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6-12-2010 06: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面包说 于 7-12-2010 07:47 AM 编辑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初业菩萨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当舍何法。当修何法。未生慧力能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 
。。。待续
面包小语:
这个时候,我们听了佛陀所说慧行菩萨的智慧能力是那么的不可思议,我们的心不禁向往羡慕。而弥勒菩萨似乎也看出来在场的大众心里面都有类似的想法,所以也代我们向佛陀提出问题了,初业菩萨已经出家了,还没有得到智慧能力而想得到,应当舍那些?应当修那些?以使得没有生的智慧能够生起来,已经生的智慧会增长,不会退掉。
今天为什么我们没有智慧没有能力呢?这一点我们自己要深深的来反省!智慧能力不是指的说我读了多少的佛经,我拥有多少的佛学知识?这个充其量来说不是智慧,只能说是“知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六祖慧能大师为我们示现的,一个不认识字的人却拥有了出世间的智慧。
所以我们认识到了今天我们的“佛学知识”并不能让我们生智慧,我们就有疑问了,我们应该要从什么地方下手才可以生智慧呢?
弥勒菩萨就在此地为我们发问出来,这个问题所问的并不仅仅是为身体“出家”的菩萨而问,也是为我们想要出“六道轮回”这个家而问的!所以我们要仔细的学习,要怎么样出生智慧,以不负弥勒菩萨的一番苦心发问。
最后面包也以一首偈结束今天的学习
雖多誦經集,放逸而不行,
如牧數他牛,自然沙門分。
雖誦經典少,能依教實行,
具足正知識,除減贪瞋痴,
善淨解脫心,棄捨於世欲,
此界或他界,彼得沙門分。
【雙品 YAMAKA-VAGGO(第 19 ; 20 偈)】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2-2010 08: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告弥勒菩萨言。
"弥勒。初业菩萨既出家已。欲令慧力而得增长。当于利养知其过失。应须舍离。" 
。。。待续
面包小语:
佛陀这时候也大慈大悲,回答弥勒菩萨的提问。佛陀告诉弥勒菩萨,出家的初业菩萨,想要令智慧能力增长,那么他应该要知道“利养”的过失,然后把他舍弃掉!
我们看了这一句千万也不能说,这句是佛陀教导出家众的,弥勒菩萨是为出家人提问的!如果我们今天还是这种想法,那么我们读经所得到的利益就很有限了!因为我们觉得佛陀说法的对象都不是我们自己,那么我们当然也不会好好用心去学习了!
出家的意思我们要知道,佛经里面常常比喻我们六道轮回是一个“失火的大家”或者说是“三界火宅”。今天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出离这个火宅。所以我们想出离这个家的话,那么这段开示我们也要好好来学习。学习了以后我们才能增长智慧,有了智慧才能断恶修善,离苦得乐。
那么要增长智慧要如何做呢?佛陀首先开示的是要我们知道“利养”的过失!“利养”有什么过失呢?那么我们就要从我们学佛法的最初目的来看我们就很容易看出来了。学佛或者出家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学习脱离苦难的方法,学习到了以后有能力了,我们就可以帮助无量无边的众生,这个是学佛基本的目的。这样学佛不但自己得利益,而且也利益别人。
而“利养”这个东西是什么呢?这个东西往往让别人忘记了学佛最初的目的。忘记了以后还不断的追求这个东西,把他当作了学佛的目标,如果这样的话就太可惜了!面包说个比喻,就好像一个人要去一个地方参访朋友,但是沿途的路上就看到了很多的野果树。这个人走得口也干肚子也饿了,就采摘了一些来充饥解渴。但是一吃了以后,这个人发现怎么这个水果那么好吃啊!就一路寻找采摘水果。渐渐的这个人就把参访朋友的目的忘记了,而沿途为了采摘美味的水果就走到岔路上去了。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一定要坚定我们自己的目标,千万不能迷失在“利养”里面。不单单是“利养”,别人的赞叹我们也要小心,如果我们被影响了,那么这些都不是好事情了!
所以知道了“利养”的过失以后,我们自自然然就会舍离“利养”了。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12-2010 06: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好愦闹。世俗言话。耽著睡眠。广营众务。乐诸戏论。如是过失。皆应远离。" 
。。。待续
面包小语:
下面佛陀又为我们说出几个我们常常犯的过失,就是爱凑热闹、爱经营很多事务、贪睡、喜欢谈论与修行没有关系没有意义的言论。这些事情都障碍我们得智慧。
前面经文已经教导我们了,要远离热闹的场所,那么佛陀为什么罗嗦在此地又重复为我们说呢?那我们就要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听了一遍就能依教奉行了呢?如果能的话,那么我们就是上根利智的人了,听一遍就能改过的话,这个人绝对不是普通人啊!
