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szs8027

日莲佛法(创价)和传统佛教的分别和简易说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2014 09: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鏡花水月大大是否认为,“如是我闻”都是搞错了呢?

嗯。。。很抱歉,我无法认同大大违背佛陀的教诲,因为大大所有的见解既没有文证,也没有理证。

敢问大大所言,是否有经典根据?因为大大在否定法华经,而且连无量义经也否定了。。。

而且创价学会是根据法华经行事。。。。还是那句如果法华经有问题,龙树菩萨会用吗?

而且,很多佛教网页都无法认同大大的论点,比如说:

佛陀的功德是圆满的,同时也是无量的,因此对于佛陀的尊称也有着众多不同的名号。其中有一种名号叫做“应(供)”,这是梵语arhat的意译,是“众生应当供养”的意思。直接音译过来就是“阿罗诃”或“阿罗汉”。原始佛教的经典中,常常将释尊称为“阿罗汉”。

  在原始佛教的观念中,“阿罗汉果”是修行成就的目标,获得这种证悟的“阿罗汉”是通过修行达到解脱,实现了“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的圣者。他们离开了所有的欲染,断除了一切烦恼,再也不会受到像凡夫那样的生死束缚,堪受人天供养。因此,广义的“阿罗汉”包括了佛以及通过修行证悟阿罗汉果的人,狭义的、通常所说的“阿罗汉”专指后者。

  佛可以被称作阿罗汉,但反过来却不能说阿罗汉就是佛。说一切有部主张“佛与二乘解脱无异,三乘圣道各有差别”,也就是说,从断除烦恼障、出离生死而言,声闻、缘觉所证得的解脱与佛陀“所证得”的解脱是平等无别的,但“能证得”的智慧则是有差异的。

  这些差异,首先在于获得修行成就的方式不同:佛是自觉而成就菩提的,阿罗汉则是通过听佛讲法以后才得以证果而进入涅槃的。《杂阿含经》云:

  如来、应、等正觉未曾闻法,能自觉法,通达无上菩提;于未来世开觉声闻而为说法……未得而得,未利而利,知道,分别道,说道,通道;复能成就诸声闻教授教诫。如是说正顺,欣乐善法,是名如来、罗汉差别。

  其次,虽然佛与阿罗汉都是已经学道圆满,不需要再修学的“无学”圣者,但之所以只有释尊才能被称为“佛”,是因为所断与所证上有二乘不及之处。《大毗婆沙论》说,佛能“初觉”、“遍觉”、“别觉”,而阿罗汉不能,并在论中详细列举出佛与阿罗汉的二十种不同。比如,佛陀能调伏所有的不如理习气,了知一切甚深缘起,所说法义不落二边,辩才永不枯竭,对未来进行的授记没有任何错误,不染着世间八法,济拔一切危难,具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住……这些都是阿罗汉所不具备的。

  因此,无论是在“智”还是“行”的方面,阿罗汉与佛相比确实有相当的差距,原始佛教对此是认可的。
http://fo.sina.com.cn/o/2012-12-05/15404020.shtml


所以大大认为只有创价学会与大大见解相左的话,那大大就搞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1-2014 0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侠客 发表于 3-1-2014 09:36 PM
所以,鏡花水月大大是否认为,“如是我闻”都是搞错了呢?

嗯。。。很抱歉,我无法认同大大违背佛陀的教 ...

创价”学会这字眼给我的感觉好象是做生意赚钱的,有点商业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14 08: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侠客 发表于 3-1-2014 09:36 PM
所以,鏡花水月大大是否认为,“如是我闻”都是搞错了呢?

嗯。。。很抱歉,我无法认同大大违背佛陀的教 ...

原来你已回复我了,我现在才察觉。

不知你的中文能力有问题,还是你的选择性失明。请你再次细读我的帖,我并不否认佛陀擁有了阿羅漢所沒有的一些智和功德。我是说佛陀和阿羅漢,他們最終都是無余涅槃,而且这無余涅槃都是无差别的,都是究竟解脫。

即使阿羅漢有習氣,沒有十力,沒有三十二相等等,這些都不重要了,因為它們最終都會隨著無余涅槃而熄灭(和佛陀一樣),不會成為輪回的牽引力。

而且你的这篇文章正好支持我的观点:

佛可以被称作阿罗汉,但反过来却不能说阿罗汉就是佛。说一切有部主张“佛与二乘解脱无异,三乘圣道各有差别”,也就是说,从断除烦恼障、出离生死而言,声闻、缘觉所证得的解脱与佛陀“所证得”的解脱是平等无别的,但“能证得”的智慧则是有差异的。

嗯。。。很抱歉,我无法认同大大违背佛陀的教诲,因为大大所有的见解既没有文证,也没有理证。敢问大大所言,是否有经典根据?

