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tuaceng

非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何去何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9-2025 08: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ye3rush32 发表于 21-9-2025 11:54 PM
2019年,富二代网红王思聪炫耀他的100寸索尼电视,100万元搞定的
今天中国产的100寸电视的价格是1万以内
如 ...

科技产品,日新月异,不要说6年前的,差几个月价钱也可以差很远。

马来西亚曾经是亚洲四小虎之一,自从代工被大陆代替后才开始走下波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9-2025 09: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ye3rush32 发表于 21-9-2025 11:54 PM
2019年,富二代网红王思聪炫耀他的100寸索尼电视,100万元搞定的
今天中国产的100寸电视的价格是1万以内
如 ...

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前的做法是:国际分工

把利润高的研发留在国内,然后制造的部分搬到发展中国家去。
后果就是发达国家的人民大量失业,犯罪率也提升,经济一直积弱,所以如今发达国家要扭改这个局面。
现在发达国家的方向就是:工业本土化,慢慢的产业链引回本国,部分则在靠近/友好国家。
所以其实这会产生大量的新竞争者,来自发达国家本土的企业,和越,印,墨等国家。

然后,中国目前在进行着产业升级,比如工业4.0,中国智造等,在这个生死关头,如果跨不过去,就迈入中等收入陷阱,拉美化,所以中国基本不会把工业搬出去。
而且,为了遏制发达国家,越,印,墨等国家的新竞争者,以及抵消关税的作用,中国会更加通过扩大产能的方式把价格压到更低

所以,以前呢,发展中国家只是面对中国方的竞争,现在是面对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双重夹击

如果工业让中国做,可能收入不涨,但能买到的东西变多了
你要知道,如果工业留在发展中国家,那么产品物价的一部分成本,比如30%,就是来自支付工厂员工的工钱。
工厂员工拿到了工资,就有钱去买自己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

工业让中国做的话,表面上是物价更低,但是同时,也表示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是支付100%的钱给中国来购买这个产品的。

比较之下,虽然中国货更便宜,但真正计算下,整体上,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是亏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发达国家可以保留那些高利润的研发产业,那些制造业工业又让渡给中国。
那么剩下什么?
贱卖天然资源给中国,然后中国把资源加工成完成品卖回给发展中国家,整体上,发展中国家只会越来越穷。一旦天然资源挖完,就什么都不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9-2025 10: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uaceng 发表于 22-9-2025 09:45 AM
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前的做法是:国际分工。

把利润高的研发留在国内,然后制造的部分搬到发 ...

发达国家的产业很难回流了,人民不想吃这个苦。
《乡下人的悲歌里》,万斯说,他外公那代人就觉得自己的下一代不该再在工厂里工作了
也就是说现在美国年轻人的祖辈就不愿意下厂了,何况第三代

就连中国,现在工地上也没有多少年轻人了,工厂招人成本也在上升


产能过剩这个问题,只要不是计划经济,就一定会出现的。中国为了自己的工业的确加剧了这个过程,你只要想搞工业,最初你唯一的优势只能是便宜,活下来才能搞研发,向上走,没办法的。
说真的,大马的人口注定了没法搞全产业链,搞几个关键的够了。我印象中大马试着搞过两次产业升级,一个是汽车,一个是互联网,都没搞出规模效应来。

大马的用人成本比中国高,但有个优势是,工程师成本比中国低,我也是研究了下才发现这一点的,很吃惊。高端的研发人员自身会追求优质的城市生活,一个房价就让吉隆坡的高端人才生活成本低于北京。

所以马来西亚想搞工业,就不能搞劳动密集型的了,用优势的生活条件和较低的工程师薪资,想办法让科技公司在这里搞研发中心,孵化中高端产业会好一些。
但这个模式有个前提是给华人更公平的待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25 1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uaceng 于 22-9-2025 12:41 PM 编辑
开卷有益 发表于 22-9-2025 08:20 AM
你快点想一个办法出来救国

方法很直接,就是废除“我全都要卖,但我全不要买”模式

1:国际分工:多个国家一起完成一个产品

投资者:A国,B国,C国
设计和研发:D国,E国,F国
资源提供:资源型国家-G国,H国,I国, J国,K国,L国
低端加工:部分资源型国家如 J国,K国,L国,他们刚开始工业化
中端加工和零件:中端工业国 - P国,Q国,R国S国,他们可能尝试部分高端制造
高端零件:高端工业国 - T国,U国,V国,他们可能尝试部分设计和研发
最终final assembly完成品:X国
仓库和运输:X国和Y国
售后服务:Z国



