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6-12-2010 08: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诸众生。不生慈念。" 
。。。待续
面包小语:
我们学佛,尤其是现代人,由于大多数是通过高科技或者书籍的管道来学佛,因此我们学佛往往只选择自己喜欢的来看来读,并没有注意到先后次序的问题。当然面包也是其中的一个!
以前学佛总是喜欢佛法中最高深的理论,尤其那些别人听了以后完全不能理解的那些理论,学了或者说是背下来了以后重复说给别人听,那时候大家都会露出惊叹佩服的表情,那么学佛的乐趣就来了,或者说句难听的话,“我慢”的快乐就生起来了!
由于对于佛法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虽然学佛很多年了,但是智慧能力并没有生出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犯了今天佛陀教导我们的这一句,对于广大的众生,我们没有慈悲心啊!
所以偶然的机会下听闻法师讲解到我们常常听到的四宏誓愿,那就是: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面包心里面感到惭愧啊!
法师怎么解释这四个誓愿呢?法师告诉我们,佛法学习是有先后次序的,学佛第一个要发的愿一定是第一个度众生的愿。后面的三个愿还是为了完成第一个度众生的愿而发的!所以我们要问问了,我们自己有没有跳过第一愿呢?还是把愿颠倒了!就自己想成佛摆在第一位了?
我们看看次序,如果第一愿没有发,那么我们烦恼能不能断呢?大家或许会有这种经验,对于自己的事情可以随便一些,但是答应了帮忙别人的事却很认真很努力的去做,所以第一个愿是我们自己动力的来源。如果我们早一天成就了,那么就与我们有缘的人早一天脱离苦难,你说这个多么重要的动力啊!
我们来看第三和第四愿,如果烦恼没有断,那么法门可不可以学很多很杂呢?绝对不可以的。烦恼没断,那么我们学一门都很难了,怎么还有能力去学第二门呢?
所以上面的三个愿都发了做了,我们才可能成就我们学佛的愿望啊!
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希望我们大家重头再来过,好好的把学佛的基础打好,毕竟不怕慢只怕站,只要今天开始,我们还是可以成就我们自己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10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笨蛋18
师兄吉祥
这部经是佛陀对末法时期的众生慈悲开示的,直接的告诉我 ...
面包说 发表于 26-12-2010 07:51 A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赞叹哦。。。。很好。。。大家好好努力啊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12-2010 05: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2# 笨蛋18
是啊!大家共同努力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12-2010 06: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亦无是处。" 
。。。待续
面包小语:
这时候佛陀又再重复的告诉我们,以上所举的种种过失,我们犯了其中一条都会障碍我们智慧,更何况我们犯了还不止是一条呢?
那么面包就把他列在下面,希望我们都能牢记起来:
1 不舍利养
2 不修少欲
3 不舍愦闹
4 不住寂静
5 不舍世话
6 不观实义
7 初夜后夜。耽着睡眠。曾不觉悟
8 系念思惟。不舍众务
9 好诸戏论
10 于出世道。不能修行
11 于诸众生。不生慈念
以上就是佛在前面为我们说出的十一种严重障碍我们智慧的行为。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克服这些毛病,否则的话,纵然我们天天读经,天天学习,然而佛所教导我们要做的事情完全没有做到的话,我们是绝对的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的。
而我们自己要认识清楚,智慧不是从外面得到的。纵然我们把大藏经都读完了,但是我们自己却一点都没有亲证佛所教导我们的方法,那么我们可以说是增加一点佛学知识而已。
所以要想从佛法中获得真实的利益,我们要老老实实的学习佛陀的教诲,要做到啊!纵然不能马上100%做到,但是也要一天一点,慢慢的改正过来。
如果我们今天还是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过日子,觉得佛所教导的太困难太辛苦,那么我们自己就要晓得,如果没有依照佛法来修学,那么我们就算学再长时间,我们的智慧不会开,那么对于学佛我们可以说是整个时间精神就白白浪费了!
