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2596|回复: 196

真我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8-2011 1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12-8-2011 04:47 PM 编辑

哲学所涉及的研究范畴是其它学科的总和,它给出对世界本质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接受者的世界观。哲学是研究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问。范畴涉及到一门学科的最基本研究对象、概念和内容,哲学具有一般方法论的功能。但哲学却无法取代任何一门科学的学科,尽管它可以对科学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上面这两句话是从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对哲学的解释。详见: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3%B2%E5%AD%A6
http://baike.baidu.com/view/3330.htm

这主题要分享的也是拾人口慧,把人家的思想,综合性的归纳一下,主要是分享跟人有关的资料。只是学术性成分高一点,但还不能说完全是从学术的高度来论述。

希望这样可以帮助大家认识自己,真正的自己,故名 真我集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6 收起 理由
素还真 + 1 不错
Boilwater + 5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8-2011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12-8-2011 04:48 PM 编辑

大爆炸

现代科学怎么认识我们这个世界的呢?

从天文学来看,我们的世界是从1百多亿年前的大爆炸,然后从物质的简单到复杂的演化经过很长的时间不断的发展、变化到目前这个样子。
但是大爆炸是怎么来的呢?现代科学就还没解释得很清楚。不过已经有一种说法,就是从超巨黑洞来的。
关于黑洞的认识可以参考:
http://www.hudong.com/wiki/%E9%BB%91%E6%B4%9E

简单的说,我们目前这太阳系的太阳处在主星序阶段,当太阳的氢气完毕就会向内收缩,到了一定程度它里面就会产生高温,然后爆炸,形成体积很大的红巨星。然后就变成燃烧氦。当氦比较少了再回缩,形成密度大但体积相对小的白矮星。地球要是变成白矮星这样的密度,就比篮球场还要小。

白矮星的密度虽然大,但还在正常物质结构能达到的最大密度范围内:电子还是电子,原子核还是原子核。而在中子星里,压力是如此之大,白矮星中的简并电子压再也承受不起了:电子被压缩到原子核中,同质子中和为中子,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组成。而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可以这样说,中子星就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

在形成的过程方面,中子星同白矮星是非常类似的。当恒星外壳向外膨胀时,它的核受反作用力而收缩。核在巨大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高温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最后形成一颗中子星内核。而整个恒星将以一次极为壮观的爆炸来了结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天文学中著名的“超新星爆发”。当物质真真正正的没有空隙的填满时,比如说是大恒星的尸体,我们便称之为中子星。由于大恒星的坍塌对于它的核心产生的压力大于小恒星坍塌时产生的压力。所以这个时候,电子的静电能量已经无法支撑到白矮星的尺度了。这种坍塌不不仅把电子压缩的更紧,而且最终把电子压入了质子,压入了原子核中带正电的核。这样,带负电的电子进入带正电的质子里面,使得它们的电性相互抵消了,变成了中子。中子没有电性,没有排斥,宇宙为物质设置的所有距离都不存在了,物质真正相互碰在了一起。中子星如此高的密度使得光,宇宙中这种速度最快的能量也遇到了阻力,在中子星上射出的光都是弯的。那么当更大的恒星有更大的力量,继续在中子星的状态上坍塌,宇宙的物质会最终出现什么样的极限呢?答案就是物质的死穴,天文术语称之为黑洞   。

太阳现在的半径是七十万公里。假如它变成一个黑洞,半径就的大大缩小。缩到多少?只能有三公里。地球就更可怜了,它现在半径是六千多公里。假如变成黑洞,半径就的缩小到只有几毫米。

小黑洞可能爆炸,把它的能量转换给其它行星。而大的黑洞可以把小质量的物质吸过来吞噬掉,它的质量也慢慢更高。如果是质量太高的话它吸不了,黑洞会凑过去。这个高质量物质进去后黑洞承受不了就产生黑洞爆炸,黑洞的质量、能量会转移给这恒星。这恒星会在燃烧再慢慢变成黑洞。黑洞和恒星不断这么演化,到最后就形成了一个大黑洞。

我们知道一个有形物质的周围有它无形的类似场性物质表现形式,一般肉眼看不到。好像地球周围有它的引力场一样,这个高质量的黑洞周围,它的无形物质也就遍布了整个宇宙。当黑洞的引力向内绻缩到了一定程度,就在一刹那间消失。与其相对的斥力在引力消失的时候就因它的惯性作用一下爆炸开,这就是宇宙大爆炸了。

这时物质状态非常均匀,往外散开的时候互相碰撞。碰撞出不同性质的物质,碰出什么样的信息就形成那种信息的物质。
物质就在这样的基础上慢慢变化变成目前的阶段。大爆炸时物质向外运动的速度是可能超光速的,这种速度叫做相速度。爱因斯坦说过在宇宙间,在两个非常远的距离,这里一动,另一端同时会动,叫做相速度,但这必须在非常均匀的相态里面。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Boilwater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8-2011 03: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15-8-2011 06:36 AM 编辑

大爆炸那一刹那得冲击时,物质向外运动时会随机冲出各种连接状态。一部分会形成具引力、辐射力的结构。
然后才进一步演化成粒子、元素和物理世界的一切。

中国古代的哲人对这世界的认识就基本上属于朴素的唯物观点来理解,神学思想不是占主导地位的。
老子就说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虽然有的也不正确,比如“独立而不改,。。”
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水平还不是很高,所以不可能说是:“道生辐射场,辐射场生粒子,。。。”
不过在当时他认识到的这个观点是基本符合目前科学的认识,尽管如此也可以算是很了不起了。

《管子.内业》:“搏气如神,万物备存。能搏乎?能一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勿求诸人而得之己乎?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对于认识世界的原理,中国古代也很少归结于外来的神。

古时候的人物质条件比较差,生活比较简单,所以一小部分人在各别情况下达到较高的智慧水平是可能的。所以这极小部分的人对这世界的认识比一般人深刻。

这里不是说道家思想有多高,只是要肯定他这方面的思想的立脚点是符合现代科学的。但在古时候,使还没有认识到辐射场、粒子这些物质的。现代人研究古代思想就很容易因为认同其中一小部分观点,就把该思想体系的内容全盘接受下来。没有辩证的态度来看待一门学问,的确是很可惜的。

辩证的思维方式在古希腊、印度和中国就有了。
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从《道德经》、《易经》来的。马克思主义从德国产生,在法国和英国完成,但唯物辩证法是从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发展出来的。因此如果说马克思的基本思想是来源于中国古文化也不为过,以中华民族来说它不是进口货,是外国加工后的东西。唯物辩证法进入中国后很快就被接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1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期待更多资料可以参考一下。有点担心大爆炸学说是一门伪科学。
目前还是客观观察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8-2011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12-8-2011 04:50 PM 编辑

地球的生物进化

在中国的东岳泰山,位处山东泰安县内,长200公里,山势雄伟突兀。
泰山的岩石构全部是古老的泰山群花岗混合岩,它们形成于25亿年前的太古界地层,是现今世界最古老的岩石之一。
但地球的诞生可追溯到45-46亿年左右,地球上的生物是怎么进化到目前这个阶段的呢?

