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pfg1group

太空探索工程 卫星发射 剪报评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4-11-2007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防卫省拟用卫星防腐败

http://realtime.zaobao.com/2007/11/071114_09.html

 (东京讯)日本防卫大臣石破茂13日说,他支持通过卫星定位系统监控防卫省高级官员行为的举措,这一措施将成为防止腐败的有效手段。

  日本媒体不久前披露了前防卫事务次官守屋武昌多次在节假日接受贿赂的丑闻。为防止腐败事件再次发生,石破茂和现任防卫事务次官决定为防卫省高级官员提供带有全球定位系统的手机,以便在夜间和节假日监控他们的行为。

  共同社报道说,这种手机将配备给防卫省次官、官房长、统合幕僚长和陆海空各幕僚长等十多名高级官员。防卫省发言人说,本周内,防卫省高级官员将被要求提供联系电话号码和他们在周末的去处。

  日本媒体援引防卫省不愿透露姓名官员的话报道说,利用GPS手机监控不仅有侵犯隐私之嫌,还容易泄露防卫省高层所处方位。对此,石破茂说,在研究隐私权问题之后,他将于本月内作出最终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11-2007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探月衛星拍攝「地昇地落」影像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4/1/o6hb.html

通常在地球上的我們,都只會看到日昇日落、月昇月落,不過如果從月球看地球的話,就會看到「地昇地落」而,日本探月衛星「月亮女神」號,昨天就從月亮的「月平線」,拍攝到了地球升起與落下的清晰畫面。


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透露,這是自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太空船之後,再度從月球上拍攝「地昇地落」的景象,而用高解析度攝影機拍攝,還是第一次。

--------------------------------------------------------------

第一次清晰看! 月球看地球升落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4/8/o6ks.html

在地球上,可以看到太陽的日落跟日出,在月球上,同樣可以看到地球,從月球地平面升起跟降落的畫面,日本探月衛星「輝夜姬」,第一次把這樣的畫面,從月球傳回地球。


太陽從海平面升起叫日出;月亮從海平面升起是月升;那麼從月球上,看地球升起該叫什麼呢?隨著日本探月衛星輝夜姬,傳送回來的最新影片,人類的煩惱似乎又多了一個。NHK記者:「這是從月球的北極附近,面向地球的瞬間,所拍攝下的影片。」

這段影片,是輝夜姬在地球即將沈入月球表面時,所拍攝到的珍貴畫面,美麗的地球上,藍色的是海洋、綠色的是陸地,只是因為拍攝角度的問題,畫面上地球的南北極,其實是倒過來的。

把地球顛倒過來看,南北極、澳洲、印度,即使距離38萬公里遠,地球上的地形,還是清晰可見。科學家:「因為沒有大氣,所以從近距離,到距離38公里遠的地球,這段影片中,都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事實上在月球的這個角落,就是美國太空總署計畫中的月球基地;或許有一天,人類真的可以從這裡,每天看到美麗的地球緩緩升上天空。

--------------------------------------------------------------

日本登月大探索  超近距離看地球 宇宙中的藍寶石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3/17/o5c6.html

和其他星球比起來,月球離地球最近,不過如果從月球觀察地球,又會是如何的光景呢?最近日本的「月神號探測衛星」,就從月球上帶回了地球從地平線緩緩降下的畫面,相當美麗又獨特。


月球的地平線透過畫面,可以看到地球緩緩降下,像一顆美麗的藍寶石,這是日本「月神號探測衛星」從月球所帶回來的美麗畫面,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因此從月球觀看地球更加一覽無遺。


日本天文台分析家表示,「因為月球沒有大氣層,從月球看地球即使相差38萬公里,還是可以看的很清楚。」


日本「月神號」今年9月升空,預定執行自1960年代美國阿波羅登月計畫以來,全球最大規模的月球探測任務,其實在月球上還有許多神秘的區域沒有被探測過,專家表示在月球北極,沒有被太陽照射過的地方,極有可能有冰與水的存在。


日本表示如果有水,將在月球架設探測站,詳細觀察是否有生物痕跡,不過在探查結果出爐前,透過畫面,可以清楚看到了美麗的地球,神秘的月球隨著科技進步已經漸漸揭開神秘面紗,也更讓人期待未來也許會出現讓人驚喜的無限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1-2007 04: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民族主义推动 亚洲太空竞赛升温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php?n=5374

【亚洲时报在线/Nicola Casarini撰述】亚洲经济大国正热身准备参加一场大规模的太空竞赛。中国两周前用“长征3A”火箭发射了自己的首个月球轨道卫星“嫦娥一号”。日本上个月发射了“月女神”探测器。印度、韩国和台湾也在准备参加竞赛。

这场太空竞赛受学者所说的“技术民族主义”驱动。成功的太空使命能在国内激发自豪感,在国际上彰现自己的技能。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宣称,探月工程“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反应,对提高我们的国际地位和增强人民的凝聚力有重要意义”。在高涨民族主义情绪的推动下,该地区各国争相发展本土太空工程,并很可能会导致这场竞赛会变成严重的争端。但太空也孕育著地区合作的种子。


“嫦娥一号”上周完成了约200万公里的奔月旅程,进入月球表面上方约200公里的工作轨道,在此它将进行科学探索。

《人民日报》报道说:“探测器准确进入了工作轨道,这为它将来的探索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相信,‘嫦娥一号’将继续逐步实现各种预定目标。”

