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17-4-2012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名词不重要,重要的是实际上如何在修。
你可以称修行为打坐,静坐,禅修,内观,中观,实观。
...
Gap_Gezz 发表于 17-4-2012 04:40 PM 
嗯,就好象有净空法师说的:
佛讲八万四千法门,处处都是门,门门都能入。佛法妙在哪里?只要“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就能证得一切法。什么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没有言语,言说道断;心里不打妄想,不起一念分别执着,心行处灭。 |
|
|
|
|
|
|
|
|
|
|
发表于 17-4-2012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只是说法名词上的差别吧。。
夏绿蒂 发表于 17-4-2012 04:35 PM 
整個內容去向都不一樣。佛陀傳解脫出三界。
那個傳做天人三界內,做完天人還要輪回。
是很大分別。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4-2012 04: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心目中偶像型沒有了........
每個都很認真的討論阿賴耶識........ 大家繼續.....
牛奶桶 发表于 17-4-2012 04:41 PM 
你着想了丫。。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4-2012 04: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整個內容去向都不一樣。佛陀傳解脫出三界。
那個傳做天人三界內,做完天人還要輪回。
是很大分別。
royallam 发表于 17-4-2012 04:46 PM 
真的吗?很严重的差别哩。。有什么引用吗? |
|
|
|
|
|
|
|
|
|
|
发表于 17-4-2012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吗?很严重的差别哩。。有什么引用吗?
夏绿蒂 发表于 17-4-2012 04:48 PM 
長阿含經內有說點點。 |
|
|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2 08: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有一个病人去问医生要吃什么药,医生告诉病人:我这里有八万四千种药,每一种药都能治愈你的病,自己选吧!佛陀六年里想出八万四千种药,去向全世界宣教吧!你认为这是佛陀的智慧吗? |
|
|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2 10: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资料:由于有阿赖耶识才能变现万有,故唯识学主张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
难道石油、天然气、几千万年前的恐龙化石、几亿光年外的银河系等等,都是我们自己变现出来?
第一因?创造论?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4-2012 10: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石油、天然气、几千万年前的恐龙化石、几亿光年外的银河系等等,都是我们自己变现出来?
第一因 ...
转轮圣王 发表于 18-4-2012 10:07 PM 
《心经》可以给你答案的.gif) |
|
|
|
|
|
|
|
|
|
|
发表于 19-4-2012 06: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是不是物理学的量子。
阿赖耶是不是波量思维。
请问各大?
(posted by mobile) |
|
|
|
|
|
|
|
|
|
|
发表于 19-4-2012 09: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经》可以给你答案的
夏绿蒂 发表于 19-4-2012 10:08 AM 
心经有说阿赖耶识?心经是空宗的,阿赖耶识是有宗的。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4-2012 09: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经有说阿赖耶识?心经是空宗的,阿赖耶识是有宗的。
转轮圣王 发表于 19-4-2012 09:23 PM 
诶。。不是的,我意思是下面的疑问可以参考《心经》,我懂的不多,只知道万物都是缘起缘灭的,像你说的几千年的化石之类的东西,就是各种原因聚合下组成的。
难道石油、天然气、几千万年前的恐龙化石、几亿光年外的银河系等等,都是我们自己变现出来?
第一因?创造论?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4-2012 09: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是不是物理学的量子。
阿赖耶是不是波量思维。
请问各大?
(posted by mobile)
haluking 发表于 19-4-2012 06:42 PM 
个人浅见,最基本的就是所有你看得到看不到感觉得到感觉不到的,都是各种因缘下聚合而成,佛教俗称:五蕴 ,科学上的称呼就有很多。
这个链接可以参考:http://www.lianhua33.com/ks3.htm
阿赖耶识版主在第一页有大概解释了,这里有简单解释。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叫前六识,还有末那识,再加上就叫前七识,也叫七转识,因为都是转生出来的,不是本有的,最后加一个本有的第八识,阿赖那识,一共叫八大心王,心所法是简称 |
|
|
|
|
|
|
|
|
|
|
发表于 19-4-2012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你的连接。看来。还是顺其自然。四季有四季的风景。想不通只多一端疑问。
还是成佛的来讲吧。那一个敢认成道的?