就因为我们大众大多数是中下根性的人,听一遍绝对不可能会马上改正过来,所以佛陀大慈大悲,苦口婆心为我们多次宣说,目的还是希望我们能够牢牢的记住佛陀的教诲,这是佛陀对于我们真正的爱护。爱护我们的言语!
而上面所说的几桩事情都障碍了我们智慧能力的增长,怎么说呢?我们要知道“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个道理。我们的心如果喜欢热闹喜欢经营事务,喜欢无意义的言论,那么我们的心绝对静不下来。佛教导我们守戒律是为了什么?还是为了帮助我们得到定,得到定了以后才能开智慧,这就是所谓的“因戒生定,因定开慧”。
因此我们知道了这些事情的过失之后,我们也要远离这些事情,这样我们的智慧能力才能有办法增加。否则纵然我们每天研究佛法,所增加的只有佛学知识而已,希望我们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学习。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12-2010 06: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故应舍利养。修于少欲。" 
。。。待续
面包小语:
佛陀首先告诉弥勒菩萨什么是要远离的,然后就告诉弥勒菩萨什么是应该要修要做的。那么我们学佛最大的障碍或者说诱惑是什么呢?是“利养”!
我们自己冷静的来看看我们佛门里面,也不单是佛门,一切宗教在这个时代,都把什么摆在第一位呢?我们冷静看看,都是钱和信徒的供养。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都是由于办道的人对于自己的“道”没有信心。这些人会说,我不去找钱找收入,那么我不就会饿死?我要办很多的活动来推广宗教,这些活动都要经费啊!我不去找钱如何来办活动?
所以面包前面就说了一个拜访朋友的例子。拜访朋友是目的,沿途却被采摘果实这桩事情给迷惑了,结果却本末倒置的把采摘水果当作了主要的目的。到最后当然走上了岔路,拜访不到朋友。
我们要知道我们为了什么办道?儒家有句话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们学佛也要有这样的决心。我们学佛是为了自己的生死而学,学对了,纵然现在死了,那么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那么也许有人要说,面包这样说法是自了汉,一点慈悲都没有啊!
但是我们要自己问问自己的良心,当一个人真的天天在搞活动,而且要把活动搞到很大,当别人赞叹来的时候,会不会有沾染上了名利之心自己而不晓得呢?所以我们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些活动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够搞的,搞活动而自己身心依然清净的人都是大菩萨大智慧的人,所以前面佛陀才提醒我们不可以说别人的是非,这一点我们要确认。千万也不能以为别人在搞活动我们就去毁谤,这样是不对的!我们看到别人总要把别人当作菩萨来看,自己是凡夫,这样我们学佛才不会容易犯下口过。
那么是不是我们就完全不能搞这些活动了?佛陀的教诲十分善巧。答案就在经文里面。在什么地方呢?就在这几句经文里面了。我们要搞活动,首先要增长智慧能力,而要如何下手,佛陀已经在这里为我们开示了,这个是佛陀的善巧慈悲!第一个我们要舍弃的是“利养”啊!也就是把我们最大的障碍先认识清楚,其余的才有办法做得好。
那么我们学佛也要有正确的态度,尤其是佛门里面的活动。有钱我们就办,这个是众生有福报,并不是我们自己真的有什么能力。如果众生没有福,那么就算释迦牟尼佛再来,也办不成功的。如果没有办法办活动,那么是众生无福,那么与我们也不相干,我们自己就好好修正自己,那么至少也得到自度的目的。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远离“利养”之外,也要我们少欲。为什么呢?
儒家说“格物致知”,佛门里面常说“以苦为师”。我们今天如果说佛陀不鼓励修苦行,那么我们根本没有资格说苦行。今天的物质生活太丰盛了,如果说苦行就真的我们办不到啊!一天少吃一顿饭我们都受不了,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的苦行是一天吃一粒麦片,那么我们怎么比得上啊!
