡會談到這些,所以大家要有點概念。
            
            有沒有人不會打妄想的?沒有人,所以大家都有「想陰」。中國字「想」,就是心上有一個相,心上相,就是說你五根對五塵,取相在心裡面,你對這些起了種種的想像、妄想,這就是想陰。白天醒的時候就妄想,晚上就做夢,夢想,這都是想陰的作用。
            
            那麼我們的妄想念念不斷,前面一個,後面又一個,繼續不斷的,這是「行陰」的作用。行,就是在走路,所以行陰它是遷流變化的,在心念裡面它就是念念不斷、念念不斷;在生理方面,我們不斷不斷的在變化,哪一天我們由少而壯,由壯而老,哪一分鐘開始老,哪一分鐘開始壯的,我們不知道,對不對?這在經典叫「變化密移」,就是說它默默不斷的在變化,就像頭髮,隨時都在長,哪一分哪一秒長的你知道嗎?不知道。這都是行陰的作用,也是每一個人都有的。
            
            最後一個「識陰」,識有分別了知的意思,我們都有這樣的作用。識陰其實還有很多意思,舉個例子來說,我們都有記憶力,我們看過的,會有一個影像在心裡面,就記住了。如為什麼你會認識你的孩子,因為你有一個你孩子的影像在腦海裡面,你記住這個影像了,所以就認識你的孩子了。
            
            
            佛有的我們也都有
            
            那麼這五陰、六入(六根)、十二處、十八界,不過是個浮塵幻化的相;所謂浮塵幻化,就是它是因緣聚集的時候有,因緣離開就沒有了。雖然是個浮塵幻化之相,還是從我們如來藏裡面出來的,沒有離開我們的佛性。
            
            有的人說我們有佛性,佛性到底在哪裡呢?你能夠聽、能夠看、能夠聞,這種種的知覺性都是從佛性那裡來的。剛剛講到六根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的眼睛只能看,不能夠聽聲音?眼睛一定要對著色塵,眼睛一閉,你用耳朵不能看,不知道外面種種的形色,只能聽到聲音,對不對?所以六根與六塵──眼對色塵、耳對聲塵、鼻對香塵、舌對味塵、身對觸塵、意緣法塵,這都是特定相對的。六根,「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本來是一個圓滿的自性,因為無明起,所以分開了;分成六個兄弟各管各的,但要互相幫助。雖是一家人,可是這個兄弟有他的職責,那個兄弟有他的職責,不能互用;佛就不一樣了,佛的耳朵也可以看,眼睛也可以聽。佛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本來佛有的我們也都有,只是我們還沒有開發出來。佛有佛性,我們也有佛性的,但是佛是全體大用,我們凡夫是小小用。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的本性跟佛是無二無別的:水,不論是清水還是濁水,都有水性。可是清水的用途就大了,可以用來煮飯,做種種用途;用濁水來澆花,花會死掉,沖廁所,廁所會阻塞。但是濁水可以過濾成清水,這個就是修行的一個過程。我們如果像濁水,佛就像清水一樣,從濁水到清水要一番的歷練,「捨識用根」,說這個識心就像濁水一樣讓我們見不到光明的本性,但我們還是可以藉著修行,如《楞嚴經》昭示,從根性上下手,在六根中選擇一根,將結打開來,回到光明的本性上。
            
            
            相是幻化的,本性是真實不移的
            
            請問一下眼睛可不可以看?眼睛可以看,可是真正能看的是那個「性」,能見的性,這就是佛性的作用;不然那些死掉的人,眼睛好好的,為什麼不能看?因為那個性離開了,「性去人亡」,性走了人就亡了。有的人眼睛瞎了,換了眼角膜後,他眼睛又可以看了,這是因為那個能見的性還在。眼根就是一個表達看的一個器官、一個工具,就像現在的電腦的屏幕是個顯示器,而真正能夠顯示的是後面主機的作用。電腦我不太了解,不過大概意思就是這樣子。所謂「相妄性真」,說那個相是幻化的、是暫時有的;而我們的本性是真實不移的。
            
            
            阿難請佛說定,如來答定
            
            大家有這樣一個概念以後,我們現在來看看《楞嚴經》,希望讓大家更有點概念。在《楞嚴經》裡面,大家知道,阿難尊者被摩登伽女所迷了,快要墮落了,所以佛就要救他,說了〈楞嚴咒〉,命文殊師利菩薩把阿難尊者救回來了。在經典裡面這個部分叫「序分」。
            
            阿難尊者回來以後就很後悔了,雖然阿難尊者是多聞第一,但是他一向忽視定力,所以就請求佛說十方諸佛怎麼樣修定成佛的?那麼阿難尊者既然請佛說定,佛就要回答他怎麼樣修定,佛就說有一種定叫「大佛頂首楞嚴王」,就說這楞嚴大定,所以整部《楞嚴經》可以說主要就是阿難尊者請定,如來回答修定的方法。
            
