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k

證嚴法師說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2010 0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鳥獸報恩

佛陀的僧團中,一群比丘聚在一起討論修行的方法,有位比丘說:「在某個婆羅門道場裡,有位修行者很有服務熱忱,他任勞任怨地為五百位婆羅門修行者張羅飲食,並且將道場布置得很整潔,讓這五百人無後顧之憂地專心修行。」

比丘們聽了,都覺得這位修行者的精神,實在很令人敬佩。

佛陀走近他們,問道:「你們在討論什麼啊?」大家向佛陀恭敬禮拜後,詳細報告那位修行者如何為五百人服務。

佛陀聽了,微笑地說:「你們知道嗎?那位修行者在過去生中也一樣這麼殷勤地付出,而且對一切眾生都是如此。」

佛陀緩緩述說──

在過去生中,這位修行者在山林裡精進地修行有段時間非常乾旱,溪溝裡沒有水,山林中的鳥獸沒水喝,面臨生存的危機。這位修行者運用智慧,每天下山到很遠的溪流,以中間挖洞的大竹子取水,供眾多鳥獸飲用。

但是,他每天來來回回地取水,只剩下很少的時間能為自己找食物,體力漸漸衰弱了,但他仍然提起毅力,繼續為鳥獸服務。

鳥獸們對這位修行者非常感恩,也很擔心他的健康狀況;大家聚在一起討論:如何才能回報他呢?

獸王說:「雖然我們沒有很大的力量,不過可以盡我們所能──能爬樹的就去摘水果;不會飛的就在地上找食物……」

為了報恩,每隻鳥獸都盡力到處找食物──鳥兒啣來小果子、兔子找到蘿蔔、松鼠帶來堅果,馬兒收集了一堆可食的嫩葉……

修行者看了,深受感動,他體會到──眾生本具佛性,即使是鳥獸,也有真誠的感恩心。

佛陀告訴比丘們:「布施不只是布施物質,以『歡喜心』為眾生服務,也是布施。」

「這位修行者為這麼多人及鳥獸服務,所憑藉的,是誠懇的愛心和堅忍的毅力;這就是殊勝的修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5-2010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日本的劍道家

日本有一位父親,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兒子成為成功的劍道家,所以把兒子介紹到身為劍道名家的朋友家去學習。

年輕人聽從父親的話,千里迢迢去拜訪那位名師。老師看他是可造之材,但故意說道:「你要學劍道,可不是那麼容易哦!」年輕人聽了,心急地問:「劍道很困難嗎?必須用多久的時間才能學到劍道的精粹?」

老師說:「必須以有生之年,全心投入。」年輕人聽了很急,說:「我父親希望我早日學成,我怎能一輩子都在這裡學?」老師說:「那就十年吧!」年輕人覺得還是太久,要求更快一點,老師卻說:「那就三十年吧!」這還得了,年輕人說:「只要能讓我早日學成,您要我做什麼,我都願意!」

老師說道:「你這麼急功好利,很難成就,學劍道不可如此,我看你就學七十年吧!」年輕人聽了,知道再計較也沒有用,他下定決心:「既然來了,一定要學成才回去,老師要我學多久就學多久吧!」

從那時起,老師叫他去撿柴、擔水、煮飯、掃地……每天就是做這些。三年過去了,他覺得什麼也沒學到。

有一天,他悲從中來,因為三年沒見到父母,而且一事無成。突然,老師拿著木劍從背後打來,把他打得眼冒金星;第二天,第三天……,乃至每一天都是這樣,不知道老師會從那裡突擊,所以他天天提高警覺,時時刻刻都非常用心。

終於,他的老師鄭重地告訴他:「你以學成基本的功夫了,現在你拿著木劍,看我怎麼做。」

從此以後,他非常努力地學習劍道;一段時間後,他的劍道爐火純青,成為日本非常有名的劍道家。

【上人的叮嚀】
學習任何技能都不能急功好利,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培養耐心及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5-2010 0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金羅漢

從前有一位農夫,原本過著安貧樂道的生活,天天拿著鋤頭「巡田看水」,逍遙自在。

有一天,他挖地時,突然「鏗」一聲,挖到一個甕,甕裡有一尊金光閃閃的金羅漢!

他把金羅漢拿給金匠鑑定,金匠說:「恭喜你!這是純金的金羅漢!」又說:「有一尊,一定還有其他十七尊,如果十八尊都收集到,那就價值連城啊!」

農夫回來以後,立即不眠不休地挖,把全部的田地挖得天翻地覆!他一心一意只想挖到另外十七尊,從前逍遙自在的日子,離他愈來愈遠了……

【上人的叮嚀】
以前這位農夫什麼都沒有,過得逍遙自在,現在有了一尊金羅漢,卻寢食難安。

如果他能這樣想:「有了一尊金羅漢,我已經很歡喜、很滿足了!」那麼他仍然可以
過著心靈自在的生活。但是,他打開了欲念之門,無止境地追求,心中充滿無盡的煩
惱!就像翻動了一湖水,水易止,然而欲念卻像狂猿野馬般難以遏止。

所以,我常說「心要照顧好」!心境若能「靜寂清澄」,就是最美好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5-2010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光明皇后

一千多年前,日本有一座古城,城主的小公主長得非常美麗,像秋月般清明柔和,人見人愛;人們心中若有煩惱,一見到她就自然而然生起歡喜心,因此大家都稱她為「光明女子」。

公主十四、五歲時,向父親請求說:「我希望到城裡去,看看百姓的生活情形。」城主覺得女兒已長大,應該多了解世間的人事物,於是命令家丁隨小公主到城裡去。

小公主走在市集裡,面帶微笑,很親切地和大家打招呼;她典雅的氣質與秀麗的容貌令人欣慕、讚歎,見到她的人都說:「哦!果真名不虛傳啊!」

當她走到一家布行的門前,聽到裡面有人大聲吵鬧,因此進去看看,原來是買主和賣主起爭執,買的人說:「你給我的布不夠長。」賣的人卻說:「你要的長度我已經給你了。」兩人為此爭吵不休。

公主親切地對他們說:「你們為了這點事情而吵架,不是很傷感情嗎?來,我替你們量量看。」

她拿了一支標準尺為他們量布,然後說:「看!用標準尺來量是最公平的,要多長就可以量多長;若是以重量計算,就用磅秤來秤。如此不是皆大歡喜嗎?人人皆以標準的方法來計量,就不會產生紛爭了!」大家都讚歎小公主不只長得美麗,也很有智慧。

三年後,公主已十八歲,被日本皇室選為聖武天皇的妻子,成為──光明皇后。

皇后篤信佛教,賢慧過人,以「大愛」母儀天下,她請求天皇建造「大悲院」行善布施,幫助苦難的人;第二年,再請建「施藥院」,為貧病孤老的人提供醫藥。

當時的百姓,都覺得皇后是菩薩的化身,皇后卻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由於當時日本人要洗澡相當不方便,所以她又要求天皇建一千個浴池,並且發願為一千個不方便自己洗澡的人服務。天皇很感動,馬上答應皇后的請求。

