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你唔好彩

选民的国阵政府事件簿#282:前军人揭发邮寄选票被操纵,承认曾为国阵选票打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5-2-2010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醫藥助理看珍‧馬漢順:一個大馬診所沒醫生
2010-01-07

(霹靂‧怡保)霹州行政議員拿督馬漢順希望“一個馬來西亞診所”在未來繼續提昇,並至少讓一名醫生在“一個馬來西亞診所”內駐診。


馬漢順週三(1月6日)巡視巴占的“一個馬來西亞診所”後,受詢及國內一些醫生針對“一個馬來西亞診所”由醫藥助理或護士充看診醫生,降低國家醫藥水平時表示,他明白醫生們的擔憂,但“一個馬來西亞診所”只是一個好像鄉區診所的概念,給予附近一帶居民一些較輕微的醫療服務。


只配給B表藥物

他指出,“一個馬來西亞診所”的醫藥助理或護士的責任,是為病人提供支持性的服務,配給病人的藥,也只是列在B表(list B)中的藥。此外,醫藥助理在處理一些緊急案例時,也只是會先穩定病人的情況,較後才將病人送往中央醫院處理。

他表示,“一個馬來西亞診所”也可讓那些在中央醫院接受了治療的病人,可到那裡復診,這樣一來就可協助減少中央醫院擁擠的現象。

他指出,“一個馬來西亞診所”目的是要為城市中貧窮人士提供醫療服務。目前,全國共有50所“一個馬來西亞診所”,霹州佔了4所。霹靂州務大臣拿督斯里贊比里將於1月11日,為巴占“一個馬來西亞診所”,以及霹州的“一個馬來西亞診所”主持開幕。


星洲日報/大霹靂‧2010.01.06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89147



政治口号无助改善卫生制度
12月26日
文:傅向红�

�
马来西亚医师团体与卫生部的关系,自2006年颁布《私营保健设施与服务条规》以来,便不断恶化。最近两者相恶的例子,为两个多月前宣布实施的一个马来西亚诊所。卫生部此举再次引起马来西亚医药协会(MMA)强烈反弹,后者主席更是连番撰文怒吼。

根据卫生部官员说法,纳吉政府将于2010年一月起,拨款1000万令吉,并选定50个人口密度一万人以上地点设立一个马来西亚诊所,并由医疗助理人员(medical assistant)及医疗辅助人员(paramedics)驻守负责,目的是为了减轻公立医院工作负荷过重的问题。

医师团体提出两点不满

医师团体对此政策的不满,主要为两点。他们首先非议的是设立地点过于集中都市地区,并直言担心此举将排挤到私立小诊所或独立执业医师的病人量;第二点则是不满卫部没雇用专业医师,只派遣医疗辅助人员驻守,有降低医药服务水平之虞,且违反了《私营保健设施与服务条规》的原则,可以说是只许官方任用医疗辅助人员,却不准私人诊所聘用类似人员。

现任医药协会主席郭光龙在其投书《当今大马》的文章中特别声明,都市地区医疗资源原本就过剩,一个马来西亚诊所如果设立在偏远地区,将可解决这些地区医疗资源长期匮乏的问题,设立在都市地区只会加剧原有竞争,让独立执业医师更难生存。为了解决都会区独立执业医师的困境,郭氏甚至建议政府设定个别医师单日看诊量不可超过20人。

郭氏批评忽略城市贫穷

郭氏对该政策的回应,确实点出国内医疗资源城乡分布不均的结构性问题,但也似乎忽略了都市也有不少贫穷阶级,这一群人才是公立医院服务的主要对象。

郭氏所担心的私人诊所看诊量遭排挤的问题,短期内其实并不存在,除非一个马来西亚诊所成功舒缓公家医院的拥挤,改善其看诊效率,否则有能力光顾私人诊所的病患,仍然会选择继续享受相对有效率的私人看诊服务。

当然,诚如郭氏所言,若一个马来西亚诊所扩大其服务至偏远地区,将有更多人民受惠,这其实凸显了卫生部一向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决策习惯。

反对背后凸显医疗产业问题

只顾人口密集地区,不顾偏远地区,一个马来西亚诊所像是要配合纳吉政府空洞的一个马来西亚口号,多过于实际解决医疗资源分配问题。再者,若拉长时间来来看,卫生部此政策不过是众多规划不周的例子之一而已。缺乏长远规划,政策相互矛盾的问题,其实并非一朝一夕。

医师集团对此反应激烈,其实反映出国内卫生制度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其中包括医疗产业的恶性竞争及医生垄断照护工作(healthcare work)的问题。

国内医疗产业转向盈利取向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国阵政府开放医疗市场以来,为国内整体医疗产业注入了盈利特性,才是今天结构性问题的根源。90年代以前,马来西亚的医疗产业为公立与私立非营利双线垄断;90年代以后,财团医院的加入及非营利医院盈利化的发展,医疗产业生态逐步演变为公立与私立营利双线垄断。

扩大的中产阶级及医疗保险与此同步发展,垫下私立财团医院得以吸金壮大的基础,同时也使得基层医师(primary care doctor)或独立执业医师(solo practitioner)逐步被大集团医院挤压。为了自保,基层医师多年以来试图与保险集团合作,建立转诊制度,由前者担任守门人,以抑制财团医院大量吸金的趋势。

基层医师自保策略并未成功,但财团医院野心更大,近日试图在医院外围设立小诊所,建立兼具基层照护(即一般科)与第三级照护(tertiary care,即专科服务)的完整系统,此举被基层医师视为欲进一步拼吞整个私营医疗市场。正是在此历史背景下,独立执业医师的地位变得脆弱,不满亦随之而来。

除了市场变化,私立医疗教育机会的开放,将在短期内让国内医疗人力市场变得更拥挤。根据医药协会的估算,目前国内每年投入医疗市场的医师生力军有2500人,为现有全国总医师人力的约十分之一。按此增长率,10年内就会达到一名医生对600名人口的饱和点。医疗经济学家早已指出,基于医病之间资讯极为不对等,医疗产业的剧烈竞争恐怕只会增加不必要的国民医疗开支。

医院和独立医生垄断照护工作

虽然财团医院医生与独立执业医生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两者却在一个马来西亚诊所议题上,联合反对医疗辅助人员驻守,凸显医疗产业的另外一个结构性问题,即医生垄断照护工作。

根据美国著名医疗社会学家Eliot Freidson的研究,当代医生得以垄断照护工作的原因,在于国家的强制干预与证照制度(licensure system)。凭藉国家强制的证照制度,医生们奠定了入场机制,并以此限制其他(非医生)治疗者,如药师、传统医疗、护士、职能治疗、物理治疗等入场竞争,因此而被谓为垄断。

生物医疗模式主导治疗

医生垄断照护市场延伸出的问题是生物医学(biomedicine)主导治疗,较有效、费用较低的介入社会流行疾病的方式,比如改善公共卫生条件、疾病防范宣导、职业安全辅导、物理治疗、慢性病护理等,经常被生物医疗模式所取代。这也是另外一个原因,何以医生人数的增长,虽会带动医生之间的激烈竞争,但是却不会降低整体医疗费用。

在医生既垄断又竞争的脉络下,郭氏主张停止使用医疗辅助人员及基层医师单日看诊限量20人,只能说意在舒缓基层医生的生存压力,其实难以回应财团医院来势汹汹的排挤,亦难实际解决社会流行病的新趋势,比如当代慢性疾病更需要保养与复健,而不是生化治疗。

一个马来西亚诊所看起来挑战了国内医生的垄断地位,但今天公立医院面对医疗人力不足的问题,其实正是国家主导市场开放,导致大量医生往盈利市场流动所造成。私立财团医院意欲逐步垄断基层医疗服务盈利市场之举,亦是市场开放的结果之一,此一趋势若不遏制,不仅基层医师受害,未来国民医疗支出将更难控制。

卫生部与其忙于宣传一个马来西亚,不如实际规划如何抑制财团逐步垄断之势,这才是改善卫生服务制度之道。



http://m.malaysiakini.com/news/120641

(吉隆坡)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披露,随着班底谷甘榜格灵芝组屋区首间一个马来西亚诊所开幕后,全国共同44间相同诊所同步投入运作。


为何要设立一个马来西亚诊所?因为,每名马来西亚人民都应公平地享有卫生服务,不是只限于富有的一群。

首相说,他不想一个马来西亚──以民为本、绩效为先理念,沦为政府口号或花言巧语,进而设法为它注入内涵;故此,上任之初便到城市贫民区,展开亲善访问。

他指出,一个马来西亚诊所的设立,正好丰富了上述政治理念内涵,因为它为全民而设(符合一个马来西亚精神),优先照顾中下收入人民(符合为民为本精神),同时得以迅速落实(符合绩效为先精神)。

由于诊所太小,首相入内巡视时,警员及随扈不允许非官方传媒记者一同进入,只有官方媒体记者可以入内。

http://www.liowtionglai.com/Chinese/ViewInTheNews.aspx?ID=1870bbfb-38d3-49ce-adde-18be9de8a1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2-2010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你唔好彩 于 7-4-2010 06:25 PM 编辑

这是事件簿第228项的相关资料。



人权观察年度报告出炉 批纳吉政府“讲多过做”
1月21日

国际人权组织“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在我国首相纳吉上台10个月后,给后者的维护人权表现打上“讲多过做”的评语。

“在执政之初,首相纳吉大谈保护人权,可是修辞是廉价的。如果政府真的相信其‘一个大马’口号,则它必须真的致力于改善所有马来西亚人的人权处境。”

该组织副总裁菲罗伯森(Phil Robertson)更直批纳吉政府为了短期政治利益而侵犯人权。

“马来西亚政府似乎更积极追求短期的政治利益,远超过维护人权的工作”。

“为了维持控制和权力,大马政府背弃保护人民权利的责任。”

他举例,纳吉政府就在去年8月1日镇压反内安令大示威,使用催泪弹和水炮来攻击集会者,并且逮捕将近600人,包括44名儿童。

未能有系统改善人权问题

菲罗伯森今天发表文告指出,纳吉在去年上台之际,答应尊重基本人权,但其主掌的政府却未能推动有系统的改革,来改善大马的人权问题。

他说明,尽管纳吉上台后就立即释放部分的内安法令扣留者是正确之举,但他更应该废除该法令,以及其他的压迫性法令,包括1967年警察法令。

“人权观察”每年公布报告

“人权观察”是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其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以调查、促进人权问题为主旨。

