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896|回复: 4

客家葬俗 更完整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11-2010 10: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砂鎮位於廣東省東部,蓮花山脈南麓,屬揭陽市拐西縣管轄。全鎮面積129平方公里,共設9個管理區,134個自然村。據1996年統計,共有人口43851人。居住在這裡的居民,絕大多數為莊姓,其餘的李姓.甘姓、陳姓、蔡姓、張姓加在一起不足400人,莊姓於宋末從福建永春縣遷來。

喪葬是人生禮儀的最後一項重要內容,歷來為我國各民眾所重視,特別是漢族的喪葬禮儀,到周代已基本定型、後經秦漢、魏晉南北朝至隋唐而臻完善。客家人的喪葬習俗大部分承襲中原漢族的傳統。上砂鎮的葬俗,遵循的是儒家自《周禮》、《札記》、《儀禮》以來的一套儀式,在做喪事過程中,既有和尚,也有道士,請來的四方神靈也是佛、道混雜。除了儒、拂、道雜糅之外、還雜有一定的蠻風因索。這大概是受遷入地原土著民族習俗影響所致,例如喪事奏鼓樂、人始死到河邊尿水浴屍及二次葬等。

上砂鎮的客家葬俗與粵東、閩西、贛南地區客家葬俗同中有異,有著一整套繁文縟節,分為報喪、安靈、行祭、送葬、念經超度亡魂等項,分述如下。



一、報喪




老人去世後,家人齊集床前慟哭:如果老人去世時未預備下長生(棺材),就立即遣人購置,買回的長生抬回家時須讓腳部先行。若是老人仍在世時購置長生,抬回家時則須讓頭部先行。

如果去世的老人為男性,喪事由男方的長親——屋長作主。如果去世的老人為女性,家入要給老入的娘家“寫報單”告知老人的死訊.通知老人兄弟的子輩,即外家孫在鎮葬那天來弔祭。



二、安靈



靈堂的佈置須顯現哀傷氣氛。在堂前掛上白布或黑布製作的幡簾。幡簾前擺一張八仙桌、置死者的神主牌位、靈前設香案一張,案上放上香燭、酒、葷索食品,案下有跪墊。廳堂大門兩側貼有對聯,它不像通常那樣紅底黑字,而是黃底黑字。對聯的橫批為。慈親制孝”(女).“嚴制讀禮”(男)。門楣上掛八封圖案。辦喪事時如須藉用別人家的場地、要在枝借用人家的場上貼上紅底黑字的“借用大吉”,以求吉利。

死者屋外搭置道壇。上砂鎮的道士不須出家,他們通常在自己家中設壇。做道士之前須拜師,學習“做功德”的儀式和唱詞。在上砂,人們稱道士為“道士”、“和尚”或是“聖公”,農村道士都是兼職的,他們還有其他的謀生之道。

道士的道壇各有自己的名號、掛在道壇的最頂端。名號之下懸著大幅的佛像,佛像兩側懸著布幅對聯:“奉佛追修伸孝意,請聖超度發誠心。”道壇一般搭置在八仙桌上,約3米高。道壇下搭孝服台,也懸有對聯:“孝制酬天地,服成謝乾坤。”道壇旁另高懸一豎紅布條,上貼黃紙,以黑字寫明死者的年壽。



三、行祭



殯葬當日早上,死者(女)的外家孫來弔祭、一般男性、女性親屬都可來,但女性要來三個或五個。只能是單數。外家孫到來時,死者家人把花圈拾到門前,燃點鞭炮,孝子孝孫跪下相迎:靈堂門外放八仙桌,用布幅圍起。孝子孝孫首先為外家孫斟上第一杯酒,外家孫接過後首先祭天,潑向空中。第二杯酒潑在地上,叫祭地。如果死者的文夫早己去世,外家孫接過第三杯酒,把條布全部掀起來反鋪在桌上,把酒杯放在上面;如果死者的丈夫仍在世,外家孫就只把條布的一角掀起鋪在桌面的一角、把酒杯放在上面。這時、外家孫就要說一些吉利話,如“一刻遭喪,晚年吉慶”等,然後把孝子孝孫扶起來,一起進靈堂去,孝子孝孫上香,燒紙錢。

