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8-10-2024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8-10-2024 11:01 PM 编辑
丙、念佛怎么个念法
一、最简单的早晚两个课程
(一) 那摩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
(二) 那摩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前拜称)
(三) 那摩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功夫忙闲而定。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
(四) 那摩观世音菩萨(一称一拜)
(五) 那摩大势至菩萨(一称一拜。观音、势至,为弥陀左右协士,统称西方三圣。念完了佛,理当要拜的。)
(六)那摩清净大海众菩萨(一称一拜。极乐世界有很多的菩萨,将来皆是我的师友,也应当要拜的。)
(七)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这是回向文,也就是说明我念佛的愿力。愿是必要发的)
(八)礼拜而退
(附注)以上功课,每天早晚两次行之。洗手漱口,在佛像前焚香顶礼,照法念诵。如无佛像,或所住之处不甚方便,不焚香顶礼亦可。但面向西方,心存恭敬,功德也是一样。再者,凡括弧以内之小字不念。
二、念十口气的方法
尽一口气,念 ‘ 那摩阿弥陀佛 ’ 三五声,或六七声,共念十口气,仍念回向文一遍,一拜而退。
(附注)这是为了很忙的人,想的一个法子,费时不过五分钟。最要紧就是天天一早一晚去作,万不可间断。有佛像对著佛像去作,没佛像就面向西方去作。
以上两个念佛式子,皆是为忙人订的。
若有闲工夫,可在第一个式子第二项以后,念《 阿弥陀经 》一卷,《 往生咒 》三遍,《 赞佛偈 》一遍,(课诵本内全有记载)那是更好。
这是最简单、最合实际、决定成功的佛法。
当生成就之佛法 (bfnn.org)
|
|
|
|
|
|
|
|
发表于 8-10-2024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8-10-2024 11:13 PM 编辑
丁、念佛成功的助缘
一、善恶简单的标准
念佛是正因,作善是助缘,这好比鸟有两翅,才能高飞。
但是善恶的界线,普通人还弄不清楚,往往善事不知是善,分明恶事不知是恶。
现在根据著《十善业道经》,举出一个标准来。
能戒住不犯就是善,若是犯了就是恶。
为著一目了然,列个表在下面。
┌杀生
身三业 ┼偷盗
└邪淫
┌妄语
┼绮语
口四业—
├恶口
└两舌
┌贪
意三业— ┼嗔
└痴
凡是有生命的动物,不论大小,只要伤害他,就是杀生。
凡是财物,或是名誉,不论多少大小,不是本分应得的,不经对方许可,明夺、暗窃、强占、骗取,皆是偷盗。
正式夫妇以外,凡与一切众生行淫,不论什么理由,总是邪淫。
意存欺骗,说虚假的话,叫作妄语。
不论言语、文字,写出来、说出来,自是提倡著纵欲,或是影响到伤风败俗,叫作绮语。
粗暴的话、骂人的话,叫作恶口。
挑拨两方事非,离间他人感情,叫作两舌。
种种的物欲,恋念不舍,得了还想得,就叫贪。
有不如意的事,生恨心、发怒气,就叫嗔。
没有理智,遇事迷惑;佛说的道理,圣贤的经书,皆不听从,更不相信因果,就叫痴。
二、往生极乐三大要诀-信、愿、行
念佛往生极乐,是佛八万四千法门以外的一个特别方法,叫作 ‘ 门余大道 ’ 。
事虽简单,理实深奥,不是三言五句,就能讲明白的。
要知:佛的道德,比任何的人都高,说的话绝不会骗人。
只要相 ‘ 信 ’ 极乐实有,念佛就可以去,便是成功的第一要诀。
再肯看破这个五浊恶世,发出真心来,‘ 愿 ’ 意生到极乐世界去,便是成功的第二要诀。
也信了,也愿意去了,那就得依著方法,每天按时去实 ‘ 行 ’ 做功课,便是成功的第三要诀。
当生成就之佛法 (bfnn.org)
|
|
|
|
|
|
|
|
发表于 26-1-2025 10: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戊、模范前辈及参考经典
一、古今中外的几位师表
念佛法门,原是释迦世尊度众的彻底悲心;这个法门最简便、最稳当、最高超。
若是这个法门再不能修,别的方法,那就更谈不到了。
这个法门的好处,大学问的越去研究越觉高深;一个字不认识的也能办得到。
可惜不明白的人,只把他看作老太婆的事,未免太错误了。
请看华严会上文殊、普贤二位大圣,都在经中劝修;印度马鸣、龙树二位大菩萨,皆著论弘扬。
中土古德,自慧远大师一直到印光大师,这历代祖师,多是先修他宗后来归的净土。
鸾昙大师有肉身菩萨的名称,智者大师是佛传灯的人,全弘净土。
近代天台宗谛闲大师,唯识宗太虚大师,律宗弘一大师,禅宗虚云、圆瑛二大师,各有著作,也是弘扬净土。
居士们如晋朝庐山的刘雷诸贤,唐朝的白乐天,宋朝的苏东波、文彦博,明朝的袁宏道,清朝的彭尺木、杨仁山等,皆是大学问家,他们都是息心净土,这是人人晓得的。
还有许多人,一时数不清,也就不去再说了。
我辈自问:智慧、德能,比以上这些圣贤,谁高谁低?他们都去修净弘净,我辈反轻看了;这样知见,岂能说是正确?
