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17-10-2010 0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rince 于 17-10-2010 02:29 PM 编辑
回复 prince
我其中一个最高人寿保险保费RM1,200每年,供到99岁或者上天堂。
赔RM150,000+红利.
...
USA 发表于 17-10-2010 01:02 PM 
一般人65岁就失去工作能力,如果很不幸,你可以活到80岁,请问65岁过后的15年,你拿什么来供保险?
保险供到99岁,本来就是不合理的,一般上退休人士都是呆在家中的时间比较多,危险性也大大降低,再加上没有收入来源,根本不应该继续征收保费(此条例的存在,就是要保客自己断保),由此可见,保险公司几乎是包赚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17-10-2010 03: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买的说公6年,后来要公多3年,工了15000多,很怕拿不回,打去公司问有用吗? |
|
|
|
|
|
|
|
|
|
|
发表于 17-10-2010 04: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7-10-2010 06: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期保單講還了15年就不用還,它會自動幫我們還錢,到了 20年就可以拿出來,很多人中騙,最終不保了。
...
khokhokho 发表于 14-10-2010 08:01 PM 
贸销部应该查看有否弊端犯法 |
|
|
|
|
|
|
|
|
|
|
发表于 17-10-2010 07: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储蓄型保单,为什么拿不回钱?(这个商人的应该是储蓄型保单,因为20年就满)
(应该不是term保单吧,每年供那么多)
疾病保单也是不需要供一辈子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17-10-2010 10: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10-2010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板艮 于 18-10-2010 12:10 AM 编辑
你们还真奇怪!
一般人寿保险本来就是要供到期满为完整,大概是99岁
或者到你那年上天堂。(请看保单的第 ...
USA 发表于 17-10-2010 02:29 AM 
奇怪了 ,99年前买的, 这世界还有谁能 出来作证 ?
20年后的$20,000 能买什么 ?
99年后, 令吉不知还sah ? |
|
|
|
|
|
|
|
|
|
|
发表于 17-10-2010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保险经纪人都说他们的储蓄保险可以给你8%以上的回酬,供10多年后就可以拿到很可观的利润。十多年,不是几年,谁能担保保险公司还会存在?储蓄人必须同时面对合约更改的风险、liquidity的风险和公司的风险才领到那几%的回酬,真的很不值得。
努力点去学习投资不是更好。 |
|
|
|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0 1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joker123
有大山脚的朋友知道那间保险公司吗? 应该不会是Prxdxntial, Grxat Exstern 或 AxA之类的名牌吧! |
|
|
|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0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0 1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保险是买保障。。。。。
永远不要相信保险可以帮你赚钱 |
|
|
|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0 03: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保险和信托基金是两个性质-规划完全不同的金融产品。。。当债券可以变成垃圾产品时-前两者也就更风险性和误导性--
转帖~保险产品不保险
http://kelvinliew.pixnet.net/blog/post/27836600
到银行办存款,拿到的却是保单。屡见不鲜的遭遇背后到底是什么?一位曾经从事银保销售的王小姐(化名)昨日向本报记者一吐为快,让我们惊愕合规理财产品销售之中,竟充斥着信息的欺瞒、利益的追逐和从业者基本操守的缺失。讲述者的经历虽是个案,但希望这种视角带给我们的是警示和反思,而不是熟视无睹的麻木。
“每卖一份,我都胆颤心惊”
见习记者程思思
被朋友“忽悠”进了保险公司
去年过完农历新年,我决定来武汉找工作。愁眉不展时,朋友的朋友告诉我:“有份工作很轻松,没有人管,只用在银行呆着,卖出的单子,拿回公司,还有提成。达到‘最高境界’甚至不用去银行,单照出,钱照拿。”
诱惑让人无法拒绝。
简历递上去后,没过多久竟是一家保险公司通知面试和体检,然后是一周培训。
培训第一天,我发现一起进来的同事几乎都是一张“白纸”。除了学习些保险的“皮毛”外,讲师利用一堂课时间图文并茂地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意外事故,讲述生离死别,让在场人流下了眼泪,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余下培训时间里,我们重点学习销售心理学,产品讲解,如何与银行人打交道,如何赢得客户信任。“能把一张纸卖出去,还有什么卖不出去的?”培训讲师常如此鼓励。
几天死记硬背,我取得保险代理从业资格证。但是我觉得培训并没有让自己变成一名专业人士。面对未来的工作,自己心里依然没底。
“云里雾里更容易把产品卖出去”
上岗的第一个月,我没有卖出一份产品,作为新人总被安排去做些打杂跑腿的工作。
以后的时间里,我慢慢琢磨出业绩提升的门道――让客户云里雾里,反而容易把产品卖出去;相反,跟客户解释得越明白,越难卖。
如何做到 “云遮雾绕”?
