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64|回复: 3

蔡禮旭老師主講:教育需要“耐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9-2017 04: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蔡禮旭老師主講:教育需要“耐性”
仁德的表現第二個是“耐性”,就像我們這個教育的“教”字,左邊兩個叉,下邊一個小孩;右邊一個手拿著樹枝。左邊是身教,以身作則,父母、老師畫第一個叉,孩子潛移默化效法學習,畫第二個叉,上行下效,身教;右邊手拿著樹枝,不厭其煩,耳提面命,耐性。坦白講,沒有耐性也談不上真心,真的東西不會改,會變的就是假的。所以有沒有真心不是嘴巴講的,得看我們有沒有至死不渝、不改變對人的這一份愛。大家都聽過“愛的真諦”這首歌?這首歌最重要的是最後一句,為什麼?最後一句拉得很長,叫“愛是永不止息”,“永不止息”要拉長一點,就代表長長久久才是真愛,不然叫虛情假意。早上結婚了,下午就離婚了,那叫愛欲,那不是真愛。
  從哪裡看到夫子的耐性?夫子在《論語》裡展現的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在《禮記・學記》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法,叫“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這叫“和易以思”的教學法。引導他,不要讓他感覺好像你硬拉著他的鼻子往前走,讓他感覺到引人入勝,他自自然然被吸引,而不是硬拉著他。“道而弗牽則和”,他接受得非常歡喜、和諧,“道而弗牽則和”。“強”是鼓勵,鼓勵他,“強而弗抑”,“抑”是什麼?否定他、壓制他,就不好了。應該不斷的鼓舞他的信心、善心,“強而弗抑”,他受到鼓舞愈學愈積極。“強而弗抑則易”,他學得很容易,不會痛苦,不會勉強。“開而弗達則思”,這個“開”是啟發他,但是這個“達”就是不一下子把所有的道理全部講完,把他的悟門給堵住了,這個就有點變填鴨了。你用啟發的教學法,有些話點到為止,讓他很自然的去思考、去領悟,不要一直壓。一直壓他就會覺得,“又來了,又要囉嗦了,又要唱歌了。”“和易以思”的教學法,開而弗達,他就會去思考、思惟。
恭摘自 55-083-00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9-2017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蔡禮旭老師主講:不讓孩子為了逞能而撒謊
不能因為逞能撒謊。孩子現在攀比心很重,有時候同學說我們家有什麼,他馬上說,我們家也有,我們家還有更多什麼,在那裡比來比去,言詞就會愈來愈誇張,這個要謹慎。所以善護口業,口業相當重要,只要口業守不住,他就沒有真誠心,他就是虛偽的心,是非的心。
  在宋朝時候有個名臣司馬光,有一次他跟他姐姐在剝青核桃。在剝核桃的過程,他姐姐剛好離開了一下,他們家的僕人就對他說,你只要用熱水燙一下就很好剝了。後來他姐姐一回來,看他剝得特別快,剝了很多,她就問他,你怎麼剝得這麼快?你怎麼知道要用水燙一下?司馬光馬上說,我自己會的。他的父親聽到了,很警覺,馬上告訴司馬光:自己有多少本事說多少話,不要欺騙別人去逞能。父親慎于始,第一次逞能撒謊,就把他糾正過來,才成就司馬光的德行。司馬光曾經講過“平生所為之事,無有不可語人者”,誰的功勞?父親家教的功勞。所以,逞能也要注意。我們在孩子面前講話也要謙卑,不要常常說大話,不然孩子也會學壞。
恭摘自 52-118-00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17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蔡禮旭老師主講:好批評是傲慢的表現
  好批評是傲慢的表現,很武斷,看到什麼就馬上判斷,“一定是怎麼樣”,那很可能會判斷錯,這一形成習慣就愈來愈傲慢。武斷、批評,這都不好,對自己、對他人的殺傷力太大。有句格言說得好,“德盛者,其心和平”,德行非常好的人,這句也可以讓我們勘驗自己的修養,“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刻薄、傲慢,“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觀德於忍,觀福于量”,德行好,他度量一定大。“其心和平”,對人都是包容、信任,“見人皆可取”,他看人家的優點,“口中所許可者多”。坦白講,“都看到人家的好處”,也要練習。“這個道理很好,我也很想看人家的優點,可是好像都看不到。”因為習慣看人家缺點,慢慢訓練,每天寫看到誰的優點,每天寫、每天寫,慢慢的欣賞別人優點就變成習慣。“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都是批評,都是瞧不起人,都是記恨人家,“故目中所鄙棄者眾”。這個德薄就表現在他的傲慢上面,包含常常跟人家爭對錯也是傲慢。好為人師,別人都聽不下去了,就一定要跟人家講,這個也是傲慢。
恭摘自 55-083-00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17 04: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蔡禮旭老師主講: 成績好要感恩,成績差要反省
 成績考得好,不是生傲慢,不是生得失心,要生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曾經教過他的同學。感恩父母給他一個很健康的身體、一個很好的讀書習慣,所以他遇事情感恩心不斷增長,愈來愈健康。人受教育應該是愈來愈好,而不是愈來愈苦,愈來愈笑不出來。他剛好成績考得很差?他在那抱怨,怨天尤人,指責老師不會教,那他也不健康。假如他考得不好,我們告訴他,“過能改,歸於無”,到底不足在哪要找出來,他不是在沮喪當中,而是在反省當中,這個才是素質。“事勿忙,忙多錯”,考試的時候是不是很粗心?會的東西都寫錯了,下一次不能這麼急躁。甚至於寫完了還要會檢查這樣就萬無一失,這個都是做事態度。不能他好了、不好了,我們都沒有關注到他做人做事的培養。
恭摘自 55-057-00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0-8-2025 03:04 PM , Processed in 0.120987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