该组织常年根据世界人权宣言等广为接受的人权标准,撰写国际人权违反状况的研究报告,以期通过国际社会对暴行的关注,进而促进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改革。

“人权观察”今天发表其年度《2010年世界报告》,该报告共612页,其中观察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同时总结了世界的人权趋势。

钳制集会自由和网路媒体


该报告指出,马来西亚政府非但没有解决人权问题,反而骚扰在野党,限制人民和平集会和表达的权利。

该组织也抨击纳吉政府,除了利用1984年出版法令来钳制言论自由,如今更将控制伸到网络世界。

“最近,政府严密监控网络媒体和部落客,因为前者了解这些网络在上届大选所发挥的影响力,企图钳制这些非传统媒体。”

“人权观察”也指出,许多大马的人权斗士,包括律师、记者、非政府组织成员都不断面对骚扰,以及被逮捕的风险——尤其当大马政府将他们跟在野党联系起来。

批政府以肛交案打击安华

该组织也提及反对党领袖安华的肛交案,形容这是政府针对安华“有政治意图”的打击。

菲罗伯森表示,政府将成年人之间自愿的性行为列为罪行有违人权标准。

“大马作为一个以自己后殖民政治发展为骄傲的国家,其政府却继续执行英国殖民法令,对付成年人之间自愿的肛交,确实是一件让人感到怪异的事情。”

“大马政府有必要修订这样的法令,跟上21世纪的标准。”

“人权观察”也表示,尽管政府早前修法赋予人权委员会更大的权力,但是后者仍维持着咨询地位,既没有执法权力,也没有足够的独立性。

政府恶待难民和非法移民

“人权观察”同时也批评大马政府虐待难民、寻求政治庇护者和非法移民。

它批评大马政府未能够将难民和寻求政治庇护者,以其他的非法移民区分开来,并且允许自愿警卫团(RELA)恶劣对待,并且在没有搜查或逮捕令,进入住宅进行逮捕。

该组织也指出,非法移民扣留营的卫生环境也很恶劣,在去年更曾爆发鼠尿病(leptospirosis)的疫情。而美国政府也曾指控,大马海关人员和人口贩子勾结,贩卖被遣送出境者,或者向他们家属勒索巨额赎金。

吁废除内安令签国际公约

“人权观察”呼吁大马政府废除内安法令,以及其他允许未经审判就扣留的法令,废除出版法令,缩小煽动罪行的定义,修改警察法令以放宽 集会条件,废除自愿警察,同时维护移民、难民和寻求政治庇护者的人权。

它也提醒马来西亚政府签署数项国际人权公约,包括《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及《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22480



Malaysia: More Rhetoric Than Reality on Human Rights False Promises and Persistent Abuses in 2009January 20, 2010




A demonstrator pleads with riot police during a protest against the Internal Security Act (ISA) in downtown Kuala Lumpur on August 1, 2009. Malaysian police fired tear gas and detained some 600 people to break up a rally of over 5,000 people protesting against ISA, a security law that allows detention without trial.
© 2009 Reuters















Related Materials:
World Report 2010


Other Material:
World Report 2010: Malaysia Chapter



The Malaysian government appears to be more interested in pursuing short-term political advantage than safeguarding rights. In the hopes of maintaining control and power, the government has turned its back on its promises to protect people’s rights.







Phil Robertson, deputy Asia director








(New York) - Prime Minister Seri Najib Tun Razak of Malaysia took office in April 2009 promising to respect "the fundamental rights of the people," but his government has failed to undertake the systematic reforms needed to fulfill that pledge, Human Rights Watch said today in its World Report 2010.



The 612-page report, the organization's 20th annual review of human rights practices around the globe, summarizes major human rights trends in more than 90 nations and territories worldwide. In Malaysia, the report says, instead of addressing persistent human rights problems, the government harasses the political opposition, improperly restricts the rights to peaceful expression, association, and assembly, and mistreats migrants.

"The Malaysian government appears to be more interested in pursuing short-term political advantage than safeguarding rights," said Phil Robertson, deputy Asia director at Human Rights Watch. "In the hopes of maintaining control and power, the government has turned its back on its promises to protect people's rights."


The release of a number of detainees held under the Internal Security Act (ISA) early in Prime Minister Najib's term was a positive development, Human Rights Watch said. But Parliament should repeal that law and other repressive laws, including the Police Act 1967, which was most recently used to justify a violent crackdown on a citizens' march against the ISA on August 1. Security forces attacked the gathering with tear gas and water laced with chemicals fired from water cannon trucks, and arrested almost 600 people, including 44 children.


Human Rights Watch criticized the government's continuing heavy restrictions on freedom of expression. The Printing Presses and Publications Act 1984 enables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compel censorship of publications through control of printing and distribution licenses. More recently, internet media and bloggers are coming under closer scrutiny as the government, cognizant of the internet's impact in the last general election, tries to rein in non-traditional media.


Malaysian legislation failed to distinguish refugees and asylum seekers from other undocumented migrants and authorized Ikatan Relawan Rakyat (RELA), an ill-trained, abusive civilian force, to use its authority to enter living quarters and make arrests without search or arrest warrants.


Malaysia also continues to violate human rights norms by criminalizing adult consensual sexual behavior, as evidenced by the ongoing efforts to bring the parliamentary opposition leader, Anwar Ibrahim, to trial for alleged consensual sodomy in a case that many observers believe is politically motivated.


The major recommendations to Malaysia's government in the Human Rights Watch report are:

  • Revoke the Internal Security Act and other arbitrary and preventive detention measures;
  • Rescind the Printing Presses and Publications Act, narrowing the definition of sedition and seditious tendency;
  • Amend the Police Act to provide for reasonable and negotiated conditions for assembly;
  • Abolish RELA and uphold the rights of migrants, refugees, and asylum seekers.


In addition, Human Rights Watch urges ratification of key international treaties, including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and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and Other Cruel, Inhuman or Degrading Treatment or Punishment.
"During the early days of his government, Prime Minister Najib talked big on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 but talk is cheap," Robertson said. "If the government really believes in its 1Malaysia campaign, then it should demonstrate real commitment to improving respect for the human rights of all Malaysians."


http://www.hrw.org/en/news/2010/01/20/malaysia-more-rhetoric-reality-human-right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2-2010 03: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你唔好彩 于 7-4-2010 06:26 PM 编辑

这是事件簿第233项的相关资料。



巫统担任沙巴首长超过11年 林吉祥斥国阵违背轮任承诺
2月27日

民主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指出,国阵违背沙巴首席部长职轮任的分享权力承诺,因为在过去16年,卡达山人只当9个月及华裔当了4年,而巫统却当了超过11 年的首长。

他昨晚在亚庇与卡达山族代表共进晚餐,发表演词时表示,沙巴及大马人民仍记得,为了推翻沙巴团结党州政权,巫统及国阵承诺,如果他们执政沙巴,他们将通过 首长职由州内3大种族轮任,以达致真正的权力分享目标。

“自1994年来,国阵在过去16年治理沙巴的记录又如何?”

“国阵在过去16年背弃了首长轮任承诺,卡达山人只当了9个月、华裔当了4年及巫统当了超过11年的首长!”

沙巴是否享有完整权利?

他说,国阵背叛沙巴人民的证据,没有什么可比这点更明显。

他指出,沙巴在2013年将步入加入马来西亚50周年的年头。

“目前大家应严加评估,沙巴于1963年与砂拉越及西马半岛组成马来西亚时的理想,是否有实现,或已被违背。”

“在过去50年来,沙巴人民是否享有身为大马公民的完整权利?”

“就让我们开始辩论与省思,原本属于最富裕州属之一的沙巴,经过50年后,如何会沦为联邦中最贫穷州属之一。”

贫穷率未改善反而最糟

林吉祥表示,国阵在1990年代,曾经向沙巴人民保证,州内的贫穷问题将在2000年解决,但贫穷不但没在2000年铲除,沙巴的贫穷率反而是最糟的。

“国阵过后又保证说,沙巴的赤贫问题可在2010年解决。这又沦为国阵对沙巴及大马的堆积如山空头承诺之一!”

他说,纳吉出任我国第6任首相及推出其数亿令吉打造的“一个大马”口号与概念,已将近一年。

“狂热种族主义”已经抬头

他继称,可悲的是,尽管在这11个月来,对一个大马运动展开铺天盖地的宣传,大马人民从没在种族及宗教上如此两极化这,这提醒了国人,大马距离成为一个团 结国家的目标越来越远。

“涉及的课题包括阿拉字眼争议、教堂被纵火与回教堂等宗教场所遭亵渎、猪头与牛头事件、巫统领袖及巫统操控媒体不负责任地煽动种族及宗教情绪抹黑槟州首长 林冠英及槟州民联政府反马来人与反回教、首相署辖下的国家干训局的种族主义洗脑课程,带来华印裔是‘外来人’及印裔来马当乞丐、华裔女性来马当妓女的极端 言论、巫统元老东姑拉沙里挺身指像PERKASA之类的‘狂热种族主义’已经抬头。”

他揶揄,在马来西亚,每天到处看到的,不是一个大马,而是看不到一个大马。

“我今天在亚庇看到一个大马不存在的证据,即沙巴马华在这个农历新年,出现两套敌对阵营的看板、横幅及广告。”

他说,这一套是由沙巴主席兼州助理部长丘克海所“独立”推出,与另一套以马华跛脚鸭总会长与其他沙巴马华派系一起推出的打对台。

“在纳吉的领导下,国阵及其成员不能呈现出一个团结阵线,如拥有一个马、一个巫统、一个民政党、一个国阵之下,他的一个大马还有甚么公信力?一个沙巴是否 存在?”

