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fcthow

创价学会(SOKA GAKKAI)算是佛教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10-2007 07: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ooping 于 21-10-2007 06:22 PM 发表



我一直都知道你是谁。没良心的你。

世界是很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10-2007 08: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知道恶果是不停的随生死循环,那么就种善因吧!
与其说善因不如说善业来得适合,在pali文有分 punna karma和kusala karma(有错请改正),一般善业如果只为了拥有好的果报是punna karma。而kusala karma是为解脱而累积的。佛陀的解脱是彻底断除烦恼的根本无明烦恼而不是停留在修福修善业,因为如果只是这样而已并不能确保能够明白佛陀的圣法律。解脱要经过戒定慧的学习而智慧需要从听闻开始然后思维,去实践它。所以理论是重要的,如果忽视理论你修的称为盲修瞎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0-2007 08: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二 于 21-10-2007 08:10 PM 发表
当知道恶果是不停的随生死循环,那么就种善因吧!
与其说善因不如说善业来得适合,在pali文有分 punna karma和kusala karma(有错请改正),一般善业如果只为了拥有好的果报是punna karma。而kusala karma是为 ...

感谢你的批评。

只想问你,当你去实践它时,是种了什么因、或业?

还有,欲要得到回报的,就是贪啊~~
这就是恶因啦。。

[ 本帖最后由 网络侠客 于 21-10-2007 08:1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0-2007 08: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4 网络侠客 的帖子

佛法是戒定慧的修学,刚开始要确立正确的观念。比如善恶的标准,因果轮回,业报(这都是通过听闻而来的)。修学要从断恶行善开始所以必须了解善恶的标准,知道为什么要行善断恶原因那是因为什么样的业就会有什么样的报(这或许就是你所说的情况吧!)。这是第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0-2007 08: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二 于 21-10-2007 08:21 PM 发表
佛法是戒定慧的修学,刚开始要确立正确的观念。比如善恶的标准,因果轮回,业报(这都是通过听闻而来的)。修学要从断恶行善开始所以必须了解善恶的标准,知道为什么要行善断恶原因那是因为什么样的业就会有什么 ...

所以就是通过八正道(四圣的人间革命)来确立。

八正道可以很广,可以很狭义。

池田先生常教导我:要常亲近善知识。
所以他是时常引用很多名人的名言。

要如何分辨善恶知识?
每个人都有佛界(佛性),就涌现佛界来分辨吧!

九识心王之慧(佛界)的生命起于性,然后影响相,对三毒之惑产生如不动明王的定,从而不随三毒作业而受持戒。
这就是“人间革命”。


八正道是声闻缘觉的入门,上多一层就是菩萨,然后就是佛。
在此不说如何实践八正道涌现佛界。就此点住。

以上皆是小弟的我见。
谢谢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0-2007 08: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6 网络侠客 的帖子

善恶就是善恶,为什么牵涉佛性进来?俺刚才讲的只是世间正见,还没有讲到出世四圣和十二缘起的正见。佛先说端正法后说正法要,这是佛对众生说法的次第一切法的内容都包含在五戒十善,禅定和智慧。俺先请问你,你要谈世间正见还是要谈出世间正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10-2007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1 网络侠客 的帖子

当侠客在帖子 #392 说:
对于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创价学会的确是没有特别明示教导,但是当我去找资料,学习什么是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时,却让我看到三法印是十界互具与三世间、四圣谛是六道、八正道是四圣。。

所有一切一切,都在一念三千法门中。。到了日莲,他就upgrade一念三千法门到让众生可以实践修行的,那就是“南无妙法莲华经”。

豆实在为侠客你感到忧心,因为以上你的言论完全否定了佛陀的教诲。
原帖由 网络侠客 于 21-10-2007 07:57 PM 发表

当知道恶果是不停的随生死循环,那么就种善因吧!
不停的种善因,不停的消灭苦脑,人生就此解脱了苦恼。

那么要如何种善因呢?
就是通过佛法修行。(创价学会所提倡的信行学)

根据以上你诠释的创价“佛法”观,不能圆满。佛法中有究竟法与不究竟法,究竟的佛法能引导我们走上解脱生死之道;不究竟的佛法只能引导我们向善道,但依然在三界六道中轮回。

这里先不谈《南无妙法莲华经》内容,佛陀鼓励弟子多看、多听、发问其实理由很明显,希望侠客不会封闭自己求智慧的途径。大家都在学习,很多情况下我们必须自己去寻找答案。我这里也插一段圣严法师的《学 佛 群 疑》
    上上等人,不须教育,不须文化,而是自然天成,一通百通;他们能够掌握根
本的理,以贯通全体的事,不是从琐碎的万事万物各别认知中见其统一的理,正如
《永嘉大师证道歌》所说:「摘叶寻枝我不能」及「入海算沙徒自困」,那是一了
百了,不须琐碎的意思。学法是明理而穷本,学佛是见性而成佛,当然不需知识和
学问;可是见性和悟后,为了利益众生的方便,必须通达经教,充实知识,做为利
生的工具。

