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布里斯本訊】在澳洲住房危機持續惡化的情況下,許多民眾不僅面臨無家可歸的困境,更成為租屋詐騙的受害者。
最新數據顯示,此類案件在昆州尤為猖獗,平均每人的損失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60%。過去一年,昆州租屋詐騙每月損失總額幾乎增加了兩倍,從去年11月到今年3月的五個月裡,每起詐騙案的平均損失翻了一番,從2,280元增加到4,683澳元,受害者被迫流落街頭甚至放棄生計。
39歲的亞歷山大為追求護理職業,從昆州小鎮Goomeri搬至陽光海岸,卻因住房危機陷入噩夢。他第一次租房屋因室友違法分租遭到驅離,隨後他通過Facebook找到一處房源,對方通過視頻影片讓他看了該房產,並以「同齡人」身份博取信任,他向騙子提供了個人資訊以及 1,200元的保證金和600元的預付租金,但準備搬進去的時候卻發現房子已經被佔用了,而詐騙者與屋主毫無關聯。最終由於屢次上當,他累計損失超過4,000元,因為沒有錢,他被迫放棄護理課程,最終流落街頭,還被搶劫,而求助也非常苦難,住房部門只能提供帳篷禮券。
現在,他找到一份清潔工作和臨時居所,也希望通過他的經歷提醒大家租房時務必警惕。
非營利組織IDCARE發言人桑德斯特姆說,現在逾60%租房詐騙透過社交媒體進行,其中80%涉及海外犯罪集團。詐騙者不再僅創建假帳號,而是入侵真實用戶帳號發布假房源,藉由帳號歷史與好友名單提高可信度,受害者更難辨識其真偽。
陽光海岸居民福特曾經是澳洲稅務局(ATO)職員,後來因「國家租金補助計劃」終止被迫在Facebook尋找新住處,有人要求她以100元蘋果禮卡作為「看房預付款」,而之前ATO曾培訓過,她知道禮品卡是常見詐騙工具,因此敏銳察覺異常,未上當受騙。不過,她坦言,如果沒有專業背景,可能會輕易上當。
昆州租賃管理局(RTA)強調,該州逾90%房源由正規仲介管理,租客應優先透過合法管道尋屋,並在簽訂租約前拒絕支付任何「申請費」。
IDCARE也建議民眾啟用社交帳號雙重驗證,舉報可疑貼文,且務必實地看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