所以我们学佛总是要减少自己的欲望,就总是日子过得去就好了。如果我们对于欲望还有追求,就容易堕入“利养”这个障碍里面,我们想想看有没有道理呢?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2-2010 05: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舍诸愦闹。乐于寂静。" 
。。。待续
面包小语:
佛陀也告诉弥勒菩萨,如果要令我们的智慧能力增长,我们也要远离热闹,乐于寂静。
这一点我们自己也要好好反省,反省什么呢?我们自己是在热闹的环境里面会生智慧还是生烦恼呢?就拿一个最浅显的例子,网络论坛来说,我们自己试试看一个月不看论坛,专心听我们自己信赖的法师的佛法解说佛法,然后我们会发现,原来自己平时是那么的浮躁,静不下心来,而且经不起别人的刺激。这个就显示出我们在热闹里面会生烦恼了。
而另外一种热闹就是所谓的“法会”。所谓“法会”或者佛学活动也是一种热闹的形式。这种活动是帮助我们与大众结缘,并不是真的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面得到清净。而如果我们太过于热衷这类活动,那么我们还是属于喜欢凑热闹,对于我们自己的修行并没有帮助反而有害。
所以要让自己的心定下来,环境也很重要,不但我们要远离热闹,而且要乐于寂静,这是佛陀交给我们的方法。希望我们好好来学习。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2-2010 06: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舍诸世话。观于实义。" 
。。。待续
面包小语:
接下来佛陀又为弥勒菩萨说出增长智慧能力的方法,那就是舍弃世俗的对话言语,然后观于真实的义理。
我们学佛除了名闻利养是大障碍之外,我们一般人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废话太多了。就算是碰到学佛的同修,我们都是谈论些世俗的言语。谈着谈着,不知不觉我们里面又参杂了许许多多的烦恼。譬如说某某某又搬家了,家装修得怎样,某某某结婚了,生了几个孩子,某某某去了什么地方工作,工钱如何?这些东家长西家短是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毛病,总是多管闲事,爱说是非。所以佛陀看到我们这些毛病,就劝勉我们要舍离这些言语。舍弃了这些言语之外还要认真观察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
真相是什么呢?我们要常常想起佛陀教给我们的四念处。
第一念观身不净,要常常想到我们这个身体不干净啊!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厕所,在这个地方大家要常常想到这个身体不干净啊!那么是不是说这个身体不干净我们就不要去爱护他了?当然不是,如果因为身体不干净而讨厌这个身体而不去保持身体健康,那么这个人就太偏激了。我们认识了这个身体的本质以后,对于这个身体就不必要那么的去执著,因为人就是太爱惜这个身体,常常想吃好的用好的,结果才产生了贪心,才造作恶业。所以知道了身体的本质以后要学会放下。物质生活过的去就好了。
除此以外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由于时间的关系,面包只能简单的做个介绍。
观受是苦,我们色、声、香、味、触、法的感受都是属于苦的。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现在很快乐,这个乐是属于“坏苦”,为什么呢?吃饭很快乐,肚子饿了又苦了。所以吃饭快乐其实是把饿这个苦暂时减低而已。那么你说现在我不苦也不乐,这个还是属于“行苦”,保持不住这种境界的苦啊!
观心无常,我们的每一个念头都不一样。细的我们就不说了,粗的相比如说我们今天的烦恼,到了明天可能就不是烦恼了。就好像今天担心明天下雨,到了后天,这个烦恼就没了。所以这个心变化无常,每天都不一样。
观法无我。我是属于什么?自己可以做得了主,这个叫“我”。但是我们细细观察,这个世界有哪一件事情我们做得了主呢?所以在这个世界的万法里面,我们真的观察到没有“我”的存在。如果说这个身体是我,那么我们叫他不老为什么天天还是在老化呢?这个不逻辑啊!
所以观察佛法教导我们的事实,这个才能增长智慧。而这个智慧不是翻开佛经才有,而是把佛经的教导带入生活,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智慧。所以希望我们好好来遵守佛陀的教诲,要常常“舍诸世话。观于实义”。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12-2010 06: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夜后夜。远离睡眠。" 
。。。待续
面包小语:
我们如果想要出离六道轮回这个烦恼的家,就要增长智慧,当然要增长智慧并不是信了佛陀教诲以后佛陀就会把智慧给我们,世界上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如果要真的智慧能力是佛陀可以给我们的话,那么我们老早就成佛了,因为佛陀大慈大悲,怎么可能会让我们留在这里受苦受难呢?
所以我们学佛要自己真精进,所谓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所以精进第一个要注意的是什么呢?睡眠啊!
