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pfg1group

太空探索工程 卫星发射 剪报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10-2007 07: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将会2008年再次帮意大利发射卫星

India may launch Italian dual use satellites

http://www.flightglobal.com/arti ... use-satellites.html

India may launch Italian dual use satellites
By Radhakrishna Rao
Italy and India have agreed to expand their space links by identifying areas for future co-operation such as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s, small satellites, networking ground stations and space-based experimentation, according to Italian Space Agency (ASI) president Giovanni Fabrizio Bignami.

Bignami says he is pleased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talian astronomy research satellite Agile, which was launched by India's four-stage Polar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PSLV) in April, and adds that an Italian-built atmospheric research payload, ROSA (radio occultation sounder), will form a part of the 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 (ISRO) Oceansat-2 satellite mission, which is to be launched by PSLV sometime in 2008.

Bignami also says ASI has given ISRO data from the first of the its four Cosmo-SkyMed satellites, launched in June, and that ASI will consider PSLV for launching at least two of the three remaining Cosmo-Skymed satellites.

ISRO chairman G Madhavan Nair, meanwhile, expresses regret that political pressure is disrupting India's efforts to work co-operatively in space. Specifically, he criticised the USA for pressuring Russia to drop its commitment to ISRO to transfer cryogenic engine technology critical to an Indian three-stage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programm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10-2007 0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衝上太空 第3篇 牽動每一個人心 太空電影實現夢想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 ... mp;art=1007mt21.txt

大馬太空人升空,像實現一個夢。

其實,這夢早在全世界每個人心中,否則不會出現許多與太空有關的電影,敘述著一個又一個來自外太空的情節,牽動著世人心。

20世紀70年代的《星際大戰》(Star Wars)系列電影堪稱太空電影之最,即使21世紀重新推出,依舊吸引一群影迷入場支持,這是外太空的無限魅力。

月亮最靠近地球,它從古至今都是人們幻想外太空以外,使用得最頻密的星球之一。

中國人嫦娥奔月的故事是其中一個開端,現代人的假想則通過電影表現出來。1902年法國導演梅禮葉的黑白默片《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就是世界第一部科幻電影,讓人類的思想和外太空連系起來。

這部電影只是運用簡單的佈景,講述一群科學搭乘火箭到達月球,遇到一群長得像昆虫的月球生物,同時還有人類的臉孔在月球出現,甚至人類能用大炮登陸月球,這已是現代人對外太空幻想的一大跨越。

自此,幻想外太空的電影陸續誕生,1953年一部名為《宇宙戰爭》(The war of the worlds),以乘著飛碟的火星人襲擊地球,最終卻被細菌打敗的電影登場,將人類和外太空的情意結綁得更緊。

隨著60年代的《2001: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70年代的《星際大戰》,一直到近代許多經典的科幻電影出現,精彩的畫面和內容,成為外太空世界和地球的幻想橋樑,讓人們從電影中進一步認識外太空。

也許有一天,大馬人挑選第一位太空人的整個過程也可以拍成電影,即使不如科幻電影,至少也是一部太空寫實片。

太空科幻小說具影響力


外星人攻擊地球!科幻小說和電影實現外太空的無限可能。
不少有關太空的科幻電影改編自科幻小說,可見其影響力不容小覷。

事實上,許多以外太空為題材的科幻小說,皆相當精彩和具震撼力,它不止在電影上造成轟動,甚至在改編成廣播劇時曾發生令人始料未及的效應。

1938年,美國一位名叫奧遜威爾斯的23歲神童,把英國科幻小說家威爾斯的作品《宇宙戰爭》的外星人入侵美國的情節,改編成科幻廣播劇,安排在10月30日星期日夜晚播出,結果引起大震盪。

收音機中播出極像是當時在任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的聲音,向全國發出火星人已入侵美國,並摧毀了許多城市的警告,千萬人因此失去理性,四處尋找可躲避之處,電視台聲音演員卻為此慶祝廣播成功。

這個事件顯示人們對外太空的一切存在著恐懼,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讓人們覺得外太空擁有不可思議的事物,想藉著文字和電影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事情。

---------------------------------------------------------------------
衝上太空 第4篇
被遠程遙控代做手術
大烏鴉醫受傷太空人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 ... mp;art=1008mt21.txt

“大烏鴉”機器人或將成為太空人的救星,為在空中執行任務時受傷的太空人進行手術!

太空人在無重力狀態下工作,受傷几率也隨著增高。如果太空人意外受傷,把他們從外太空送回地球必須面對極大風險,也需付出高昂的費用。

由于許多充作醫療用途的機器人不易拆卸和組裝,而且未具影像發送和接收功能,不適宜在太空上使用。

長期以來,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苦思良策,希望能盡快克服這個問題。終于“大烏鴉”機器人出現。

這種機器人不止方便非技術人員拆卸、運輸和組裝,最重要是可接受遙控進行手術,讓在地球的醫務員,可為遠在太空的太空人治療。

美國國防部研製這種方便攜帶的機器人,主要目的是遠距離救治戰場上的傷兵,同時可為發展中國家一些偏僻的病患進行複雜手術。

經研究人員繼續鑽研后,原本地球上醫療用途的機器人,成為太空人的福音。

目前,“大烏鴉”機器人正接受各種測試,包括海底一個類似潛水艇的研究艙進行觀察和實驗。有一名醫生在陸地上向“大烏鴉”傳送指令,以縫合模仿血管製成的橡皮管裂口。

這項實驗面對最大的挑戰,就是醫生通過網絡傳送指令給機器人時,機器人手臂的動作慢了一秒,這一秒就可能造成醫療上的偏差。

雖然“大烏鴉”機器人還未取得令人滿意的實驗成果,但相信它終會刻服技術問題,期待在不久后可“飛”到外太空,成為太空人的救命之鳥。

不能接觸光
地球人患太空病


英國女子薩莎威爾,因患有不能見陽光的病,必須穿上太空裝才能出門。
太空人會有太空病,不是太空人也會有“太空病”!

英國女子薩莎威爾患有罕見的過敏性疾病形性日光癥(PMLE),從小就與陽光絕緣,即使身在家中,也要拉緊窗簾,因為見不得光,“幽靈”和“吸血鬼”是同齡的小孩給她的綽號。

當她在互聯網上發現美國航太總署研制出一種新型太空服,避免陽光的輻射傷害太空人后,令她欣喜若狂。

最終,她得到專門幫助日光過敏受害者的薩拉莫迪基金會的贊助,購得一套5000英磅(約3萬4000令吉)的太空服,讓她脫離終日見不得光的生活。

當她穿著太空裝走在路上,雖然引來別人怪異的眼光和嘲笑,但能過正常人的生活使她更加興奮。

不容忽略後創傷壓力症


太空人從太空回來后,曾出現不能適應地球的症狀。
在太空無重力,回地球有壓力?