一是把银保产品“包装”成银行产品。银保产品其实是保险公司推出的业务,与银行理财产品不同,与存款、国债大相径庭。但我们通常在与客户的交流中尽量避免保险二字,常用“存”和“取”来混淆概念,强调“产品只能在银行买,其他地方买不到,存款收益都是在银行办理”,以此让客户以为推销的就是银行产品。
二是话说一半留一半。在销售银保产品时,我们都强调无风险,比存款划算。“把钱存银行利息少,买产品钱一样存银行,分红比利息高还送保险。”还会告诉客户,股票基金都在亏,银保产品绝对不会。
但保本的前提条件我却少有提及――完全符合条款,不提前支取,按时交纳保费。
对于客户普遍存在的误解我们也有意不作澄清。比如一款10年期的产品,客户认为取的时候是本金加分红,没有风险,但并非如此。它其实是按每年的现金价值加分红,有可能第一年1万元现金价值只有4000元,以后现金价值逐年提高。所以分红如果很少或是亏损的话,10年产品不到期支取肯定有风险甚至损失本金。
三是“以其昏昏使其昭昭”。保险比较专业的知识我们并不太清楚,但如果有人问及,我们会立马作出解释,让人觉得专业,至于对错,其实并无人追究。比如一款产品1万元存进去现金价值只有8000多元,客户不理解。公司也没人教过我现金价值如何计算,客户问我们就以此作答――“这个就相当于跟保险公司签了合同,然后保险公司拿这笔钱去做10年期投资,然后它又跟别人签了合同。如果你终止合同,就相当于单方面毁约,2000元相当于违约金。”
四是盯住中老年人的钱口袋。他们理财观念保守,习惯将钱存在银行,理解和反应能力较低。我们只要说没有风险,利息又比定期高,他们很容易动心。为了抓住这批人群,我们有时也采取些伎俩。有一次,一位60岁的爹爹到网点来,他年龄明显不符合购买条件,但我们“打围”游说老人为儿子买一份产品。但是按规定,合同签字人应是作为受益人的儿子,当时爹爹表示回去跟家人商量。我们认定老人回头再买的可能性不大了,为了第一时间让客户把单子签下来,我们让爹爹代签了儿子的名字。
“每卖一份,我都胆战心惊”
一年不到,我成了业务骨干,收入也从最初的800元涨到3000元。丰厚的收入让我更加卖力地去“忽悠”客户。
我们说的话具有煽动性,有的客户比较冲动,话没听全便掏钱要买,我心里开始发慌――这些人说不准哪天“醒”了,来找麻烦。
越怕就越有事发生。一位张女士刚听了产品介绍,就马上答应要买,声称要推荐客户给我。我当时心就有点虚,因为银保产品有10天的犹豫期,我并没有告诉她。一个月后,她带着丈夫来找我扯皮,说被我骗了,坚决要退钱。当我表示,钱可以取出来但1万元就变成了4000多元时,张女士在银行大厅闹了起来。
公司不想把事闹大,最后把钱全额退给了张女士,而我也被罚款以补偿公司损失。
还有一种情况更让我胆战心惊。有客户到银行存钱,银行员工在柜台上把保险直接卖给了他们,但保单联系人却写的是我的联系方式和名字,而我根本不知道他们销售时是怎么跟客户说的,做出了哪些承诺。
当看到有些市民拿着不多的积蓄来办业务,看到客户心满意足离去的背影,听到他们真诚的道谢,而全然不知手中的存单只是张保单时,我的良心不安起来。
今年 4月,我终于决定离开这家保险公司。现在我找到了一份新工作,虽然薪水没有以前高,但心里踏实。 |
|
|
|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0 03: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起云涌 于 19-10-2010 03:56 PM 编辑
转帖~保险产品陷阱处处
http://kelvinliew.pixnet.net/blog/post/27836600