古代印度分白天三个时段,晚上三个时段。所以一个时段是四小时。佛陀劝导我们晚上的第一个时段和第三个时段不要睡觉,也就是说中间的时段可以睡,就是晚上10点到凌晨2点可以睡觉。
我们人生可以说真的很短暂。回首过去,真的几年甚至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所以要把握时光来修学。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面。
也许我们会觉得很苦啊!睡这么少很苦啊!但是我们要了解,世界上所有有成就的人,对于世间的成就都因为珍惜时间睡眠少而得到,更何况我们要的是出世间的成就,没有一点的努力与牺牲又怎么可能成就呢?
所以对于佛陀的教诲我们要老实学习,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很行很厉害,学佛并不是靠聪明才智而来,要靠我们自己真正努力的去做到才会有成就。聪明才智至多是“佛学知识”胜过别人而已,对于佛法真实的利益我们就没有办法去体会了。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12-2010 06: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思惟。随行修习。" 
。。。待续
面包小语:
佛陀又说,要增长智慧我们要观察思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修正自己的行为。
我们要知道,我们学佛一定首先要承认自己的思惟一定是不正确的,那么正确的标准就是八正道里面的正思惟了。那么什么是正思惟各位同修可以自己去寻找相关资料。
那么学习正思惟是不是把正思惟读过就算了吗?当然不是,假如这样做法,那么我们绝对得不到佛法的好处的。那么佛陀在此地就提醒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待人处事里面去观察,那么我们才知道自己的思维正不正确。
这里面包也引用一段故事来说明日常生活的处事方法。
宋朝的大文学家苏东坡,他有个好朋友是个有道的高僧,名叫佛印。
一次佛印与苏东坡相对打坐,苏东坡问佛印:“大师,你现在看到的苏东坡是什么呢?”
佛印说:“在我眼中,居士像佛祖。”
苏东坡又问:“那你知道在我眼中你像什么吗?”
佛印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知道。”
苏东坡怀着好胜心理,开玩笑地说:“在我眼中,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知道苏东坡又趁机“嘲弄”自己胖,也不在意,只是笑而不语。
苏东坡以为赢了佛印,回到家后,就眉飞色舞的向妹妹苏小妹叙说了一遍。
苏小妹说:“哥哥,你实在输得太惨了,你难道不知道修行时一切外在事物都是内心的投射?你内心是一团牛粪,所以你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人家内心是如来,所以看到的你也是如来,哥哥,你实在是比不上佛印禅师的境界啊!”
相由心生,境随心现。这则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你怎么看待身边的事物,它就是怎么样的。
什么是君子?光明磊落,心中有佛,善解人意,口吐莲花,看待事物总往好的方向想。什么是小人?做事龌龊,暗箭伤人,心胸狭窄,无风起浪,看待事物总往坏处看。为什么有的人总觉得他人别有用心,奸诈狡猾?只因他的内心本就如此。
最近面包听法师开示就说的更清楚了,牛屎从谁的口中说出来谁就是牛屎啊!
所以我们与别人吵架,A骂狗屎,B骂牛屎,那么骂狗屎的人就是狗屎,骂牛屎的人就是牛屎啊!
所以今天我们不要做狗屎也不要做牛屎,我们要做莲花,所以口要吐莲花啊!
所以今天看了这个故事以及应对了这句经文,我们要好好的来学习。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12-2010 07: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舍于众务。及诸戏论。" 
。。。待续
面包小语:
我们现代人的其中一项毛病就是爱管闲事。而这边佛陀也为我们明确的指出来,爱管闲事的人智慧是不会增长的。
这边的“舍于众务”大家千万不能误会说,那么样我孩子也不顾了,家务也不做了,工作也不干了。所以说学佛千万不能读死书。这边的意思是不关我们事情的绝对不去理,而我们份内的责任我们要把他做好。另外也不要常常东家长,西家短的说个不停。如果犯了这个毛病,我们的智慧绝对增长不了!
也许很多人要告诉面包了,“我都不喜欢管别人的闲事,不喜欢说别人的是非!”,那么此地面包给大家说实话,我们大家从小就已经被教育成好管闲事,爱说是非了。那么这个现象在什么地方呢?电视节目啊!
如果我们爱看电视节目,那么我们绝对有资格称得上是好管闲事,爱说是非。因为什么呢?节目里面都是别人的事情,而我们却十分关心大结局是什么?而跟别人讨论电视节目的时候,都是在说别人是非啊!都讨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你说那个不是是非是什么?
所以现代人的这个毛病比古代人来得重,因为从小都被教育看电视了!电视看多了,你看这个世界,年轻人都被偶像爱情剧教育得把“爱情”摆在第一位!为了一个认识几个月的人可以自杀,而对于养育自己十多二十年的父母的恩情可以弃之不顾!这个是什么呢?电视剧教出来的啊!为爱情牺牲,这个是很多电视剧的中心思想!你说这个祸害多大!
