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12-11-2022 09:31 AM 编辑 
 一个是担心【没有】的代言人,
 一个是害怕【有】的代言人。
 
 智慧代言人佛陀对【有】的代言人 说:
 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诸法因缘生,“有”之實質捨棄,缘谢法还灭,
 依正慧以如實觀世間之滅者,則此世間為非有者。
 
 智慧代言人佛陀对【没有】的代言人 说:
 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非常恒,“有”之實質捨棄,非無非有,
 依正慧以如實觀世間之集者、則此世間為非無者。
 
 智慧代言人佛陀对两位代言人 说:
 說“一切為有,”此乃一極端。說“一切為無,”此乃第二極端。
 依止於 有 與 無 之兩[極端]。是為正見。
 如來離此等之兩端,而依中道說法。如是乃正見。《因缘相应》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
 隨明於有智者則生正見,《道相應》
 
 
 
 |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7 10: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老实说... 你觉得几个人看得懂~?
  
 不过...
 这只是道家五行的入门...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7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因缘法,变成“有“和”无”,“常“跟“断“的两边? 你真的知道,真的清楚。。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7 01:4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7 03:3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雖然很多人熟讀十二因緣經,但是也很忽略此經。 此經精髓=法眼,法之根,一切從此展開。
 所以佛陀說經第一要點,先得法眼。
 法眼是慧知。
 從慧知基礎才能進入智知。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7 05: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依止於 有 與 無 之兩[極端]。是為正見。 
 ---------------------------
 
 有就是有, 沒有就是沒有, 哪來的中間?
  還有, 迷戀中道的佛教徒特別強調沒有善沒有惡,善與惡的中間就是中道。
 那麼, 強盜與施主的中間 。。。 傳教士與妓女的中間 。。。 強奸犯與被強奸者的中間 。。。
 
 是中道啦? 糊塗道才真。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26-1-2017 05: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因为我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所以难免会产生许多问题。
 
 现在先提出两个问题,
 
 请问楼上几位,你们认为
 什么是【有】,【有】的定义是什么?
 什么是【没有】,【没有】的定义又是什么?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7-1-2017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智慧代言人佛陀对所有提问者说:“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7-1-2017 1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即使你知道明白理解, 也是会产生许多问题滴~
 
 南传经里的佛陀,
 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
 
 我印象中,
 单单在阿难记忆中的佛陀,
 产生的问题也就不少了啊~!
 
 智慧人 路过...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7-1-2017 03: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  | 
 
 发表于 29-1-2017 12:1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9-1-2017 02:32 PM 编辑 
 一粒种子, 在土地里开始发芽,有水的灌溉阳光的照耀,成长成樹然后结果。从种子到树到果实,这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这里的有并非常有。而有前因后果,中間有其它的助缘才能完成。
 若种子坏了,或没有充足的水就不能长成树,也就没有后來的果。此灭故彼灭,此无故彼无。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9-1-2017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9-1-2017 12:44 PM 编辑 
 《雜阿含經》卷10〈262經〉:『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9-1-2017 02:3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念弥陀 发表于 29-1-2017 12:41 PM《雜阿含經》卷10〈262經〉:『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 ...
对啦。缘起法就是中道。
 | 
 |  |  |  |
 
|  |  |  
|  |  | 
 |  | 
 
 发表于 31-1-2017 0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8-2-2017 0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以为已经知道明白理解什么是【佛法】,
 其实我是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什么是【佛法】,
 我才会
 执著有,
 执著没有,
 执著有没有,
 所以我难免会产生许多问题。
 
 从前(早在为五位苦行者初次说法时)和现在,诸比丘,我只说苦和灭。《中部》第二二经
 我已向你们指出解脱的方法。法──真理要自己来证悟。《中部》第三八经。
 自己是你们的皈依处,还有别的什么人能作你们的皈依处呢?《法句》第一六零偈。
 【佛法】是指导如何离苦灭苦,
 并不是要求我必须要让谁谁谁会懂,
 可是我却时时刻刻要求谁谁谁会懂,
 更时常逢人就说
 这是什么什么,
 不是什么什么,
 应该这样这样,
 不该那样那样,
 还天天 C & P,
 怕死人不知道,
 其实我并不懂,
 我以为我知道,
 确实也只是我以为吧了,
 事实上我们都是这样的,
 我以为知道明白理解什么是【有】,
 其实我都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什么是【有】。
 諸比丘!何為有?諸比丘!此等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是。諸比丘!以此謂之有。《因缘相应》
 这是佛陀对【有】的定义,说明什么是【有】。
 以何為苦耶?名五取蘊。以何為五耶?謂: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此名為重擔。此名為苦。《蘊相应》
 这些也是佛陀说的。
 
