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97|回复: 4

女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2017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女誡》班昭
  鄙人愚闇,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寵,賴母師之典訓。年十有四,執箕帚於曹氏,於今四十餘載矣。戰戰兢兢,常懼絀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勞,而今而後,乃知免耳。吾性疏頑,教道無素,恆恐子穀負辱清朝。聖恩橫加,猥賜金紫,實非鄙人庶幾所望也。男能自謀矣,吾不復以為憂也。但傷諸女方當適人,而不漸訓誨,不聞婦禮,懼失容它門,取恥宗族。吾今疾在沈滯,性命無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悵。間作《女誡》七章,願諸女各寫一通,庶有補益,裨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
  卑弱第一
  古者生女三日,臥之床下,弄之瓦磚,而齋告焉。臥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磚,明其習勞,主執勤也。齋告先君,明當主繼祭祀也。三者蓋女人之常道,禮法之典教矣。謙讓恭敬,先人後己,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是謂卑弱下人也。晚寢早作,勿憚夙夜,執務私事,不辭劇易,所作必成,手跡整理,是謂執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靜自守,無好戲笑,潔齊酒食,以供祖宗,是謂繼祭祀也。三者苟備,而患名稱之不聞,黜辱之在身,未之見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稱之可聞,黜辱之可遠哉!
  夫婦第二
  夫婦之道,參配陰陽,通達神明,信天地之弘義,人倫之大節也。是以《禮》貴男女之際,《詩》著《關睢》之義。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賢,則無以御婦;婦不賢,則無以事夫。夫不御婦,則威儀廢缺;婦不事夫,則義理墮闕。方斯二事,其用一也。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婦之不可不御,威儀之不可不整,故訓其男,檢以書傳。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禮義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於彼此之數乎!《禮》,八歲始教之書,十五而至於學矣。獨不可依此以為則哉!
  敬慎第三。
  陰陽殊性,男女異行。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故鄙諺有云:「生男如狼,猶恐其□;生女如鼠,猶恐其虎。」然則修身莫若敬,避強莫若順。故曰敬順之道,婦人之大禮也。夫敬非它,持久之謂也;夫順非它,寬裕之謂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寬裕者,尚恭下也。夫婦之好,終身不離。房室周旋,遂生□黷。□黷既生,語言過矣。語言既過,縱恣必作。縱恣既作,則侮夫之心生矣。此由於不知止足者也。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爭,曲者不能不訟。訟爭既施,則有忿怒之事矣。此由於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節,譴呵從之;忿怒不止,楚撻從之。夫為夫婦者,義以和親,恩以好合,楚撻既行,何義之存?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義俱廢,夫婦離矣。
  婦行第四。
  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夫雲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也;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婦容,不必顏色美麗也;婦功,不必工巧過人也。清閒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是謂婦言。□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謂婦容。專心紡績,不好戲笑,潔齊酒食,以奉賓客,是謂婦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遠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謂也。
  專心第五。
  《禮》,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離也。行違神祇,天則罰之;禮義有愆,夫則薄之。故《女憲》曰:「得意一人,是謂永畢;失意一人,是謂永訖。」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謂佞媚苟親也,固莫若專心正色。禮義居潔,耳無塗聽,目無邪視,出無冶容,入無廢飾,無聚會群輩,無看視門戶,此則謂專心正色矣。若夫動靜輕脫,視聽陝輸,入則亂髮壞形,出則窈窕作態,說所不當道,觀所不當視,此謂不能專心正色矣。
  曲從第六。
  夫「得意一人,是謂永華;失意一人,是謂永訖」,欲人定志專心之言也。舅姑之心,豈當可失哉?物有以恩自離者,亦有以義自破者也。夫雖雲愛,舅姑雲非,此所謂以義自破者也。然則舅姑之心奈何?固莫尚於曲從矣。姑雲不爾而是,固宜從令;姑云爾而非,猶宜順命。勿得違戾是非,爭分曲直。此則所謂曲從矣。故《女憲》曰:「婦如影響,焉不可賞!」
  叔妹第七。
  婦人之得意於夫主,由舅姑之愛已也;舅姑之愛已,由叔妹之譽已也。由此言之,我臧否譽毀,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復不可失也。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親,其蔽也哉!自非聖人,鮮能無過!故顏子貴於能改,仲尼嘉其不貳,而況婦人者也!雖以賢女之行,聰哲之性,其能備乎!是故室人和則謗掩,外內離則惡揚。此必然之勢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此之謂也。夫嫂妹者,體敵而尊,恩疏而義親。若淑媛謙順之人,則能依義以篤好,崇恩以結援,使徽美顯章,而瑕過隱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聲譽曜於邑鄰,休光延於父母。若夫蠢愚之人,於嫂則托名以自高,於妹則因寵以驕盈。驕盈既施,何和之有!恩義既乖,何譽之臻!是以美隱而過宣,姑忿而夫慍,毀訾佈於中外,恥辱集於厥身,進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榮辱之本,而顯否之基也。可不慎哉!然則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謙順矣。謙則德之柄,順則婦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詩》云:「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其斯之謂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2017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女诫全文翻译
【译文】

