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想做富人还是渔夫还是艺术家?一则饶有趣味的故事~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17-6-2011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Baobie
Exactly! 这里的文化和教育制度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可能这就是Asian的生存之道。还有大部分人认为只有创业,大律师,医生才是光宗耀祖,出人头地。我想问这里的渔夫们,你觉得你们出人头地了 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6-2011 04: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aobie 于 20-6-2011 05:54 PM 编辑
写了许多,忽然error然后全部不见了,欲哭无泪啊!
从新写过吧……
小岛的黄昏有种萧瑟的感觉,海鸥在海面上翱翔。
有两个渔夫歇网了,划着舢舨靠岸了。他们眼中充满疲惫的眼神,默默的数了数渔获。不算丰收,但还可以。
他们背着各自的鱼篓,把船栓好后,就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了。
路上,两人在烦恼着岛上的米价越来越贵的问题。以前一箩鱼可以换五袋米,现在只可以换到三袋。他们非常担心万一吃不起米了怎么办?
忽然,比较年长的苏米说:“桑尼,我觉得再这样捕鱼也不是办法。除了捕鱼外,我们应该还要有点额外收入。不然,连基本的米都吃不上了。”
桑尼回答:“是呀。但是我们该怎么做呢?不如晚上我们帮人家织网来赚取额外收入?”
苏米说:“年轻人打两份工是好事,但是我们能打两份工到几岁呢?你又怎么处置你的薪水呢?”
桑尼答:“我都是把剩下的钱交给老婆放定存。没有风险,而且一年有3%利息呢!”
苏米:“3%?太少了吧?向银行借钱,利息是多少%?”
桑尼:“很像是7%。“
苏米:“那就对了。银行通过向我们收取存款,再发放贷款来赚取利差。为什么我们不自己来分配我们的存款?来赚取更高的回报,而满足于3%呢?你不知道为了赚取那3%“无风险”的回报,我们付出了多少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吗?你觉的一年3%的利息,能够追得上通货膨胀吗?”
沉默了半响,桑尼说:“是吗?但是投资就好吗?风险太大了吧!你不见1997金融风暴时,多少人倾家荡产?”
苏米:“那些人不是在投资,而是在投机。”
桑尼:“两者有什么区别?”
苏米:“投资是了解和估计一项资产后面的经济价值,再把有潜力或低估的资产买下来获取该资产将来的收益。”
桑尼:“你讲得太抽象了。可不可以给个具体的例子?”
想下什么例子比较好……下次再写…… |
|
|
|
|
|
|
|
发表于 17-6-2011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卡螺丝
那你就多点捧场 ,冷场了故事就讲不下去了咯。
Baobie 发表于 17-6-2011 10:18 AM 
一边捕鱼为生,把艺术当兴趣应该也是不错的。。
艺术这种东西,应该不要让它与金钱有挂钩。。
艺术品是不该有铜臭味的。。
所以为大艺术家的作品都是要等大艺术家死了n年后才会成为价值连城的珍品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6-2011 08: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卡螺丝
故事里说的艺术只是一个比喻。代表你想做又喜欢做的,而且要做的好,可以靠它有收入的。你可以喜欢旅行。但是旅行只给你自己带来效益(utility),不给其他人带给效益。所以,可能你要一面旅行,一面写个介绍外国历史,人文,风景的书。
真实世界里,艺术才华也要和商业头脑结合才能绽放光彩。拿电影做例子吧,除了有表演天赋的演员,才华四溢的编剧,还要有一个会把商业元素和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导演。幕后还有专业搞灯光,服装,发型的幕后人员。(为什么讲到后面三个我脑海就浮起SPM后父母听到孩子要去学习服装发型的专业时,一脸失望的样子)
导演要会sales,说服电影公司投资他的电影,说服大牌拍他的电影,最重要要说服我们买票进去看。所以我才觉得,为什么艺术品不能给大家带来效益呢?
我不是觉得美术馆里的每一件艺术品都要贴上价钱。只是适当的商业化,即可以让艺术家make a living,也可以让我们欣赏美。对吗? |
|
|
|
|
|
|
|
发表于 20-6-2011 1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lmon8188
结果和过程哪个比较重要,我还没想通,还请大师开导。
渔船津贴和渔夫收入 ...