当生成就之佛法
|
|
|
|
|
|
|
|
发表于 26-1-2025 10: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参考的经典
说到净土法门,三藏经典,处处指归,但是谁有这些时间去研究?只可先检专门的去看。
经有:《阿隬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这三部在最低限度《阿弥陀经》是要多看几遍。
精力若还来得及,《净土十要》可细看三两遍,看了就能了解净土法门的大概。
如办不到的话,《歧路指归》、《初机净业指南》、《佛法导论》等,这都是接引初机的白话小册子;《净土三要述义》、《龙舒净土文》等,这都是文言小册子;随便检两种看看,也能得到几分要略。
《印光法师文钞》等于净土语录,《安土全书》有些小故事,颇有兴趣;这两种书很能帮助人开智慧、正知见。
果能看完了这些书,再看别的经,也就容易了。
|
|
|
|
|
|
|
|
发表于 26-1-2025 1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己、普通的两种错误心理
一、纠正 ‘ 心好强似念佛 ’ 的流行语
人人心存贪嗔痴,时时身做杀盗淫,强调的偏说自己心好,这不是迷惑到极处了?
就让你的心真的是好,也无非是按著本书丁项第一条,作到十种善业罢了。
这样只叫做修福,后来可得人天小果,还是出不了轮回;极乐佛国却不能去,因著路子走的不对。
要想往生极乐,必须修慧,修慧就是念佛。
如是因、如是果,福是福、慧是慧;要弄清楚,不可混作一堆,误了大事。
二、纠正 ‘ 太忙了没时间念佛 ’ 的流行语
念佛能以转逆境、消灾难、生极乐,这是何等的大事,偏看的很轻。
多用 ‘ 太忙了、没时间 ’ ,几句话,把万劫难逢的大便宜拒绝了,真是可惜!
其实真忙吗?那并不见得。
这件事,行住坐卧都可办,士农工商的业务都误不了。
如不相信,下面有一首短歌,把人日常生活的时间,分析的很清楚;我想大家看了以后,一定会自己失笑的。
附:不忙歌
知君本不忙 偏说不得闲 二十四小时 八时床上眠
三餐费三时 又用茶和烟 梳洗大小便 总费一时间
出门去吃酒 回家对妻谈 至少两个时 还怕有纠缠
身困思午睡 二时睡不完 共去十六时 空过大半天
所剩八时内 未必事真繁 念佛半小时 反说多耽延
且看古来人 几个七十年 莫把生死苦 撇在脑后边
真正自己事 要紧万万千 劝君发猛省 速种九品莲
|
|
|
|
|
|
|
|
发表于 26-1-2025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一:念佛法要
念佛的时候,要把心中一切的事,都要放下,不可胡思乱想。
单把六字洪名,从心里生起来,从口里念出来,再从耳里听进去,印入心中。
必须想清楚、念清楚、听清楚,这样才能得到感应。
附录二:解答几个误会问题
一、有人说:我们公教人员,住的公共宿舍,供佛拜佛,固然不方便,念佛也是搅乱他人不安,我是办不到的。
答:公共地方,诸多不便,确实不错;但,凡事皆有通融之法。
若知念佛是大事,只要诚心默念,便有大效;因著心念比口念更要紧,可不必供佛、拜佛、出声。
二、有人说:念佛虽好,但是跑寺庙、跑莲社、跑菜堂,我没有这些时间。
答:这些地方,并不一定要你去;没有出外的时间,难道没有在家的时间吗?你就在家里念佛,还有甚么妨碍呢?