美國與俄羅斯的太空人從太空返回地球后,曾出現無法適應地球生活,感覺焦慮和壓力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后創傷壓力症(Post Traumatic Stress)。

大馬太空人遴選委員會技術小組在遴選太空人,非常注重候選太空人的心理素質,在測試太空人的心理時,特把這種壓力症狀列為重點考量。

心理專家經過各方面的測試,如個性剖析、性格、記憶力、智商邏輯思考等,仔細挑選出條件最好的我國首名太空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0-2007 06: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火箭組裝隊準備就緒.馬首位太空人10日升空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 ... ;artid=200710072565

(哈薩克.拜科努爾訊)俄羅斯工程師週日(7日)為一艘“聯合號”太空梭進行最後的發射準備,大馬第一位太空人錫慕查化將隨這艘太空梭升空到國際太空站。

在拜科努爾太空中心的火箭組裝隊伍首長薩拉達說:“我對發射絕對有信心,我們有一支好團隊,我們沒有新手。”

錫慕查化是醫生兼業餘模特兒,他將於週三(10日)與俄羅斯太空人馬倫琴科及美國太空人惠特森一起升空。

“聯合號”已是一可信賴的太空梭,曾進行過1800次各項飛行。

工程師週日把太空梭各部份組合起來,它掛上一張大馬國旗,並進行最後上漆以準備升空。

錫慕查化承諾,如果可能,他將在太空上進行齋戒。

大馬宗教局已準備指南,制訂在國際太空站遵守齋戒條規,太空站一天環繞地球16次,理論上一名回教徒每天要祈禱80次。 (星洲日報•2007.10.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0-2007 08: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政治角度看大马首位太空人

http://www.malaysiakini.com/letters/73376

从政治角度看大马首位太空人  
程嘉乐
07年10月9日 早上11:11

在未来几天,国际太空人名单上从此将会多出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太空人。虽然有关当局仍然还未宣布马来西亚第一名太空人到底会是锡姆查化还是华育兹卡立,但是不论是谁,非常肯定的是马来西亚第一名的太空人肯定是一名回教徒。这也就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这个马来西亚太空人计划最令人国人瞩目的,不是曾经沦为国际笑话的拉茶和吃煎饼,更不是他们即将在太空上进行什么高科技研究。而是要如何解决回教徒如何进行祈祷和朝拜的方向等等宗教上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关当局甚至还在2006年4月召开了一个国际性的会议,邀请来自各国的宗教师或是回教学者,来解决回教徒如何解决在太空上祈祷的问题。目前,问题总算解决了,回教徒太空人一天仅仅需要祈祷三次而已,至于斋戒方面。

当然,为了解决人们不安,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贾马鲁丁宣称大马太空人仍然会在国际太空站进行科技有关蛋白质结晶体和癌症细胞的研究。但是,美国太空署(NASA)早在10年前就已经在太空进行了有关的研究了。与其说大马太空人将会在国际太空站进行有关的研究,倒不如说大马太空人将会上太空“重复进行”外国已经进行的研究。如果有关当局认为这是不属实的“指控”,笔者绝对欢迎有关的研究人员能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有关的学术报告来证明他们所绝对不是“重复”外国的研究。事实上,和其他在国际太空站上进行的研究活动比较起来,马来西亚太空人所进行的并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太空科学研究工作。其他在国际太空站更先进的工作主要针对长时间在微重力的情况对人类身体的影响,例如骨失(bone loss),微重力水流现象(fluid dynamics in microgravity), 甚至是材料学超导现象(superconductivity)和太空物理学(astrophysics)上的黑质现象(dark matter)等等。

事实上,当初政府的在决定太空计划的时候,曾经声称这个太空人计划是主要针对年轻的一代,包括培养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科技和太空探索的兴趣。但是,到目前为止,这项计划的进行根本就是一个大失败。宇航科技并不是一门基础科学,而是建立在物理学,材料学和化学等等的基础科学之上,要培养人民的兴趣和进行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需要长期经营的工作。这一年是美国和俄罗斯太空宇航探索最忙碌的一年,美国太空梭在今年会进行四次的太空所发射工作。但是,我国政府和国家太空署并没有好好的利用这个契机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如果政府之前有好好的计划和进行合作的话,这一个太空计划将能够真正贯彻实践它的宗旨。

从有关当局的种种安排和宣传,我们可以看到此次的太空人计划仅仅单纯为了种族和政治目的。当这项计划刚刚开始推出太空人选拔工作的时候,就已经传出了要在太空研究回教的祈祷问题,似乎政府已经有意无意的作出一个重大的决定-马来西亚首位太空人一定必须是回教徒。从国际战略角度来看,马来西亚太空人将会是在西方国家反恐时代第一位升空的回教徒,虽然终究还是乘搭俄罗斯的“快车”升空,却无疑能够进一步提升马来西亚在回教国家当中的声望。

从国内政治角度来看,太空人成功上太空后可以为国阵在即将举行的全国大选拉去很多选票,将会为在野党创造很多问题。国阵极有可能会利用这名回教徒太空人来为他们做宣传,利用宗教和巫族民族自尊,以助巫统凝聚马来人的选票。而这一个宣传对于马来人来说, 是一个几乎不能轻易击败的宣传。这尤其是如果政府利用太空人的现场转播宣扬,并一再把这一功劳归功国阵的话,以马来族为基层为主的在野党,例如公正党会面对更大的问题。就像上次在马接补选的时候,国阵利用全英双打古建杰与陈文宏做宣传一样,在野党除了谴责国阵利用该球员以外,根本没有任何有效的招架能力。

以马来西亚首位太空人拉拢选票的策略虽然能够为国阵带来不少尤其是马来族的选票,但是在目前国内严重的种族宗教矛盾的对立情况下,这种宣传拉票方式可能会引起华人社会的反感,尤其是花费大笔款项乘搭“便车”送回教徒上太空,当中华社除了“分享荣誉”以外而没有任何实际收获,有可能导致华基政党,马华民政失去更多华人选票。

因此,在野党有必要研究有效的反击方式来化解国阵有可能利用马来太空人来做大选做宣传的手法。要对抗国阵利用这个太空人计划的宣传,在野党看来除了从金钱角度来批评浪费以外,还必须要有更有效的反宣传战策。而同时,马华民政如果要避免流失更多华人票,就应该制止巫统过度的宣传“马来西亚首位太空人是回教徒”,否则,如果在马华在大选中惨败,不应该怪罪他人,相反的应该把账算在巫统的头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0-2007 09: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馬來西亞首位太空人 明升空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10/11/m3i8.html