我们今天仅对地球近6亿年来的这段历史了解得比较清楚。 为地球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主要是靠当时形成的岩层和所含的古生物化石记录下来的;地球上的生物虽然早在30几亿年前就已出现,但长期停滞在很低级的阶段,主要是些低等的菌藻植物,它们留下的化石,说明的情况不多,而且保存这些化石的岩层,又大多经过程度不同的变质,这就使地球这段早期历史更加不易了解。只是到了距今约6亿年前,较高级的生物大量出现了,并有大量未经变质的沉积岩层和动物化石保留下来,从而提供了许多比较可靠的材料。所以,现在关于地球的6亿年以来的这一段历史,阐述得比较详细和可信。这和人类历史的阐述有相似之处,无文字记载以前,人类历史是比较模糊和简略的,而有文字记载以后,人类历史才变得清楚和翔实。总之,无论地球历史还是人类历史,距今越远越模糊、越简略,距今越近越清楚、越翔实。

从地球诞生到6亿年前,这段时间在地球历史上被称为隐生宙,虽然延续的时间约有40亿年,但由于材料不足,未能划分出详细的历史发展阶段,一般只再分为太古代和元古代,而它们之间还无确定的界限,因此常统称为前古生代。

当地球上的生物从以低等植物为主演变为有壳的无脊椎动物占优势时,地球的历史从隐生宙(即前古生代)进入到显生宙。
生物继续从低级向高级演化,无脊椎动物让位给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又不断有新的“强者”出现,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到我们人类,此衰彼兴,依次扮演着地球上的主角。

古生代的早期,我国的北方和南方,都有很广阔的地区为海水所淹没。在海里,藻类仍在大量繁殖,但比它高级得多的生物已大量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三叶虫的动物统治了全世界的海洋,这时陆地上仍没有任何生物。

三叶虫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全身分为头、胸、尾三节,又有一条凸起的中轴贯穿在头尾之间,横看竖看都可分出三个部分,在它的身上长有甲壳,起保护作用。三叶虫一般长约数厘米,这在当时是个儿大的动物,它们大多栖息在海底,也有少数钻到泥沙中居住或在水里漂游。

寒武纪后期,是三叶虫鼎盛的时期,到奥陶纪时,三叶虫的数量仍不少,但海中已出现了比它更厉害的动物。这种动物是一种软体动物,它有锥状的硬壳,在锥体开阔的一端,即它的头部,长有环状的触手,用它捕捉食物和爬行、游泳。它们的个儿大,一般长达几十厘米,行动迅速,口腔坚硬,因此三叶虫不是它们的对手,这些软体动物是章鱼、乌贼的远亲,但大部已绝灭了,只是在岩层中留下了它们的一些锥形硬壳变成的化石,这种化石被称作“角石”,而其中被称为“鹦鹉螺”的这一种,居然还见之于今天的海洋里。

在三叶虫之后,在地球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属于脊椎动物的鱼类。早在奥陶纪的海洋中,一种外形似鱼,头部无上下颌骨,身上披有骨质甲片的“甲胄鱼”已经出现;到了志留纪晚期,真正的鱼类登场了。到了泥盆纪,鱼类进入繁殖盛期,一时地球上成了鱼类的世界。

志留纪中期开始,全世界许多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都发生了地壳升高为陆的变化;一些地区地壳比较平稳地大面积升高,海水慢慢地退却;还有一些地带,地壳剧烈地褶皱,逐渐形成绵亘的山脉,这就是所谓的造山运动。在志留纪晚期,我国南部和北欧等地,都有造山运动发生。到了泥盆纪,陆地的范围更为扩大,虽然其间也有海水漫上大陆的时候。

从海到陆的变化,促使原来在海里生活的生物向陆地上转移。志留纪晚期,在滨海地区的沼泽中,出现了一种极为原始的蕨类植物,这类植物的根、茎、叶都还没分化出现,光秃秃的,故被称为裸蕨,它们是首先登上陆地的植物。到了泥盆纪,陆地上的植物增多,而且大多有根有茎,枝叶茂盛。这些植物,仍以蕨类为主,不过它们可不象今天我们还可看到的那种矮小的草本植物的蕨类,而是多为高大的木本植物,特别是在进入石炭纪以后,这些植物更为茂盛。它们在许多地方组成了茂密的森林,树木的高度有达到40米的,茎的基部最粗的有3米。

这些树木由于各种原因被埋藏到地下,天长日久就变成了煤层。地球上的煤,在石炭纪时形成的最多,以后地球上的森林,再也没有达到那时的规模。紧接着石炭纪的二叠纪,陆上的植物仍很茂盛,并开始有松柏一类更高级的植物出现,这时形成的煤层也不少。

动物登上陆地比植物要晚,但在泥盆纪时也开始有了原始的两栖类。到了石炭、二叠纪时,地球上变成了两栖类的天下。
昆虫出现在陆地上,可能比两栖类还要早些,在石炭、二叠纪时已很发达,那时的昆虫有1,300种以上,其中有形体特别大的,翅膀就有70厘米长;这样大的昆虫,后来再没出现过。

二叠纪末期,地球上的生物界来了一个大变革,三叶虫等多种生物都绝灭了,古生代宣告结束。

在石炭、二叠纪,地壳继续不断升降,一些地区时而为海、时而为陆;造山运动也多次发生。今天的各大陆,在那时也已粗具规模,不过是联成为一整块,后来逐渐分裂成几块,并各自移动了位置,经过了两亿多年,才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古生代结束,地球的历史进入中生代。

爬行动物统治地球,是中生代一大特征。那时的爬行动物,大都躯体庞大,形象恐怖,人们使用了传说中的“龙”来称呼它们。一时在陆地上爬的有恐龙,在海里游的有鱼龙、蛇颈龙,在天上飞的有飞龙、翼龙,地球上成了“龙的世界”。

恐龙之所以是给人们印象特别突出的一类爬行动物,这是因为大多数恐龙的躯体巨大,有的体长20_30米,体重40_50吨。其实恐龙也并非都那样大,也有小的。不过,那些小的被人们忽略了。一提到恐龙,人们就想到那些巨大的可怕的形象。

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其他许多种“龙”都绝灭了,有人认为可能还有极个别的孑遗,但至今尚未找到。总之,在中生代末期,生物又来了一次大变革,而这也就成了划分中生代和新生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现在中生代晚期的强烈的地壳运动,可能是恐龙等绝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场规模很大的地壳运动,使地球上出现许多高山,气候变冷,植物随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有利于恐龙生存的环境改变了,而它们又没有应变能力,只好走上了绝灭的道路。近年来又有人提出,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才是实恐龙绝灭的主要原因,讲的也颇有道理。

不过中生代晚期发生的强烈的地壳运动,是确定无疑的,这轮运动对我国当时的大片土地影响很大,今天我国的地形大势,就是在那时打下的基础。

进入新生代,强烈的地壳运动继续发生,特别是在3,000多万年前,长期为水淹没、堆积有巨厚沉积物的现今喜马拉雅山一带,逐渐升起成为“世界屋脊”,这新一轮造山运动,被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它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有表现,一些地区升高成为高原山岳,一些地区又沉降成为平原洼地,造成地形起伏的巨大变化。