所以我们常说末法的邪师很多啊!邪师是不是出家人呢?老实说出家人影响力不大啊!电视剧的剧情才是邪师啊!而且这个邪师很厉害,都专找俊男美女来给你说法!所以你说糟糕不糟糕呢?
所以今天看了这一句,我们要了解现代整个大环境是如何的?我们要想增长智慧,绝对不能犯这个毛病,要听从佛陀教诲,否则在这一生中绝对很难成就。希望大家好好来学习。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2-2010 06: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出世道。慈念众生。" 
。。。待续
面包小语:
这里最后一项佛陀给我们说明,如果要智慧能力增长,我们需要修习出离六道轮回的方法,而且要慈悲的念着众生。
我们要知道,这两件事情其实是有着密切关系。修出世道或者说学习佛法,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破除“我执”,因为诸法无我啊!要破除我这个严重的障碍,那么我们就要发一个心,什么心呢?念念为众生想啊!
如果今天我们学习佛法,还是依照自己的意思来待人处事,我们还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那么我们学习佛法的效果就很有限。佛法是觉悟或者说增长智慧的法门,但是我们学佛了,智慧却没有增长,反而烦恼越来越严重,那是因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太在乎自己,所以对人对事对物就产生了烦恼。
比如说今天与人聊佛法,顺我意思的我就高兴,这个是属于“贪”烦恼。不顺我意思的我就生气了,这个属于“嗔”烦恼。一个人天天在产生这两种烦恼,那么智慧能力又怎么能够生得起来呢?
所以如果都把对方摆在第一位那么我们待人处事就会生智慧了。例如今天别人说的佛法都是邪知见,那么我们都把对方摆在我们自己前面,那么我们可以为他说明佛法,但是都能够使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法来呈现,那么他们就能够得到好处。就算真的没有办法接受,至少我们结个善缘,以后才慢慢帮助他们,这是正确的。就算是释迦牟尼佛都告诉我们,佛不度无缘之人啊!佛都做不到,那么我们不是佛,当然也做不到,但至少结个善缘,以后还可以帮助他们。
如果今天我们都把自己摆在第一位,怎么说把自己摆在第一位呢?觉得“我”是对的!这个“我”一定要辩论赢你,不管“我”赢了以后对方会产生什么负面的想法!那么我们试试看想想,我们的智慧能力有可能会增长吗?
所以今天这两件事情息息相关,绝对不能说我修出世道学佛法是我自己的事情,与帮助别人无关,那么我们就错了。所以今天起,希望大家都照着这个来学习,然后让我们的智慧天天增长,天天进步。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12-2010 07: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弥勒。初业菩萨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是法应舍。是法应修。" 
。。。待续
面包小语:
佛又告诉弥勒菩萨,初业菩萨既然已经出家了,还没有得到智慧能力而想得到的话,那么有些事情应该要做,有些事情不应该做。
前面已经为大家介绍过,我们读经不要老想着别人。可能我们看到这里说出家,然后都想到出家人,那么我们那样读经就错了。读经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别人的过失,是要找出自己的毛病,这样读经才会有进步。否则读经就变成了增长烦恼的一种障碍了。
这里的出家我们要解释成出离六道轮回的这个家,这个家已经着火了,我们要快快出离,所以我们学佛的目的也是出家,虽然我们的身体还是在家的身份,这点希望大家学佛要认清这一点。所以我们对于佛陀这边的教诲也要好好的来学习。
那么为什么智慧那么重要呢?我们要知道,定功可以暂时伏住我们的烦恼,但是不能解决烦恼的问题。定功就好像用大石头压住土地上面的草,虽然暂时压着,但是草还是在,一有机会又会长出来了。而智慧才能把烦恼转变过来成智慧,所以增长智慧是十分重要的。有智慧了我们才可能达到出离六道轮回的这个目的,也就是出家的目的。
那么我们今天要怎么样来学习增长智慧,下次我们再来看看佛陀怎么说。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12-2010 05: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弥勒。彼诸菩萨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不舍利养。不修少欲。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无有是处。" 
。。。待续
面包小语:
佛陀告诉弥勒菩萨,那些菩萨既然已经出家了,还没有得到智慧能力而想得到,但是却不舍弃利养,不修习少欲,而他们没有生起的智慧能力却能生起,已经生起的智慧能力有所增长,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于名闻利养这回事情,我们在家的弟子虽然说没有那么严格的规定,但是我们如果是真的有心要出离六道轮回这个失火的家,那么我们却也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
我们要想出离六道轮回,除了修定以外,那么我们还要修智慧。而今天这个利养或者说金钱利益和物质的过分享受就障碍了我们智慧的生起。所以对于金钱和物质享受我们要看得开。
虽然当年佛陀没有鼓励我们修苦行,但是却赞叹修苦行的弟子们,为什么呢?因为在苦里面我们才真正能够对于这个世间不会留恋,真正看清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而过分的享受就会模糊了我们学佛的目标,目标失去了之后人当然混混厄厄失去智慧了。
我们要认清楚,这个世间的金钱和物质享受都不是长久的,我们就不会被他所迷惑了。
以前面包看到销售公寓的广告时候,看到有些写着购买者只有99年的拥有权,面包看了心里面就不是滋味,觉得这样买起来好像都不大划算。可是当日子久了,面包年纪也越来越大了,看到身边的亲戚朋友有些年纪轻轻就离开人世,那么我们要知道这个世间谁可以真正活上99年呢?而且买的时候应该不能1岁就买公寓,那么比如说25岁买公寓,那么25+99=124岁,谁可以活到124岁呢?