原來你要引經據典,沒問題。我之所以沒有帖出來是懶惰找。

我說的東西是有根據的,而且是原始佛法,不是後期大乘。

“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解脱及慧解脱、(俱解脱)阿罗汉解脱。此三解脱无有差别。亦无胜如。”(《中阿含经》)

“阿难!此俱解脱之外,且无更殊胜之解脱。”(《长部阿含经》)

“……罗汉比丘,诸漏已尽,离诸重担,所作已作,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彼亦归尽,舍身涅槃。若复缘觉,善调、善寂,尽此身命,终归涅槃。诸佛世尊十力具足,四无所畏,胜师子吼,终亦舍身取般涅槃。《杂阿含经》卷四十六(一二二七)

阿羅漢和佛陀所證的涅槃和所歸屬的無余涅槃界,完全一樣,沒有任何差別。都是貪嗔癡滅盡,都是五蘊名色滅盡,都是不再出生,都不可能再以名色的方式出現在現象界,也沒有這個必要。

要知道龍樹是否認為三乘最後都是究竟解脫,麻煩自己去搜索“三乘共坐解脫床”。我懶得解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014 1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鏡花水月 发表于 8-1-2014 08:18 AM
原来你已回复我了,我现在才察觉。

不知你的中文能力有问题,还是你的选择性失明。请你再次细读我的帖 ...

嗯。。。大大和我的观点真的有些出入。

我翻查了过去几个贴,发现到大大和我的观点的出入在哪里。涣然大悟后,才觉得何必执着在于此。。。

大大之前认为,阿羅漢沒有任何可能再成佛,但是法华经却说阿罗汉可以成佛。那么这个“成佛”,是来世还是此生?我的观念就是“此生”,而不是“来世”。

在十法界的概念中,我们大家皆有十界,此生能成就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或佛。


一切,只观在于心,何必执着有无余涅盘?心已解脱,身何来不解脱之说?此乃“色心不二”法门。

所以法华经是说得对,如果执着于佛需要来世才能成就,十法界是用“人世间法”去观看界与界之间的“时”,那么成就了阿罗汉,此生就只能是阿罗汉,但是那只不过是外相,实相就是此生即能成就声闻、缘觉、菩萨和佛。

而且大大也并不否认佛陀擁有了阿羅漢所沒有的一些智和功德,所以小弟才强调“勇猛精进”,因为正如常不轻菩萨所言:汝当作佛!

其实我与大大在于佛与阿罗汉的差别是有异中求同之处,不同在于大大认为要来世阿罗汉才能成就佛,但是小弟却认为一切众生皆有十界,一切观自在于心。。

补充:
1)在涅盘角度出发,佛、菩萨、缘觉和声闻无差,都证得无余涅盘,都解脱于六道,但是从智慧和功德方面,佛、菩萨、缘觉和声闻方面,却有所不同。此点是否大大认同?
2)大大是否认同人人皆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且是“疾得”的? 本帖最后由 网络侠客 于 12-1-2014 12:29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014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侠客 发表于 12-1-2014 11:17 AM
嗯。。。大大和我的观点真的有些出入。

我翻查了过去几个贴,发现到大大和我的观点的出入在哪里。涣然 ...

因為你的觀點是錯誤了,充滿邪知邪見。

連龍樹這樣的大乘祖師,都認為阿羅漢的解脫都和佛無異,只不過阿羅漢沒有佛陀的一切智、十號等等。

佛陀也好,阿羅漢也好,在升起正見之後,它們對五蘊的厭離方式完全沒有差別,說有差別,那就是對佛陀教法的誹謗。而且還有一個錯的更離譜的,就是所謂的佛陀是得的究竟出離,那麽就暗示著阿羅漢的不是究竟出離,這種認為阿羅漢還不究竟。在後期的大乘發展當中,這一思想不斷被突出。