卖到的利润,多个国家一起赚


2:欧盟模式:不同产品分散到不同国家生产
A国做家私,B国做塑料,C国做电器,D国做手机,E国做食品,F国做医药,然后大家互相买对方的工业产品。


卖到的利润,多个国家一起赚


3:保护主义
如果各国的工业产品的分配模式谈不成,那么只有走保护主义路线,效果最好最快,但是要提防对方展开报复性反击。


这些做法的弱点是,整个产品的价格会提高,但是好处是,利润可以分散到不同的国家,大家都有汤喝。
“我全都要卖,但我全不要买”模式属于竞争型模式,属于赢家通吃。
中国已经通过一带一路掌握了全球天然资源供应链,除了一些高端产品之外,没有中国生产不出来的东西。
所以,和中国谈合作,是很难的。不是说谁对谁错,但是,谈判的前提是,大家手头上都有对方要的东西, 否则,就只是一面倒的碾压而已。
中国说:你能生产的,我也能生产,你不能生产的,我也能生产,我对你的工业完成品没有兴趣,我只对你的天然资源有兴趣,所以,我们合作的空间在那里?


174938jcbfotui4bc5no5i.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25 1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ye3rush32 发表于 22-9-2025 10:18 AM
发达国家的产业很难回流了,人民不想吃这个苦。
《乡下人的悲歌里》,万斯说,他外公那代人就觉得自己的 ...



问题是,接下来,也没看到中国工业产品的价格上升,反而一直的维持在低价。为何如此,因为中国企业把赚到的钱,拿去开新的生产线,扩大规模。
当产量规模越大,那么就可以把成本平摊到每个产品去,价格就可以更低。
这样做的结果是:各国的工业企业竞争不过倒闭,人民的收入降低,结果只能够购买中国倾销的便宜货,然后这又让本国的企业销量降低,又导致更多的企业破产,又让更多的人民失业和收入降低。
简单来说,就是人民买的越便宜,就越穷,结果又要买更便宜,结果又更穷,形成恶性循环了。

至于汽 车,如果不是保护主义,什么100-200%的关税和approved permit (AP),国产汽车应该是全线崩溃。
至于互联网,基本不算是工业,而是服务业。


大马的用人成本比中国高,但有个优势是,工程师成本比中国低,我也是研究了下才发现这一点的,很吃惊。高端的研发人员自身会追求优质的城市生活,

应该以整个工厂的全体人员的成本来计算的。几个研发人员的高薪,不足以抵消几千名其他员工的低薪。


一个房价就让吉隆坡的高端人才生活成本低于北京。

北京和吉隆玻一带的人民主要是那些老板级,CEO级和高官的人住的。
打工的人员,他们住工厂附近,都是些基本都不是那种高房价。


所以马来西亚想搞工业,就不能搞劳动密集型的了,用优势的生活条件和较低的工程师薪资,想办法让科技公司在这里搞研发中心,孵化中高端产业会好一些。
但这个模式有个前提是给华人更公平的待遇。

其实这种研发,你一搞出来,在地区上卖的好的话,过了几天,就会发现有大量的中国货抄你的concept,用一半不到的价格在全世界各国大卖了。当年欧美日大量搞研发,但是呢,它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因此价格高,卖得很慢。中国企业就抓准这一点,制造类似的产品,然后用白菜价卖到全世界。比如Dyson产品,价格通常数千元的。市面上就出现了大量的Dyson高仿品,价格数百元而已。


这样的话,其实,会导致大家都不搞研发,等是等别人研发,然后大家一窝蜂的去抄,然后挤压成本,便宜卖抢占市场,在中国国内叫内卷,在国际上就是通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9-2025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uaceng 发表于 22-9-2025 12:10 PM
问题是,接下来,也没看到中国工业产品的价格上升,反而一直的维持在低价。为何如此,因为中国企业把赚 ...

实话说我不理解马来西亚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要让人进厂打螺丝。打螺丝这种事情就让中国,印度和印尼去做这种穷人多的地方去做。而且也做不了多久,等机器人普及了,再穷的地方,拼人力也拼不过机器人。

等黑灯工厂普及了,传统意义上的以低成本,大规模劳动力为核心的成本优势会彻底消失。
到时候全世界拼的是中高端人才,设计,研发,维护,管理,创新,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说不定马来西亚还有优势,你们有人均资源比中国好太多了。
到了那一天,中国的优势是供应链,电力,市场。
马来西亚的优势是人均资源多,福利好。此外还有跟世界容易合作的多元文化。另外人口少,转型容易。
投资教育,从已有的工业里选几个行业集中爬坡,医疗器械,制药,高端农业科技,电子制造业什么的,细分市场里找三五个站住就可以了。
但是说真的,首先把你们那个STEM改革下,让真正有才华的人得到最好的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2-9-2025 05: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uaceng 于 22-9-2025 05:48 PM 编辑
ye3rush32 发表于 22-9-2025 01:16 PM
实话说我不理解马来西亚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要让人进厂打螺丝。打螺丝这种事情就让中国,印度和印尼去做 ...