《卡达山黄金之子》书应解禁

林吉祥表示,他今早与行动党亚庇区国会议员邱庆洲、沙登区国会议员张念群、泗岩沫区国会议员林立迎及行动动卡达山裔领袖Edward Muji与Jeffrey Kumin,重临“双六”陵墓,以吊祭在1976年6月6日,在三六惨剧中丧命的伟大沙巴之子,即首席部长弗史蒂芬及州部长沙烈苏隆、彼德莫俊丁及张天 文。

他说,刚好32年前的1978年2月25日,探讨曾到“双六”陵墓及彼德莫俊丁在兵南邦的圣迈克教堂墓前吊祭。

“如果不是发生了上述空难,令沙巴内阁的核心在一夜之间消失,沙巴的历史也许会改写。”

“目前是卡达山人及沙巴人民反思的时候,卡达山人及沙巴平民的权利被剥夺及边缘化,而富丰的资源却被一小撮人垄断,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

有鉴于此,林吉祥表示,联邦政府目前也应将前马六甲州议员柏纳山大马利亚给彼德莫俊丁撰写的传记《卡达山黄金之子》(The Golden Son of the Kadazans)解禁。

该书在1978年6月22日被禁,理由是不利于公共安全与秩序。

林吉祥说,这个理由完全不能让人接受。那些不认同该书对彼德莫俊丁的评述者,可以出书驳斥它,但没有理由禁止《卡达山黄金之子》。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2526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2010 1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你唔好彩 于 7-4-2010 06:26 PM 编辑

这是事件簿第234项的参考资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9%A9%AC%E5%8D%A1
大马卡

MyKad,也叫“大马卡”或“政府多用途智能卡”(马来语Kad Pintar Pelbagaiguna Kerajaan),是马来西亚于2001年9月推出的一种智能卡,也是马来西亚人民现用的身份证。MyKad采用微芯片技术,内含持有人的个人资料。

用途
MyKad最常被当作马来西亚公民的身份证使用,但是也兼作各种用途,甚至能代替其他文件(如驾驶执照)。以下是官方资料列出的MyKad用途:
  • 身份证:MyKad自2001推行以来,渐渐取代了马来西亚在1949年后使用的旧身份证系统。
  • 驾驶执照:MyKad也能被当作驾驶执照使用,政府也计划以MyKad取代现用的驾照。
  • 护照资料:MyKad里包含马来西亚护照资料,以方便移民局处理出入国事务。然而,MyKad将不会替代现有的护照,公民出国时还是必须携带护照文件。
  • 健康资料:基本健康资料,例如血型,也能由MyKad中读取,这能加快医疗方面的诊断程序。
  • 电子现金:MyKad能用来支付商品或服务的款项,尤其是那些涉及款项较小的交易。
  • Touch 'n Go:MyKad也能被用在交通服务上,例如缴付过路费、公共汽车服务、轻快铁、停车费等。
  • 提款卡:MyKad的芯片技术提高了资料的隐秘性,使得持有人能用MyKad来进行提款、查询结余、更改密码等服务。

然而,多数用途尚未被推广,因此使用人数不多。


参考资料MyKad官方网站 - 马来文及英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2010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反對、電腦問題、卡易損壞‧3因素廢大馬卡添油
2010-02-28

(雪蘭莪‧八打靈再也)《星洲日報》探悉,民意反對、政府伺服器料無法負荷龐大需求及大馬卡損壞率,是造成大馬卡添油計劃胎死腹中的3大因素。

消息指出,政府是在民意激烈反對,以及首相拿督斯里納吉介入下,暫緩原定5月實施的大馬卡添油計劃。

可靠消息告訴《星洲日報》,內政部及國民登記局擔心,若實施大馬卡添油制,現有的電腦系統,或無法負荷龐大的需求量。

消息說,政府擔心大馬卡添油計劃正式實施時,若系統出現不穩定狀況將引起民怨。

此外,大馬卡現有功能及素質等問題,也是政府考慮取消這項計劃的主因。


擬耗7000萬設解讀器

據悉,政府在首階段大馬卡添油計劃下,準備耗資7000萬令吉在油站設大馬卡解讀器,供應商目前已設4000架解讀器,原定今年3月在國內各油站試跑。

消息說,馬來亞銀行是首要供應商,第二供應商則負責製造、安裝及連線系統的公司。

消息指出,截至今年1月,供應商共接獲政府的6000架解讀器,成本每架3500令吉,售價約7000令吉(製造、安裝及連線系統)。


大馬卡添油首階段花費
7000萬開支誰“結賬”?

大馬卡添油計劃“喊停”,這項計劃首階段花費的7000萬令吉開支,該由誰“結賬”?

據悉,首要供應商及第二供應商(或更多供應商)已收到政府支付個別的訂金,不過,這項計劃喊停後,已完成的4000架解讀器將形如“廢物”。

消息說,供應商目前擔心,解讀器的製造開銷無人承擔,屆時供應商將面對龐大損失。

因此,供應商希望政府只是暫時“喊停”,在等待時機成熟後,繼續推行這項計劃。


無法負荷解讀器系統
估計至少10%大馬卡損壞

《星洲日報》探悉,政府在決定實施大馬卡添油計劃前,已估計至少10%或以上的大馬卡將無法負荷解讀器系統而損壞。

因此,政府數個月前開始已指示國民登記局準備200萬張大馬卡,以應付臨時可能出現的情況。

消息指出,解讀器本身是一個很簡單的系統且很先進,如果政府實施大馬卡添油計劃,解讀器本身不會出現問題。

“最大的問題在於政府本身,即內政部及國民登記局之間的系統聯繫,是否可以負荷這樣先進的解讀器系統及保持穩定狀況。”




星洲日報‧報導:陳志糧‧2010.02.28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51209?ti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2010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汽油津贴机制恶评如潮  政府将搁置计划另寻方案
Feb 25, 2010

本刊梁志华撰述】尽管原定于今年5月1日落实的新汽油津贴机制,已经进入最后准备阶段,但是消息指出,纳吉政府显然已打算搁置这项津贴机制。英文报章《星报》(The Star)引述不具名的消息指出,虽然新汽油津贴机制的许多准备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几乎已到了落实阶段,但是,这项原定于5月1日推出的新机制将被搁置下来。

纳吉政府在去年公布2010年财政预算案时,宣布将推出一项新的汽油津贴机制,重新分配汽油津贴方式。根据媒体之前的报道,这项新津贴机制将以汽车发动机容量作为衡量标准,而外国人将被排除在这项津贴制度之外,必须以市场价格购买汽油。【点击:双重汽油价仍不明朗拟按汽车容量定津贴

按照原定的计划,政府将强制性通过马来西亚卡注册,来区别本国人与外国人,并计划在油站安装读卡机,确保只有国人在打油时享有津贴。据了解,发动机2000毫升(c.c)以下的汽车,都将享有汽油津贴。不过每个月可获得的津贴汽油,将被限制在一定的公升数量。至于发动机超过2000毫升的汽车,则必须以市价购买汽油。

应逐步减少汽油津贴

无论如何,在新汽油津贴机制的部分细节曝光后,引起广泛的争议,很多人不认同这项津贴机制,并且认为难以执行。一些人甚至建议应该全面废除津贴制度。

这个机制的漏洞在于一些有权享有津贴的人(汽车发动机小的车主),可能把用不完的津贴份额,转售给其他无法获得津贴的人。因此,这项津贴制度在原则上看来行得通,但是在实际运作上可能行不通。

该报道引述马来西亚评估机构(RAM)首席经济学家姚金龙博士的谈话指出,长期而言,放弃这项津贴机制,采用全面市场自由化机制,才是最佳的方案。公众已开始领悟到,汽油津贴机制无法长期维持下去,因为这将对政府的财务造成压力。

此外,他认为,废除汽油津贴机制可以减少过度消耗汽油的情况,并鼓励有效运用能源。一些邻国如印尼与斯里兰卡都是采用市场自由浮动机制,让油价跟随国际油价浮动。

他不否认,让汽油价格全面自由浮动,在短期内将对低收入者造成负面冲击,因为他们不须承担油价飙升的压力。因此,最恰当的做法是逐步减少汽油津贴,让人民慢慢适应,并可以防止通货膨胀飙升。

鼓励国人节约能源

一些分析师认为,在实际运作上,政府很难有效地监督汽油津贴机制,因此,最好是不要落实津贴机制。但是,如果政府要减少或废除汽油津贴,则必须改善公共交通系统。

汽车业者Mercedes-Benz私人有限公司在受讯时认为,长期而言,政府应该把焦点放在如何减少对汽油的消耗。该公司认为,最好的方案是鼓励人们购买最新科技的汽车(如电动汽车),或者鼓励汽车制造商生产耗油量低的车款。

在这方面,政府其实可以通过废除国产税(进口汽车)来鼓励人民购买高科技或省油的汽车。但是,这个可能性非常低,因为我国必须保护国家汽车工业,因此,政府无法随心所欲地全面开放市场,让国产车自行与其他外国车自由竞争。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239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8-3-2010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你唔好彩 于 7-4-2010 06:27 PM 编辑

这是事件簿第235项的相关资料。


倪可敏:官联公司盈利上佰亿 应与民同享

周二, 2010年 03月 09日

行动党副总财政兼太平区国会议员倪可敏今日呼吁政府与人民分享官联公司上百亿的巨额盈利以证明“以民为先”的施政口号并非纸上谈兵。政联公司(Government Linked Company)括取了大部份政府工程,在赚取巨额盈利的同时,为数167间的政联公司更应以身作则帮助广大人民。

倪可敏指出,2007年至今,南北大道、土著联昌银行等政联公司累积了高达一百四十七亿元的巨额盈利,可是政联公司的管理层除了每年领取数以百万元计的年薪,赚取的盈利却从不曾与纳税人分享。他举例,“普腾(PROTON)当年以国产车名义用纳税人的五亿元做为资本,可是用人民血汗做本钱,人民除了因保护它被逼买贵车、还要为它的烂债买单,何曾看见该公司向人民派分红?”