            
            三番破識‧十番顯見
            
            可是佛並沒有馬上告訴他楞嚴大定怎麼修,而是問阿難:「你的心在哪裡?」其實阿難尊者是幫我們請法,就要讓我們知道我們平常所用的識心是虛妄的、幻化的,所以《楞嚴經》在這個地方叫做「三番破識」。三番破識就包括「七處徵心」,阿難一下子說心在身體裡面,一下又說心在身體外面,然後又說兩者都不是,就在眼根中間;反正他講來講去,佛都說這個不是你的心。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真心是不動不搖的,也不是特定在哪一個地方,所以佛說這一個不是你的心。
            
            因為阿難尊者是從眼根看到摩登伽女的,雖然他是證初果了,照上人講,他也是打了一個妄想,認為這個小姐長得不錯。所以,佛陀就指出說,「如果你認為用眼睛看你心裡明白,那你告訴我心在哪裡。」因為我們平常用的是識心,所以佛陀就一一破這識心不是我們的真心。
            
            那我們的真心到底是怎麼樣呢?佛陀接下來就「十番顯見」,顯出什麼?我們的見性。因為我們比較常用眼睛,所以用見性來說;也可以說「十番顯聞」,顯出我們的聞性。前面提到我們能夠見、能夠聞、能夠嚐、能夠聽,這都是佛性的作用,所以在「十番顯見」顯出我們的真心到底什麼個樣子,譬如:真正能見的是「性」,不是眼;我們的真心是不動不搖的,不會失去的;你也不能還給別人,不能還就是你的;見性沒有障礙等等。因為時間不夠,你們自己去看。所以你可以把「十番顯見」當做一個章節來看,如我們開車,知道 Santa Rosa是一個城市,這樣懂嗎?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我們的真心是萬能的,與佛無二無別的,為什麼我們會在輪迴裡面呢?因為眾生有別業妄見、同分妄見。別業妄見是個人的妄見,同分妄見是大家共有的。就拿人跟動物來說,人覺得糞便是很臭的,可是狗覺得是香的,那麼牠覺得是香的,這就是狗的妄見,跟我們人是不同的。人有人的妄見,狗有狗的妄見,不同種族有不同種族的妄見。因為有這些同分妄見、別業妄見,所以大家在六道裡邊輪迴。
            
            
            五陰、六入、十二入、十八界,都是從如來藏來的
            
            以上部分在原十卷裡面的卷二,後面講到什麼呢,我們剛剛不是特別講到五陰、六入、十二入、十八界,都是從如來藏性裡面出來的,只是它是一種浮塵幻化之相,因緣和合時就虛妄有了,因緣別離的時候就虛妄沒有了。就是這樣子,所以卷三開始就講這個道理。你可以把這部分當做一個 group來看,在科判裡這叫「會通四科即性常住」,四科即五陰、六入、十二入、十八界。這現在不一定懂,沒關係,先有個概念。
            
            
            七大是圓融遍法界的,也是從如來藏那兒來的
            
            我們除了自己本身的身心以外,還有我們依報的世界。我們常常提到四大:地、水、火、風,我們的身體就是由四大和合而成的,這是內四大;外面也有外四大。在《楞嚴經》除了四大外,還談到空大、見大、識大。「大」的意思就是普遍,地、水、火、風、空、見、識是遍一切處的。「見大」,是說見、聞、知,嗅、嚐、覺這六精的性很圓融,是周遍法界的。那「識大」呢,識,是有個了知性,能了知分別一切的相,也是遍一切處的。
            
            所以這個部份叫「圓彰七大即性圓融」,就說這七大是圓融遍法界的,是從如來藏那兒生出來的,本就不生不滅。
            
            
            富樓那尊者的疑問
            
            經過佛的開示後,阿難尊者明白了真心是周遍法界,圓滿無缺,包含十方的。所以我們早課不是念「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這就是在原卷三的後面。那麼阿難尊者明白了,另外一個弟子富樓那尊者又有疑問了,他有兩個疑問:(一)既然我們的真心是清淨的,為什麼就生出山、河、大地、六道輪迴這些不清淨之相呢?(二)若地、水、火、風這四大本性圓融無礙,都是周遍法界;可是有土就沒有水,水火也不相容的,怎麼說它們會圓融無礙都在這個法界裡面?這是他兩個問題。於是佛就說我們這個如來藏性,本性是清淨的,可是立了真妄之後,於是有不變與隨緣的分別,所謂「不變真如」與「隨緣真如」。就像我剛剛講那個水的道理一樣,有一種隨緣的作用,所以當隨它染緣時,世界、眾生、業果這種種顛倒就不斷地相續著。
            
            佛又說我們這個如來藏性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你不能說如來藏是哪一個,可是什麼都涵蓋在如來藏裡面。就像《心經》中:「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這就是在講如來藏。不能說如來藏是哪一個,也不能說哪一個不是如來藏。你們自己去研習《楞嚴經》的時候,在卷四裡邊會講到這些道理。
            
            後來,不但富樓那尊者明白了,阿難尊者也明白了,明白我們的本性是這麼樣的清淨妙有。可是理上是明白了,要怎麼樣去恢復本源自性?就好像有一棟房子很漂亮,你要有 key才能進去嘛。於是阿難尊者就請教佛,應該怎麼樣才能夠返本還原,在修行上,要從哪裡下手。
            
            
            為什麼要「從根解結」?
            