所以从今天起,不要怕迟,我们要努力的落实佛陀教诲,好好的来学佛,绝对不搞佛学知识,来做一个老实的佛弟子! |
|
|
|
|
|
|
|
|
|
|
发表于 27-12-2010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笨蛋18
是啊!大家共同努力
面包说 发表于 27-12-2010 05:54 A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大家好好的修心修行阿。。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12-2010 06: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弥勒。是故菩萨。未得慧力而欲得者。应舍诸法。当须舍离。应修诸法。当须修习。何以故。菩萨智慧从因缘生。若无因缘终不能生。因缘和合尔乃得生。" 
。。。待续
面包小语:
最后佛陀告诉弥勒菩萨,实际上也就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还没有开智慧而想开智慧的话,那么对于应该舍弃的那些行为,我们绝对不要去做,应该修习的那些行为我们一定要修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智慧是从因缘生起的,如果没有因缘就不能生出来,因缘具足了才能出生智慧。
在这里佛陀也为我们解释,为什么我们要遵守前面的方法才能出生智慧。
我们今天学佛,一定要肯定,我们自己也具足与佛陀一样的智慧能力。可是我们智慧能力并没有得到受用,所以一定要靠缘分才能增长我们的智慧。
今天这个“因”我们有了,就是本来具足的智慧我们有了,但是佛陀告诉我们要具足缘分我们的智慧才会显现出来,就好像种树一样,种子我们有了,但是还要有土壤、阳光、水份和空气等等缘分才能成长。
所以今天我们要想增长智慧,一定要老老实实的遵守前面佛陀所说的教诲。世界上没有一步登天的事情。在世间法里面没有,更何况是如来大法,怎么可能会有捷径呢?如果真有捷径,那么佛陀大慈大悲,早就应该告诉我们,那么为什么今天还是有许许多多人学佛都没有开智慧呢?
也许有人要问了,为什么有人听了一句经文就开悟了呢?如果我们读佛经我们就明白,这个还是过去生中那个人努力精进不懈的成果,今天只不过缘成熟了,所以才有那么大的成就。
我们今天要是还抱着侥幸的态度,好逸恶劳的行为,认为自己不需要遵守佛陀在此经里面的教诲而想有成就的话,也只有佛陀告诉我们的话:“无有是处!”可以形容而已了。
所以今天我们学佛,还是希望大家老老实实的来学习,以免浪费了宝贵学佛的机会。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12-2010 06: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为利养中过。" 
。。。待续
面包小语:
从这一问一答,我们要懂得学习啊!学习什么呢?学习这些巧妙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们要知道,佛讲经说法实际上是对谁说的呢?就是我们这些疑心病还有懒惰病特别严重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听闻了佛陀的教诲是不是马上能做到呢?如果不能,那么我们就是属于中下根性的人,因为不了解佛陀教诲的意义,而且自高自大,自以为可以不守佛陀教诲而能有所成就,所以就不遵守佛所告诉我们的这些方法。
假如是上根人,他们一听到佛陀的这些方法,一定老老实实的做到,因为他对于这些方法理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会死心塌地去做到。
另外一些善根深厚的下根人,虽然不明白里面的道理,但是对于佛陀教诲也深信不疑,他们肯老实的去做,所以也会有成就,所谓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我们自己不修当然不得啊!