保险代理对合约内容的诠释-顾客对合约内容的认知。。。完完全全可以在一些利益情况下被保险公司所否决--保险公司对合同的诠释【利己】也是真理的说。。。当然合约的英文内容长达数10页而且某些关键文字又字体异常的小-再重点的就是处处留着许多没有肯定性式注明且随时个模棱两可的英文注解--正是保险公司-保险合约的皇道【现今的许多银行-金融产品也是如此】--
保险-银行-金融~~愿者上钩的产品【有些还很毒】
中新网3月18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市民买保险是为了“买一个保障”,但保单字眼陷阱处处,市民解读不慎,出事也未必受保。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去年接获518宗投诉,按年急增22%,
保险索偿投诉委员会主席徐福燊表示,主要因为投保人增加,以及市民知道投诉机制:面对保单争议,他建议市民买保险时要注意保单的条款限制,签约前仔细了解保单上的受保细节及定义,也不可轻信保险经纪,签署未填细则的保书,收到保单后也需再检查所购保险有否错漏。
投诉个案中,涉及保单条款诠释的占三分之一。徐福燊指出,是因为市民难以理解保单条文的定义,部分市民误以为自己的解释正确,却与保险公司诠释有出入。
究竟保险公司解读保单,与市民有何差异呢?有市民购买家居保险后,一天晚膳时玻璃餐桌突然碎裂,连附近的挂墙镜、木地板都损毁。他向保险公司索偿但被拒,原因是保险公司解读他的损失是因为餐桌的“既有缺陷”,属“无法解释的损失”,有关原因属不受保范围,故无需赔偿6100元维修费用。
不过,也有成功翻案或获赔的例子。有女士患上乳癌并接受包括乳房重建等的手术,保险公司单纯以乳房重建手术是由整形医生操刀,厘定这是整容手术而拒赔。委员会受理后,委员普遍认为乳房重建手术可助患者伤口愈合及有助社交心理治疗,建议保险公司再作考虑,协助投诉人与保险公司和解,事主获赔3.1 万元。
有市民在深圳玩高卡车时被抛出车外,伤及左小腿。她回港求医并向保险公司索偿,但保险公司认为高卡车属危险活动而拒赔,她不服而投诉。徐福燊指出,调查时该局发现其保单豁免保障的内容没明确指出高卡车属危险活动,而且投保人驾驶的高卡车属休闲性质,而非比赛性质,故裁定投保人得直,获赔2800 元医疗费用。
------------------------------------------------------
买保险已经不再能简单的概括为善于理财-减轻负担-为人生负责任--而是增加许多的压力和琐碎。。。没发生事则天下太平--发生事情了还需要为自己的钱财付出据理力争-劳心劳力-舟车劳顿。。。还要祈祷保佑属于自己的权益可以得回。。。钱是你自己的但却可怜到需要求别人给回你或者什么都没有。。。 |
|
|
|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0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起云涌 于 19-10-2010 03:57 PM 编辑
看看什么叫奸诈狡猾
http://kelvinliew.pixnet.net/blog/post/27836600
续保保费翻倍长,保险期几十年的人身保险,投保时你觉得比较划算,每年缴的保费也是你所能接受的,就买了,可到了第二年续保时却发现保费长了一倍,你说他擅自涨价,人家说合同里白纸黑字有一条“保险人保留调整本保险费率的权利”,这字虽然不大可确实是有只是你没看见,如果就这样缴了你真不知道他将来还要长多少,如果退保,这七扣八扣也退不了几个钱,进来了想走?先割你一块肉再说!