在爬行动物退位后,代之而起的是哺乳类动物,还有鸟类。一些四足有蹄、以吃植物为生的兽类繁殖起来,食肉类动物因有了食料也随之发展起来了;地球上的生物,渐渐演变成为今天的状况,人类登上地球这个舞台的条件成熟了,地球的历史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地球在不停地转动,随着它的转动,时间在前进,几十亿年过去了,这才具备了适于人类发生和发展的条件。人类成为地球的主人,地球的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纪元。究竟人类是多少年前在地球上出现的,至今还说不出一个肯定的数字,但进入第四纪后,人类才开始发展起来,这是毫无疑问的。

早在3,000多万年前,地球上就已出现了一种高级的哺乳动物古猿。这些古猿本来在森林中生活,成天在树上攀援,但是由于环境变化,有一部分古猿下了地,而且学会直立行走,手脚分化,视野变得开阔,头脑也发达焉,终于能够制造工具和说话,进化成了人,这种转变现在一般都认为是在第四纪完成的。

第四纪时,几次出现了世界范围的气温降低,造成一些地区终年为冰雪所封冻,冰川掩盖的陆地面积,最大时曾达5,200万平方千米,比现在要大3倍多。

由于大量的水被冻结在冰川里,海洋里的水量减少,海面降低,今天不少被海水淹没的地方,当时都露出在海面上,亚洲美洲之间的白令海峡,曾是连接两大洲的“陆桥”。

气候变冷,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影响,一些地区的森林减少直至消失;原来温暖潮湿的丛林变成了干冷的草原,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些生物因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所以绝灭了;也有些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则改变了自己的形体和习性。一部分古猿下地生活,看来也是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人类的祖先为了得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经过难以想象的艰苦历程,终于克服了环境改变带来的困难,走出了一条从只能适应环境到自发改造环境的新路。

在云南省元谋,找到了150_180万年前的猿人化石,同时发现了少量石器和用火的痕迹。约在50万年前,生活在今天的击口店一带的猿人,更已能造出大批石器和骨器,留下了许多用火的遗迹。到几万年前,那时人的形象便和今天的人接近了。

除了人以外,任何其他生物对自然界的影响都是无目的的,只有人才使自己的行为成为有意识的活动。人的有目的的改造环境的作用将愈来愈显现出巨大的威力。

人类的时代同地球历史上的“朝代”相比,只能说是刚刚开始。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很短,人类具有现在这样强大的力量,为时更晚。
没有得到科学技术武装的人,在大自然面前是软弱无力的。而近代科学技术和大工业的兴起,不过200多年。如果把地球比做千岁老人,那么人仅仅是在不到半小时以前才获得了从知 识转化来的巨大力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从前需要许多人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做到的事情,现在只需要少许人花费较短时间就能完成。最初出现的蒸气机,顶得上几匹马干活,面现代的火箭发动机,则顶得上1,000亿匹马干活。
如果仅把人力作为一种自然力和其他自然力相比,那末人力是微小的。但是,只要人掌握科学技术便能驾驭自然力,并使之为人类造福。移山填海,上天入地,现在都已不是神话而是现实了。

三叶虫在地球上持续生存了3亿多年,人类地地球上生存的时间,还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实在是年轻得很;我们的地球,还有太阳,都仍处在活动力很强的时期,象现在这样运转、发光、发热,还可以保持好多亿年。因此,人类有充足的时间在这个舞台上大显身手,给地球的历史写下新的光辉的篇章,并进而到地球以外的空间或星球去开拓新世界。

资料来源:http://www.hudong.com/wiki/%E7%9 ... B%E5%8C%96%E5%8F%B2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Boilwater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8-2011 05: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12-8-2011 04:51 PM 编辑

从猿类到智人的演进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大多残缺不全,往往只有零碎的头骨、颌骨、牙齿和股骨,而且化石的最早年代也不过在四百多万年前。尽管如此,经过古人类学家的努力,已经弄清了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

根据世界各地(主要是非、亚、欧三大洲)所发现的大量骨骼化石,特别是在东非峡谷地层中所发掘出来的古代猿类的化石,人类学家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概念:大约1500万年以前,腊玛古猿从热带森林走向热带草原之后,便开始播下了人类进化的种子,这就是非亚两洲早期人类的祖先。但不知为什么,到大约800万年之前,他们便逐渐销声匿迹了。

  而到了500万年以前,在非洲的广大地区又出现了一种猿类,人类学家们称之为南方古猿。1924年,在南非的汤恩发现了一个古猿幼儿的头骨化石,鉴定后定名为南方古猿。随后,古人类学家在非洲,特别是在断裂谷的东部,发现了数以百计的南方古猿化石。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得知,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420万~100万年前,能直立行走,是最早阶段的原始人类。除直立行走以外,南方古猿的其他性状大都像猿,如他们的脑容量很小,在450~530 mL之间,与现代类人猿的脑容量(平均为415 mL)差不多。从化石的特点可以看出,无论是身体结构还是生活方式,南方古猿都比腊玛古猿更加向人类迈进了一步。虽然和腊玛古猿一样,南方古猿特别是在进化历史的早期也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树上度过的,但南方古猿却已经会直立行走,这样就可以借助自身的高度来观察它们栖息的热带大草原和空旷的林间空地周围的动静,以便防备猛兽的侵袭和发现它们可以捕获的猎物。有些南方古猿在进化的末期显示了具有人类特点的清晰迹象,它们的身体虽然不高,但用两腿直立时已有大约1.2米,体重大约23公斤。虽然它们仍然保留着很大的向前突出的颌部和朝后倾斜的前额,但生活行为上的变化已经开始,晚期的南方古猿已经成为经常的食肉者,这与它们的祖先以素食为生的情形相比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因为狩猎和采集食物的工作破天荒地需要使用原始工具。

  至于从800万年以前到500万年以前的这300多万年期间,腊玛古猿怎样过渡到南方古猿,腊玛古猿的遭遇又是怎样的,由于没有相应的化石出土,人们对此还一无所知。

  又过了300万年,即到了大约200万年以前,经过如此漫长的进化和发展之后,能人终于在地球上出现,他们不再仅仅是工具的使用者,而且也是工具的制造者,这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水岭。如果说,在这之前的猿类,从腊玛古猿到南方古猿,都只能称作类人猿的话,那么,在这之后的人类则可以称作原始人了。自1960年起,古人类学家在非洲陆续发现了与南方古猿特征相近的古人类化石,定名为能人。能人生活在距今200万~175万年前。与南方古猿相比,他们的颅骨壁变薄,脑容量增大,平均为680 mL左右。与能人化石同时发现的还有石器,这说明能人已经能够制造工具了。

  能人会制造工具的能力具有非常深远的含义,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拇指已经进化得能伸能屈,能够把一件工具牢牢地掌握在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之间。人类学家们根据对现代聚群而居的狩猎社会,例如爱斯基摩人,观察和研究的结果认为,能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能够依靠某种简单的方式组织起来,具有相对稳定的群体和相对固定的住处,并且能互相合作,互相照顾,集体狩猎,分享猎物,照顾弱小和伤残者,人与人之间开始有了某种感情上的联系。为了交流和合作,声音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声带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从只能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到可以说出某些较为复杂的词汇了。这也就是说,从能人开始,不仅有了人类社会的雏形,而且也已经产生了人类文化的萌芽。