浴池建好之後,皇后天天親自清洗浴池,放乾淨的水讓民眾沐浴,其中若有老人、兒童、病患,皇后就親自為他們洗澡。

經過兩年多,皇后已服務了九百九十九人,當第一千位來到浴池邊時,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因為他全身潰爛惡臭,連頭髮和鬍子也因皮膚潰爛而幾乎掉光了……

皇后身邊的人都悄悄躲開了,皇后看了也很震驚,不過她還是面帶笑容,默默地向佛祈禱,希望自己能有清淨光明的心與良善的德行,不要排斥眼前這位可憐的人。她不斷地祈禱,臉上流露慈祥的光輝,開始為他洗澡。

此時,這個病人好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跟皇后說話似地喃喃說道:「我的病已經很多年了,看醫生、吃藥都無效,不過曾有一位名醫指示說,若有一位高貴而且心地善良的人願意為我吸除身上的膿血,那我的病一定會好。」

「如果幫你吸掉身上的膿血,你的病真的會好嗎?」皇后問道。病人回答:「是的,若能如此,我就可以脫離病苦。」

「只要你的病能好,我願意為你服務。」於是皇后真的趴下來為病人吸出身上的膿血!

就在此時,病人的身體散發一片光明與清香,現出觀世音菩薩潔淨莊嚴的法相!菩薩歎皇后:「你身心合一、清淨光明,確實是真佛子啊!」然後就消失不見了。

皇后內心非常歡喜,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別人做不到的事。

當晚入睡時,她聽到一個有力而溫和的聲音說:「請照顧好你的心,不要驕傲啊!」

皇后覺得很慚愧,自己只做了一點好事,就覺得了不起,幸好這種自大的心念一生起,菩薩就及時教導她;因此她很感恩,趕緊到佛像前頂禮膜拜,向佛懺悔。從此以後,她更加虔誠地為全國百姓服務。

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后以慈悲仁念對待人民,他們在位期間,是日本的太平聖世。

【上人的叮嚀】
行善布施,須抱持「三輪體空」的精神,分分秒秒都不可讓清淨的心念,受到自大自
滿心態的污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5-2010 09: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賞劍師的鼻子

僑薩羅國的國王有一種特別的興趣──喜歡玩劍。

因為當時僑薩羅國很強盛,所以很多小國家都會進貢,而想跟國王交往的社會名流也會送禮物;大家都知道國王喜歡玩劍,所以多數人都送劍給國王。

國王請了一位對劍很內行的人來鑑定這些劍,但這位行家很自大,他說:「我只要把劍拿來聞一聞,就知道劍的好壞。」國王很相信他,所以如果有人送劍來,必由他來鑑定。

可是這位賞劍師很貪心,送劍來的人事先有送禮物巴結他,這把進貢給國王的劍才是「好劍」;假使沒送禮物,那麼送到國王面前的劍,一定是「不及格的劍」。所以每一位送劍來的人,都會先巴結他。

有一天,某個小國家也送來一把劍,他們故意在劍上灑一些胡椒,再把劍封起來,直接送到國王面前。國王按照慣例仍請那位賞劍師來鑑定,賞劍師本來就打算要讓這把劍不及格,可是仍裝模作樣地把劍抽出來,靠近鼻子聞一聞。

忽然他打了一個噴嚏,利刃劃到鼻子,把鼻尖削了下來。啊!流血了!大家都很緊張,國王請了好多醫生來幫他治療,但是他的鼻尖已被削掉,只好用蠟造一個假鼻子,覆蓋在鼻樑上。

佛陀以此故事告誡弟子:「你們知道嗎?這就是忘失自己、對人沒有誠意。劍是好是壞,應憑著真心誠意來鑑定,不該用送禮與否來分別劍的好壞。心中沒有『誠』,最後損失的還是自己!」

【上人的叮嚀】
在工作時,忘失自己的本分,不以誠懇的心來待人處事,最後吃虧的一定是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6-2010 03: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雙頭鳥

佛陀說過一個雙頭鳥的故事。

有一隻雙頭鳥,牠的兩個頭必須有一個休息,另一個保持清醒當守衛。其中一個頭很貪睡,所以,經常是另一個頭保持警覺。進食時,清醒的頭叫醒貪睡的頭一起吃;吃飽後,那貪睡的頭又要睡了。而警覺的頭也任勞任怨,時時負起守衛的責任。

有一天,貪睡的頭說:「我累了想睡覺,守衛的工作就由你來做吧!」清醒的頭也不計較。

貪睡的頭沈睡後,突然起風,把一顆香果吹落地,剛好滾到雙頭鳥身邊,果子很熟、很香。清醒的頭心想:「另一個頭睡得正熟,實在不忍心叫醒牠,反正我吃了香果,牠也一樣受用!」於是清醒的頭就獨自把香果吃了。

貪睡的頭突然覺得有股香氣,而且還聽到清醒的頭打了一個飽嗝,牠就問清醒的頭說:「你吃了什麼東西?為何打了這麼香的嗝?」清醒的頭說:「是一個香果,我不忍心吵醒你,所以就自己吃了。」

貪睡的頭聽了很不高興,心想:「這麼好吃的香果,為何不叫醒我一起享用?」從此,這貪睡的頭就深埋著恨意:「好,總有一天我要報復!」

經過一段日子後,貪睡的頭向另一個頭說:「今天讓你休息一下,我來做守衛的工作吧!」清醒的頭歡喜地答應了。

當牠睡著後,又有一顆果子被風吹落,但那是毒果!擔任守衛的頭想道:「我就吃下這顆果子,要死兩個一起死!」牠滿心怨恨地把毒果吃了!

佛陀說:「貪睡的頭是多生前的提婆達多,常保清醒的頭就是我啊!」

【上人的叮嚀】
聽了這個故事,大家可以了解人生最難控制的就是「心」!對於在俗是堂弟,出家後是弟子的提婆達多,佛陀仍然難以調教,實在很無奈!