他指出,新加坡政府通过淡马锡(TEMASIK)投资臂膀累积上千亿资产,过后以国家花红方式替每个公民派发1600元新币花红,大马政府应向新国取经而非只想征收消费税增加人民负担。

倪可敏也表示,“政府口口声声都是“一个马来西亚”,可是167间政联公司却没有一个非马来人出任总裁,20间国立大学也找不到一个华人或印度人出任大学校长,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国阵不接受地方选举 显示国阵与民意脱节

倪可敏也提到,梹雪民联州政府宣布落实民主第三票,举行县市长选举,这是进步的表现;但是国阵为了独揽大权及照顾朋党而不接受地方政府选举,这清楚显示国阵巳与民意脱节。 “英、美、日、台甚至泰国、印尼及菲律宾都办得到,凡是“能”的我国却办不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质问。

他表示,首相那吉担心地方政府选举会导致社会政治化进而使人民分裂是莫须有的籍口,否则干脆取消国州议员选举,关起门来做皇帝算了。

倪可敏今日假此间受邀出席柔佛州行动党妇女组主办的千人宴上致词时如此表示。

http://www.malaysianmirror.com/cn/homedetail/45/64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3-2010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你唔好彩 于 7-4-2010 06:27 PM 编辑

这是事件簿第237项的相关资料。



不滿政府通過土地政策 萬2原住民聯署呈首相署
March 18, 2010


(布城17日訊)1萬2000名馬來西亞半島原住民,因不滿政府去年通過的原住民土地政策,聯合簽署一項備忘錄,今日由馬來半島原住民協會代表提呈至首相署。
該協會創辦人蒂嘉玉珠碧,今午帶領逾2000名原住民,頂著烈日聚集在布城回教堂前,準備步行至首相署提交備忘錄,惟最后遭警方阻止;警方較后只允許該協會5名代表,到首相署提呈備忘錄。

侵犯文化信仰

該協會主席馬吉蘇戶代表把備錄提交給首相署特別官員拿督加查里,由鄉村及區域發展部部長拿督斯里沙菲益阿達見證。
蒂嘉玉珠碧指出,該備忘錄是反對基層原住民對國家土地局于去年12月4日,通過的原住民土地政策以及爭取原住民在區域習俗認同。
她說,該政策違反聯邦憲法下公民自由,尤其是生活權利(第5條文)、法律平等(第8條文)及財產權利(第13條文)。
她說,況且該項政策是未經與原住民協商下通過的,並不尊重原住民為一個具有特色的民族,所享有權利。
“這項政策不但剝削我們身為這片國土最早民族所享有的基本權力,也否決了我們對土地的認證及使用,更侵犯了我們的文化、信仰及尊嚴。”
她直斥,更令人感到驚訝是,原住民受阻對任何土地權力爭議帶上法庭。
為此,她籲請首相廢除上述原住民土地政策,同時也認同原住民社群的在區域習俗。

政府保證重新檢討
原住民土地分配


鄉村及區域發展部部長沙菲益阿達保證,該部將重新檢討原住民土地政策下的土地分配。
他說,這也包括頒布2.4公頃種植地擁有權及0.1公頃建築地建議。
他說,該部目前還在收集全國原住民回應,該部會與涉及單位商談。
“目前,有關土地面積問題,仍未確定。”
沙菲益阿達週三下午與全國原住民會面后,如是指出。
目前來說,全國共有14萬名,源自 18個不同族群的原住民。
另外,部長也答應將會嚴正看待原住民社群要求,必須在每個族群當中,委任一名原住民代表為上議員的建議。
馬來半島原住民協會主席馬吉蘇戶說,有關當局有必要研究土地分配措施,並呼籲政府檢討該措施。
他說,有關土地並不是新地段,而是歷代相傳,面積超過2.4公頃土地。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dt=2010-03-18&sec=mas&art=0318mc55.tx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3-2010 06: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原住民的困境
Dec 15, 2009

编按:尤格斯华仁(Yogeswaran Subramaniam),一名就读于悉尼新南威尔斯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针对我国原住民的困境(尤其在土地所有权问题上)作了颇为详尽的分析。杨培根律师现特地将这篇文章“A raw, not-so-new deal”(《早已有先例的不公平待遇》)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
【杨培根】我国原住民是马来西亚最贫穷的族群。虽然他们在祖国大地上生活了极其长久的时间(比其他任何族群长久得多),但是他们没能享受到作为“土地之子”的权利。尤其在土地所有权方面,他们面对更严峻的挑战。

2008年,联邦政府宣布了一个惠及原住民的计划,那就是超过三分之二的原住民家庭将分得450方米的土地,分得0.1公顷屋地和2.4公顷胶园或油棕(见2008.11.9《新海峽时报》)。

这名学者,针对我国的原住民政策,尤其是在土地所有权方面的政策,发表了他的精辟看法。他提到一件最近发生在原住民身上的事:原住民各类族群联合起来,向政府提呈备忘录,要求政府保护原住民的习俗地。我国被边缘化的原住民族群提出了这项合理诉求,那是为了争取正义而发出的呼声,他们根据《2007年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提出他们的诉求。

在有关联合国会议上,我国曾经在联合国大会和人权理事会上两次毫无保留地投票支持这份国际《宣言》。因此,我国政府有道义责作遵守这份《宣言》。

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基本内容

这份《原住民权利宣言》的基本内容体现在它其中几项条文内:原住民对他们长期居住过的土地(即:传统上拥有的土地)拥有土地权(第26条)。

如果政府要原住民搬离长期居住的习俗地,必须事先征求原住民的同意,应让他们了解真实情況后,才取得他们的同意。他们同意必须出于自愿,不得在逼迫下取得他们的首肯。还有,如果他们搬离祖传的习俗地,政府必须给他们公平合理的赔偿(第10 条)。

在经济上、社会上和文化上,原住民有权谋求自由发展(第3条)。他们也应出于自愿,参与国家所提供的有別于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第5条)。

原住民搬迁计划 引起诸多疑窦

这名学者对政府最近推行的原住民搬迁措施,产生了不少疑问。如:870个原住民村落是否都同意参与这项大搬迁计划?政府也没解释清楚,原住民对大搬迁计划,有没有选择接受或不接受的权利?他们土地被征用,政府有没有付给他们足够的赔偿金?

原住民搬迁后,生活与文化将受到巨大的冲击。这种文化震荡,政府似乎没给予周详的考虑。原住民保留自己文化的权利,是受到国际《宣言》保护的。遗憾的是,对相关国家来说,这份国际《宣言》没有约束力,所以,原住民几乎无法行使保留文化的权利。

原住民权利 在法律下的保障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原住民权利,具有某些法律保障。例如:《联邦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8条);也有条文保障原住民的保留地;土地被征拥时,可争取足够的赔偿金。

在这方面,我国上诉庭有两个重要判例,确认:原住民拥有祖传习俗地的权利。(见1988年Johor V Adong bin Kuwau案和2005年Selangor v Sagong bin Tasi案)法庭作出有利于原住民的诠译。在原住民长期争取下,我国法庭已厘清相关法律,使他们有权拥有习俗地。在这以前,原住民是无权争取到习俗地所有权的。

现在的问题是:政府是否会认真实施相关法律,把原住民视为地位平等的伙伴。政府应尊重他们的权利,不应仅仅把他们当作政府政策的受益者而已。各方面应经过共同协商才制订有关政策,成为处理原住民习俗地政策的根据。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国际《原住民权利宣言》的精神。

社会与经济发展问题


从经济角度来看,政府所创议的原住民“大搬迁计划”可能引起多项疑问:

(一)“大搬迁计划”所涉及的土地,只有约14万公顷(即143318公顷),但原住民目前所居住和使用的土地多达31万公顷(315000公畝),两者面积差距很大。原住民将损失面积约17万公顷(171682公顷)的土地。对这损失的17万公顷土地,原住民会不会得到足够的赔偿金,政府应对提出适当的解释。

(二)在“大搬迁计划”影响下的各地区,土地价格各异(如:城市土地、城市边缘土地、内陸森林地带的土地,价格相差颇大)。城市地区的一公顷地肯定比内陸一公顷土地价格高得很多。政府似乎没考虑到这些价格的差距。

(三)我国原住民诸多族群分成18小类,政府似乎没认真考虑到这点。在分配土地给原住民时,政府却假设各类原住民族群的生活方式是一样的,居住和使用土地的方法,也加以划一。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所以,如何分配土地给各类原住民,将成为一个难题。

(四)万一原住民“大搬迁计划”使原住民现有的赚取生活方式永远消失的话,他们的新生活为他们赚取的入息,能不能让他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征持续发展呢?这也是有待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五)农业地应如何耕种和使用,原住民对这些问题似乎没有发言权。

上述几项疑问,促使人们对政府的原住民政策是否有效表示质疑。其他国家,如:美国、澳洲、南美的智利等的情况早已证明:强制性实施原住民政策是行不通的。时至今日,为什么马来西亚还要实施这类过时的原住民政策呢?实际上,联合国的《原住民权利宣言》所制定的国际标准,更有利于保护原住民习俗地。

“原住民事务部”采用家长式的态度

保持和维护习俗地的存在,对原住民各族群是非常重要的。遗憾的是,政府所设立的“原住民事务部”(JOA)在其工作中并不重视习俗地,更谈不上保护习俗地。他们完全不关心习俗地对原住民的重要性。

“原住民事务部”似乎只热衷于保护原住民的“积极的文化价值”,他们采取家长式的态度,“从上到下”的工作态度,把自己当作原住民的“救星”。因此,原住民没有机会参与決策工作,以影响他们的生活和文化。

当然,表面上,这是“原住民事务部”的失责。实际上,是政府制订对原住民不利政策的失误。政府所制订的政策,不能很好维护和发展原住民的族群文化,更谈不上为原住民谋福利。我国这类政策和美国与澳洲等前西方殖民主义国家极其相似,对殖民地的原住民所采取的是种族主义政策。

我国政府应改变他们对原住民的政策。必须在平等、社会正义、互相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让原住民自然融入我国社会,而不应该塑造他们,强制他们接受不同的生活环境,进而使他们失去原有的族群文化。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173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3-2010 06: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你唔好彩 于 18-3-2010 06:49 PM 编辑