今天我们说智慧比不上上根人,因为听了佛陀的许多开智慧的方法都一知半解,半信半疑;而且我们不但不聪明,而且不老实,对于佛陀的教诲觉得好难好辛苦,只想在佛法上面操捷径,那么我们绝对是不会有成就的。
所以弥勒菩萨看清楚了我们的缺点,他老人家大慈大悲,知道大多数人听了前面的教诲还是不肯放下,因此就代替我们向佛陀发问,利养当中有什么过失?他老人家还是希望我们能够再更一步了解了这个道理后能够回头。
而佛陀也实实在在说也教导了我们一点,就是没有人问的情况下要少说话啊!这一点尤其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有些人来传教,我们都还没问,对方就喋喋不休的说了一大堆。所以佛陀在此地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却是以身教来教导我们,别人要发问了我们才说,否则废话就还是少说。这一点是佛陀高明的地方。
所以今天这一问我们要明白佛陀的教诲是何等的高明巧妙,所以读佛经的趣味无穷啊!随着我们人生的经历越深越广,我们会发现佛经的味道会越来越浓厚!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12-2010 07: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观察时。能令菩萨。乐于少欲。不生热恼。" 
。。。待续
面包小语:
如果观看察觉到利养的过失的话,那么菩萨就能够愿意过少欲的生活,而且纵然过的日子物质生活不丰富,但是却也不会生烦恼。
今天这一句话我们好懂。我们知道,佛陀教育是智慧的教学,教导我们要开智慧。所以佛陀他老人家不会拿着教主的身份来逼迫我们做这个做那个。一切的教诫都有他的原因在里面。有一些道理纵然太深,佛陀还是慢慢的说给我们听,所以我们对于佛陀的教育佩服得五体投地。
而弥勒菩萨也大慈大悲,他老人家对于这个利养的过失又怎么会不清楚呢?但是为了让我们末法这些佛弟子心服口服,他老人家代替我们为佛陀发问。
我们要知道,佛陀的地位在那个时代十分尊贵,所以佛陀他老人家说出了应该远离利养当然没有人敢当面反对。但是我们要知道,这部经典是针对我们这个末法时期的众生说的,当我们看到读到这部经,我们心里面不服气啊!觉得这个利养没有什么不好啊!可惜佛陀不在了,不然我们肯定也要问他“为什么?”!
弥勒菩萨有先见之明,大慈大悲体谅我们这些人,所以就代替我们这些心里面不服气的人发问。在这句话里面弥勒菩萨就明确的表明,他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希望我们心服口服的依教奉行,否则我们纵然照着佛陀的道理做却不知道原因,心里面一定又起烦恼。
所以学佛除了要学习佛陀的教诲之外我们也应该要学习佛菩萨的存心,常常为别人着想,这样学习不但慈悲心会增长,而且人缘也会越来越好。所谓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因果的道理就在里面,我们怎么样对别人,别人一定也会那么样的对我们。所以今天我们对别人都是尊敬爱护,当然也会得到别人的尊敬爱护。
所以今天我们的烦恼从什么地方来的,我们自己要从这个因果的道理去推想,那么答案自然就出现了。所以我们学佛还是要好好努力才会天天进步!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2-2010 06: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当观利养。生贪欲故。" 
。。。待续
面包小语:
佛陀回答弥勒菩萨说,初业菩萨也就是像我们这些初学的人,要知道利养会增长贪欲。
我们要知道,贪是三毒烦恼之一,而且也摆在最前面。但是我们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其实贪也是嗔和痴的根本。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为什么人会嗔,是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事情不如自己想要的那般,心里面就起嗔恨了!那么痴也一样,就是因为贪欲太重失去了智慧,结果整个人就变得愚痴了!
所以简而言之,贪就好比是一切烦恼的根源。而今天我们初学佛的人如果还追求名利,那么就是在增长贪欲。贪欲起来了,一切烦恼也就跟着来了,所以我们不得不注意这一点。
佛陀在这里虽然简单一句话,但是就直接的说出了利养的过失。我们今天虽然在家,不必接受别人的供养,但是也要尽量把这个贪心减低。衣服够穿得体就好了,不必要每个月出新款式了就去买。车子可以用就好了,不必跟别人争谁的车子比较贵。食物可以维持生命就好了,不必要去吃什么特别的。
假如我们样样还是要好的贵的名牌的,那么我们也等于是在增长贪欲,这个与佛陀教诲就相违背了,那么样学佛就等于是“佛学”了。
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我们要知道,虽然佛经传了几千年,我们的社会也在改变,但是这个原则是一样不会变的。所以我们读佛经要冷静思考,自己有没有遵守佛陀教诲。这样我们学佛才会有成就。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2011 07: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观利养。坏失正念。生嗔恚故。" 
。。。待续
面包小语:
各位同修大家好,很快的新的一年又来临了,不知不觉与大家学习这部经典也接近了一年。其实“新年”代表着新的一年开始,所以我们也要在这个新的一年立志把自己的缺点改正过来,那么这个新的一年就也就名副其实的变成“新年”了。
假如这一年里面我们还是依照旧的习气毛病喜好来过日子,那么今年就也只是年份不一样,我们还是一样在过“旧年”而已,因为生活习惯都是旧的。所以今天我们还没有成佛就一定有地方需要改正,今天我们就再好好的来学习这部经典,期望大家都过一个幸福美满福慧具足的“新年”! 