修行必須依靠自己,唯有自己真心想修行,願意下功夫去除貪、瞋、癡,以及對人的疑念、慢心,才能除去煩惱;否則,即使生為雙頭鳥,同一個身體,也還是有報復、殘害對方的惡念,既害人又害己,多麼可悲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2-6-2010 06: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泥土的比喻

佛陀有一段時間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他用指甲挖了一些土,然後問
弟子說:「我指甲上的土多,還是大地的土多?」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弟子回答說:「世尊啊!您指甲上的土很少,怎能和大地的土比
較呢?」

佛陀說「對啊!具足慈悲的眾生就像我指甲上的土這麼少;而慈悲心尚未被啟發的眾
生,就如大地的土那樣多。」

佛陀又說:「諸比丘,我們的責任還很重,要教化的眾生還很多!大家要發大慈悲
心,教育普天下的眾生,讓他們都能開啟心門,愛護一切眾生!」

【上人的叮嚀】
在慈濟世界中,有很多只求付出、不求回報,充滿愛與慈悲的人,但是普天下尚未開
啟慈悲、仍過著迷茫人生的眾生,還是多得難以計算,就像佛陀指甲上的土和大地的
土一樣。所以,大家要發願生生世世力行菩薩道,開啟眾生的大愛,永不退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6-2010 08: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分享. 祝福上人法体安康,长住世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6-2010 06: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懈怠的梵志

佛陀在世時,也有許多精住的修行者,他們有人當生證果,但也有懈怠的人,于于悠
悠緩縱,空過時日。當時,佛陀領眾在祇桔給孤獨園修行。有一天,來了七位梵
志,因為他們發現多年勞苦的修練卻無法真正體會真理。於是,他們來到僧團,向佛
陀表示要出家修行,佛陀慈悲地接納他們,讓這七個人住在同一處。

佛陀圓滿他們的心願後,這七個人卻不懂得自愛,習氣不改,在小房間裡整天談
笑、放縱不拘。佛陀有一天走到他們房間,他們見到佛陀顯得惶恐而愧疚,佛陀對這
七個人說──世間有五種令人倚恃的情形,那五種呢?

五種令人倚恃的優勢

第一倚恃自己還很年輕,自以為壽命還很長,現在不一下功夫修行無妨,因為未來的
時日還多得是!這是倚恃自己年少。

第二種是倚恃自己長得好看,能討人喜歡,因此,自以為不管怎麼,別人都不會計
較。

第三種是以體力知識為憑藉,傲慢自恃,認為自己能力過人。

第四種則仰仗自己的財富,認為有錢就能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第五種是依靠傳統的貴族身分,印度四姓分明、階級貴賤不平等,於是有人以貴族種
姓自恃。

利用生命力

佛陀向他們說:「你們七人到底仰仗那一種優勢?論年紀、外貌、力氣、知識、財
富、族姓,到底有何憑恃?以財富、族姓來說,你們會比我好嗎?竟然如此空過時
光!」這七人聽了都俯首慚愧地自我反省。

佛陀看他們有懺悔之心,就說:「人命無常,生命的結束不一定在年老或年少,富
有、體健都無足為恃,不管有何種優勢,無常一樣會來臨,你們應該好好利用生命
力,應用因緣和合的好機會精進修行,現在你們要好好用心,體認無常啊!」

道在人心

諸位,這是人性,有人聽了一次佛法就能心開意解,精進不退。可是,在佛陀的僧團
中也有不肯精進的墮落者,而現人也是如,此因為這是人的惰性呀!

雖然我離佛二千年,而道在人心,是否能精進不退,那就端看自己了,因此,我常常
說:「請大家多用心呀!」(八十年九月二十日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6-2010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人生需要環境來磨鍊──改過自新的長者之子

佛陀在世時輔導眾生是一種「社會心理」輔導,人心有何病症,佛陀就針對其病加以
輔導。過去有一位長者之子,沒有兄弟姊妹,因為是獨生子,所以,長者非常寵愛
他,百般的依順他,仗著大家寵愛他,因此,這長者之子完全不顧禮義,天天花天酒
地,父母怎麼勸導他都沒有辦法改變他。

後來長者想是否因為沒有給他擔負責任,所以,他才天天消遣浪費生命?長者心
想:倒不如家業傳給兒子,有了責任,看他是否會安分守己?

街頭乞討

繼承家業之後,長者之子不僅沒有安分守己,還變本加厲,因為用錢無人管束,所
以,一出去十天、八天不回家,他結交一群酒肉朋友整天留連忘返,經過幾年,家產
被他喝光、賭光了,落魄至此,過去那群朋友都不知道那裡去了,偶然於街頭巷尾相
遇,請求他們接濟一餐都不可得。最後,他只好沿街乞討。有人想施捨東西,抬頭一
看到是他,認為他是浪蕩之子罪有應該,即把東西再收回去;而過去曾讓他欺侮的
人,一看到他就趕著追打,實在非常狼狽。

後來,長者之子想回家去哀求父母收容接納,他想家裡再窮也還有三餐溫飽,但
是,父母也不認他了……他聽說天下最慈悲的人是佛陀,他的心量開闊,願意寬諒一切
眾生,長者之子心想:「我倒不如去投靠佛陀,皈依其座下,以後三餐就不必煩惱
了。」於是,他就往佛陀的精舍出發了。

清淨己心

佛陀看到他,問道:「你來此有什麼事嗎?」長者之子說:「我已經沒有居住之
所,生活也沒有來路,希望佛陀慈悲收留。」佛陀說:「天下最關心你、最能容納你
的,莫過於你的父母家庭,不管你如何犯錯,如果你心地不清淨,即使在佛門,你的
心地一樣藏垢不淨。現在最需要的是先清淨你的心,唯有乘著你的高堂在上,也就是
父母還健在之時,回去向你的父母求懺悔,讓你的父母老時看到『浪子回頭』,你必
趕快回去重建家園門戶。你可以東山再起,只要你能勤,即能成功,不勤是失敗之
因,你要在日常生活之中調柔聲色,好好孝敬父母。交朋友要選擇良友,做事要信實
真誠,只要有這四種心念做法,回去之後,你必定能東山再起呀!」

改過遷善

佛陀對他諄諄教誨,長者之子真的回去了,不管父母怎麼趕他走,他心裡知道,天下
沒有比父母更慈悲的心,一時的錯誤,難免父母會生氣,但是,父母一定會寬諒孩
子,所以,不管父母怎麼趕他,他還是真誠地向父母懺悔。

父母心裡也會擔心太強硬的態度,孩子會真的一去不回,但形式上總是要顯現生氣排
拒的樣子,這是身為父母的心理。父母看到孩子真心的懺悔,就說:「你如果真心想
回來重建家園,我們可以原諒你。」

知子莫若父,所以,當初長者並沒有把全部的家產傳給兒子,他還保藏部分的產
業。現在浪子回頭了,長者才把剩下的拿出來給兒子重整家業。

果然「浪子回頭金不換」,他確實徹頭徹尾地改過了,他非常認真工作,講話有
信、對父母孝順、對人禮讓誠實、行為端正,博得親朋好友的好評,他真的東山再起
了。三年之後,他完全成功了,變成一個真正的孝子,而不只是親友口頭上讚歎的
人,親友鄉人非常敬重他。一個原本非常放蕩的人,經過佛陀的輔導之後,至誠的悔
悟,成就美好的人生。當他行為、事業、人格重新建立之後,他再回到佛陀的面
前,向佛陀頂禮致謝,感謝佛陀點醒他。