政府缺乏意愿维护原住民权力
Sep 18, 2009

【马来西亚律师公会/拉古纳】马来西亚律师公会对大马政府一直以来没有政治意愿提升和保护原住民的人权和福利表示失望。就算政府一直宣称支持《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但他们在这方面的无所作为,只会沦为国际的笑柄。最近,政府拒绝设立专案小组对本南族妇女和少女遭受到性侵犯案件进行调查,这是有违民主原则、透明度和公信力的。最后,在受到关注此事的组织施压后,妇女、家庭和社会发展部才愿意公开这份报告。

警方起初答应将全力和非政府组织合作调查此事,最终却以经费不足为由推搪这次调查不力的责任,再次令律师公会感到失望。

性侵犯是本南族受到各种人权侵犯中最主要的一种。绝大部分的土著未能享有他们最基本的人权,因为他们的传统、习俗和民族价值已经受到了侵蚀及忽略。

政府当务之急是履行政府的义务,即承认、维护和保证原住民民有权拥有他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土地,并将之颁布宪报为他们保留的土地。如有必要,也可以修改法律以达到此目的。

我们注意到还有为数不少的土著群体在日常生活上,就连最基本的设施都缺乏。这导致他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土地被剥夺,受到性侵犯以及其他非人道的伤害。我们大力敦促政府实践他们的义务,提高原住民的福利。

最后,我们一致认为政府在9月16日逮捕15名砂拉越原住民领袖的行动是没有必要的。他们只不过是打算传递一份反对政府在他们的地区兴建电力水坝的备忘录给砂拉越州首长泰益。

国家对待这些社会群体的方式,也反映了该国对待民主和人权的态度。在这方面,我们的领导是失败的。

因此,我们再一次重复律师公会在3月15日的常年大会上的声明,中央和州政府,以及所有的国营、私人企业和个体必须尊重和维护《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杜绝一切与该宣言相违的举止。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0822.html






史上最大型原住民示威游行! 两千人到首相署抗议土地政策

3月17日

不公平的土地政策引爆史上最大型的原住民示威,逾2000名原住民今天拉队前往布城首相署展开示威游行;惟他们在15分钟后就遭警方拦截,最终只能派代表呈递备忘录。

原住民关怀中心(Centre For Orang Asli Concerns)协调员尼古拉斯(Colin Nicholas)表示,今天这场由半岛原住民协会(POASM)以及霹雳原住民村网络所联办的示威,可说是史上最大型的原住民示威。

他透露,主办单位共动用了40辆巴士,载运逾2000名原住民的巴士前往布城回教堂集合。根据原本计划,他们将浩浩荡荡游行到首相署呈交两份备忘录,抗议不公平的土地政策。

第一份也是最新的备忘录获得超过9000个半岛原住民的签名;而第二份则是一份早在去年12月已被提呈的旧备忘录,由于政府毫不给予重视,因此他们决定今天重新提呈。

警察拦阻只许派遣五名代表

这群包括妇孺老幼组成的原住民,其中一些人穿着原住民的传统服装,一路上高举布条写着“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尊严”等。

不过,警方却在半途阻拦他们,并禁止他们拿出布条。虽然警方阻止原住民游行到首相署,但是允许他们派出5名代表到首相署提呈备忘录。

原住民经过跟警方一轮谈判后,并未坚持游行,同意派出5名代表前往首相署,其他人则逗留在原地等候。

沙菲益代表纳吉接领备忘录


无论如何,这5个原住民代表并没有成功会晤首相纳吉,相反地只是由乡村及区域发展部长沙菲益阿达在首相署大门代表首相接领备忘录。

过后,这场示威在没有发生任何冲突的情况下,和平解散。

宣称原住民只是到布城旅游

沙菲益后来表示,这些原住民并非举行示威,而是到布城来游玩。

“他们也只是趁着学校假期,要到布城来拍照,因为他们从来只有从电视才能看到布城。”

他更宣称,首相署更用食物来款待这些原住民。

要求获得所有祖先开拓土地

原住民此次呈交的备忘录主要是反对政府于去年12月通过的土地政策。

这项由副首相慕尤丁主持的国家土地局所推出的政策,只拨出6至8英亩的土地给每户原住民家庭,就要让他们失去祖传土地的管理权。

因此,备忘录要求政府检讨并修改土地政策,以维护原住民的利益。

“我们要求所有由我们的祖先所开拓的土地都应该交给我们,而不是只有6至8英亩。”

土地修正案六月将提呈国会

他们声称,上述原住民土地政策是《国家土地法典》第134条文修正案的部分内容之一,这项修正案预定在今年6月提呈给国会通过。

较早前,示威协调员恩吉(Jenita Engi)表示,来自半岛7州的原住民,是在本月初与原住民事务局的谈判触礁后,决定通过示威游行来表达心声。

而霹雳原住民村网络负责人蒂嘉(Tijah Yokchopil)则表示,政府官员并不了解原住民所面临的困境,只坐在办公室里提呈或修改政策,导致原住民的声音被政府所忽视。

要求原住民自选上议院代表

“他们只坐在里面,享受着冷气,他们不知道我们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因此,我们要求由原住民自己选出代表,为我们争取利益。”

他们所重新提呈的备忘录,就是要求上议院里的原住民代表是由原住民自己推选,而非由有关当局委任的。

该备忘录于去年12月9日被呈交于首相,但最终并未带来任何改变。

这是原住民在今年号召的第二场街头示威,第一场已在2月24日于鹅麦的原住民事务局医院进行。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267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3-2010 10: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ostro1320 于 23-3-2010 10:33 PM 编辑

1976年6月6日的X档案
                         1976年6月6日的X档案





34年前,1976年6月6日下午4时半,你记得你在做甚麽吗?当时你在哪里?

也许那时候你还未出世,也许那时候你还在牙牙学语,但在那年那月的那一天下午,亚庇新布兰海面上发生了一起坠机事件。

5位部长,包括当时的首长,还有另外6人,一共11人,在该起坠机事件中全部罹难,从此改写沙巴历史。

罹难者名单如下:

1。敦法(Tun Mohammad Fuad Stephens)-首席部长

2。拿督张天文-交通工务部长

3。拿督沙列苏隆(Datuk Salleh Sulong)-财政部长

4。拿督彼得摩尊丁(Datuk Peter Mojuntin)-地方政务兼房屋部长

5。达里士宾年(Darius Binion)-副首长助理部长

6。赛胡申华化博士(Dr. Syed Hussein Wafa)-沙巴经济策划单位总监

7。依沙阿丹(Isak Atan)-联邦财政部长私人秘书

8。摩哈末宾伍长(Said Mohammad)-首席部长私人保镖

9。佐哈力史蒂芬(Johari Stephen)-敦法公子

10。拿督华兴彼得安都(Datuk Wahid Peter Andau)-沙巴财政常务秘书

11。甘地那丹(Gandhi Nathan)-飞机师

当时我还在中学念书;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第二天全州放假下半旗,我和同学一起到亚庇民众大会堂去瞻仰11人的遗容。

根据官方公布的调查报告,飞机失事原因是因为“超重”。

根据报纸引述当地居民的话,飞机是在空中爆炸後才坠海。

这起事件后来被称为“双六空难”,因为它是在6月6日发生。

我觉得它应该叫“三六空难”比较恰当,因为事发当年是1976年,当时政权交替,人民党新政府在刚举行过的州大选从沙统旧政府接手执政。



真正的坠机原因,至今仍然是个谜。

许多年後,曾在报上读到一则新闻,说有关坠机调查报告已经完成,但是政府不打算把它公布。

这样一桩大事件,人人都想知道坠机原因,每位州民都有知情的权力,为什么不打算公布?有甚麽不可告人?

于是,有关报告成了沙州的X档案,州民只有猜测,但无法证实。

上两周,在《今日大马》读到柏特拉的一篇有关石油税的文章,里边提到说,三六空难事件与沙巴的石油税有关。

当时有点半信半疑,认为那只是柏特拉本身的猜测,所以也不以为意。

今早在Putt For Change部落格读到更深入的报导,重提34年前发生的事件。

http://advocateviews.blogspot.co ... oyalty-5-or-20.html

博主Klassen说,事发当天早上,当时的首长敦法连同张天文和沙列苏隆等几位内阁成员飞到纳闽,欢迎当时的联邦财长拉沙里和砂拉越首长到访纳闽的炼油厂。

第二天,也就是1976年6月7日,拉沙里原本要到亚庇签署一份州政府与国油之间的石油合约。

但,空难在6月6日下午发生了,第二天的签署仪式也取消,一直到6月14日,由新首长哈里士代表州政府签署,接受了5%石油税的合约。

Klassen问,如果空难没有发生,敦法要求的石油税是不是不止5%?

根据柏特拉的“假设”,因为沙州不同意区区的5%,才会发生坠机事件。

由于敦法等人当时是到纳闽迎接拉沙里,相信对三六事件的发生,拉沙里应该很清楚。

三六空难纯粹只是一起意外,还是与石油税有关?这点拉沙里应该可以证实。

相信当天在纳闽,不止是为了参观那里的炼油厂,不可能没有谈到第二天即将签署的合约。

如果只是单纯的意外,那又何必把调查报告列为官方机密文件?

当时的联邦首相是敦胡申翁,是内长希山慕丁的父亲。

让人民党成功从沙统嬴取州政权的,则是前一任首相敦拉萨,也就是现任首相纳吉的父亲。



当年的沙统主席马士达华成了一名独裁者,甚至有意将沙巴脱离马来西亚,委任自己做沙巴苏丹。

联邦先下手为强,协助敦法等人成立了人民党,成功推翻沙统政权。

但敦法只做了短短几个月的首长,在三六空难时连同另外四位部长“功成身卒”。

这就是我所记得,发生在沙巴历史中的重要一页,却也可能是州民世世代代一个永远无法解密的X档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3-2010 1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你唔好彩 于 7-4-2010 06:28 PM 编辑

这是事件簿第236项的相关资料。



斥警方11次自行举报民联领袖 吉祥讥希山任内创政治报案记录
3月11日

民主行动党国会领袖兼怡保东区国会议员林吉祥指出,警方最近11次报案对付民联领袖之举,肯定创下了在最短时间内,作出最多“政治”报案的记录,并质问此事为何会在希山慕丁出任内政部长任内发生?

“原本应促警方将全幅心思放在打击罪案,使大马成为一个对国人、外资及游客的安全国度的希山慕丁,是否要警方涉及更大的政治骚扰民联领袖行动?”

