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4-3-2014 0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5-3-2014 06: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会有人把宗教和中华文化画上等号的呢?
我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很明显只是想炫耀基督教有多好而已,我看他连宗教和文化都分不清就在那车大炮而已。。。
中华文化有他的好,西方文化有他的好,各有各的好何必去过度抬高和贬低呢?
唉,这世界很简单,人类很复杂。。。 |
|
|
|
|
|
|
|
发表于 5-3-2014 09: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宗教和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不妨GOOGLE 一下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culture |
|
|
|
|
|
|
|
发表于 5-3-2014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reddates 发表于 5-3-2014 09:05 AM 
宗教和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不妨GOOGLE 一下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culture
即使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也不一定得画上等号。即使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觉得的这位作者所发表的文章有欠客观,我只是闻到主管的味道而已。
再说现在中国的情况不多不少政治的因素都有介入其中,并不是完全宗教的错。这样的一篇文章只会误导人对佛、儒和道教有错误的观念而已。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5-3-2014 05: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文化跟氣候有關
寒帶的氣候,發展出的文明雄偉卻沒有彈性
熱帶氣候,發展出的文明斑斕但柔弱
溫帶的氣候,發展出的文明最調和
如果基督教沒有在溫帶發展,而是留在熱帶,恐怕跟回教差不多。其實回教就是熱帶版的基督教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6-3-2014 1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提出了好些客观事实,基于这些客观事实,他说出了自己的个人看法。 本帖最后由 reddates 于 6-3-2014 12:37 A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6-3-2014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0_01 发表于 5-3-2014 05:36 PM 
民族文化跟氣候有關
有证据么?
犹太/基督/回教发源地气候不是相同么?
今时今日,各大宗教都传遍世界各气候各地
还有,你说"因爲根據 基督教義, 自由是天賦人權,捍衛自由必須擁有武器,所以擁槍是上帝賦予人的權力,是美國 立國的根本"
圣经那一章节说的? 本帖最后由 reddates 于 6-3-2014 12:27 A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6-3-2014 1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JowY 发表于 4-3-2014 01:48 AM 
我喜欢哥说话的方式
很少有人知道“泰坦尼克号”上中国乘客的故事,更不必说有关他们的各种传闻触动着文化、种族的敏感神经。本文将考实中国乘客在“泰坦尼克”灾难中的经历、事后各种有关中国乘客的传闻及其产生的微妙的历史影响。一百年前的今天,1912年4月15日,英国皇家邮轮“铁 达尼号”(R. M. S. Titanic,现在通译为“泰坦尼克”,鉴于本文多引民国文献,故仍延续民国时的译名“铁达尼”)因撞击冰山而沉没。
今日华语世界对铁达尼似乎只有一种印象,即卡梅隆导演的电影《铁达尼号》。电影的桥段还被编入教材(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组编著《初中语文》第6册,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但学术界对此无人问津。很少有人知道铁达尼上中国乘客的故事,更不必说有关他们的各种传闻触动着文化、种族的敏感神经。 1936年,题为《铁达尼上的国耻》的文章就是一例。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多位乘客在铁达尼遇险时的表现,但其结尾提到:
在妇孺乱哭乱喊的混乱声中,男子大多颇为镇静。救生艇放到海中去时,大家都没命向救生艇冲去,船上职员为维持秩序计,在大挥拳头之余,并向天空放了三枪,情形才和缓下来。可是在这时候,丢尽中国人面子的事发生了。……“四个中国人鬼鬼祟祟地躲进一只救生艇的船底去。”
这是《哈柏士杂志》上所说的。中国人不惯遵守秩序的精神,在这里完全表现无遗。这是我们的奇耻大辱。
中国又多了一个国耻!(洪鹄《铁达尼上的国耻》,《西风》第二期,1936年10月1日,147页)