    中上等人及中下等人,必须依据经教,参访明师,才有修行的依准和学习的方
向,否则,便会成为盲修瞎练。在未见明师之前,或者见到了明师之后,都需要经
教的根据,才能够抉择明师之真假。如果顺乎经教,深入法理,洞明法义,那是真
的明师。如仅以自我的臆测和修持中的感应、经验来自由地解释经教而毁谤正统历
代诸大祖师及三宝的人,即为邪师而非明师。

    所以,若有人还不知如何选择明师的话,应先深入经教,确认佛法,再去访求
明师,做画龙点睛式的帮助,假使千万疑问能在一语之下彻底点破,那就是你的明
师。如果一无所知,而去参访明师,就你而言,他还是一位普通的凡人;若是已深
通经教,纵然踏破铁鞋,访遍天下,未见明师,也不会误入歧途;并且既已掌握方
向,便只是需要层层剥落心中的块垒,虽无法一时将无明的黑漆桶顿时兜底打通,
比较起来,还是安全的。

    修念佛法门的人,如果没有时间或环境不许可,当然,只要抱定一句「南无阿
弥陀佛」的六字洪名就够了。但是历代弘扬净土的祖师,像卢山的慧远,以及唐代
的道绰、昙鸾、善导、迦才,到明末的莲池、藕益,以及民初的印光等诸大师,都
是通达儒、释、道三教的饱学之士,也都是佛教史上的大思想家,怎么能说念佛不
需要经教呢?不通法义而仅念佛,怎么知道念佛可以往生净土?所谓净土又有几种
呢?虽然下下等人,不知发问,只知照著去做;但是能够发问,而且经常需要帮助
人家学佛、信佛、念佛的人,如果也是对于经教法义一无所知,怎么能够产生劝化
的力量?否则,就是以盲引盲,盲修瞎练,邪正不分,心态不明,目的不纯,怎么
能够自利利他,达到往生净土的目的呢?

    不错,人在正当用功之时,不论参禅、念佛、修显、修密,都要求心无二用,
不得一边修行,一边思考经教,或以经教的内容、法义来时时对照自己修行的情况
,那是种扰乱,是修行的大障。但在修行之前的认清指标及修行以后的印证情况和
指导后学,经教的研读却是不可或缺的。

非常抱歉咖啡豆连日来公务、学业缠身,近期不能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最快也要下个星期才能来佳礼。希望其他佛友可以和你一起讨论这个课题,也希望侠客你可以尝试了解豆所谓的佛教、佛法,自发寻找别人不认同的原由。

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0-2007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也要补充,
一般佛友,对700多年前日莲大圣人宣说他自己是“佛”这一论点有意见的解释。

众所周知,日莲佛法宣说的是每一个人,都有佛性,都能“成佛”,
所以日莲大圣人的某些教导里,说他自己是“佛”,
这不是要搞个人崇拜主义,让人相信他是佛就高高在上,让人崇拜他,


日莲大圣人是要明确表明,他自己身为一个凡人,也可以因为“南无妙法法华经”这一法门而成佛
他的弟子们也一样可以因为受持同样的法门而成佛。

日莲大圣人扮演的是一个师匠的角色,教导弟子们,
他宣扬法门,希望他的弟子们能相信自己也能成佛,踏上成佛的轨道。
日莲大圣人也因为宣说这一法门(每一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的法门),
而受到当时当权者的施压,流放,甚至处死。
(因为当权者受到其他宗派的影响,不能接受日莲的“新概念”,和日莲举行佛法辩论又输了,
也畏惧日莲佛法日益壮大,所以时时都加害日莲。)

日莲大圣人一生坚持要宣说的是法,
以他的想法是要众生能成佛,踏上成佛的轨道。
他提倡的是众生都有佛性,众生都平等,
绝对不是为了个人利益,
不是为了让人相信自己(日莲)是佛就高人一等,
让人崇拜。
正信的日莲信徒不会崇拜日莲大圣人,而只把日莲当为师匠

这和近来某些人称自己是佛,
让人崇拜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10-2007 1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价学会连什么是佛,什么是未来佛都搞不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7 09: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咖啡豆 于 21-10-2007 05:07 PM 发表
非也。佛法的基础在戒、定、慧,这基础亦不会因时代的不同而改变的 。说《南无妙法莲华经》是日莲所upgrade的最圆满的“佛法”,豆认为是过于主观、武断的说法。

豆推荐你达摩难陀长老的《如何实践佛法》一 ...