龙奔太空的长
中国已在太空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跟美国相比,中国太空技术说不上先进;然而,中国已具备了完整的商业卫星发射工业,而且其太空计划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民事和军事部门之间的技术和人员交流。

中国太空任务的目标是增强其经济和军事部门的实力,自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以来,中国决策者一直很重视太空和信息技术领域之间的关系,并且强调说,为对抗高科技装备的美国军队,中国需要将其太空军力现代化。中国在一月份摧毁了自己的一颗卫星,这显示出中国获得了新的自信,并能够对美国的太空资产产生严重影响。

太空工程还能增强中国的高科技能力。中国国家航天局外事司司长张伟说,“中国需要通过探月和载人飞行培育自己的太空工业。”2005年10月,中国发射了第二个载人火箭“神州六号”。计划中的“神州七号”将涉及太空行走活动。

太空工程触及到该国发展的核心。中国10月的探月活动正好赶上中共十七大结束。中国媒体广泛报道探月工程,宣扬中国当前在中共政权下取得的成就。“嫦娥一号”向地球放送国歌和31首“爱国歌曲”,以显示北京政府的伟大光荣。

大国争雄太空
在亚洲国家中,日本想在太空领域制衡中国的欲望更强烈。日本领先中国一步,在九月成功发射了一颗环月轨道卫星。

“月女神”探测器在种子岛(Tanegashima)由H-2A火箭发射(左图)。日本宇宙航空探索中心(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Center)官员称,就总体规模和宏大目标而言,“月女神”是继美国“阿波罗计划”(Apollo)以来最大的探月活动。日本曾在1990年发射了一枚月球探测器,不过是一次近天体探测飞行任务。在经过一系列机械故障和预算问题后,2004年日本放弃被称之为LUNAR-A计划的探月活动。在发射“月女神”号后,日本重新进入月球竞赛。

二月份在发射一系列中的第4颗也是最后一颗卫星后,日本成功建立了一个间谍卫星网络,借此能够窥视全球任何地方。这将增强日本搜集全球任何麻烦地点的情报的能力,而且还会使日本减轻对美国的依赖。

这也会对中国卫星网络构成挑战。同样在二月份,中国发射了一枚“长征3-A”火箭,将一颗导航卫星送入轨道。这是中国全球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的第4颗。整个系统预计到2008年开始运营。在中日两国正面竞争的同时,印度也准备加入进来。

印度正在建造“月船一号”(Chandrayaan1,右图)月球轨道卫星,预计会在明年春天将其发射。印度还计划到2014年将一艘载人飞船发射到低地球轨道(low-Earth orbit),2020年进行一次登月活动。印度决心加强自己的太空资产和能力。在2月初,印度太空计划负责人、空军司令提亚吉(Shashi P Tyagi)宣布,“印度空军正在筹建太空司令部、探索外太空。”

也就是说,新德里在“印度太空研究组织”(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之外又建立了一个军事司令部。这说明新德里对太空技术的商业和军事用途都有兴趣。然而,印度的技术能力和太空预算跟不上它的雄心壮志。而且印度还面临新一代“太空虎”的挑战。

太空虎露峥嵘
韩国的目标是进入世界十大太空强国。预计该国在2007年发射“韩国运载火箭-1”(KSLV-1),同时搭载一颗实验卫星,而且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发射月球轨道卫星。预计韩国首位宇航员将在明年四月乘坐俄罗斯和韩国联合制造的一枚火箭进入太空。

迄今首尔一直依赖外国火箭发射它的卫星。该国已经将其10颗通讯和多用途卫星发射到太空,其中最近一次是在2006年将“阿里郎-2”(Arirang -2,左图)送入轨道。韩国计划依靠俄罗斯技术在太空领域完全自主。

2006年首尔和莫斯科签署了《技术保障协议》(Technology Safeguard Agreement),韩国借此可获得必要的技术在太空领域实现自立的目标。然而,由于美国施压,俄罗斯议会尚未批准该协议。华盛顿担心,韩国会利用能够增强卫星发射能力的项目来制造远程弹道导弹,进而获得对邻国施压的手段;韩国若获得远程弹道导弹,不仅可打击朝鲜,还可打击中国和日本的大部分地区,进而会威胁东北亚的势力均衡,加剧该地区的太空竞赛。

尽管华盛顿表示了上述担心,但韩国仍在全罗南道高兴郡外罗老岛积极建造它的首个太空中心。这个投资三千亿韩元(3.23亿美元)的太空中心预计在 2008年竣工,其目的是增强韩国本土太空计划。该中心负责人今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旦这个设施全面运转,国家就能实现用当地技术建造火箭和卫星,并在自己的发射中心将其发射到太空这一目标。”

在继“韩国运载火箭-1”之后,韩国计划开始完全使用本土技术开发“韩国运载火箭-2”。“韩国运载火箭-2”一旦成功发射升空,韩国将会成为世界上第8个自己能建造火箭和卫星,并能将他们发射到太空的国家。而且不久后,可能还会有另一个“太空虎”参加竞赛。