藉境鍊心

同樣的一個人,佛陀還未向他開導之前,他花天酒地,不知悔悟,任他父母如何管教
都無效,而佛陀之所以能讓他改過自新,則是因為他本身經歷過一段落魄狼狽的生
活,因此,懂得把心歸向佛,當他心歸向佛時,佛陀對他講的話,他才會懂得句句接
受。若是父母正寵他時,或者當他還有錢,有許多酒肉朋友在身邊時,即使佛陀在他
面前說他的錯誤,也一樣不會被接受。人生需要環境來磨鍊,必需吃過苦,才會知道
苦的源頭,這是大家要用心思維之處,請大家多用心啊!(八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10 03: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慈悲化導貧中之貧

佛陀在世時也有許多生活貧困的人,但是,也有貧中之富的人。

當時有一戶人家是屬於貧中之貧的人,他們的生活向來已經很貧窮,而夫妻倆又非常
慳貪,佛陀為了感化這戶人家,於是,以一般的比丘相貌到他們家托缽化緣。男主人
不在家,太太開門看到一位出家人,她一見心火即生,開口罵道:「你不要站我家門
口,即使你站到死,我也不會拿東西給你。你是一個身體健壯的人,竟然站在人家門
口要飯,我絕對不給你!」她又罵了許多難聽的話。

現比丘相的佛陀說道:「我是一個修行人,站在門邊托缽也是修行的一部分啊!若能
付出愛心、歡喜心而行布施,將來你的福分即無限量啊!」

這位婦人那能聽受呢?她認為自己是最貧困的人,又認為自己生命、生活的範圍最重
要,何須顧慮他人!於是,拿起棍子就打。修行者故意現昏死的樣子,婦人見到這種
情形,嚇了一跳,奪門往外跑,跑了一段距離返身看看,門邊已經沒有人在那裡,她
在那兒又氣又怕之時,男主人回來了,問道:「你怎麼啦?為何臉色發青?」

婦人敘述上述情形,婦人的丈夫也非常生氣,罵道:「豈有此理!」回家之後,也拿
起利刃弓箭追趕那位比丘,卻見比丘已安然坐在樹下,逍遙自在。這對夫婦追得氣衝
衝、滿面通紅,男的看到比丘,馬上拿起弓箭發射,但是,很奇怪,好像有一層透明
的玻璃罩住修行者一樣,箭一射到那個範圍,即迸碰到別處去。

發射的人看了心裡很驚慌,喊道:「你把透明的門打開呀!如果你真的勇敢就打開門
呀!」修行人說:「你把弓箭放下,我就讓你進來!」那男人心想:「我赤手空拳也
一樣可以打死你!」就說:「好啦!我已經放下弓箭,現在你可以開門讓我進去
了!」

比丘說:「我不是要你放下弓箭,是要你放下心中的毒刃和弓箭,這些東西會傷害你
自己呀!」

男人聽了非常吃驚,因為心裡惡毒的念頭,被看得一清二楚,至此,他知道眼前這位
比丘不是普通的人,夫婦倆隨即放下貪念瞋怒,皈依於佛陀座下。這是法句經裡的一
段故事。

看看這段故事,再想想天下的眾生,眾生生活在地球上,有許多種族別,有種種懸殊
的地位,佛陀為了讓眾生平等,使人人的心溫和柔順,所以,他不斷地教化眾生,唯
有溫和柔順,天下才能吉祥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10 03: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專心無雜成就妙法的摩陀大師

傳說,過去安徽省有座山,叫「摩陀山」,這座山名字的由來,是因為有一位老師父於山中古寺,他只收了一名徒弟,這位弟子長得很清秀,又有福相,看樣子應該很有智慧,但是卻正好相反,老師父教他經文,教前一句,忘了後一句,教後一句,又忘了前一句。老師父還是很用心、耐心地教他。後來沒辦法只好教他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但是,幾個月後,六字佛號他還是念不完整,於是師父說:「那你念兩個字『彌陀』好了。」而弟子還是念不好,把「彌陀」念成「摩陀」。

老師父只收這位弟子,但終年累月的教導還是沒有進步,他覺得心灰意冷,一氣之下就下山雲遊去了。山上就只剩這位弟子一個人住。經過半年,老師父聽說山上鬧蟲害,什麼植物都被蟲吃光了,連草也長不起來,老師父很擔心,心想:我的弟子可能餓死了,他急忙趕田寺裡探視。

老師父意外地看到弟子比過去更高,又白又胖,身體很強壯。師父問弟子說:「山中鬧蟲害,沒有食物,你吃什麼,為何這麼健壯?」弟子只說:「摩陀」、「摩陀」。

老師父很失望,心想:離開半年,你連「彌陀」還是念成「摩陀」,縱然你念「摩陀」,摩陀也不會變食物給你吃。老師父又問:「到底你吃什麼食物維持生命?」弟子還是口口聲聲說:「摩陀、摩陀」。老師父實在無法瞭解,於是,他的弟子指著一堆白石頭,那石頭閃閃發亮,他又拿一口鍋子加水起火,把石頭放在裡面煮,口中不斷地念著「摩陀」,等到水開了,果然石頭也煮爛了。弟子很恭敬地用碗裝鍋中的食物供養師父。

明明是石頭,竟然煮成一碗略呈黃色、色澤很漂亮的食物,老師父覺很奇怪,他試著咬一口,如芋頭般又軟又鬆很好吃。食用後全身輕安,半年來在外奔波的疲倦也消除了,臉也春風了。老師父非常感動地說:「徒弟呀!原來你只念『摩陀』也已經念出了摩陀妙法來了……。」於是,寺名改成「摩陀寺」,這座山也命名為「摩陀山」,後來這位弟子被稱為摩陀大師。

傳說摩陀山上的石頭能治百病,幾十年後,這座道場很興盛,當摩陀大師要往生時,他用一盆水灑遍了整座山,這山中的石頭長滿了草藥,藥性都很靈驗,可以為人治病。

學佛貴於專心,像摩陀大師,他能專一無雜,因此成就妙法。這也就是我常常說的:「想過去是雜念,想未來是妄想,最好把握當下的時刻,將佛法融會貫通、應用於日常生活中,這才是真學佛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7-2010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傲慢障道──阿難的悟道因緣

佛陀在世時,他帶著弟子在一池邊坐下來,有一位比丘問道:「佛陀,阿難尊者經年跟隨在您身邊,他的記憶智慧都很高超,為什麼大家都證得羅漢果,偏偏阿難心中還有煩惱,這是什麼因?什麼果?」

佛陀說:「好,大家聽我講這段因果。過去迦葉佛時代,有一個國家的國王,為了讓太子能吸收很多經典,知書達理,國王就派人貼出告示,要選一位德學兼優的人做為太子老師,其中有位婆羅門學者的確德學深厚,於是被選為太子之師。

這位太子之師是傳統族姓的貴族,他的父親被選為太子傅,又是貴族,因此,無形中他就有一分驕慢之氣。他有一位好朋友,從小感情融洽,這朋友家裡常貧窮、是手拉坯師傅,但是族姓子和這位朋友是一起長大的玩伴,時常在一起,因此,感情很好。