Baobie 发表于 17-6-2011 12:39 PM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重感情的人就重过程,重成就的人就重结果。你,是那一类人?
在等你的新故事,其实18号当天就想回复你,但在下只能在办公司里上cari,回hostel就上不了。多多抱歉。
同上的,农夫也有这个情况出现。只有食材才会有中间人的可以暴利。突然想像中间人这行业进攻。 |
|
|
|
|
|
|
|
发表于 20-6-2011 04: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重感情的人就重过程,重成就的人就重结果。你,是那 ...
almon8188 发表于 20-6-2011 11:35 AM 
中间人这个行业如recruitment agency,人脉很重要,因为不需要什么劳力就赚了一笔. 他只是请人才然后再以高价outsource给其他公司.他要做的只是跟那间公司打好关系,有什么project需要人才都会找他要人.不错的一个行业.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6-2011 06: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almon8188
我写的不是很好,99.9%想法都是拾人牙慧,还没有自己的创见。我觉得“穷爸爸,富爸爸”里比较打工族和企业家的心态写得很好。
其实我们也可以算是为自己打工,我们也有资产在EPF里,EPF又把钱投到股市里了。
只是EPF太poorly manage了!:@整天拿去救那些应该被淘汰的企业!想到都有火!
关于产业链里,制造的利润只占很小的空间。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去找郎咸平的“产业链6+1”来看。绝对有所启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6-2011 06: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贴个产业链的故事吧。选自郎咸平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产业链阴谋Ⅰ》,谈的是中国,但是想想马来西亚的石化厂(petrochemical plant),稀土厂(rare earth plant),aluminium plant,油棕园,牺牲了环境,只为了换取不多的利润。想想美国的科技,娱乐,金融产业。不用排放废气废水,创意无限,一年产生的GDP我们连个他们的零头都没有……后面一段谈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我们也有同样的问题……
首先我想问问大家,你认为今天的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吗?我在这里清楚地告诉各位我的研究结论:中国根本不是制造业大国,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
大家可能觉得我这个结论很荒谬。一方面,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在制造业的各个层次上的表现好像是欣欣向荣;另一方面,在诸多产品的产量上,中国在全世界都首屈一指。
那么,我为什么说我们不是制造业大国呢?我要跟各位谈的就是一个新观点,也是我个人的研究心得。我要清楚地告诉各位: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也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产业链的战争阶段。
什么叫做产业链战争?我以芭比娃娃为例进行说明:芭比娃娃是中国出口玩具中的一种。众所周知,去年中国和美国之间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玩具贸易摩擦。美国政府以及美泰等美国玩具进口商和零售商对我国的玩具出口产品百般挑剔,比如,提出含铅量超标等等问题。可是当我听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就想为什么会含铅量超标呢?又有多少退货是产品设计的问题呢?
而大家知不知道,在我们制造芭比娃娃的过程中,破坏了我们的环境,消耗了我们的资源,剥削了我们的劳动,可是换来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制造出的芭比娃娃价值1美金,但是,芭比娃娃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格是美金——将近10美金。我请大家仔细想想,从1美金升值到10美金的过程当中,这9美金的价值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的制造业工厂,对外拖欠原料和组件货款,对内延长劳动时间,真可谓不择手段,不停压榨。然而,在全球产业链的视角下,我们只不过是针对1美元来做文章,在最不赚钱的领域不停压榨!这种死拼完全忽视了产业链战争的特点。实际上,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6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这6大环节创造出了9美元的价值,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最能赚钱的部分。不过,在现在的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少数中国企业意识到了,继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可悲的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还没有觉醒!