三、有人说:念佛是有钱人做的事,我那有这些闲钱?
答:这又误会了!念佛实在用不著花钱。三支香能值几何?就是一支香不烧,也没关系,只要心存恭敬就好。
四、有人说:念佛得要吃素,这事我不能办,所以我不能念佛。
答:暂时也不必吃素,但能不杀生,就有大功德。
可以学吃三净肉,就是 ‘ 不为我杀’ 、‘ 不见杀 ’ 、‘ 不闻杀 ’ 。
市场里杀死的肉鱼很多,足够你吃的了。
当生成就之佛法
|
|
|
|
|
|
|
|
发表于 31-3-2025 1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3-2025 11:54 AM 编辑
契道之法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
民国七十四年在净业精舍
弟子吴碧霞敬记
有缘与大家见面谈话,很是高兴,由于时间短少,只能择要而谈。
深信因果、多修阴德
时下之人,最大毛病在于 ‘ 不信因果报应 ’ ,然而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皆不离因果,今先以此开启话题。
因果之事,错综复杂;因果之理,深奥难懂;类归之,有善、恶、无记、有漏、无漏等等差别;造作之时,或由善转恶,或由恶变善,种种不一,解之难尽,故仅提出与因果有密切关系,又较易了解之 ‘ 道德 ’ 谈谈。
何谓道?能利益大众,与人慈惠者便是道。
何谓德?行而得其应得之益者便是德。
德又分阳德、阴德。
阳德显明,属于有漏,为善欲人知之,待得好名或得阳报,福随之尽。
阴德隐匿,属于无漏,为善不欲人知,虽不为名、不为利,而阳报阴报兼而有之。
反之,恶亦有阳恶、阴恶。
阳恶昭彰,人皆知之;阴恶心怀恶毒害人,未来报在三涂,最是当戒。
由上得知因果报应,绝对不虚,吾人到佛堂来,佛堂是道场,没有德性,所修何道?故宜不造恶,修阴德,既修阴德,阴阳二报俱在其中。
依圣言量、修特别法
其次再谈学佛。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祖师归为十宗,再约之为普通法门与特别法门。
普通法门,解脱生死,修成佛果,须历三大阿僧祇劫。
特别法门,‘ 当生 ’ 出三界,脱轮回,谓之 ‘ 当生成就 ’ ,除此大利之外,又复三根普被;解得,须彻悟三藏十二部精义;不解,虽至愚之人亦可修。
云何修?但执持一句 ‘ 阿弥陀佛 ’ 便是。
此一句阿弥陀佛,一教便会,何等容易!
一心持去,即得蒙佛接引,了脱生死,迳登极乐,何等直捷!
此特别法门,即是——净土法门。
其理,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等觉以下,谈论无分。
研究佛学,必须懂三量——现量、比量、圣言量。
量者谓之尺寸,不知长短,可以以尺丈量,尺寸便是标准。
而此三量皆为标准,其中圣言量,是指圣人言教,真实不虚,可为吾人修行标准。
净土法门,既然唯佛究尽,吾人但依圣言量,便不致有误,我界导师释迦牟尼佛教我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便持佛名号,真正佛子,须如是信圣言量。
契道之法
|
|
|
|
|
|
|
|
发表于 31-3-2025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口念耳听、百八不乱
既信圣言量,持弥陀名号,然执持之功,亦有浅深,譬如今之学制,有小学、中学、大学,程度各各不同;
念佛第一层次 ‘ 口念耳听 ’ 犹之小学,其次 ‘ 心念心听 ’ 犹之中学,最终 ‘ 神念神听 ’ 则犹如大学;
然吾等程度,小学耳,能够口中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功夫纯熟处,一心只有佛,不为外境所乱,此即弥陀经上所说 ‘ 一心不乱 ’ ——吾人且扪心自问,谁念到 ‘ 一心不乱’?