這位手拉坯師傅從小父母雙亡,他的手拉坯器物不是做來賣的,而是拿來換取麥和米來生活的,器皿做好之後,只要有人喜歡,他就說:「你把麥和米放著就可以將它拿走。」他淡泊無欲,只要能過活即可,因此,他的心境非常清淨。

[三度拒絕見佛受教]

有一天,他和族姓子在一起時,說:「聽說我們城裡來了一尊佛,名迦葉佛,他和弟子們生活清淨超然,佛的智慧非常高,我們是不是要去拜見佛?」

族姓子非常驕傲,他說:「有什麼好看?他們只不過理光了頭,披上袈裟而已,有什麼道可學?」他返身就走,毫不停留。

隔了幾天,他們又在一起,手拉坯師傅又對族姓子說:「佛和弟子們在茅蓬結夏講經,你陪我去,我們一齊去拜見佛。」族姓子回答說:「沒什麼好看的嘛!只不過是個光頭的道人而已,有什麼道學可求?」他又返身要走。

手拉坯師傅說:「要不然我們去游泳玩水吧!」於是兩人就結伴去玩水了。兩人正玩水時,手拉坯師傅就指著不遠處的茅蓬說:「那裡就是佛和弟子們的精舍,離這裡很近,我們趕快去參見佛吧!」

族姓子很不高興,他悶聲不響地走上岸,把衣服穿好後,說:「你一再起這件事,我覺得根本沒什麼好看的,你要去自己去吧!」他返身就跑。他的朋友卻拉住他的衣服不放,說:「今天一定要去,不能讓你跑掉。」他乾脆把衣服脫掉,又跑。朋友又追,然後拉住族姓子的褲帶不放,說:「不管如何,我希望你來見見佛,佛的智慧、德性,你一見就會知道他修為有多高,不像你想的那種簡單人物!」

族姓子嫌囉嗦,把褲帶解下又跑。手拉坯師傅還是後追他,現在沒有衣服,也沒有褲帶可拉了,他只好伸手拉住族姓子的頭髮。那時,族姓子心裡大驚,因為時印度有一條法律:「打人者罪算輕,但若是拉人家的頭髮就得判死刑。」族姓子心想:我的好朋友甘冒死刑之罪拉我的頭髮,這必定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他寧可犧牲生命,要我去見佛!

至此,族姓子才深受感動說:「好啦!好啦!你放開手,不要讓人家看到,我跟你走就是了。但是,你既然說佛是那麼尊貴的人,而我現在衣被你拉得亂糟糟,頭髮也亂糟糟,我先回家去梳洗乾淨,穿戴整齊再跟隨你去吧!」

族姓子真的穿得很端莊去見迦葉佛了,這位手拉坯年輕人很虔誠跪拜頂禮,而族姓子卻驕倣抬頭挺胸地、兩手垂下,連問訊都沒有。迦葉佛還是很慈祥地招待他們坐下來,然以智慧辯才和內心的德性,折服這位倣慢的年輕人。佛的每一句話所引用的每一個事實,無一不讓這位族姓子折服,族姓子不由得五體投地向佛求皈依。從此,兩人就在迦葉佛座下修行,並且互相鞭策鼓勵。」

佛陀講完故事後說:「你們知道那位手拉坯師博──引導驕傲的族姓子進入佛門的人是誰嗎?就是我釋迦佛呀!那位驕傲的族姓子是誰?就是現在的阿難尊者。他當時雖有智慧,卻因為傲慢而自我障礙,有三次因這種心理障礙,而拖延了見佛聞法的機會。」

諸位,這個故事可以警惕我們不可有傲慢的心態,有驕傲之心就會障住自己往前進步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7-2010 04: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啞吧和尚悲心掘井除乾旱

傳說采石磯曾經有好長的一段時間沒有下雨,八個月至一年當中,連續豔陽照的炎熱天氣。所有的井都陸續乾涸,連原本滾滾而來、浩蕩充沛的長江水,也變成細長的水線。

長江附近幾百里的人家所需的用水,都得到長江汲取。他們為了取水,必須越過幾十里的乾旱地帶,有的人因此跌傷了腿、折斷了腰;有的人從幾百里的地方趕來,想利用牛車來載運食用水,可是有些牛還沒到水就突然倒地暴斃;大家覺得很奇怪,就把牛的肚子剖開,發現裡面裝滿泥砂,原來連牛也受不了乾,旱因此把較濕的泥砂吃到肚裡去。由此可見當時的人和家畜,受到極大折磨和損害。

長江附近五六里的山丘上,有一座廣濟寺,老師父帶領弟子在內修行。弟子中有一個啞吧和尚,全寺的用水就是由他去擔提。啞吧和尚經常看到有人為了提水而折斷了腰,也看到強壯的牛突然倒地死亡,看得心痛如刀割。

由於長時間來都缺乏飲用水,鄉民都有祈雨的共同心願,整天有人陸續到寺院哭求賜水。

一日天黑之後,全部人都回去了,啞吧和尚就到觀世音菩薩法相之前,非常虔誠地祈禱。直到凌晨時,他突然全身發熱,一股熱氣集中到雙手,他心裡一,看到雙手冒水,水珠遍布於掌心。

他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趕緊跑到方丈室找他的師父。老師父聽到他咿咿呀呀的聲音、又看到他滿手的水珠,就知道啞吧弟子整晚都在佛前祈求。老和尚向啞吧弟子說:「是觀世音菩薩對你的啟示吧!菩薩的意思是:這次的乾旱,必須借重你的雙手才有救。」

老父這些話,開啟了啞吧和尚的心門,他內心突然之間靈光一現,知道與其用雙手求菩薩,倒不如發揮雙手的力量,去解除乾旱的災難。於是他跑到寺外。古人說:「以石探水脈」,所以他每三步就丟一顆石頭。跑了將近一百步時,石頭丟去正好滾到一棵楓樹下。

樹下長了一欉草,草之中似乎有股綠色的水霧。那時,他想起師父講過的一句話:「青霞起處心有泉」,意思是說某地若有股青氣,那裡一定有泉水。因此,他跑到草欉裡,用一根棍子插著做記號,然後開始破土挖井。

挖著挖著,他回想起自己幼年的遭遇……。

原來他並不是天生下來是啞吧,當年,他還是牧童的時候,還會唱好聽的山歌呢!那時,同樣發生乾旱,他家鄉有一位大財主,把全鄉唯一的泉脈封鎖住,鄉人都很貧困,對此也無可奈何。小牧童和其他在外面工作的莊稼人,實在渴得無法忍受,於是到各處尋找另外的水源。結果,他們找到一口古井,可是,裡頭的水已經發黃,表示這口井已廢棄很久了。

小牧童看到水,心裡非常歡喜,也不管水是清是黃,馬上先捧喝了一口。可是,水一到喉嚨又熱又辣,他想喊卻無法出聲,別人也跟著要取水喝,他趕緊咿咿呀呀地要他們不要喝水。從此,他就變成啞吧了。

那時,同伴要他一起回家,但是,小牧童不回去,他心裡擔心還有人會來喝水,所以決意守候在井旁。直到百里之內的人都知道這口井是「啞泉」而不敢取用時,他才離開啞泉,跑到廣濟寺當和尚。

啞吧和尚一邊掘井,一邊回想著自己的過去。這時,他猶豫了──如果這口井掘出水後,是口啞泉怎麼辦?別人喝了也像自己一樣變成啞吧,那怎麼行呢?但如果不挖這口井,鄉人如何度過乾旱?

