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7-12-2006 09: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sw@ng 的帖子
不错!! 你对 astronautic 还蛮注意的。不知你有更多关于 National Space Center 的资料吗??我想在这方面多多补充。 |
|
|
|
|
|
|
|
发表于 28-12-2006 06: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cketeer 于 27-12-2006 09:14 PM 发表
不错!! 你对 astronautic 还蛮注意的。不知你有更多关于 National Space Center 的资料吗??我想在这方面多多补充。
是 National Space Agency 啦~~
基本上,我国有两个和航太相关的公司-National Space Agency 和 Astronautic Technology Sdn Bhd.
NSA 是负责国家航太管理而 ATSB是在科技方面。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第一位太空人上太空而没有 什么做研究。
我们的第二批学长们有位学姐也在ATSB做。
如你要懂更多为何不去找 Prof Dr. Chuang?他是NSA的顾问之一,你要懂NASA也可以问他因为他
曾在那边做过。
其实,之前他告诉我手头上有个硕士研究是从NSA拿出来的,做 NANO SAT的 structuralanalysis,学费全给,还有剩下作为生活费但是现在就要开始而我明年才毕业所以他说可惜咯.(但是我偷偷告诉你,我想做飞机的structural analysis 多过 satellite)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06 09: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Aiya.....不是啦! National Space Agency 和 National Space Center 是不同的。就好像NASA (National Aeronautic and Space Agency) 和 Goddard Space Center, Kennedy Space Center。Agency 负责管理,而 space center 进行 testing 和 research。Malaysia Space Center (National Space Center,坐落在 Sungai Lang,Banting) 刚在 4 Oct 2006 由首相开幕。 而 National Space Agency 已存在几年了。。。。
Structural Analysis 啊, 我也没什么兴趣。考试成绩也不好。。。。我对 rocket propulsion 和 orbital mechanics 比较有兴趣。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06 09: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cketeer 于 29-12-2006 09:43 AM 发表
Aiya.....不是啦! National Space Agency 和 National Space Center是不同的。就好像NASA (National Aeronautic and Space Agency) 和 Goddard SpaceCenter, Kennedy Space Center。Agency 负责管理,而 sp ...
pai seh loo
你以为prof chuang 只会analysis?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06 06: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Prof. Chuang, 我还没被他教,不过我知道他的 first degree 是 civil engineering,所以应该在 structural 方面比较强。。。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06 08: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机会自己把握。
他在大学时同时拿到两个学位,过后才修读硕士。
在他第二年时,教授便叫他去代课了。
过后, NASA 去找他。他曾经参与过 火星rover 计划等。
你等他来教你?他常跟我说不知哪一天他可能会离开理大。
嘿嘿,可能到时,我批改你们的考卷和功课。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2007 04: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w@ng 于 27-12-2006 03:19 PM 发表
其实一个很不该犯的错误,measat-3不是马来西亚的第三颗发射的卫星,最多只能说是第三颗发射的通讯卫星(communication satellite)。
已经发射了的有tiungsat,measat-1和measat-2,所以measat-3是第四颗。 ...
原帖由 rocketeer 于 27-12-2006 05:44 PM 发表
没错 Measat 1,2,3 都是跟外国公司买的。只有 Tiungsat 是有马来西亚人参与,不过也是 technology transfer 吧了, 并非自己 design 和制作。参与卫星研究和开发的本地公司也只有 ATSB (Astronautic Technology ...
你们应该是内行人吧?
终于找到知音人。
本版有很多都是讨论飞机的,
我就比较对太空探索飞行器或是卫星有兴趣,
但是不是内行人。
你多多指教。
对于大马的卫星工作,
我也正在准备一篇文章,也是要在国内政经那里放的。
说到微型卫星,全世界最出名的就是surrey univerisity.
新加坡第一台微型卫星也是和那间大学合作的。
还有,纵使只有卫星也没有用,
大马直到几年前才设立remote sensor centre, 坐落在langkawi.