            我們前面講到六根一定對著六塵,為什麼六根一定對著六塵,照《楞嚴經》所講的道理,根的來源其實是從塵來的,如耳根的來源,是由動塵、靜塵相擊,黏湛我們的本心,然後就起一種變化,發出一種聽覺的作用,結成耳根。所以眼根對著明暗,耳根對著動靜,鼻根對著通塞,舌根對著恬變,身根對著合離,意根對著生滅,六根它都有一定的對象。那麼這六根裡面,哪一個是功德比較圓滿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下手的時候當然是從圓滿的根去修行。如眼睛看左看右看前,可是看不到後面。那耳根呢?人家在你後面講話聽得到嗎?聽得到!十方的聲音都可聽得到,所以耳根最圓滿。佛陀在這裡就為我們分析六根那個圓滿,該怎樣修行,這叫從根解開這個結。我們的佛性本來和佛無二無別,現在被結住了,要把它打開,所以要「從根解結」,這大約在原卷四後段、原卷五前面。
            
            
            「耳根圓通法門」最適合娑婆世界的眾生
            
            接著阿難尊者就希望佛正式指示他從哪一根下手,佛陀沒直接講,而先令二十五個弟子說他們是怎麼修行開悟的,這叫「二十五聖圓通章」。這二十五聖,有的是從六塵開悟的,有的從六根開悟,有的從六識開悟,也有從七大開悟的。在二十五聖中,觀音菩薩陳述他是從耳根下手得到圓通的,這耳根圓通法門講得最詳細。後來佛就命令文殊師利菩薩來選擇哪一個是圓通的法門,文殊菩薩就選擇耳根圓通法門,說它最適合娑婆世界的眾生。
            
            
            四種清淨明誨‧楞嚴咒
            知道了這個耳根圓通,就要由此修行,那你的道場要怎麼樣才會清淨,就要持「四種清淨明誨」,若有宿習不能滅除的話,就要用〈楞嚴咒〉來對治。所以在這裡佛又把〈楞嚴咒〉說了一次,還教導我們〈楞嚴咒〉的壇場怎麼設,及〈楞嚴咒〉的種種妙用。
            
            
            從凡夫到成佛‧「七趣」的因由
            
            接著阿難尊者又請問佛:從一個凡夫到成佛的修證位子,怎麼一步一步證呢?佛說十二類眾生具種種顛倒,要從「三種漸次」下手修習,才能除滅,進而講菩薩的位次直到到成佛。到了卷八佛又因阿難尊者之請,說了「七趣」的因由。本來一般是說「六道」,因為《楞嚴經》加了一個仙道,所以說「七趣」:地獄趣、諸鬼趣、畜生趣、諸人趣、諸仙趣、諸天趣、修羅趣。這段說了七趣為什麼為浮沉輪迴的道理,這些都比較容易了解了。
            
            
            五十陰魔
            
            《楞嚴經》到這裡差不多講完,可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阿難尊者不懂得問,所以佛就自己說了,這叫《楞嚴經》裡邊的「不問自說」,就是講「五十陰魔」的境界。我們要破五陰時的種種境界,佛在這裏為我們指示出來,教導我們辨識五十陰魔,以避免墮落。最後又因阿難請,說明五陰的生滅是怎麼樣;接著就是「流通分」了。這個就是整部《楞嚴經》的一個大概,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新版的《楞嚴經淺釋》
            
            新出版的《楞嚴經淺釋》有九冊,它不只把 上人一九六八年所講述的放在裡面,還有後來 上人補講的部分,包括在八○年代的主觀智能推動力、五十陰魔的補講都在裡面。這新版的《楞嚴經》,特別標出章節出來,如三番破識、十番顯見……;並且它不是依照原來的卷別分冊數,而是依照《楞嚴經》的義理分冊,如「二十五聖圓通章」自成一本,「五十陰魔」自成一本,期盼大家讀的時候,可以先知道個大綱,進而深入經義,依法修行。
            


本帖最后由 estheryu 于 16-8-2014 03:41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8-2014 04: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末学的学习感悟:

末学合十:
末学记得那时在接触《楞严》时,其实心里非常 “急”,《楞严》非常殊胜!
末学因为还在执着《地藏经》,但也不知不觉对《楞严》急,虽然不知道心到底“急”什么,但是就是知道它急死了!
居然急到同时间梦见自己在梦中研究《楞严经》的文言文。但是在现实生活里的末学,很没有空修习太多!总是给自己找借口~
还好间中,末学的师兄一直一直循循善诱着末学,一直一直循循鼓励着末学,一直一直循循开导着末学,也给予末学实际的安排和帮助。
直到末学终于想研究《楞严》,也把《楞严经》的文言文大概地看了一遍,顿时让末学大为吃惊!惊为天书!