卑弱第一。
古时,女孩子出生多月后,就让她躺在床下,给她纺锤和砖石,并斋告先祖。躺在床下,以表明她的卑弱,地位低下。给她纺锤砖石,以表明她应该学习劳作家务,斋告先祖,以表明她要承担祭祀的责任。三者都是女人的寻常道理,礼法的经典教训。谦虚忍让,待人恭敬。好事先人后己。做了善事不声张,做了错事不推脱。忍辱负重,常表现出畏惧。这就是所谓的谦卑对待他人。晚睡早起劳作,不嫌早晚劳苦。亲自操持料理家务,不挑剔劳作的繁重或简易,做事有始有终,这些都是勤劳的表现。面容端庄品行端正,以服事夫君,清静自重。不喜好戏笑玩闹,备以洁净的酒食,用以祭祀祖宗。这是所谓的祭祀啊。如果这三条都具备,却还忧虑好名声不传扬,身上背负别人的误解和屈辱,这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如果这三条都没有做到,哪里还有什么好名声。

夫妇第二。
夫妇之道,有阴阳参配的道理,通达于天地万物神明之间,包含了天地间的大义,人伦的大节。这就是为何《礼记》注重男女之间的关系,《诗经》编著《关雎》的道理了。由这些言论看来,不能不重视。丈夫要是没有贤德品行,则无法驾驭领导妻子,妻子要是不贤惠,则无法事奉丈夫。丈夫驾驭不了妻子,就失去了威严,妻子事奉不了丈夫,就失去了道义。刚才所说的这两件事,它的作用是一样的。观察现在的君子,只知妻子妇女不可以不驾驭,威仪不可以不整顿,所以注重男子的教育。殊不知丈夫是主人何以不侍奉。礼和义不可以不存在啊。但光教育男的不教育女的,不也是掩盖彼此的礼数吗?《礼记》八岁开始教的书,十五岁学成。不可以只依据这些为准则!
敬慎第三。
阴阳不同性,阳以刚为德,而阴以柔为用。男女品行相异。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所以谚语说:“生男如狼,还害怕他懦弱;生女如鼠,还害怕她像老虎般凶猛。”然而修身不过一个敬字,而避强不过一个顺字,以敬来修身,以顺来避强,女子的敬、顺之道,这是妇人的大礼。那么敬不是别的,敬是一种持久恭敬的态度。顺不是别的,是宽和、宽裕。持久,就是知足;宽裕,就是要谦恭。夫妇之间过于亲密,终生不分离,在室内周旋,这样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轻薄怠慢。这样的事一发生,言语就会过分了,放纵恣肆就会产生侮辱丈夫的想法,这是因为不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啊!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的不可能不争论,曲的不可能不辩驳,争论辩驳一产生,就会有愤怒。这是因为不知道恭顺、地位低下的原因啊!侮辱丈夫不节制,就会紧接著有谴责呵斥,愤怒的情绪不停止,就会有鞭打杖击。作为夫妻本应以礼义相互亲善和睦,以恩爱相互亲密合作。鞭打杖击,哪里有什么礼义存在;谴责呵斥,哪里有恩爱存在。礼义恩爱都没有了,夫妻也就要分离了。
妇行第四。
女子有四行,一是妇德,二是妇言,三是妇容,四是妇功。那么妇德,不一定要聪明绝顶;妇言不一定要伶牙俐齿;妇容不一定要打扮得鲜艳美丽;妇功不一定要技艺精巧过人。娴静贞节,能谨守节操,有羞耻之心,举止言行都有规矩,这就是妇德。言辞和内容都要有所选择,不说恶劣粗俗的语言。说话选择时机而说,以免引起他人的反感。污秽肮脏的衣服,及时地清洗干净,把衣服晾晒得整齐。按时洗澡沐浴,身体保持干净,不存污垢,着装打扮得体,这是所谓的妇容。专心纺纱织布,不喜欢戏笑打闹,能做好可口的酒菜,用来招待宾客,这是妇功。此四项,是女人的大德,而不能缺少的啊。然而只要有心,做起来还是很简单的。古人说:“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专心第五。