但是,新加坡大学就已经成立了这个研究所。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2007 05: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摩洛哥参加伽利略计划
原本是14/12/2006新闻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2/13/content_5479064.htm
歐盟與摩洛哥簽署伽利略計劃合作協議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布魯塞爾12月12日電(記者劉黎)經過一年多的磋商,歐盟與摩洛哥12日在布魯塞爾簽署了聯合研制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簡稱伽利略計劃)的合作協議,摩洛哥由此成為第7個加盟伽利略計劃的非歐盟國家。
根據協議,摩洛哥將在有關伽利略計劃的科研培訓、工業、貿易和市場開發、標準和認証等方面與歐盟進行合作。
此前,中國、美國、以色列、烏克蘭、印度和韓國已與歐盟簽署協議,參與伽利略計劃。目前歐盟仍在與挪威、阿根廷、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亞、沙特阿拉伯和巴西等國商討合作事宜。
據報道,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由歐盟與歐洲航天局聯合實施,該系統功能類似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但是,與為軍事目的開發的GPS不同,該系統為民用,也不會由軍方控制。
伽利略計劃將包括發射30顆人造衛星並建造大量地面相關設施,系統預計於2010年開始運行。據歐盟估計,整個計劃將耗資32億歐元。
(責任編輯: 唐克軍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2007 05: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ts-116计划
14/12/2006 发现号太空人进行太空漫步
14/12/2006 发现号衔接国际太空站, 并发现太空梭身上有伤痕。
15/12/2006 发现号太空人进行第二次的太空漫步。
重新裝配新的太陽能板電線
16/12/2006 发现号太空人进行电工工作。
17/12/2006 太阳能板出现问题。 太空人再次进行漫步。
太空梭将会延迟一天返回地球。
19/12/2006 所有工作完成,太阳能板顺利回收。
20/12/2006 太空梭分离国际太空站, 准备回返地球。
21/12/2006 太空人为发现号的机身隔热板进行检查,准备进入大气层。
22/12/2006 太空署批准发现号回返, 但是由于天气不好,将会在新墨西哥州降落
23/12/2006 天气转好,顺利降落佛罗里达州甘迺迪太空中心。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2007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2007 05: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太空计划
从mdc拿下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2/18/content_5503187.htm
日本首顆3噸級靜止軌道衛星升空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東京12月18日電(記者錢錚)日本首顆3噸級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技術試驗衛星8號於當地時間18日15時32分(北京時間14時32分)搭乘H2A204新型大運力火箭升空。
18日,日本南部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大型火箭發射場上空並未出現人們擔心的雷暴,天氣晴朗。發射27分36秒後,火箭飛到赤道上空附近,進入近地點高度250公裡、遠地點高度36156公裡、軌道傾角28.5度的靜止轉移軌道,並實現星箭分離。最終,衛星將經過4次點火調整軌道,於聖誕節前後進入圓形的靜止軌道上。
技術試驗衛星8號是日本首顆屬於3噸級別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實際發射重量達5.8噸。為此,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首次選用大運力的H2A204火箭執行發射任務。這種新型火箭沿襲了H2A202X系列火箭的設計,並把固體燃料推進器從2個增加到4個,可把近6噸的航天器發射到靜止轉移軌道。
技術試驗衛星8號主要用於驗証靜止軌道上超過3噸的大型衛星的電力、姿態控制、熱控制和推進等維持衛星功能的基本設備的相關技術。該衛星攜帶兩架各長19米、寬17米的大型可展開天線,分別負責發送和接收信號。如此大尺寸的星載天線可以與手機大小的地面移動終端進行衛星通信,方便在山區和海上等沒有地面基站的區域使用。
技術試驗衛星8號最早預定在2002年度發射,但因此後H2火箭和H2A火箭發射先後以失敗告終,這顆衛星的發射計劃一拖再拖。
(責任編輯: 唐克軍 )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2/18/content_5503271.htm
日本技術試驗衛星8號大型星載天線介紹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東京12月18日電(記者錢錚)18日成功發射的日本技術試驗衛星8號搭載了兩架大型可展開天線,不僅非常引人注目,而且功能強大。
兩架天線都是長19米、寬17米的龐然大物,如此大型的星載天線可使與衛星通信的地面移動終端尺寸縮小到手機大小,方便在山區和海上等沒有地面基站的區域使用,此外,災害時還可令車輛緊急通行和救援工作更加迅速。
為滿足鏡面高精確度和今後擴充的需要,天線採用模塊構造。各模塊幾乎呈正六邊形,14個獨立的模塊通過電纜和鉬金屬網組合在一起。打開後兩架天線都呈拋物線型伸展,猶如衛星長上了兩個巨大的耳朵。
據報道,衛星發射時,兩架天線都收縮成直徑1米、長4米的筒狀,因此,當衛星完全進入預定軌道後,由鉬金屬纖維編織成的天線表面金屬網能否順利張開是天線能否運轉的關鍵。2000年12月,歐洲阿麗亞娜5型火箭發射過類似的衛星實驗裝置升空,由於天線模塊展開時震動過大,使彈出的金屬網掛到了周圍的骨架上,導致失敗。
(責任編輯: 唐克軍 )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2/18/content_5503385.htm
日本航天業“屢敗屢戰”的背後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李雯 張小軍)18日,日本技術試驗衛星8號隨H2A火箭成功升空,這是日本航天業“屢敗屢戰”之後的一次成功。自1970年日本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日本航天的命運一波三折。作為一個面積不大的島國,日本為何要堅持發展航天呢?