末学在此深深感激,现在末学非常希望把《楞严》介绍给大家:

请你不要把它当成一部宗教色彩的经典来看待,
这一块“分别执着”心的领域,请您丢弃掉!

请您打开你的心灵,用最真诚无疑的心来看《楞严》的文字,用自己的身体来体验,用自己的良知来实证!
这是一部让你更了解“什么是人,什么是心”的善知识!
《楞严》,是给予人类非常重要的讯息。
里面蕴藏了太多太多真实的讯息,这个不用怀疑!这就是人呀!
自从末学读了《楞严经》后,脑袋就碰出一句话:
“身为人的我们,又真正了解人多少呢?”


以下的资料是末学和师兄在过去交流时存下的其中一个非常珍贵的学习管道:
http://www.oocities.org/suramgama/
非常适合初学者。
这个制作非常贴心,给予初学者一些基础的概念(一定要看哦!)
末学(确实是初学者)有把里面的图解资料拿下来,有缘的同修,大家可以进去看看:

阿弥陀佛,末学合十: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新表解
since 2001.02.14
last update 2006.07.01
      

      新表解講義   閱 讀 建 議
      (1)初學者  務必按照次序閱讀      簡介附錄(一)附錄(二) 講義內容          但可省卻 備注 部份。待瞭解各章內容後,才進入閱讀備注之細節,依此學習效果更佳。接著方可研讀  附錄(三)、(四)和(五),以鑒定自己所理解的程度,同時也可深入已理解或未理解的部份。
      (2)佛學基礎深厚的,可直接閱讀 簡介 講義內容。      而備注部份,待深入各章內容後才細讀。由於附錄(三)、(四)和(五)之內容極其深密精微,因此建議讀者深入楞嚴後才閱讀,這樣必定獲益良多。
      
   


               
綱要
       《楞嚴經》是佛門中最著名又最尊貴的寶典之一,歷來為佛教界所重視,它是正法的指歸,也是破邪顯正的照妖鏡,能使妖魔鬼怪,旁門左道,原形畢露,無所遁形,令修行者得以辨別真偽,免墮魔網。                  〈楞嚴咒〉更是佛門中的金剛王寶劍,天魔鬼怪聞之喪膽,落荒而逃,使持誦者遠離魔擾,而得楞嚴大定。
                  本經內容包羅萬有,實為罕見,其中有修三摩提(楞嚴大定)之法、解脫的程序、菩薩修行之階次,乃至詳說宇宙和生命的奧秘、世界的成因、眾生輪替的因緣,及辨識邪正等等,無不逐一剖析,次第分明,可說是全部佛法之綱要。
         
        十卷經文, 處處都是扣人心弦,           教人明心見性,明辨邪正。為令邪法斂跡,正法永住世間,願大家發心來研究、弘揚、護持、流通及誦持《楞嚴經》〈楞嚴咒〉!                    


本帖最后由 estheryu 于 16-8-2014 05:02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8-2014 10: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忙流传,功德无量,免得其他女信徒成为被非礼的目标,这个神棍不值得大家那么尊重和崇拜 ,这个人渣/畜牲不值得大家那么敬佩

还记得去年星洲与光明日报大篇幅报道位于JLN RAJA LAUT的一名神棍吗?这位神棍平时在WISMA MPL关起房门来帮信徒看事的神棍tony chew,这个神棍讲的话千万不要太相信,他的符根本一点效果都没有,只是浪费时间在排队等待罢了,而且还是关起门来问事,好像不...见得光,这名神棍以做法为理由关起房门来非礼女信徒,女信徒少去,免得你成为下一个被非...礼案的猎物,据WISMA MPL ...的负责人阿财哥也揭透,不知为何旧的女信徒越来越少,新的人反而多。

你们大家大概都知道这名神棍关起房门来非礼女信徒吧。不然旧的信徒不会跟着这位神棍修上彼岸。

此外,这个神棍卖的泰国佛牌又贵同时也是假的,带了会倒霉。

据哪里的女信徒指出,这位神棍非常好色,他会用色迷迷的眼神看着那些比较年轻较美的女信徒。

而且这位神棍也欺骗一些求子心切的女信徒,说会生儿子,结果这个女信徒几年还是没生到儿子,大家都想到这位神棍骗了女信徒多少钱吧

而且还以做法为理由趁机会非礼那些女信徒,

很多信徒很喜欢问这位神棍姻缘,这位神棍就欺骗很多信徒说真名天子/真名天女很快两个星期会出现,到最后还是没出现,

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不要为了一时迷惑而掉入这名神棍的圈套

希望大家提防这位骗财骗色,心术不正好色的神棍tony chew,希望大家帮忙流传,功德无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14 09: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Estheryu 感悟:
《参研佛法和实行佛法》信解行证。
20140715457.jpg