今天这一句,我们也好懂。其实我们观察小孩子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了,因为小孩子的情绪会直接表现出来。好像超级市场里面的妈妈带小孩,小孩子要买玩具,妈妈不给买,多数小孩就大哭大闹,心里面生嗔恚心啊!
我们今天虽然长大了,但是这个毛病并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因为我们贪的对象并不是玩具那么简单,而是更大数目的钱财。当我们贪心越大却得不到想要的时候(这个是肯定的,因为人心哪里有满足的时候?),这时候嗔恚心就出来了。
嗔恚心出来了以后,人都会失去理智。就好像不说大的,在网络论坛上,被版主扣分而已,很多人的嗔恚心就出来了,念念就想着要怎样报复版主,怎样在论坛捣蛋。这些事情在我们这个时代很明显啊!
我们想想,论坛的分数那么小的事情都会引发嗔恚心,那么钱财这些东西更何尝不是呢?
而嗔恚心生出来了以后,正念就没有了!什么是正念呢?佛所教导的四念处。
一个人生气的时候又怎么会想到要怎么观察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的真实层面呢?
所以当然正念没有了,就开始又胡作妄为,开始造恶业了!
所以今天我们认识清楚了这个贪心的过失以后,要想在学佛的路上真正安稳,那么我们就要放下贪心,这个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最后也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过一个改过自新的“新年”!
最后祝贺大家新的一年诸恶莫作,岁岁平安;众善奉行,年年如意!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2011 06: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观利养。念其得失。生愚痴故。" 
。。。待续
面包小语:
我们也要知道利养这个东西,如果念念都是在计算和计较着这个东西,我们就产生了愚痴了。
我们要知道,无论一个人拥有多少财产,这个人一生所能用的也很有限。打个比方,如果两个人只能活一天,甲拥有亿万身家,乙拥有一千块钱。那么无论甲再怎么消费,一天的时间他也用不完他的身家。那么乙把一千块钱拿来吃饭娱乐,一天用这一千块也很多了。
我们今天的情况也一样,当我们贪这个钱财的时候,我们自己有没有想过,就算赚到了全世界的财富,我们可以留着多少天?我们要知道死魔就随时潜伏在四周围。今天我们所赚到的财富古来大德形容的很巧妙,只是借我们看看几十年而已。看完了以后到我们死的那一天我们一样都带不去!
所以今天对于钱财这个东西还是计较计算,那么我们就真的是愚痴了,因为看不到人生的真相,也忘记了佛陀的教诲。要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一切万法都来得快去得快,所以要看破啊!
所以对于修行或者出家人而言,这个财富真的要放下。而我们在家佛弟子也要看得淡一点,因为这个东西确实危险。对于这个财富我们可以享受,但是如果对这个财富产生执着,斤斤计较,那么我们就会变得愚痴了。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2011 05: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观利养。能生高下。嫉妒心故。" 
。。。待续
面包小语:
我们也要知道,执着利养或者说钱财这个东西,能够让我们生出比较或者高下的心而产生傲慢。
工作的同修们或许都有这种经验,出来社会工作以后,别人都会有意无意的问起你的薪水。这个薪水高低,那么里面就产生了比较。在这个比较里面,我们就会产生高下的心。
譬如说我赚的钱比你多,那么我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我赚的比你少我就觉得,你运气好而已,你的能力都没有比我好,要不是运气好怎么可能会多过我?