台湾“国家太空计划室”最近制定了第二个为期15年的“太空技术发展计划”。该机构获得270亿新台币(8.33亿美元)预算,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利用本土卫星发射能力将第一颗微型卫星送入轨道。台湾前一个15年“太空技术发展计划”涉及开发能够发射卫星的火箭,后来因美国反对而作废。

台湾当前在太空轨道有福尔摩萨(FORMOSAT)一号卫星(简称“福卫一号”)、“福卫二号”和“福卫三号”(右图)这三颗卫星。它们都是台湾跟外国承包商合作开发并由美国发射的。“福卫三号”由台湾和美国联合开发,是一个由六颗微型卫星组成的星座。台湾还计划开发“福卫四号”。

台湾“国家太空计划室”还成功发射了其第六枚探空火箭。然而,台湾的终极目标仍然未变:拥有自己的卫星设计和发射能力。而这也许会在安全和战略方面冲击台海关系,甚至整个东北亚的战略平衡。

亚洲方兴未艾的太空工程反应了该地区的崛起和自信。太空计划会产生商业和科学方面的好处,在国内激起爱国情绪,在国外彰现国家实力。

太空民族主义也有可能引发地区紧张关系。不过亚洲领导人若明智利用太空的话,太空也可以成为增强地区认同的有力象征。例如,有时在地球很难实现的和解与合作,通过创建一个泛亚太空署很有可能在太空实现。(译者:晏阳)


本文作者Nicola Casarini是欧洲大学学院(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舒曼高级研究中心(Robert Schuman Center for Advanced Studies)的莫内协会研究员(Jean Monnet Fellow)。本文经香港《亚洲时报在线》授权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1-2007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開發新太空武器 反制中國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4/78/o8n9.html

〔編譯胡立宗/綜合報導〕美國為對抗「流氓國家」的飛彈攻擊及中國的反衛星攻擊,決定投入大筆預算開發更先進的太空武器,包括飛行速度達六馬赫的轟炸機獵鷹(Falcon)計畫,及每次發射僅需五百萬美元的小型無人發射載具。


國會通過的預算案總額高達四千五百九十億美元,其中光是獵鷹計畫就得花掉一億五千萬美元,其他「一般人不得而知」的太空武器研發成本更可能高達數億美元。獵鷹(Falcon)是「美國本土武力運用與發射」(Force Application and Launch from the Continental US)英文字首的縮寫。


獵鷹計畫打算開發出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超音速巡航載具」,可由火箭發射送至大氣層,再自行飛到目標上空投彈,最後返回地球。本身的速度達到六馬赫、巡行高度約四十五公里,炸彈總酬載量為一萬兩千磅。


另外,無人發射載具則是針對中國的反衛星武力而來。載具一方面可以發射備用衛星,在最短時間內彌補情報衛星被擊落的空缺,一方面自身也可以當成備用衛星,以搭載的情蒐裝備蒐集敵情資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1-2007 04: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利安火箭將英國與巴西衛星送入軌道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5/19/o9mj.html

(法新社法屬圭亞那庫魯十四日電) 阿利安太空公司今天說,阿利安五號火箭今天晚間發射升空,將一枚英國衛星與一枚巴西通訊衛星送入地球軌道。


今年第五次發射、三十五度搭載衛星升空的阿利安火箭,於格林威治時間今晚十時零六分(台灣時間十五日清晨六時零六分),成功將英國國防部與巴西「StarOne」公司的衛星送入地球軌道。


英國的「Skynet 5B」衛星,將為英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等其他先前使用Skynet衛星的國家,提供安全的通訊。

另一顆「Star One C1」衛星,將為拉丁美洲提供通訊服務,這是阿利安第七次搭載巴西衛星升空。

此次發射行動原訂九日進行,但兩度因技術問題延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1-2007 04: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空衣冒煙味 國際太空站艙外活動全暫停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5/1/o9hi.html

美國航太總署,今天臨時取消了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艙外訓練活動,原因是太空衣中突然冒出煙味。NASA同時決定,在確切原因查明之前,國際太空站的所有艙外活動一律暫停。


  太空總署說,一名太空人前幾天在艙外進行訓練時,身上穿的太空衣突然傳出煙味,訓練立刻中止,而這名太空人並沒有受傷。據初步研判,太空衣裡面的生命維持裝置,可能發生了一些問題。


 如果這一冒煙現象的原因無法在短時間內查明,則原定於下月初和明年2月發射的歐洲和日本實驗艙的升空時間,可能會受到影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6-11-2007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衛星探月失聯?專家:可能是系統過熱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5/1/oabd.html

大陸正在進行繞月行程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傳出信號不穩,後續運行情況,大陸政府低調以對,國內太空專家分析,依據經驗,衛星訊號不穩,可能與通訊系統受熱過高,導致系統暫時性無法運作有關,只要系統電腦沒有嚴重受損,還是能順利繞月,過去也曾有美衛星發射到火星,斷訊多天又現蹤的案例。(徐韻翔報導)


大陸正在進行繞月行程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傳出信號不穩,一度與地面失去45分鐘的聯繫,香港媒體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嫦娥」與地面的聯繫信號時續時斷,所以有關方面暫時不再對外發布衛星的運行情況,到底衛星在太空可能出了什麼問題?國內專家依據消息研判,可能與系統受熱過高影響訊號有關。


