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14-11-2008 06: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会还是不会? |
|
|
|
|
|
|
|
发表于 14-11-2008 06: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ex_0624 于 14-11-2008 06:28 PM 发表 
那是会还是不会?
之所以不会,是因为佛已觉悟了知一切,没什么好生气的。
佛会教训人,但不会生气人,更不会有颗怀恨的心。 |
|
|
|
|
|
|
|
发表于 14-11-2008 07: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说法,这么多年好像都没有发脾气过。对于一些刁难顽童也是微笑的教导。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8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佛会做错事吗? |
|
|
|
|
|
|
|
发表于 15-11-2008 04: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ex_0624 于 15-11-2008 12:24 AM 发表 
那佛会做错事吗?
不会。。。。 |
|
|
|
|
|
|
|
发表于 15-11-2008 09: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1-2008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8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ex_0624 于 19-8-2008 03:12 PM 发表 
請問下
『龍樹菩薩』是確有此人
還是傳說甚麼的?
歷史有記載的嗎?
-------------------------------------------------------------------------------------------
标题已改(20080907)
各 ...
确实是由龙树这个人... |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8 1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8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ex_0624 于 11-9-2008 12:24 PM 发表 
佛学问题五连发 1)佛经有明确记载
“不能躺着”和/或“不能赤裸身体(包括只赤裸上身)”看经书吗?
2)既然说众生平等
那为什么还有分“佛、辟支佛、菩萨、罗汉、阿那含”等等的?
3)菩萨是不需要再转世投胎的
这大家都知道
但是要是菩萨自愿地想继续轮回的话(类似签下自愿书什么的)
是否能如愿呢?
4)阿罗汉会不会遗精这个问题困扰佛学家多时
但是我想知道的不是这个
请问阿罗汉还会做梦的吗?(只是纯粹的做梦,排除类似托梦什么的)
5)这问题基本上不是佛学问题
但是还是有点关联
请问耆那教教主大雄先生(自称佛陀那位)
有没有关于他火化后残留舍利子的记载?
我回答几个我大概知道的问题
回答错的话请各位大德纠正
2。佛陀说众生平等,是指我们都会成佛的一天
在佛陀成道的时候佛陀就告诉我们了
他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像,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而那些辟支佛、菩萨、罗汉等等
只是一个修学佛法的“休息站“
佛经里有一个这样的譬喻
叫化城喻
“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将导众人欲过此难。所将人众。中路懈退。白导师言。我等疲极。而复怖畏。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
譬如有一段五百由旬(四万里)的路,凡是要经过此路的人,将会遇到许多危险和困难。如受到强盗的抢劫,蛇狼虎豹的攻击。所以,要经过这路的人都心生恐惧,但是唯有这条路才能达到一切珍宝所藏之处,因此,他们只好冒险的向前开步走。就在这时候,其中有一位导师,他非常聪明能干,具足智慧圆满,知道如何行走这条险道,才不会被种种险境困扰,于是他发心指引所有的人经过此路,但是这些人走到半途中,却生出懈怠心,而不想再往前走。于是他们就对导师说:“现在我们已疲倦到极点,在这怖畏的道路上,实在不想再向前走了,而且,前面还有一段很遥远的路,故我们还是不要再向前走好了。”
导师多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宝而欲退还。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众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
这一位导师有许多方便法门,他想:“这些人真是可愍!为何要舍去到佛宝国的志愿而往后退呢?”想到这里,他只好用他权巧方便的神力,在险道中过三百由旬的地方,化出一个化城。然后,告诉大众:“你们各位!不要恐怖,更不要生出懈退心。你们现在可到前面不远的一个大城里住下来,在这城里,可随意行动,假使能进入此化城,即可快速得到安隐,你们想再继续前进取宝,即可达到佛国宝所了。”
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隐。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
当这群行者身疲力倦到了极点,忽然得见这一座化城,能暂时逗留休息,故生出未曾有过的大欢喜心,说:“我等今日免堕天、人、地狱、饿鬼、畜生道,脱离三界火宅,得到快乐和安隐。”于是,一起往前进行入此化城。以为他们已经到了究竟解脱和安隐,十分的高兴和安乐。
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倦。即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
这时领导师尊——释迦牟尼佛知道他们已经休息,恢复精力,不再疲倦了。于是,佛即毁灭此化城,对众人说:“你们应该再向前走,宝处就在附近不远的地方。此化城只不过是我所变化出来的,鼓励你们前进,好让你们暂时休息。”也就是说,凡是证到四果罗汉的圣人应当要回小向大,修大乘的法门,才能达到究竟之宝处。”
资料来源http://hi.baidu.com/awayout/blog ... e1d8cea786692e.html
其余的...