一般人家會把老人的遺體放在帷布後,不讓人看,他們認為給人看見了老人的遺體會給自家人帶來厄遠,但是外家孫如果認為老人的兒孫平日對她不好.有虐待嫌疑的話,外家孫有權要求“驗屍”,看老人是否被兒孫虐待;解放前外家的權利更大。如果外家認為老人的兒孫虐待了他家姑婆,就不“開鑼”,不讓把老人拾上山埋葬。外家勢力之大還表現在另一方面,唱儀的禮生在主持行祭時,對孝子孝孫唱“脆、拜、起”,面對外家只能唱“拜、起”,不能唱帶有強迫性的“跪”。如果死者是男性。一切由屋長做主,解放前多由族長做主。可見,上砂葬俗中體現出來的是舅權和族權是很大的。

道士做完“起師”,由外家或屋長開鑼,把死者的棺木從靈堂抬出,就在屋外寬敞的禾堂。上砂鎮一般在上午開鑼,只有那些“半口(Lok3)於毀”(即不到高壽就去世)的人才在下午開鑼出擯。開鑼時由禮生唱儀,唱“起擂”,外面的樂隊就打鑼;唱“掌號”,外面就吹笛;唱“發引三聲”,就打三響鞭炮;唱“孝子學孫請跪”,孝子孝孫都跪下;唱“孝子孝孫請洗”,孝子孝孫就把手浸入用絲芽、抹藥浸過的水中賂洗。然後死者的女性親屬撫棺痛哭,並。用草紙擦拭棺木,之後,把雞肉、豬肉、雞蛋等祭品放在棺本上,請出死者的神主牌位,這叫做“祭壽頭(棺材)”。

這之後由道士把孝服分發給眾人,叫“成服”。道士先把孝服送給外家孫,再由外家孫傳給孝子孝孫。孝男穿麻衣,長子長孫頭有三個棱的草編孝頭口(Lok3),其他孝男頭戴兩個棱的孝頭口(Lok3),孝子孝孫穿麻草鞋,或者打光腳,把不穿的麻草鞋系在腰間。死者的長媳穿麻衣。其他孝媳孝女穿白衫。在過去,孝服全都是用席布做的。長子、長孫、長媳及其他親屬的孝膠部分得清清楚楚。現在則簡單多了,一般穿白衫就行。甚至有的親屬只象徵性地在腰間圍塊麻布。著好孝服後,道士們開始表演“拜四方天地”,道士們穿著有道袍,有僧袍,是他們自己設計的。他門從東面始拜,再向西、再向南、再向北。拜完四方天地,由一位專門從陸河縣請來的有名的道士帶著孝子孝孫“繞棺”,此時棺木已用塑料布包紮好,上面再搭上布、毛毯或被面。道士手拿“召亡竹”,圍著棺木繞行,身後跟著孝子孝孫,道士統一陣便停下,唱死者的辛勞,勸解孝子孝孫要孝敬父母。道士唱得聲情並茂,他的唱詞以引哭孝子孝孫為好,而在孝子孝孫這一邊,卻要強忍悲痛,盡量不被道士的唱詞唱哭。死者的長子長孫手持哭喪棒,死者為男性時,棒為構木製,死者為女性時,棒為竹製。稱為“男桐女竹”,它像徵著“男節在外,女節在內”,意即男人的氣節表現外在的為人處事上,又一說男人主外,所以其氣節表現在家庭之外、而女人的貞節表現在家庭之內,女人應該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之所以會選桐本和竹子,是因為桐木的結在樹幹上.竹結在竹於的內部,以“結”來話'節”。

繞棺之後,由道士表演“跑五方”,這時所有的道士齊上場。由一道士帶頭,滿場遊走。領頭的道士手拿寶劍, 劈開前路,好似帶領眾道土與妖魔邪鬼戰鬥。現在的上砂鎮上,有許多公開設壇的道土,他們有特定的表演程序和承襲自上輩的唱詞,而且他們做法事的設備也有所改進、已經開始使用無線話筒和音響設備等。