《礼记》说,男子有再娶的道理,女子没有适二夫的道理。所以说,丈夫是妻子的天。天是无法逃离的,所以丈夫也是不能离开的。你的行为要是违背神祇,上天就会惩罚你。你的礼义没有做到,丈夫就会怠慢你。所以《女宪》说:“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要得到丈夫发自内心的尊重与信赖,妻子莫过于专心正色。守礼义,存纯洁,耳朵不听不该听到的言语,目不邪视,出门不能打扮得很妖艳,在家不能穿得太随便。不和品行不好的人来往,不要只看重门第。这就是所谓的专心正色了。如果行为举止轻浮,目光和神情游移不定。在家披头散发,出门就浓妆艳抹,说不恰当的话,看不该看的事物。这就是所谓的不能专心正色。
曲从第六。
说“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这是想要人安定心志,专一不二的言论啊。公婆的心是不可以失掉的。事物有因为恩惠而自我离弃的,也有因为道义而自我毁坏的。丈夫对你虽然怜爱,可公婆却不一定喜欢你,这就是所谓的因道义而对夫妻关系的深重伤害。但公婆的心意就是如此,你奈何不了,所以只能选择逆来顺受。婆婆不说你的好,你最好听从;婆婆说你的不好,你更要顺着,千万不要争辩对错,争强好胜。这就是曲从。所以《女宪》说:“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叔妹第七。
妇女能得到丈夫的钟意,是因为公婆对你的爱,公婆疼爱你,是由于小叔子小姑子对你的喜爱,由此推论,对自己的肯定或否定,推从或诋毁,全在于小叔子小姑子。他们的心丧失了就不可再得到了。都知道小叔子小姑子的心不可丧失,要像亲兄妹一样和睦相处,即使是相处不好也没有办法。自己并非圣人,哪能没有过错!从前颜子贵在有错就改,所以孔子夸他为人能始终如一,更何况女人呢。即使具备了贤惠的品行,敏锐的天赋,就能说不会犯错了吗!所以说家人和气才可以遮掩家丑,外姓、内姓相离则会家丑外扬。这是一定会出现的状况啊。《易经》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丈夫的兄嫂弟妹,虽和自己没有血缘之亲,但却有深厚的亲缘和情义,应该尊重他们。谦虚柔顺的好女子,一定能和婆家的亲人和睦相处。倘若你是个贤淑谦逊之人,就能依靠道义而和好,推从恩义而互施援手,有些许美德就能彰显出来,而一点不好的地方就可以遮掩掉。公婆都称赞你,丈夫更会嘉奖赞美你,这样就会好名声传于邻里之间了,父母也会感到光彩。如果你是个愚蠢的人,当着兄嫂自恃清高,对着小姑子持宠示骄,这样做,哪还有和睦!恩义都没有了,哪还有什么美誉可传!所以说没有了美德,缺点就会显现。婆婆愤怒则丈夫就会憋屈,使自己名誉受损,羞耻、侮辱都归于一身。继续这样,就会给父母增添羞耻,离开就会增添丈夫的负担。这是荣辱的根本,并且是好坏划分的基本点,不能掉以轻心。然而要得到小叔子小姑子的心,最重要的就是要谦顺。“谦”是妇德的根本,“顺”是妇女的行为准则。这两条做好了,就足以家庭和睦。《诗经》说:“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就是这个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2017 0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女論語
唐-宋若莘