----------------------------
免赔条款看不清,保险法规定免责条款保险人要在投保前必须向投保人讲清楚的,他却把这样的条款用很小的字放在下边甚至是背面的不显眼的地方,到了理赔时你说业务员没给你讲清楚是没用的,合同里有免责条款你没看清只能怪你自己!不过,即使你从头到尾认真地看了也不一定看“清”了,那保险语言没有律师的水平你也不一定看明白啊!买保险确实不易,真是难为了咱普通老百姓。
---------------
银行保险设陷阱,利用人们对银行的信任和对理财产品的了解不多,坐守银行拉保险,只给你讲什么比银行的定期存款利息高等看得见的好处,却不讲它的不利,什么逐年扣除的初始费、管理费、随年龄增加而大幅增加的保障成本等等,买了后等你意识到它并不太适合你的时候想要退保不仅非常困难而且损失巨大!而更多坚持到保险期满的也没听说谁拿到的回报比正常的银行利息高,你要不满意,他会说投资有风险,这时候你才知道你当初不是存款而是投资!
-------------------
理财产品不向投保人提供业绩报告,如果你的钱比较多被他的高回报的宣传迷惑了买了他的理财险,你当然不仅仅要的是一份保障而更希望钱能增值,可是他不给你提供业绩报告,几年的保险到期了,你拿到的钱可能比银行利息还低,可他们用你的钱却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不少人因此给他们打官司,可打赢了官司没赢钱。
-------------------
公司规定蛮不讲理,如单方规定管辖医院限制被保险人的选择权;单方规定先向第三方索赔强制被保险人提起诉讼;提高残车折旧加重被保险人的责任;降低施救费用的最高限额标准等等,这些到了理赔时才遇到的门坎他们会说那是公司规定,以大欺小你拿他办法。
--------------------
“国际惯例”掐头去尾,如任意设置免赔率转嫁经营风险,他会说这是国际惯例,对自己有利的引进来对自己不利的则不涉及了,不是“洋为中用”而是“洋为已用”,这种变了味的“国际惯例”成了侵犯投保人合法权益的借口!
---------------------
出险后故意让你做什么数字的确认,出险后他们不是按有关规定进行理赔而是故意先让你做一些确认:哪个可以赔,怎么赔,赔多少等等等等。如果确认的有误后果会很严重:比如足额和不足额赔付的问题你没搞清楚就确认了,你可能只能得到很小比例的赔付;或者不该赔的你确认了,那是你自己跳进了坑里,这将成为他们推定你有意骗保的证据
--------------------------
你没有及时施救可以拒赔,破坏了“现场”也可以拒赔,可是投保人有施救的义务也有保护现场的责任!专业的“理赔”人员总能找到不赔或少赔的借口。了解一下,各个击破,各个做笔录,上下没问题都觉得有问题,最后总能“找到”对你不利的东西,为他少赔或不赔打下基础
-------------------------------------------------------------------------------------------------------------------
保险和投资本来就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金融产品--受保和理财硬是混淆。。。最终钱没赚到多少也没存到多少-全都让保险公司通过各种途径榨干了--保险公司干那么猖狂也全拜了那些所谓的信托基金产品让金融银行发行商干捞包赚所赐。。。
顾客的投资的钱不管是赚或者亏--自己的口袋早就固定赚饱饱于那些固定的管理费-佣金-各种拉杂费--所谓长远投资【20年-30年】--这2-30年里你的投资基金早被这些费用榨干得所剩无几了还谈什么回酬??更何况投资有风险【本地信托基金似乎厉害亏-很本事亏--会帮客户赚的几乎没几个】--最终的所谓精明理财计划就简单的-大方的告诉你~~把自己的血汗钱丢进无底深渊。。。
上面其实少提到个断保情况--保险公司能长久的其中一个关键就是你放弃以前买的保单【通过涨价-或者怂恿你买更新款的保单等各种途径】--你不断保-保险公司就等跑路了【以往推出的许多款式保单在一定年限后的庞大资金付给将让保险公司挂掉】 |
|
|
|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0 03: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现金值” & “定期”保险 from 槟消协指南的《理财诀窍》
http://kelvinliew.pixnet.net/blog/post/27836600
保单的种类
不管他们用了任何名目或花招,你会发觉事实上只有两种保单;即定期和现金值保险。
定期保险是有保障性的,保险就是这么一回事。如投保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幸故世,家人就可获得赔偿。如没有死,就一分钱也拿不回。
现金值保险是: 如果你去世了,家人可以拿到钱,如果你活着,拿到钱的就是你。听起来这正是你要的保单了?别急,不要匆忙决定。
就现金值保单而言,你可以拿到钱(现金值)是因为你所交的一部分保费是用作保险公司的投资。依据你所买的保单种类,情形可能是这样的: 投资于保险公司,再附有一些定期保险。
为什么要买定期保险?