世紀之交,H2火箭數次發射失敗,美國因此取消了使用日本火箭發射衛星的計劃。與火箭一樣,日本航天器的事故率也頗高,這包括環境監測衛星“綠色2號”提早報廢、“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電路故障……
面對這些失敗,日本政府的反應是增加投資,堅持在航天領域的技術開發。隱藏在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
首先,日本一直把成為政治大國作為努力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專心發展經濟,逐漸由戰敗國步入富國的行列。然而,經濟大國並不等同於政治大國,而擁有先進的航天技術,是政治大國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日本死抱住航天不肯撒手。
其次,日本希望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日本在擁有自己的間諜衛星前,搜集情報主要依靠購買美國的商業衛星圖片,此舉不僅耽誤時間,還容易暴露意圖。
第三,航天業潛在的經濟價值誘人。國際衛星研制和發射市場目前已經相當可觀,一項調查顯示,僅發展“伽利略”衛星定位技術每年就將帶來90億歐元的效益。日本對航天業的經濟價值評估極高,認為它將是社會基礎性資源之一。日本航天專家曾反復強調,發展航天事業的最重要目的是希望國家和國民利用航天技術就像使用水電和因特網一樣。
第四,日本把航天作為民族團結的強心劑。日本H2A火箭發射連續失敗後,日本人一度對本國的航天業產生了信任危機。隨著近兩三年發射成功率提高,日本的民族自豪感增強。
“屢敗屢戰”的日本航天業不滿足於現在的一點點成績,它們還有更大的野心。 日本計劃2006年發射探月衛星,目標是到2025年建成可供人停留的國際月球基地。日本還計劃把研制中的空間站轉移飛行器(HTV)改造成載人飛船。到2015年,完善轉移飛行器密封艙回收技術。另外,日本計劃研制與俄羅斯“聯盟”號類似的載人飛船。
(責任編輯: 宋樹濤 )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2/19/content_5507723.htm
日本H2A火箭民營化前景尚不明朗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東京12月19日電(記者錢錚)日本H2A火箭18日把實際發射重量達5.8噸的技術試驗衛星8號送入預定的靜止轉移軌道。日本航天業界人士認為,國產大運力火箭順利完成了民營化的重要一步;而日本媒體則指出,受發射成本和商業衛星發射市場需求的限制,H2A火箭民營化的前景尚不明朗。
日本原計劃從2005年度起實現H2A火箭制造和發射的民營化,但2003年11月發射失敗導致計劃被推遲。從2007年度起,H2A火箭事業將正式移交給三菱重工業公司。
火箭民營化以後,為適應商業用衛星發射,火箭必須能夠依據衛星的大小調整發射能力,火箭推進器的組合方式也要隨時改變。而這次任務中首次選用4個固體燃料推進器的H2A204火箭獲得了成功,使業界人士稍稍鬆了口氣。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理事長立川敬二在18日傍晚的記者招待會上說,採用4個推進器等陣容齊備的大運力火箭轉向民營化的必要技術得到了驗証,表明發射事業正朝著民營化方向穩健地前進。
本次發射成功對正在開發中的H2B型火箭也具有不尋常的意義。這種靜止軌道運載能力達8噸的火箭和H2A火箭的構造非常相似。日本打算兩三年後實現H2B的首次發射,參與為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補給的活動。本次火箭發射成功無疑推動了H2B開發的進程。
但是,日本《讀賣新聞》19日發表文章指出,目前還不能描繪出H2A火箭移交民間企業管理後的藍圖。文章說,將國家投入巨額經費開發的火箭技術交還社會,依靠民間的經營方式使火箭的實用技術成熟起來,民營化的出發點是妥當的,但是前景不明朗。三菱重工業公司必須自行尋找火箭搭載的衛星,但可以預見這很難順利開展。
今年日本衛星頻頻升空,庫存的衛星已經一掃而空。日本政府已列入發射計劃的衛星2007年度只有兩顆,2008年度只有一顆。而在商業用衛星發射市場上,H2A火箭比歐美的大運力火箭明顯缺乏發射經驗,費用也要高兩三成,在世界衛星市場上H2A火箭沒有勝算。而找不到可供發射的衛星,必將導致火箭發射相關技術人員陣容縮減,火箭技術和可靠性難免下降。
《日經產業新聞》19日的文章說,18日的成功發射使多數相關人士歡欣鼓舞,但這只能說明H2A火箭僅僅獲得了從2007年度開始參與國際正式競爭的資格。
(責任編輯: 唐克軍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2007 05: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亚利安火箭升级计划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2/22/content_5519168.htm
阿麗亞娜5型火箭改進將一步到位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巴黎12月21日電(記者盧蘇燕)法國國家航天研究中心主任埃斯卡塔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阿麗亞娜5型大推力火箭的後期技術改進將在2012年至2013年間進行,並將一步到位。