馬來西亞第一位太空人,明天將要搭俄羅斯聯合號火箭升空,前往國際太空站。聯合號目前天已經就定位,一切準備就緒。聯合號火箭,漆著馬來西亞、俄羅斯與美國三國國旗,已經拖運到發射台,一切準備就緒。馬來西亞第一位太空人賽慕斯扎法,即將在十一號,搭乘聯合號升空。由於剛好碰上齋戒月,賽慕斯扎法表示,他將在遵守齋戒的規定。由於國際太空站每天繞地球十六次,勢必打亂了齋戒月,穆斯林必須在日出到日落期間禁食,並朝向麥加祈禱五次的規定。為此,馬國宗教當局特地準備了指南。馬國宗教當局還特准他在太空中不必禁食。賽慕斯扎法,在這趟十二天的太空任務中,要進行微重力的研究,並觀察輻射在太空中對細胞及微生物的影響,同時也將實驗蛋白質在愛滋病疫苗中的潛在效果。除了賽慕斯扎法外,聯合號這次還載了一名俄羅斯太空人,及另一名美國女太空人。惠斯頓也將成為太空站第一名女性指揮官。(民視新聞 綜合報導)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0-2007 09: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聯合號整裝待發 賽慕斯扎法依習俗齋戒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 ... mp;art=1009mc54.txt

(哈薩克.貝康諾8日法新電)俄羅斯工程師周日對“聯合號”太空船升空,進行最后準備工作。
即可能成為馬來西亞第一位太空人的賽慕斯扎法(35歲),將乘這艘俄羅斯“聯合號”太空船到國際太空站。

“聯合號”太空船裝配小組組長扎格拉達說:“我對這次太空船的發射絕對有信心,我們的這個小組很優秀,沒有新手。”

在太空齋戒

賽慕斯扎法與俄羅斯太空人馬蘭貞柯和美國太空人薇特申,將在周三從哈薩克貝康諾發射場一起升空。賽慕斯扎法是醫生也是兼職模特兒。

賽慕斯扎法與馬蘭貞柯和薇特申,將在國際太空站逗留9天,然后一起返回地球。

賽慕斯扎法說,可能的話,他將在太空根據回教習俗,在齋戒月期間禁食。

馬來西亞宗教當局為賽慕斯扎法準備了一些指南,讓他如何適應在國際太空站的生活。

國際太空站一天繞地球16次,在理論上,回教徒一天必須祈禱80次。

聯盟號銜接火箭

科學、工藝與革新部長拿督斯里賈瑪魯丁說,俄羅斯聯盟號太空艙(Soyuz)已與火箭銜接,將使用特殊火車運送至哈薩克的貝康諾太空中心。

他說,該火箭將在本月10日升空前,于今日進行安置直立程序。

“安置直立程序是升空前的最后階段,目前正完成火箭所有技術連接。”

賈瑪魯丁今日說,兩名大馬太空人賽慕斯扎法及法益卡立目前已被進行嚴格隔離,確保他們的健康水平狀態良好。

“目前兩名太空人都在貝康諾展開訓練。”

他說,所有將進行研究的科學儀器,已放入太空艙中。


萬事俱備
俄羅斯“聯合TMA-11號”太空船,將于本週三從哈薩克的貝康諾發射升空,運載馬來西亞首名太空人及美俄太空人前往國際太空站。賽慕斯扎法和查卡立之間,誰會脫穎而出,則要等到太空船于本月10日,晚上9時20分升空前4小時才揭曉。

見證歷史性一刻
astro 10日直播升空

(吉隆坡8日訊)Astro將在本月10日(週三)直播大馬太空人上太空的盛況。

astro總執行長羅哈娜茲漢指出,本月10日,大馬將可見證首名大馬人乘上“俄羅斯聯合號2”,登上國際太空站的壯舉。

“astro非常榮幸能讓大馬人通過直播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幕。”

她于今日發表文告,這么指出。

全馬人民可在10日,晚上6時30分開始,通過astro 太空1號頻道(Angkasa1)(588頻道)觀賞太空人在晚上約9時登空直播節目。

astro用戶也可通過簽購的家庭配套,從10月8日至21日,免費觀賞太空1號頻道(588頻道)所有節目,例如太空人家人訪問及太空培訓等特備節目,此頻道節目以國語為媒介語。

大馬太空人于10月10日登上國際太空站,逗留6至8天,以展開研究與開發工作,包括癌症及生物科技等研究工作。
-----------------------------------------------------------------

首位大馬太空人是我!
http://www.mingpaonews.com/20071010/caa1.htm

(哈薩克.貝康諾9日訊)呼聲最高的太空人賽慕斯扎法醫生,今日正式獲俄羅斯太空署,遴選為首位升空的馬來西亞籍太空人。
不排除臨時換人

賽慕斯扎法將在當地時間明晚7時21分(大馬時間10日晚上9時21分),和美國女太空人佩姬雲斯頓,及俄羅斯太空尤里馬聯勤克一同升空,進行國際太空站第16次任務。

科學、工藝與革新部長拿督斯里賈瑪魯丁,今日在貝康諾說,俄羅斯太空署遴選委員會宣布時,兩名大馬候選太空人賽慕斯扎法和法益卡立、佩姬雲斯頓和尤里馬聯勤克,都有與會。


將與賽慕斯扎法一同升空的美國女太空人佩姬雲斯頓(右),和俄羅斯太空人尤里馬聯勤克(中),在記者會后祝賀賽慕斯扎法。
他說,今日會議也同意,讓法益卡立參與2008/2009太空計劃,及獲允在莫斯科近郊外的斯塔市太空訓練中心受訓。

賈瑪魯丁說,返回大馬后,將把俄羅斯太空署建議呈給內閣決定。

他指出,只要未升空4小時前,俄羅斯太空署都不排除可能更換太空人決定。

賈瑪魯丁也代表政府感謝俄羅斯,配合我國獨立50週年,協助我國達成大馬人升空目標。

“我也要感謝俄羅斯同意協助賽慕斯扎法在太空站,為本地科學家進行實驗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0-10-2007 10: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馬太空人成功升空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 ... ;artid=200710103329

(哈薩克•拜科努爾訊)大馬首名太空人錫慕查化今日(週三,10日)晚上9:21pm隨俄羅斯太空人馬連琴科及美國太空人惠特森,於拜科努爾太空中心乘坐俄羅斯“聯合號”TMA-11太空船成功升空前往國際太空站。 (星洲互動•2007.10.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0-2007 03: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馬回教太空人今升空

http://www.mingpaonews.com/20071010/tan1.htm

【明報專訊】大馬首名太空人、回教徒穆斯扎法爾今晚將乘搭俄羅斯聯合號太空船升空,在國際太空站逗留9天研究。按回教戒律,教徒不得食用非回教食品,每天須向麥加方向祈禱5次,但在太空每天會有16個晝夜,每天要祈禱多少次、要朝哪方向祈禱,對回教徒無疑是個惱人的問題。為解決回教徒升空的疑慮,大馬政府特別制訂全球首本回教徒升空手冊,指導如何在太空齋戒、祈禱和朝拜,還譯成英、俄、阿拉伯文等版本。