末学在此非常浅学,还在学习中,恳请各位慈悲。
《佛遗教经》里提到:五戒
末学最近发的一篇《忏悔》文里,开端的第一句就是:五戒。


不杀生,不妄语,不邪淫,不贪心,不乱吃。

持戒很重要!
没持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
没持净戒,读了再多的佛经也不能达到信解!
没持净戒,身体里的磁场达不到静态平衡!
没持净戒,心灵的感应到不了安定!
没持净戒,说到低,就是一个还在欲望无穷的普通凡间人类呀!

所以,想要达到转凡为圣的基础,不是靠神通,不是靠变魔术,不是靠劈山击天之力,不是靠身份地位, 而是:
五戒。

五戒能使心灵清净,透彻一切人生百态,了解知足,清清楚楚身处的外在境界和心灵的世界, 一切的收心内观境打坐,皆绝对绝对不可以离开五戒。
持戒很重要!
没持净戒,说到低,就是一个还在欲望无穷的普通凡间人类呀!永远无法透彻了解佛法的精髓和高深所在!永远只能在门外徘徊,在门外猜,在门外看,在门外用标准的人性贪嗔痴慢疑来窥测佛法的真实性。

持戒很重要!
没持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

还有,人类有劣根性,喜欢向“外”求,把所有来自外境感官接触的抱怨和痛苦,推去给某某人,某某事,某某法,永远不肯承认是自己的错误判断及误解,障碍了自己的心还沾沾自喜,自大妄为。其实,这叫旁人看了才忧心啊!
为什么?
没持净戒!


没时时严持净戒和实际行十善业,就永远无法摆脱人的恶习性,恶性循环,误人误己!

前阵子,末学还和前辈者一起聊天,前辈者说了: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就是说, 在你身边的人事物, 都是你自己的心感召的, 若不是以你自己的心感应, 这些人事物怎么会无端端就在你的身边啊!? 而不是我身边或他的身边呢?

末学自从进入修行以来,感触良多,感应着过去那无知到透顶的自己,就会难过,心会想:为什么会这样?也曾有感而发地告诉师兄,原来自己以前过的生活,是那么地不真实,完全是乱了阵脚的!现在末学还在学习,也告诉自己,慢慢来,但是要坚持着。毕竟过去多生以来做人的习气太重,障碍重重,要一点一点通过持净戒来磨掉,也遵循师父的教诲,忏悔自己的过失。

持戒很重要!
不杀生,不妄语,不邪淫,不贪心,不乱吃/喝。


感恩。
还有这个很重要:因为你持素,地球更美好!感恩你!

引伸感悟:
回到最初的自己,回到自己孩儿时期那颗最初的本心,回到人类开荒劈野前那毫无污染的知足之心,回到自己原本最纯净的心,感觉着母亲双手捧抱着婴儿,那股纯然温暖的慈爱心。
人之初,性本善。


相信心。

感恩。末学合十,与有缘人共勉之。
末学在此非常浅学,还在学习中,恳请各位慈悲。
在此,末学非常欢迎同修们以文章的方式,做个交流,文笔不拘,没有期限,就发自身感悟, 学习学习. 动一笔(字), 卸一行(句), 也许会得到意外的收获哦!
感恩。末学在此俯首恭敬,祝愿大家道体安康,灵性光明!
0530.jpg 4ded0822f693f39993115657f778d8df.jpg

本帖最后由 estheryu 于 18-8-2014 02:49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8-2014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
10082000039931.jpg 001DcyFmty6FKvBTnmA8c&690.jpg TheFiveGuidelines.jpg 2543126414598690642.jpg image00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8-2014 09: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
佛教五戒是做人的根本,

受持五戒可得無量的功德利益。
(一)不殺生而護生,自能獲得健康長壽。
(二)不偷盜而布施,自然能發財享受富貴。
(三)不邪淫而尊重他人的名節,自然家庭和諧美滿。

(四)不妄語而讚歎他人,自然能獲得善名美譽。
(五)不飲酒而遠離毒品的誘惑,自然身體健康,智慧靈敏。

六祖壇經。星雲大師講述@
180633ugq22doyujgvdoz8.jpg
分享:http://obobe.blogspot.com/2012/0 ... as-bottom-line.html
2010-05-01 师父开示
五戒 是做人的底线。
Hold on the Bottom Line

May 1st, 2010〇sifu 15:20:15
---------------

真修行人有底线,但不死板。
A real practitioner has the bottom line, but is never rigid.

佛法也是讲究积极入世的。但要讲究善巧方便。

The Buddha Dharma pays particular attention on methods of dealing with worldly affairs as well; however, skillful means would be also necessary.

佛子们!切记:我们有底线。

Buddhist disciples, be sure to keep in mind: we have the bottom line.

