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江南烟雨

为什么这些外道经典在大乘佛教那么流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4-2012 03: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说明84000法门个修个的。
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 ...
monster.inc 发表于 5-4-2012 02:25 PM


此言差疑,是進入伙舍時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5-4-2012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非余外虫,
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12 07: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谁能解释一下为何佛子自破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12 08: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非佛法,傻傻分不清楚。
批评非佛法流入佛法,又会被某些认为非佛法为佛法的人士说是造“口业”啦,诽谤”佛法“啦。
久而久之,也没几个人愿意批评,纠正,佛法会不没落,会不名存实亡吗?
久而久之,佛法的核心教育,也逐渐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似佛法,非佛法的盛行于世。
这一切,一切,还不是因”佛弟子“,自己是非不分,颠倒所导致吗。

再说佛陀所教导的法,就好比掌中之叶,手中之沙。
但是有些世人,佛弟子,却比较热衷于林中满树上的叶,遍布大地的砂石。
以打开方便之门为由,以至非佛法得以流入佛门,这一切都算是”佛弟子“的”功劳“。

推广劝世善书,是值得鼓励的。
但切莫搞到反客为主,劝世善书成了佛门主流之教法,佛法经典反倒成了辅助教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12 08: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佛弟子是时候醒醒了,佛法会灭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互相攻击而灭的。

如果推广了某某善书佛法就灭了,那今天早就没有佛法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0 收起 理由
Gap_Gezz + 10 妙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12 08: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广了某某善书,我们不要攻击那本善书,而这个人如果还推广别的佛经佛法,那我们就赞叹那个佛经佛法就好了嘛?

连我们都知道善书不是佛法了,那别人虽然开始不知道,最后一定还是会知道的。

反而我们一直攻击来攻击去,初学都不知道谁是谁非,那最后都觉得佛法很可怕,一直互相攻击,那么佛法当然就灭了,大家都不敢来学了。

所以大家想想看,我们不要看别人,先看看自己是不是狮子虫比较重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5-4-2012 09: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地狱游记,天堂游记,极乐世界游记,冥法淫律,太阴太阳经,关帝戒淫经难道
佛陀的教法比这些经典还不如?偏偏还受到许多出家人的推荐 追埲
江南烟雨 发表于 5-4-2012 01:08 PM


时至末法,千奇百怪的思想都会出来。

本来佛法以解脱为目标,到现在却变成发展人间事业为目标,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所谓“人乘,天乘”的东东。这些东东本来佛教就没有,就只好借儒教经典,民间神道思想来充数,硬说成是佛教的方便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12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时至末法,千奇百怪的思想都会出来。

本来佛法以解脱为目标,到现在却变成发展人间事业为目标,所以 ...
素还真 发表于 5-4-2012 09:40 PM

    不,是因为华人是比较重现实及实际型的民族,佛教传入后渗透了中国封建社会,在疑伪经典中,大部分是为了迎合民众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们大多依循汉文化固有的思维方式,文化传承和风俗习惯,适应了民间社会普通百姓的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5-4-2012 1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因为华人是比较重现实及实际型的民族,佛教传入后渗透了中国封建社会,在疑伪经典中,大部分是 ...
Svaha 发表于 5-4-2012 11:07 PM


在佛陀时代,外道与佛门的想法,派别都要分得清楚。清水和酒水是不能参杂的。一经参杂,清水就不再是清水,两者也很难分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12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佛陀时代,外道与佛门的想法,派别都要分得清楚。清水和酒水是不能参杂的。一经参杂,清水就不再是清 ...
素还真 发表于 5-4-2012 11:11 PM


    所以就有疑伪部,每次经录的编纂,有佛教组织自己进行的,也有政府要求的,还有皇帝的钦定目录。编撰经录除了考订已被著录经典的源流、增录当代新译经典外,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对疑伪经典的甄别,说明历代对经典真伪的甄别极为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12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就有疑伪部,每次经录的编纂,有佛教组织自己进行的,也有政府要求的,还有皇帝的钦定目录。编 ...
Svaha 发表于 5-4-2012 11:36 PM


大乘佛教的『大般涅盘经』,是真是伪?经典记载,佛陀入灭前,无量诸大弟子,六十亿比丘尼,二恒河沙居士众等参与法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12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vaha 于 5-4-2012 11:47 PM 编辑
大乘佛教的『大般涅盘经』,是真是伪?经典记载,佛陀入灭前,无量诸大弟子,六十亿比丘尼,二恒河沙居 ...
素还真 发表于 5-4-2012 11:41 PM

那些数目、地点只是方便载体,没什么重要,重要的当中佛法开示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12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数目、地点只是方便载体,没什么重要,重要的当中佛法开示信息。
Svaha 发表于 5-4-2012 11:43 PM


话不可以这么说。就算是方便载体,数目也不能差天差地。既然数目也不符合现实,其他内容又如何分辨真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12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话不可以这么说。就算是方便载体,数目也不能差天差地。既然数目也不符合现实,其他内容又如何分辨真伪 ...
素还真 发表于 5-4-2012 11:46 PM

