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693|回复: 36

银行会不会升利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6-2008 08: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报纸写贷款利息会升,酱储蓄户口的利息会升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6-2008 09: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制止通膨不时要降低贷款利率吗。为什么不降反升呢。市场有多资金在流动才会活跃,股市才会有交易。这纯粹是我个人的见解,请有经济学经验的兄赐两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6-2008 09: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算起也不只是0.0XX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6-2008 09: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immychin 于 21-6-2008 09:08 AM 发表
就算起也不只是0.0XX罢了


没有“将扫”吧 ! 根据报道是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6-2008 09: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紧张Spider 于 21-6-2008 09:05 AM 发表
制止通膨不时要降低贷款利率吗。为什么不降反升呢。市场有多资金在流动才会活跃,股市才会有交易。这纯粹是我个人的见解,请有经济学经验的兄赐两句。


我看到怪怪所以才来问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6-2008 10: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沒有聽說銀行利息會升,而且近年來儲蓄戶口和定期存款的利息都在下跌。。。而許多銀行都推出了各種不同的儲蓄計畫,通過投資的方式來讓顧客獲得更高的回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6-2008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紧张Spider 于 21-6-2008 09:05 AM 发表
制止通膨不时要降低贷款利率吗。为什么不降反升呢。市场有多资金在流动才会活跃,股市才会有交易。这纯粹是我个人的见解,请有经济学经验的兄赐两句。


小弟的愚见应该相反吧。
减底利率会引起通膨更严重。
国家银行一定起贷款利率打击市面的热钱。
透过高贷款利率收回市面的钱。提高商家成本,使购买力降低。
人们没什么闲钱,因为要还昂贵的利息。
相对的需求量减少。现在是需求导致通膨还是成本的上升。
大家心知肚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6-2008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紧张Spider 于 21-6-2008 09:10 AM 发表


没有“将扫”吧 ! 根据报道是1%。

保守估计应该会多过一点五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6-2008 1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aughty-boy 于 21-6-2008 10:49 AM 发表


小弟的愚见应该相反吧。
减底利率会引起通膨更严重。
国家银行一定起贷款利率打击市面的热钱。
透过高贷款利率收回市面的钱。提高商家成本,使购买力降低。
人们没什么闲钱,因为要还昂贵的利息。
相对的需 ...

如果通膨是因为需求多过供应而引起的,那么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降低需求以抑制通膨是有效的。

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通货膨胀,是因为需求大量增加吗?若不是,那么通过提高利率不一定能抑制通膨,甚至可能导致通膨恶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6-2008 1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师] 于 21-6-2008 11:58 AM 发表

如果通膨是因为需求多过供应而引起的,那么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降低需求以抑制通膨是有效的。

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通货膨胀,是因为需求大量增加吗?若不是,那么通过提高利率不一定能抑制通膨,甚至可能导致通膨 ...


这么说我赞成。我个人的想法是现在应该刺激市场经济然后把多余资金尽量投到世界银行稳固货币。货币升值购买力就强。无可否认的是拥有超强的货币就能控制期货市场因此我相信通膨是能舒缓的。

p/s: 国家银行和EPF 都劝告我们要小心投资。听了都怕怕。可见市场有它的问题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6-2008 09: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师] 于 21-6-2008 11:58 AM 发表

如果通膨是因为需求多过供应而引起的,那么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降低需求以抑制通膨是有效的。

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通货膨胀,是因为需求大量增加吗?若不是,那么通过提高利率不一定能抑制通膨,甚至可能导致通膨 ...


对。。分析的没错。

通货膨胀的起因
1 货币发行过多
2 社会需求增加过快
3 生产成本增长过快
4 经济结构问题引发的通货膨胀

现在也没有什么确实得数据来证明是否需求量引起。
大致大家认为是cost-push inflation, 普遍是原料起价,导致通膨。
一,
政府可在货币政策可调高“三率”---汇率(Exchange rate)、利率(Interest rate)和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 reserve ratio),
比如可以提高零吉汇率,像新加坡一样。 <--可能吗??要用多少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使money supply变少,利率就自然的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

财政政策方面可以增加财政开支或减税<---后者可行度较高。前者可能要发多点债券。

二,什么都不做。
让高膨来执行分配。人民可以自己调整。改变一些平时的消费观。那就慢慢能舒缓通膨。

个人观点,无论用什么方法都避免不了高膨。因为印度中国是主要的因素。因为这两国是输出通膨的大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08 04: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相信会升....但不会到1%这么恐怖吧...
1%所影响的数目会是很大的....
那些所谓的储蓄投资真的要看清楚...
有时不好采不赚反而还亏了不是更麻烦....
我的预算是会起0.25%.因为他接近一年半到两年未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08 05: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哇!cari 有很多经 济学家 哦!
太深 了 大叔看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6-2008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知道车的贷款利息一定起,到时候买车的人一定作罢
什么都起,薪水就算起也赶不上通货膨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6-2008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最简单的话语:

起利 = 通货膨胀了。。。

任何贷款利息都会起。。。。

完蛋了。。。。


BOLEH! " 发展" "起" 得最快的就是 和钱财有瓜葛 数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6-2008 1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aughty-boy 于 21-6-2008 10:49 AM 发表


小弟的愚见应该相反吧。
减底利率会引起通膨更严重。
国家银行一定起贷款利率打击市面的热钱。
透过高贷款利率收回市面的钱。提高商家成本,使购买力降低。
人们没什么闲钱,因为要还昂贵的利息。
相对的需 ...



很厉害的分析。。。。

我觉得利息会上。。。但是我们现实中上面那些不懂会不会这样想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6-2008 1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fionayong 的帖子

不过自从1997年后,我们的利息都没有更高的出现了。。。

存款高就不错。。。但问题是人民除了狗官爆炸户
还有多少款好存。。。?

到最后,都被车期,房贷,租金。。。。搞垮了。。。。


更严重次生问题将会到来了。。。。就是治安!治安!治安!
粮食!粮食!粮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6-2008 08: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山姆大叔 于 24-6-2008 05:14 PM 发表
哇!cari 有很多经 济学家 哦!
太深 了 大叔看不懂!


大叔,我也是看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6-2008 10: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uperDog 于 25-6-2008 12:41 AM 发表
不过自从1997年后,我们的利息都没有更高的出现了。。。

存款高就不错。。。但问题是人民除了狗官爆炸户
还有多少款好存。。。?

到最后,都被车期,房贷,租金。。。。搞垮了。。。。


更严重次生 ...


一升息, 失業率也會緊接著升高 or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6-2008 1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RX 于 25-6-2008 12:12 AM 发表
只知道车的贷款利息一定起,到时候买车的人一定作罢
什么都起,薪水就算起也赶不上通货膨胀:@:@

不用等到利息起,汽油起价后,买车的人就少了很多。
上星期有一位Proton的salesman跟我说,Gawai之后不单只没有卖到一辆车,连一通询问电话都没接到!!!

现在车贷的利息偏低,还有上调的空间。Toyota Vios的利息好像才2.x%,比FD还低。有钱也不要还cash,宁愿拿full loan,loan越长越好,把钱放FD还比较划算。

现在房贷的利率也是偏低。大多数银行都offer到BLR-2%,有些还给到BLR-2.5%。如果国家银行把BLR调高1%,银行再offer BLR-3%,对房贷也没有影响。不过做生意用OD或其他facility的就惨,无形中成本提高。如果无法承受成本的提高,最后又会提高物价,把成本的提高转到消费者身上。到最后,先死的还是低收入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9-8-2025 03:01 PM , Processed in 0.18313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