你可以用最少钱获得最大承包范围。对年轻家庭成员,最需要买保险的人,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比如一个30岁的男人投保RM50,000,期限是20年。定期保险的保费是每年约RM300,而纯现金值保险则是RM1,000以上。
如果孩子还小,保额必须足够他们未来20年所用。大多数人想要获得最大承包范围,就只能买定期保险了。
现金值保险的保费更高,你也许会没有能力还保费或者是只能买一个保额比较低的保单。
我们为什么还坚持要买定期保险?
就算你想买定期保险,代理却会试着去劝阻你。他会同意定期保险比较便宜,但他也会指出你买这种保险时,公司会比较严格。他也会指出只有现金值保险才会有其他的利益。以下是他的争论的一些理由:
* 定期保险是没有价值的,到最后,你一分钱也拿不回。
交了多年的保费,最终却那不回一分钱是个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浪费。
如果我们来用同样的论点: 这是不是说火险是不该买的?因为房子如果没有被火烧掉,投保人就一分钱也拿不回了。
既然定期保险的保费比较便宜,因是不买现金值保险而剩下来的钱(两种保费的差额)就可以拿去投资。所以,不可以说你一分钱也拿不回来。
看你怎么投资,也许你得到的回酬会比保险公司的更高。另一点是: 你可以掌握你自己的投资。
如果投保的是现金值保险,20年后拿回来的钱可能没有你预估的多。这必须看多年来公司的财务表现。
* “现金值保险是一种为你晚年所做的强制性储蓄。人们都没有决心去自己储蓄。”
你的决心很可能比代理人对你的信任更高。如果一个保单有强制性储蓄的好处,那 2000年为什么会有31.2%的断保率呢?
一个废止的保单时无效的。
高断保率的原因有消费人买到保费太高的保单,他们因此不想继续还保费。
如投保后的首三年没缴付保费,在保单仍未有现金值之前,有关保单将被废止而宣告无效。
如果你怕会把所有的收入都花光,可以交一部分给你那更有自律的太太保管。或者你可以用孩子的名义开一个储蓄户口,把部分钱存入。如果这笔钱是作为孩子的教育费而设的,你大概不会领出来花掉吧!
* “现金值保单所提出的好处是定期保单没有的。”
对的,买了现金值保单你可以贷款,也不必怕会被断保。
由于有投资的因素,经过了两三年后这保单就有了现值。如果想断保,钱是可以领回的。
既然这是你的钱,保险公司就安心地借给你,还可以向你收利息。这就像银行贷款给你一样,只要你在银行的定期存款超过贷款额,银行就会贷款给你。
你应该知道的是如果你利用现金值来贷款,你死后的家眷收到的钱就会相对少。保险公司会先扣除贷款额后,才把余数交给你的家眷。
在不断保条款下,保费到期而你不能付款,保费就会自动从你的现金值扣除,同时也向你收取利息。这种做法会一直重复到现金值用完为止,到时你就丧失了保单。
问题是投保人为什么不能持续环保费呢?是不是费用太高了?现金值保单的好处会比为家人承保足够范围更重要吗?