掃完妖魔、開始行祭。行祭由禮生和執事主持,他們都穿著白色的長衫,禮生更要戴白棺。行祭分幾堂分開拜祭。孝子孝孫一堂、女方親戚,即外家孫一堂。男方的房長、其他親戚一堂。一般一堂拜祭要半個小時。祭拜人向死者的神主牌位、棺木敬酒、獻彩帛、禮生唱禮,執事讀《哀章》。 《哀章》的主要內容包括死者生前做的好事。生者對死者的哀悼之情,供奉給死者的祭品等。程式固定。較隆重的行祭要有全豬全羊供奉,稱。豬羊大祭”,這與古代諸侯祭招宗廟的少牢之禮的內容相同。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无名汉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11-2010 10: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送葬



行祭儀式之後,開始出擯。上砂鎮喪葬習俗中,死者一定要在死後三天之後才能出擯,稱為“三晨”。如果死者未成家,或僅到中年就去世,或是兇死等就不用等三天后出擯,而是要盡快地安葬。出擯時,最前列是以竹木搭成的椅狀物,中間安放著死者的遺像,遺像是在去世前就請陸河縣有名的畫匠比著照片面成的。髮絲都清晰可辯。老入們在去世前都會為自己準備好這些必備物品,他們穿上傳統的對襟上衣去照相.再請畫匠按照片描面出來。死者的長於手拿哭喪棒,長孫捧著死者的神主牌位跟在後、然後是拾棺木的、舉花圈的。花圈上的紙聯爲藍底白字,黃底黑字的也有。左聯寫有敬獻人的姓名,姓名上方加貼一紅布或紅紙條,寫有“陽”或“陽居”,下面再以黑底或藍底白字寫上敬獻人姓名,表明敬獻入是生者.與死者陰陽相隔。出殯途中遇河要“祭溪河”,由禮生和執事主持,由死者的長於長孫主祭。執事讀《祝文》,大意是棺木要從河上經過.會污染江河,所以請求河伯水官不要生氣、並保佑孝子孝孫平安大吉。

墓地一般早已選好,有錢人家常在老人未去世時就選好了茵垃,做好了基穴,老人不但不以為忤,反而認為來世有了安穩、可靠的依托。 “送葬”由道土主持,孝子孝孫跪在墳前,道士拋灑大米和硬幣的混合物,孝子孝孫用衣幅盡力去接。道士一邊唸道:“沙籮量米斗量金”,祝愿死者的後代有米有錢;“房房富貴,代代盈昌”,祝愿死者後代富貴;子嗣眾多。最後還要念:“年無忌,月無忌,日無忌,時無忌,大吉大利,報館引進。”然後幫工把棺木推進早已建好的墓穴,封上墓門,這個過程叫做“呼龍”。



五、念經超度亡魂



送莽隊伍返回之後,幫工煮些豬肉湯讓孝子孝孫明,名為“食祿湯”。吃午飯之前,由道士主持“下馬引亡安靈”,把死者的靈魂招回來,好讓它聽經超度。道士接著要“起場請佛祖”,即放一個斗在靈堂前八仙桌的中央,鬥中間有本能的如來佛像,這個木雕像不能倒放,傳說道士如把佛像倒放,就將會有人喪命,所以“佛祖拿倒種“很不吉利。

吃午飯之後,如果死者是女性,道士帶著孝子孝孫去河邊請河神“打沙子”,把河邊的沙子捧些回來,以便晚上做功德時用。吃了晚飯後就開始做法事。首先“獻飯”,即給亡人供宰飲食。然後道士召亡,“山中也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一隻蟹公尾長長,好比三國關雲長”。接著唱關羽的事蹟,勸解死者即使像關羽這樣的人也會死去,就不要再留戀人問了。唱完後要扔英盃,如果沒扔到一覆一翻,道士還要重新再唱,勸解死者的靈魂,直到扔到一覆一田,表明死者的靈魂完全聽從了勸解,將要遠離人間。這時,孝子孝孫哭拜在地,因為死者要永久地與家人分別了,從此陰陽陌路。