  然而,能人虽然已经形成了早期人类的特征,可以说是地球上最早的人类,但他们的遗骸却只能在南方古猿生活过的同样环境中,也就是说在空旷的树林和热带大草原的范围之内才能发现。由此可见,能人虽然能把他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即石头和木棍之类,改变成实用的工具,以满足他们狩猎和宰杀的需要,但他们可能仍然是赤身裸体的,没有办法抵御寒冷,所以生存的范围也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到大约130万年以前,直立人开始在地球上出现,他们最显著的适应性变化,是能够在气候较冷的欧亚两洲的中纬度地区生存和繁衍,这是因为他们学会了用火,不仅用于取暖,而且还学会了用火烧熟那些难以消化和不宜生吃的食物。他们还知道穿兽皮以保暖,用以挡住刺骨的寒风。这就使人类的文化又大大地往前推进了一步。

直立人生活在距今200万~20万年以前,他们的化石在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地区都有发现,较著名的有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直立人(简称爪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直立人(简称北京人)等。其中,以北京人的化石材料最丰富,研究得最全面。

  北京人的脑容量明显增大,成人的平均脑容量多达1 088 mL,四肢骨在长度、形状等方面与现代人的基本相同,这表明他们直立行走的姿态与现代人相同,并且上、下肢已经有了明显的分工。但是,北京人仍有很多原始性状,如前额后倾、眉嵴粗壮、下颌骨无颏等(正因为直立人有许多类似猿的性状,所以他们也被称为猿人)。

  在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石器,这些石器功能各异、加工精细,证明直立人制造工具的能力比能人大大提高了。除此之外,在他们住过的山洞里还发现了很厚的灰烬层,里面有烧过的骨头、石块和朴树籽等,这说明北京人已经会用火了。火不仅可以用来取暖和驱赶野兽,还可以用来烧熟食物,使食物容易被消化和吸收,这促进了人类祖先体质的发展,特别是为脑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与此同时,人类在生理构造上也在继续进化之中,特别是用于思维的前脑的大小和组织进化得更快,以致使人类头部的形状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食用熟食,咀嚼起来要容易一些,所以颔部也相应的愈来愈小,面部特征与以往也大不相同。当然,真正成为人类标志的还不是生理构造上的变化,而是文化上的一天比一天更快的进步。


智人包括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生活在距今20万~1万年前,比直立人更接近现代人。他们不仅完全直立,而且脑容量已经达到了现代人的大小(平均为1 360 mL),这标志着他们的智力发展到了更高水平。因此,古人类学家把他们与现代人归为同一个种,即智人种。

  早期的智人生活在距今20万~5万年前,如德国的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我国广东的马坝人,以及山西的丁村人等。这个时期的智人还带有一些原始性状,拿尼人来说,眉嵴仍比较粗壮,并且头盖骨向后倾斜,颌骨向前突出。但是,他们制造的工具比直立人制造的更为先进,除石器外还有骨器。从生活遗迹来看,他们不仅会使用天然火,而且会人工取火。

  晚期的智人出现在距今5万~1万年前,他们的化石在各个大陆都有发现,如法国的克罗马农人、我国的山顶洞人等。这个时期的智人与现代人十分接近。例如,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不仅脑颅增大,下颏明显,而且还具有黄种人的一些特征。晚期智人不仅能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还会制造长矛、标枪,用以狩猎、捕鱼。他们的狩猎能力也大为提高,会利用地形和设置陷阱来捕捉大的野兽。此外,他们会用大兽皮等修建简单的房屋,用骨针缝制衣物,还创造出了原始的艺术。在他们住过的地方,常常能够发现绘画、雕刻和装饰品,绘画的内容多与狩猎活动有关。在这个时期,不同的人种已经开始分化和形成,并逐步分布到世界各地。

参考资料:http://www.ghzx.com.cn/geren/gxr/cansai/x030211.htm
                  http://www.hudong.com/wiki/%E5%8D%97%E6%96%B9%E5%8F%A4%E7%8C%BF
                  http://www.thn21.com/heart/jin/6647.html

人的祖先由人猿进化而来,是否让现今的人觉得难堪或羞耻呢?我觉得是否定的。
实际上人类即使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其实也还没完全摆脱动物的野性、残忍和愚昧。
但这过程都是必然要经过的。

从人择原理来看,如果它不是這個樣子,我們就不會在這裡。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BA%E6%8B%A9%E5%8E%9F%E7%90%86
现今科学家们(当然宗教家也一样)都是在论证现实的合理性。
黑格尔这么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恩格斯反过来说:跟据这个观点,凡是现实的都是必然灭亡的
这两种说法都没错。一个指的是现实,另一个是以发展趋势来说的。
黑格尔讲了过去和现实,恩格斯却讲了过去、现在,也还包括了未来,说的是更伟大的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0-8-2011 05: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12-8-2011 04:52 PM 编辑

人择原理

从大爆炸理论来看,宇宙可能是不断重复同样的爆炸。但自从有了人以后,自觉的宇宙变成可能,就很难说是否再这样重复了。

从美国那里发明的新学说人择原理是一个跟宇宙相关的进化理论。
这理论也很复杂,基本观点是说:从宇宙大爆炸开始,慢慢演变到有人,就说明我们的宇宙是符合产生人的条件的。人的特殊性能够认识这个世界,也说明了这个物理世界的特性是由人的特性决定的。比如说一个种子可以长出一颗植物,说明植物的整体在种子里是有决定性的。如非如此,假设从宇宙大爆炸开始,有一点和我们现在认识的规律不一样,就有不了人。又比如原始最基本的物质规律不符合电磁波能量变化原理,那么能量就不能转化成有形的物质,宇宙就不存在了。转化成有形的物质了,原子的特性无法符合原子能转化成各种化合物,也没办法出现人。

所以只有能够从原始的物质变成量子,量子转化分子,分子再转化成有机物,有机物再往下发展,才可能有人。因此说有了人这种特殊的复杂结构,似乎就把以前的物质世界决定了。

人择原理对我们的提示是:自宇宙有了人,人作为宇宙的一部分,宇宙既然是一个整体,决定了物质的同一性。物质的同一性说明宇宙其它的世界我们认识得了,也跟我们目前认识的物理世界一样。从原始最简单的物质在大爆炸产生了最基本的物质结构,时空复合单位。经过撞击、联系成了有引力、辐射特性的时空结构。然后从这个结构为基础演化,产生了引力、电磁辐射、量子,到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发展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8-2011 06: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12-8-2011 04:51 PM 编辑

考古和科学家根据研究所得,人类在地球是经过千百万年脱离动物演进到目前这个阶段的。但毕竟人类的寿命一般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无法以科学技术的研究是无法探知久远时代的事物的。听说过“蜉蝣”这种生物罢?寿命只有一天,蜉蝣是无法理解四季的。
人要了解人的生命,也有类似的难度。但人就胜在有语言文字的记录,也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来补这方面的不足。