  女論語第一 立身

  凡為女子,先學立身,立身之法,惟務清貞。
  清則身潔,貞則身榮。行莫回頭,語莫掀唇。
  坐莫動膝,立莫搖裙。喜莫大笑,怒莫高聲。
  內外各處,男女異群。莫窺外壁,莫出外庭。
  男非眷屬,莫與通名。女非善淑,莫與相親。
  立身端正,方可為人。

  女論語第二 學作

  凡為女子,須學女工。紉麻緝苧,粗細不同。
  車機紡織,切勿匆匆。看蠶煮繭,曉夜相從。
  採桑摘拓,看雨占風。滓濕即替,寒冷須烘。
  取葉飼食,必得其中。取絲經緯,丈疋成工。
  輕紗下軸,細布人筒。綢絹苧葛,織造重重。
  亦可貨賣,亦可自縫。刺鞋作襪,引線繡絨。
  縫聯補綴,百事皆通。能依此語,寒冷從容。
  衣不愁破,家不愁窮。莫學懶婦,積小癡慵。
  不貪女務,不計春秋。針線粗率,為人所攻。
  嫁為人婦,恥辱門庭。衣裳破損,牽西遮東。
  遭人指點,恥笑鄉中。奉勸女子,聽取言中。

  女論語第三 學禮

  凡為女子,當知禮數。女客相過,安排坐具。
  整頓衣裳,輕行緩步。斂手低聲,請過庭戶。
  問候通時,從頭稱敘。答問慇勤,輕言細語。
  備辦茶湯,迎來遞去。莫學他人,抬身不顧。
  接見依稀,有相欺侮。如到人家,當知女務。
  相見傳茶,即通事故。說罷起身,再三辭去。
  主人相留,相筵待遇。酒略沾唇,食無義箸。
  退盞辭壺,過承推拒。莫學他人,呼湯呷醋。
  醉後顛狂,招人怨惡。當在家庭,少游道路。
  生面相逢,低頭看顧。莫學他人,不知朝暮。
  走遍鄉村,說三道四。引惹惡聲,多招罵怒。
  辱賤門風,連累父母。損破自身,供他笑具。
  如此之人,有如犬鼠。

  女論語第四 早起

  凡為女子,習以為常。五更雞唱,起著衣裳。
  盥漱已了,隨意梳妝。揀柴燒火,早下廚房。
  摩鍋洗鑊,煮水煎湯。隨家豐儉,蒸煮食嘗。
  安排蔬菜,炮豉舂姜。隨時下料,甜淡馨香。
  整齊碗碟,鋪設分張。三餐飽食,朝暮相當,
  莫學懶婦,不解思量。日高三丈,猶未離床。
  起來已宴,卻是慚惶。未曾梳洗,突入廚房。
  容顏齷齪,手腳慌忙。煎茶煮飯,不及時常。
  又有一等,哺綴爭嘗,未曾炮饌,先已偷藏。
  丑呈鄉里,辱及爺娘。被人傳說,豈不羞惶。

  女論語第五 事父母

  女子在堂,敬重爹娘。每朝早起,先問安康。
  寒則烘火,熱則扇涼。饑則進食,渴則進湯。
  父母檢責,不得慌忙。近前聽取,早夜思量。
  若有不是,改過從長。父母言語,莫作尋常。
  遵依教訓,不可強梁。若有不諳,細問無妨。
  父母年老,朝夕憂惶,補聯鞋襪,做造衣裳。
  四時八節,孝養相當。父母有疾,身莫離床。
  衣不解帶,湯藥親嘗。禱告神祇,保佑安康,
  設有不幸,大數身亡,痛入骨髓,哭斷肝腸,
  劬勞罔極,恩德難忘。衣裳裝殮,持服居喪。
  安理設祭,禮拜家堂。逢周遇忌,血淚汪汪。
  莫學忤道,不敬爹娘。絕出一語,使氣昂昂,
  需索陪送,爭競衣裝。父母不幸,說短論長。
  搜求財帛,不顧哀喪。如此婦人,狗彘豺狼。

