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8-3-2012 0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姜茶語錄:(依止的方式)
佛陀教導弟子至少要追隨他們的老師五年以上,
妳必須學習佈施,耐心和奉獻的可貴。
一位修行已久且熟練的老師,
或許看來像釋放掉了他身,語的修持,
但他是護衛著心的,他是鎮靜的。
單單看他外在的行為,妳可能會試著模仿他,
鬆懈下來而言所欲言。
但那不同回事,妳並不在同一的水準上。
(應知)
如果妳在身體上住的很靠近老師,
但心卻還沒有與他相交,
妳將花時間在找尋他的錯誤或諂媚他。
如果他做的某些事適合妳,妳說他是好的。
而如果他做的某些事情是妳不喜歡的,
妳便說他是不好的。那就是妳的修行所趨了。
經由浪費妳的時間注意其他某人,
妳是不會成就任何事情的。
(證知)
妳有機會在這裡修行是因為妳在老師的指導下生活,
他護持妳在一個水準上,
因此妳應該完全奉獻自己於修行。
別因尋訪太多老師,各種法門和禪修環境,
而分散妳的能量和覺醒。
匯聚妳的念頭,集中妳的精神吧!將注意力轉向內,
把覺醒留在心上,運用這些教導長時間地審視和觀察心。
转发 |
|
|
|
|
|
|
|
|
|
|
发表于 8-3-2012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算是自省吗?如得道,应该是观自在,不知对与否!?
shewsuan 发表于 8-3-2012 02:03 PM 
这是给修行者用的,证悟后什么情况我也不清楚 |
|
|
|
|
|
|
|
|
|
|
发表于 8-3-2012 06: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8-3-2012 08: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2 0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3-2012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3-2012 0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给修行者用的,证悟后什么情况我也不清楚
susupapaya 发表于 8-3-2012 05:15 PM 
我导师有说是,悟后思觉要正然后心要定,更要施,从施中见正,心自然会定了!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3-2012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姜查語錄:(出汙泥而不染)
有兩種平靜,一種是由禪定引發,另一種是由智慧引發。
禪定引發的平靜,仍有煩惱。
這樣的平靜是藉由隔離心與境而來,
可以很安定,妳可能因此而貪取禪定的喜悅。
不過,當感官刺激生起時,心很快就動搖了。
她害怕樂或苦,稱譏或詆毀,害怕色聲香味觸法。
他們只想選擇一個偏僻安靜的地方住下,
以避免與人交談,受到打擊。
(應知)
由智慧得到的平靜與禪定所得不同,因為當心出定時,
智慧可以讓它不畏色,聲,香,味,觸,法,
也就是說,出現感官接觸時,
心很快就覺知正在發生的事。接觸外境時,
妳可以很快就拋開與放下,因為正念夠敏銳的緣故。
(證知)
當我們繼續修行時,
諸多不同種類的問題和困難都會在心中生起,
可是不論在世界乃至宇宙終將提出什麼樣的問題,
我們都有辦法把它們都處理掉。
我們的智慧便會隨著它們生起。
並且找出每一個問題和疑惑的答案。
無論我們在哪裡禪坐,不論什麼念頭生起,
不論發生了什麼,一切事物都會提供般若生起的因。
當智慧在心中產生時,
它會取代我們的一般思考方式和反應。
並且心在一切事物的中心都變得更為圓滿,更光明。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3-2012 0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姜查語錄:(念無常)
妳的身體(每況愈下)就像流水向下流一樣。
生老病死,雖說概略,卻是宇宙的真理。
所以要清楚它,認清這些事實。
如果認清了,就能放下。
(應知)
老人與年輕人真的不同,老人昨天有疼痛或累感,
今天有同樣的感覺,而且他知道明天的感覺也會一樣。
他看到家,知道路的盡頭近了,
所以覺得很多事情已經不再重要,(而自然放下)。
可是對年輕人而言,他們仍然在乎。
假使我們真的明瞭法性,就會放下,讓事物順其自然。
如果我會死,就死吧!那還能作什麼?
假如我在這樣修行中死去,那我也已經準備好了。
(證知)
我們不太可能去影響一個垂死的人的心境往善或往惡。
我們只能以愛和慈悲對待垂死的人,
並盡我們所能照顧他們。
假如死亡是發生在妳體內,那麼妳能跑到何處去躲避呢?
無論妳是否畏懼死亡,都一樣要死,
沒有地方可以逃避死亡,想到這裡
我的認知似乎立即轉變,一切恐懼全然消失。
就像翻自己的手掌般容易,真是不可思議。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3-2012 0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姜查語錄:(何謂修福)
佛教中的功德,是斷一切惡,
惡法斷除後,就不會有任何壓力。
壓力消除後,心就會安定下來,
安定的心是清淨,明亮的心,不會夾雜瞋念。
(應知)
惡行生起於身,語,意行中,
一切善惡,禍福,根源於行為,語言和思想裡。
當妳變得厭惡某件事物時,心就會變壞。
這些人並不全功德!不好的心,只會聚集越來越多的壞。
(證知)
往內心看,你們會看到善與惡,見到了善良,
我們便可以將它帶至心靈且去實踐。
然後,我們是這顆心變得正直與善巧。
若是這顆心正直與善巧的話,
我們便不必搭汽車行遍鄉間到處去找功德了!