國家太空中心系統工程組組長陳彥生博士表示,由於衛星在太空裡運行,有很多複雜問題會發生,最常見的可能原因有三種,包括高能射線破壞到衛星重要部位,導致通訊系統與電腦受到損害,無法持續傳送訊號而失聯;也可能是衛星某些部分受熱,長期在陽光照射下,通訊系統受熱過高,超過原本裝置的承受範圍,可能使原通訊系統暫時性的無法操作;至於地面追蹤的收訊站,接收衛星訊號是否位置準確,也是影響原因之一。「秀斗」的原因,陳彥生說,以「嫦娥一號」訊號傳出不穩的情形看來,系統受熱過高,暫時無法運作機率最高。


陳彥生指出,如果是暫時的失聯,對於繞軌運作應該沒有很大影響,過去美國也曾經發生過發射衛星到火星間歇失聯的狀況,不過在幾天後,衛星又恢復了通訊,因此,「嫦娥一號」動態,應該可以再進一步掌握觀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1-2007 10: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研發低溫火箭引擎創下成功新里程

http://news.yam.com/cna/computer/200711/20071117966675.html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十七日專電)印度半官方新聞信託社今天引述印度國家太空研究組織主席奈爾的談話報導,印度太空科學家十五日在地面實驗室成功發動一具自力研發的低溫火箭引擎,為印度在邁向太空領域方面又創下一個新的里程碑。

不同於傳統的固態火箭引擎,低溫火箭引擎因為用以推動巨大的地球同步衛星火箭(GeosynchronousSatellite Launch Vehicle:GSLV)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需要龐大燃料,因此科學家利用更高效能的氫、氧等低溫液態氣體為燃料,並加以壓縮,減少燃料艙的體積。

報導說,印度科學家在美國、俄羅斯和歐洲國家科學家的參與設計和製造協助下,十五日在印度南部坦米爾那都省的Mahendragiri液體推進測試廠,進行了全程七百二十秒的試驗,結果圓滿成功。

報導引述奈爾的話說,印度科學家在過去十年間歷經無數次的失敗與挫折,但這次成功給予了印度科學家在低溫系統技術方面的信心,同時也為明年年中的地球同步衛星火箭飛行階段任務做好了準備。

據報導,奈爾表示,印度也增強了信心,將進一步研製更具威力的低溫火箭,供預定二零零九年底升空的地球同步衛星三型火箭「GSLV-Mark III」使用。地球同步衛星三型火箭可用以攜帶更重的商業衛星或載人太空船升空。

奈爾表示,這項發展也代表印度將來可以降低發射衛星的成本,每一公斤衛星重量的發射成本,可能從目前的兩萬美元降低到一萬兩千美元,這對印度爭取數十億美元全球衛星發射市場的機會大有助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11-2007 03: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一号目前工作正常状态良好

国家航天局:嫦娥一号目前工作正常状态良好
2007年11月18日4:41:1

嫦娥一号卫星计划于19日晚开始进行三体定向姿态控制,
逐步打开科学探测仪器,开展有效载荷的在轨测试。
预计11月下旬传回第一张图片。




为何10多天"不见踪影":
原因是进行机件测试。

测试状态大概在20日左右结束,随后全面的科学探测将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7 10: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航天局:嫦娥一号目前工作正常状态良好

http://realtime.zaobao.com/2007/11/071118_28.html

(北京讯)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最新资料显示,截至11月18日14时,嫦娥一号卫星已环月飞行135圈。各项试验表明,目前卫星工作正常,状态良好。

  中国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裴照宇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11月7日进入环月工作轨道至今,嫦娥一号卫星完成了卫星星光环月、定向天线自主跟踪地球、日凌期间测控站通信跟踪影响、紫外环月等试验。

  裴照宇说,各项试验表明,卫星状态良好,能源供应稳定,姿态控制、温度控制和通信均正常。

  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动,进入平均高度200公里、周期127分钟、倾角90度的极轨圆轨道。嫦娥一号卫星计划于19日晚开始进行三体定向姿态控制,逐步打开科学探测仪器,开展有效载荷的在轨测试。预计11月下旬传回第一张图片。

---------------------------------------------------------------------------
嫦娥一號未失聯 首張月球照26日公布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8/4/ogb7.html

 原遭網友質疑失聯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經證實一切照計畫運作,嫦娥進入月球軌道後的系統總檢查預計廿日完成,中國人首張月球照片將於廿六日公布,而位於海南文昌的第四座衛星發射中心已完成劃地作業,預計二○一二年正式投入衛星發射工作。


 自嫦娥一號探月衛星進入月球軌道後,大陸網路論壇即傳出嫦娥「失控」的傳言,據北京《京華時報》引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朱毅麟表示,嫦娥一號狀態完全正常,外界的猜疑並無根據,況嫦娥運行的狀況「要比想像中要好」。


 朱毅麟院士指出,嫦娥一號繞月球一圈大約一百廿七分鐘,隨著軌道平面變化,嫦娥與地面的聯繫可能出現一小段「盲區」,當軌道平面和連線平行時,嫦娥衛星將有一半時間、約一個小時,無法跟地球監測站聯繫,「此狀況之前早有準備,嫦娥一號可以按照設計的軌道飛行,不用擔心,跑不了的。」

[ 本帖最后由 pfg1group 于 19-11-2007 11:5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7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瑞典通讯卫星升空

重量:4.38吨,
从卡萨斯坦太空中心,由俄罗斯proton M 火箭运载。

http://www.space.com/missionlaun ... sirius4-launch.html

A new Swedish tele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roared into space Saturday, riding a Russian-built rocket successfully into orbit.