大大之前认为,阿羅漢沒有任何可能再成佛,但是法华经却说阿罗汉可以成佛。那么这个“成佛”,是来世还是此生?我的观念就是“此生”,而不是“来世”。

佛陀是第一個阿羅漢,過後的聲聞阿羅漢也不需再進一步成佛,因為沒有必要,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無學、無生。

一個走解脫道的聲聞弟子通達四聖谛,貪嗔癡滅盡,叫做證阿羅漢,是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那么成就了阿罗汉,此生就只能是阿罗汉,但是那只不过是外相,实相就是此生即能成就声闻、缘觉、菩萨和佛。而且大大也并不否认佛陀擁有了阿羅漢所沒有的一些智和功德,所以小弟才强调“勇猛精进”,因为正如常不轻菩萨所言:汝当作佛!

释提桓因告忉利天言。我从佛闻。亲从佛受。欲使一时二佛出世。无有是处。

阿羅漢沒有任何可能再成佛,說阿羅漢可以回小向大這是大乘後期的事情,早期的龍樹中觀就沒有這種觀,中觀的人也同樣認為阿羅漢不可能再成佛了。

佛陀主要是無師自悟並且能夠教導衆生四聖谛而已,佛陀也說自己是阿羅漢。阿羅漢這個詞,本身是代表煩惱徹底滅盡解脫輪迴的意思。 本帖最后由 鏡花水月 于 12-1-2014 12:35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014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鏡花水月 发表于 12-1-2014 12:34 PM
因為你的觀點是錯誤了,充滿邪知邪見。

連龍樹這樣的大乘祖師,都認為阿羅漢的解脫都和佛無異,只不過 ...

嗯。。。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6〈8 優波離品〉:「問:「若佛知而能說,聲聞、緣覺依知而能說,何不稱佛耶?」 答曰:「不爾。佛知說俱盡;二乘知說於法有所不盡。復次,佛解一切法,盡能作名;二乘不能。復次,佛得無邊法,能無邊說;二乘不能。復次,有共不共,二乘所得共,佛所得不共。聲聞所得,三乘同知;中乘所得,二乘共知;唯佛所得,二乘不知,獨佛自知。復次,函大蓋亦大,法大法相無邊,佛以無邊智知說無邊法;二乘智有邊,故不稱法相。復次,有根、義。根者,慧根。義者,慧所緣法。佛根義俱滿,慧所緣法無有不盡;二乘根義二俱不滿。復次,佛得如實智名,於一切法相如實了故;二乘知法不盡原底,兼有所不周,是以不得稱如實智。以是種種義故,二乘不得稱佛。婆伽婆者,不可以音傳,不可以義解。云何世尊?以能知一切對治法故。復次,世法言音不同,世人自不相解,佛悉知之,故云世尊。復次,勅比丘云:『凡二乘凡夫,自說得法。或樂靜默,或入禪定,或以餘緣,祕惜不說。』佛所得法,以慈悲力故,樂為他說。復次,云何?以破三毒故,得稱世尊。」


大大认为这是邪知邪见吗?

阿罗汉与佛的解脱当然无异,因为都解脱了六道。但是福德智慧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为什么阿罗汉不能追求佛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2-1-2014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悲哉。。。观念定在阿罗汉不能成佛,此教义创办人,大恶不赦啊。。。。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早期佛说要追求阿罗汉果,接着说有辟支佛果可追求,再有菩萨果。实际上“最高无上”只有佛果。

涅盘解脱不是一切。大大认为这句话邪知邪见也好,这就是事实,这就是佛陀要说的。

阿罗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证据:妙法莲华经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尔时千二百阿罗汉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欢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见授记、如余大弟子者,不亦快乎。’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告摩诃迦叶:‘是千二百阿罗汉,我今当现前次第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萨记。于此众中,我大弟子憍陈如比丘,当供养六万二千亿佛,然后得成为佛,号曰普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五百阿罗汉、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迦留陀夷、优陀夷、阿冕楼驮、离婆多、劫宾那、薄拘罗、周陀、莎伽陀、等,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同一号,名曰普明。’

。。。。。

尔时五百阿罗汉、于佛前得受记已,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悔过自责:‘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谓已得究竟灭度,今乃知之、如无智者。所以者何。我等应得如来智慧,而便自以小智为足。’

‘世尊,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于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乐,五欲自恣,于某年月日,以无价宝珠、系汝衣里,今故现在。而汝不知,勤苦忧恼,以求自活,甚为痴也。汝今可以此宝、贸易所需,常可如意,无所乏短。”’
‘佛亦如是,为菩萨时,教化我等,令发一切智心。而寻废忘,不知不觉,既得阿罗汉道,自谓灭度,资生艰难,得少为足。一切智愿,犹在、不失。今者、世尊觉悟我等,作如是言:“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灭。我久令汝等种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谓为实得灭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014 0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侠客 发表于 12-1-2014 12:42 PM
嗯。。。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6〈8 優波離品〉:「問:「若佛知而能說,聲聞、緣覺依知而能說,何不稱 ...