首訂回教徒手冊 指導齋戒祈禱

全球首名回教徒太空人、沙特王子薩勒曼曾表示,他升空後仍有祈禱及齋戒,但面對不少困難,非但不知祈禱時面向哪兒才是麥加,也不能在無重狀態下雙膝完全下跪。今次升空正值回教齋戒月最後幾天,本身是整容外科醫生的34歲穆斯扎法爾表示,會盡量遵守戒律,從日出到日落不沾飲食。齋戒月周五始結束。

今次升空的還有俄國太空人馬倫申科及美國女太空人惠策恩,惠策恩更將成為國際太空站首名女指揮官。大馬自03年斥資近2億港元進行太空計劃,又耗資約70億港元向俄國購買戰機,作為讓大馬太空人升空的條件。但美國太空總署只稱呼穆斯扎法爾為「太空飛行參與者」(一般指付費征空的太空遊客)而非太空人,對此大馬輿論甚為不滿。

路透社/中國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10-2007 07: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首位太空人升空 元首領袖獻祝福

首位太空人升空 元首領袖獻祝福-11st Oct 2007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top

(吉隆坡10日訊)萬眾矚目的我國首位太空人賽慕斯查化,今晚帶著國家元首和領袖的祝福,升上太空。


國家元首端姑米占再那阿比丁和元首后端姑努查希拉,向今晚升空的太空人賽慕斯查化獻上祝賀和祝福。

陛下說:「我對賽慕斯查化作為第一個探索太空的大馬人引以為榮,這也符合政府欲發展科學、科技和革新的努力。」

「這對大馬全體人民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篇章,特別是我國剛慶祝獨立50周年之際。」

陛下今日在國家皇宮召開記者會時表示,這項歷史性的創舉將促使年輕一代,尤其是學生增加對科學和科技的興趣。

陛下認為,這也證明了政府努力提升我國的航天科技,以致達到與先進國同一水平。

陛下也向太空人祝賀開齋節快樂,以及祈求大馬太空人可以安全往返太空與地球。

賽慕斯查化于今晚9時21分乘坐聯盟TMA—11號太空船升空,預料在本週五將與國際太空站銜接。其夥伴還有俄國太空人尤里馬林貞科和美國太空人佩琪維森。

大空小組創3個第一

法依玆卡立則隸屬于副選小組,其夥伴是俄國的沙利波夫和美國的芬科。

值得一提的是,賽慕斯查化乘坐的太空中有3個第一,即賽慕斯查化是第一位大馬太空人、尤里馬林貞科是第一位在太空結婚的人,佩琪維森則是第一位女性遠征隊指揮官。

國際太空站現在距離333公里的軌道上運行,其中重量為48万2345磅、氣壓空間容量為1万4000立方尺。

賽慕斯查化在國際太空戰逗留8天左右后,將與第15遠征隊指揮官費奧多尤齊金和奧利可多夫乘坐聯盟TMA—10號太空船返回地球,時間預定在21日。

為方便聯盟TMA—11號與國際太空站對接,太空站內的太空人于9月27日把與黎明號太空艙對接的聯盟TMA—10號太空船轉移至艙尾的對接口,以騰出面向地球的對接口,整個過程花用了27分鐘。

--------------------------------------------------------------
马来西亚首位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

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7030000/newsid_7038100/7038128.stm
马来西亚第一位宇航员周三(10月10日)参与国际空间站的任务。  35岁的谢赫·穆扎法尔·舒库尔与美国女宇航员惠特森及俄罗斯宇航员马连琴科乘坐的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在哈扎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  惠特森是这一次任务的指挥,她也是第一位领导国际空间站任务的女宇航员。 惠特森与马连琴科将会在国际空间站停留六个月,接替现时在那里的两名宇航员。 舒库尔则会逗留九天,然后随离开的宇航员返回地球。  举国兴奋 舒库尔是外科医生兼穆斯林,这次任务适逢是伊斯兰斋月,一些伊斯兰教士为舒库尔编写适合他在空间站时跟从的伊斯兰规例。  舒库尔说,他将继续按斋月守斋,但理论上他也可以在返回地球后才跟随斋月的规定。 马来西亚对本国第一次排出宇航员到进入国际空间站感到非常兴奋。 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与一千名儿童参与了在首都吉隆坡纪念舒库尔上太空的仪式。 当电视屏幕显示舒库尔的飞船升空时,他们鼓掌欢呼。 在这次任务中,舒库尔在国际空间站进行包括对热带病菌和爱滋病的数个实验。



[ 本帖最后由 pfg1group 于 11-10-2007 08:4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07 09: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有效偵察天氣和燒芭.中國移交衛星系統給大馬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 ... ;artid=200710103160

(北京訊)大馬氣象局週三(10月10日)正式接領一個能夠發揮一站式資料接收及轉發功能的中國風雲衛星數據廣播系統,以更有效的偵察氣候變化及森林燒芭所引發的熱點位置。

大馬氣象局副總監阿雷巴哈里說,大馬是所有11個國家中第2批接領上述數據廣播系統的國家,移交儀式是在上週三於北京的氣象行政中心進行,負責接領的大馬氣象局代表為林銳仁(譯音)。

阿雷巴哈里對馬新社說,於2003年開始運作的風雲衛星數據廣播系統,其覆蓋率包括亞太地區,這個系統由中國和國際衛星發送訊息,讓擁有相同頻率系統的消費國通訊系統接收。

一站式資料接收及轉發

他表示,風雲衛星數據廣播系統能協助減低訊息過濾和接收成本。

“大馬所接收的5個單位的廣播系統,即中國、美國各兩個單位,剩餘一個來自日本。我們購買不同的系統,是基於需要應供不同的衛星需求。”

據悉,這個系統能在防範天災、氣象預測和偵察氣象變轉方面,發揮訊息接收和數據轉發的功能。大馬太空人計劃科學研究所是國際地球觀測團體的成員之一。

其他同樣接領上述系統的國家為吉爾吉斯坦、寮國、尼泊爾、菲律賓、斯里蘭卡、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及越南。於去年已接領該系統的國家為印尼、巴基斯坦、伊朗、蒙古、孟加拉和泰國。 (星洲日報•2007.10.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0-2007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俄控制中心全程追蹤.聯合號太空船行蹤明確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 ... ;artid=200710113380

updated:2007-10-12 11:20:07 MYT


(哈薩克•拜科努爾訊)大馬首名太空人錫慕查化與另2名太空人乘坐俄羅斯“聯合號”TMA-11太空船到國際太空站,目前近況良好,並時時刻刻與位於莫斯科的俄羅斯宇航控制中心(Russian Mission Control Centre)保持聯繫。

航空學科技(馬)私人有限公司董事經理兼首席執行員拿督阿末薩比林表示,太空船每90分鐘就環繞地球一圈,而每環繞地球經過莫斯科時,該中心將提供太空船的正確位置及最新進展。