(posted by mobile) |
|
|
|
|
|
|
|
|
|
|
发表于 19-4-2012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来藏非梵我,非神我,完全无众生所熟知的我性 :
【「如来藏」和「梵我」(神我)是一样的,背弃了佛陀的根本教义——「无我」。】这是某派法师所持有的想法, 然而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因为佛陀不可能故意去凑合印度教之「梵」「梵天」「梵我」来当成是大乘佛法,这两者有根本不同的差异。此派法师受到日本一分研究学者的影响,如今又有日本学者松本史朗对于如来藏大加批判。而底下来说明「如来藏」和「梵」两者根本没有关系:
「梵」原本在印度是以实质的「梵天」,甚至说是更高的「至尊」。在《吠陀》有「至尊」的描述,并由祂产生「至尊人格神」来到人间;乃至当「梵天」说他出生一切万物时,他这样的人格神也是由「至尊」所出生的,这是印度传统的一支大一统思想。《奥义书》则在之后产生,许多奥义书则明确地赞成一个衍生的概念,就是一切事物皆有「梵」,并且将修行变成一个普遍性的知觉到「梵」,以此称之为「梵我合一」,以为就是涅盘,就是解脱,如此作为「我」的扩大;但以上的「梵」、「梵天」、「梵我」都是被佛陀所驳斥的。
依照上述顺序而说,先说「梵」:佛陀说真正的「梵」都不是这样,唯有佛陀说的「梵」才真正是「梵」,其他人都是妄想。「梵」本身在语言上是清净的意思,因此许多人施设的虚妄想,本身就是污染,本身就是虚假,因此远离了佛陀说的「梵」。佛教中的阿罗汉自作证的时候,必然知道「梵行已立」,这「梵」于小乘法中就是以远离诸法的执取来称作是「清净」,既然远离,哪里还会再去施设一个「清净的、崇高的、广大的、殊胜的」外法,说这个是「梵」,这样的「梵」就是如来说的「不清净的」,就是被佛陀所破斥的,而清净的「梵行」则是佛教僧团可以人人修行修证而自作证的,并非只是形而上的思想而己。
次说「梵天」:如果「梵天」所说自己是宇宙的创造主,那高过其天的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乃至无色界天,还有无想天,到底是谁创造的?这三界的法是属于禅定「证量」的,因此「梵天」的说法不合乎事理,一下子被佛教破斥的。
最后是「梵我」:「梵我」则以思想来安立一个假说,「梵我」和「禅定」的境界不同,但有人是「梵我」落在三界有为法的境界中来作区别,而禅定是会相应到一个境界天,因此如果一定要说「梵我」是有实质的,是勉强可以无色界天的空无边处天(或识无边处天?)来对应。当佛陀示现太子出宫修行时,曾示现从学于外道,得证甚深世间禅定,外道以为这便是涅盘,在《佛本行集经》卷22:
彼人如是舍诸禅已,进求胜处,而发此心,如前所说,舍诸欲事。如是舍离粗色身故,发厌离心,彼时即得身中所有虚空无边分别,于此一切色相,又色相内,及树木等,所有诸物悉皆分别,无边虚空,得如是等一切色处,明瞭分别,无边空已,即证胜处,而有偈说:「如是微妙大梵处,一切无相常无言:智人说彼解脱因,即此名为涅盘果。尔时阿罗逻说是语已,白菩萨言:仁者瞿昙!此即是我解脱之处,及其方便,我今为仁显示已讫。」
然而这样「空无边处天」的「梵我合一」的修行,佛陀修证后便予以捨弃,因为这不是解脱。在许多大乘经典更直接破斥这样的说法,指责「梵我」「出生万物」「一切由梵所出生」都是「邪见」,「梵天」等诸禅定「愚痴」诸天都是「邪见天」。因此硬要说大乘与「梵我」「梵」合流,是罔顾事实,这熟读大藏经的所有法师应当要非常清楚的。所以佛陀所说的如来藏绝非梵我,神我。 |
|
|
|
|
|
|
|
|
|
|
发表于 19-4-2012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来藏非梵我,非神我,完全无众生所熟知的我性 :
【「如来藏」和「梵我」(神我)是一样的,背弃了佛 ...