林吉祥指出,当行动党光大区州议员黄伟益针对第二财长阿末胡斯尼(左图)上周二发表种族偏激言论向警方报案时,刚好在槟城的联邦刑事调查总监莫哈末巴克里马上作出回应。

巴克里在记者会上问道:“你要警方打击罪案,还是调查政治事务?”

答案很明显,警方的首要任务是维持治安,确保国人、投资者及游客感到安全,并免于对罪案的恐惧感,而这是大马警方在过去10年来的两大败笔。

打击罪案非涉及政治

林吉祥强调,尽管成立警察皇家委员会及它在2005年提出建议,要打造一支持有效率、不贪污及提供专业服务的警队,但国家的犯罪率持续飙升,连首相纳吉也必须承认,这是他的政府面对的6大挑战之一。

“虽然去年的打击罪案关键表现指标(KPI)及国家关键绩效领域(NKRA)宣传不断,但警方至今无法突破高犯罪率问题,国人、游客及投资者普遍上仍对罪案深感恐惧,国家不安全的程度尤其可见一斑!”

巴克里说,警方的首要任务是打击罪案,而非涉及政治事务,但这似乎不是全国总警长慕沙哈山及希山慕丁所能明白的话。

警方骚扰槟三位首长

否则的话,为何警方要骚扰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两名副首席部长曼梳与拉玛沙米、行政议员阿都马力及曹观友,以及民联中央领袖如安华。

“虽然全国总警长已经否认,自行报案是警方偏差之举,而宣称警方报案对象有朝野两个阵营的领袖,但慕沙哈山无法举出例子,证明警方曾举报首相、副首相、内阁部长、国阵首席部长与州务大臣,或者证明曾对付他们!”

“慕沙哈山能否回答?当然不能,因为他根就没这么做!”

林吉祥强调,由于警方及反贪污委员会等主要国家机构,愿意充当巫统/国阵的爪牙,而忽略了本身的首要任务(即警方打击罪案及反贪会肃贪),造成国人及国际社会对他们的效率、能力、专业精神及廉正失去信心。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26305








为何警方没针对阿旺士拉末及马来西亚前锋报的煽动报案,却自行报案指林冠英煽动?
25 January 2010


国人在问,为何警方没针对阿旺士拉末及马来西亚前锋报的煽动报案,却自行报案指行动党秘书长兼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上个月在莎亚南民联全国大会发表的言论具煽动性?
国人想知道,警方是否具双重标准,尤其是林冠英提到赵明福于去年7月6日在马来西亚反贪污委员会总部死得不明不白案件时,根本未犯下任何煽动罪行,而阿旺士拉末撰写的社论,明显的触犯煽动法令,因为它的煽动性谎言,如诬指行动党反马来人及要废除马来君主来建立一个共和国,企图挑起种族憎恨。
这是内政部长拿督斯里希山慕丁及全国总警长丹斯里慕沙哈山应向国人交待的问题,即警方是否以双重标准行事。
阿旺士拉末昨天的社论,显然也在挑战首相拿督斯里纳吉的一个大马口号与概念。


就让它成为内阁在周三会议中的一个测试个案,考验是否有巫统、马华、民政党、国大党及东马国阵成员党的部长有勇气表明,他们零度容忍像阿旺士拉末般,在纳吉的一个大马下散播毒素、谎言及煽动性的言论,並全力支持内阁以最强烈的行动对付阿旺士拉末及马来西亚前锋报。
马来西亚前锋报今天的社论标题是:“在敏感课题中展示毅力”。就让内阁部长及警方在处理类似阿旺士拉未及巫统的前锋报的敏感课题,展示出他们的“毅力”。



http://cblog.limkitsiang.com/?p=16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3-2010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行报案调查林冠英——卡立巴卡玩政治

12/27/2009



雪州总警长拿督斯理卡立巴卡必须解释为何牛头示威发生后,雪州警方为何没有自行报警调查这群煽动极端种族和宗教主义的右翼分子,反之却针对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的言论自行报案?

我也要质问,为何过去我本人针对巫统中央代表在巫统代表大会所发表的极端性言论报案,到现在为止警方和总检察署尚未提控任何人士上法庭?

如果警方真正履行他们的责任,公正不阿地进行他们的任务,那么这些事情就不应该发生。

我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是雪州总警长卡立第一次发表这类政治言论。他曾经在今年1月中旬公开炮轰雪州民联政府漠视州内治安,也不同警方配合,包括拒绝听罪案匯报。他也说民联州政府从来没有邀请他针对州内的治安进行汇报。

第一,卡立巴卡身为一名公务员,不应该发表偏袒一方的政治言论。他的言论已经抵触公务员守则。如果卡立巴卡对州政府有任何不满,卡立巴卡应该直接致函州务大臣,或者是要求会面,而不是公开在媒体抨击州政府。这不是专业的做法。

第二,卡立巴卡不能仅仅因为本身没有受邀列席州行政会议而直接抨击州政府,而以偏盖全诬告州政府漠视州内治安。民联各地区的国州议员经常和地方上的警局、居民协会、警区主任和各级主管不定期举办汇报会、对话会等等。卡立巴卡的这番言论并不符合事实。
从今年一月的这事件,我们看见卡立巴卡已经不能公正有效地进行他身为雪州总警长的职责,同时已经严重违反公务员准则。

雪州警方能够针对林冠英的言论自行报案以进行调查,为何他们不能针对州内许许多多发表煽动言论的右翼分子自行报案,以对他们进行调查?

在过去数个月,我观察到,若巫统在雪州地区召开的示威游行活动都获得警方友善对待,甚至没有派员到场驻守,反观民联举办的各项“反内安法令”和平集会,警方似如临大敌,甚至向民联议员动粗。

同时,在警方一直无法改善人力不足问题,以致雪州的治安问题一直没有获得妥善解决的时候,许多民间团体被迫自行进行保安工作。他们纷纷在各自社区设立围墙和栏杆,阻止陌生人进出他们的社区。这凸显警方在打击罪案的无能。

在地方政府方面,一些经济能力比较强的市政厅,如八打灵再也市政厅已经向警方正式申请成立辅助警察部队(辅警)。虽然市政厅已经采取主动解决问题,但是警方却托慢整个程序。成立辅警部队的工作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开始,但是武吉阿曼警察总部却尚未发出任何批文,导致市政厅的辅警部队依然不能操作。

奇怪的是,当我们尽全力拼治安的同时,雪州警察总长卡立巴卡却跟我们玩政治游戏。

我要在这里强调,这一切已经足够了。在过去数年,我们曾经要求政府加强警力、成立警方舞弊调查委员会(IPCMC)、以更符合人权标准的方式处理和平集会,可悲的是,我们的要求似乎并没有得到理会。即使是人权委员会做出同样的要求,警方依然视之不理。
既然地方政府以及州政府正准备辅助警方扑灭罪案,再加上联邦政府在这问题迟迟不能交出成绩单,以及诸如卡立巴卡这类总警长在州内“玩政治”,我在这里呼吁武吉阿曼把卡立巴卡调走,同时内政部长应该把各州警方事务交由州政府管理,联邦政府只是负责处理联邦调查机构,负责各州之间扑灭罪案的协调工作,并且把每年管理大马皇家警察部队的费用依据警员人数分配给各州政府和联邦调查机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恢复警队名声。

http://wengsan.blogspot.com/2009/12/blog-post_2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3-2010 04: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你唔好彩 于 7-4-2010 06:28 PM 编辑

这是事件簿第238项的相关资料。



转卖520亿土著股权形同背叛 林冠英吁设皇家委会调查朋党
3月29日

由于首相纳吉去年中宣称有高达520亿令吉的土著股权宣告流失,民主行动党峇眼国会议员林冠英(右图)因此呼吁政府设立皇家委员会,调查和对付那些造成股权流失的国阵朋党。

他也要求政府采取严厉的行动对付那些导致“土著股权流失”的罪魁祸首,尤其获得相关股权的多是国阵朋党。

林冠英是今日在国会走廊召开记者会,发表上述的立场 。

仅20亿股权仍留在土著手上


也是槟城首席部长的林冠英表示,根据《马新社》报道,纳吉在去年6月30日宣布放宽外国投资政策之际透露,过去实行的上市公司30%土著股权限制拥有巨大的漏洞,因为这些股权很快被转卖予他人。

纳吉当时表示,根据政府的研究,这种转卖的情况严重,只有少数股权仍留在土著手里,因此旧制度不能够持续。在总共540亿令吉的股权当中,只有20亿仍维持在土著手上。

转卖土著股权形同背叛国家

如此一来,林冠英倡议政府设立皇家委员会来调查此事,“这是一种背叛。政府必须逮捕这些骗子,他们骑劫和偷窃了520亿令吉。”

“罪魁祸首是那些获得这些股权的人,即国阵的朋党。政府知道他们是谁,但是为何没有对他们采取对付行动?”

股权流失导致30%目标失败

此外,林冠英也指出,若这些股权没有流失,则政府早就能够达到土著30%股权的目标。

根据纳吉在去年中的说法,土著股权当时只有19.4%,远远不能够达到19年前设下的30%目标。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277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3-2010 05: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质疑土著股权流失520亿 林冠英呼吁设皇委会调查
Mar 29, 2010

【本刊黄书琪撰述】新经济政策推行以来,土著股权30%目标却依然遥不可及,副首相慕尤丁指华裔依然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民主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则质问国阵政府,过去数十年来拨出的540亿股票仅剩20亿由土著掌握,“520亿去了哪里?”他要求政府设立皇家调查委员会查明股票去向。根据今日的《东方日报》,副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昨日在云顶出席活动时指我国财富主要仍由华裔把持,华人掌握我国经济命脉。

但是,林冠英(右图)今日却向媒体出示一份去年6月30日的《马新社》报道,该报道引述首相纳吉的谈话,显示我国推动新经济政策以来,一共分配总值540亿的股票予土著,但截至去年6月30日为止,土著手中拥有的股票却仅剩两亿元,股权百分比不过19.4%,距离新经济政策设定的30%目标相去甚远。

因此,林冠英质问慕尤丁:“联邦政府已经拨出540亿股票,但土著(拥有)的只剩下20亿元,就是超过95%被骑劫,土著的只剩下20亿罢了,520亿去了哪里?”