那是你不了解大乘经典提炼方式,大乘经典只是旨在要传达密义,这才是是重要的信息。
也说过了,其他的人物,场景,地点,时间等只是方便载体,没什么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12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疑伪经的内容大多反映了一定时期和地区佛教的流传、民间信仰,以及与其他宗教,尤其是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情况,对于我们了解当时人们对佛教的理解、社会思潮的流行和佛教的中国化、世俗化都很有参考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4-2012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你不了解大乘经典提炼方式,大乘经典只是旨在要传达密义,这才是是重要的信息。
也说过了,其他的人 ...
Svaha 发表于 5-4-2012 11:49 PM


关于大乘的密意也是我曾说的。
可是就算是传达密意,有必要弄个数目不符合现实的提炼方式吗?

另外大乘又传什么密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4-2012 1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大乘的密意也是我曾说的。
可是就算是传达密意,有必要弄个数目不符合现实的提炼方式吗?

另外 ...
素还真 发表于 6-4-2012 12:04 AM

密义是大乘经典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例如:

佛说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
佛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佛说众生,非众生,是名众生;
佛说凡夫,非凡夫,是名凡夫;
佛说我见,非我见,是名我见;
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佛说忍辱波罗密,即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
佛说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4-2012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密义是大乘经典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例如:

佛说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
佛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
Svaha 发表于 6-4-2012 12:22 AM


这又有何秘密可言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4-2012 1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又有何秘密可言呢?
素还真 发表于 6-4-2012 12:24 AM

所谓的密义不是什么秘密不能告人的意思,而是指不能直接通过语言来了解,犹如手指指月,月就是密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4-2012 08: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讀讀法滅盡經就清楚了

佛說法滅盡經
失譯  大正藏  卷十三 1118頁 No.396 涅槃部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無央數眾來詣佛所,稽首於地。世尊寂靜,默然無所說,光明不現。

賢者阿難作禮白佛言:「世尊!前後說法,威光獨顯,今大眾會,光更不現,何故至此?其必有故,願聞其意。」

佛默不應。如是至三,佛告阿難:「吾涅槃後、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魔作沙門壞亂吾道,著俗衣裳、樂好袈裟五色之服,飲酒噉肉、殺生貪味、無有慈心,更相憎嫉。」

「時有菩薩、辟支、羅漢,精進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向、教化平等,憐貧念老、鞠育窮厄,恆以經像令人奉事,作諸功德、志性恩善,不侵害人,損身濟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設有是人,眾魔比丘咸共嫉之,誹謗揚惡,擯黜驅遣,不令得住。」

「自共於後,不修道德,寺廟空蕪、不復修理、轉就毀壞,但貪財物、積聚不散、不作福德,販賣奴婢耕田種植,焚燒山林、傷害眾生、無有慈心,奴為比丘、婢為比丘尼,無有道德、淫佚濁亂、男女不別;令道薄淡皆由斯輩。」

「或避縣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門不修戒律,月半月盡雖名誦戒、厭倦懈怠不欲聽聞,抄略前後不肯盡說,經不誦習,設有讀者不識字句、為強言是、不諮明者,貢高求名,虛顯雅步以為榮冀、望人供養。」

「眾魔比丘,命終之後,精神當墮無擇地獄、五逆罪中,餓鬼畜生靡不經歷,恒河沙劫罪盡乃出,生在邊國無三寶處」

「法欲滅時,女人精進恆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語,眼見沙門如視糞土無有信心。」

「法將殄沒,登爾之時,諸天泣淚,水旱不調五穀不熟,疫氣流行死亡者眾,人民勤苦、縣官計剋,不順道理、皆思樂亂,惡人轉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

「劫欲盡故,日月轉短、人命轉促,四十頭白,男子淫佚、精盡夭命、或壽六十,男子壽短,女子壽長、七八九十或至百歲。

「大水忽起、卒至無期,世人不信、故為有常,眾生雜類、不問豪賤,沒溺浮漂、魚鱉食噉。」

「時有菩薩、辟支、羅漢,眾魔驅逐、不預眾會,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為欣快、壽命延長,諸天護衛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興吾道,五十二歲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復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

「吾法滅時,譬如油燈臨欲滅時,光明更盛,於是便滅;吾法滅時,亦如燈滅,自此之後,難可數說。」

「如是之後數千萬歲,彌勒當下世間作佛,天下泰平、毒氣全消,雨潤和適、五穀滋茂、樹木長大,人長八丈、皆壽八萬四千歲,眾生得度不可稱計。」

賢者阿難白佛言:「當何名斯經?云何奉持?」

佛言:「阿難!此經名為法滅盡,宣告一切宜令分別,功德無量不可稱計。」

四部弟子聞經悲慘惆悵,皆發無上聖真道意,悉為佛作禮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10-2025 05:26 AM , Processed in 0.12302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