在国际分工之下,那些没有觉醒的大多数企业被分派到哪一环节了呢?都被分到附加值最低、最消耗资源、最破坏环境、不得不剥削劳动者的制造环节。而其他有价值的环节基本掌握在欧美各国的企业手中。也就是说,当我们破坏环境、消耗资源、剥削劳动创造出1美元血淋淋的产品之后,我们同时就替美国创造出9倍的价值。每当我们创造出1万美元的价值,我们就同时替美国创造出9万美元的价值。因此,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收集的数据证实了我的观点,从这些数据来看,这种制造业的产业链模式对中国的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和劳工剥削是非常严重的。
以资源浪费为例,中国80%的江河湖泊断流枯竭,2/3的草原沙化,绝大部分森林消失,近乎100%的土壤板结。而且这10年来中国出口日本的方便筷子总计约2 243亿双,而为生产这些筷子而毁灭的山林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0%以上。
以环境破坏为例,中国1/3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2/5已成为劣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1 500万人因此罹患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癌症……世界银行报告列举了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其中,中国占了16个。
以剥削劳工为例,根据志愿者曾飞扬的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每年仅冲床工人发生的断指事故至少就有3万宗,被机器切断的手指头超过4万个。而其他绝大部分机器设备造成的工伤事故有多少,目前还没有统计。而此前对深圳800万民工的调查显示,每5个人中就有1人受过工伤或患过职业病。为了防止伤残工人打官司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区把外来民工正常的诉讼时间拉长到3年以上,迫使伤残民工因难以负担诉讼支出而放弃上诉。
那么,国际产业链战争和大学生就业有什么关系?我想大多数人答不上来。那么,我告诉所有读者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大学扩招这么多大学生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想的呢?当初我们国家大学生的比例严重低于欧美,所以我们就误以为,培养更多的大学生之后,我们的经济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哪里想过这个问题:美国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大学生?而中国培育出这么多优秀大学生为什么失业?难道是我们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够?难道是我们的同学不够用功?难道是我们同学专业不对口?
我刚才讲的几句话都是媒体所给出的解释。这些解释都是错误的。事实上,既不是我们中国学生不用功,也不是我们专业不对口。首先,我想谈一谈专业不对口,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特别可笑!我在美国不少的顶尖大学执教过,也在世界其他地方教过不少课,我教了这么多的学校,从来没见过哪个学校是专业对口的。既然美国的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我们中国的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有什么错呢?
再想想,本科教育的特点是什么,本科教育的特点就是专业不对口。为什么呢,因为本科阶段是通才教育而不是专科教育。什么叫通才教育?也就是说美国大学生和我们大学生一样,要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哲学……这些学问跟就业的关系都不大,这就是通才教育的本质。
那么请读者继续思考,产业链跟我们大学生就业难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有着重大而直接的关系。在整条产业链“6+1”的模式里,“1”是什么?“1”是制造,是血淋淋的制造业;还有“6”,“6”就是从产品设计到终端零售这6大软环节,在“6+1”的模式中,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6”而不是“1”。举个例子来讲,在工厂里,从董事长到大门口的保安,可能不需要一个大学生。为什么?因为生产制造环节没有必要雇用大学生。那么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产业链里面6大软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订单处理、物流运输、批发经营、终端零售。
那么,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我们是一个以“1”为主而不是一个以“6”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个产业结构本身造成了大学生的失业问题。我国的产业现状不足以支持这么高的大学生比例,这就是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那么为什么美国需要这么多的大学生呢?因为美国所掌握的就是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的6个环节。它要通过大学生的通才教育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但是有一点是我们一直忽略的,那就是我们甚至不理解国际产业的分工当中我们国家是处于何种的劣势地位。
所谓劣势,就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它产生了诸多的后遗症,读者应该已经完全感受到了。就比如我们很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不得不考研究生,研究生考过了又失业了,再考博士生。所以,博士生要做本科生的事,你不觉得是很大的人才浪费吗? |
|
|
|
|
|
|
|
发表于 21-6-2011 09: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间人这个行业如recruitment agency,人脉很重要,因为不需要什么劳力就赚了一笔. 他只是请人才然后再以 ...