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所有的一切可以说都只是暂时的享受而已,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什么都可以说是“租”来的,何必费心费力去执着这个东西呢?而且很多人,尤其我们看到老年人,赚了一辈子的钱,可能到死都没有享受到自己的财产,所以说冤枉冤枉呢?如果要说留钱财给后代,古人说得很好啊,「遗金于子孙」,你留金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得住,「遗书于子孙」,你留一些书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当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所以最后面包也留一首古诗与大家分享,
不結良緣與善緣,
日貪財利苦憂煎,
豈知往世金銀寶,
借汝權看幾十年。
所以希望我们大家今天读了这句经文,能够有所领会。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12-2010 08: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舍愦闹。不住寂静。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亦无是处。" 
。。。待续
面包小语:
不舍离热闹,不住寂静,要让还没有生起的智慧能力出生,已经出生的智慧能力增长,也没有这回事!
我们要知道我们自己真正是凡人,凡人一定会被外面环境影响,这一点是我们的确要承认的。所以我们居住和修学的环境要安静。安静的环境对于我们的修学起着很大的帮助。
所以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这是佛在此地为慈悲为我们末法众生开示的一条平稳的路,我们要好好的来学习。
为什么说这一条特别重要呢?
因为现代人都有一个毛病,我们自己可能也是其中一份子,就是专门选择人多热闹的道场。人多热闹以后是非就跟着多了。如果大家不信,那么我们静下心来到道场去观察一下,人多了以后大家见面的话题是什么?是讨论佛法多还是是非多?大家见面了心静下来的多还是心沸腾起来的多?大家细细去看就不难了解,佛陀对我们这一句教诲的目的了。
另外一方面,我们如果已经有了道场我们自己要注意啊!热闹是从哪里来的?人多还不一定热闹,是非闲话多了就真的是非常热闹了!我们要搞清楚我们去道场的目的是什么,是修“戒定慧”。既然是修这个,我们如果不依循佛陀在此地的教导天天在道场说是非,闲话家常就是不守戒。在说话当中心里面随着大家的言论起起落落就是不修定。在言谈当中还传别人的是非谣言就是不修慧,因为谣言止于智者,有智慧的人都不会说别人的是非谣言的。
所以学佛要开智慧,那么我们首先要认清楚自己的毛病,今天这个是贪热闹的毛病。把这个认清楚以后自然我们就能够慢慢的把这个毛病改正了。所以古代很多祖师大德都是在深山里面修行,真正等到智慧开了以后才进入闹区去教导大众。
今天我们没有智慧,所以我们可以说自身难保,那么我们首先就要老老实实的跟着佛陀在这部经典的教诲去做,否则说要想有成就那么就绝对不可能了。最后有一首偈颂与大家分享,
少说一句话,
多念一句佛,
打得念头死,
许汝法身活
作者:觉明妙行菩萨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12-2010 05: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舍世话。不观实义。" 
。。。待续
面包小语:
不舍得世间的言语言论,不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真实义,这也严重的障碍了我们的智慧与能力。
我们活在这个世间,总要工作,日常生活中,总要与人接触沟通,所以没有办法之下还是要说话。但是这个话是越少越好,因为太多的言语会妨碍我们生定慧。但是我们的习气毛病就是爱说话,而且说的都是一些世间的话题。
如果大家真的有心要学习佛法增长智慧,不妨作个记录,看看我们自己一天当中所说的都是些什么话题。除去了必要说的话以外,看看是不是都是“世话”。佛陀看到了我们的毛病,所以清楚的告诉我们这桩事情,所以我们要好好的来反省,好好的来学习。
那么“实义”是什么呢?宇宙人生的真相。要怎么样才可以观察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呢?我们要靠佛陀教诲啊!佛陀教诲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佛经里面。所以佛经我们要天天读,读熟了以后我们才有办法和标准去判断和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
就拿“四念处”和“十二因缘”来说,看到人身都要想到这个身体不是我,不要去贪恋这个色身。对于万事万物都不要去执着,因为一切都是因缘生法。所以凡事都依循着这个标准去观察,那么我们的智慧就慢慢的生起来了。
如果读了佛经却没有去观察,那么我们说要增长智慧是没有这个可能的。