WILLIAMLYLE 发表于 19-4-2012 11:54 PM 
如来藏非一般人以为的本体, 佛陀于《四阿含》中明确宣说: 佛教是「非断非常」,不是意识层面想像的本体,所以说:『恶慧不能知』:
如来藏和一般人以为的本体的许多体性根本不同,日本的松本史朗将其定义为「土著思想」,就是古老民族会期待的大一统的观念。可是他并不明白佛教的如来藏是不跟任何一个法和合的,不是一般人以为的「我」的延伸。如来藏祂是本有法,不变异法,不会跟其他的一法在和合,不会增减,也就是说祂没有和合义。
祂没有作主义。然而我们以为的我,这本体的我,理论上的我,形而上的我,都能够作主,但如来藏不作主。祂是各有情各自独立,祂和另外一个祂也不会和合,所以佛和佛也不会合并,这和神我、梵我思想追求的「天人合一」、「梵我一体」不同。
「梵」和如来藏不同,因为如来藏不是大我,如来藏不是众生心,不是「梵」,也不是清净,如来藏没有我性,也不会和您合而为一,如来藏出生这世界,但不是这世界,如来藏也不会因为您觉受到祂而和您相应,因为如来藏没有见闻觉知,您以为祂怎样,祂也不会理您,因为没有见闻觉知,怎么理您?您以为这世界大的大,小的大,合一、不合一,都和他无关,如来藏不理会您怎么想,如来藏也无所谓您怎么想。
所以我们看不出来《奥义书》中的「梵」和如来藏有何关系,除了有人硬著头皮来凑合以外,这两者根本不同,如果说「梵」是思想,有人不能同意,那说成是偏于无色界天的空无边处天的修证,但无论如何又说如来藏是思想?如来对于取证这样的「梵」,认为这不是真正的解脱,无色界天还是在三界轮回之中仍然脱离不了生死。如来便抛弃这法,而直到三界的有顶:非想非非想天,仍不是解脱之法,不是涅盘。因为佛法的解脱,必须以断除我见、断除三缚结作为基础,有了这样的三缚结的断除,就有真正的「八解脱」可说。
在《白净识者奥义书》,将「梵」说成是「无外无更高,更小或更大」,「世间万事物,神我尽充沛」这样以比量来说「梵」是更高的「神我」,称之为「神人」,设立个「彼超此世间」的超级大我,可是至高得我,根本不是这样的我,所以向其祝愿,几乎是《奥义书》的一贯方式,如「惟愿彼天神,赐我以明智」,以祭祀和祈愿,然而如来藏不是充塞天地之间的虚妄想的大我,如来藏也不需要您去祭祀和祈愿,祂一直根本和您在一起,不需要您的诚服和恭敬,祂不领受三界一切法。
奥义书以为这样的大我会主宰一切,所以出现「主宰赐福者明神颂所敦」,但如来藏出生万物,却没有作主,当然不会去主宰,也不会赐福。「彼在大宙中,唯是护世主,宇宙之真宰,神秘居万有,梵道神仙传,合契得长住,唯由得知彼,乃断生死网」,这他们以为这个主宰的就是「大我」,每个众生的「大我」,但是如来藏根本不去作主,不去主宰一切。
集结佛教《四阿含》的大众是偏于小乘的修持,但大乘法却还是有流传下来,有著受持的轨迹,然而小乘人虽然无力弘扬大乘,但还是在《四阿含》点到了大乘所说的「真心」,「如来藏」,以及「菩萨法」,代表有「大乘法」。佛陀在《四阿含》说「三乘法」,同说「三界法中」是「无常、苦、空、无我」,三界法都是「境界法」,都是相对有为法,都是可坏灭法,都是缘起生灭法,只要是可描摹的境界,见闻觉知的境界,不论是内法与外法,不论心中缘取的或向外攀缘的,都是三界法,无一真实有,任何修行的心都是落于境界法中,因此佛陀说一切法无常,一切诸行无常,非真实。
真心如来藏不是三界法中的任何一法,也没有三界法的体性和境界相,当您去描摹祂,以为祂是清净无染,用此敍述还不是祂,这就是境界有染法,真心不被境界法污染,祂不受境界法,不是我们在修行中所缘取到的任何一个内法,也不是一般人所知道的外法,也不是内法和外法两个综合起来的法,祂根本不是三界法,祂不是见闻觉知所知道的法。