The Sirius 4 satellite launched spaceward atop a Proton M booster at 5:39 p.m. EST (2239 GMT) from the Central Asian spaceport of Baikonur Cosmodrome in Kazakhstan.

Built by Lockheed Martin for the Solna, Sweden-based communications provider SES Sirius, the Sirius 4 satellite will provide direct-to-home television and other services to customers across Europe, Africa and the Baltic/Nordic region.

"We are very proud and satisfied that the Sirius 4 mission has been a success," said Hakan Sjodin, managing director of SES Sirius, in a statement. "Sirius 4 will benefit our customers and extend our coverage and service in Eastern Europe."

Weighing in at 9,667 pounds (4,385 kilograms), the Sirius 4 satellite carries 53 active Ku-band transponders, two active KA-band transponders and designed for a 15-year service lifetime. The McLean, Va.-based launch service provider International Launch Services (ILS) oversaw the satellite's Saturday launch.

"This was an especially important mission for ILS and our customer, SES SIRIUS," said ILS president Frank McKenna in a statement. "ILS and our partner, Khrunichev, continue to focus on performance and on our long-term relationship with the SES group of companies."

Sirius 4's liftoff marked ILS' fourth Proton launch of the year and its 43rd mission using the Russian-built booster. It also marked the second successful Proton flight since a faulty cable foiled the launch of a Japanese satellite on Sept. 5.

After launch, Sirius 4's Breeze M upper stage guided the spacecraft on a nine-hour and 13-minute trip to send it toward its final geostationary orbit 22,236 miles (35,786 kilometers) above Earth. The successful launch marked the 329th flight of a Proton rocket.



-------------------------------------------------------------------------------
俄发射质子-M火箭运送欧洲天狼星-4通信卫星
新华网莫斯科11月18日电(记者 董爱波)俄罗斯航天兵18日凌晨发射一枚“质子-M”运载火箭,将一颗欧洲“天狼 星-4”通信卫星送入太空。

    俄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中心发布的消息称,火箭于莫斯科时间18日1时40分(北京时间6时40分)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火箭发射9小时13分钟之后,其推进器将与重达4400公斤的“天狼星-4”卫星分离,之后卫星将借助自身的推进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据介绍,“天狼星-4”通信卫星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为瑞典一家卫星运营商所有。进入轨道后,这颗卫星可以为欧洲和北非的客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该卫星设计寿命为15年。

    此次发射所用的“质子-M”运载火箭由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中心生产,为改进型三级液体燃料重型火箭。

[ 本帖最后由 pfg1group 于 19-11-2007 12:1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7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月姬绕月卫星从月球拍摄地球升起的影片

KAGUYA (SELENE)
Image Taking of Earth-Rise by HDTV

November 13, 2007 (JST)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JAXA)
NHK (Jap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The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JAXA) and NHK (Jap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hav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the world's first high-definition image taking of an Earth-rise* by the lunar explorer "KAGUYA" (SELENE,) which was injected into a lunar orbit at an altitude of about 100 km on October 18, 2007 (Japan Standard Time. Following times and dates are all JST.)

The Apollo project was the first mission to take images of Earth rising over the Moon. The KAGUYA successfully shot high-definition images of the Earth-rise showing an impressive image of the blue Earth which was the only floating object in pitch-dark space. These are the world's first high-definition earth images taken from about 380,000 km away from the earth in space.

The image taking was performed by the KAGUYA's onboard 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HDTV) for space use developed by NHK. The moving image data acquired by the KAGUYA was received at the JAXA Usuda Deep Space Center, and processed by NHK.

The satellite was confirmed to be in good health through telemetry data received at the Usuda station.

* Note: we use the expression "Earth-rise" in this press release, but the Earth-rise is a phenomenon seen only from satellites that travel around the Moon, such as the KAGUYA and the Apollo space ship. The Earth-rise cannot be observed by a person who is on the Moon as they can always see the Earth at the same position.


Figure 1: Earth-rise image shot taken by the HDTV onboard the KAGUYA
This still image was cut out from a moving image (wide shot) taken by the HDTV onboard the KAGUYA at 2:52 p.m. on November 7, 2007 (JST) then sent to the JAXA Usuda Deep Space Center.
In the image, the Moon's surface is near the North Pole, and the Arabian Peninsula and Indian Ocean can be observed on the Earth.


Figure 2: Earth-set image shot by the HDTV onboard the KAGUYA
This still image was cut out from a moving image (tele shot) taken by the HDTV onboard the KAGUYA at 12:07 p.m. on November 7, 2007 (Japan Standard Time, JST,) then sent to the JAXA Usuda Deep Space Center.
In the image, the Moon's surface is near the South Pole, and we can see the Australian Continent (center left) and the Asian Continent (lower right) on the Earth. (In this image, the upper side of the Earth is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thus the Australian Continent looks upside-down.)