 佛陀告诉我们
 因为有取故而有【有】,
 也因为有【取】故而有【苦】,
 佛陀说【有】只是为了让我们知道明白理解什么是【有】,也告诉我们为何会有【苦】,
 佛陀之所以说【有】说【無】,
 是为了要让我们知道明白理解,
 是为了要让我们知【苦】離【苦】,
 不是要我执著什么是【有】。
 可是我们都
 非常堅持的
 执著去证明有,
 执著去证明没有,
 执著去证明有没有,
 执著的以为能够证明有,
 执著的以为能够证明没有,
 执著的以为能够证明了,
 我
 就不会再有问题,不再有苦。
 
 佛陀说的【有】是 色有、無色有、欲有,
 色有 = 所有的物质。
 無色有 = 所有的非物质。
 欲有 = 所有精神上的欲望。
 简单来说
 我
 面對的所有事物都是【有】,
 包括
 我
 看到的,看不到的,
 触摸到的,触摸不到的,
 感觉到的,感觉不到的,
 当然也包括我执著的 有,执著的 没有,执著的 有没有,
 佛陀教导我们知道什么是【有】,为何【有】
 欲有、色有、無色有是。以此謂之【有】。《因缘相应》
 有取故而有有,此有故彼有。
 诸法因缘生,緣取而有有。
 重点在
 法、因、缘无常,如果抓住了常之實質,就无法明白。
 抓住了【有】之實質 = 執著 = 取 =【有】= 苦
 
 佛陀说
 只要我之知识对此四真谛、三阶段与十二方面之真实观察不完全清楚,我就不说我已在世间证得无上菩提。但当我之知识对四真谛清楚时,然后我说我已在世间证得无上菩提。《大品》第五卷第四二三页。
 佛陀已经 清楚知道明白理解。
 
 佛陀也教导我们如何清楚知道明白理解何为【無】,何为【滅】
 诸法因缘生,缘起,无常,缘起缘灭,非無非有,無取故無【有】,【有】之實質捨棄,此無故彼無。
 無取故無【有】,【有】之實質捨棄,此無故彼無,取滅乃【有】滅,此滅故彼滅,缘谢法还灭。
 佛陀也说
 作为我自己的生、老、病、死、忧和染污,我看到这些东西的危险性,就寻求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忧、不染和脱离烦恼的无上安乐──涅槃。我已证得(意为我已体验到)。智慧和先见在我心中生起,不可动摇的是心的解脱。这是最后的生死解脱,今后不会再有“有”,即不会再有生死。
 諸比丘 ! 以何為苦滅耶 ? 彼渴愛之無餘、離欲、滅盡、捨離、定棄、解脫、無著。諸比丘 ! 此名為苦滅。《蘊相应》
 
 無愛故無取,無觸故無受,
 無受無取 故 無【有】無生無滅,
 無【有】=【有】之實質捨棄,
 無【有】用文字表達就是
 無 =【 無 】 =【   】=
 
 而
 人
 却爱
 坚持的想去证实【   】是不是有没有,
 事实
 結果证明
 人人都
 抓住了
 有
 沒有
 之實質。
 为何?
 只因为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什么是【有】,
 所以人人抓住而拥有了【無明】,
 何為無明 ?
 無知於苦,無知於苦集,無知於苦滅,無知於趣苦滅之道,以此謂之無明。《因缘相應》
 人 緣無明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
 人人 因此【有】我。
 
 我不知【苦】,
 因为
 缺乏正見,
 苦之智、苦集之智、苦滅之智、順苦滅道之智是。此名之為正見。《道相應》
 依正慧以如實觀世間之集者、則此世間為非無者,
 依正慧以如實觀世間之滅者,則此世間為非有者。是為正見。《因缘相應》
 苦生則見生,苦滅則見滅,不惑不疑,無緣他事,是彼智生。如是乃正見。《因缘相應》
 
 說“一切為有,”此乃一極端。說“一切為無,”此乃第二極端。《因缘相應》
 如來離此等之兩端,而依中道說法。如是乃正見。《因缘相应》
 
 有正見則生正思惟《道相應》
 我
 无正見何来正思惟?
 门都没,路都看不到,没掉进垄沟已经按着嘴巴笑了。
 
 无正思惟如何能知道明白理解?
 听說只要什麼都不想只需念念有词,将来自然就能知道明白理解,有人說他能明白,你相信嗎?
 何必酱辛苦争建学校,孩子什麼都不用学,将来自然都能上天成佛了,还念什么鬼书!番薯!
 