坚守底线,不能让步。
Holding on the bottom line, we must not give in.

坚守底线,不能退步。

Holding on the bottom line, we must not step backward.

坚守底线,不能慢步。

Holding on the bottom line, we must not slow our step.

坚守底线,不能乱步。

Holding on the bottom line, we must not disorder our step.

坚守底线,不能停步。

Holding on the bottom line, we must not stop our step.

五戒 是做人的底线。

The Five Precepts are the bottom line of being a human being.
十善 是升天的底线。

The Ten Good Deeds are the bottom line of ascending to heaven.

三福 圆成佛道的底线。

The Three Virtues are the bottom line of attaining Buddhahood.

退到 五戒 ,不能再退了。

It cannot be further lowered when the requirement is lowered to the bottom line of the Five Precepts.

让到 五戒 ,不能再让了。
It cannot be further reduced when the requirement is reduced to the bottom line of the Five Precepts.

---
分享:http://www.osifu.net/sort/?p=146

不做功德,不受磨难,想成就是不可能的!
2014-03-13上午Osifu開示Osifu   11:14:27

Osifu真切的知道,很多弟子想吃著火鍋、唱著歌完成使命。 Osifu明確地告訴你,這不可能! 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這樣的好事!   Osifu真切的知道,很多弟子想不受考驗、不受磨練坐上蓮臺 Osifu明確地告訴你,這不可能! 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這樣的好事!

Osifu真切的知道,很多弟子想不受患難、不積功德當上天官。 Osifu明確地告訴你,這不可能! 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這樣的好事!

Osifu真切的知道,有的弟子在懷疑Osifu、懷疑佛菩薩、懷疑護法神、懷疑天意、懷疑因果、懷疑使命、懷疑自己。 Osifu明確地告訴你,允許你懷疑!允許你離開!允許你做你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宇宙有尊重法則。 過去已發生,現在正發生,將來會發生,過去現在將來都有這樣的事。

Osifu不需要你的權利、不需要你的金錢、不需要你的頂禮、不需要你一分一文的供養,不需要你來自人腦凡心的任何東西。Osifu具足一切,什麽都不缺!

你不是幫Osifu的,是Osifu來救你的。 你有一絲一毫懷疑的時候,請選擇離開。 當你生起信心的時候,還可以再來。 Osifu的教法沒有大門,自由來去。 如果再來見Osifu,什麽都不要帶,只需要帶著你的真心即可沒有真心不要再來。
。。。。。。