死八婆 发表于 20-6-2011 04:01 PM 
这位看官所言在下并不认同,很多人认为人脉=钱脉。
你所说的中间人这个行业不需要什么劳力就可以赚一笔,天下间已经没有这白吃的午餐。
现今是资讯非常透明化的时代,几乎任何东西在google大神面前都可以得到答案。
google大神也算是另一类的中间人,而且是不收使用者的费用。因为资讯太透明化的关系,
使用者和供应者两者都对google大神又爱又恨。
对使用者来说,google大神只是提供了一个快捷的途径让他寻找他想要的供应商们。但是,google大神只提供一个途径,并不会和使用者分析,也不会提供意见和建议给使用者,几乎让使用者自行的做决定。产品分布太多也是另一个使用者的问题。
对供应者来说,google大神让他有了免费打广告的途径,让使用者更容易的找到他,同样的,别的竞争者也会使用同样的方法,
结果这行的竞争者就很明显的出现了。可能在以前,同一样产品都是集中在同一个地区,大家都可以共享同样的消息,以免发生削价战的情况出现。有了google大神,集中地区已经不大作用了,只要有一线网络,就可以让使用者找到,消息都可以由自己去垄断。
经验之谈,现在很多使用者,都认为找个中间人比较好,一来可以直接对中间人一个,可能产品的分布太多了,若逐一面对供应者会太累太麻烦,再说,单一对中间人,付款和欠款都很容易解决。曾经试过,某大公司,情愿对中间人也不对供应者,就算供应者的价格比过中间人赚一手的价格来的便宜,说白要让中间人赚这一笔钱,为的是什么呢? |
|
|
|
|
|
|
|
发表于 21-6-2011 09: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lmon8188
我写的不是很好,99.9%想法都是拾人牙慧,还没有自己的创见。我觉得“穷爸爸,富 ...
Baobie 发表于 20-6-2011 06:04 PM 
写不写得好,并不是自己说的,而是看者给的评论。你看那些商业大片和拿奖的文艺大片。
在下不懂得看文艺大片,反而2012商业大烂片,在下给的评分是8/10。
很多观众都说怎么主角一家人这么神,塔地毁楼都死不了。
对在下而言,电影里带出亲情那一节非常的感人,而且这电影是和家人一起去看,当下在想,
若是一家人都在一起经历世界末日,也没什么关系了。
不说EPF,打工仔还是可以替自己打工的,多增加被动收入就可以了。
而被动收入,呵呵,就要自己去发掘了。投资是最普通也是最实用的被动收入之一。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6-2011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almon8188
你也喜欢看电影?今年为止我觉得好看的电影有The King‘s speech和Black Swan。两部都是自我突破的故事。尤其Black Swan,女主角演的太好了。不愧影后。只是在朋友圈里没有人讨论这部电影。很像不ngam马来西亚人的口味咯……寂寞咯我看电影,周围都没有人讨论这类电影。除非Kung Fu Panda……
关于被动收入。我在想,年轻人到底是不想懂投资呢?还是收入太少投无可投?我觉得还是前者的可能性比较大……
话说回来,尽管年轻人不储蓄,其实EPF里每个月都有投资的了。雇员12%,雇主13%,一个月也有25%的投资。只是EPF的回酬……唉,不提了。还是自己学理财然后买点好的股票靠谱。不会理财,退休后EPF也是三年花完……
记得有本分析全世界竞争力的书,忘了书名,你有兴趣我可以找给你。马来西亚是储蓄率是全世界排名第一,中国第二。但是再想想,储蓄率这么高,内需这么低,也不一定是好事来的。证明国内的医药费还是太贵了,每个人都存钱以防万一。
年轻人压力还是大,我这行的年轻人工资已经二十年没有调整了。有天,我已经快崩溃了。我跟父母说压力很大,尽管不常出去,通货膨胀却越来越厉害。二十年前的物价和现在已经不能比了,叫我怎么结婚买屋啊?我父母说可以帮我,我很感激,但是我不想。我问他们,当初公公婆婆有帮助他们给down payment吗?他们说没有。我就觉得怎么一代不如一代?在马来西亚前途渺茫,越来越看不到希望……
发了点牢骚,希望你不要介意。 |
|
|
|
|
|
|
|
发表于 21-6-2011 05: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富人说:“还早呢。你再回去捕鱼吧!你努力捕到了很多很多鱼,就可以把它们卖了,买条船到更远的地方捕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然后买更大艘的船到更远的地方捕更多的鱼。这样循环下去,你就会变得岛上最富有的人了!”
渔夫问:“富有了以后呢?”
富人答:“富有了以后,你就有时间和家人朋友聊天,吃午饭。下午,你可以做你想要做的事,你不是很喜欢雕刻吗?
