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17|回复: 18
|
Boeing 787-Dreamliner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24-3-2007 05: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3-2007 05: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
加10分以示鼓励。
可以放一些关于它的复合物应用和机翼设计吗?
这是它的特点,比较有兴趣。 |
|
|
|
|
|
|
|
发表于 24-3-2007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5-3-2007 1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加油!!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3-2007 1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了達到787的性能目標,波音在飛機各部分採用了不同程度的先進設計。
787氣動力設計
目前對於787氣動力設計有關的資料非常少,僅知787的機翼設計延續NG737(Next Generation)/777的超臨界機翼設計。超臨界翼的好處在於在高次音速時有較好的氣動力效率,可以減少燃料的消耗並增加飛機的性能,如飛行距離…等。除機翼採用超臨界機翼之外,其餘增加氣動力的設計還有流線機鼻與鯊魚鰭式翼端帆與尾翼,估計這些設計約可增加5%的氣動力效率。
787結構設計
波音787使用了「音速巡航者」(Sonic Cruiser)所提出的技術以及慣用的機體設計。其中受矚目的為波音787主體結構的大部分(包含機身和機翼)將採用複合材料設計,而不是現在常用的鋁合金,此外還使用鈦合金,其中複合材料所佔重量比例提高至50%,而飛機的形狀設計也因此而變得更富動感。複合材料不像鋁合金那樣容易發生疲勞和腐蝕現象,重量也比鋁合金輕,具有高比強度和易於設計的優點,因此波音787的維修費用會較同級機型更低,而速度更快,燃油更省,更具環保。
787材料應用
787發展之初,為了要選用複材還是鋁料做過多次的比較。鋁的優點是其施工容易且技術成熟,價錢方面也能夠降低成本,但近年來複合材料的發展,對於複合材料的特性已經完全能掌控質輕強度夠是複材的優點,且複材能夠埋入光纖管來監控飛機的狀況,對於後期的維護成本跟安全上都能達到最新的飛機需求,就是至少能夠性能提昇百分之二十以上。因此波音最後決定大量始用複合材料來當做787的主要機身、結構,且複材應用在引擎壓縮片跟主葉片的技術已經純熟,也降複才大量應用在引擎的葉片、引擎罩等部份。
787為了能夠跟市場競爭,並吸引航空公司的買氣,因此在概念設計時就已經定義出飛機的性能要超越舊型至少百分之二十以上,且重點在維修成本的降低跟維修的方便性與產品的可靠度,以下是波音在簡報上所提的性能需求
Lower airplaneempty weight
Less maintenance due to corrosion and fatigue
Lower cabin altitude
Increased cabinhumidity
Bigger windows
Fewer parts
由上面的需求可以知道為什麼7E7要用複合材料來當做飛機的主要材料,因為只有複材才能符合新的性能需求。
Lower noise
Reduced emissions
Lower fuel consumption
Higher reliability
Lower maintenance costs
787引擎
波音787除具有特殊機鼻設計、新翼端概念與雕塑垂尾結構等外型設計外,並提供兩種引擎架構作為選擇,分別為奇異(GE)的『GEnx』及勞斯萊斯的『傳特(Trent)1000』引擎,不同廠商的787引擎均有著相同的標準介面,因此航空公司可把飛機的引擎互換,不存在不相容的問題。
客艙設計
波音787的客艙比其他中型飛機要寬,座椅也比其他任何民用飛機的座椅寬許多,並採用兩行通道設計,客艙通道能使不太胖的乘客很容易繞過正在供餐的餐車。
燈光設計
機艙內以發光二極體(LED)提供照明,取代傳統使用的螢光管。飛機入口配以新穎的照明燈光,營造出頭頂即是天空的感覺,天空特色的艙頂一直貫穿整個客艙,一些區域還採用了弧形設計,使客艙實現了比例適當的房間式分區,機組還可以在飛行中控制天空特色艙頂的亮度和顏色。需要時,乘務員可以為乘客提供白天的感覺,而當乘客需要休息時,艙頂則可模擬美麗的夜色。
機艙以重複的大弧度拱形結構、動態照明以及飛行中可以由乘客調整透明度的電子遮光簾為特色,並利用可以變幻色彩及明亮度的LED陣列營造出模擬「天空」的天花板效果。
舷窗設計
787的舷窗比目前民用飛機中的大一倍,窗的位置亦更高,所以無論坐在飛機的什麼位置,乘客都能看到地平線。窗中則以「液晶體」調較機艙的光暗,減少窗外射入的眩光及維持透明。
其他空間設計
頂部行李艙是目前業內最大的,每個乘客都可將任一尺寸的拉桿式箱包置於艙內,而寬敞的盥洗室大得足以容納一個標準尺寸的輪椅。
波音787的空間設計概念提供顧客良好的機艙航行環境和舒適性,其加大空間讓乘客有更寬廣的活動空間,特殊燈光設計與LED使用讓人有種新奇的感覺。
资料来源 wikipedia |
|
|
|
|
|
|
|
发表于 25-3-2007 1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yonghion 的帖子
你有更多B787的超臨界翼(supercritical wing)的资料分享吗?
