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783|回复: 530
|
佛法VS爱情
[复制链接]
|
|
说到这个题目,一般人包括我也会对其产生莫大的兴趣。常常会听到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人类从何处而来的?”,我自己本身也时常问自己问别人着一个问题。在我有幸当上我家乡佛青之友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才开始真正接触到佛法。每天猛啃佛书恶补。依稀记得曾经有布佛经里面说过:“人是从爱中来的!”而佛经上也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又称我们人类是“有情众生”。可想而知人是有情感有情爱的生命。爱,是生命的根源。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常在古装连续剧里面都会听到这么样的一句话。某位男人和某位女人之所以能会成为夫妻,除了爱情,也需要缘份。男女之间的爱情,可以说是人类心灵里最美的那一首诗,最有力量的驱动引擎。
有个朋友曾经如此形容爱情:“爱情就像是人生的一场筵席,菜肴色香味各异,酸甜苦辣,味味俱全。”“酸甜苦辣,味味俱全”,我蛮喜欢这一句。爱情能带给人很多温暖,但是同时也可能充满痛苦;争风吃醋,竞相追求,或者吃柠檬,是为酸;相爱的中人,如胶似漆,一日不见如三秋,是为甜;爱过了头,或失去了爱,成为了苦;意见不合,争执吵架,怒火冲天,变成辣;
在情人节之前的那个星期四晚,国民大学有个分享会,题目刚好就是:佛教VS爱情,说是为了配合情人节哦~甚为目前仍然是单身贵族的我当然不免俗的会跑去听,抱着可能能侥幸从中遇见一生的那一位的心态跑去。在分享会结束前有个佛友发文过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是虔诚的佛教徒和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结婚的话,他们的婚姻生活会是幸福的吗?”在那分享会的佛友大多数都不看好,就连主讲的那位学长也是这么认为。当时我心里就存在了这么一个疑问,于是就上网看了些资料。其实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并且主张佛教徒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在佛教看来,婚姻的基础应当是当事者的感情,而不是宗教信仰。在早期佛典中,曾经多次记载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结婚的故事。《根本目得伽》卷七、八记载,一位佛教徒的妹妹嫁给了一位激烈反佛的裸体外道,并最终感化了他。《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二《须陀品》之三记载,优婆姨须摩提嫁给了外道,后来这个外道皈依了佛教。
小学时候学了一首歌,名叫《爱的真谛》,后来到大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首歌是由一位基督教徒所写。姑且不论宗教,因为佛教说众生平等,不应其信仰不同而有所偏差。里面的歌词非常有意思,虽然简单但却明确了带出何谓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赐,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较人家的恶,不喜欢不义之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爱是永不止息”不足一百个字,不得不佩服写这首歌的人对“爱”的了解那么的透彻。
找了些资料才知道原来现代心理学、医学研究发现,爱情与人的身心健康关系至大,能促进性激素的分泌,能减低压力、焦躁,提高免疫力,化解矛盾,增加生活乐趣,有益身心健康。生活在婚姻美满、夫妻和睦的家庭中的人,患癌症者要比生活在婚姻不幸或暴力家庭中的人至少要少50%,爱情不幸福的人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要比爱情生活幸福的人高出10倍,缺乏爱情的人比起有美好爱情的同龄人,患抑郁症、失眠等心理疾病的危险,起码要大50%。夫妻不和、经常争吵,互相嫌弃敌视,体内会分泌出有害物质,丈夫易患高血压、溃疡病或冠心病,妻子易患食道癌、乳腺癌等疾病。日本学者调查发现:离婚者比有美满婚姻生活的人平均寿命要短,男的平均短12岁,女的平均短5岁。缺乏爱情和性激素者,容易性情异常,表现出执拗、猜忌、阴险等病态人格。爱心疗法、婚姻疗法,成为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