The images below are the Earth setting to the horizon near the Moon's South Pole. It took about 70 seconds from the left image to the right image (complete sett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7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月姬绕月卫星拍摄地球升起的片段

http://space.jaxa.jp/movie/20071113_kaguya_movie01_e.html

http://space.jaxa.jp/movie/20071113_kaguya_movie02_e.html

从电影素质可以看到该卫星的技术,
也再次证明日本的太空探索工程是为了科技和人类梦想,
和中国不一样。

-----------------------------------------------------------------------------
首度高畫質拍攝 月球看得超清楚


http://news.yam.com/tvbs/computer/200711/20071118968181.html


日本「輝月號」探月衛星,用高畫質攝影機拍到的最新月球影片,月球表面凹凸不平的地形,透過這些畫面,看的更加清楚。NHK記者:「拍攝的地點呢,是從地球看過去,北半球左側的2個地方。」 在畫面左邊顏色較淺的,是月球上的陸地,右邊顏色較深的,則是月球上的海洋;美國的阿波羅12號,當初在月球上的探測工作,就是在這片,俗稱寧靜海的地點進行。  至於另一組畫面,則是在月球的北極進行拍攝;可以清楚看到,月球表面溝壑的內部,專家說這塊地方,因為太陽光照射不到,所以很可能藏有水分。科學家:「這是零下200度的世界,在這種地方,被認為可能有水。」  科學家們認為,月球上有沒有水,是人類能不能在月球,長期居住的關鍵,因此輝月號拍攝的影片,對於人類前進太空,有重要參考價值。

[ 本帖最后由 pfg1group 于 19-11-2007 11:5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7 1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即将投资2,5000万在月球探测器上

http://www.flightglobal.com/arti ... ace-technology.html

UK to announce up to $52 million for 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By Rob Coppinger
The UK may announce a national technology programme worth up to £25 million ($52 million) this December that would help develop a UK robotic lunar spacecraft as part of the country's new space strategy.

By 6 December preparation for the new space strategy for 2007-10 is expected to be completed. On the same day the UK minister responsible for civil space activities, Ian Pearson, will speak at the 3rd Appleton Space Conference at the Oxfordshire, UK-based Rutherford Appleton Laboratory.

The UK government's civil space co-ordinator the British National Space Centre (BNSC) could not confirm that the strategy would be published on 6 December. The BNSC has said the new strategy would be published by the end of the year and that its budget may fund the technology programme up to £25 million - although it could be as low as £4 million.

The robotic lunar spacecraft could be for either of the UK'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acilities Council research body's proposed missions, the MoonRaker lander or MoonLite, an orbiter that would fire penetrators into the Moon's surface.

MoonLite is being considered by the 14-person BNSC, NASA Joint Study Group technical team that will publish its final report this month, about potential UK-US lunar exploration co-operation.

BNSC director-general, David Williams says: "I haven't seen the [BNSC, NASA Joint Study Group technical team] report. It is linked to where we are in the CSR. The CSR [for space] looks very good at the moment. The technology programme budget will be between £4 million and £25 million."

He added that the BNSC had been talking to NASA in parallel to its joint technical team talks about how the private sector can support lunar exploration with existing technologies that can provide a commercial service.

Japan and China already have their own government funded lunar orbiters, Kaguya and Chang'e-1, respectively, surveilling the Moo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7 1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鑫諾二號衛星故障 年底最後搶修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9/5/ogvm.html

(中央社台北十九日電)中國國家航太局局長孫來燕日前表示,中國在去年十月發射的「鑫諾二號」直播衛星,因技術問題導致衛星天線、太陽能板無法打開,至今不能工作,相關機構預計在今年年底前做最後一次搶修。


孫來燕同時也是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他在十八日舉行的「民用航太工作會暨全國空間應用推廣交流會」上,提出以上表示。


中國去年十月二十九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自行研製的新一代大功率通信廣播衛星「鑫諾二號」送入太空。


  孫來燕在會上進一步指出,中國將加強航太產品的使用率及壽命,希望未來三年將衛星的設計壽命提高近一倍。


其中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設計壽命,由目前的二至三年,盡力提高到四至五年,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壽命,由目前的八年提高到穩定運轉十五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007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預定3年內落實.全面使用自製衛星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t.phtml?sec=4&artid=200711191515

(北京訊)據報導,中國計劃在2010年落實全面使用本地製造衛星通訊和傳播衛星,以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

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指出,中國將加速這些衛星的研究與開發,因為目前操作的12枚衛星中,只有一枚是中國製造的。

他週日在一項新聞發佈會上說:“其他衛星都從海外進口。”

在中國近10年成為經濟強國之際,基於經濟和國家利益為由,北京正努力地減少各領域對外國技術的依賴。

在國內技術取得重大進展的領域包括軍事、鐵道業、通訊和能源領域。

另外,官方新華社引述孫來燕的話指出,中國正努力地完成第2和第3階段的探月行動,以及在3年內與俄羅斯展開聯合探勘火星計劃。

-----------------------------------------------------------------------
http://www.spacedaily.com/reports/China_aiming_to_replace_foreign_satellites_report_999.html

China aiming to replace foreign satellites: report


China is ready to make the transition from foreign telcom and broadcasting satellites to its own fleet of satellites serving all of China and Asia and across the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 regions.