实话说我不理解马来西亚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要让人进厂打螺丝。打螺丝这种事情就让中国,印度和印尼去做这种穷人多的地方去做。而且也做不了多久,等机器人普及了,再穷的地方,拼人力也拼不过机器人。

其实本人认为去工厂打螺丝的蓝领工作,不是“穷人”才做的工作。相反的,他们应该得到更高的待遇和尊重。这些蓝领技术人员,劳工,工程师等,他们才是工业的核心。中国有今天的强大工业,都是当年这些前辈打造出来的。很多这些蓝领的经验和技能,在欧美已经失传,这也是欧美再工业化那么难的原因。
其实机器人可以做的东西,还是很少,技术上还是有很多瓶颈。个人认为机器人要大量代替人工,没那么快,至少是10年后,才会在发达国家和中国等地方普及起来,至于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是否机器人能普及,我看至少20年后。

等黑灯工厂普及了,传统意义上的以低成本,大规模劳动力为核心的成本优势会彻底消失。

在差不多2018年,世界在鼓吹着什么工业4.0,一直在推什么自动化还机器人是可以代替人工。结果现在大家都不提了。为什么?
当一个厂家面对中国货倾销的竞争,本来本地厂家有两个options:

Option 1: 维持价格-用赚到的利润进行产品改良,产业升级,做出更好的质量,形成品牌
Option 2: 降低价格-放弃产业升级,放弃质量提升研发,用便宜的外劳代替本地员工



简单来说,一个民企一旦选择进行产业升级,你必须投入非常大量的资金的。你在短期内,你的产品的价格是没有办法降低的,甚至你必须提高价格,来弥补资金的周转。而且,如果你没有大量市场份额,你是不敢去冒那个险的,万一你大量机器自动化了,却短期内找不到新买家,随时你的现金流就会断的。
产品研发,产业升级需要更多的时间,试错成本,和研发成本,大部分本地厂家没有那个时间和资金和中国厂家斗,于是选择option 2。
本来这些工厂应该进行产业升级,什么工业革命4.0等等,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就是因为被低人权优势,人口红利,各种津贴的中国货打败,结果最后那一步的产业升级就废了,变成option 2那种为了打价格战,不得不各种cut cost,削减成本。不但没法去做产业升级,甚至连给工程师一个好点的薪资都做不到!


为什么说,中国却有能力去选择option 1来进行产业升级?
第一步: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有大量的国企,或者国企背景的民企。它们背后有强大的资金,土地审批,工厂建造,得到政府财政和银行几乎无限的支持,甚至是以一国之力去和其他小国的民企斗,然后还可以各种退税,非关税壁垒保护,各种水电优惠等等。这些在非社会主义的国家,是很难做到的
第二步:规模化和成本优化,抢市场维持维持现金流:中国有14亿人的市场,可以进行规模化扩大来平摊成本,同时可以利用低价优势抢占外国市场,这种薄利多销的方式虽然赚不多,但是稳住了现金流,和把大量的市场拿在手上,作为下一步升级的基础。
第三步:产业升级:中国企业背后有政府财政支持,现金流又好,市场的份额又有,订单在手上,那么就不用担心,花大钱进行产业升级后,却找不到买家而无法回本。

所以,要升级什么机器人还是自动化之类的其实没那么容易的。


到时候全世界拼的是中高端人才,设计,研发,维护,管理,创新,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说不定马来西亚还有优势,你们有人均资源比中国好太多了。

还是一样,就算有中高端人才,你就算研发出新产品,多几天后就被中国抄概念,然后在市面上以半价不到的价格和你竞争,你又如何应对?欧美日就是面对这样的困境。
中高端人才它们都有,但是你看,欧美日的工厂和中国厂竞争不过,大量关闭,工程师们失业,都转去做服务业,IT业,金融业了。


到了那一天,中国的优势是供应链,电力,市场。

是的,世界各国的工厂都无法竞争。

马来西亚的优势是人均资源多,福利好。此外还有跟世界容易合作的多元文化。另外人口少,转型容易。

其实这些我都不知道这些到底是优势还是劣势。人均资源多,福利好,就表示人工成本高。至于多元文化,其实到最后,经济行为还是主要看质量和价格的。

投资教育,从已有的工业里选几个行业集中爬坡,医疗器械,制药,高端农业科技,电子制造业什么的,细分市场里找三五个站住就可以了。
但是说真的,首先把你们那个STEM改革下,让真正有才华的人得到最好的培养。

其实所谓的医疗器械,制药,高端农业科技,电子制造业,其实不外是主要靠着发达国家的外企在发展中国家设厂,慢慢培养出本地的人才而已。而且,这些行业的优势,正在被中国追平,甚至超越。中国的医疗器械已经可以媲美欧美,制药在亚洲各国都还是较弱,农业的那些高科技比如无人机,卫星技术等,也是中国的,电子半导体,其实在东南亚还是在低端的封装测试的部分,那些高端的芯片制程,则在台日韩等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9-2025 08:00 PM , Processed in 0.20700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