  女論語第六 事舅姑

  阿翁阿姑,夫家之主。既入他門,合稱新婦。
  供承看養,如同父母。敬事阿翁,形容不睹,
  不敢隨行,不敢對語。如有使令,聽其囑咐。
  姑坐則立,使令便去。早起開門,莫令驚忤。
  灑掃庭堂,洗濯巾布。齒藥肥皂,溫涼得所,
  退步階前,待其浣洗。萬福一聲,即時退步。
  整辦茶盤,安排匙箸。香潔茶湯,小心敬遞。
  飯則軟蒸,肉則熟煮。自古老人,齒牙疏蛀。
  茶水羹湯,莫教虛度。夜晚更深,將歸睡處。
  安置相辭,方回房戶,日日一般,朝朝相似。
  傳教庭幃。人稱賢婦,莫學他人,跳梁可惡。
  咆哮尊長,說辛道苦,呼喚不來,饑寒不顧。
  如此之人,號為惡婦。天地不容,雷霆震怒。
  責罰加身,悔之無路。


  女論語第七 事夫

  女子出嫁,夫主為親。前生緣分,今世婚姻。
  將夫比天,其義匪輕,夫剛妻柔,恩愛相因。
  居家相待,敬重如賓。夫有言語,側耳詳聽,
  夫有惡事,勸諫諄諄。莫學愚婦,惹禍臨身。
  夫若外出,須記途程。黃昏未返,瞻望相尋,
  停燈溫飯,等候敲門,莫學懶婦,先自安身。
  夫如有病,終日勞心。多方問藥,遍處求神。
  百般治療,願得長生。莫學蠢婦,全不憂心。
  夫若發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讓,忍氣低聲。
  莫學潑婦,鬥鬧頻頻。粗線細葛,熨貼縫紉。
  莫教寒冷,凍損夫身。家常茶飯,供待慇勤。
  莫教飢渴,瘦瘠苦辛,同甘同苦,同富同貧。
  死同葬穴,生共衣衾。能依此語,和樂琴瑟。
  如此之女,賢德聲聞。

  女論語第八 訓男女

  大抵人家,皆有男女。年已長成,教之有序,
  訓誨之權,亦在於母。男人書堂,請延師傅。
  習學禮義,吟詩作賦,尊敬師儒,束脩酒脯。
  女處閨門,少令出戶。喚來便來,喚去便去。
  稍有不從,當加叱怒。朝暮訓誨,各勤事務。
  掃地燒香,紉麻緝苧。若在人前,教他禮數。
  莫縱嬌癡,恐他啼怒。莫從跳梁,恐他輕侮。
  莫縱歌詞,恐他淫污,莫縱遊行,恐他惡事。
  堪笑今人,不能為主。男不知書,聽其弄齒,
  鬥鬧貪杯,謳歌習舞。官府不憂,家鄉不顧。
  女不知禮,強梁言語。不識尊卑,不能針指。
  辱及尊親,有沾父母,如此之人,養豬養鼠。

  女論語第九 營家

  營家之女,惟儉惟勤。勤則家起,懶則家傾,
  儉則家富,奢則家貧。凡為女子,不可因循。
  一生之計,惟在於勤。一年之計,惟在於春。
  一日之計,惟在於寅。奉箕擁帚,灑掃穢塵。
  撮除邋遢,潔靜幽清。眼前爽利,家宅光明。
  莫教穢污,有玷門庭。耕田下種,莫怨辛勤。
  炊羹造飯,饋送頻頻。莫教遲慢,有誤工程,
  積糠聚屑,餵養孳牲。呼歸放去,檢點搜尋。
  莫教失落,擾亂四鄰。夫有錢米,收拾經營。
  夫有酒物,存積留停。迎賓待客,不可偷侵。
  大富由命,小富由勤。禾麻菽麥,成棧成囷。
  油鹽椒鼓,盎雍裝盛。豬雞鵝鴨,成隊成群。
  四時八節,免得營營。酒漿食撰,各有餘盈。
  夫婦享福,歡笑欣欣。