他說,讓該中心來追蹤他們的行蹤是十分重要的,包括追蹤太空船下一趟經過莫斯科的時間。

太空船定時匯報進展

“當太空船經過莫斯科時,他們有10至15分鐘的時間向該中心匯報最新進展。當中包括太空船在環繞地球時,把任何他們所見的,比如星球、月亮及國際太空站告知中心。”

他指出,國際太空站環繞地球的速度是每秒行走(kilometre per second)7公里,因此“聯合號”TMA-11太空船也必須以相同的速度行走才能銜接。

“預計太空船將在明天午夜12時銜接國際太空站,他們必須在10月12日晚上10時至13日凌晨2時進行銜接的工作。”

太空人須克服生理變化

詢及錫慕查化的狀況時,他說,在登陸太空後的18個小時將會是他最艱峻的時刻。

“錫慕查化將面臨生理的變化,因為在微弱地心吸力的情況下,其血液循環不同,導致他會覺得暈眩。”

阿末薩比林說,相信錫慕查化可克服以上的問題,因為之前他已受過訓練,因此無須服用任何藥物。

他補充,他不會過於擔憂大馬太空人的情況,因為他與兩位有經驗的太空人去征空。

“俄羅斯太空人馬倫前科也吩咐我別擔憂,因為錫慕查化不但容易相處,也遵從指示。” (星洲日報•2007.10.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0-2007 06: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長征火箭符合12種軌道要求 載人航太技術世界第3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11/17/m6j5.html

中國航太發展進步,中國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太局局長孫來燕11日指出,中國航太通過5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世界上第3個掌握載人航太技術的國家。目前由中國研製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可滿足12種高、中、低不同軌道的要求。

孫來燕11日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時表示,中國航太工業具備5大能力,包括發展航太事業首要的進入空間的能力、衛星的製造能力、載人航太能力、空間探索能力及航太的基礎與保障能力。

目前中國研製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有12種能夠滿足不同高、中、低軌道的要求,加上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自行研製和發射了80多顆人造地球衛星,包括通信、遙感、導航定位、科學實驗衛星等幾大系列,為國民經濟各個領域提供優質服務。

中國從1999年發射了第一艘無人飛船之後,連續發射了神舟二號、三號和四號,在此之後又發射了神舟五號和六號載人飛船並取得圓滿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掌握載人航太技術的國家。

至於眾所關注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則將於2007年底前發射,而這也將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太之後,中國航太事業又向深空探測邁出的重要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0-2007 0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搭載馬來西亞太空遊客的太空梭抵達國際太空站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12/1/m8zy.html

一枚俄羅斯太空梭今天搭載兩名太空人跟一名太空遊客,抵達〔國際太空站〕,將在那裡停留幾天,然後返回地球。

這個太空梭搭載美國太空人〔佩姬〕,俄國太空人〔尤里〕跟馬來西亞青年〔舒卡〕抵達〔國際太空站〕。〔舒卡〕是醫生兼模特,他準備從〔國際太空站〕跟馬來西亞青少年進行視訊對話,由於他是回教徒,他也準備試著在太空禁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0-2007 0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馬太空人升空.錫慕查化透過視像對話.父子以俄語交談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 ... mp;sdate=2007-10-14

(莫斯科訊)大馬首名太空人錫慕查化10月12日凌晨12時35分成功的與國際太空站連接後,其父親拿督錫慕斯達化以俄羅斯語對兒子說:“這是父親正在與你交談。我很愛你。媽媽和家人在這裡都很好。”

錫慕查化透過視像會議系統向地面的父親回答道:“我也愛你。我希望能在10天後見到你,與你及所有大馬人分享在外太空的經驗。”

當錫慕查化正式被遴選為其中兩名接受太空訓練的大馬人後,其父錫慕斯化便決定向兒子看齊,開始學習俄語。

兩父子以俄語一番交談後,獲得俄羅斯太空署任務控制中心,以及所有在國際太空站人士的喝采。

錫慕查化不忘向雙親及所有大馬人祝賀“開齋節快樂。”

在外太空第一句話:
“我很好”

“我很好。”是錫慕查化在外太空向地球的雙親和大馬人說出的第一句話。

錫慕查化乘坐的聯合號TMA-11太空船正式與國際太空站連接之後,錫慕查化進入國際太空站即透過視像會議系統,向家人與大馬人問候及打招呼。

聯合號TMA-11太空船是10月12日大馬時間凌晨12時35分,進入國際太空站,比原定時間早1小時43分。自行上週三(10日)正式發射後,該太空船進行了47小時的宇航。

來自國際太空站的另3名隊員包括指揮官兼工程師菲奧多尤齊根、奧烈科多醫生及美國人安德申(任務專家)。 (星洲日報•2007.10.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0-2007 0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嫦娥”勝過“月亮女神”.月球車2013年登月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 ... ;artid=200710141068

(北京訊)據報導,繼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年底發射後,中國的月球車將在2013年左右發射登月。

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探月計劃第二階段的核心部份──月面探測所使用的月球車(月面巡視探測器)的模型,最近在深圳舉行的第九屆高交會上亮相。

報導稱,這輛月球車呈長方體形,通體被金色薄膜覆蓋,車底有3對共6個車輪,車頂打開,兩側安裝一對太陽能電池板,車輛前端有一對三維成像的高清晰攝影頭,中部是天線和信號接收裝置,尾部有一個機械手臂。

報導說,月球車仍在研製階段,現在總重量約200公斤,今後將減到100公斤左右,確保車輛可以在月面行駛。

探月工程分為三階段

中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階段。

第一期繞月工程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探測月球表面環境、地貌、地形、地質構造與物理場,預計近期發射升空。“嫦娥一號”目前已進入西昌發射基地。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月面巡視探測器課題組負責人賈陽表示,“嫦娥一號”衛星走的是月球極地軌道,能把月球的每個角落都拍下來,比9月日本發射的探月衛星“月亮女神”更為先進。

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則將分別於2013年和2011年至2020年進行。 (星洲日報/國際•2007.10.14)


--------------------------------------------------------------------
大陸月球車 預計2013年發射登月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14/1/mbfb.html

中共正積極推動探月工程,將於2013年進行月球探測,所使用的月球車的模型,最近在深圳亮相。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這輛月球車呈長方體形,全部被金色薄膜覆蓋,車底有三對、共六個車輪;車頂打開,兩側安裝一對太陽能電池板,車輛前端有一對三D的高清晰攝影鏡頭,中間是天線和信號接收裝置,尾部則有一個機械手臂。報導說,月球車仍在研製階段,現在總重量約兩百公斤,未來將減到一百公斤左右,以確保車輛可以在月球表面行駛。報導指出,這個月球車是繼人造月球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後,中共探月計劃第二階段的核心部分,將在二零一三年左右發射登月。