請問這裡有說道阿羅漢的解脫是不究竟嗎?

阿羅漢還需要成佛嗎?

阿羅漢的涅槃是和佛有別?

有提到一時可以有二佛?

阿罗汉与佛的解脱当然无异,因为都解脱了六道。但是福德智慧一样吗???

阿羅漢智慧雖然不如佛,但是他們對五蘊的厭離方式完全沒有差別,所得的涅槃也一樣,最後一樣脫離三界,這才是關鍵。

如果不一样,为什么阿罗汉不能追求佛界呢?

阿羅漢是無學,無生,不需再修行成佛,這是邪說邪見,誹謗阿羅漢。
本帖最后由 鏡花水月 于 12-1-2014 01:42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1-2014 0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读鏡花水月大大的贴,悟得一些道理:

众生皆是坏学生,皆被贪憎痴三毒攻心,有些学习了为人之道(得愿入佛门修行),成为一个无过无失的学生(脱离六道),但是无过无失的学生中,有些普普通通,有些品学兼优,而模范生就是只有那一个。

但是该模范生的心愿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像他那样成为模范生。首先必须先成为一个无过无失的学生,然后勇猛精进的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模范生。

解脱六道就是成为一个无过无失的学生,成就四圣。但是如果停顿于成为一个无过无失的学生,那么学习则是不进则退,也是没有成就的。。。 本帖最后由 网络侠客 于 12-1-2014 01:43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014 0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侠客 发表于 12-1-2014 01:40 PM
细读鏡花水月大大的贴,悟得一些道理:

众生皆是坏学生,皆被贪憎痴三毒攻心,有些学习了为人之道(得愿 ...

若還不明白,請仔細再讀#43的引經據典。若不明白文言文,指出來,我為你解釋。

我們要搞清楚一點,阿羅漢的究竟解脫,指的是究竟苦滅,而不是對宇宙真理,業力運作,輪回機制的究竟通達。

佛陀从来都是教导苦的止息,阿羅漢已經成功做到了佛的教導,這才是重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014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善男子!自我道场菩提树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所以者何?以诸众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说法;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余年未曾显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秽,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诸有垢秽。其法水者,亦复如是,能洗众生诸烦恼垢。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别异。其法性者,亦复如是,洗除尘劳等无差别,三法、四果、二道不一。善男子!水虽俱洗,而井非池,池非江、河,溪、渠非海,而如来世雄于法自在,所说诸法亦复如是。初、中、后说,皆能洗除众生烦恼,而初非中,而中非后,初中后说,文辞虽一,而义各异。
  
  “善男子!我起树王,诣波罗奈鹿野园中,为阿若拘邻等五人转四谛法轮时,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中间于此、及以处处,为诸比丘并众菩萨辩演宣说十二因缘、六波罗蜜,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今复于此,演说大乘无量义经,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善男子!是故,初说、中说、今说,文辞是一,而义差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
  
  “善男子!初说四谛,为求声闻人,而八亿诸天来下听法,发菩提心。中于处处演说甚深十二因缘,为求辟支佛人,而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或住声闻。次说方等十二部经、摩诃般若、华严海云,演说菩萨历劫修行,而百千比丘、万亿人天无量得须陀洹、得斯陀含、得阿那含、得阿罗汉、住辟支佛因缘法中。善男子!以是义故,故知说同,而义别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是故,善男子!自我得道,初起说法,至于今日,演说大乘无量义经,未曾不说苦、空、无常、无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来不然,今亦不灭,一切无相,法相、法性不来不去,而众生四相所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014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说“且无更殊胜之解脱。”,求四果阿罗汉,之后说十二因缘,求比阿罗汉更优胜的辟支佛人,然后无量义经说“四十余年未曾显实”,说了无量义经才说法华经,所以佛陀到底是要什么,想必不需要说了。。

佛陀既然说了“众生得道差别”,但目的还是一个 —— 佛乘。佛陀却分初、中、后说,目的还是一样——解脱,但是意义却不同。“以是义故,故知说同,而义别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 本帖最后由 网络侠客 于 12-1-2014 02:24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014 0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鏡花水月 发表于 12-1-2014 01:51 PM
若還不明白,請仔細再讀#43的引經據典。若不明白文言文,指出來,我為你解釋。

我們要搞清楚一點,阿羅 ...