終於,他暗下決定,當這口井出水時,他要先喝第一口,即使喝了會死,也心甘情願。

於是,他繼續不斷地挖井。白天回到寺裡工作擔水,晚上就去開井。然而,人的體力畢竟有限,漸漸地,啞吧和尚愈來愈消瘦。

老和尚發現啞吧弟子日漸消瘦,就開始注意他的行動。有一天晚上,看到他出去,於是暗中跟隨,終於發現啞吧弟子的掘井行動。老和尚非常為他的勤懇所感動,於是拿了一條繩子和水桶,在上面幫弟子把砂往上拉。往後師徒倆就結伴開井。

老人體力總是較差,無法忍受白天工作、晚上掘井的辛勞,但是老和尚還是勉強支撐,直到過年之前的某一天,弟子們發現師父有異樣,趕緊圍過來看師父,老和尚以微弱的聲調說:「啞吧弟子天天晚上去掘井,希望大家發發心去幫助他,也祈求觀世音菩薩助他一臂之力!」說完,老和尚頭一低,就安詳往生了。

而此刻啞吧和尚仍然在洞中挖掘,老和尚的弟子們跑到井邊喊他,可是一直沒有回音,他們拿著火把到洞中探看,發現啞吧和尚也已奄奄一息,但是,手中抱著一塊大石不肯放開。大家喊他,他無力地睜開眼皮,向大家指著石頭。大眾師把他扶到地面上,然後趴向大石頭細聽,大家聽了不禁歡呼──因為石頭下面有泉水湍流的聲音。

於是,大家合力把大石頭往上吊,吊起來一看,是個五彩繽紛的結晶石。然後再往下挖,很快地,這口井真的冒出水來了。

啞吧和尚聽到大家的歡呼,強打起精神咿咿呀呀地叫喊,年紀較長的人會意地說:「他要喝第一口水!」於是啞吧和尚舀起一瓢水,喝了一口。

當這口泉水吞下時,啞吧和尚竟然開口說:「好甜呀!好涼呀!」幾十年來無法講話,現在他奇蹟似地又恢復講話的能力,大家都非常驚奇與感動。

看到這一幕,大家都歡喜地捧水來喝,又把桶子往井裡去。可是,繩子突然斷了,因為這條繩已經用了將近一年舊了,桶子被伏流沖走,再怎麼撈也找不到。

隔天,有人發現長江的水也漲起來了,而且在江邊發現那個水桶。因此,當地人傳說啞吧和尚挖的井、地裡的伏泉水道通達長江,而水脈是被那塊大彩石壓住,所以長江也缺水。當石頭被吊起來,水脈即打通,所以,江水跟著多起來。

啞吧和尚知道老和尚往生後,為了感念師父,就親手把那個大彩石刻成香爐,供養師父。那是一個彩色的石香爐,後來,當地便改名為采石磯,以紀念啞吧和尚挖井的辛勞。

旱災,啞吧和尚然能夠以雙手之力,開出一口井,解除了百里之內所有人家的危難;這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但是,他做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10 10: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無瞋無爭隨緣地樂逍遙──米老大的愚人哲學

[淡泊知足的人生]

據說,在安徽省的一個鄉村,有一個人,他出生未久父母即亡故,他在非常貧困的環
境中長大,那種環境,連生活都很難維持,怎有餘力讀書呢?他沒有讀書、不識
字,也沒有人告訴他姓什麼,叫什麼名字。

他天天為了三餐而付出勞力、努力工作,他告訴雇主說:「我只要有米吃就好
了!」因此,大家就給他一個外號「米老大」。

歲月不留人,他從少年漸入中年,結婚生子後,還是天天為三餐的米糧而奔忙勞
作。他家住在山邊,所以,他就砍柴去賣,這是他換取米糧的來源。

米老大非常老實,他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計較,他砍的柴也很乾,品質又好,因此,許
多人都喜歡買他的柴。有一天,他砍好柴後就要送往城裡賣。路上遇到一個非常有
錢,但極慳吝貪小利的人,他知道米老大的柴又乾又好,於是就在半路上攔住米老
大,說:「我要買你的柴!」米老大很高興,貪小利的富人說:「你這一擔柴要賣多
少?」米老大說:「以前像這樣的一擔木柴,人家都自動給我三百文錢。」

富人說:「我家很近,你少走一段路、少費力氣,我看一百文錢吧!」米老大用手數
一數,三和一差太多了,不夠買米。富人又說:「那就二百文錢好了!」米老大數一
數還是不夠買米,就想:「不賣好了,我還是多走長一點路。」富人又說:「哎
呀!不要走那麼遠了,二百五賣給我吧!」米老大想,再拖下去也浪費時間,就
說:「好啦!好啦!賣給你了!」

富人見他老實,要求他幫忙把柴擔到家裡,堆好之後,錢還沒給,又問:「你到底叫
什麼名字?」米老大老實地說:「我沒有名字呀!」

[無所計較樂逍遙]

慳貪的富人因討不到便宜,心裡有氣,便說:「你沒有名字那多奇怪呀!我幫你起個
名字吧!」米老大說:「那很好呀!活了一大把年紀總算有人替我起個名字,真謝
謝。」富人說:「我幫你取個──米田共。」米老大說:「嗯!聽起來不錯,一向人家
都叫我米老大,米田共,那很好呀!太好了!」

慳貪者又故意問他:「米田共!你有幾位令尊?」米老大問:「什麼是令尊?」富人
欺侮他不識字,故意整他說:「令尊就是你的孩子。」米老大恍然大悟地
說:「哦!令尊就是我的孩子,我來數數看,嗯!我總共有十個令尊。」米老大是個
熱情的人,於是反問道:「請問你有幾個令尊?」

富人聽到這一反問,臉色變道:「笑話!你怎麼問我有幾個令尊?我的令尊已經死
了!」米老大說:「哦!好可憐!你的令尊都死了,我有那麼多兒子,乾脆一、兩個
給你當令尊好了!」富人一聽非常生氣:「豈有此理,你竟然要把孩子讓我當令
尊!」

米老大看他那麼生氣,非常奇怪,就說:「你買我的柴,又好意送我名字,而我好意
要把孩子給你當令尊,你為什麼動氣?看來你有意要『吃』我這個米田共!」

米田共是什麼?是「糞」,富人氣得拿起棍子要打他,米老大更奇怪了,心想:這個
人到底怎麼了?沒事發這麼大脾氣,不理他。米老大拿起扁擔輕輕鬆鬆地回家了。

諸位,不計較的人,人家罵他,他也不知道。罵他是糞,他心裡還非常感恩,譏諷他
有好多個「令尊」,他也不覺得怎樣,因此,還好意地要把孩子送給對方當令尊。人
家要佔他便宜,他卻毫無知覺,這也是一門哲學──愚人哲學,人生的「愚人哲學」我
們應該學呀!