几千年以来,自人类有文字、文化的出现,哲学家、宗教家、思想家们都尝试为人类解释世间的种种现象、世界的规律,以至人的由来。
到了近数百年,科学界的研究也比较深刻,发达了,才慢慢把真正的物理世界变化规律原貌揭示出来。

中国古代的文化的源头是唯物的,古希腊、埃及、印度都认为是神。中国的老祖宗认为天地不是谁造的,而是从“道”来的,还没有天地之前就先有道,没有“造人的神”。中国原有的思想是道论或气论的唯物论,西方是唯神论。中华文明得科学技术也曾经在世界上达到了领先的水平。西方目前也是因为科学水平领先,认识物质世界的水平比较高,因此在经济、文明上走在世界的前头。

到了唐朝后,中国把唯物思想丢了,开始接受了西方神学。当然中国当时接受了神学思想也是一种必然,因为朴素的唯物主义在当时并不具备发展成为科学的条件,人类当时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还有不少不足的方面。

人类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科学界对物理世界,尤其宏观领域的认识已经到了一个比较正确而符合客观实际的高度了。在微观领域方面,物质结构多样性等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掘。人的意识处于一种偏狭的状态,人类的劳动和精神被异化、错认了意识的主人公,使得人类对人的生命领域,尤其是对于自由自觉的这个人的本质还不能完全了解,因此人还没能达到真正的自由、自主、自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8-2011 07: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10-11-2011 03:29 PM 编辑

人类现在还处于一种偏狭的阶段,你要是说谁偏了、狭隘了,谁也不容易听进去。正因为不愿意听,不敢正视自己,整个人类就还在这个层次里徘徊,不能上升到新的层次。其实人类就是从低层次慢慢发展到现在这个偏狭水平的,而再往前看的话人类连偏狭还都算不上,只算是个愚昧。

当今人类有了知识,有了智慧,开始懂得怎么维护自己的尊严。当然维护自己的尊严也对,但什么是自己的尊严就不清楚了。因为现在的生产力、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的层次就是这样,以为保持一些所谓的名利就是尊严。

人类现在只认识了非生命活动,对生命活动还不是很了解,只认为人的肉体是我。以前有一些思想也已经认识到精神是我,但它为什么是我?它的内在是什么关系?也说得不很彻底,因为当时无法真正认识到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发展到了高级生命的人关键是意识,了解意识和了解生命,本来两者是一致的,但是现在科学对这两个都不甚了解。科学标志着人类对大自然界认识的程度,而现在的科学水平在这方面比较低下,因此决定了我们的认识水平还在低层次。

当代科学尽管比过去发达多了,人类也无疑创造和掌握了一些从大自然获取物质财富的技术,但也只是在比较宏观的层次里取得一点成果。但是人类就满足于这个物质水平,再高层次的事物就不求甚解了。西方还把人类发展历史分成三个阶段:是愚昧阶段;开化阶段(有了知识、技术)和享受阶段,并且认为现在人类已到了享受阶段了,尤其西方科技比较发达的国家,这种认识方法其实本身就是个偏见。他们认为人类的发展已经发展到头了。

人类原本有两种功能,常态和非常态功能。常态是一般眼、耳、鼻等认识和接触物理事物的功能;而非常态功能则可以直接认识事物的整体状态,这种事物的整体状态也包含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信息,过去的事物即使只留下信息,其实也可以觉察到。但是因为人从小就没利用、开发这种非常态功能,它就隐蔽起来了,加上人成长后的偏执性,就更难发挥出来了。

人们现在主要的就是考虑物质享受。而人们的生命活动其实不仅仅是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精神享受。什么是精神享受呢?一般人认为看电影、娱乐就是精神享受,因此消耗了很多精力、能量去追求,其实这都是常态功能的事物,人类还有一大部分功能——非常态功能有待开发。非常态功能掌握以后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到时候是什么样的精神享受?现在人类还不懂。

接下来会谈到人的偏执是怎么一回事,会先从佛教思想有关我执的思想谈起。
过去宗教界对人的精神方面的研究,以佛教思想最深,一般心理学也达不到那么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8-2011 10: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17-8-2011 11:02 AM 编辑

佛教的‘我执’思想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是在两千五百年以前,当时人类对自然认识得还比较少,知识更少。他修行有成后对事物的道理比普通人懂的多好多。他看到普通人对好多道理不明白,认为那是无明,是一种执着。

佛教认为宇宙万事万物有名有相(能叫上名,有形象)的东西都是假的。这些东西都要变,变了就要坏。比如说一张椅子,过了很长时间就烂了、变了,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因此佛教认为它是假的、虚幻的,根本就不存在这个椅子。椅子就是暂时显现出来的一个形象。佛家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和合”。事物本身叫因,外来的机遇叫做缘。如果从人来说,人想造个椅子,这也是个因;从具体事物来说,成为椅子的因就是造它的原料。什么是缘呢?有个人来制造就是缘,缘是从外面来的。因和缘一结合,就生出具体事物。

那么人呢?佛教也认为人是空的。佛教说人是“五蕴和合”,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就是有形象的具体物质,即地、水、火、风。固体的东西称为地;水指流动的液体,人体里的血液、汗、鼻涕,这些是水;火指有温度的东西;风是流动的气。有形象的东西就是这四种。眼、耳、鼻、舌、身接触的这些东西,都是有形象的。受,你把它接受了;接受了还要想;想了还会去做,还会去认识。佛教认为人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么五种东西组成的。谁去结合呢?父母算是一个结合,关键是人自己做事情的业力,拿业力结合到一起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这个人。本来五蕴和合起来的人是个虚假的,什么都不存在,可是你脑子里觉得有个我,执着地认为有一个我的概 念,这就叫做我执。这种说法就是佛家的宗教教义。

从现代科学来看,世界上没有我怎么说得通呢?但是佛教说有“自我”的概念就错了。因为佛教认为有个我是不对的,因此也认为把一切事情建立在有我的概念上也都不对。一般人不懂,是迷悟的众生,所以就在宇宙的“六道轮回”里面转。
佛教说即使是修小乘的,只要是想把“我”修炼得好,甚至想长寿不死的念头都属于我执,是“人我执”,因为把“人”固定起来了。按照佛教的观点来看,道家的修炼方法都属小乘的“人我执”的,连“人我”这一层次还没过。人我这一关过了,认知到人是五蕴和合,色、受、想、行、识都是空的,没有真的人。

佛教修二乘的声闻辟支佛,也认为人是假的。本来五蕴是空的,那么就应该住于“空”里边去,要住“空”,不能有人体,把人体不要了, 住于涅磐,就到了高度清静的境界。想用那个“法”,认为法是真的,这样做也错了。这就成了二乘的执着,叫“法我执”。本来佛教认为空是对的,要住于空,而逃脱五浊人世,人体就是一个有负担的臭皮囊,应该不要这个臭皮囊,到涅磐去。 这也是错了,这是“法我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8-2011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17-8-2011 11:04 AM 编辑