爱情心理学家斯腾柏格把完美的爱情、定义为:热情、亲密、承诺三因齐备合一。互相信任,平淡而深厚的“伴侣式爱情”或“友谊式爱情”,是最为合理、牢靠的爱情。《杂阿含经》卷三六佛谓“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识。”《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佛称“妻为最亲友”,说夫妻应“异体同心”。王骧陆居士《婚姻之礼》说:“夫妇之爱,有小爱大爱之别,小爱是一时形色,有时而衰,靠不住的。大爱是精神,以情意相交,处处体恤怜爱。即有不合处,大皆能原谅退让,遇着失误的事,勿彼此埋怨;遇着恼怒的事,双方先忍耐一下,过了一分钟,就忘记了。所谓不念旧恶,怨是用稀。各人的脾气,应先预告。切不可因爱而求其同我一样。做男的,勿使女子有怨意;做女的,务使男子得安慰。饮食起居,以及家庭整洁,井井有条,使男子自然向内不向外,感情自然一日好一日,意外的非礼也自然绝了。”
大多数的人都知道,爱情是不能勉强的。可是知道和做不做得到,悟不悟到是两回事。当然我这样说不是说我已经悟到抑或者我做得到,毕竟我依然是凡人一个,脱离不了大多数凡人都会有的毛病。有些人就是“非卿不娶,非君不嫁”。虽然美其名是“忠情”、“专一”,但谁不知这样不但为对方带来困扰,也让自己陷入困境。话虽如此,人非草木,谁能无情?要放得下感情,的确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热恋中的情侣很多都会说:“我爱你爱得要死!”再不然就是说:“我是你的一半,你是我的一半!”明明是不同的两个个体,却彼此互相要求对方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爱”都希望既要俘虏对方的人,也要俘虏对方的心;控制他的行动,还要控制他的心。这是一种“占有”,就是把自我价值扩展到别人身上。男女之间的爱,本来就是一种互相的占有。你想占有他,他也想占有你,因为都想占有,所以就分不开了。一旦这种情况超越了某种底线就会让对方想逃开。
也有很多人谈恋爱是想找个依靠。我要靠我的男朋友、我要靠我的女朋友、我要靠我的丈夫、我要靠我的太太;刚开始,依赖一下、靠一靠,可能觉得很温馨很甜蜜。可是,靠得太久了,对方可能就会想:“怎么老是要靠我?我好累喔!”偶尔的靠一靠是甜蜜,但老是靠着,就会成了对方的麻烦和负担。每个人都还是独立的自我,即使在爱情的两人世界中,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每个人都怕别人变成自己的负担。如果不能够独立,只想要依靠或是指望另一半,就会成了对方的包袱。
常言道:“爱情是需要奉献和付出的”,这些所谓的奉献和付出应该是无私的。然而恋爱中的男女常常就会出现一些情况,都会觉得说对方付出不够多,或者没有为你们俩之间的感情付出。期待、要求对方付出的和自己同样的多,甚至比自己还要多。可是,这种心是“真心”吗?《金刚经》里说:“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诸心”,是指每一个众生的种种心理活动现象,这些都是虚妄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只要有心,就都不是真心,要心无所住,心中无物、无心,那才是真心。所以说,占有心、依靠心、期待心,都不叫真心,而是烦恼心。
爱情专家们一致强调:爱是付出,是让对方幸福,将爱情给予对方,比向对方索讨爱情使自己更感欢欣。突破自我中心立场、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不分你我地考虑双方的幸福,乃爱情成熟的表现,超越自我中心立场的付出、奉献甚至为对方作出牺牲,是爱情发展的最高层次。这种高尚的爱情颇接近佛法所谓“法爱”的精神,若以佛法的般若智慧为导,可以作为转贪爱为菩提、即爱情婚姻而解脱之道。
古人常言“相敬如宾”,虽然在年轻的我们看来实在老生常谈,但是这简单的四字成语却不乏能够维系长久爱情的真正智慧。以尊重的心态,心悦诚服、欢欢喜喜、平平静静去面对、解决,心中的纠结。
星云大师曾说:“真正的爱是双向的,真正的爱是要成全对方、祝福对方,爱不是占有,而是奉献。”
两个个小小的故事:
一,
我问:我究竟该找个我爱的人做我的妻子呢?还是该找个爱我的人做我的妻子呢?佛笑了笑: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你自己的心底。这些年来,能让你爱得死去活来,能让你感觉得到生活充实,能让你挺起胸不断往前走,是你爱的人呢?还是爱你的人呢?我也笑了:可是人家都劝我找个爱我的女孩做我的妻子?