五戒 是做人的底线。
本帖最后由 estheryu 于 19-8-2014 09:27 A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obert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8-2014 09: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菩薩想盡一切辦法喚醒你們的心,你們的靈
2011-03-29 下午Osifu开示Osifu’s Discourse (Mar-29-2011 afternoon)
天语,唤醒了有缘人尘封的心灵,你们都是天上来的。准确的说所有的众生本初都是从天上来的,从生命源头、从宙心(宇心、天心、道心、佛心、性海、元心)来的。
Soul Languages have awakened the dusty souls of some predestined friends, which remind you that all of you come from the Heaven. Accurately speaking, all beings come from the celestial kingdom originally, from the source of life and Cosmos-Source (Universe-Center, Heaven-Source, Tao-Source, Buddha-Source, Nature-Ocean and Origin-Source).
天歌,唤醒了有缘人尘封的心灵,你们都是天上来的。准确的说所有的众生本初都是从天上来的,从生命源头、从宙心(宇心、天心、道心、佛心、性海、元心)来的。
Soul Songs have awakened the dusty souls of some predestined friends, which remind you that all of you come from the Heaven. Accurately speaking, all beings come from the celestial kingdom originally, from the source of life and Cosmos-Source (Universe-Center, Heaven-Source, Tao-Source, Buddha-Source, Nature-Ocean and Origin-Source).
天画,唤醒了有缘人尘封的心灵,你们都是天上来的。准确的说所有的众生本初都是从天上来的,从生命源头、从宙心(宇心、天心、道心、佛心、性海、元心)来的。
Soul Paintings have awakened the dusty souls of some predestined friends, which remind you that all of you come from the Heaven. Accurately speaking, all beings come from the celestial kingdom originally, from the source of life and Cosmos-Source (Universe-Center, Heaven-Source, Tao-Source, Buddha-Source, Nature-Ocean and Origin-Source).
天文,唤醒了有缘人尘封的心灵,你们都是天上来的。准确的说所有的众生本初都是从天上来的,从生命源头、从宙心(宇心、天心、道心、佛心、性海、元心)来的。
Soul Essays have awakened the dusty souls of some predestined friends, which remind you that all of you come from the Heaven. Accurately speaking, all beings come from the celestial kingdom originally, from the source of life and Cosmos-Source (Universe-Center, Heaven-Source, Tao-Source, Buddha-Source, Nature-Ocean and Origin-Source).
天舞,唤醒了有缘人尘封的心灵,你们都是天上来的。准确的说所有的众生本初都是从天上来的,从生命源头、从宙心(宇心、天心、道心、佛心、性海、元心)来的。
Soul Dances have awakened the dusty souls of some predestined friends, which remind you that all of you come from the Heaven. Accurately speaking, all beings come from the celestial kingdom originally, from the source of life and Cosmos-Source (Universe-Center, Heaven-Source, Tao-Source, Buddha-Source, Nature-Ocean and Origin-Source).
天字,唤醒了有缘人尘封的心灵,你们都是天上来的。准确的说所有的众生本初都是从天上来的,从生命源头、从宙心(宇心、天心、道心、佛心、性海、元心)来的。
Soul Calligraphies have awakened the dusty souls of some predestined friends, which remind you that all of you come from the Heaven. Accurately speaking, all beings come from the celestial kingdom originally, from the source of life and Cosmos-Source (Universe-Center, Heaven-Source, Tao-Source, Buddha-Source, Nature-Ocean and Origin-Source).
灵感文,唤醒了有缘人尘封的心灵,你们都是天上来的。准确的说所有的众生本初都是从天上来的,从生命源头、从宙心(宇心、天心、道心、佛心、性海、元心)来的。
Inspirational essays have awakened the dusty souls of some predestined friends, which remind you that all of you come from the Heaven. Accurately speaking, all beings come from the celestial kingdom originally, from the source of life and Cosmos-Source (Universe-Center, Heaven-Source, Tao-Source, Buddha-Source, Nature-Ocean and Origin-Source).
是的,佛菩萨想尽一切办法唤醒你们的心,你们的灵。
That’s right,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are trying all means to awaken your minds and your souls.
是的,佛菩萨想尽一切办法点化你们的心,你们的灵。
That’s right,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are trying all means to enlighten your minds and your souls.
是的,佛菩萨想尽一切办法开启你们的心,你们的灵.
That’s right,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are trying all means to activate your minds and your souls.
是的,佛菩萨想尽一切办法清洗你们的心,你们的灵。
That’s right,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are trying all means to cleanse your minds and your souls.
是的,佛菩萨想尽一切办法净化你们的心,你们的灵。
That’s right,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are trying all means to purify your minds and your souls.
是的,佛菩萨想尽一切办法升华你们的心,你们的灵。
That’s right,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are trying all means tosublimate your minds and your souls.
是的,佛菩萨想尽一切办法提升你们的心,你们的灵。
That’s right,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are trying all means to promote your minds and your souls.
是的,佛菩萨想尽一切办法飞跃你们的心,你们的灵。
That’s right,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are trying all means to upgrade your minds and your souls.
呵呵,佛菩萨真的非常尽心尽力,从来没有放弃过。
Well,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have really and extremely tried their best, and have never given up.
呵呵,护法神真的非常尽心尽力,从来没有放弃过。
Well, the protective divinities have really and extremely tried their best, and have never quitted.
呵呵,高维次生灵真的非常尽心尽力,从来没有放弃过。
Well, the high dimensional beings have really and extremely tried their best, and have never abandoned us.
呵呵,神佛仙圣真真的非常尽心尽力,从来没有放弃过。
Well, GODs, Buddhas, Immortals, Sages and Saints have really and extremely tried their best, and have never left us.
当然,Osifu同样的非常尽心尽力,从来没有放弃过。
Of course, Osifu has also extremely done his best, and has never given up.
你们得到太多无价之宝,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珍惜的。
You have got too many priceless treasures, but not everyone knows to cherish them.
你们得到太多妙法醍醐,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珍惜的。
You have got too much wonderful dharma as the finest cream, but not everyone knows to cherish it.
你们得到太多圣水甘露,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珍惜的。
You have got too much holy water and sweet dew, but not everyone knows to cherish it.
你们得到太多厚爱厚礼,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珍惜的。
You have got too much love and too many presents, but not everyone knows to cherish them.
你们得到太多殊胜加持,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珍惜的。
You have got too many excellent blessings, but not everyone knows to cherish them.
你们得到太多无私奉献,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珍惜的。
You have got too much selfless dedication, but not everyone knows to cherish it.
你们得到太多心血舍利,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珍惜的。
You have got too much heart-blood sharira(relics of Buddha), but not everyone knows to cherish it.
因为佛菩萨太慈悲,你们不懂得珍惜。
Because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are too merciful, you don’t know how to appreciate their efforts.
因为妙法宝太便宜,你们不懂得珍惜。
Because the wonderful dharma treasure is too cheap, you don’t know how to appreciate it.
因为听闻到太容易,你们不懂得珍惜。
Because it is much too easy to hear the teachings for you, you don’t know how to appreciate them.
因为汝等心太现实,你们不懂得珍惜。
Because your minds are too realistic, you don’t know how to appreciate their efforts.
因为汝等心太麻木,你们不懂得珍惜。
Because your minds are too numb, you don’t know how to appreciate their efforts.
因为汝等心太冥顽,你们不懂得珍惜。
Because your minds are too stubborn, you don’t know how to appreciate their efforts.
因为汝等心太妄执,你们不懂得珍惜。
Because your minds are too ignorant, you don’t know how to appreciate their efforts.
因为汝等心太分别,你们不懂得珍惜。
Because your minds are too discriminated, you don’t know how to appreciate their efforts.
因为汝等心太刚强,你们不懂得珍惜。
Because your minds are too obstinate, you don’t know how to appreciate their efforts.
因为汝等心太污浊,你们不懂得珍惜。
Because your minds are too defiled, you don’t know how to appreciate their efforts.
时时观心!
Observe your mind at all times!
时时观照!
Contemplate your thought at all times!
时时清净!
Purify your mind at all times!
时时相应!
Be responding to Buddhas at all times!
时时明觉!
Keep awakening at all times!
时时与佛相应时时得佛加持!
Always respond to the Buddha, and always get blessings from the Buddha!
时刻祝福众弟子有缘人!
Bless all disciples and predestined friends at all times!