[心靜即道場]

有時,自己的心靜不下,正因為「不夠傻」,能夠再傻一點,心境就會清靜。像那位
米老大,他傻傻地做、傻傻地過日子,心中沒有一點兒煩惱,這種環境他過得很平
靜,儘管他必須付出勞力,才能換取生活米糧,不過,他過得逍遙自在!

那位慳貪的富人,他一天到晚想佔人家便宜,結果多麼苦惱啊!狡猾聰明的人到底也
快活不了多少啊!

所以,「心靜即道場」,心不靜即亂境生,因此造業不斷,現在的社會呈現動與亂的
形態,心動則一切人事皆亂,因此,造罪犯案者愈來愈多。學佛要學「靜」,希望諸
位把心調理得清靜,靜心即是道,直心即是道場,請大家好好下功夫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8-2010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富樓那南蠻弘法

佛陀世的時代,弟子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有一天到佛的面前,很虔誠地跪在佛前,要求佛陀讓他去弘法,而且他選擇的地方是最南端、最野蠻的區域。

佛陀對他說:「弘法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要弘法必須難忍能忍,你有這分生忍、法忍的毅力嗎?」

彌陀羅尼子回答說:「我既然身入佛門,就要把生命奉獻給眾生,生命都願意捨了,還有什麼生忍、法忍不能忍呢?」

佛陀說:「有這種精神很好,但是南方野蠻的人,他們根本就不講道理,你去弘法如果他們不願意接受呢?」

彌多羅尼子說:「他們若不接受,我可以用漸進的方式,不斷說服他們。」

佛又問道:「如果他不但不接受,還要反抗你,那你要如何?」弟子回答說:「假使他們反抗,我必須忍受一切來克服。」

佛陀再問:「如果他們對你破口大罵呢?」

弟子說:「我要感激他們,因為他們只是罵我,而未打我。」

「假使他們動手打你呢?」

「那我更要感謝他們,因為他們只以拳頭打我,還沒有動力拿棍來傷害我。」

佛陀又問:「如果他們真的拿刀棍傷你呢?」

弟子回答:「我仍然要很感激他們,因為只傷到我的皮肉,沒傷到我的生命。」

佛陀更進一步逼問:「如果他們刀棍不留情,把你打死呢?」

弟子依舊回答:「我還是很感恩,人生就是因為有了這個身體,才有種種的苦。我既已聽聞佛陀的教法,體會了真理,然後把這個身體奉獻給眾生,為眾生而犧牲、為法殉道而棄命,那我的生命即得到尊嚴的解脫。所以,我要感謝他們完成我的菩薩道業。」

這才是所謂的宗教家呀!

明知前路艱難坎坷,但他心裡早已有了準備,不管眾生對他是罵還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為要弘法利生,而毫無畏懼,甚至犧牲性命於野蠻的人群中,他都毫無埋怨,還要感激那些野蠻的眾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棄命必死」對於菩薩行者並不為難,因為他的生命觀已超然,不懼一切磨難。

宗教的信仰者,需有超越生命的情操,好好利用生命的功能。雖然佛陀說:「棄命必死難」,但我們應善用這段生命功能,即使是捨身為眾生也在所不惜。縱然是難,也不為難,這就是「難能可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8-2010 0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波斯匿王減胖記

佛在世時,於舍衛國為弟子說法,他的身邊繞了上千的比丘和比丘尼,連城中的女居士,每天都會三度來到佛前,聽佛說法。

在那時,舍衛國國王波斯匿皈依在佛的座下,為佛的在家弟子,他曾經有這樣一段趣聞。

波斯匿王的身體不知怎麼一直發胖,胖得行動困難,連坐、臥都不便,既懶得動又嗜睡,直到看醫生、吃藥都沒有效用時,他才想到佛陀。他想:「佛乃是大醫王,我應該請求佛教我療法。」於是他就去見佛。

波斯匿王身體肥胖得需旁人扶持才能步下鑾駕走動,至於禮拜佛陀,則根本無法做到。他便坐在一旁,稟告佛說:「因為我發胖成病,以致行動不便,請佛寬諒我無法禮拜您。」佛說:「不要緊,你可坐在我身邊,談談你的近況。」國王就請問佛:「佛陀啊!不知我是什麼業,身體一直發胖,行動笨拙不得自在,我要怎樣才能恢復過去輕安的生活?」

[佛陀開示發胖五因]

佛告訴他:「人之所以發胖,有五種原因。第一是數食──整天進食不斷,吃了很多餐;再來是──喜眠,睡眠多時,好閒懶動……;第三是──驕傲,態度驕慢,只會指使別人,卻不肯自己動身用力;第四是──無愁,心無所思,從不肯用心思考、探索人生的真理;第五是──無事,凡事不肯躬自親身去勞作……。就是這五種原因,以致得『發胖症』。」

國王聽了,覺得很對,慚愧的說:「我就是這樣的人。」身為國王,他的廚師整天都在為也的餐飲忙碌,而他就從早吃到晚,甚至娛樂時,眼看宮女舞蹈、耳聽歌樂,還是不停的吃;沒事就是睡覺;而且他驕傲無度,習慣大聲罵人;他雖已皈依佛法,卻從沒想過生死大事,更何況是國事,所以他無愁於一切事物;無事則整天享受。這些都是使他發胖的原因。

於是,他在佛前發願改過──現在開始要用心關懷自己的生死大事及國民國事,要培養溫柔的態度,以寬心待人;也要節制睡眠時間,控制飲食。他發願後,回去便交代廚師每餐送飯來時,要提醒他運動、節食、多珍重,就這樣開始每天自我提醒,每餐酌減飯量。他的飯量一直減少,進餐次數漸減;睡眠時間也縮短,並盡量以佛的教法,在心中思考生死大事;且養成運動的習慣;時時關心周遭的事物,凡事皆親自去察看、瞭解。

如此,他的體重一天天減少,身體也就一天天的結實。到能行動自如時,他就到佛前,在遠遠的地方便下轎,以輕安的步伐走向前禮拜,叩謝佛陀所授予的妙法,使他能節食、減睡、運動,修養心性,然後親自處理國事,因而重獲健康。

[心有妙法自輕安]

諸位,這雖是佛在世時的故事,不過現在的社會也有很多人發福,罹患肥胖症者不少,這都是因為數、喜眠、驕傲、無愁、無事所致,若要行動自如,一定要身心輕安,如此才是無礙、健康、幸福的人生,這也需要大家時時奉行佛法。心中有妙法,自可身心輕安。請諸位多用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10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警惕無常,歡喜消業──佛陀生病的時候

人體生病有時候是對人類的一種警惕,讓我們知道人生的無常,不知道什麼時候病苦災難會來臨,警惕我們要趕快把握人生──今天不做、今天不做、今年不做,不知道是否還有明天、明年可做?因此而能時時刻刻警惕自己不敢鬆懈。

不只是人體凡夫身有病是正常,連佛也會有病啊!