by Staff Writers
Beijing (AFP) Nov 19, 2007

China is aiming to replace all its imported communications and broadcast satellites with home-made ones by 2010 as part of efforts to reduce its reliance on overseas technology, state media said Monday.
The nation will step 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se satellites as just one out of the 12 currently in use is Chinese-made, Sun Laiyan, chief of the 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 was quoted by the Beijing News as saying.  "The rest were all bought from foreign companies," said Sun, who is also vice minister of the Commiss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at a conference on Sunday.  As China has become an economic powerhouse in recent decades, it has been intent on trying to phase out its use of overseas technology in a wide range of sectors for financial as well as national interest reasons.  Some of the key sectors that have made huge efforts to introduce domestic technology are the military, rai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energy.  China will also strive to finish the feasibility study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stages of its moon mission and its joint mission to Mars with Russia within three years, the official Xinhua news agency quoted Sun as saying.  China launched its first lunar orbiter last month, an event regarded by the nation as a milestone event in its space ambitions and global rise.  The satellite's year-long expedition, costing 1.4 billion yuan (184 million dollars), was the first stage of a mission that aims to land an unmanned rover on the moon's surface by 2012 and put a man on the moon by about 2020.

[ 本帖最后由 pfg1group 于 20-11-2007 12:5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11-2007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拟在2020年发射绕月卫星

http://www.zaobao.com/gj/gj071121_504.html

(首尔法新电) 韩国宣布将在2020年发射绕月卫星,并且在2025年发射另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韩国科学部昨天宣布了雄心勃勃的太空发展“路线图”,准备在太空科技上同亚洲国家一较高低。

  日本已经在2个月前发射了探月卫星,中国也在1个月前把“嫦娥1号”送上太空。

  科学部发言人说,为了应付发射工程,韩国将耗资39亿美元(56亿新元),在10年内完成重300公吨运载火箭的研发工作。

  发言人透露,韩国明年底将首先试射一枚170公吨的较小型火箭。韩国也将每3到4年,发射1颗重达100公斤的大型人造卫星,而且每年试射两颗小型卫星。

  韩国在南部外罗老岛建造的第一个太空发射中心将在明年正式启用。

  韩国第一名太空人将在明年4月搭乘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到国际太空站,同俄罗斯宇航员一起进行8天的太空实验。

  韩国在过去10年中,已经斥资18亿美元用于太空计划。

  在亚洲,日本已在今年9月成功发射探月卫星,中国紧接着在10月发射了“嫦娥”月球轨道卫星。

===================================================================
南韓:2020年發射探月衛星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20/2/ol3i.html

繼中共和日本之後,南韓政府廿日宣布,將在二○二○年發射探月衛星,加入亞洲探月競賽。


南韓科技部公布名為「太空發展路線」的計畫,準備在二○二○年之前發射自行研發的火箭,載運衛星進入月球軌道。第二顆衛星預訂在二○二五年發射,這項計畫未年十年將耗資三兆六千億韓元(約台幣一千兩百六十億元),自行研發衛星及火箭。


中共上月成功發射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日本也在兩個月前發射衛星,印度則計畫在明年四月發射探月衛星。。


科技部發言人說:「根據太空發展路線計畫,南韓二○二○年將發射探測器進入月球軌道,二○二五年將發射另一個探測器登上月球表面。」


發言人說,重約三百公噸的「朝鮮太空運載火箭二號」(KSLV-II)將在二○一七年前就緒,以便執行任務,而另一艘體積較小、重約一百七十公噸的朝鮮太空運載火箭一號將於隔年年底發射。


過去十年,南韓已投下一兆七千億韓元從事太空計畫,自一九九二年以來已發射十一顆衛星,但都用於太空及海洋研究,而且衛星都是國外製造,這項探月計畫將是南韓首次使用自製衛星及火箭從事太空研究。


位於朝鮮半島南端、南韓首座「羅老太空中心」預定明年起開始運作,南韓首位太空人明年四月也將登上俄羅斯聯合號太空船,前往國際太空站,在太空停留八天。

=====================================================================

加入亞洲太空競賽 南韓公布探月計畫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20/19/okl2.html

(法新社首爾二十日電) 南韓今天宣布一項充滿雄心的計畫,將加入亞洲太空競賽,二零二零年前發射探月衛星,五年後發射探測器登月。


南韓科學部今天公布這項計畫;中國一個月前才發射首顆探月衛星,日本也在兩個月前發射衛星。


南韓的探月「路線圖」要求十年內耗資三兆六千億韓元(台幣一千兩百六十多億元),自行完成研發三百公噸重的火箭。


科學部發言人說:「根據路線圖,南韓二零二零年將發射探測器進入月球軌道,二零二五年將發射另一個探測器登上月球表面。」


該名發言人說,重約三百公噸的「朝鮮太空運載火箭二號」(KSLV-II)將在二零一七年前就緒,以便執行任務,而另一艘體積較小、重約一百七十公噸的朝鮮太空運載火箭一號將於隔年年底發射。