定期胜过现金值
如果你需要保险,就选定期保险。不过还是有一些保费人总认为如果没有拿回一些钱,所交的保费就是一种浪费。保险公司正好充分利用这种感觉来做生意。
结论
保险的要点是要保护受你扶养的人。往后在买保险时要记得他们的需要为优先。所以,最重要的是你过世时,他们可以拿到多少钱?而不是如果你还活着,你可以拿到多少钱?
-------------------------------------------------------------------------------------------------------------------
保险公司不倒的基础就是你的保险因为供不起而断保了--保险公司一开始就计划着如何让你出现断保的可能【因为断保--他所仙家的以后赔偿将省下来分花红给个股东】
原文出处~http://cforum4.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2001614&;extra=page%3D1 |
|
|
|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0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起云涌 于 19-10-2010 04:26 PM 编辑
断保~保险公司保障自己的最佳获益
http://kelvinliew.pixnet.net/blog/post/27836600
代理骗保客断保-保险公司逼顾客断保。。。许多以前的保单若不断-分分钟影响公司的~~
(Asset& LiabilitY):-代表寿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例如负债占资产的比率愈低愈好,若长期以来负债皆大于资产(比例超过100%),很可能是财务问题寿险公司. 净值代表寿险公司所有的资产减掉负债后的价值. 净值愈高, 体质愈健康,风险承受也愈高.若净资产为负(Asset
- Liability=Negative), 资产长期而言不够付给保客.
指标二) 偿债能力:-代表寿险公司还款能力, 例如流动的能力比率指寿险公司当季可动用现金部位相较于应付帐款的比率
, 若低于100%则有立即的信用风险.
---------------------------------
为了生存【代理-保险公司】--顾客断保是对保险公司最好的收益保障。。。“天灾”【经济风暴-保客无能力续保】-“人祸”【强制旧保单保费起价】--总之就是你不死就是我死--所以一定想尽办法让你“死”
---------------------------------
获利能力:-如资产报酬率指寿险公司本身透过既有资产能否获得稳定收益,原则上若资产报酬率保持继续是负值,就有资产减损风险.
保户需要综合考量上述所有指标(KPI)判断,例如发现自己所投保的寿险公司净值长期为负(Asset =Negative
Sign), 背后代表的意义可能是中行己限制这家寿险公司的投资强迫这家公司保有较多现金准备让保户赎回,如果家寿险公继续卖高利PAR Policy, 保户又不退保, 寿险公司的利差损反而会更严重.
国家迈向先进,迎合金融市场在2011年全面开放, 市场自由竞争,又遇到2008金融风暴,中行实行RBC 指标(KPI), 用心良苦, 中行不愿看保客被财务不健康的寿险公司卷入漩涡,回酬无法在预期内给予保户兑现.
目前几乎所有的本地活跃的保险公司都面对以上情况--数据的东西【机密文件】
------------------------------
以往在担保回酬和不担保回酬间玩的文字游戏和欺骗保客嫌疑招来生意的所谓财务计划-储蓄-投资保单如今原形毕露的说--共参考
中行 2009年起规定业者需按时公布资本适足率(RBC- Risk Base Capital),所得的比率愈高,代表业者保障客户偿付能力愈强,低于130%,业者必需增资,否则不得卖传统的PAR Policy. 个别
PAR
Policy 拥有个别RBC,
传统的NON PAR Policy 则不受影响,所以很多业者部Withdraw传统的PAR Policy, 或转向叫Agent 去介绍
公司的Investment Link Product.因为传统的 PAR Policy 的回报率有A部分有Guarantee 回酬, B部分是Non Guarantee, 所以很多业者部玩起A部分有Guarantee 回酬,只有转形去卖Non Guarantee回酬的Investment Link
Product, Investment LinkProduct只有Guarantee 死亡利益或xxxx 生保利益(=Guarantee有xxx事,有Guarantee 理赔, 不Guarantee没有xxx事,站住拿Cash Value 就不获Guarantee )
~~~
你目前被林林总总的保单所谓财务管理-财务规划-储蓄-投资。。。等等等金融垃圾产品说蒙蔽了吗??