这 份文献对国耻的言说,正是近代中国读书人“主动投入西方‘文化霸权’之下的‘自我东方主义’”的一种表征(罗志田《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 向》,《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51-252页)。这种倾向往往虚实结合,易趋偏执,并左右后来人的判断。而把文献放置到相对 广阔的背景中,将有助于认知此类话语的意义。因之,本文将考实中国乘客在铁达尼灾难中的经历、事后各种有关中国乘客的传闻及其产生的微妙的历史影响。由于 这些材料稀少而分散,还不能重建每一个细节。因此,本文部分数据来自“E-考据”(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6,64-65页),而互联网提供的知识图谱(knowledge map)本身就值得研究。
根据铁达尼所属白星公司 (White Star Line)的档案(Contract Ticket List, White Star Line 1912, NRAN-21-SDNYCIVCAS-55[279], New York: National Archives),铁达尼上共有八位中国乘客:Lee Bing、 Chang Chip、 Ling Hee、 Ali Lam、 Choong Foo、 Fang Lang、 Len Lam、 Lee Ling。他们全部是男性,基本认定均来自香港,同属英国另一个船舶公司Donaldson Line的员工,均是船上烧煤的司炉工(fireman)。由于缺乏香港的文献(或许这批劳工就没有档案),他们在中国的情况并不清楚。
铁 达尼于1912年4月10日中午十二点在英国南安普敦港(Southampton)启程。由于此前南安普顿港煤炭工人罢工,致使许多邮轮无法正常航行。所 以,这八位中国人没有乘坐自己公司的邮轮,而买了铁达尼的船票。他们结伴而行,共花去五十六镑九先令十一便士,购买了编号为1601的三等舱。有传闻中国 乘客逃票,但实际上他们付足了船资。铁达尼的三等舱票价不一,平均约七点四六镑,包括住宿、用餐与饮料。对三等舱的乘客而言,票价大致相当于他们两个月的 工资(Rebecca Aldridge,The Sinking of the Titanic,New York:Chelsea House,2008,pp. 26-30)。
4月14日二十三时五十分,铁达尼与冰山相撞,15日二时二十分沉没。期间的一百五十分钟, 决定着船上每个人的生死。铁达尼共配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二十个救生艇。其中,应急救生艇(emergency cutter)两艘,每艘可载四十人;标准救生艇(standard lifeboat)十四艘,每艘可载六十五人;折叠式救生艇(englehardt collapsible lifeboats)四艘,每艘可载四十七人。理论上讲,铁达尼的救生艇可载一千一百七十八人,但仅是当时船上人员的一半,而且危急时刻并不能正常装载。 最后获救者仅七百余人。
从句意、标点符号到杂志名称可以确知,这篇文章正是前述《铁达尼上的国耻》一文的直接来源。用“鬼鬼祟祟”翻 译sneak并没有在词意上夸张,这也正是洪鹄在文中直呼“奇耻大辱”的原因。而《铁达尼上的国耻》一文发表在《西风》杂志“冷眼旁观”栏目中,丝毫不足 为奇。这份刊物由林语堂等人发起,希望从译介西方杂志文字中“更亲切认识西洋文化之真面目”(林语堂《西风发刊词》,《宇宙风》第二十四期,1936年9 月1日,583页)。这个认识过程,几乎无法避免中西文化差异的冲突,特别是西方价值判断与对中国“事实”的落差带来的紧张。而《铁达尼上的国耻》仅是其 中一个点罢了。
或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历史的现场感,汉森的文章被编入美国文学教科书中,其所在课程单元名称就是“在那里”(Bing There)(由于教科书不断再版,这里仅举一个版本。 Robert E. Probst; Holt Rinehart & Winston, Elements of Literature: Grade 10, Austin: Holt, Rinehart & Winston, 2000, pp.388-406)。无法确知真假交织的铁达尼叙事会带来何种影响。当今日中国人基本遗忘铁达尼上的中国乘客时,《铁达尼上的国耻》那种情绪却不见得 完全消逝。有两位出生在香港的人都对铁达尼上的中国乘客感兴趣,Hydie Cheung声称出生以来就对遭遇灾难的中国乘客有一种“特别的感觉”(special feeling)(Hydie Cheung,Any info regarding to the 8 Chinese passengers??, July 1, 2003. http://www.encyclopedia-titanica.org/discus/messages/5811 /69126.html,2012年2月22日上网);而另一位叫Nancykwan的话恰可为这种特别的感觉作注,他对八位中国乘客六位生还的高获救率 感到奇怪,“我猜他们出于生存的本能而设法登上救生艇。我跟我父亲讲了,他表示同意,并说‘这就是我们的文化(It’s just part of our culture)’”(Nancykwan, Chinese Passengers, Dec. 26, 2009. http://titanichistoricalsociety.net/forum/viewtopic.php?f=97& t=517,2012年2月22日上网)。
现有材料无法还原六名中国乘客得以生还的过程。事实上,事后目击者并不严谨的口述、经过中外文献层层过滤后生产的国耻以及仅关心影片的国人都表明,事情的“真相”已不重要。
这些演绎,情节不尽一致,但其结构却基本不变:都凸显着秩序中的例外,都触动着价值差异的神经,甚至是建构着价值差异。演绎的取材不必尽合真实,但演绎本身却成为真实,并产生着微妙的影响。
争议
“躲在救生艇底”偷生?