佛教说要破除“执”,不只方法上要破除,意识上也要破除。意识要怎么破除呢?意识根本就没有。意识怎么没有呢?佛教讲的“三世心不可得”就可以看出来了。过去心不可得:意识没有形象,能把过去想的拿出来吗?回忆过去的东西,这个回忆是用现在心回忆过去的东西,过去的情况拿不出来。现在心不可得:意识是无形无象的,你想拿出个有形有象的东西来,当然拿不出来。未来心不可得:未来还没到,还没想,怎么会有呢?这是让我们不要执着于体,这也是要破除我执。

肉体是我吗?不是。意识是我吗?意识不存在,就是个空的、假的,根本不要执着于有个意识。具体事物也不应该有,要泯灭四相: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人相指单纯的人的形象;我相,指我自己这个形象;众生相指没有觉悟的人的形象;寿者相指有了觉悟的人的形象。这些都不应该分别,有了这个分别也不对。这是说让意识里不要着于一物,不要放到一个事物上, 这是它的实质。佛教是从意识里边下手,完全从意识走。

再讲回佛教说的我执。佛教说,有人我执、法我执,我们人不明了事理。本来没有个我,妄想有个我。觉得有了个我之后,就有了我之外的事物,这些外边的事物合适的就要,不合适的就想离开我。自己占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就是我的,外面的周围也成了我的。比如这个房间,周围的空间就我而存在,成为“我所”,我的“方所”。方所里好的就归我,不好的就要排出去。你想让它归“我”,它无法归于自己;它不好,你想让它离开,却除不去,这就是烦恼。佛教讲只要有个我,人就有烦恼,人没有没烦恼的,人的各种烦恼就是因为有个我。让周围环境都成为我所,一切为我来,做不到这一点,就成了烦恼的根本。

佛教讲生老病死苦,认为人生皆苦,没有不是苦的。人一生都是苦,小孩一生下来就哭,哭就是因为生下来的时候苦。生老病死,没有一个不是苦的。苦恼的事也是苦。八苦还有“怨憎会 苦”,两人不和谐,相互讨厌,却经常碰面,是个苦;有“求不得苦”,想要的来不了;有“爱别离苦”,喜欢他,却离开了。这都是苦。为什么?因为有了个我在 里边。佛家完全从个人出发,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过去不懂得人的本质是在社会联系当中实现的,以为任何一个人都是孤立的生命。这些孤立的生命,只要不能固定住,就要变化,一变化就是个烦恼,就是个苦,最后就要死。

佛教认为如果从“我”的角度看问题,就是主观见解。任何主观见解都不对,因为有了“我”。根据“我”而来的看法称为“我见”,有了我见就不符合事物的规律,不正确,就成了“邪见”。这么一说宇宙里就没有实在的事物了。“人我见”是不正确的;“法我见”,执着一个法,也是错的。所以就提出两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人我空”来对治人我见;提出“法我空”,来对治法我见。人我空解决小乘问题;法我空解决二乘问题。做到了人我空、法我空,佛教就认为把“见惑”、“思惑”断了。当你眼耳鼻舌身感觉到一个东西,脑子有一种想法,这都是个惑,也是个错的东西,它影响你前进。修道时应该是视而不见,看了以后脑子不去联想。

佛教认为当我们还没达到那个境界时都是错的,即便是见惑、思惑没有了,二乘的法我执也没有了,里边还有问题,不过就不属于执着的问题了。那就是对有些问题还不明了,对真理不明了,叫“无明”。如果说“不去想怎么知道?”这个提法本身也是无明,因为我们不明白它。佛教的这些道理有的讲得很深,所以很多人按逻辑思想方法去研究佛教理论,觉得都对,进去了就很难出来。你提一个问题,它就说你无明,你不明白。前面讲的人我执、法我执也叫无明。菩萨把见惑、思惑断掉了,二乘的执着没有了,还会有“尘沙惑”。众生无数,方法也没有数,又陷到惑里去了。

破除我执,应该是除三心灭四相。三心: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四相: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把这些都拿掉,要一个都不对。一直到了佛,叫分破四十一品无明,无明破尽,整个佛境才流露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8-2011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16-8-2011 03:28 PM 编辑

释迦牟尼佛涅磐100年之后佛教在印度就下去了,婆罗门教占了优势。200多年之后佛教又起来,过后婆罗门教又把它战胜了。五六百年以后佛教再次起来,但变了样子,已经不完全是释迦牟尼佛原来的内容。现在的好多大乘经典都是佛涅磐5、6百年后,由马鸣、龙树菩萨搞的。马鸣、龙树死后,佛教传到中国来,而在印度又让婆罗门给灭了。 现在佛教有好多道理都不是它原来的样子了,真理应该是到处都能取胜的,怎么在印度没有盛行起来,却在中国盛行了呢?

人类本来就是这么一点一 点地从不知到认识一点,再多认识,慢慢认识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就不那么执着了。所以我们不要定住于已有认识。不要拒绝新事物,对于真的东西也不要执着。 科学知识是真的,但还在前进、变化,能这么去认识去做就不是执着了。

《金刚经》说:“若有人言如来有所说法, 即为谤佛。”释迦牟尼说法49年法,没有一法可说,如果说佛说了法了,这对佛是诽谤。什么法都不要了吗?最后他还讲:“一切法皆是佛法。”我们做什么都是佛法。吃饭也是佛法,睡觉也是佛法,骗人也是佛法,你反对佛法也是佛法。这样佛法就没了,因为范围非常广了,范围一广就没了。过去用名言立法,解释不清,不能谈到事物的本质,弊病也就在此。因为当时的科学水平不可能讲清楚。想立论绝对正确,就变成了绝对错误。

实际上真理也应该否定之否定那样不断前进的。

人类认识在不断前进,当时认为是真理的东西只能是根据当时人们能够认识到的,在领会了之后又能拿它指导实践的东西。如果道理不能指导实践,就没用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1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版,为什么不从精子&卵子开始谈起?

大爆炸素一种科学迷信臆说,没有证据的

精子&卵子,才是人类的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8-2011 0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22-8-2011 09:39 AM 编辑

从一些学者的看法,佛教应该是因为在教义上有这么几种难以解决的矛盾。

佛教要把“想”全断掉这一点就不对了。
只要一想就错了,那怎么才叫对呢?佛教认为你说什么也不对,没有一个对的。为什么?佛教认为我们人现在是在迷妄当中,一切都是迷的,没有一个对的。那怎么对呢?什么时候能到佛的境界就对了,到时候吃也对,喝也对,活着也对,死了也对。我们不明白真道理,要死也不对,要活也不对,要不死不活也不对。因为我们还在迷当中,迷了就没有什么对不对。好象人做梦一样,梦里哪个对?做梦就谈不上对不对,梦里的东西都是假的。做梦行侠仗义,那是假的;做梦偷人家东西,真偷了吗?没有。做什么好事,真做了吗?也没有。梦里面的事都是假的,醒来以后都没有。