釋尊以「佛陀」即覺者的身份,將他所領悟到的「法」,以當時交通環境所能達到的距離廣布開去,在當時印度的婆羅門教和各種沙門學派之外而創立了佛教教團。後來傳播範圍逐漸擴大,在釋尊死後又隨著時代的發展,從最初的原始佛教發展成部派佛教,又從小乘中發展出大乘佛教。大約到了公元前三世紀,佛教從印度國內傳播至國外,時至今日,終於發展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宗教。
 那麼所謂佛陀領悟的「法」,究竟是甚麼呢?從內容而言,那是包括了釋尊一生所說,而在他去世後由弟子結集而成的八萬四千法藏。所謂八萬四千只是一個概括的數字。其實,佛的教說之所以結集成那麼龐大數量的經典,主要的原因在於釋尊逝世後,弟子以口耳相傳的方式來傳達釋尊的教說。不同的弟子各自以不同的個性取向,以自己最為深刻的教說作為整個佛法的重點,於是經典的數量便不斷增多,而教說取向的分歧亦導至了派別的分立。

 釋尊指出人的痛苦根源主要在於「無明」(即對人生道理的無知),是以提出了四諦、八正道這揭示人生苦惱的根本原因,以及進入涅槃境界的方法和途徑;更透過十二因緣來解明生命的因果理法和實相。

 毫無疑問,釋尊的洞察是創造性的,在他之前,從沒有人或學說能對生命以及人生有這樣透徹的分析。可是,能透過這樣的智解而達至解脫(即像釋尊一樣成佛)的人,卻沒有能在弟子中出現,基於他們對師匠的渴仰,便把目標鎖定在止於成為師匠次一級的覺悟者(即阿羅漢)而滿足。因此,弟子各自按自己的個性取向,或專注於坐禪、或致力於嚴守戒律、或用功於因明之學(佛教邏輯學),各以所側重的釋尊教說的部份來作為佛教的主體。

 至於從精神方面看,既然釋尊以解決人生的痛苦作為出發點,佛法的最終歸結亦自然離不開人的解脫上。問題是以怎樣的方法,使人認清生命的本質,然後達至成佛的幸福境涯。既然釋尊是以人的立場而悟達成佛,那麼使眾生都能夠成佛,自然是佛法的最終目的,脫離了眾生成佛的希望與實踐的話,佛法便永遠流於觀念論。時至今日,佛教被人視為膜拜偶像、祈福求祐、出家避世的宗教,這與佛教原本精神的失墜有著很大的關係。

 其實,在釋尊說法的生涯中,為了適應眾生的機根而曾經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進行說法。直至公元六世紀中期,中國的天台大師才綜合釋尊的教說,以五時八教的判釋釐定釋尊一代所說教法的高下深淺,從而明確釋尊在入滅前八年說法的法華涅槃時,以及期間說出的《法華經》才是釋尊最終極和正確的教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7 09: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22-10-2007 12:05 AM 发表
创价学会连什么是佛,什么是未来佛都搞不清楚。


事實上,日蓮大聖人的佛法理念,在宗門教學的歪曲影響及傳統佛教既定概念的判別下,一直以來都備受誤解。
不少批評者將大聖人的佛法視為背離釋尊佛法的外道.

其實,大聖人從來沒有否定釋尊在佛教史上的地位。日蓮大聖人的悟達,無論如何都是從讀盡釋尊八萬四千法藏之後而獲得,
並不是來自於甚麼神秘的體驗或神跡

更進一步而言,日蓮大聖人在他的御書裡不斷強調的,是應該怎樣正確地理解釋尊的佛法,只有正確而全面地理解釋尊的教法,才能明白到《法華經》所說的永遠生命觀才是釋尊悟達的究極,而由此而推演的諸法實相以及一念三千,以至三大秘法的法門,才能夠為眾生的成佛示現明確的道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7 1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gdog369 于 20-10-2007 09:18 PM 发表

对我来说弄明白了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等相关内容,
对我一点作用都没有,
最多是多了一些知识,
而不能使我进步。


创价自称佛教团体,连最基本的佛学常识都可舍弃,是不是舍本逐末呢?