我也不会/不确定怎样回答
为了不误导。。。
所以不作答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6-2009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oob1988 于 17-11-2008 01:06 PM 发表 
我回答几个我大概知道的问题
回答错的话请各位大德纠正
2。佛陀说众生平等,是指我们都会成佛的一天
在佛陀成道的时候佛陀就告诉我们了
他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像,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而那些辟支佛、菩萨、罗汉等等
只是一个修学佛法的“休息站“
佛经里有一个这样的譬喻
叫化城喻
“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将导众人欲过此难。所将人众。中路懈退。白导师言。我等疲极。而复怖畏。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
譬如有一段五百由旬(四万里)的路,凡是要经过此路的人,将会遇到许多危险和困难。如受到强盗的抢劫,蛇狼虎豹的攻击。所以,要经过这路的人都心生恐惧,但是唯有这条路才能达到一切珍宝所藏之处,因此,他们只好冒险的向前开步走。就在这时候,其中有一位导师,他非常聪明能干,具足智慧圆满,知道如何行走这条险道,才不会被种种险境困扰,于是他发心指引所有的人经过此路,但是这些人走到半途中,却生出懈怠心,而不想再往前走。于是他们就对导师说:“现在我们已疲倦到极点,在这怖畏的道路上,实在不想再向前走了,而且,前面还有一段很遥远的路,故我们还是不要再向前走好了。”
导师多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宝而欲退还。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众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
这一位导师有许多方便法门,他想:“这些人真是可愍!为何要舍去到佛宝国的志愿而往后退呢?”想到这里,他只好用他权巧方便的神力,在险道中过三百由旬的地方,化出一个化城。然后,告诉大众:“你们各位!不要恐怖,更不要生出懈退心。你们现在可到前面不远的一个大城里住下来,在这城里,可随意行动,假使能进入此化城,即可快速得到安隐,你们想再继续前进取宝,即可达到佛国宝所了。”
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隐。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
当这群行者身疲力倦到了极点,忽然得见这一座化城,能暂时逗留休息,故生出未曾有过的大欢喜心,说:“我等今日免堕天、人、地狱、饿鬼、畜生道,脱离三界火宅,得到快乐和安隐。”于是,一起往前进行入此化城。以为他们已经到了究竟解脱和安隐,十分的高兴和安乐。
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倦。即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
这时领导师尊——释迦牟尼佛知道他们已经休息,恢复精力,不再疲倦了。于是,佛即毁灭此化城,对众人说:“你们应该再向前走,宝处就在附近不远的地方。此化城只不过是我所变化出来的,鼓励你们前进,好让你们暂时休息。”也就是说,凡是证到四果罗汉的圣人应当要回小向大,修大乘的法门,才能达到究竟之宝处。”
资料来源http://hi.baidu.com/awayout/blog ... e1d8cea786692e.html 哇
你的回答很赞耶
之前我就已经有看过相同的故事了
但是是漫画的
但是都不了解它在讲什么咧
被你这么一说
才“大概”(抱歉我悟性低)了解了耶
感恩哦 |
|
|
|
|
|
|
|
发表于 23-6-2009 0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ex_0624 于 11-9-2008 12:24 PM 发表 
1)佛经有明确记载
“不能躺着”和/或“不能赤裸身体(包括只赤裸上身)”看经书吗?