就在这个比较里面,我们的心已经失去正念,完全被烦恼所覆盖着了。
所以说钱财这个东西,我们虽然能够享用,但是对于这个东西我们觉得不能执着,要认清楚钱财只是一个工具,那么我们的心才不会被钱财所操控了。
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要认清利养的过失,要看破这个东西才能帮助我们放下,帮助我们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2011 06: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观利养。于亲友家。悭吝耽著。生诳惑故。" 
。。。待续
面包小语:
今天这一句,虽然主要是说出家人,但是我们读经要有很明确的认知,要知道读佛经的目的是希望改正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去找出别人的错误。如果一天到晚忙着找别人的过失然后批评别人,这个人就成了大笨蛋了。
因为这个人总把别人的不对放在自己的心里面。这种人十分可怜,因为学佛会越学越不快乐。所以我们学佛的目的和方向要正确,这样学佛才会学得法喜充满,否则就如同前面的标准所说,增长烦恼的不是佛法,而是邪法。如果学佛学得烦恼增长,过失并不在佛法,而是我们自己的方式错了。
所以今天读这句经文我们要知道,僧宝是佛法的代表。假如这个出家人不对(除非是假和尚我们要举报),我们绝对不说一句坏话,因为这样会破坏佛教的形象。
我们要知道自己尊敬的是僧团,纵然这个人有问题,他自己会有自己的因果报应,假如我们今天去批评毁谤,我们要知道自己背负的又是另外的一项罪业,就是谤僧。
譬如说我们看到xx中学的学生在外面抽烟,我们就到处去说,那么这间中学的形象就破坏掉了!这个抽烟学生一定会接受处罚,但是社会大众对于这间中学的形象就被我们破坏掉了。所以我们还是要背因果责任。
所以今天这句我们要反过来看看自己而不是出家人。我们要看看自己是不是因为贪图别人的钱而有这一种的心态。因为要赚钱而欺骗别人。假如因为要赚钱而欺骗别人,我们就又造恶业了!这也是钱财的一项过失。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011 07: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观利养。成就爱味。生谄曲故。" 
。。。待续
面包小语:
佛陀又告诉我们,贪图这个利养,会导致贪爱,而因为这个贪爱,就变得谄曲了。根据佛光大辞典的解释,谄曲的意思是“为欺他而作娇态,曲顺人情也”。换句话说,也就是因为贪爱这个钱财,所以我们说话就不正直了,就都说别人喜欢听的话,做别人想要看到的事情。
我们在心经里面读到“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那么我们知道,要是一个人要得到自在,那么心里面不能够有任何牵挂。无牵无挂这个人自在快乐啊。
而今天如果我们贪这个钱财,我们的心就成了“心挂碍,挂碍故,有恐怖,产生颠倒梦想”,这个与佛陀的教诲就相违背了。
不但我们自己会受到谄曲的侵害,别人也一样不得利益。因为我们对于别人就不老实,就不能给别人正面的劝导,别人就没有办法从我们这边获得中肯的劝告。就拿一个正面的例子来说,当年梁武帝询问达摩祖师,他在佛门里面做了那么多好事有没有功德呢?达摩祖师由于心里面没有谄曲,所以照实回答说没有。
假如当年达摩祖师想要得到梁武帝的恭敬供养,那么他大可以说:“这些都是大功德啊!”。但是如果他这么一说,梁武帝肯定的“我慢”这个烦恼就会生起来了,这个就等于是邪法了!
而达摩祖师这么一说,梁武帝一定会认真反省自己是做错在什么地方呢?