抨国阵朋党骑劫股票

接着,他进而要求政府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查个水落石出,并且抨击国阵朋党骑劫高达95%的股票,他说:“如果540亿还在的话,我相信(土著股权)已经超过45%。所以,不要怪任何种族,应该怪那些骑劫股票的,不要玩种族政治。”

上周六,右翼种族团体土著权威组织方举行首届会员大会,并且在前一周提呈备忘录予首相,要求将马来人议程纳入首相纳吉即将推出的新经济模式,尽管纳吉摆出积极、开明的姿态,并且在甫上任之际就开放27个次级服务领域,不过,马来右翼组织频频隔空向巫统喊话、施压,似乎为巫统接下来的种族主义政策铺好前奏。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278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10 0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你唔好彩 于 7-4-2010 06:29 PM 编辑

这是事件簿第239项的相关资料。



自认马来人优先,大马人居次 慕尤丁轰林吉祥企图挑拨离间
3月31日
副首相慕尤丁与民主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为“一个马来西亚”理念隔空交火。慕尤丁声称自己以马来人优先,马来西亚人居次。不过他表示,身为一名马来人,不代表就会亏待其他种族,更炮轰林吉祥存有恶意,试图挑拨他与纳吉之间的关系。

“我是马来人优先,马来西亚人居次。不过我身为一名马来人,不代表我不是一名马来西亚人,林吉祥并不明白‘一个马来西亚’的概念。”

“我怎可以说我是马来西亚人优先,马来人居次?如果是这样的话,马来人将会不喜欢我,并认为我这么说不适合。”

慕尤丁表示,就算国阵在帮助马来人,却不代表国阵不会同时帮助华人。

强调他与纳吉不会中计

他是今午在国会大厦主持一项会议后,在记者会上即时回应林吉祥稍早前的挑战。

林吉祥(右图)是在约3小时前,促请慕尤丁表明自己是以“马来西亚人为先,马来人居次”,否则就应辞去副首相职,为不符“一个马来西亚”的理念负责。

针对这项挑战,慕尤丁再次指责林吉祥的言论存有恶意,企图挑拨他与首相纳吉之间的关系。

不过他强调,他与纳吉不会中计,让林吉祥的阴谋得逞。

反挑战民联挺中道大马

他也挑战林吉祥是否敢表明“马来西亚人为先,华人居次”,不料却马上被记者告知,林吉祥早就已经这么做。

慕尤丁炮轰行动党是一个沙文主义党,反观国阵却是一个全民政党,旗下拥有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伊班人及卡达山人的成员党。

他说,就算是行动党提出“中道大马”,也未见得其他民联成员党亦支持这项概念。

“我反挑战林吉祥,证明公正党及回教党都支持‘中道大马’,反观国阵所有成员党,都支持‘一个大马’概念。”

“我作为国阵署理主席,当然也支持‘一个大马’概念。”

他声称,由于“一个大马”广受欢迎,所以林吉祥等在野党才感到害怕,并不断抹黑这个口号。

http://www1.malaysiakini.com/news/127966






为慕尤丁马来人优先言论护航 纳吉:与一个大马理念没冲突
4月1日


副首相慕尤丁昨日在国会声称自己以马来人认同为先,而马来西亚人次之;此话激起巨大争议,被轰违反首相纳吉提倡的“一个马来西亚”概念。

首相纳吉(右图)今日却开腔为慕尤丁缓颊,表示任何人若将族群认同——例如马来人或者华人身份摆在第一位,并不违反“一个大马”的概念。如此一来,慕尤丁昨天的发言并没有问题。

“他(慕尤丁)所说的跟宪法相符,后者阐明我们的种族渊源。不过,他也同时说自己忠诚于‘ 一个大马’概念。”

族群认同不阻碍大马人身份

纳吉今天告诉《马新社》,自己并没有发现慕尤丁言论有与“一个大马”冲突的地方。

“我们不可能基于是马来人,而反对‘一个大马’概念,或者不以大马人的角度来思考。同样的,如果我们是一名华裔马来西亚人,这并不意味我们不以大马人的角度来思考,或者不接受‘一个大马’的概念。”

慕尤丁指控林吉祥挑拨离间

慕尤丁(左图)昨日(3月31日)在国会跟民主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为“一个马来西亚”理念隔空交火。慕尤丁当时声称自己以马来人优先,马来西亚人居次。

不过他表示,身为一名马来人,不代表就会亏待其他种族,更炮轰林吉祥存有恶意,试图挑拨他与纳吉之间的关系。

“我是马来人优先,马来西亚人居次。不过我身为一名马来人,不代表我不是一名马来西亚人,林吉祥并不明白‘一个马来西亚’的概念。”

“我怎可以说我是马来西亚人优先,马来人居次?如果是这样的话,马来人将会不喜欢我,并认为我这么说不适合。”

林吉祥昨天较早时,挑战慕尤丁表明自己是以“马来西亚人为先,马来人居次”,否则就应辞去副首相职,为不符“一个马来西亚”的理念负责。




http://www1.malaysiakini.com/news/1280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4-2010 0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你唔好彩 于 5-4-2010 02:32 AM 编辑

纳吉一年口号多过茶 林吉祥:国家没改变
Apr 04, 2010

【本刊记者撰述】纳吉上任一周年,主流媒体满载赞誉之声,惟民主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再倒冷水,指此情况与前首相阿都拉任满一年时相似,但阿都拉却在2009年黯然交棒。同时,林吉祥抨击纳吉治国一年,除了口号之外,没有为马来西亚带来改变。

林吉祥是在昨晚于玻璃市亚娄(Arau)演讲时猛泼纳吉冷水,拿纳吉与前任做不满两届首相任期的阿都拉比较,指主流媒体在纳吉任满一年之际的盛赞之声不代表纳吉可以稳坐首相之位。

昨日乃我国第六任首相纳吉接棒满一周年,今天各大报头条皆刊载纳吉走访补选即将揭幕的乌鲁雪兰莪国会选区,同时,昨日的《马来西亚前锋报》、《每日新闻》、《新海峡时报》、《星报》也都特别出版纳吉一周年特辑。

更重要的是,根据独立民调中心(Merdeka Center)所做的民调结果显示,马来西亚人民对执政满一周年的首相纳吉满意度扬升,从去年刚上任的44%,成长至目前的68%。

不过,林吉祥就问:“阿都拉任满首相一年时,主流媒体也满是夸誉之词,结果,他后来怎样了?”他认为在社稷为重的情况下,纳吉最好认清现实,了解其上任一年以来除了口号之外毫无改变,对其本人亦不无助益。

林吉祥指出,作为纳吉首相任期第二卖点的新经济模式若无法确保不重蹈覆辙,则与失败的新经济政策无异。他说:“新经济模式与新经济政策有什么分别?后者令马来西亚的经济停滞不前,使国家停留在中等所得国家层次,在经济发展上,不是被其他国家远远超越,就是快被追上。”

同时,林吉祥列举数据,指我国每年因为贪污损失280亿令吉、新经济政策推行以来分配给土著的520亿令吉股票,目前仅有20亿令吉尚留在土著手中、前华尔街日报编辑韦恩(Barry Wain)在《马来西独行侠:在动荡时间的马哈迪》(Malaysian Maverick: Mahathir Mohamad in Turbulent Times)一书中揭露,敦马哈迪担任首相22年期间,至少浪费1000亿令吉在好大喜功的计划及贪污上。

如是种种,林吉祥认为纳吉唯有保证新经济模式不会重蹈以上覆辙,否则其新经济模式与新经济政策实在毫无差别可言。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286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10 0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特权”非永恒不可变
4月4日
文:阿哈伦;译:姚文傑


我曾在〈探索马来人“权利”〉一文中评论了联邦宪法第153条文。我在该篇文章中指出,根据该条文,马来人其实并没有任何特别“权利”。

宪法只是阐明,马来人与沙巴砂拉越土著拥有特别“地位”。总的来说,这个特别地位并未赋予马来人任何受法律承认的权利。

具体来说,宪法第153条文所涵盖的是赋予最高元首的权力:在陛下认为合理的情况之下,最高元首有权确保公共服务、高等教育机构保留名额给马来人与东马土著。

此外,在奖学金、准证、执照的分配方面,陛下也有权确保马来人与东马土著享有固打名额。同样地,当最高元首认为合理的情况之下,陛下有权执行这项权力。

153条文的四个前提

我们必须检视、牢记宪法第153条文的基本前提:


  • 该条文并没有将任何权利赋予马来人与东马土著。举例来说,宪法第153条并没有阐明:马来人每年有权获得三成至五成的政府奖学金;
  • 除了马来人之外,该条文也将特别地位赋予沙巴与砂拉越土著;
  • 最高元首拥有御准固打的权力;
  • 当最高元首认为合理的情况之下,陛下有权执行这项权力。换句话说,陛下不可任意执行这项权力。


扶弱政策需有“合理”元素

宪法第153条文中的“合理”元素,为该条文的执行注入了弹性。理由很简单,在1969年合理的事情,在2010年或以後都未必合理。若想要消弭马来人或非马来人对宪法第153条文的不满,我们必须理智地讨论:在目前的大环境里,何谓“合理”?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必须谨慎地执行宪法第153条文,并将任何公平的方程式纳入其中,以确保该条文的执行是“合理”的。

如此一来,每当各族群之间出现经济地位不平衡的争议时,大家就无需举剑激辩了。

大马拥有相当多的知识份子与经济学家。举个例子,佐摩教授目前担任联合国秘书处的高级官员;我国甚至出了个太空人、海军舰队也有潜水艇。为何我们不善用我们的智慧与专长来解决宪法第153条文的争议呢?