大大如果对于阿罗汉可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有疑问,也可以细读#47的经典。

南无妙法莲华经。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014 1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侠客 发表于 12-1-2014 02:35 PM
大大如果对于阿罗汉可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有疑问,也可以细读#47的经典。

南无妙法莲华经。合十。 ...

已經解脫了的阿羅漢,若說還要成佛,根本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而且是嚴重的邪見,難道解脫會有兩次的?

根據原始經典,過去的諸佛,都是由無明凡夫直接證入,並不需要經過阿羅漢階段。

阿羅漢和佛陀所證的涅槃和所歸屬的無余涅槃界,完全一樣,沒有任何差別。都是貪嗔癡滅盡,都是五蘊名色滅盡,都是不再出生,都不可能再以名色的方式出現在現象界,因此阿羅漢不需再成佛,也沒有這個必要。佛和阿羅漢在解脫方面的差別主要是一個是自悟(能自覺法),一個是靠聽聞而悟。

佛陀和阿羅漢滅盡貪愛,就不可能再産生名色(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至于阿羅漢和佛陀解脫後所繼續保留的五蘊名色,只是此世投生前因為貪愛執取而産生的新的識身的生滅的慣性延續而已,隨著色身熄滅,則不會再有任何名色産生,徹底無余涅盤。

阿羅漢是“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做已做,不受後有。”怎麽叫不受後有的阿羅漢,再出來被授記成佛呢?只能說是對阿羅漢的定義的無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014 09: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鏡花水月 发表于 13-1-2014 12:02 AM
已經解脫了的阿羅漢,若說還要成佛,根本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而且是嚴重的邪見,難道解脫會有兩次的? ...

请问要怎样知道有没有阿罗汉?我都没有看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014 06: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鏡花水月 发表于 13-1-2014 12:02 AM
已經解脫了的阿羅漢,若說還要成佛,根本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而且是嚴重的邪見,難道解脫會有兩次的? ...

你即是佛,阿罗汉只不过是迹相,辟支佛也是迹相,菩萨也是迹相,佛说只有一相——佛。
就算是释尊,也是久远初开已经成佛,坐菩提树只不过是迹佛而已。这是佛说的。

根据大乘佛教的说法,已经解脱了的称阿罗汉,若能在自我解脱的状态中生出度人之心,就超越罗汉成为菩萨了!菩萨有登地和未登地的分别,登地菩萨分为十地,十地菩萨再上去就成佛了。

所以,如果根据大大的想法,普遍性可以说解脱者为阿罗汉。但是解脱也有分度己者或度他者,程度不同,称号不同。怎能一概都称阿罗汉呢?有些声闻、缘觉生出度人之心,他就称为菩萨了。。。这就是勇猛精进啊!

外相只是解脱,实相却程度不同,怎能怠慢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1-2014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侠客 发表于 15-1-2014 06:17 PM
你即是佛,阿罗汉只不过是迹相,辟支佛也是迹相,菩萨也是迹相,佛说只有一相——佛。
就算是释尊,也是 ...
就算是释尊,也是久远初开已经成佛

倒駕慈航是明顯的大乘邪見,這種理論已經嚴重違背了佛陀所說的十二緣起法。

因為根據緣起法,轉生必須要有無明貪愛的前提條件,已經滅盡無明貪愛的佛陀,不可能再有轉生。

你即是佛,阿罗汉只不过是迹相,辟支佛也是迹相,菩萨也是迹相,佛说只有一相——佛。根据大乘佛教的说法,已经解脱了的称阿罗汉,若能在自我解脱的状态中生出度人之心,就超越罗汉成为菩萨了!菩萨有登地和未登地的分别,登地菩萨分为十地,十地菩萨再上去就成佛了。