回头想想我们,是不是忘了捕鱼的初衷了?一心一意地要捕更多的鱼,为了买更大艘的船,而忽略了家人朋友,也放弃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曾经有个朋友老是问我将来有什么打算。。(先说明他不是我女朋友,我是女的
我是什么也没有回答他,而他常常在我面前说他的大计
赚了钱之后要买房子,要让那些瞧不起他的人看到他的风光
要给夫家的人知道他也很有本事的
要给她的女儿念外国的书。。。
这样就够了吗?赚够了钱,朋友都没了,还能怎样?
等你有钱了,看到我们这些真心的朋友吗?
你有钱了,很自然的就会接触有钱人了
还看得到我们吗?
知道总有一天,我们的距离会越变越远
可是我不打算违背自己的意愿跟上你的脚步
我的一生只要一间属于我自己的小小老窝,
一辆陪我下半生的车子,
还要一辈子数不完的快乐与欢笑~~
吃的不算豪华,住的简单,这就够了~~
现在会努力工作是因为我必须要让我父母过的舒服,
总有一天我会放下一切,背着书包到处走 |
|
|
|
|
|
|
|
发表于 22-6-2011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lmon8188
你也喜欢看电影?今年为止我觉得好看的电影有The King‘s speech和Black Swan。 ...
Baobie 发表于 21-6-2011 04:42 PM 
看电影是一个很好的享受,一般上在下都是独自去看电影.今年的电影,说实在话只看了新年那几套喜剧和fast 5吧了.
都没机会看,有看过你说的两套电影的剧情.感觉还蛮沉重的.没有朋友讨论,在cari就不可以讨论咯.
cari论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现在的诱惑太多了,你看70后和80后的分别,在70后毕业出来工作时,当红炸子机nokai8210大概Rm1000多,现在当红炸子机“爱疯”
至少都RM2000多起。诱惑都变贵了,你可以说钱的价值变少了,但是如你说的,薪水也没调整。
在下认为是两者都有,再说,现在的投资也不容易,其实也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就如基金,很多都是烟幕合理化。太过理论化。
当经济不好时,很多未知的风险就出现了。很多基金销售员为了要赚钱,很多隐藏的因素没坦白说出,只会说到肯定不会亏钱。
风险出现时就会返过来欠钱了。
说到被动收入,一般人看到的都是股票和房产,其实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投资,在下一香港网友,除了投资股票,还投资在限量版的酒。
也算是爱好之一。
什么书名,等你介绍。
所以在下都一直劝那些没有买保险或医药卡的朋友买,有一友人,薪水低,又驾电单车,劝了又劝,叫他至少也买一个最便宜的医药卡,还是不听,希望他不会发生什么事.
草食男,你也是吗?呵呵 |
|
|
|
|
|
|
|
发表于 22-6-2011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有个朋友老是问我将来有什么打算。。(先说明他不是我女朋友,我是女的
我是什么也没有回答他,而 ...
diarykeeper 发表于 21-6-2011 05:49 PM 
朋友是不会变的,只是大家走的路不同,
她当然会看到你,而且还很想和你相聚呢.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为什么你要这样想,
你为什么会觉得她不再看到你呢?,谁说有钱人没有真心朋友,
他们都是真心对朋友的,只是有些朋友不是真心对他们吧了,就是觉得他有钱希望可以带协一下,
有钱人没有义务帮朋友的,不帮,朋友就说他变了,看不到朋友了.
其实反过来想,是谁的错呢,很多人都觉得有钱人就是坏的,
为什么有钱人拒绝朋友就是不对呢?不帮朋友就是变了呢?
在下曾经试过,为了改变自己的未来,和朋友走的路不同了.
可是,在下还是很留意朋友的消息,很想去找朋友,可是朋友却嫌弃在下,
说在下走路有风,不然就是讲些难听的话.其实在下没变,变得是朋友的想法.
因为他看不起自己,希望诋毁人来让自己好过.人就是这样。
虽然是跟不上步伐,但是总会有交叉的时候,虽然路不同,总会有相遇的时候,
相遇的时候,就聚一聚,用以前的心来相聚,多开心.
当然,若你带着不好怀意的心去,任何人都会看不起你.毕竟你有目的.