---------------------------------------------------------------------
中國月球車二零一三年登月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14/5/mbci.html

(中央社台北十四日電)中國正積極推動探月工程,將於二零一三年進行月面探測,月面探測所使用的月球車(月面巡視探測器)的模型,最近在深圳舉行的第九屆高交會上亮相。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這輛月球車呈長方體形,通體被金色薄膜覆蓋,車底有三對共六個車輪,車頂打開,兩側安裝一對太陽能電池板,車輛前端有一對三維成像的高清晰攝影頭,中部是天線和信號接收裝置,尾部有一個機械手臂。

報導說,月球車仍在研製階段,現在總重量約兩百公斤,今後將減到一百公斤左右,確保車輛可以在月面行駛。

報導指出,月面巡視探測器是繼人造月球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後,中國探月計劃第二階段的核心部分,將在二零一三年左右發射登月。

至於「嫦娥一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研製,為六面立方體,兩側各有一個太陽帆板,加上展開的太陽能電池,最大跨度可達十八公尺,設計工作壽命一年。將在距月球表面兩百公里的圓形極軌運行,能拍攝到月球的每個角落。

報導表示,目前「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已經進入西昌發射基地。

中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第一期繞月工程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探測月球表面環境、地貌、地形、地質構造與物理場。

第二期工程於二零一三年左右實施,發射月面巡視探測器、自動機器人,探測著陸區岩石與礦物成分,測定著陸點的熱流和周圍環境,進行高解析度攝影和月岩的現場探測或採樣分析,為之後建立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月面的化學與物理參數。

第三期工程於二零一一年至二零二零年進行,目標是月面巡視勘察與採樣返回。961014

-------------------------------------------------------------------


海南發射場二零一二年建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14/5/mbhi.html

(中央社台北十四日電)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航太工程管理與測控技術專家沈榮駿日前表示,在海南島興建的太空發射場將於二零一二年建成,二零一三年具備火箭飛行條件。

香港「文匯報」報導,沈榮駿指出,海南太空發射場將負責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等的發射任務。它也將是中國開展太空發射國際合作、承擔對外發射服務的主要發射場。

同時,海南發射場將採用新型煤油液氮液氧火箭推進劑燃料,這種燃料無毒,屬清潔燃料,燃燒後主要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會污染大氣環境,對土壤、植被、水質也無影響。所以,清潔、環保是海南發射場的一個特點。

沈榮駿還指出,海南發射場建成後,當地旅遊業將明顯受益。9610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0-2007 0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沙爹仁當牛肉豆酵餅及鹹飯 太空站人員共享馬美食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 ... ;artid=200710150865

(莫斯科訊)大馬太空人在國際太空站第四天時,與太空站工作人員共享大馬傳統美食,如沙爹、“仁當 ”牛肉、豆酵餅及經過壓縮的鹹飯等。

大馬太空計劃主任祖基菲里上校說,大馬太空人的健康情況良好;為了表示感激及介紹大馬,大馬太空人錫慕查化與其他太空站工作人員共享馬來傳統食物。

這些食物是由大馬農業研究及發展局依據太空情況準備,可以持久不壞及成為太空食物。

“就如鹹飯被壓縮後,就可以避免飯粒分散在國際太空站,以致飛進太空人的鼻子。”

他週日(14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說,錫慕查化其中一項任務是研究這些的食物帶到太空後的情況。

在國際太空站長達10天的錫慕查化,也須針對太空微地心吸力及輻射對細胞及微生物的影響進行科研;並測試蛋白質的結晶以用於工業用途。

早前,意大利太空機構證實太空人面對食物方面的問題,並坦言多元化的食物,對太空人的心理建設起著正面的作用。 (星洲日報•2007.10.15)

--------------------------------------------------------------------

太空控制中心官員代傳話.錫慕查化:開齋節快樂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 ... ;artid=200710142841

(布城訊)科學、工藝及革新部長拿督斯里賈馬魯丁說,莫斯科天氣惡劣,是導致首相無法和大馬首個太空人錫慕查化對話的原因。

他說,錫慕查化能把訊息傳到莫斯科,但莫斯科無法把訊息傳送到美國佛羅里達,再傳送到大馬。

“從國際太空站傳回大馬的訊息必須經過美國佛羅里達及5個衛星的傳送,而莫斯科惡劣的天氣影響了訊息的傳送。”

賈馬魯丁週日(14日)晚上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他聯絡了太空計劃的主任朱基菲里,並證實了錫慕查化的安全,而朱基菲里也成功和錫慕查化對話。

賈馬魯丁說,據瞭解,錫慕查化已經在太空舉行了小型的開齋節開放門戶活動,並宴請美俄太空人及另外3名在國際太空站工作的太空人出席。

他也說,錫慕查化已開始其3項實驗工作,即蛋白質細胞及微生物實驗。

他表示,將在10月16日(週二)晚上,擇地及時間再次嘗試和錫慕查化進行視像會議,希望首相到時能如願與錫慕查化對話。 (星洲日報•2007.10.15)

-----------------------------------------------------------------------

無法與國際太空站連線.首相與錫慕查化對話告吹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 ... ;artid=200710142837

(布城訊)如果有機會與身在太空的大馬太空人錫慕查化對話,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最想向前者說:“開齋節快樂”。

阿都拉週日(14日)晚上在官邸受訪時表示,除了獻上佳節祝福,他也想問錫慕查化在太空的感受、健康情況、研究進展及從太空觀看地球的景觀。

當局原本安排阿都拉晚間在布城首相官邸,通過視像會議系統與在國際太空站的錫慕查化對話,惟截至晚上8時50分,經過近一個小時的嘗試,還是無法與國際太空站連線。

除了阿都拉,首相夫人拿汀斯里珍阿都拉及科學、工藝及革新部長拿督斯里賈馬魯丁也在首相官邸等候,希望能與錫慕查化對話。

首相:積極看待任何獻議
大馬或與NASA合作

首相阿都拉表示,大馬未來將繼續積極參與及擴大太空計劃,甚至可能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展開合作。

他說,參與太空事業是國家發展的重要議程之一,特別是我國有在2020年邁向先進國的宏願。

“我們現在有能力這麼做,如果現在不開始,等10年、20年後才進行,那就太遲了。

“如果其他國家未來獻議參加太空計劃,大馬會積極看待。”

針對參與太空事業需花費龐大巨資,阿都拉說,由於大馬沒有建製太空船,因此涉及的費用不大。

他表示,雖然現在上太空的計劃並沒有看到效果,但他相信未來一定會為國家及人們帶來好處。

“我們派太空人上去不是去旅行,而是有任務的,即做實驗。在太空進行的研究結果未來可將之商業化,相信成果能造福全人類。” (星洲日報•2007.1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10-2007 0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繫綁身體不讓飄浮.太空祈禱錄影留存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 ... ;artid=200710161314