甚至坐在家中,我們也能得到功德。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3-2012 0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姜查語錄:(信樂力)
無論需要承受多少苦難,我都要放下萬緣,
精進用功,永不懈怠,否則疑惑將一直糾纏著我。
如此思惟之後,我便放手修行,
無論多麼困難,依然勇往直前。
我將一生看成一天,不敢懈怠。
(應知)
欲樂隨行是一種危險,努力去找尋妳自己的修行,
增長妳的修行,逐次漸增地告誡妳自己。
無論有什麼過失,用功去矯正,別迷失於外在。
(證知)
少吃!少睡!少說!用佛法來訓練妳自己,
以代替情緒的放任吧!無論倦怠或精進,只管不斷的去修行。
如果妳放縱自己,隨者自己的見解去修行,
那麼妳便會開始考慮,懷疑很多。
妳會自己想:【我福德不夠,運氣不好,
禪修多年,仍未開悟,仍未見法。】
佛陀是這樣的教導:
【阿難!好好地精進修行,不斷地展開妳的修行,
一切疑惑,一切的不確定,都將會消失無蹤!】 |
|
|
|
|
|
|
|
|
|
|
发表于 10-3-2012 08: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3-2012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姜查語錄:(無明煩惱)
我們依靠【存有】生活,沒有存有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事。
那就是人的習慣,是人的煩惱。
智者說移動一座山要比移動我見容易。
那是種相信我們真的以某種特殊個體形式存在的堅實感覺。
(應知)
由於習氣,我們的心無法平靜,
這是因為過去心行的慣性,
使它們如影隨形地困擾著我們。我們努力尋求出路,
但卻被它們所縛,把我們拉回去。
這些習氣並沒有忘記它們的老地盤,
它們奪取一切熟悉的事物去用,盡情的使用,
眷戀與揮霍,我們就是如此活著。
(證知)
人們變得神經質,為什麼呢?因為它們無知!
它們只是追隨它們的情緒,而不知如何去照顧自己的心。
當心沒有關照時,就像一個沒有父母照料的小孩。
孤兒是無所依靠的,而無所依靠的小孩是非常不安全的。
同樣的,如果這顆心沒有受到照顧,
如果沒有用正見來訓練或培育品格,就相當麻煩了!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3-2012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姜茶語錄:(苦)
我們人都不願受苦,都希求快樂,
但事實上,快樂只是痛苦的一種微細形態。
妳可以將它們比喻為一條蛇,
蛇頭是【苦】,蛇尾是【樂】。
蛇的頭真是很危險的,因為他有毒牙。
如果妳碰觸到牠,牠會立刻咬妳一口。
不要說是頭,即使妳只是去抓尾巴,
牠同樣會轉過身來咬妳,
因為頭尾都同屬於一條蛇身上。
同樣的道理,快樂和痛苦,高興和悲傷,
都是從同一條【蛇】--- 欲望生起,因此,
如果妳不覺醒的話,縱使妳快樂,痛苦卻即將來臨。
(應知)
苦,附著在皮膚上,並進入肉裡,從肉,它又進到骨子裡。
它就如樹上的蟲子,從樹皮開始啃吃噬,進入木材,
然後進入木心,一直到樹終於枯死為止。
(證知)
當痛苦生起時,我們執著於痛苦,因此必須真的去受苦。
同樣地,當快樂生起時,我們執著於樂,結果也經驗了歡樂。
執著這些感受而造成【自我】的概念,
因此【我們】與【它們】的想法就持續顯現。
一切都從此開始,然後把我們帶向永無止息的輪迴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3-2012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姜查語錄:(行勝於解)
從一顆平靜的心修行所得到的知識,
和從研讀中所得的知識實在相差很遠。
從研讀當中所得到的知識,不是我們心中真正的知識(智慧),
但我們的心卻試圖握持和保留這種知識。
我們為什麼要試圖去保留它呢?終究會失去它的呀!
(得知)
假使聽聞佛法可以始妳的心平靜,這就夠了,
不須在下太多工夫來強記任何東西。
你們有些人也許不相信(會有這樣的事)。
但如果妳的心是安靜的,而且一心聆聽,同時不斷思惟,
那麼妳就會如同一台錄音機,
只要妳打開妳的錄音機,一切都將呈現。
(證知)
經典裡對整個(修行)過程的有系統描述是很精密的,
但實際的經驗卻超越經教研究,研究無法告訴妳:
這就是無明生起的經驗,這就是行的感覺。
這就是特殊的意識,
這就仕身與心各個不同元素的感覺(受)。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