若你是当你的朋友是真心朋友的话,就算不同路,也可以祝福她的. |
|
|
|
|
|
|
|
发表于 22-6-2011 05: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是不会变的,只是大家走的路不同,
她当然会看到你,而且还很想和你相聚呢.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为什么你要这样想,
你为什么会觉得她不再看到你呢?,谁说有钱人没有真心朋友,
他们都是真心对朋友的,只是有些朋友不是真心对他们吧了,就是觉得他有钱希望可以带协一下,
大概是因为她曾经说过“以后我要让我女儿住好的地区,和上流世界的人交流吧”
而我,却呆在原来的下流社会,永远高攀不起的感觉~~
我觉得朋友是用心来交的,而不是看钱的
当然我很珍惜现在的时光,至少他还当我是朋友
以后的事以后再算吧
我身边就是永远都是看钱交朋友的~~
曾经,我有一个朋友,相识多年,
后来又一次他问我薪水多少,我很老实告诉他了
接着他就跟我说外面薪水笔者一份还要多,为什么要呆在这里
我有我的考量,而他却坚持高薪的工作才好~~
就这样从那一次之后,他不再和我聊天了~~
后来就已太忙的理由,慢慢我们关系就断了
等到后来,我从脸书得到她的消息,
原来她和另一群更有工作潜质,有身家的朋友混在一起了
我想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友谊才会消失的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6-2011 0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 almon8188
是呀。还好有佳礼。 无论有没有人share,看书看电影都是我的爱好。只是担心年轻人不看书,将来只会越来越肤浅而已。
有些朋友拿着用两三个月薪水买来的“爱疯”,都不懂他们怎样想的。辛辛苦苦两个月,就为了一台手机。也太把“爱疯”当回事了。不就是中了apple的毒吗?把钱花在有意义点的事情不好?讲他们也没有用。父母的话都当耳边风,做朋友的省点吧。
基金烟幕化我也有感觉到。agent讲到不会亏,没有把基金其实也是把钱投进股市的事实告诉你。为了赚你5%,不断灌输股市风险很大的观念给你,只有通过“expert”比较赚钱。熊市时亏的比大盘多,都不懂给那5%干嘛?如果我是那个基金的经理,我就切腹谢罪了。
就这样,大部分人被基金误导了。太少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了。从来都不质疑“权威”,反而把怀疑者当成离群的怪胎。在这个时代,保持冷静和怀疑,自我思考,不盲从太困难了。还要不时面对别人对你的攻击……
投资的项目五花八门。红酒名画,也算一举多得。看个人兴趣咯。只要自己有研究做功课,有把握就去干吧。要是你有兴趣研究股票(基本分析),去我的这个贴 http://cforum.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2288570 下这本Morningstar公司出的,里面的“30位analyst如何分析不同行业的见解,个人觉得绝对值得一看”。我觉得是本好书,可是0回复!! 可能上佳礼的比较热衷于技术分析吧
书压在箱底,今晚给你找找。很像是瑞士什么竞争力研究部门出的……你有什么好书好电影,也来分享下。
叫朋友买保险,也不是人人爱听。一个月百多块买个安心,但是我们的年轻一代是个instant gratification的一代。愿你朋友平安吧。 |
|
|
|
|
|
|
|
发表于 23-6-2011 07: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是因为她曾经说过“以后我要让我女儿住好的地区,和上流世界的人交流吧”
而我,却呆在原来的下流 ...
diarykeeper 发表于 22-6-2011 05:00 PM 
我们不能去控制别人的想法,只可以控制自己的想法.
她要怎样想是她的事情,我们可以做就是提供意见和祝福.
你朋友说的会不会是气话呢?
最近看了何飞鹏的文章,主题大意是'有钱人其实是在残害自己的孩子'
文章里提到,有钱人让自己的孩子吃好穿好用好的,看起来是对他好,其实是在残害他.
在下觉得非常的有道理,这文章出自何飞鹏的自慢系列'糊涂聪明心',值得一看的书.
势利的人很多,他要淘汰你就让他淘汰吧.
可能你还要多谢他淘汰你,在下都很欣赏这类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至少他不会强加他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在你身上,强逼你跟随他的步伐,
若你不跟,他就批评你,甚至公开的辱骂你.这样的朋友,你想要吗? |
|
|
|
|
|
|
|
发表于 24-6-2011 08: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lmon8188
是呀。还好有佳礼。 无论有没有人share,看书看电影都是我的爱好。 ...