  女論語第十 待客

  大抵人家,皆有賓主。滾滌壺瓶,抹光橐子。
  準備人來,點湯遞水。退立堂後,聽夫言語。
  細語商量,殺雞為黍。五味調和,菜蔬齊楚。
  茶酒清香,有光門戶。紅日含山,晚留居住。
  點燭擎燈,安排臥具。欽敬相承,溫涼得理,
  次曉相看,客如辭去。酒飯慇勤,一切周至。
  夫喜能家,客稱曉事,莫學他人,不持家務。
  客來無湯,慌忙失措。夫若留人,妻懷嗔怒。
  有箸無匙,有鹽無醋。打男罵女,爭啜爭哺。
  夫受慚惶,客懷羞懼。有客到門,無人在戶,
  須遣家童,問其來處。當見則見,不見則避。
  敬待茶湯。莫缺禮數。記其姓名,詢其事務。
  等到夫歸。即當說訴。奉勸後人,切依規度。

  女論語第十一 和柔

  處家之法,婦女須能,以和為貴。孝順為尊。
  翁姑嗔責,曾如不曾。上房下戶。子侄宜親。
  是非休習,長短休爭。從來家醜,不可外聞。
  東鄰西捨,禮數周全。往來動問,款曲盤旋。
  一茶一水,笑語忻然。當說則說,當行則行。
  閒是閒非。不入我門。莫學愚婦,不間根源。
  穢言污語,觸突尊賢。奉勸女子,量後思前。

  女論語第十二 守節

  古來賢婦,九烈三貞。名標青史,傳到如今。
  後生宜學,勿曰難行。第一貞節。神鬼皆欽。
  有女在室,莫出閒庭。有客在戶,莫露聲音。
  不談私語,不聽淫音。黃昏來往,秉燭掌燈,
  暗中出入,非女之經。一行有失,百行無成。
  夫妻結髮,義重千金。若有不幸,中路先傾。
  三年重服。守志堅心。保持家業,整頓墳塋。
  慇勤訓子,存歿光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2017 0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孝經
  進《女孝經》表
    妾聞天地之性,貴剛柔焉;夫婦之道,重禮義焉。仁義禮智信者,是謂五常。五常之敬,其來遠矣。總而為主,實在孝乎!夫孝者,感鬼神,動天地,精神至貫,無所不達。蓋以夫婦之道,人倫之始,考其得失,非細務也。
    《易》著乾坤,則陰陽之制有別;《禮》標羔雁,則伉儷之事實陳。妾每覽先聖垂言,觀前賢行事,未嘗不撫躬三復,嘆息久之,欲緬想余芳,遺蹤可躅。妾姪女特蒙天恩,策為永王妃,以少長閨闈,未嫻詩禮,至於經誥,觸事面墻,夙夜憂惶,戰懼交集,今戒以為婦之道,申以執巾之禮,並述經史正義,無復載於浮詞,總一十八章,各為篇目,名曰《女孝經》。上自皇后,下及庶人,不行孝而成名者,未之聞也。妾不敢自專,因以曹大家為主,雖不足藏諸岩石,亦可以稍補閨庭。輒不揆量,敢茲聞達。輕觸屏,伏待罪戾。妾鄭氏誠惶誠恐,死罪死罪,謹言。
    
