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usupapaya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4-2012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转轮圣王


   
难道事实就是,你信佛陀,就是佛陀的答案?
你信基督,就基督的答案?
你信科 ...
天才农民 发表于 30-4-2012 07:46 PM



    这句话经典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4-2012 10: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夏绿蒂


   
真実(しんじつ)はいつもひと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012 07: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的教法本来就有三种门而入,有慧门,有信门,有慈门。

在古时的佛陀时代就已有佛陀第子只学一句教义或用打扫当修行,都成功得道,这就是用信门而入和得道的证据。

因为众生的业力不同,所以佛陀才需要开三种门。这是不能勉强的,若一人的根基低,心还不柔软,你不叫他用信门而入,而硬要他用慧门或慈门来入,那根本就为难人家了,他整世都进不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012 06: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照楼上的这么说,基督教就有资格列为信门的佛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2012 08: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经典对增加智慧没有帮助的!只有徒增迷信不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2012 10: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转轮圣王


    你说那佛陀第子只学一句教义或用打扫当修行而成功得道成四果阿罗汉。
    你是否有听过一个没有智慧的四果阿罗汉?  

    当然没有,因为从信门或慈门而入同样是会同道打开佛智的
    同样的从慧门而入同样是会同道打开佛的强烈信心和慈悲的。。
    所以不管从哪个门进都是会达到同样的终点的,所以佛陀的教义才称为圆教

    而外道的信门只达到天乘的修为,还需要再努力才能达佛教四圣道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5-2012 1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真的,周利盘陀并不是钝根人,他比现代的任何一个修行者都还要利根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5-2012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转轮圣王


佛陀时代,有一位叫做周利盘陀伽的修行者,生性非常愚笨。有一天佛陀走到祇园精舍的门口,见到周利盘陀伽在大声号哭,有很多人都在旁边笑他的愚痴。佛陀就问周利盘陀伽:
『你为甚么要在这里哭泣?』
  『佛陀!我是一个愚钝的人,我随同哥哥一同出家,哥哥前些时候教我背诵一句诗偈,我记不得,哥哥说我对于修道没有希望,他今日命令我回家,不准我住在这里,我被他赶逐出来,所以在这里哭,恳求佛陀慈悲救我!』
佛陀听后很慈祥的安慰他道:
  『有这样的事吗?你不要挂在心上,你跟随我来,自己知道自己是愚,这就是智者;愚钝的人是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
  佛陀于是耐心的亲自教导他,但是周利盘陀伽确实愚笨透顶,四句诗偈教了半天,一句也记不住。佛陀只好运用善巧,想办法启发他︰「你每天都做些什么事呢?」「扫地。」「用什么扫地呢?」「用扫帚﹗」「那以后你就边扫地边念『扫尘除垢』,好好用心地扫除尘垢吧﹗」只「扫尘除垢」几个字,但周利盘陀伽刚开始念了「扫尘」就忘了「除垢」,念了「除垢」就忘了「扫尘」。
  后来他扫地扫久了,心中慢慢明朗了起来。他想︰「扫帚是用来拂尘扫垢的,外面的肮脏、垃圾,要用扫帚来扫除,心中的污秽、尘垢要用什么来扫除呢?」「啊!要用佛法来清净心中的贪瞋痴啊」﹗
  当周利盘陀伽了解到这点时,他的心内渐渐清明起来,过去不能明白的现在渐渐明白。他又想:「人的欲就是尘垢,智者一定要除欲,不把这个欲断除,不能了生死。因为欲才生出种种灾难苦恼的因缘,束缚人,不能自由。没有欲,心才能清净,才能自由解脱,才能见到真理。」
  周利盘陀伽的生活不变,每天仍然扫地的时候,小声的持诵着:『扫尘除垢!』。经过了二十多年,有一天,正在打扫时,突然间整个虚空充满了光明,周利盘陀伽突然心里豁然开朗,心里想:扫地能扫的只是一部份,没能扫除到的灰尘还很多,〝我虽然知道自己很愚笨,但不知道愚笨的地方更加多的多〞。由扫地的因缘,他终于证悟到阿罗汉的果位,成为一位圣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5-2012 10: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日,百丈禅师说法圆满,大众皆已退去,独有一老者逗留未去,禅师问道
:“前面站立的是什么人?”

    老者答道:“我某甲不是人,实系一只野狐,过去古佛时,曾在此百丈山修
行,后因一位学僧问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我某甲回答说

    :“不落因果!”因此一答语,我五百世堕在狐身,今请禅师代一转语,以
希能脱野狐之身!

    百丈禅师听后,慈悲的说道:“请问!”

    老者合掌问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

    百丈禅师答道:“不昧因果!”

    老者於言下大悟,作礼告辞后,第二天百丈禅师领导寺中大众到后山石岩之
下洞内以杖挑出一野狐死屍,禅师嘱依亡僧之礼火葬。

    这是一则有名的公案,只为了回答学僧说一句“不落因果”,为什么堕入五
百世狐身?百丈禅师为其转说一句“不昧因果”为什么能脱去五百世狐身之苦?
其间一字之差,实有天壤之别. 问:“大修行的人还落因果也无?”答曰:“不
落因果。”此即指有修行的人不受因果报应,这种随便胡乱的指点,错矣!差矣!
因为任何人都逃不出因果报应之外。百丈禅师的“不昧因果”,实乃至理名言,
因为任何修行悟道的人,都要“不昧因果”。

    故无门禅师曾有颂云:“不落不昧,两采一赛;不昧不落,千错万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10-2025 06:26 PM , Processed in 0.09078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