Baobie 发表于 23-6-2011 02:42 PM 
失去才知道痛苦,曾经翻墙不到上有两三个星期上不了cari,那时的日子很空虚.
喜欢看那一类的书呢?在下英文不好,只看中文书,看的书都很杂类的.
时下的年轻人,很多都认为网络可以得到很多资讯,不需要特别的看书都可以学到.
曾经介绍友人看书,结果他给于的答复是,这些资讯,网上都可以找到,当然,在下依然强逼他看,
结果几天回那书就退回来了.逼不到就是逼不到.
现在人的心态是人有我有的心态,不然就out了.潮流很重要,现在如果你说你没玩过angry bird的话,会被人笑的.
何谓是把钱花在有意义的事情呢?在下的想法是,若要买这么贵的电话,到不如买便宜很多,功能若仿的手机还是大有人在,
然后用点钱请家人吃饭不就更好?
讲也不需要讲,讲不听就是讲不听。
基金也是一种股票,也是会亏本的,只是把话术设计的好听一点吧了。和存储保险也是同一道理的。
这在下有归类在人有我有的心态,母亲总是喜欢说,某某买了一个基金,一个月供100块,几年后会拿回几钱云云的。
最后就一句:仔阿,你要买一份吗?
“权威”其实都是所谓某些专家的话,还不是利用羊群心理来煽动群众,你看“富爸穷爸”的作者,不得不承认他的第一本书写的非常好,可是他的本意并不是在出书,而是卖他的现金流游戏,这个现金流游戏可不便宜。
这类的投资,比较踏实,怎样亏本都好,还是有实体的物质。比股票的证卷来的踏实。
在cari,若你是介绍人看书,没什么人回复的,最好是提出例子,若你是cari红人不同说法。
好,在下会下载看看。
书的话,就在下头像那本,“我是黎智英”,他写的书非常好,你想象不到,一个狗仔队的大老板,竟然是这么有文采的。
电影的话,最近都是在看日剧,有套“打工仔买房记”,不错,值得一看。
若在下是保险经纪,死命的叫朋友买就让人觉得很势利。可是都是为了朋友好,还是老话,逼不了就是逼不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6-2011 1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almon8188
翻墙?你是中国人?
我以前也是只看中文书,但是一些书翻译太慢了。只好买英文书来看,硬看。而且不能否认西方世界里的一些思想真的比较先进。马来西亚的英文程度真的不好,muet5都看得很吃力。起初常翻字典,现在就不大需要了。看电影也是不看字幕,硬听,从起初的30%听懂,到现在可能有70%。那天看了黑天鹅,可以听懂95%了,高兴到!
山崎其他的几本,都是现金流和quadrant的衍生。我觉得懂了原理就差不多了。到底来,还是根据经济原理来合理分配收入。而且懂一点psychology会比较好。毕竟市场有时是非理性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可不容易做到。踏实的实体投资可以考虑大宗商品,commodity比如石油期货和农产品期货。至于要怎么研究commodity的基本面,目前还在摸索中。本身现在看着罗杰斯(Jim Rogers)的《hot commodity》,希望可以有点启发。还有本《commodity invest-maximizing return through fundamental analysis》还没看。
电视剧看不了。我这里的网速有限……只有在周末到cybercafe去下载耶鲁公开课而已。真的很喜欢他们不死板,平易近人的教书风格。而且很practical,多数除了理论知识,都有在和外面的合作的。你有兴趣可以看看。人文经济课耶鲁不错,那个印度的物理教授也很好。科技的可能你要看MIT的。我还没看过,不能评论。
别人可能觉得我有点太读书气了。我只是好奇心比较旺盛,希望懂多一点。震撼!原来,西方先进的思维高度,已经到达一个我们不能想象的高度了。
李志英?还是第一次听到。好吧,我去找找。 |
|
|
|
|
|
|
|
发表于 24-6-2011 0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要在年輕的時候去搏殺,等上岸了就可以做這個漁夫這樣了
tysiang 发表于 17-6-2011 12:03 AM 
人心不足蛇吞象,有的人已经很富有,却还很不知足。这与个人的观念有关。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