2)既然说众生平等
那为什么还有分“佛、辟支佛、菩萨、罗汉、阿那含”等等的?
3)菩萨是不需要再转世投胎的
这大家都 ...
佛学问题五连发1)佛经有明确记载
“不能躺着”和/或“不能赤裸身体(包括只赤裸上身)”看经书吗?佛法恭敬中求,就如同,你会一面如厕,一面拿着圣经看吗?
2)既然说众生平等
那为什么还有分“佛、辟支佛、菩萨、罗汉、阿那含”等等的?众生都有成佛的机会,每个人的修行阶段不同,如同读书有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学士,博士,佛教的观念和“奴隶,与奴隶主关系”很不同!
3)菩萨是不需要再转世投胎的
这大家都知道
但是要是菩萨自愿地想继续轮回的话(类似签下自愿书什么的)
是否能如愿呢?留有余业再往生,弥勒兜率经(正确经名还望佛教大德指教,太久没深入经藏,忘了!)
4)阿罗汉会不会遗精这个问题困扰佛学家多时
但是我想知道的不是这个
请问阿罗汉还会做梦的吗?(只是纯粹的做梦,排除类似托梦什么的)当然,阿罗汉是正常人,有正常人的作息
5)这问题基本上不是佛学问题
但是还是有点关联
请问耆那教教主大雄先生(自称佛陀那位)
有没有关于他火化后残留舍利子的记载?不懂,不是我们的这贩
|
|
|
|
|
|
|
|
发表于 23-6-2009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rex_0624 的帖子
可憐的孝子,哈… |
|
|
|
|
|
|
|
发表于 23-6-2009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3-6-2009 09: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rex_0624 的帖子
1) Jackson2009 (23-06-2009,02:29 pm)說得好—佛法在恭敬中求。
一般我們都是無心讀書時,或讀到煩悶/懶散時才躺著看書不是嗎?
你認為怎樣?
2) 眾生平等,指成佛的潛質,也是指佛性。Eg 人人都可以小六畢業,有人直跳小六?而非一步一步來?這當中有什麼不妥?
請問這樣可以嗎?
3) 菩薩都有一願稱「乘願再來」。即指發願來度眾生,如佛菩薩不發這願,我們這些愚昧眾生誰來接引?又没什麼能力自救?豈不是鳴呼鳴哉?
4) 阿羅漢好像有這方面的自制能力,待查證。
5) 對不起,待查證。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6-2009 07: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stdoit77 于 23-6-2009 07:40 PM 发表 
为了让妈妈开心,去喝符水,不用紧.
但如果是对三宝没有信心而去喝符水,就大错特错了. 谢谢你啊,呵呵
但是还不至于因为对三宝没信心而去喝符水吧?= =
虽然有时候会有短时间的疑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6-2009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子1)一个屠夫,习惯光着上身宰杀众生。有一天他突然感觉罪孽深重,并开始研究佛经。但是他赤裸上身习惯了…那我问问看你们:
要是他穿衣服就不自在的话,那他应该穿着衣服学佛,还是赤裸着上身?= =
我的意思是这样OK?
我学佛的,我知道有上帝,但是不苟同他的所为…不要误会
hata1909
乘愿再来,说得好。
问问看你,那他来的时候,我们念祂圣号的话。会有效吗?= = |
|
|
|
|
|
|
|
发表于 27-6-2009 09: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遗不遗精和是不是阿罗汉有什么关系 ? 脚会被石头砸伤的就不是佛了吗 ?
同样的, 躺著看書, 赤裸上身等等都是形式, 自在就OK, 觉得不自在就端坐穿衣啰.
脑袋上戴着鲜花的, 脑袋里装的可能是牛粪.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6-2009 09: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7-6-2009 09: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