佛说:真要是那样的话,你的一生就将从此注定碌碌无为!你是习惯在追逐爱情的过程中不断去完善自己的。你不再去追逐一个自己爱的人,你自我完善的脚步也就停滞下来了。
我抢过了佛的话:那我要是追到了我爱的人呢?会不会就……
佛说:因为她是你最爱的人,让她活得幸福被你视作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所以,你还会为了她生活得更加幸福而不断努力。幸福是没有极限的,所以你的努力也将没有极限,用不会停止。
我说:那我活得岂不是会很辛苦?
佛说:这么多年了,你觉得自己辛苦吗?
我摇了摇头,又笑了。
二.
我问:为什么我以前爱着一个女孩时,她在我眼中是最美丽的?而现在我爱着一个女孩,我却常常会发现长得比她漂亮的女孩呢?
佛问:你敢肯定你是真的那么爱她,在这世界上你是爱她最深的人吗?
我毫不犹豫地说:那当然!
佛说:恭喜。你对她的爱是成熟、理智、真诚而深切的。
我有些惊讶:哦?
佛又继续说:她不是这世间最美的,甚至在你那么爱她的时候,你都清楚地知道,这是事实。但你还是那么地爱着她,因为你爱的不只是她的青春靓丽。韶华易逝,红颜易老,但你对她的爱恋已经超越了这些表面的东西,也就超越了岁月。你爱的是她整个的人,主要是她的独一无二的内心。
我忍不住说:是呀,我的确很疼惜她的孩子气。
佛笑了笑:时间的任何考验对你的爱恋来说算不得什么.
三.
我问: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这样的一个社会里,像我这样的一个人这样辛苦地去爱一个人。是否值得呢?
佛说:你自己认为呢?
我想了想,无言以对。
佛也沉默了一阵,终于他又开了口:路既然是自己选择的,就不能怨天尤人,你只能无怨无悔。
我长吁了一口气,我知道我懂了,我用坚定的目光看了佛一眼,没有再说话。
| 更多请看:萧繁岭 |
|
|
|
|
|
|
|
发表于 16-3-2009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VS爱情,就会跟你说:去感恩父母,去珍惜所有,去看清楚爱的本质,去放下痴迷的男女私情,去和善知识学习,去清静别天天打妄想。
这样子,你的爱情一定比较平顺。 |
|
|
|
|
|
|
|
发表于 16-3-2009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當時佛陀的時代,是否有自由戀愛這會事,
所以佛陀是沒有說過什么愛情的佛法,你所說的佛教對愛情的說法,
應該是近來北傳佛教才寫進去的,因為要配合社會的要求.
人與人之間相處在一起,是一種因緣相合,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珍惜! |
|
|
|
|
|
|
|
发表于 16-3-2009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不是叫我们不要种情种,断清根吗?
可能现在已经改成先进版了。 |
|
|
|
|
|
|
|
发表于 16-3-2009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胡说85 的帖子
和“佛”对话这一段有点……
是作者自己和自己在对话吧…… |
|
|
|
|
|
|
|
发表于 16-3-2009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流浪刺客 于 16-3-2009 09:45 PM 发表 
佛法不是叫我们不要种情种,断清根吗?