 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如何能正精進立正業?
 何必修身养性修鬼修马酱鬼麻烦!看看 C & P 师傅吧!先在 CARI 开个户头,再网上捞一捞自己感兴趣的,小手一抖,开个帖,福报到手,存存下就有了。
 
 我
 认为是这样这样的,
 我
 以为是那样那样的,
 一切
 只不过是
 我
 以为
 而已。
 
 我,知道明白理解无执著,不是悟,
 悟 是 知道明白理解无执著。
 
 
 
 | 
 |  |  |  |
 
|  |  |  
|  |  | 
 |  | 
 
 发表于 9-2-2017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快乐】代言人 
 【没有】、【有】的代言人,
 
 觉得没掉进水沟就很【快乐】了~
 
 
 佛陀说,
 还活着,就该很快乐啊~
 
 能呼吸,很快乐~
 能吃饭,很快乐~
 能上网,很快乐~
 能酸人,很快乐~
 
 不快乐~?『苦』
 记得思考,不快乐的原因『集』
 然后调整相对的想法/心态『灭』
 然后就能继续的... 快乐『道』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21-5-2017 10: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27-5-2017 02:17 PM 编辑 
 不同的角度看事物
 
 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持有不同结果的看法,是因为各自看事物的角度高低深浅远近不一样而出现的结果,
 在相同的角度才会出现一样的结果,虽然结果一样,但并不表示这结果就是事实的全部,这个结果只不过是事物的冰山一角而已。
 也因为看待事物的角度高低深浅远近不一样,影响了判断的结果,只有里外全面的看清事物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所有事实与真相。
 
 事实证明,有些问题,佛陀 保持沉默 是正确的。
 看看以下这段
 
 時,婆蹉姓之普行沙門,來至世尊住處,與世尊共會面……
 三
 坐於一面之婆蹉姓普行沙門,白世尊曰:“尊瞿曇!我是有者如何?”作如是言時,世尊默然。
 “然則,尊瞿曇!我是無者如何?”世尊再次默然。於是,婆蹉姓普行沙門即從座起而離去。
 四
 時,婆蹉姓普行沙門離去未久,尊者阿難白世尊曰:“大德!何故世尊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質問,不予回答耶?”
 五
 “阿難!餘若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問:“我是有耶?”答為“我是有”者,阿難!此則與常住論者之彼沙門婆羅門等相同。
 六
 然而,阿難!又餘若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問:“我是無耶?”答為“我是無”者,阿難!此則與斷滅論者之彼沙門婆羅門等相同。
 七
 阿難!餘若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問:“我是有耶?”答為“我是有”者,則順應餘以智慧所發現之“一切法是無我”否?” “大德!不然。 ”
 八
 阿難!餘若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問:“我是無耶?”答為:“我是無。 ”者,阿難!此愚昧之婆蹉姓以“先前餘非有我耶?其我如今則無。 ”則更增迷卻。”《无记说相应》
 
 佛陀之所以 保持沉默 是清楚知道后再以智慧与先见处理未来,非是无知的默默面对现实与未来。
 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
 不明白,知道了也不懂,只会自下定义,误己误人,
 理解了,不说也能辨别。
 
 有的人与常住論者一样用‘有’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结果自然是与常住論者同样的看到有。
 也有人与斷滅論者一样以‘没有’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结果当然与斷滅論者一样见到没有。
 这两者之间唯一的共同点就是 困 在【有没有之空间】里,导致无法以智慧發現“一切法是無我”之 事实与真相。
 
 虽然有人用‘苦’的角度来看世界,
 却很少人会与佛陀一样以‘缘起’‘无常’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更少人不是凭‘有’‘没有’之【空間】来决定一切。
 
 佛陀说的‘缘起’是以事实之『因果』来确定之真相,
 何為有?
 此等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 是以此謂之 有。
 有何故有 有? 緣何而有 有?『果』
 有取故而有 有,緣取而有 有。『因』
 而不是颠倒的以【因为这样所以有那样】来作决定。
 
 佛陀说的‘无常’是以『非 常、恆、永住而不變易』作定义,而不是用【有没有】来判断。
 
 佛陀说的‘苦’是由『‘缘起’‘无常’』作决定,而不是用【有没有】来确定。
 
 
 人们不理解‘缘起’‘无常’‘苦’,『无明』
 往往执意是不是有沒有,『贪』
 想多了自然出现更多的妄想,『生』
 深陷在【是不是】锲而不舍寻找【有没有】,『痴』『有』
 则只会在‘有’‘没有’之【空間里】重复的苦苦寻觅结果,卻苦于無法見到真相。『轮回』『执迷不悟』
 
 明白‘缘起’‘无常’才能理解‘有’‘没有’,『知苦』
 理解了‘事实与真相’,『见苦』
 不惑不疑了,『无明灭』
 才能‘修应修’‘舍应舍’。『灭苦』『苦灭』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27-5-2017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正法的遗孤 
 佛陀不说,只因为不是正法,智者不说。
 我说的都是佛法,只因为我是这样认为的,
 结果,我成为了孤儿。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27-5-2017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27-5-2017 05:49 PM 编辑 
 佛陀曾这样对人說
 诸比丘:我想,我已证之法,甚深、难见、难解、安静、高尚、完全超论证、微妙,智者能理解。但此同时代之人 高兴、沉迷、喜欢官能快乐。因同时代之人 高兴、沉迷、喜欢官能快乐,即难见此缘起,亦难见诸缘起法之寂静、“有”之实质舍弃、爱欲息灭、冷静、寂灭、涅槃。若我教此法,他人不理解,对我会生厌烦。  《中部》第二六经;《相应部》第一卷,第一三六页。
 
 为何佛陀知道了【法】也不说?
 而我什么也不知,却有没有的说个不停?
 