南韓也計畫每三或四年發射一個重約一百公斤的大型衛星,且最少每年發射兩顆小型衛星。


位於朝鮮半島南端、南韓首座「羅老太空中心」預定明年起開始運作。


南韓首位太空人預定明年四月登上俄羅斯聯合號太空船,前往國際太空站,在太空停留八天。


過去十年,南韓已投下一兆七千億韓元從事太空計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1-2007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明年发射“中星九号” 取代“鑫诺二号”

http://www.zaobao.com/special/ne ... /taiwan071120k.html

(联合早报网讯)台湾中时报消息,中国“鑫诺二号”直播卫星因发生故障已在太空中游荡一年多,为此中国预计明年初发射“中星九号”卫星,以弥补“鑫诺二号”卫星失灵后中止的直播计划。

  上海“新闻晨报”今天报导,“鑫诺二号”直播卫星于去年十月二十九日发射升空,但因太阳能板和卫星天线无法打开,卫星已在太空中游荡一年多。中国国家航太局局长孙来燕说,今年底“鑫诺二号”将进行最后一次“抢救”。

  中国直播卫星有限公司人士表示,卫星研发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始终没有放弃过修复工作,而“鑫诺二号”的替代者“中星九号”,预计明年初发射升空,以弥补“鑫诺二号”卫星故障后暂时中止的“直播星计划”。

  “鑫诺二号”升空后,如果卫星正常运作,个人用户仅需架设一个小型碟形天线,在一些地形复杂及偏远地区就可直接收看到上百套电视节目。

  “鑫诺二号”故障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调查小组,对故障进行分析并设法抢修。第一轮抢修工作进行一个月后,鑫诺卫星公司(现隶属于中国直播卫星有限公司)宣布抢修失败。

  目前“鑫诺二号”依靠发动机和燃料储备,在距离地球三万六千公里的同步轨道上毫无作为地游荡。专家不讳言,要在遥远的同步轨道上修复卫星,成功机会很小。

  中国直播卫星公司人士说,“鑫诺二号”的制作成本超过人民币二十亿元,因故障导致“直播星计划”推迟所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

  专家透露,“鑫诺二号”发射前就设计一颗备用卫星“中星九号”,主要为防止卫星故障导致直播计划终止,而原订本月发射的“中星九号”将推迟至明年初升空。

  报导说,如果“中星九号”升空并顺利运作,将传送四十七套电视节目和四十七套广播节目,中国广播电视覆盖率将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1-2007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七」料奧運後升空 首度太空漫步

http://www.mingpaonews.com/20071121/cad1.htm

【明報專訊】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日前表示,太空船「神舟7號」預計在明年奧運之後的10月發射,慶祝奧運圓滿舉行,預料會搭載3名太空人升空,更會有中國人首度太空漫步,並會電視直播漫步過程。

電視直播太空人繫帶漫步

據上海《東方早報》報道,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日前表示,「神七」將搭載3名太空人上太空,預料在明年10月發射。屆時觀眾還可透過電視直播,觀看太空漫步中的每個細節。

龐之浩解釋,太空漫步有2種方式,一是繫帶的,另一是不繫帶的自由行走。不過,繫帶除了更安全外,還有接通氧氣和連接通訊的功能。繫帶行走的最大距離不能超過5米,而不繫帶最遠不能超過100米,目前美國太空人都是不繫帶行走的。

不過,為保障太空人安全,他預測中國第一次太空漫步將以繫帶模式進行。他說,太空漫步通常由2名太空人同時進行,一旦發生意外,可以互相照應。

「嫦娥」已建立對月探測模式

另據國家航天局公布,至昨日下午2時,「嫦娥一號」已環繞月球飛行了158圈,目前衛星工作正常。前日(19日)衛星已建立對月探測的工作模式,衛星的太陽帆板保持供電正常,跟蹤地球通訊及衛星上的有效載荷設備也面向?月球。目前,衛星已打開所有有效載荷的公用設備,如數據存儲器及通訊總線等,並在未來幾天進行測試,以確保探測儀器開機後,能準確傳輸數據回地球。

鑫諾二號或成太空垃圾

另一方面去年10月29日發射的「鑫諾二號」直播衛星由於太陽能板和衛星天線無法打開,今年年底將進行最後一次「搶救」,但要在距離地球3.6萬公里的同步軌道上實施修復,業內人士稱成功的機會很小,有可能成為太空垃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1-2007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星際迷航月餘 FM6微衛星復訊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23/4/op6g.html

 「迷路的孩子」回家了!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星系編號FM6微衛星九月八日突然與衛星操控中心失聯後,一周前恢復正常通訊。國家太空中心雖然高興,但至今無法掌握故障失聯原因。


 國家實驗研究院相關主管本月十四日接獲國家太空中心通報,FM6微衛星又有訊息了。編號FM1~FM6六顆微衛星組成的福衛三號星系,去年四月十五日發射升空後,今年二月起,FM2和FM3陸續因電力系統和太陽能電池板因不明原因故障。


 沒想到,FM6九月八日也突然通訊中斷,整顆衛星全部掛掉,是我國發展太空科技以來,首顆在任務壽命尚未屆滿前就掛掉的衛星,國家太空中心面臨最大挫敗。


 國家太空中心明知機會渺茫,還是在FM6每天兩次飛越台灣上空時,不斷嘗試取得連擊。十四日上午,突然接獲FM6回應,並從太空傳回各項觀測資料,衛星操控中心人員當場喜極而泣,歡呼:「FM6回來了!」目前FM6仍維持正常運作,國家太空中心篤定下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2-2025 06:16 AM , Processed in 0.19241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