法國《論壇報》21日刊登了對埃斯卡塔的訪談。作為法國國家航天研究中心主任和阿麗亞娜空間公司的重要股東,埃斯卡塔指出,自2002年問世以來,阿麗亞娜5型火箭已經進行了15次發射,並連續不斷地接受了各種技術改進。目前,阿麗亞娜5型火箭的整個系統設計和發射已經非常完美,在短期內不會再有任何改動。
談及阿麗亞娜5型火箭今後的發展,他表示,阿麗亞娜空間公司的股東和成員國已經達成一致,如果這種火箭的市場壽命能夠維持到2020年以後,那麼,他們將考慮在其生命中期,即2012年至2013年間對這種大推力火箭進行進一步的技術改進,以適應衛星發射市場需要。但這一改進將是一次性的,不會像以前那樣不斷改動。他希望這一改進能在歐洲航天局的協調和計劃框架下與俄羅斯合作進行。
關於阿麗亞娜5型火箭的技術改進,埃斯卡塔在本月初這種火箭進行今年以來的第5次發射時曾表示,阿麗亞娜5型火箭問世以來經歷了多次技術改進,這是必要的,但今後應盡量避免繼續進行過多的改進,以便使工業制造過程相對穩定,從而積累足夠的經驗,更好地保証火箭的發射安全。
埃斯卡塔透露,2007年,阿麗亞娜5型火箭將進行6次發射,2008年,將爭取進行7次發射。但他同時指出,阿麗亞娜5型火箭的發射次數並不僅僅取決於火箭的制造能力,也取決於衛星市場的發射需求。
(責任編輯: 唐克軍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2007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也有太空人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200612/20061226734021.html
南韓首批太空人出爐 精選一男一女遨遊太空
法新社╱紀錦玲 2006-12-26 14:05
(法新社首爾二十六日電)南韓第一批太空人正式出爐!在三萬六千名角逐者中,挑出一名男性研究人員與一名女性研究所學生。
男太空人是三十歲的高山 (音譯 Ko San),女太空人是二十八歲的李錫英 (音譯 Yi So-Yeon),她目前就讀博士班究所。
二十四日晚間,兩人與其他四名決賽者一起在電視亮相後,隨即公布獲選。
南韓科學部表示,兩人預定二00七年三月,送往俄羅斯蓋加林太空訓練中心接受密集訓練,包括如何在外太空進行實驗工作。
其中一人預定二00八年四月將乘坐俄羅斯的「聯合號」太空船飛往國際太空站,在環繞地球軌道的太空站停留七到八天後再返回地球。
俄羅斯蓋加林太空中心自一九六一年以來,陸續運送多名男女太空人到外太空,南韓是第三十六個僱請俄羅斯太空中心服務的國家。
韓國時報今天引述李錫英的話指出,她非常感激那些支持女性候選人的評審,她獲選太空人也將激勵婦女同胞的自信心。
此外,南韓還計畫將「國粹」泡菜也一起隨太空人登上外太空站。南韓一家國營的食物研究機構正帶頭推動外太空食物研究計畫。
-------------------------------------------------------------------
好像和大马的没有分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2007 05: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8/12/2006 秘鲁也疯狂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2/28/content_5542231.htm
秘魯成功發射首枚自主研發火箭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利馬12月27日電(記者趙暉)據安第斯通訊社27日報道,秘魯26日成功發射了第一枚自主研發的火箭,這標志著該國在太空探測領域邁出了歷史性一步。
報道說,這枚被命名為“保萊特1號”的火箭於當地時間26日下午在秘魯西部洛沃斯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整個飛行過程中,火箭最高時速達到5000公裡/小時。
據秘魯國家航空研究與發展委員會負責人沃爾夫岡﹒杜佩拉特介紹,火箭長2.72米,重99公斤,由20余名科學家耗費兩年多的時間設計完成。由於屬於試驗發射,“保萊特1號”沒有攜帶任何探測儀器。
杜佩拉特表示,此次發射成功是秘魯航空事業發展的一大進步,為今後收集高空大氣資料奠定了良好基礎。他樂觀地認為,到2011年,秘魯將可能具備制造衛星的能力。
(責任編輯: 唐克軍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2007 05: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火星探测者升级
http://news.bbc.co.uk/1/hi/sci/tech/6224509.stm
Mars rovers are taught new tricks
The rovers are testing a "smart" software upgrade
Nasa is testing a "smart" upgrade to its robotic rovers on Mars.