你把自己的钱理进了别人的口袋里了吗?? |
|
|
|
|
|
|
|
|
|
|
发表于 21-10-2010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某些人还真奇怪,一有保险欺骗案,就说保险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试问一下,如果保险不好,请问为什么保险这个行业还能存在到现在呢? 如果骗人,政府难道不会去行动吗?事情的经过单看一方面就是了解实情了吗? 在问心一下,有多少人因为家里支柱突然离开后在感到无助的时刻,保险又带给了他们什么呢。。别因为一个个别案列就一支棍子打翻整辆船。未来的事情,难以预料,即使你家财万贯,您的继承人就懂得如何去应用吗?如果您有安排好,那无所谓,如果你什么都还没安排好呢。。保险代理员也是人,我们也是人,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敢说在座的各位难道没做错过什么东西吗。。保险,当你因为一些事情意外时,得到保险的好处时,在来决定说它是不是骗人的吧。哎。。。那当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人因投资一夜之间全副身家给败光的还不是有很多人要去牵涉。。那些人是不是应该叫白痴还是傻瓜阿? 每件事情应该以不同角度看。。而不是一味的一个角度看。。埃。。 |
|
|
|
|
|
|
|
|
|
|
发表于 21-10-2010 05: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一些做保险的虚伪嘴脸感到厌恶。
他们为的是钱,却可以说成帮助别人。
一些让人吃亏的条件从没说出来,只要客人买罢了。
我妈妈以前到X隆要问问有什么教育储蓄户口给妹妹的吗?结果变成储蓄投资保单。 |
|
|
|
|
|
|
|
|
|
|
发表于 21-10-2010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whitekash
买保险是很悲哀的,
那是说自己没有能力保自己,
唉,无奈的去买保险吧!
我才不会去买。 |
|
|
|
|
|
|
|
|
|
|
发表于 21-10-2010 09: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某些人还真奇怪,一有保险欺骗案,就说保险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试问一下,如果保险不好,请问为什么保险这个行业还能存在到现在呢? 如果骗人,政府难道不会去行动吗?事情的经过单看一方面就是了解实情了吗? 在问心一下,有多少人因为家里支柱突然离开后在感到无助的时刻,保险又带给了他们什么呢。。别因为一个个别案列就一支棍子打翻整辆船。未来的事情,难以预料,即使你家财万贯,您的继承人就懂得如何去应用吗?如果您有安排好,那无所谓,如果你什么都还没安排好呢。。保险代理员也是人,我们也是人,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敢说在座的各位难道没做错过什么东西吗。。保险,当你因为一些事情意外时,得到保险的好处时,在来决定说它是不是骗人的吧。哎。。。那当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人因投资一夜之间全副身家给败光的还不是有很多人要去牵涉。。那些人是不是应该叫白痴还是傻瓜阿? 每件事情应该以不同角度看。。而不是一味的一个角度看。。埃。。whitekash 发表于 21-10-2010 05:15 PM 
好赚的生意,如何会倒? 你说对吗? 那么你说保险业会倒吗?
每一个保险代理人来来去去只会说同样几句话:
1. 如果你有意外,没买保险,你就会把一生赚到的钱全都拿去医完
2. 当你供到第12年(通常都是这个数字,因为保险公司的COMPOUND INTEREST在12年后才看到效果,就是那你们的钱滚钱,再12年才会发挥效应,但,得到的钱,是归公司)后,就不必供了,其实是一个骗局
3. 当着储蓄,可以比FD高
除非你原本就是有病.明知自己到30就会出事而且不会长命,那,就要买包线,而且要快快去买!!!
一个普通人,不到50都不会有病痛的,
我有买过保险,发绝被骗,损失几千也要SURRENDER!!
现在的我.自由自在,不须每个月都很烦要送钱给保险公司!!哈哈!!!
买了几年保险的人不是因为他们真的需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SURRENDER,因为SURRENDER
就是等于在股市里CUT LOSS的感觉...没有多少个人能做到
告诉大家吧,我SURRENDER3年了,我把原本买保险的钱丢去股市,到了今年年头,我已经对半拿回了我的损失的..
每次有保险员来找我,一定给我SHOOT 到没路走!!!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