除了FangLang之外,其他几个中国乘客遭到了美国媒体的质疑。当时的媒体报道曾有一番讨论,尤其对比西方男性在性命攸关之时,奉行“女士和小孩优先”的准则,而这几名中国乘客又藏又躲的行为。
1912年4月22日,《申报》报道了这几个中国人,称他们偷偷躲在救生艇底,其中有两个人还“因搭客叠坐其上,压烂而毙”。
沉船后不久,美国对华友好协会特别理事亨利·福特曾极力为中国乘客据理力争地辩解:“在中国,救人的顺序是以男人为先,儿童次之,妇女最后。因为男人在中国的地位很高,孩子失去亲人可以找人领养,女人没了丈夫则注定潦倒一生”。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6-3-2014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救人的顺序是以男人为先,儿童次之,妇女最后。  |
|
|
|
|
|
|
|
发表于 7-3-2014 06: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reddates 发表于 6-3-2014 12:16 AM 
作者提出了好些客观事实,基于这些客观事实,他说出了自己的个人看法。
不好意思可能个人所看的东西不一样,小弟不觉得作者是以客观的角度来看。他说的事实确实是事实但他却把宗教牵涉其中。。佛,儒和道教有提到路上有伤者而不去救么?如果有的话请列出来。。
我不是因为他是基督教而反他的论点什么的,我只想强调的是别把宗教和现在的中国画上等号。。
事在人为,不是宗教所为,我不相信任何宗教教人不救人家。。要付上责任的不是宗教而是人类自己的人性!
倘若说宗教要付上关系,那么宗教如基督教和犹太教也要付在历史上的一些责任了不是么?(个人看法)
|
|
|
|
|
|
|
|
发表于 7-3-2014 08: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nicklowkc 发表于 7-3-2014 06:54 AM 
不好意思可能个人所看的东西不一样,小弟不觉得作者是以客观的角度来看。他说的事实确实是事实但他却把宗 ...
的确没听过佛,儒和道教有提到路上有伤者而不去救
对佛学我没研究,不过大致上就是非常的宿命论,而且给人感觉一般做法是 "同台吃飯,各自修行”,改造命運只能自己,別人幫不上忙,连佛也帮不了你。所以你有厄运那是你前世造孽,你要还的债,与人无尤。
基督教教义却是很积极,叫你爱人如己。每星期基督徒上教堂做什么?听一次圣经道理,反思自己。你信佛/道,上次你去庙宇时你做什么?这个分别是作者所强调的。 |
|
|
|
|
|
|
|
发表于 7-3-2014 09: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reddates 发表于 7-3-2014 08:52 AM 
的确没听过佛,儒和道教有提到路上有伤者而不去救
对佛学我没研究,不过大致上就是非常的宿命论,而且 ...
对不起我不是佛教或道教的。不过你所列出的犹如自扫门前雪那一种观念,对不起我不认为佛教或者道教都是一样。。其实你也不是真的很了解佛教和道教你又知道佛教和道教的教义是怎样的呢,对么?
如果佛学真的是你那么表面上就看得透的话就不会有人要去研究他了。。还有一点就是别把宗教之间互相比较,就如你最后一段话。。每个宗教都有他的好,不过以你以上的论点来说的话,我这句话你skip过也没问题。。 peace out
|
|
|
|
|
|
|
|
发表于 7-3-2014 1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nicklowkc 发表于 7-3-2014 09:48 AM 
对不起我不是佛教或道教的。不过你所列出的犹如自扫门前雪那一种观念,对不起我不认为佛教或者道教都是一 ...
对佛教得来的印象主要来自:
在论坛不时有人贴佛经,身边也有朋友是非常虔诚的佛教徒。。
其实有些东西是可以摊开来讨论,只有有理据,讨论的人保持开放和礼貌的态度 |
|
|
|
|
|
|
|
发表于 7-3-2014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reddates 发表于 7-3-2014 11:53 AM 
对佛教得来的印象主要来自:
在论坛不时有人贴佛经,身边也有朋友是非常虔诚的佛教徒。。
那只不过是一些佛教徒,并不是所有。。
公开讨论是很好的,不过我所遇到的多数都是攻击他人的较多。。
anyway,谢谢你的资料和你的意见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8-3-2014 09: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馬 太 福 音 Matthew
9:13 經 上 說 、 『 我 喜 愛 憐 恤 、 不 喜 愛 祭 祀 。 』
|
|
|
|
|
|
|
|
发表于 26-3-2014 1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住相 发表于 2-3-2014 10:08 PM 
不能和互相包容的宗教混為一談。現在的一神教是想要把中華文化連根拔起。
想象当神州变成神国。。。。。。
中华文化能包容佛教,但肯定包容不下一神教,反会被‘溶’掉。
|
|
|
|
|
|
|
|
发表于 27-3-2014 08: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63macin 发表于 26-3-2014 11:32 AM 
想象当神州变成神国。。。。。。
中华文化能包容佛教,但肯定包容不下一神教,反会被‘溶’掉。
就如台灣的淋恩派那個姓梁和性郭的???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