(莫斯科日訊)大馬太空人錫慕查化週一(15日)在國際太空站(ISS)把他根據大馬回教發展局發出的指南所進行的祈禱情況拍攝下來,錄影片段顯示他在國際太空站內,以“代淨”方式(bertayamum)手持“小淨”(wuduk)的祈禱。

此外,他也做了數項象徵性的舉動,包括頌讚《國家原則》和揮動大馬國旗“光輝條紋”。

他過後將獲取國際太空站的特別印章,以在大馬國旗、國徽和國家太空人計劃標誌上蓋章。

他將攜同有關物品一齊返回地球,之後會連同其太空裝擺放在吉隆坡的國家天文館展出。

自定祈禱時間

國際太空站每天環繞地球16次,意味錫慕查化必須祈禱80次,但基於情況特殊,他可根據太空梭發射地點,即拜科努爾自定祈禱時間。

國家太空人計劃總監朱基菲里10月15日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首次到太空站的太空人一般都會隨身帶一些象徵性的物品。

他表示,錫慕查化在國際太空站的所有活動將被拍攝下來,以讓人民觀賞,這包括大馬回教發展局指定的祈禱儀式、生活作息和研究過程。

根據大馬回教發展局發出的指南,太空人在祈禱時可將身軀繫綁在太空竣特定部位,以便可以在靜止狀態下祈禱。

基於國際太空站是無塵埃供“代淨”,太空人可以拍打牆壁、椅子或鏡子;至於在太空方便後清理私處或肛門的污穢物方面,太空人可用國際太空站提供的乾紙巾代替原本的清水。

健康狀況良好

國家太空人計劃總監朱基菲里通過電子遠距醫藥診療監督錫慕查化的健康狀況,他披露,錫慕查化的健康狀況良好,也睡得好。

“他每天睡6個小時,雖然還不足8個半小時,但也算睡得好;此外,他也已經學習了刷牙,今天第一次在國際太空站使用廁所。”

他說,錫慕查化的臉看來有點腫脹,但這對身在太空的人類來說屬正常現象。

他表示,錫慕查化透露了他至今尚無法適應在無地心吸力的情況下行動。 (星洲日報•2007.10.16)

--------------------------------------------------------------------
錫慕查化描述太空經歷.進太空軌道人生最漫長一刻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 ... ;artid=200710160006

(吉隆坡訊)大馬太空人錫慕查化形容,TMA 11號太空船升空後進入太空軌道的8分鐘內,是他這一生人當中最漫長的一刻。

他週一(10月15日)晚上在國際太空站(ISS)與科學、工藝及革新部長拿督斯里賈馬魯丁在連線直播節目中,發表談話,而來自俄羅斯的馬倫琴科也在節目中問候大馬人民。

詢及在太空站的適應及面對新環境時,他表示非常享受及珍惜在太空站的每一分、每一秒,並希望能夠逗留久一點。

這項長達10分鐘的電視直播節目,讓國民第一時間掌握錫慕查化在太空站的最新進展。

他說,第1部份的測驗微生物和細胞研究工作已完成,週二將展開新一輪的研究工作,他將在另兩名太空人協助下進行4項太空研究工作。

錫慕查化將在太空逗留9天,並進行4項微生物研究,包括癌細胞、細菌以及蛋白質結晶體等;

“這項研究工作的成功不是我個人的,而是屬於國家獨立50年的權利。”

賈馬魯丁:錫慕查化研究工作順利

另一方面,賈馬魯丁表示,錫慕查化的研究工作已進行一半,其餘的研究工作需等待適當時機才能夠展開。

他說,歐洲太空總署(ESA)及 美國太空總署(NASA)將共同分享錫慕查化的研究結果,而俄羅斯也對大馬這項研究有所期待。

錫慕查化辦太空開齋宴

錫慕查化上週日在太空舉行開齋節“宴會”,以馬來傳統糕點及零食招待其他太空人,他們最喜歡的食物是芒果乾及香蕉卷糕。

“我昨天穿上峇迪衣時,大家也讚不絕口。”不過,他表示,由於太空沒有地心吸力,行動是他最難適應的一件事。

“剛開始時,我完全無法適應太空站的行動,幸好另兩名太空人教導我如何適應新環境,就好比昨天睡醒後,我發現自己移到另一個地方。” (星洲日報•2007.10.16)
------------------------------------------------------------------

沙里爾:開銷龐大.再送太空人升空須慎思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 ... ;artid=200710153041

2007年10月16日版本





沙里爾:開銷龐大
再送太空人升空須慎思
updated:2007-10-16 09:59:01 MYT


(新山訊)國會公共賬目委員會主席拿督沙里爾週一(10月15日)表示,把第2名太空人送上太空的計劃必須從長計議,因為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是一個涉及龐大開銷的計劃。

他表示,他並非“完全反對”這項計劃,不過有關計劃的利與弊必須受到考量。

他說:“當然這個計劃可以協助開拓我們的視野,並且鼓勵科學工藝的研究工作。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還有許多須考量的因素以及一些計劃正在開發中。”

他在開齋節開放門戶活動上向記者表示,這項昂貴計劃的效應也必須受到考量。

詢及他是否覺得這項計劃浪費基金時,沙里爾里表示,把太空人送上太空是大馬和俄國購買蘇凱戰機配套的一部份。

他說,但是在推動第2階段太空人計劃之前,則必須密切審察第1項計劃所帶來的好。“我們必須找一個平衡點。” (星洲日報•2007.10.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0-2007 0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陸訂24號 發射探月衛星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16/1/mgw8.html

中國大陸準備十月二十四號展開月球探測,透過發射探月衛星,環繞月球飛行,蒐集月球各項資訊。

據〔北京晚報〕報導,大陸準備在十月二十四號下午六點,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拍攝月球表面立體照片,並將蒐集其他資訊。

據瞭解,大陸探月工程分三階段,第一階段就是發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第二階段預計在二零一二年發射不載人的月球車,在月球表面蒐集資訊,第三階段才是把人送上月球,進行科學研究。

------------------------------------------------------------------

中國•“嫦娥1號”24日升空.15年內送人探月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 ... ;artid=200710170502

(北京訊)據報導,中國“嫦娥1號”探月衛星將在下週三(24日)發射升空,與此同時,中國也矢言,將在15年內送人上月球。

新華社報導,先進的攝影機及X射線的“光譜儀”都已經安裝在“嫦娥1號”上,以便登月後,對月球的平面進行立體測圖,及對月壤進行觀測分析。

英文的《中國日報》說,探月計劃的下一步將是發射月球車,再將月球車送回地球,“未來15年內”有望把人送上月球。

國防科工委主任張慶偉說:“我們已經採取數百種預防措施,以確保發射工作成功。”

張慶偉指出,“嫦娥一號”衛星已經送達四川省的西昌發射場。

他說:“雖然風險很大,但我們有信心我們將會成功。”