Space agency scientists have begun testing four new skills included in flight software that has been uploaded to the rovers' onboard computers.
The two American rovers, Spirit and Opportunity, are approaching their third year on the Martian surface.
One of the new capabilities is designed to allow the rovers to make "intelligent" decisions in the study of Martian clouds and dust devils.
Spirit has photographed dozens of dusty whirlwinds in action, and both rovers have photographed clouds.
Until now, however, scientists on Earth have had to sift through many transmitted images from Mars to find those few.
With the new software boost, the rovers can recognize dust devils or clouds and select only the relevant parts of those images to send back to Earth.
Decisions, decisions
Another novel skill, called "visual target tracking", enables a rover to keep recognising a particular landscape feature as the rover moves.
"The rover keeps updating its template of what the feature looks like. It may be a rock that looks bigger as the rover approaches it, or maybe the shape looks different from a different angle, but the rover still knows it's the same rock," said Khaled Ali of Nasa'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JPL) in Pasadena, US.
The software might allow to rover to pick out dust devils by itself
Visual target tracking can be combined with a third feature of the software - autonomy in calculating where it is safe to reach out and analyse soil or rock with the science tools on the rover's robotic arm.
The combination gives Spirit and Opportunity a capability which engineers call "go and touch". This has yet to be tested on Mars.
So far in the mission, whenever a rover has driven to a new location, team members on Earth have had to wait for images of the site to arrive on the ground in order to decide where the rover should place its contact instruments.
After the new software has been tested and validated, the crew will have the option of letting a rover choose a science target for itself the same day it drives to a new location.
The new software also improves the autonomy of each rover for navigating away from hazards by building better maps of their surroundings than they have done previously. |
|
|
|
|
|
|
|
发表于 3-1-2007 07: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可以说这是政治的东西不是搞科研所以没分别。 |
|
|
|
|
|
|
|
发表于 8-1-2007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fg1group 于 3-1-2007 04:57 PM 发表
你们应该是内行人吧?