女孝經
    開宗明義第一章
    曹大家閒居,諸女侍坐。大家曰:“昔者聖帝二女有孝道,降於媯,卑讓恭儉,思盡婦道,賢明多智,免人之難,汝聞之乎?”諸女退位而辭曰:“女子愚昧,未嘗接大人余論,曷得以聞之?”大家曰:“夫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多聞闕疑,可以為人之宗矣!汝能聽其言,行其事,吾為汝陳之。夫孝者,廣天地,厚人倫,動鬼神,感禽獸,恭近於禮,三思後行,無施其勞,不伐其善,和柔貞順,仁明孝茲,德行有成,可以無咎。《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之謂也。”
    后妃章第二
    大家曰:“關雎麟趾,后妃之德,憂在進賢,不淫其色,朝夕思念,至於憂勤。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后妃之孝也。《詩》雲:‘鼓鍾於宮,聲聞於外。’”
    夫人章第三
    居尊能約,守位無私,審其勤勞,明其視聽,詩書之府可以習之,禮樂之道可以行之,故無賢而名昌,是謂積殃;德小而位大,是謂嬰害。豈不誡歟!靜專動直,不失其儀,然後能和。其子孫保其宗廟,蓋夫人之孝也。《易》曰:“閒邪!存其誠,德博而化。”
    幫君章第四
    非禮教之法服,不敢服;非詩書之法言,不敢道;非信義之德行,不敢行。欲人不聞,勿若勿言;欲人不知,勿若勿為;欲人勿傳,勿若勿行。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祭祀,蓋幫君之孝也。《詩》雲:“於以采蘩,於沼於汕。於以用之,公侯之事。”
    庶人章第五
    為婦之道,分義之利,先人後己,以事舅姑,紡績衣裳,社賦蒸獻,此庶人妻之孝也。《詩》雲:“婦無公事,休其蠶織。”
    事舅姑章第六
    女子之事姑舅也,敬與父同,愛與母同。守之者義也,執之者禮也。雞初鳴,咸盥漱衣服以朝焉。冬溫夏清,昏定晨省,敬以直內,義以方外,禮信立而後行。《詩》雲:“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三才章第七
    諸女曰:“甚哉!夫之大也。”大家曰:“夫者天也,可不務乎!古者女子出嫁曰歸,移天事夫,其義遠矣。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天地之性而人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防閒執禮,可以成家。然後先之以泛愛,君子不忘其孝慈;陳之以德義,君子興行;先之以敬讓,君子不爭;道之以禮樂,君子和睦;示之以好惡,君子知禁。《詩》雲:‘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孝治章第八
    大家曰:“古者淑女之以孝治九族也,不敢遺卑幼之妾,而況於娣侄乎!故得六親之歡心以事其舅姑。治家者不敢侮於雞犬,而況於小人乎!故得上下之歡心以事其夫。理閨者,不敢失於左右,而況於君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九族和平,萋菲不生,禍亂不作。故淑女之以孝治上下也如此。《詩》雲:‘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賢明章第九
    諸女曰:“敢問婦人之德,無以加於智乎?”大家曰:“人肖天地,負陰抱陽,有聰明賢哲之性,習之無不利,而況於用心乎!昔楚莊王晏朝,樊女進曰:‘何罷朝之晚也,得無倦乎?’王曰:‘今與賢者言樂,不覺日之晚也。’樊女曰:‘敢問賢者誰歟?’曰:‘虞丘子。’樊女掩口而笑。王怪問之。對曰:‘虞丘子賢則賢矣,然未忠也。妾幸得充後宮,尚湯沐,執巾櫛,備掃除,十有一年矣。妾乃進九女,今賢於妾者二人,與妾同列者七人。妾知妨妾之愛,奪妾之寵,然不敢以私蔽公,欲王多見博聞也。今虞丘子居相十年,所薦者非其子孫,則宗族昆弟,未嘗聞進賢而退不肖,可謂賢哉?’王以告之,虞丘子不知所為,乃避舍露寢,使人迎孫叔敖而進之,遂立為相。夫以一言之智,諸侯不敢窺兵,終霸其國,樊女之力也。《詩》雲:‘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又曰:‘辭之輯矣,人之洽矣。’”
              紀德行章第十
    大家曰:“女子之事夫也,緬笄而朝,則有君臣之嚴;沃盥饋食,則有父子之敬;報反而行,則有兄弟之道;受朝必誠,則有朋友之信;言行無玷,則有理家之度。五者備矣,然後能事夫。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醜不爭。居上而驕則殆,為下而亂則辱,在丑而爭則乖。三者不除,雖和如琴瑟,猶為不婦也。”
    五刑章第十一