 佛陀不说,是因为知道【受教之人 高兴、沉迷、喜欢官能快乐,也因为同时代之人 高兴、沉迷、喜欢官能快乐,即难见此缘起,亦难见诸缘起法之寂静、“有”之实质舍弃、爱欲息灭、冷静、寂灭、涅槃 这些真相】。说了,结果只会导致人们更增迷卻这个事实。
 而我什么都说,只因为我还不知道什么是‘有’,也不明白什么是‘没有’,结果才乱乱说,这也是事实。
 
 佛陀知道受教的人不能明白,是因为了解‘人’的无明、执著与贪(不知何为苦,却想要这样 要那样),
 而我是因为不了解自己,‘执著的以为理解了’佛说的“法”,而认为有没有。
 
 佛陀证法,是真实观察完全清楚,确证他所理解的是正确的真相,所以佛陀“不说”,别的智者也能理解一样正确的真相。
 我却“相信”‘证’,不断的去‘证’,
 证明 是不是
 证明 有没有
 执著 证明 是 有没有
 
 而不是
 理解 什么是有,为何会有,
 理解 什么是没有,为何是没有。
 
 不知不觉。。。。。到了最后那一年,
 搞到什么答案都有,却认为什么都没有,
 结果不单我什么都不明白,别人亦不懂。
 
 其实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没有了正法但至少还会有轮回也还有苦,说不定还能够天地之间潇潇洒洒走一回呢!只是失去正法吧了,
 最后 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却有,虽然~没有鱼,虾也好啊。
 Ha ~ ! 虾米!又是 有没有?
 都说了“我以为明白了什么是‘有’什么是‘没有’”咯~,
 事实就只是我以为而已。
 
 唉~!
 再一次事实证明,有些问题,佛陀 保持沉默 是正确的,
 可以辨别【先知先觉】与【不知不觉】之间的差异。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27-5-2017 0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什么是事实? 【结果】
 对的是【结果】,错的也是【结果】,
 【结果】无分对错,是人把【结果】分对错,
 【结果】只是事实。
 什么是真相?
 隐藏在‘佛陀不说’的背后之内涵。
 
 ‘佛陀说的’含义也是真相
 何為生 ?
 緣無明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處,緣六處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愛,緣愛有取,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死、愁、悲、苦、憂、惱。此乃全苦蘊之集。此謂生起。
 
 一杯醋,原本就酸,无觸无受无取无識,酸从何来?人的甜酸苦辣都来自【缘】生。
 颠倒了才会认为【有因才有苦】,
 
 颠倒了才会不断的去‘找’因,颠倒了就认为‘有没有’因,才有没有‘果’,
 颠倒了才会不断的去找‘醋’,颠倒了就认为有没有‘醋’,才有没有‘酸’。
 
 佛陀教导我们知道什么是 贪、嗔、痴、无明与执著,以证实佛陀所说的“法”所言不虚,
 佛陀并非要我们去寻找证实 有没有,
 我们颠倒了则会制造更多的 有没有。
 
 贪、嗔、痴、无明与执著 是 【因】,
 【因】无处不在,【因】不苦,【因】非是苦,
 有因,人无觸无受无取无識无缘,人无苦,
 有醋,人无觸无受无取无識无缘,人无酸。
 
 不知道的人 以为有,
 不明白的人 认为没有,
 事实 两者毫无差别,
 真相 是 两者都不明白‘缘起’‘无常’,不理解‘有’‘没有’,
 结果 是 两者不知不觉的迷上了有没有,只因为 高兴、沉迷、喜欢官能快乐,
 却无人去理解什么是佛陀说【中道】之真相。
 
 人们对事物不明白就会自行定义,结果你有你的真相,我也有我的真相,你不明白我的真相,我也不懂你的真相,
 佛陀是真实观察完全清楚了解的知道事物之真相,只要能够真实观察完全清楚了解的知道真相,人人一样能明白佛陀所说,真相并非由你我他来决定是不是,更非由你我他自行定义,真相只是真相。
 对事物真实观察完全清楚了解才能知道真相,并非证实有没有真相,真相一直存在,只是『非 常、恆、永住而不變易』,
 真相非以 有没有 作定义,在於 清不清楚 知不知道。
 
 
 
 | 
 |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