这课题在近来惹恼了好多人,有些人不了解该条文的规定,结果将之曲解了。媒体每天重复的老套陈述,根本就没有学术根据,也不符合事实。政治手段如此低劣,从这种老套论述衍生出的目光如豆,实在是让人觉得反胃。

宪法当然可以在国会被修订


大家一般普遍主张宪法第153条文是不能被修订的。据我愚见,这是一个混淆视听的主张,并且尽显对宪法的无知。根据宪法第159条文,只要国会上下议院在二读、三读时有三分之二的议员支持修订法案,宪法第153条文其实是可以被修订的。若得到上下议院三分之二议员的支持,那么在统治者会议批准之后,该项修订法案方才生效。

因此,若有任何人坚持认为宪法第153条文是不可被修订的话,我很乐意证明他是错的。

我们尝试了解不同事物的努力,国人应该更谨慎看待之,因为唯有通过知识,我们才能找到真相。对于别人所说的一切,切莫囫囵吞枣。有关宪法第153条文的议题,我们其实可以回顾历史,从中学习。

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吧。

拟宪委会了解扶弱有违公平


众所周知,英殖民地政府曾设立一个委员会草拟我国宪法,那就是一个以知名英国法官里德为名的委员会。

里德委员会(Reid Commission)在草拟我国宪法时,被委以保障马来人地位的任务。其报告指出:

“我们受到委托,以在宪法中规定‘保障马来人特别地位,以及其他族群的法定权益’。”

然而,该委员会发现到,要永远特别优惠特定族群,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这违背了法律上的公平原则。里德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

“保障马来人特别地位若是预示着允许一个族群,而不是其他族群长久享有特别优惠,我们发现到,要调和这项委托是相当困难的。”

统治者会议要种族主义绝迹

以国父东姑阿都拉曼为首的联盟,亦要求独立的马来亚不分种族、宗教,让人民享有平等的权利、优惠和机会。此外,统治者会议也希望种族主义最终可以在政治、经济领域中绝迹。关于这点,里德委员会指出:

“让一个族群比其他族群更优先,并且长久享有特别优惠,联盟党也发现到这是很困难的。由首长领军的联盟党代表也认为,在独立的马来亚,所有国民都享有平等权利、优惠与机会,不容出现以种族、宗教信仰为由的歧视….’王室成员亦在备忘录中表达相同的看法:‘我们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在我国政治、经济领域中杜绝种族主义’。”

这就是我国建国先贤向英殖民地政府争取独立时的美好愿景,联邦宪法也是在对这些抱负有所认知的情况之下制订的。

尽管如此,里德委员会面临另一个难题:在现实中,马来人有什么特别地位是需要被保护的?特别地位是存在的吗?建构这特别地位的准则是什么?

马来特殊地位表现在四领域

当该委员会发现到马来人自从英国殖民马来亚就享有特别地位之后,他们就停止寻找答案了。这特别地位是英国人和马来统治者签署协议时制订的,结果马来亚联邦1948年协议第19(1) (d)条款承认了这项特别地位。该委员会解释:

“当我们要决定何谓‘马来人的特别地位’时,我们发现到:根据英国跟马来州属的协定,马来人特别地位一直都是受到承认,当局亦不时重申这件事。马来亚联邦1948年协议第19(1) (d)条款中延续了这项认可,保障马来人特别地位与其他族群权益的责任就落在最高专员署身上。”

该委员会也发现到马来人在这四个领域享有特别地位:
    * 保留地
    * 公共服务机构的固打名额
    * 准证与商业执照的固打名额
    * 奖学金与教育领域的固打名额

里德委员会草拟我国宪法之前,曾经拜访马来亚以汇集各方意见。虽然有些团体反对长久延续马来人特别地位,但是里德委员会到访期间,并没有碰到任何人反对延续马来人特别地位。

该委员会继而考察马来人特别地位、马来人在经济与教育领域落后于其他族群的情况,后来决定在草拟宪法时保留马来人特别地位。这就是宪法第153条文的历史背景与根源。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必须决定这是不是真的:宪法第153条文中的规定应该永远维持不变。


编按:本文译自政策创议中心(CPI)特约马来撰稿人阿哈伦(Art Harun)的文章〈Article 153 on 'special position' of the Malays and other natives: The way forward〉;姚文傑负责翻译。

http://www1.malaysiakini.com/columns/12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4-2010 0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事件簿第240项的相关资料。



不滿指檳政府頒回饋金涉貪‧樂齡人怒要民政道歉
2010-03-21

    阿布峇卡(右2)及梅長城(左2)要求民政黨和民青團向州政府與樂齡人士道歉。右和左分別是洪水成及阿魯姆甘。(圖:星洲日報)

  • 部份領取回饋金的樂齡人士開心地高舉手中的100令吉現鈔。(圖:星洲日報)


[url=][/url]
1 of 2
[url=][/url]


(檳城)領取檳州政府回饋金的樂齡人士,促請檳州民政黨和民青團向檳州政府、樂齡人士道歉。

檳州民政黨和民青團早前懷疑檳州政府頒發100令吉給樂齡人士的目的和背後議程,促請反貪污委員會介入調查州政府是否涉及賄賂,這引起樂齡人士不滿和憤怒,要求民政黨和民青團向州政府與樂齡人士道歉。

在這之前,檳州民青團副團長陳嘉亮的“林冠英不要當懦夫,否則就穿裙”談話,引起女性組織認為民青團歧視女性是懦弱群體並提出抗議後,民青團在壓力下向女性道歉,但不向檳州首席部長林冠英道歉。


阿布峇卡斥貶低樂齡人

71歲的阿布峇卡今日(週日,3月21日)領取回饋金後,受詢及對民政黨和民青團的言論的看法時認為,有關言論形同貶低領取回饋金的樂齡人士,氣忿地要求民政黨和民青團向州政府和樂齡人士道歉。


阿布峇卡說,他並非沒有收入,100令吉的回饋金也不能讓他花一輩子。

“我們都知道,這一點錢(100令吉)在物價高漲的今日已經沒有甚麼作用。但是,我當時申請回饋金不是因為數目的多寡,而是顯示對州政府的支持。”

檳州政府週日早上在愛心大廈舉行,頒發回饋金給檳島首批受惠者;大會原本通知受邀的399名樂齡人士在上午9時後報到,但樂齡人士於清晨7時許開始陸陸續續抵達愛心大廈,相信是心急。


梅長城:做錯事應道

其中一名受惠者梅長城(71歲)認為,人人都應該懂得基本禮儀,就應該對自己做錯的事情道歉。

“我認為民政黨和民青團會發表這樣的言論,純粹是嫉妒州政府的計劃獲得眾多樂齡人士響應。我今日來這裡領取回饋金,也是為了顯示對州政府的支持。”


林冠英:若涉貪早就被逮捕


檳州首席部長林冠英致詞時透露,他早前與檳州反貪污委員會主任拉蒂花一起喝茶聊天時,提及頒發回饋金是否涉及貪污的課題。

“倘若頒發回饋金如民政黨和民青團所言涉及賄賂的話,相信我早已被反貪會官員逮捕。”


2人領回饋金適逢生日 100令吉當生日禮物


頒發回饋金儀式恰巧碰上生日,2名樂齡人士把100令吉當作州政府贈送的生日禮物。

來自浮羅山背的阿米爾(65歲)和峇六拜的諾瑪(60歲)素未謀面,但頒發回饋金儀式上卻讓他們相遇。

阿米爾和諾瑪的生日同樣落在3月21日,他們在大會的“巧妙”安排下先後領取100令吉的回饋金,過後也被安排坐在一起。

阿米爾與諾瑪受訪時異口同聲表示會利用這筆錢先吃一頓飯,當作是生日的獎勵。

http://tech.sinchew-i.com/cp/node/1537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4-2010 0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槟民青吁反贪会查乐龄回馈金  行动党质问拿回税金怎算受贿?
3月9日

槟州民青团昨天呼吁反贪污委员会调查槟州政府“回馈乐龄人士100令吉计划”是否涉嫌“行贿”的做法,继续激起朝野之间的骂战。行动党宣传秘书黄伟益今天质问,乐龄人士拿回税金怎么能算是受贿?

黄伟益(左图)指出,在许多先进的国家,政府派钱给人民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既然属于人民的钱,政府通过樽节的方式把盈余派回给人民,从而肯定乐龄人士曾经对这个国家所作出的贡献,这又何错之有?人民只是拿回他们所缴付的纳税钱,这怎能视为贿赂呢?”

胡栋强是昨天基于林冠英日前在一晚宴上致词时,三问台下出席者,政府推出乐龄回馈计划上是否有贿赂的成份,而出席者三答“有”的事件,发表文告提醒反贪会关注这课题。

呼吁胡栋强为幼稚言论道歉

黄伟益在今天文告也要求槟州民青团长胡栋强“就其幼稚的言论向所有乐龄人士道歉”。

“若槟州政府回馈乐龄人士可被视为贿赂,同样地接受回馈金的乐龄人士皆有错。那么,胡栋强是否要把槟州7万个接受登记的乐龄人士送入监牢呢?

使已登记乐龄人士深感不安

他指出,胡栋强(右图)的言论已引起整个社会惶恐不安。

“那些曾向槟州政府登记的乐龄人士感到不安,担心随时会被反贪污委员会调查进而被送入监牢,甚至可能会成为第二个赵明福。”

黄伟益认为,胡栋强不应该用如此幼稚的逻辑来看待回馈乐龄人士的计划。

“我们庆幸的是,州内至少7万个乐龄人士踊跃响应槟州政府的回馈乐龄人士计划,证明他们不跟胡栋强有一般见识。”

“除了回馈乐龄人士计划之外,槟州政府早前通过槟州供水机构让人民享有100令吉水费单回扣,还有推出消除赤贫计划让低收入家庭每月享有500令吉,还有福利援助计划、天灾援助计划、派发奖励金予SPM与STPM优秀生、提供周转基金或微型贷款予想要创业的失业人士等,胡栋强为何不指责这些计划有贿赂成分呢?”

炮轰民政协助巫统掠夺财富

黄伟益指出,相对于民联政府,“民政党执政槟州时,不但没有想方设法让人民分享州政府的财富,反而还要暗中协助巫统掠夺人民的土地与财富。”

他质问,“如果胡栋强指州政府派钱给人民乃贿赂,那么巫统或国阵领袖公然掠夺人民的土地与财富,为何却不是人神共愤的贪污大罪呢?”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260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3-6-2024 01:14 PM , Processed in 0.20368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