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我们要牢记世尊的教诲。也要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什么关系呢?要少说话多思考啊!最后与大家分享诸葛先生的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希望我们一起好好来学习。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2-2010 06: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夜后夜。耽著睡眠。曾不觉悟。" 
。。。待续
面包小语:
我们学佛,尤其是学了几年的佛以后,常常会觉得,:“我学了那么多年了,怎么好像一点进步都没有?而且对于我们的人生也没有什么改变啊?”。
那么我们真的就要自己反省一下了,我们到底是在“学佛”还是在搞“佛学”!学佛是学了以后真正去做到那个叫学佛,佛学只是学习了佛法以后就当作一种知识,偶尔用来跟别人讨论讨论那个叫佛学。所以真正学佛一定要学以致用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好处!
所以我们就拿今天这句经文来做对照,我们到底是在学佛吗?
佛陀告诉我们,要让智慧增长,我们对于睡眠就要节制。佛陀不鼓励苦行,所以并没有叫我们不睡觉。但是睡觉要有节制,这里的标准是中夜才可以睡眠,就是现在时间的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所以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学佛还是搞佛学,我们先看看自己的睡眠时间是几点到几点?
所以我们自己要知道,自己如果早上还赖床,那么我们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自己就是佛陀口所说的“耽著睡眠。曾不觉悟”的那种人啊!
所以知道自己的过失以后,那么从今天起我们纵然不能睡那么少,也要朝这个目标前进,否则纵然搞了一辈子的佛学,我们绝对得不到佛法的利益。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希望我们大家好好反省好好努力,落实佛陀教诲!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12-2010 06: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面包说 于 22-12-2010 07:19 AM 编辑
"系念思惟。不舍众务。" 
。。。待续
面包小语:
“系念思惟”,心里面牵挂、忧虑的事情太多了。就好像心被绑着一样,然后一直的去思考这个思考那个。被什么绑着呢?“众务”啊!
我们从早到晚,起的念头是什么呢?都是些零零碎碎的杂物。这些东西都障碍了我们的智慧。如果要问什么是智慧,那么智慧的基础就是定。如果一天到晚都是奇奇怪怪凌乱的念头,那么我们自己就不能观察到这些现象。
观察到什么现象呢?就是最基本的自己的思维念头变化我们都观察不到。观察不到自己,定就没有啦,没有定的话我们的智慧又怎么能生得起来呢?
所以对于这些不能帮助我们断烦恼开智慧的事情我们就不要去攀缘,不要去生事。也许有人要说了,那么我要去做善事帮助别人可以吗?如果我们要帮助别人,这个绝对是可以,但是有一点要认识清楚的,帮助别人我们也要随缘来做,有缘就做,没有缘份的话,我们也不生烦恼。总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
我们要知道,帮助别人最重要的是帮助他开智慧,并不是给予金钱物质上的帮助而已。套句世间法里面的话说是要:“最好是教他們做面包,而不是給他們面包吃就好。”。而要帮助别人开智慧,首先我们自己要开智慧啊!我们要开智慧,就要遵守这一句教诲啊!
所以今天我们还是要看破放下。最后与大家分享一首古诗,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够有所感悟,帮助我们放下。
不知足詩曰:
終日奔波只為飢,纔方一飽便思衣;
衣食兩般皆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
取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
買得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轎少馬騎;
槽頭結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
縣丞主簿還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裏足,除是南柯夢一回。
-邵康節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2-2010 06: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诸戏论。" 
。。。待续
面包小语:
根据佛光大辞典里面解释,戏论的意思是:梵语prapan~ca。谓错误无意义之言论。即违背真理,不能增进善法而无意义之言论。今天这句就是爱好无意义之言论。即违背真理,不能增进善法而无意义之言论。
也许我们看了这个解释之后会洋洋得意的想,佛所说的这条我没有违犯啊!我所谈论所讨论所说的都是正法,都是佛法,都是有意义的言论!我们要这样想的话,我们就错了。因为我们要知道,假如这一条真的是那么容易避免,佛陀他老人家何必浪费时间为我们宣说呢?