可能现在已经改成先进版了。
是断缘还是断六情七欲?你所谓的情是指爱情还是情绪? |
|
|
|
|
|
|
|
发表于 17-3-2009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7-3-2009 03: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夫妻和顺:互相尊重,守五戒(在家),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和睦。
这样子,必定 夫妻和顺。 |
|
|
|
|
|
|
|
发表于 17-3-2009 09: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我打错了。
应该是断情根
所谓的情应该是指亲情和爱情吧! |
|
|
|
|
|
|
|
发表于 17-3-2009 09: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流浪刺客 的帖子
我想那是出家人吧。。。除非你出家要不然就不用断情根。。。 |
|
|
|
|
|
|
|
发表于 17-3-2009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7-3-2009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7-3-2009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家人是指和尚吗?我听说出家人有分两种。
一种是真正的和尚,而另外一种只是短暂的出家人。
也就是说指只出家一段时间而已。 |
|
|
|
|
|
|
|
发表于 17-3-2009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断情根?
我只知道断欲望而已 |
|
|
|
|
|
|
|
发表于 17-3-2009 0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7-3-2009 0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断情根就是断绝尘世的一切或所有情感。
也就是说与尘世在无任何牵挂和关系,做到六根清静的地步。 |
|
|
|
|
|
|
|
发表于 17-3-2009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流浪刺客 于 17-3-2009 02:45 PM 发表 
断情根就是断绝尘世的一切或所有情感。
也就是说与尘世在无任何牵挂和关系,做到六根清静的地步。
你说的情根应该是5毒之一,照这么说来单独断情根是不足已做到六根清静的地步。 |
|
|
|
|
|
|
|
发表于 17-3-2009 08: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Z,我这里还有大师对感情的法语,和大家共勉!
有句话『情不重,不生娑婆』,因此佛教里称人为『有情众生』。感情是人生活里的重心,感情给予人生命的意义。但是,感情有净化的、污染的;有正派的、邪恶的;有奉献的、占有的;有大功的、自私的,不论处事接物、人际往来,处处都有情。会把桌子排整齐、把地扫干净,是对周围环境有感情,所以才要维护;喂猫狗吃饭、替花草浇水,是对动,植物有感情,所以才会照顾。感情的利弊很多,究竟如何运用?有四点意见:
第一、用智慧来领导感情:有一位法国哲学家说:『用感情生活的人生命是悲剧,用思想生活的人生命是喜剧。』短暂冲动的感情,令人盲目,一味滥用的感情,不能长久。所以人要经常自我思考反省,应该这样去爱吗?是动之以情吗?爱得正当吗?唯有正当领导的感情,才不致出差错。
第二、用正派来净化感情:情感得当,可以成就美事,用情逾矩,则可能偏邪。正派的感情,光明善良,引导人不断上进;邪恶的感情、或嫉妒、或利用、或只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掺杂爱恨情仇的情绪,恐怕就要招致祸害的发生了。因此,要用正派来净化感情,你为人处世,具有廉明公正之情,即使身处泥×中,也会是一朵清净的莲花。
第三、用无私来奉献感情:许多恋爱中的男女,到最后感情上出了问题,为什么?原因就在于自私。或者一心想要占有对方,或者对方所做所为不入己意,就生气愤怒,甚至做出泯灭天良的行为,令人不胜唏嘘。若能出于无私、奉献,不是占有,不是欺骗,我为你好,你为我好,不计较、不比较,彼此信任的感情,才走的长远,才显得高贵。
第四、用慈悲来升华感情:感情就是爱,但是爱往往有所局限,因此要用慈悲来升华感情。学习把对『一个人』的爱,廷伸到对家庭的爱;对家庭的爱,推及为对社会的爱;对社会的爱,扩大为对全人类的爱。将爱扩而大之,从小我到大我,就是一种慈悲。如观世音菩萨的寻声救苦,就是慈悲的真爱。
人是感情的众生,运用得当,人生才会灵动,才见圣洁,才有色彩,才有意义。有四点处理方法:
第一、用智慧来领导感情
第二、用正派来净化感情
第三、用无私来奉献感情
第四、用慈悲来升华感情
文章摘自:第85期 普门杂志 星云法语
[ 本帖最后由 笑吼 于 18-3-2009 07:41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7-3-2009 09: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笑吼 的帖子
星云大师是在引导人们如何在生活里学习。
值得大家学习。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17-3-2009 09:39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8-3-2009 1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星云大师说的好深奥。。。要好好的去消化下,。。。。。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