你搞錯了,佛法的目的,確實不是最後讓人成佛。

佛陀沒這麽說過,而且這也是根本不成立的。佛陀一生都無教導弟子成佛,也從無勸弟子成佛。由始至終都是鼓勵證阿羅漢,也不斷讚歎四雙八輩的重要性。

佛陀教導弟子是涅槃,佛陀說“我為涅槃,故說佛法”,而涅槃就是最究竟的解脫。我們這個大的時代是釋迦牟尼,下一個佛將是彌勒。在這期間,沒有任何人會成佛,那些宣稱成佛的,都是假貨。

你可能不知道,按照原始佛法的教義,每個大的時代,永遠只能有一個佛,不可能出現兩佛並存的局面,而這個時代,是億萬億萬年。也就說,成佛的名額,注定是非常非常稀少的。我們這個大的時代是釋迦牟尼,下一個佛將是彌勒,在這期間,沒有任何人會成佛,那些宣稱成佛的,都是假貨。

你對佛法的真實教義了解實在太少,佛法的基礎也充满錯誤,邪見一大堆。
本帖最后由 鏡花水月 于 16-1-2014 05:5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014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鏡花水月 发表于 16-1-2014 05:07 PM
倒駕慈航是明顯的大乘邪見,這種理論已經嚴重違背了佛陀所說的十二緣起法。

因為根據緣起法,轉生必 ...

大大说我是邪见,我观大大也是邪知邪见。

不如大大在佛教论坛那边发个贴,说佛陀教诲是说涅盘,非成佛。看看大家的见解如何吧。。

我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可能这个见解和大大相左,但是这也是佛说的。

既然大大都把佛所说的说成邪知邪见,因果个人受,我也不多说了。。。因为如果我把经典贴出来,被你说成邪知邪见,我也受到因果,那又何苦呢?

谢谢大大把你的所知所见告诉我,请恕我说一句评语:井底之蛙。
夏虫不能语冰,井蛙不能观海,我懂涅盘,更懂成佛之道,十法界如何如何等等,这都是大乘佛教教诲。

若大大想和我探讨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异中求同,我是欢迎的。
不过如果大大想与我同中寻异,那大大可以找其他人了。恕小弟不奉陪了。

凡夫观果,菩萨观因,我不想大大再谤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014 03: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侠客 发表于 17-1-2014 02:57 PM
大大说我是邪见,我观大大也是邪知邪见。

不如大大在佛教论坛那边发个贴,说佛陀教诲是说涅盘,非成佛 ...

若認為原始聖典的見解是邪見,此人若不是邪門外道,就是佛門獅子蟲,而我所說的乃是根據原始聖典(阿含經/巴利三藏)。

佛陀本人一生的所教導的,就是要厭離五取蘊,厭離生死,趋向涅槃,涅槃和世间生死是对立。

他用了太多的比喻來形容五取蘊的過患,甚至哪怕臨終前最後一句,也是明確教導諸行五取蘊的過患(諸行皆是壞滅之法,應自精進不放逸)。而你將佛陀一生的教導,完全扭曲,聽信邪見者的誤導,誹謗了阿羅漢聖者,誹謗了佛陀的教法。

“煩惱即菩提”出自《六祖壇經》,並非佛說。你實際也根本不知道生死和涅槃究竟是怎麽回事,也根本不懂龍樹所說的世間即涅槃的含義,你只是一個聽別人說的,自己缺乏認真聞思的可憐的人。

菩薩在最終證悟前,不取向涅槃,是因為悲心的原因,而當悲智雙雙圓滿,也就是最終成佛時候,也是取向了名色(五蘊)滅盡的無余涅槃,從世間徹底寂滅。

佛陀和阿羅漢最終都是究竟解脫,都破除所有煩惱障礙。如果認為阿羅漢還需要輪迴成佛,那就是誹謗佛陀,因為佛陀明確的說阿羅漢是無學,是煩惱滅盡。

本帖最后由 鏡花水月 于 17-1-2014 03:25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014 03: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鏡花水月 发表于 17-1-2014 03:22 PM
若認為原始聖典的見解是邪見,此人若不是邪門外道,就是佛門獅子蟲,而我所說的乃是根據原始聖典(阿含經 ...

到目前为止,除了#43,我都没有看过大大贴什么原始聖典,我倒是看到大大很多批评大乘佛教的邪知邪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2-2025 02:01 PM , Processed in 0.17392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