所以今天这一句教导我们,贪图这个钱财会导致我们的心不诚实啊!不诚实就不能真正帮助别人。所以前面佛陀教导我们,总要以别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不要贪图自己的享受。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
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还是希望我们大家老老实实来做,学一句,做一句。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2011 06: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观利养。舍四圣种。无惭愧故。" 
。。。待续
面包小语:
今天这一句我们首先要知道四圣种的意思。当然我们知道了以后,对于出家人绝对不批评毁谤,就如同前面经文里面所讲的,我们初学佛的人看什么都不看不透,所以纵然别人表面上做错我们也绝不批评毁谤。今天读这一句我们只要求自己做到,别人做不做与我们自己的道业绝不相干。
四圣种,是佛陀教诲弟子们断除贪欲的方法,既是:(1)以菲薄法衣为满足;(2)以粗粝斋食为满足;(3)以简陋床榻为满足;(4)喜欢闻思修行。
我们学佛之后,不要想着,这个与我没有关系,我们要这样想就错了。要知道在佛陀灭度以后,戒律就是我们的老师。虽然在家弟子没有明文规定一定要守这个戒律,但是我们总是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
佛陀教导我们要断贪要从自己身上最密切的事物上着手,那就是衣服、饮食和床铺,这是我们每天要接触的东西。
就拿一个例子来说,新加坡有一位许哲居士,她一生照顾别人,建了很多老人院,但是他的衣服是从哪里来的呢?从垃圾桶里面捡来的。她说自己不浪费钱在衣服上面,而且如果自己花钱买衣服穿在自己身上好看,她会过意不去啊!因为自己穿得好看但是别人还过得那么苦,于心不忍啊!
所以回到经文,当我们贪图这个利养钱财,把钱财看得重的时候,这四样佛陀的教诲就没有了!没有惭愧心啊!
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我们纵然不能一百巴仙做到,但是也要慢慢朝这个方向去学去做。这样我们学佛才能得到一点点的利益。否则口里虽然说着佛法,但是却没有真实修正自己行为,那么我们还有什么资格与人谈论佛法呢?只不过是在“戏论”而已。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2011 06: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观利养。一切诸佛。所不许可。数习憍逸。生高慢故。" 
。。。待续
面包小语:
佛陀一再告诉我们贪图利养的害处,而这一句更直接的告诉我们,这个利养不但是释迦牟尼佛本身不许可,一切诸佛也同样不许可。为什么呢?因为因为这个利养会让我们增长我慢心,这绝对与佛陀的教诲是完全相违背的。
当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一切诸佛的时候,我们就要了解到,这个道理不仅是过去诸佛所说,而且现在和未来一切诸佛都同样的也赞同这个道理。所以要是有人告诉我们,这个是古代人才需要遵守的道理,那么我们就错了。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就好了,释迦牟尼佛成佛,还是要经过八相成道才成佛,这个跟过去诸佛所经历的是一样的。
今天我们要是不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而贪图这个利养,那么我们绝对会像佛陀所说,产生了贡高我慢的毛病。这个其实我们就从社会里面都可以观察出来。钱赚得多的人总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这个是我们的通病啊!这个自以为是的想法其实是烦恼啊!要想阻止这个烦恼的产生,所以佛陀才教导佛弟子不可以贪图利养。
但是今天读了这一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佛陀教育是消极的,佛陀鼓励我们不要去追求财富。我们如果这样想又错了。我们要知道自己不是出家人,所以对于自己的家庭还是要负经济上的责任。所以赚钱总是要想到是尽自己对家庭的责任,而不是要贪图自己的享受。
所以在此地,我们要明白,对于这个钱财我们在家人虽然不能完全舍弃,但是我们赚钱的观念要改正过来,这个钱财不是用来与别人比较的,只是为了维持自己与家庭的生活,这也就是佛陀并没有规定我们在家人一定要守这个戒律的道理。
所以我们今天我们读了这一句,要知道如何去看钱财这个东西。知道贪图钱财的过失以后,要认真努力的遵守佛陀教诲,这样我们学佛的方向才会正确。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1-2011 05: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观利养。于胜福田。起于轻慢。为魔党故。" 
。。。待续
面包小语:
贪图利养这个东西又会让人对于殊胜的福田轻慢、轻视,这就变成了魔的党派了。
这就好像我们常常看到的,人一旦有钱了,往往自己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对人对事对物都起了轻慢。这个现象我们在这个社会上都不难发现。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贪图利养这个过失就是对于慢心会增长。而慢心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但对普通人没有了恭敬心,对于殊胜的福田也会慢慢的不起恭敬了,这个过失就严重了。
那么什么是福田呢?