佛陀于《四阿含》中明确宣说,佛教是「非断非常」,不是灭后无有,不是灭后就是断灭,也不是灭后有一个常,当然也不是灭后才会缘起出生一个常,因此佛法是直接显示了有一个「不是三界法」的「常」,但于小乘阿含经中并不是处处宣说,多是密意说。然而以「梵」要变成一个真正的万法的来源,是不可能的,因为「梵」还是众生的三界永恒的虚妄想,而实相却是和众生的心有著各自不同的体性,这是无法合而为一的。这「梵我合一」类似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论调,是一直存在的缪见。如同实修男女淫欲一直是许多古老国家的伪修行一样。而这天地万物都有「梵」的思想和中国古老的「道」在天地之间的思想,实际上也是相通。因此这「梵我合一」、「性修行」、「梵」都是这世界众生的许多共通想像之法之一。
总结来说,当「梵」落入了三界法的范畴,以有情的观点来描述这中间所取得的境界,乃至粗糙的「与梵合而为一」「梵我」都是境界法,都不能离开意识心的见闻觉知的作用,都是因为缘起所生法,都是三界法,因此都不是佛教说的真心如来藏。 |
|
|
|
|
|
|
|
|
|
|
发表于 20-4-2012 03: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夏绿蒂
你会错觉有一个意识在背后经历这一切。
你会说我找到了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Atman)。
实际上是它们是各自触,各自识别的。没有眼根意识仍旧流转。
Gap_Gezz 发表于 17-4-2012 04:05 PM 
这句赞,之前没注意.gif) |
|
|
|
|
|
|
|
|
|
|
发表于 20-4-2012 09: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susupapaya
我老师教导的 ,我只是如实了解、如实说。 |
|
|
|
|
|
|
|
|
|
|
发表于 20-4-2012 10: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0-4-2012 10: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你的连接。看来。还是顺其自然。四季有四季的风景。想不通只多一端疑问。
还是成佛的来讲吧。那一个敢 ...
haluking 发表于 19-4-2012 10:24 PM 
尽管如此,要分辨谁是圣者、谁是凡夫,仍然很困难。为什么说很困难呢?
以前,有一位年轻的阿罗汉比丘,与一个年老才出家的比丘,共住在一间寺院里。
有一天,年老才出家的比丘,问这位年轻的阿罗汉比丘说:“尊者,阿罗汉长得什么样子?”
阿罗汉比丘回答说:“贤友,有的人年老才出家,即使他与阿罗汉住在一起,却不知道对方就是阿罗汉。因此,很难认出谁是阿罗汉。”
即使得到了这样明显的暗示,那个老比丘仍然不知道,与自己同住的这个年轻比丘,就是一位阿罗汉。
所以说,要分辨出谁是阿罗汉是很难的;要分辨出,谁是须陀洹圣者、斯陀含或阿那含圣者,就更加困难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20-4-2012 05: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Gap_Gezz
你列出这文章, 说明很难知道对方是什么果位, 而是自証自知...
因为自証自知, 那善者你得第几个果位?? 阿罗汉, 三果, 二果还是预流果呢???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