对了,根据B787的主席Mike Bair,B787的复合物应用率可能会增加到51-52%,那现在的巴仙率是多少了?
[ 本帖最后由 blackbird 于 25-3-2007 12:10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3-2007 1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3-2007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787的使用物料(按重量):61%复合物料,20%铝,11%钛,8%钢。按体积,787的 80%是复合物料。
我不是很清楚实际的巴仙率, 这是从wikipedia找到的。
至于B787的超臨界翼的资料我得询问一下有关的工程师。 由于B787的超临界翼属于航空界的新科技, 所以比较难得到有关的实际资料。
[ 本帖最后由 yonghion 于 25-3-2007 12:39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5-3-2007 0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3-2007 1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3-2007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yonghion 的帖子
我是想了解B787的supercritical 设计过程,机翼弯曲有影响吗?
一般上,这个设计常用在军机上以达至超音速,
它们是利用超薄airfoil(thinner wing )来达成supercritical condition
那么这么薄的机翼在民航机上面到底有多大限制呢?由于还要盛装油和
别的器材等等,还有多大空间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3-2007 04: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blackbird 的帖子
嗯, 你不提我也没发现到这个问题哦, 我会再去找资料的. |
|
|
|
|
|
|
|
发表于 26-3-2007 07: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很高科技...我喜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3-2007 1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blackbird 的帖子
B787拥有更宽的CARGO空间, 由于机翼体型的限制, 所以会在CARGO的部分装一个大油箱(机翼里也拥有油箱, 但体积较小), 装油量为37,000-40,000加侖, 为了达到省油的效果, B787油箱里有装置一个惰性气体释放器, 这个能使飞机的耗油量减少, 另外, B787的机翼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薄, 只是在机翼的中段至尾段比较薄而已. 如有任何错误请更正我....
至于机翼设计的过程, 我迟点再找找资料.
ps:我的资料来源都是来自不同的网站, 所以如有什么错误的话记得要更正我哦.. |
|
|
|
|
|
|
|
发表于 27-3-2007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厉害了。。。
有办法懂787的机翼volume 比一般的机翼少了多少?
"机翼的中段至尾段比较薄"
我看薄了很多。
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机翼弯曲起来?
谢谢你的回复哦 |
|
|
|
|
|
|
|
发表于 27-3-2007 1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8-3-2007 10: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个人觉得外型看起来比A380轻盈漂亮多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4-2007 05: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超临界机翼 supercritical wing
采用特殊翼剖面(翼型)的机翼。它能提高机翼的临界马赫数,使机翼在高亚音速时阻力急剧增大的现象推迟发生。它的翼型被称为超临界翼型,由美国R.T.惠特科姆于 1967年首先提出。 其形状特征是前缘较普通翼型钝圆,上表面平坦,下表面接近后缘处有反凹(见图),后缘薄,而且向下弯曲。气流绕过普通翼型前缘时速度增加较多(前缘越尖,迎角越大,增加越多),在翼型上表面流速继续增加。翼型厚度越大,上表面越向上隆起,速度增加也越多。飞行速度足够高时(相当马赫数0.85~0.9),翼型上表面的局部流速可达到音速。这时的飞行马赫数称为临界马赫数。飞行速度再增加,上表面便会出现强烈的激波,引起气流分离,使机翼阻力急剧增加。为了保持飞机飞行的经济性,飞行马赫数不宜超过临界马赫数。想要提高飞行速度就要设法提高机翼临界马赫数。减小机翼厚度或采用后掠机翼(见后掠翼飞机)可以提高临界马赫数,但是这样会增加机翼重量。采用超临界机翼可提高临界马赫数,同时不必付出增加机翼重量的代价。超临界翼型的前缘钝圆,气流绕流时速度增加较少,平坦的上表面又使局部流速变化不大。这样,只有在飞行马赫数较高时,上表面局部气流才达到音速,即其临界马赫数较高。在达到音速后,局部气流速度的增长较慢,形成的激波较弱,阻力增加也较缓慢。超临界机翼还可用于减轻飞机结构重量。如果带后掠翼的高亚音速飞机改用超临界机翼,在保持飞行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在机翼厚度不变时改用平直机翼,这样就可减轻机翼重量,同时改善机翼的低速气动特性。如维持后掠角不变而采用厚机翼,同样可降低机翼重量,还可增加机翼内的容积,用以放置燃油或其他设备。超临界机翼由于前缘钝圆,低速和跨音速的升力特性比较好,有可能应用在超音速飞机上。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