接下來的一 “斥”(即一項法事)是“問果老”;請張果老到場印證今宵做功德。道士們此時上香做武場,與“跑五方“差不多、顯示道士的身手。孝子孝孫則要為死者的去世感到悲傷,並表示會守“丁憂之製”。解放前上砂人為父母去世而丁憂守制,一百天內不能剃頭,三年內不得生子,如有違犯,由屋長懲罰,罰謂族人吃飯,要開十幾桌酒席才行。道土此時則向孝子孝孫,死者親戚及觀,君整個“做觀燈”過程的人唱好話,他們必須當場給道士掏錢;稱為“刮貼”。俗語“一夜觀燈十二斥,' 一斥無錢就要食”,就是諷刺道士每做一斥都要紅包的陋習。道士接著引亡上壇打勘合,再讀譏,即讀經文。這之後的儀式是“押號“,號牌叫六贖文牒,像陽世人的通行證一樣。然後“拜黃河引亡人過江”,因為死者的亡靈要渡過黃河前去北方幽冥之地見聞羅王,所以要拜祭黃河,孝子孝孫此時跪拜不止,祈配亡靈能順利渡河。渡河之後,便要“引亡過案參見坤府王爺”,乾為陽,坤為陰,坤府即地府,坤府王爺即閡羅王,過案就好似亡人到地府報到一樣。

拜了閻羅王,還要“安灶作福,請眾君爺”,炊君爺是一家之主,死者生前有罵過灶君爺或燒火時衝撞了灶君爺,以及死時驚動了灶君爺等,此時要在灶君爺前請他赦罪,並請他作福保平安。還有一位神也要諸到,他就是在陰間掌管藥物的神——藥師,一說為五穀聖簾,“把藥師”或“治藥師”的緣由在於死者生前吃過藥,道過罪,要請五穀聖帝脫罪。又一說認為死者到了陰問也會生病,如果道士請來藥師,孝子孝孫用酒敬獻他,他喝醉後,死者就不會生病,也求用吃藥了。

道士接著“搖七盞燈”,即唱行孝歌、二十四孝的故事等,宜講父母養兒育女的辛苦,希望孝子孝孫感念死者的養育之思。

如果死者是女性,道士要替她做“拜血盆”、“遊沙城請十八鬼王”、“拜血盆經脫罪”的法事。把從河邊撈回的沙於築成沙城的樣子,因為女性生前生兒時的血污染 3,溪河,如果不繳血盆,遊沙城,謂十八鬼王,死者就不能登天堂。十八鬼王請到後,為死者發赦,赦書如下:“報仔張千里,赦官梁仔貴,到中華世界東土孝門家,下救亡生天上表文。”死者獲赦後,通士為她“破沙城”,打碎沙城,讓死者的亡靈無罪早升天界。

如果死者是男性,就要到地府的庫官爺那裡“交庫銀”,這是因為死者在未投娘胎之前就在庫官爺那裡借了錢的,死後需把錢還給他。

做完以上法事。道士點燃蠟燭,在燭光中念誦《金剛經》,以籲走深夜臨門的小鬼,稱為“燃燈”,整個”做觀燈”過程到此功德圓滿,道士可以“送神”了,送佛祖回西天,並“謝師爺”,感謝造靈符的張天師,最後“脫孝釋服除靈”,孝子孝孫、死者親戚等除去孝服,撤掉死者靈位,感謝四方天地。至此,死者生前的罪孽都得以解脫,死者今後的行程都得以安排,亡靈可以順利地升天,而不會因冤孽末解而糾纏家人,家人也因為為死者鋪平了陰世之路而感到寬心,為死者能順利升天而不會糾纏家人感到放心。

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a0955 ... ev=650&next=6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11 1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讨论来~讲来讲去又是南无佬的作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3-2011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葬礼不是南无佬做难道自己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11 1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請問客家人的神主牌多少個字屬于吉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7-2025 02:40 AM , Processed in 0.11591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