張慶偉說,年內比較適合發射的時段是在4月和10月。在綜合考慮氣象等因素對發射窗口的要求,經過優化選擇,最後定在10月下旬。

而據媒體引述專家說,在航天、衛星發射、氣象、天文等多個部門反覆協商下,“嫦娥一號”將在下週三下午6時許發射升空。 (印尼星洲日報•2007.10.17z)

-----------------------------------------------------------------
中共希望加入國際太空站參與研究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16/1/mh45.html

中共今天表示希望加入〔國際太空站〕,參與太空研究工作。

中共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說,大陸太空計劃發展迅速,中共已經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他說,〔國際太空站〕目前有十六個國家參與,中共希望成為第十七個成員。

〔國際太空站〕一九九八年建立,從二零零零年起,一直有歐美跟俄羅斯科學家進行研究。〔國際太空站〕參與國包括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還有十一個國家透過〔歐洲太空總署〕參加國家太空站工作,巴西也和美國簽約,提供〔國際太空站〕設備,因此總共有十六個國家參與〔國際太空站〕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0-2007 0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末查哈魯丁:發展宇航業 需更大科研預算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 ... ;art=1018m55a20.txt

(吉隆坡17日訊)我國若要在宇航領域大有作為,科學研究和發展就需要有更多撥款。
大馬生物科技公司主席丹斯里阿末查哈魯丁說,政府應該繼續為科學花更多金錢,以便能在此領域有更好經驗。

“我們應把國內生產總值3%,用在科學研發工作,這有必要從現在做起,因為這將會是知識基設的投資。”

阿末查哈魯丁也是前首相敦馬哈迪的科學顧問。他受傳媒詢及時說,由于目前國內太空人計劃已引起國人關注,因此是時候往這方面投資。

他也證明大馬首名太空人賽慕斯扎法,是名科學家,因他有資格進行賦予的實驗。

“他是受訓科學家,也是醫生,他是優秀的人,也有很高才華。”

阿末查哈魯丁說,我國太空人進行的實驗,在激發科學知識方面非常重要,它不單是一項要為大馬太空計劃成功的努力。

“送人到太空的成本,不應成為爭論課題,因它讓國家邁進太空計劃。這確實是項名副其實的科學計劃。”

他指出,懷疑太空上進行的實驗會失敗者,可能不明白實驗結果,日后可能被其他科學家當成參考用途。

他說,目前,國內大學擁有本身的太空實驗方式,已證明大馬科學家人數的成長。

---------------------------------------------------------------------

太空處理實驗勝任有餘賽慕斯扎法受讚賞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 ... ;art=1018m55a21.txt

(莫斯科17日訊)大馬太空人賽慕斯扎法醫生雖是新手,但在太空處理實驗工作方式,讓同行太空人留下深刻印象及讚揚。
馬來西亞科學代表團團長阿都拉曼加瑪說,位于俄羅斯的任務控制中心,對于這名大馬首名太空人的工作勝任,留下深刻印象。

他說,由于國際太空站具有研究設備,因此他們都會嚴謹看待進行的實驗。

“據我接到的反應,賽慕斯扎對實驗的瞭解和執行,令他們有印象深刻。”

拉曼說,在太空進行的實驗會較困難操作,因為微重力影響,比如在地面須要用20分鐘進行的實驗,在太空這個程序可能需要用上4倍時間。

他補充,賽慕斯扎法和負責進行實驗的科家學,都應受到讚揚。

“這證明大馬科學家有良好地培訓賽慕斯扎法,后者也全面瞭解整個程序。”

拉曼說,實驗的每個階段都須根據特定時間表,這也是賽慕斯扎法有良好表現一面。

昨天,賽慕斯扎法已停止肝癌和血癌實驗,而人臍靜脈內皮細胞和骨療法實驗,則會在太空站的最后一天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0-2007 0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马卫星在进入轨道仅8秒钟后宣告失败

Classified Satellite Failure Led To Latest SBIRS Delay

http://www.aviationweek.com/aw/g ... est%20SBIRS%20Delay

Oct 15, 2007
Amy Butler/Aerospace Daily & Defense Report

OMAHA, Neb. -- The loss of a classified satellite after only 7 seconds on orbit prompted the review of software and processors that has caused the most recent delay and a potential $1 billion overrun in Lockheed Martin's Space-Based Infrared System (SBIRS), says Gary Payton, deputy under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for space programs.

The classified satellite went into a "safe hold," mode, which is initiated when a major anomaly disrupts its operation, and the failure of the safe-hold software made it impossible for ground-control to recover the spacecraft (DAILY, Oct. 5). Payton refers to it as a useless "ice cube."

The safe-hold equipment engages with an anomaly and is used to properly point a spacecraft's solar panels toward the sun and direct its communications nodes toward ground stations to collect instructions. The satellite remains in orbit.

Industry officials say Lockheed Martin designed the safe-hold software and architecture for both the failed satellite and SBIRS. This classified spacecraft has some similar architectural qualities to that of the upcoming SBIRS geosynchronous spacecraft, which is what triggered a review of its processors and architecture this summer.

The architectural flaw that has proven troublesome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the attitude control and telemetry units process data and communicate through a common bus. Highly precise timing for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 computers is crucial to ensure the safe-hold software can engage as needed. In this case, however, timing for processing various tasks is slow, prompting officials to declare what Air Force Secretary Michael Wynne calls a "no-fly" condition for SBIRS GEO-1.

Though Wynne predicts in a Sept. 26 memo to the Pentagon acquisition czar that this newest SBIRS problem could prompt a one-year delay and a $1 billion overrun, Lockheed Martin's predictions are less dire.

Payton says Air Force officials will know in November the exact extent of the delay and cost impact. To date, SBIRS has experienced five cost overruns of more than 15 percent. Its cost estimate has nearly tripled and now stands at $10.2 billion for three GEO satellites and four payloads designed to piggyback on satellites in highly elliptical orbit.

Hints of this latest problem began early this year, Payton says, when Lockheed Martin began seeing software discrepancy reports on the first GEO spacecraft at its Sunnyvale, Calif., facility. By summer, the number of those discrepancy reports began to outstrip the pace at which officials could remedy them, Payton says. These types of problems generally don't reveal themselves until the spacecraft begins testing in a space-representative environment in the thermal vacuum chamber, he adds.

One government official suggested that Lockheed Martin's decision to shift its program management staff from Sunnyvale, Calif., where the spacecraft are being assembled and tested, to Denver, Colo., could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problem. Close, on-sight management might have tackled the problem more aggressively, this source suggests.

Meanwhile, as engineers work on a fix to the processor timing issue, Payton says the team will also continue work on the spacecraft in parallel. This is the main reason why he says the schedule impact may not amount to a full yea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2-2025 10:25 PM , Processed in 0.11124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