有一天佛陀和阿難出去托缽,他們居住的地方和人群聚居的地方有一段距離,當走到樹林和鄉村交界處時,地上有很多斷落的樹枝和竹刺,佛陀一不小心腳底刺到斷裂的樹根,痛徹心肺,弟子們趕快把他扶回居住的精舍,他痛到昏過去。

二千年前醫學並不像今天這麼發達可以送到醫院去,他們用土方為他敷傷,可是佛陀的腳仍然又痛又腫,人也昏迷不醒。很多弟子都非常的擔心,在家的居士也很驚慌,怕佛陀因此而消失在人間。

一位大臣匆匆忙忙的跑住王宮內向國王報告:「不得了啊!佛陀的腳被樹枝刺傷,現在非常的危急。」

國王聽了這個消息,心中非常著急,等到心定下來時說:「我們現在趕快去探望佛。」車子到精舍門口時他就趕快下車,並把王冠拿下,衣服整理好,表示對佛的敬重。

他恭恭敬敬的跑到佛陀的床前,看到佛陀仍舊昏迷不醒,他就屈膝在床前,牽著佛的手說:「佛啊!我是阿闍世,我聽到你受了重傷馬上趕來。佛陀!您一定要憐愍眾生,您走不得啊!世間國家都需要您啊!」

佛陀睜開眼,牽著國王的手說:「你起來坐著。」國王就坐在床邊,佛陀也由弟子扶著坐了起來,弟子們全都圍靠過來,佛陀又開始為他們說法了。佛陀向四眾弟子說:「人在世間,總是乘業而來;帶業而去卻又乘業而來。」

佛說:「過去生中,我雖然生生為行善道,但難免也有一些觀念錯誤;一念差錯,千劫難逃啊!所以每一世我都歡喜的消業,雖然該消的業消了,但未消的餘業猶存,所以我還繼繼在消受餘報啊!」

[身病心不病]

諸位,我們聽了這段小故事,就可以知道佛陀雖然已經成佛了,但他的身軀還是父母所生的肉體啊!所以一枝樹枝都可以傷到佛的腳,細菌也會使他的傷口腫起來,疼痛不已啊!甚至到昏迷的程度;何況我們是凡夫呢?

正因為我們是凡夫,所以更該知道身體病痛是正常的事,只身病心不病,身體有了小病痛就要視為自然的現象,更要時時警惕自己人生無常。要好好把握人生,提醒我今天不做,不知是否還有明天可做?

我們有一分的力量就要趕緊付出,付出才是我們的本分,助人也是快樂的根本,如果我們都能這麼想,做一分就可得一分。

反過來說我們如果做了一點點,就想說我已經有在做了為什麼還會再生病?那就不只是身在病,連心也有求不盡的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9-2010 0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一步登天的空中樓閣

波斯國有一個大富翁,很有錢,但卻很吝嗇,而且很少出門,見識也不廣。他每天所想的就是怎樣自己更有錢,讓別人羨慕他,同時藉機炫耀他的財富。可是,他從來不想多充實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有錢也有學問的人,真是可惜。

有一天,他聽人家說,另外一個富翁蓋了一座很豪華的三層樓房,他很好奇,於是想去看一看。當他來到富翁的新樓房,果然看得目瞪口呆,這座樓閣不但華麗,而且所有的建築材料都是很名貴的,連雕刻都非常的精緻細膩,樓閣高高的聳立在空中,像是從天上降下來的。

他回到自己的家後,就日思夜想,希望自己也能擁有一座像這樣高聳在空中的樓閣,於是,他就把建築師找來,問建築師:「建造一座像那樣的房子,需要多久時間?要花多少錢?」建築師估計了一下,便回答說:「至少要一年的時間,而且要花一千兩黃金。」

富翁一聽要花那麼久的時間,和那麼多的錢之後,想了一下,就說:「我不要第一層,也不要第二層,如果第三層能夠像那樓閣一樣,聳立在空中就好了。你看這樣,需要花多少時間?多少金錢呢?」建築師很生氣的說:「絕對不行,沒有第一層和第二層,我根本沒有辦法直接蓋第三層,我看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於是,富翁又找來好幾個建築師,告訴他們相同的蓋法,但是,就是沒有一個建築師答應蓋樓閣,而且每個人都很生氣的離去。當然,富翁的空中樓閣也就始終沒有蓋成。

像這樣沒有堅固的基礎,怎麼可能蓋得出高樓大廈呢?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工程,一開始一定是先建好根基,然後才一層一層的往上搭蓋,這和讀書的道理是相通的。讀書也一定要從基本,好好地、慢慢地,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學習;要不怕麻煩,也不可做一天休息十天。像那位富翁想蓋樓閣,卻存有「一步登天」的心理,就永遠無法達到理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9-2010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仁慈的種子

很久以前,有一位小沙彌跟一位得道高僧出家,小沙彌孝順聽從,奉侍至誠。

有一天,這位高僧看出小沙彌七日後必死,內心非常難過。於是,高僧把小沙彌叫來說:「小沙彌,你很久沒有回家看你母親了,今天去探望母親吧!也好盡人子之孝,八天之後再返回寺院。」

高僧叫小沙彌返家,是因為知道小沙彌七日內必死的緣故。哪知道第八天以後,沙彌回來了,高僧大奇,又看到小沙彌臉色光彩奪目,更加不解,就問他:「孩子,我一生料事如神,料你在七日之內必死,為什麼今日第八天,你卻還能回來,而且看到你的相貌,已沒有凶厄之氣,這是怎麼一回事?」

沙彌傻了,自己也不清楚,不知道如何回答師父?高僧立刻入定,沒多久就查明原因。他問小沙彌說:「孩子,你回家看母親時,半路上可曾救過許多螞蟻?」沙彌說:「是!師父,我在回家的半路上,看見一群螞蟻被水困住,眼看就要被水淹死了,便用木棍幫助他們脫險。」

師父說:「唔!古德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心田中具有仁慈的種子,所以救了無數生命,將來一定能得高壽,後福不淺。你要記得,在心田中種下好的種子,才能結好的果實,所以,以後你要常以救人利世的慈悲精神,救度生靈,利益眾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6-2024 02:43 PM , Processed in 0.08567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