佛教就以这个作比喻,说我们现在的人即使醒着,如果按明白的人(真正明了真理的人)看来,也是在做梦。“人生如梦”,我们现在活着做的事就跟做梦一样。有时这么一听也对,以一般人的思辨方法去想,也觉得没什么两样:“对呀!夜里做梦不是觉得挺美的吗?挺享受的吗?白天的事谁能证明不是做梦啊?”其实佛教这个观点已经陷入诡辩论,离开实践了。

佛教认为我们就像在做梦, 所以分辨不出来。如果完全用思辨的方法,听起来是挺有道理,不容易跳出来。因为他说做梦是真的。如果你说是假的,他就问你怎么知道做梦是假的?我们用什么证明做梦是假的?因为你现在还在做着梦,你怎么能证明我说的是假的,是在做梦。你说这个是梦,我说那个是梦,两个都是梦,要如何能用这个梦证明那个梦呢?这其实就离开实践了,而且是离开了共同的实践。我们作为活着的人,生长变化过程,是一天连着一天, 一代一代连续下来的,而做梦是不能连续下去的。因此用梦来比喻是不恰当的。

佛教的很多道理,都是用思维逻辑的方法去想象的,所以搞得很繁杂。佛教也说,佛教的道理也不对,执着有个佛教的道理也不对,这也只有大乘佛教才会这么说。既然都是虚妄的,那佛说的虚妄不虚妄?这时就出来二难性了。如果你说不是虚妄的,那么你说的一切名言都是虚假,这个道理就不能成立。如果你说的是虚妄的,这话本身也不能成立,你的道理也不是真理。这不就是二难性吗?这就是康德的二律背反,跟过去的诡辩一样。

佛教就不认为有人的存在,又怎么去懂得人生的本质呢?怎么解释这个矛盾?我们不懂得佛教的真理叫作无明,这就把无明局限起来了。如果懂得佛教道理了,就不叫无明了。可是这样能够解决轮回问题吗?佛教又说,即使你懂得这个道理,你不修也不行,你不修就成为“文字障”,成为“所知障”,又错了。对佛教道理都懂了,就进入到所知障里去了,知识成为障碍了,没有看到佛教真正的理,佛教的真理不是这个文字里的内容,是文字以外的东西。佛教讲执讲得非常彻底,你只要说个什么东西就是执,要求我们把什么都丢了。

佛教说的三世因果轮回,灵魂既然被指是不生不灭的,谁在轮回呢?我们做的事有个力量,佛教叫业力,推着我们三世轮回。既然佛性是不改变的,本性是染不了的。当我们死了之后,它也还是不生不灭的,那人活着时干那个事怎么带着它?这是佛教轮回说的根本问题,解决不了。阿赖耶识有个佛性、真如性,它是不垢不净的,没有什么干净,也没有什么污垢,是不受染的,那么业力怎么和它接触去推着它走呢?

佛教把意识研究得比较透彻,但是好多地方又陷入了繁琐哲学、形式主义。中国禅宗六祖惠能,认为不需要那么多东西,一句话就是明心见性,所以把过去禅宗的方法都改了。在六祖以前禅宗的经典书籍里边非常繁琐,用名言分析,用逻辑推敲,比如用意识想,说练功不能想,也不能不想;也不能不不想,你不想也不对,不不想也不对。中国的大乘佛法已经结合了中国的文化,是中国的佛法了,因为印度那时已经没有佛教了。人们说佛法是释迦牟尼佛编的,其实大乘佛法经典的语言,其内容很多是中国思想内容,中国佛教把改变了它,因此中国保留了佛教思想,印度却保留不了。

佛教讲的我执,里边有很多讲对了,但从现在来说,应更深入一些摸到它的实质。那时候没摸到实质,不过在当时来讲它就认为是实质,因为那时的知识有它的局限性,当时的实质只能讲成那个样子。

人的的确确是在执着很多不正确的东西,因为人类从有史以来对自然 界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这一点是和佛教观点根本不同的。佛教认为人就是人,不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因为当时没有进化观点,认为人本来有很多智慧,对好多道理不懂得是因为迷妄了本性。事实上现在科学已经证明人是从低等动物进化来的,人类在逐渐认识自然、认识自身过程中,不断前进着。每前进一步,都会看到以前的认识有不正确、不全面的地方,在不断前进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认识。如果你不前进,执着于那点知识,把它固定起来了,就成为偏执或固执。

关于三世因果轮回,自从有了信息论之后才知道原来就是信息问题。比如我们做一些事,信息量很大,信息就放到世界(周围)里了。拿现代科学的话讲,人活着有生物电、生物磁的频率。人类自有文字记载已几千年了,也有过多少亿人了,多少亿人当中也可能有的人频率就相仿佛、相近。一个人生下来之后,他的频率和以前的人相仿佛的时候,过去的信息他就容易接到。因为一个人所做的事情的具体事物信息对人能发生影响,而且一个人可能影响几个人。如果这里有个客观信息存在着,A先生感受到它了,他可以反映出它来,B小姐感觉到它了,她也可以反映出 来。历史上就可能有几个人和某人相仿佛。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似乎能够重现了历史上的或者是周围客观的人当中的一些人的信息的道理,它其实并不是真正灵魂转下来的东西。

关于生物电和生物磁的原理可以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1371592.htm
http://www.came-online.org/view_article.php?id=1203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总结自然科学关于生命现象的研究成果里说,至于死亡“或者是有机体(肉体)的解体,除了那组成有机体实体的化 学构成部分,再不留下什么东西;或者还留有某种生命的本源,即某种或多或少地和灵魂相同的东西,这种本源不仅比人,而且比一切活的有机体都活得更久。”这里关于“类似灵魂的东西”虽然没有解释得清楚,不过现在看来他当时讲的应该就是“信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8-2011 10: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15-8-2011 12:38 PM 编辑

人类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有的人通过修行打破自身的执着,获得非常态功能,对认识世间事物有超乎常人的能力是可能的。他们都是在不同时代各领风骚的人物,在那个时代把认识世界的理论立起来。理论立得很原则,别人怎么去解释都行,把它说多高都行。把理论说得具体就容易让别人否定。说原则点、模棱两可,就谁也摸不着边,这样放很多年也可以立住,圣人往往就是这样。

就像老子,现在很多人觉得他很了不起,他的话想怎么解释都行。其实谁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得执着一点。老子有时讲兵法,你按兵法去做就成了执着兵法了,他说我这是搞治理国家的。把它用到政治上来,你也得执着它。道家的丹道法,属于人我执了。你要做事情就得执着于一点,你要不做事情,就不执。但这么模棱两可的缺点就是往往不解决问题。照佛教的说法应该是“一无所住而生其心”,其实就是走向“自然”,来了一个事物就直接反映它,不是把它看‘空’。
我们物质世界的事物都是真的,但是不要对这些事物过于执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8-2011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认不认同楼主的看法没关系,他肯花时间将真实的想法整理出来,让别人在光天化日下检验那就是一种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8-2011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16-8-2011 03:46 PM 编辑

道家和儒家的破除执着

人的偏狭、执着就是顽固地执这么一点点东西,这样就会生出很多的问题来,因为顽固地执着,意识把生命活动固定到这个固定的层次里了。越固执,生命活动固执的圈就越小,这样就受不了外面的剌激。情趣、性格都跟这固定的圈有关系,实际上都是执着的产生的。
当有了执着,就缺乏自觉性,只是在执着这一点上想要怎样反应,在这一点上是自觉的,其它的就不自觉了,这事情把思想克住了,自觉性被捆绑住了,实际上已经不自觉了,也不自由了。