根据佛光大辞典,福田梵语pun!ya-Ks!etra,巴利语 pun~n~a-kkhetta。谓可生福德之田;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即可得福德、功德,犹如农人耕田,能有收获,故以田为喻,则佛、僧、父母、悲苦者,即称为福田。
那么我们学佛要是天天都贪图钱财,贪图世间享受,那么对于福田这个东西我们就会疏忽了。对于孝顺父母和佛法的学习就会怠慢了。这就变成了魔的党派了。
今天读了这一句,也顺便提醒大家,农历新年就快要到了!大家是不是给了父母亲办年货的钱呢?如果还没有给的话要赶快哦,因为父母是我们三界里面最大的福田,这个福田可以种出我们的善心善意,还有幸福美满的人生。还没有工作的同修也可以帮忙家里进行大扫除,毕竟以后工作后在家的机会就非常少了,所以趁着在家的机会好好的来种田吧! |
|
|
|
|
|
|
|
|
|
|
发表于 8-1-2011 05: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1-2011 06: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1-2011 07: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观利养。多所贪著。犹霜雹故。" 
。。。待续
面包小语:
我们应当观一个人贪图这个利养,这个人一定是多所贪著,就好像霜雹一样。
我们住在马来西亚也许没有机会见到霜雹,所以面包也在网上搜寻了霜雹的解释如下。
霜雹:水在空中,遇到冷汽,凝成大粒的冰塊,降落地上,能損壞地的苗稼。
今天这一句我们也不难明白。我们常常也听人说,男人有钱了就会作怪。其实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人的贪念常常是从贪钱开始。贪钱的人有钱了,就会陆续接着产生别的贪念。女人可以贪衣服,男人可以贪跑车女人,小孩可以贪玩具,这个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贪钱是一个开始,接着会产生很多种贪念。
为什么会把这个形容成霜雹呢?因为大家看这个霜雹从天而降的时候是越来越多的,就不断的降下来,就好像这个贪欲的对象一样。
今天来到这里,面包还是要重复前面经文的教导。也许有人要说了,这些佛陀的教诲现代的出家人都没有做到怎么办?我们还要不要去恭敬他们呢?
那么答案其实就在前面最初的经文里面了。经文截录如下: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见在家出家菩萨乘人。以五欲乐游戏欢娱。见受用时。终不于彼伺求其过。常生信敬起教师想。若不尔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为什么要尊敬别人呢?而且连破戒的人也要尊敬?当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知道佛陀是怎么教导我们的。佛陀教导我们,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虽然现在他破戒,不遵守佛陀教诲,但是他还有佛性啊!这个佛性在成佛的时候不会增加,在他堕地狱的时候也不会减少,我们看人要一切平等啊!
而且我们学佛要是对别人还不恭敬,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折服我们自己的烦恼习气呢?哪些烦恼习气呢?就是“我执”跟“我慢”这两种烦恼啊!
所以别人的行为不如法,这个是别人的事情,我们自己学佛要有成就,我们自己要改变自己的做法,这样才像是学佛啊!
所以今天说学佛,我们要知道学佛从什么地方学呢?就在我们自己的生活行为上,起心动念的时候学。所以今天我们对一切人平等恭敬,这个是佛的行持,这样才像是学佛啊!而不是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也不顺眼,结果堕落的是自己不是别人啊!
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我们要了解,这一句经文是佛陀对我们自己说的,不是对别人说的。我们要要求自己,不是要求别人,希望我们大家共同来努力。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