    大家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妒忌,故七出之狀標其首焉。貞順正直,和柔無妒,理於幽閨,不通於外,目不徇色,耳不留聲,耳目之欲,不越其事,蓋聖人之教也,汝其行之。《詩》雲:“令儀令聲,小心翼翼。佔訓是式,威儀是力。”
    廣要道章第十二
    大家曰:“女子之事舅姑也,竭力而盡禮,奉娣姒也,傾心而罄義。撫諸孤以仁,佐君子以智,與娣姒之言信,對賓侶之容敬,臨財廉取與讓,不為苟得。動必有方,貞順勤勞,勉其荒怠。然後慎言語,省嗜慾。出門必掩蔽其面,夜行以燭,無燭則止。送兄弟不逾於閾。此婦人之要道,汝其念之。”
    廣守信章第十三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陰陽剛柔,天地之始;男女夫婦,人倫之始。故乾坤交泰,誰能間之。婦地夫天,廢一不可。然則丈夫百行,婦人一志。男有重婚之義,女無再醮之文,是以苤苡興歌,蔡人作誡。匪石為嘆,衛主知慚。昔楚昭王出遊,留姜氏於漸台,江水暴至,王約迎夫人必以符合,使者倉促,遂不請行。姜氏曰:“妾聞貞女義不犯約,勇士不畏其死,妾知不去必死,然無符,不敢犯約;雖行之必生,無信而生,不如守義而死。”會使者還取符,則水高台沒矣!其守信也如此,汝其勉之。《易》曰:“鶴鳴在陰,其子和之。”
    廣揚名章第十四
    大家曰:“女子之事父母也孝,故忠可移於舅姑;事姊妹也義,故順可移於娣姒;居家理,故理可聞於六親。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諫諍章第十五
    諸女曰:“若夫廉貞孝義,事姑敬夫,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婦從夫之令,可謂賢乎?”大家曰:“是何言歟?昔者周宣王晚朝,姜後脫簪珥待罪於永巷,宣王為之夙興。漢成帝命班婕妤同輦,婕妤辭曰:‘妾聞三代明王,皆有賢臣在側,不聞與嬖女同乘。’成帝為之改容。楚莊王耽於游畋,樊女乃不食野味,莊王感焉,為之罷獵。由是觀之,天子有淨臣,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諍臣,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淨臣,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諍友,則不離於令名;父有諍子,則不陷於不義;夫有諍妻,則不入於非道。是以衛女矯齊桓公不聽淫樂,齊姜遣晉文公而成霸業。故夫非道則諫之,從夫之令,又焉得為賢乎!《詩》雲:‘猷之未遠,是用大諫。’”
    胎教章第十六
    大家曰:“人受五常之理,生而有性習也,感善則善,感惡則惡,雖在胎養,豈無教乎!古者婦人妊子也,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跛;不食邪味,不履左道,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惡色,耳不聽靡聲,口不出傲言,手不執邪器;夜則誦經書,朝則講禮樂。其生子也,形容端正,才德過人,其胎教如此。”
    母儀章第十七
    大家曰:“夫為人母者,明其禮也。和之以恩愛,示之以嚴毅,動而合禮,言必有經。男子六歲教之數與方名,七歲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歲習之以小學,十歲以從師焉。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習必有業。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不有私財,立必正方;耳不傾聽,使男女有別;遠嫌避疑,不同巾櫛。女子七歲教之以四德,其母儀之道如此。皇甫士安叔母有言曰:孟母三徙,以教成人,買肉以教存信,居不卜鄰,令汝魯鈍之甚。《詩》雲:‘教誨爾子,式似之。’”
    舉惡章第十八
    諸女曰:“婦道之善,敬聞命矣!小子不敏,願終身以行之。敢問古者亦有不令之婦乎?”大家曰:“夏之興也以涂山,其滅也以妹喜;殷之興也以有莘氏,其滅也以妲己;周之興也以太任,其滅也以褒姒。此三代之王,皆以婦人失天下,身死國亡,而況於諸侯乎!況於卿大夫乎!況於庶人乎!故申生之亡,禍由驪女,湣懷之廢,戮起南風。由是觀之,婦人起家者有之,禍於家者亦有之。至於陳御叔之妻夏氏,殺三夫,戮一子,弒一君,走兩卿,喪一國,蓋惡之極也。夫以一女子之身,破六家之產,吁可畏哉!若行善道,則不及於此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2017 08: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0-8-2025 10:48 PM , Processed in 0.12000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