终于找到知音人。
本版有很多都是讨论飞机的,
我就比较对太空探索飞行器或是卫星有兴趣,
但是不是内行人。
你多多指教。
对于大马的卫星工作,
我也正在准备 ...
讲的一点也没有错,surrey university在微型卫星的科技是数一数二的,马来西亚的tiungsat就是跟surrey合作的。
不过据我所知在大马的remote sensing centre(不明白为什么你放remote sensor centre),就是指macres(malaysia centre for remote sensing),坐落于kl市区(靠近pwtc)。在彭亨的temerloh有它的卫星图接受中心(ground receiving station)。
在langkawi只有隶属angkasa的national observatory,倾向天文学之类的。
p/s:算是一个半内行吧!对卫星比较了解。
[ 本帖最后由 sw@ng 于 8-1-2007 05:26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1-2007 03: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发射火箭
http://www.zaobao.com/gj/gj070111_506.html
(新德里美联电)印度航天局宣布昨天发射了一颗卫星,以测试重返大气层飞行器的技术;未来新德里可能利用这项技术进行载人航天任务。
从电视画面上可以看到红白色的火箭,从印度南部安得拉邦的斯里哈里科塔(Satish Dhawan)航天中心升空。
据印度航天研究局说,火箭运载了重达550公斤的返回式航天器或SRE-1,以进行太空舱回收试验。
太空舱将在地球轨道上运行13到30天,然后才重返大气层,落入印度东岸的孟加拉湾,再进行回收。这次的飞行任务将进行“重返阶段的导航、制导、控制”技术测试。
航天器SRE-1也将在微引力状态下进行试验。
升空火箭的有效载重还包括3颗卫星,即印度遥感卫星、观察卫星,以及由阿根廷业余爱好者建造的一颗小卫星。
印度并没有公布有关载人航天任务的具体计划,不过,航天局已预订在2008年实现无人登月计划。
在这之前,印度曾在去年7月发射通信卫星,但在升空进入分离阶段时偏离航线发生爆炸,计划因此宣告失败。
印度的INSAT卫星系列自1982年纳入轨道以来,火箭发射获得成功的有11次。
印度较早时采用欧洲的“阿里安“火箭,在法国属地圭亚那进行发射,将卫星纳入轨道。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110/19/96e0.html
BBC:英國考慮獨力進行登月行動
更新日期:2007/01/10 10:35 記者:鄭詩韻
(法新社倫敦九日電) 英國廣播公司(BBC)今天引述提交給太空探險資助機構的計劃說,英國正考慮獨力進行登月行動。
兩項任務的提案,已呈交給英國資助太空探險的「粒子物理與天文研究委員會」,第一項任務如獲通過,可能在二0一0年前展開。
第一項任務「月光」(Moonlight),是從軌道探測器發射四公尺長的標箭,插入月球表面兩公尺深,讓科學家獲取「月震」可能性與其他月球中心數據的資訊。
若「月光」任務成功,就可能展開第二個「月耙子」(Moonraker)計劃,將太空船送往月球表面,尋找適合作為人類基地的地點。
提交此份研究給天文研究委員會的莎麗衛星科技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史維丁說,太空探險的費用,落在英國足以「單獨行動」的範圍。
史維丁告訴英國廣播公司:「現今小型月球任務的支出約五億歐元(六億五千萬美元),隨著小型衛星的進展,我們至少可能刪減五分之一的支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1-2007 0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w@ng 于 8-1-2007 04:53 PM 发表
讲的一点也没有错,surrey university在微型卫星的科技是数一数二的,马来西亚的tiungsat就是跟surrey合作的。
不过据我所知在大马的remote sensing centre(不明白为什么你放remote sensor centre),就是指 ...
你对大马宇航工业发展的认知是我的以上,
迟点有空希望能够多点和你交流。
我暂时在忙着交论文和看masters学生的研究,
我收集了一些资料,写了一点文章,
迟点一起来分享交流接搓下。 |
|
|
|
|
|
|
|
发表于 17-1-2007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pfg1group 的帖子
RAF?你是空军吗?还是。。。。。。。我对宇航工业也很有兴趣可以交流交流。SW@NG 呢??你对大马宇航工业发展蛮熟悉的。那你对 space tourism 在大马有何意见?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