佛陀在佛经里面的教诲几乎都是针对我们佛弟子而说的,假如我们认为这一句是针对不学佛的人,那么我们就错了。而今天这一条,假如诸位同修大德仔细去观察,我们很可能都犯了这一句而不知道啊!
我们要知道,我们是凡夫俗子,我们绝对没有资格去批评论断佛法的高下。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断定自己是凡夫俗子呢?就拿前面经文里面的教诲,我们能做到几条呢?
如果前面最基本的教诲我们都做不到,佛陀告诉我们,我们的智慧能力要出生要增长,简直就是“无有是处”!
既然自己都没有智慧了,我们如果还要批评经典,比较经典,那么我们到底凭的是什么来说呢?凭什么说那个是高那个是低?凭什么说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所以一切没有以智慧为基础的言论,我们自己要想想,是不是都算是戏论呢?纵然我们说的引用的都是高僧大德所讲过的话,但是我们自己对于那一些话是一知半解,而引用的时候又不契机,换句话说就是说了别人也不懂,那么我们还是在造戏论而已。
无论我们学佛学世间知识,总要把自己摆得低一点,尤其是学佛,学佛要破我执更要谦虚。一个人如果天天觉得自己了不起了,要批评这个批评那个,“我慢”这个烦恼天天增长,那么我们要如何增长智慧呢?没有智慧如何出离六道轮回呢?
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我们要认清自己,要好好的改正自己的毛病,好好认真的来学习佛法。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2-2010 05: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出世道。不能修行。" 
。。。待续
面包小语:
出世道的意思就是出离六道轮回的这个方法,不能修行。
我们今天学佛了,我们要自己知道,我们学了那么多年,自己有没有进步,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如果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了些什么,修了些什么,那么我们对于出离这个六道轮回有没有把握,自己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我们学佛有障碍就是因为目的不明确,所以我们首先要清楚自己学佛的目的在什么地方?是要得一点福报长一点智慧?还是要出离六道轮回这个老家?
真正想出离六道轮回这个目标定了以后,那么我们就要朝这个方向前进。有了目标就要在佛法里面选择一门科目好好的来学习。那么我们初学面对最困难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呢?最主要是选择法门方面,我们看看佛法里面八万四千法门,看得眼花缭乱,今天听别人说这个好,明天听别人说那个好,听得自己也不知道要从什么地方下手。
金刚经里面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所以在理论上来说法门都是平等的,但是我们选择法门的时候,最重要是适不适合自己,所以选择法门之前可以多参考多询问。
选择了法门以后我们就要专一精进了!无论别人怎么样动摇毁谤我们,我们总不为所动。假如今天别人说这个好我们就学这个,明天说那个好我们就学那个,那么我们永远都学不成功的。就好像大学读书一样,今天人家说医学系好,我读医学系;明天人家说法律系赚钱,那么我就改读法律系;后天人家说工程系有前途,那么我听了又转去工程系,那么我们怎么可能大学毕业呢?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佛法面对种种的障碍,从选择法门到精进学习,面对许许多多的障碍。佛陀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对于“出世道”不能修行,那么我们的智慧能力要增长那是绝对没有可能的!
而且今天这一句我们要读仔细了,佛说的是不能“修行”,不是不能“学习”!意思是学佛法的理论方法之后要“行动”!而不是学习佛法的理论知识而已!
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我们要认清自己的问题在什么地方,才可以好好的来修行佛法,增长智慧能力!希望我们大家共同来努力! |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2010 09: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很好的一部经哦。。。。赞叹哦。。很适合让这里的师兄哦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12-2010 07: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9# 笨蛋18
师兄吉祥 
这部经是佛陀对末法时期的众生慈悲开示的,直接的告诉我们常常犯的错误,对于面包来说是十分适合。至于适不适合这边的师兄,由于面包没有智慧,所以不能下判断。但是无论我们有没有犯下里面的错误,有的话就要努力的改正,没有的话也当作一个提醒,所以读佛经总是要想到自己有没有做到,这个才是我们学佛正确的态度。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