道家讲执没佛教讲得多,道教没能把老子的返自然观点继承下来,有的还走了炼丹的路线,这虽然可以活几百岁不死,它既是人我执,也是法我执,甚至连法我执还算不上。这里只以一个《庄子》中颜回与孔夫子的那段对话来说明道家对偏狭一些观点。

有一次颜回向孔夫子说:“回益矣。”意思是说“我进步了”。孔夫子问:“何谓也?”即“什么意思?”颜回答:“忘仁义矣。”意思是把仁义都忘掉了。孔子是讲仁义的,儒家说讲仁义道德,颜回说把仁义都忘了,孔子却说:“可也”,但 “犹未矣”,还不够。过几天颜回又来见孔子,又说:“我进步了……我把礼乐都忘了。”礼、乐、射、御、书、数是孔子说的六艺。颜回把这些都忘了。以后颜回又来了,说:“回坐忘矣。”意思是“我达到坐忘境界了。”孔夫子听了不知怎么回事了,很不安地问什么叫坐忘。颜回就说了:“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 于大通,此谓坐忘。

有人说庄子这段话是讲儒家的练法,其实倒是庄子损孔子,说孔子连坐忘都不知道,不如颜回。坐忘连仁义道德都不要了,儒家能接受吗?那么他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仁”是指爱人,“仁者爱人”。孔子还讲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说:“泛爱众而亲仁”。广泛地去爱人去,那就是仁。“义”指根据仁的道理而应该去做的事情。义务的义就是这个义。义务是根据道德要求应该去做的事。仁和义都是要你对人好。对生命来说,“生”是好,我帮你生得好,这个心情是个仁,这么去做称为义。我们要把我要让人好的念头忘掉,让人坏的念头 当然更得忘。这是让我们“无心为善”。没有想着做善事去,到最后做了善事,这才是真善。忘仁义是一个思想的境界,它的起点比较高。要你没有想做好事情,但是你做的事情就是好事。在意识中没把它当个好,很自然了。跟日常生活一样,变成很自然的东西了。忘仁义究是这个意思。

忘礼乐呢?仁义是对外的,礼乐是对自身的、对自己的。古人说:“礼以治外,乐以治内”,用礼的行为,来对治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礼;乐能牵动身体里面,通过乐能使得身体里边融通,使精神舒服。既忘了治外也忘了治内,自己没有想我自己要治外还要治内,却已经就在治理自己了,类似破除法我执,这也是一种精神境界。不是不修自己了,而是对修行习惯了,很自然了,不有意识去修而已经在修了,里外都合度了。要不然为什么颜回把仁义礼乐都忘了,自己的肢体、聪明什么都没有了,孔夫子还说可以?这个境界可以说是身在其中了,即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虽然觉得没有仁义,仁义就在当中了。达到这个地步还不行,还得进 一步做到坐忘。

什么叫坐忘呢?“堕肢体,黜聪明”,肢体没有了,形体对自己不起什么作用了,没有什么意义了;聪明、动脑子思考问题对自己也没什么意义了,也就是不需要从意识注意它了。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对自己的生命活动都从意识上无所谓了,不去注意它了,那些东西已经不影响内在的自我了。形体不影响你了,聪明(即思考问题)也不影响你了。但脑子同样能思考,形体同样能活动,并不是形体没有了,意识没有了。“离形去知(智)”,把你的意识离开了形体,离开了一般的思维。意识里独立存在,意识里的自我灵灵明明地存在着。这样就“同于大通”了。 “虚”是“没有”东西,和实在的东西它们相通、一样了,那就称为大通。自己形体的实体存在和虚的东西都一样了,能够互相通达了。精神到了这种程度,就叫做坐忘。“离形去知,同于大通”,这里还有个灵明存在着。佛教讲一灵独觉,灵还在里边存在着,灵明在里边。不是什么都没有,混混噩噩。修行当中没有灵觉,那是属于堕入顽空,里边没有觉了就没有慧。按佛家说慧是个正觉,真正的知觉,是内在知觉而产生的思维活动。练功得达到慧的程度上 去。用忘的方法来破除偏执之性得这样去忘。要求应该做的事去做了,但是意识里边你没有觉得我应该去做。达摩到中国来,对梁武帝说他布施天下僧众、造桥建庙并无功德也应该这么来理解。

至于儒家,孔子讲“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四个毋,就指意识里不能要这些东西。毋意是不要主观去想;毋必,就是不要武断认为一定要怎么做;毋固,不要固执;毋我,不要想我怎么样。用这四个“毋”破除执着。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不要主观,其实也是破除意识的偏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8-2011 0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15-8-2011 02:51 PM 编辑

为何要执著佛道之分?
道教教義并非只炼丹術而已,是重視养生,重视生命,性命雙修。
道教的《坐忘論》提出七階段進入修道層次。
信敬(對坐忘信仰無疑)
斷緣(斷世俗之事、不受牽連)
收心(心是一身之主,百神之帥,學道要安心收心,脫離塵世之境)
簡事(要均衡事情輕重,標準在人的生命,凡對生命有害或多餘事情,要捨弃)
真觀(對於禍福吉凶,富貴貧賤,疾病生死,都要樂天知命,不怨天尤人)
泰定(心境達到無懼、淡泊無求,無所不定的境界)
得道(認為道不生不滅,身與道通,則無時而不存,故無生死。)
道教修煉方式是在於下功,修煉《坐忘》是忘我一切心理狀態與才智,放下知識,排除世事,進入靜寂,物、身、我忘的境界,達到身內清明,身心靜寂,有養生作用。由於人長期工作帶有壓力,就算睡眠都經常發夢,身體無法發揮自我調節狀態。
在道教教義《忘我》,進入無我靜態時候,減輕精神負擔,身體內炁會自然流通,讓五臟六腑產生調和,進入自我調節,發揮免疫力作用。所以有些人生病,給充足睡眠,不用吃藥,身體內會漸漸自然調整起來。中醫重視養生是自然,自然就是人身體內。

佛教說人體是軀殼,並非重視生,重視解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8-2011 0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要执著佛道之分?
道教教義并非只炼丹術而已,是重視养生,重视生命,性命雙修。
道教的《坐忘論》提 ...
boobanzhu 发表于 15-8-2011 02:08 PM


各人有各人思想的自由,阶段性不同,向度也不一。神气楼主从二分性的角度来思辩问题,自然意识不到二分性的问题。各花入各眼,心里是啥看到的就是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8-2011 0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人有各人思想的自由,阶段性不同,向度也不一。神气楼主从二分性的角度来思辩问题,自然意识不到二分 ...
谷成 发表于 15-8-2011 02:51 PM


心中尺度各有不同。
所以有時候破我執,就是我執在(我身在),我執不在(我身不在)的二分論。
咱覺得破我執是一種融合,合化的作用,融合一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2-2024 01:19 PM , Processed in 0.18453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