http://www.osifu.net/sort/?p=1291
本帖最后由 estheryu 于 21-8-2014 12:03 P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obert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14 0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七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8月18日 × 星期一 @农历七月廿三@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续1.6)


這時,如來開示,要讓阿難和眾人得到能安忍不動心的大法。如來安坐獅子座上,為阿難摩頂,並告訴他:如來常說,一切塵世器物都是心的現示,一切事物的因果關聯,一切世界間事物,都是由於心的作用而結成物體。阿難,各方世界中的一切,以至於小草細葉,推究它們的根本,都是有其本體本性的,即使是虛空,還是有其名相外貌。怎麼說無垢無染妙明覺圓的心,以及性一切心,即具有一切萬物的本性的心,沒有自身本體?如果你持執在那分別認知的知識上並以為它就是心,那麼,這個心就應當離棄所有與覺知相關的事物,如色、香、味、觸等等塵世器物,這才會有心的整全的本性。就如你現在聽我說法,是因為有聲音才能分別識知,即使除去所有引起見聞覺知的東西,向內守望那一片寂靜空無,這也是一些現示出來的塵世器物種種分別的幻影。
我沒有責怪你依持一個假的心,只要你仔細揣摩這個心,如果離棄了六塵境像,仍然有能分別的體性存在,那就是你的真心。
如果這個能分別的體性,離開了六塵境界,就不存在,那麼,它就不過是六塵境界的分別影像顯現,這個心也就是塵世器物世界的種種分別的幻影罷了。六塵境象不會常存不變,如果它變易生滅,那麼這個心也就隨之而空無所有,你的常住不滅的真身也會與六塵境界事物一樣變易滅絕了,這時誰來修證那不生不滅安忍不動的心呢?
聽到這裡,阿難和大家都受到震動而不能自持。如來告訴阿難:世間一切修行參學的人,雖然能成就至高的禪定,但是仍然不能斷滅一切煩惱,僅僅成就阿羅漢果位。這都是將生死妄念執著為真實不變的心性的結果,所以你雖然博學多聞,仍然不能修證到佛的正法.
聽罷如來說法,阿難又悲泣起來,他伏地禮拜如來,合掌長跪不起,並對如來說:自從我發心追隨如來出家以來,秉持了佛的威德神明,因此常常自己思想,不須我自己艱苦修行研習,如來就會惠賜我獲至無上正持正定正覺的智慧,殊不知我身與佛心本來不可以相互代替,從而失卻了我的真實本心。現在我身雖然出家,但是我的心卻沒有真正進入佛的聖道,這就像兒子捨棄了父現自己逃走一樣。今天我才知道,我雖然博學多聞,如果不自己行持修習佛法,就與愚昧無知是一樣的。這就像只聽別人說吃飯不能飽自己肚皮一樣。世尊,像我這樣的人被世間煩惱和認知意識所阻礙與糾纏,實在不知道止寂不易之心的本性,祈願如來垂憐我們的無知,為我們指示妙覺圓明之心,開示我們能觀知真妄,能抉擇分明的辨道之眼。
當時,如來從胸部處,推湧出奇妙光彩,千百種寶光耀眼輝煌,一時照遍十方與微塵一樣多的世界,一時灌遍了十方世界中的寶剎法場,和十方如來的頭頂。同時也聚集在阿難和眾人周圍。
這時,如來對阿難說:現在我為你顯示顯真摧妄的妙法,同時也讓十方一切眾生一起獲至佛法的微妙密義,獲至嚴淨明澈的心性,獲至真妄能明的道眼。
阿難,先前你說看見了我的光明拳,那麼,這個拳能放光明,是因為什麼才能放光明?為什麼說它是拳?你又是用什麼看見的呢?
  (待续1.7)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8-2025 03:59 AM , Processed in 0.163822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