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51|回复: 9

“常处于无”观察事物玄妙之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12-2017 04: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处于无”观察事物玄妙之处
叶曼老師   资料来源:文贤书院  


我们应该经常处于无,为的是观察事物玄妙之处;我们要经常处于有,为的是看观察事物的方向和边界。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句话王弼有不同的句读方法,他说:“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不过,我们知道老子是否定物质欲望的,这里说“有欲”可以“观物之终徼”,似乎是有问题的。我参照各家的解释,因为王弼注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所以很少人敢去反驳他。我觉得这里应该理解为“常处于无”,“ 欲”表示目的,就是想要的意思。这整一句话的意思是:

    “ 常无”的目的是“观其妙”,王弼注:“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意思是“妙”即极微小处。而这个极微小处正是万物开始的地方,这个极微小处是什么呢?就是无。没有什么东西比无更微小的了。然后从无处才生出有来。要做到“常无”,就必须虚静,唯有虚静才能接纳事物,观察到事物最微妙的地方。如果一个人被欲望控制,整天和功名利禄打交道,他又怎么能虚静呢?所以王弼说“常无欲”才能观察事物的微妙之处,某种程度上也是正确的。但“常无 ”不仅是要去欲,而且要去执,不能存有主观偏见,或执着于陈规陋习,然后才能够认识事物从无生有这个玄妙的过程。“常无”为什么能观察到事物的玄妙之处呢?王弼引用老子的话说:“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欲之所本,适以道而后济。”诸位上面所举的屋子、杯子、轮毂已经理解无的用处,有要发生作用,必须依赖于无;引申开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需求,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但要让这些需求变得对我们有益,就必须合乎道。遵循道去行事,然后才能“济”。“ 济”就是方便、得到的意思。


    “ 常有”的目的是“观其徼”,王弼注:“徼,归终也。”“徼”是朝着某个方向达到终极,也就是说,我们从有、从实实在在的事物中来观察它的方向和边际。比如说我们开车的时候,走过一条街,就会想这条街是通往什么地方的,我们会对它终点和方向发生兴趣。诸位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有时候会追问自己为什么是这样,有时候还会想象自己死后的去处。人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当我们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一种哲学的思考,也就是对“有”的方向和终点的思考。


    这样从无和有的地方,你加以深切的观察,就可以知道“道”的奥妙,又知“有”的边际。宇宙怎么变成现在这样子,我们知道吗?不知道。电是什么,我们见过吗?也没见过。但追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中,我们知道宇宙是道生成的;在电灯亮的那一瞬间,我们知道电来了。常处于无来观察其玄妙;常处于有来观察其边缘。就是这句话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12-2017 10: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14-12-2017 10:25 AM 编辑

“常处于无”被说得如此抽象玄妙。这是文人的夸张习惯。
说白了,甚为简单。
就是观察,需要“客观”。凡事客观,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成见和偏见。
自然观察事物,会比较准确,精密审核。

假如有需要,使用放大镜,电子放大镜,超级放大镜,超级望远镜观察。
或者类似这些机制,机械的设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018 10: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林居民 发表于 14-12-2017 10:15 AM
“常处于无”被说得如此抽象玄妙。这是文人的夸张习惯。
说白了,甚为简单。
就是观察,需要“客观”。凡事客观,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成见和偏见。
自然观察事物,会比较准确,精密审核。

假如有需要,使用放大镜 ...

假如有需要,使用放大镜 ...  


(我们以科学方式寻找真理,放大再放大,找到了形成万物的分子粒子那么细微,到最后却还证明不了灵的存在


我们要经常处于有,为的是看观察事物的方向和边界。
(这个有。。。常有。。。欲。。。可否当解读为成为该物的一体才能体会一切?就犹如我们的飞行器一直追求速度,以光速计算,只有自身成为光本身才可以观察到方向和边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018 06: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14-1-2018 07:57 AM 编辑

未必全如此。
从光的死胡同,可转向黑洞,虫洞,弯曲空间,。。。。。各式各样。等等。

还有量子力学的怪异现象,黑物质等等。很多很多,太多太多,还搞不清,摸不楚,不明所以然,也匪夷所思。

需要后人,投入更多,更大的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018 08: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太多了。一个有欲,一个无欲就那么简单。
一个形容词罢了。

真玄妙在于窍。窍是神秘的形容,而且难以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018 09: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16-1-2018 09:52 AM 编辑

有生命,自然有欲。生命丧失,自然无欲。想有,也不可能。
有生命,本有人欲。硬硬的强势去欲,本就错误。
而窍的认知,在于开的真窍,或者,还是开的假窍。
假窍,被误认,而当成真窍。就不好了。太糟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6-1-2018 1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理有此一窍,风水地理也。轮回八门。
人体也有一窍。成佛成仙由此出。由后天回归先天。

古人就是这样此窍无名无性无形。无法形容。
回归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018 1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周朝时代有封神棒。
古人多能修道而成。

应该比佛陀祖师更久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1-2018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林居民 发表于 16-1-2018 09:43 AM
有生命,自然有欲。生命丧失,自然无欲。想有,也不可能。
有生命,本有人欲。硬硬的强势去欲,本就错误。
而窍的认知,在于开的真窍,或者,还是开的假窍。
假窍,被误认,而当成真窍。就不好了。太糟糕了。

有命自然有欲,无鸣自然无欲。
人麻在世上吃一粒米饭都是凡人。
更何况是求财拜佛求平安。

唯有绝其命而至命之理。放弃凡人的一切追求其真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018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林居民 发表于 14-12-2017 10:15 AM
“常处于无”被说得如此抽象玄妙。这是文人的夸张习惯。
说白了,甚为简单。
就是观察,需要“客观”。凡事客观,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成见和偏见。
自然观察事物,会比较准确,精密审核。

假如有需要,使用放大镜 ...

用物质学说心理学,结论也只会是必须吃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1-2025 05:42 PM , Processed in 0.13209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