很不好意思的说,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是佛教的独有的特征,缺少了这些,和外道没啥分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7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gdog369 于 20-10-2007 01:43 AM 发表
这些日莲大聖人的教导,我想也不可能在这里深入的解释。


我举个例子吧,
比如有人提倡“念佛号”,那到死时就会有西方佛来迎接到极乐世界,
这些理念也从没在释尊的经典里提过,
不过大家都会认为那是佛教的观念,也没有人去挑战这些说法。


我的意思是,
你可能不认同某些观念,但也不能说别人是错。
法律上也没表明。
如果要辩论,也要大费周章,而不会有结果。

大家应该比较正面的互相交流,而不是互相攻击。


嫌无量寿经长的话,可以看佛说阿弥陀经

法华经的普门品你没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7 07: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咖啡豆 于 21-10-2007 09:49 PM 发表
当侠客在帖子 #392 说:

豆实在为侠客你感到忧心,因为以上你的言论完全否定了佛陀的教诲。

豆豆误解侠客本意了。。

侠客本意没有否定释尊所言,反而更肯定释尊的教诲。

在此借用《无量义经》的经文,来向豆豆解释侠客的思想。

说法品第二

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所以者何。以诸众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说法。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余年。未显真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

释尊慈悲,他观当时候的众生根性不同,用了渐教的教法来引导当时的众生成佛。
这样就用了他的50多年。
所以释尊就在此强调两次种种说法,因为种种说法,皆是方便说。

学习佛法,需要懂时、知时,不然会不懂“机根”的。

就如
说法品第二

如来世雄。于法自在。所说诸法。亦复如是。初中后说。皆能洗除众生烦恼。而初非中。而中非后。初中后说。文辞虽一而义各异。


虽然文字是一样,但是意义却是更深一层,这也是侠客所说的“upgrade”,这并非“replacement”。

好比释尊在此经的比喻,初时五人转四谛法轮时。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宣说十二因缘、六波罗密时。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演说大乘无量义经。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但是文辞是一样,意义是别异,众生又各自自解,就有了种种不同的意义,最后得法得果得道亦异。

就如初说四谛的诸法,是求声闻人。中于处处演诸甚深十二因缘的诸法,是求辟支佛人。之后说方等十二部经摩诃般若的诸法,是求无量众生住辟支佛因缘法中。

所以,释尊皆有知时说种种法,字同义异,在法华经中显出世本怀。
而当释尊说了出世本怀,入灭了,真正需要承传的,就是他出世本怀的清流。

随着正法,步入像法,再入末法。
能知时的随众生机根走、弘法,就是用字异义同的方式。

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小弟的确是在创价学会中找到,但是却是用了其他的字眼来代替,而且是更圆满的带出真正的意义。不过,却不能说创价学会没有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的教导。

谢谢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7 07: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价学会到底是不是佛教的?大马佛总有承认它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7 07: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咖啡豆 于 21-10-2007 09:49 PM 发表
根据以上你诠释的创价“佛法”观,不能圆满。佛法中有究竟法与不究竟法,究竟的佛法能引导我们走上解脱生死之道;不究竟的佛法只能引导我们向善道,但依然在三界六道中轮回。

这里先不谈《南无妙法莲华经》内容,佛陀鼓励弟子多看、多听、发问其实理由很明显,希望侠客不会封闭自己求智慧的途径。大家都在学习,很多情况下我们必须自己去寻找答案。我这里也插一段圣严法师的《学 佛 群 疑》

其实,小弟的确不懂为什么佛教演变到教人死后去摆脱生死的地步。(希望是小弟的误解)

所有的佛法,都是教导众生如何在沙婆世界中拔苦为乐,而不是死后摆脱生死。

对侠客而言,当生死的过程中性空时,就是涅盘,而不是死后得涅盘,然后不再轮回,不再做人,认为做人很辛苦云云。。这是错误的思想啊~

释尊在法华经有云:我常在此。裟婆世界。说法教化。
裟婆世界本就是久远实成之佛所居住的本国土,亦是“寂光土”。

所以此地皆是大家要修行后得涅盘之地,而不是深不可测、未知的空间中。。

[ 本帖最后由 网络侠客 于 22-10-2007 07:2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10-2007 07: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weetHours 于 22-10-2007 07:17 PM 发表
创价学会到底是不是佛教的?大马佛总有承认它吗?



创价学会是联合国所承认的佛教团体。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7 07: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22-10-2007 12:05 AM 发表
创价学会连什么是佛,什么是未来佛都搞不清楚。

什么是佛?
什么是未来佛?

先谢谢献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7 07: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笨陈 于 22-10-2007 11:52 AM 发表


创价自称佛教团体,连最基本的佛学常识都可舍弃,是不是舍本逐末呢?

很不好意思的说,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是佛教的独有的特征,缺少了这些,和外道没啥分别.

特性,需要依“字眼”的带出吗?

你根本是跳过我的贴。。。

请看#4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7 07: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笨陈 于 22-10-2007 12:02 PM 发表


嫌无量寿经长的话,可以看佛说阿弥陀经

法华经的普门品你没看吗?

法华经的28品,你有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2-2025 12:35 PM , Processed in 0.09629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