至于念佛念到 ‘ 心念心听 ’ ,是大势至菩萨所谓 ‘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之境界,吾人更谈不上。
而 ‘ 神念神听 ’ 是实相念佛,已至 ‘ 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 照而常寂,寂而常照。’ 根本无人懂得。
诸位且别小看这 ‘ 口念耳听 ’ ,口中念清楚,耳中听清楚,便是正念分明,可得一心,诸位不妨从此处下手,练习一个月不断,就能得大利益。
以上所说,是念佛方法,至于数量多少,引古德一偈作参考:
‘念佛不必求多念
但念百八心不乱
其中若有一念差
掉转珠头皆不算 ’
莫嫌百八太少,一心念佛,百八就等于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声(按:请参阅龙舒净土文卷四修持法门第六。)我之所说,一依于经典祖师之语,诸位但勤练习 ‘ 念佛一心’ 去。
敬祝光寿无量
契道之法
|
|
|
|
|
|
|
|
发表于 10-7-2025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乘三资粮发愿·忆念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
在太平布教所讲
弟子吴碧霞敬记
本人二十多年前经常到这里来,往后因事情繁杂,年岁渐多,身体也衰弱多了,不能常到外头来,很对不起诸位。
这里是老道场,有林师兄能接续,又有李校长、村长等诸位大德发心帮了很大的忙,比起从前好很多,前途发展,不可限量,这是值得庆幸的!
今晚要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很简单扼要地说一句话:‘ 难得大家志同道合 ’ —— ‘ 志同道合 ’ ,并不是学了佛就志同道合,因为教内的门派太多,门派虽多,却皆是佛所说的法,然而今日之下,修学的人往往不谈如法修行,却只去谈那利害关系,一谈利害、便去体万里了。
须知:古德云:‘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谈世间法求个觉也不错,然而,现在的世间法,那里有让人觉悟之处,简直都在谈世间的坏事——诸位试摊开报纸看看,不都是诲淫诲盗的文字?
所以,一说 ‘ 志同道合 ’ ,便指归到净土法门来——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然而,‘ 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佛法原不分宗派,有宗派皆是方便法,方便法就是巧妙地运用权智,行权法,教大家随著机缘,领略进去,今天,我们大家正是走著这极方便的净土路子。
https://bookgb.bfnn.org/books2/1010.htm
|
|
|
|
|
|
|
|
发表于 10-7-2025 10: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0-7-2025 10:27 PM 编辑
净土法门,古德们说是 ‘ 千经万论,处处指归。’ 也就是说净土法门,包括了千经万论,然而,他却是 ‘ 难信之法 ’ ,
因为这千经万论的办法都是信解行证,先 ‘ 信 ’ ,信了就要去了 ‘ 解 ’ ,既解了,不去实行,那是只说空话,
所以,重要的是去实 ‘ 行 ’ ,脚踏实地地去做了之后,还得做出成绩来,这叫做 ‘ 证 ’。
( 证是证果,一般人误会,以为死了才证果。其实证果当在活的时候证果,死了焉能证果?)
信解行证是一般法门的修学历程,而净土宗则不然,他有他特别的地方:先是 ‘ 信 ’ 三藏十二部经典,既信了,不必经过解的阶段,就可以实 ‘ 行 ’ ,也没说证果,正因为这特别之处,才令人难信,
所以,一般学三五年佛,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起疑不信,只好 ‘ 不可与言,则不与之言。’ 若为他讲解,反起争辩,惹出许多烦恼来,两边都不得利益。
所以,这才在 ‘ 信 ’ 与 ‘ 行 ’ 之间,再添上个 ‘ 愿 ’ 字,愿是净土宗特别之处,这愿字出自华严经,华严经到最后归结于普贤行愿品,各位须知,普贤菩萨是大愿王,连他都劝大家发愿往生哪!
再者,每尊佛都有愿,惟独阿弥陀佛的愿最大最多,今后,希望诸位把这个 ‘ 愿 ’ 字多注重注重,没有愿是不能成就的。
其次,在还没谈到下文之前,本人对今晚所说的话,作一个声明:我所说没有一句是我自己的话,我没学问敢说话,所说句句皆是依照经典或祖师的注子,句句都有根据。并不是我本人有什么心得,妄发议论的。
|
|
|
|
|
|
|
|
发表于 10-7-2025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0-7-2025 10:39 PM 编辑
以下,我们来谈净土宗学人,人人都知道要走的,人人也都会说,却是大部分人不去做的,什么话呢?
那就是 ‘ 带业往生 ’ ,这正是前面所说,学了三五年佛,却起疑不信的症结所在了。
因为凡学了佛的,就懂得有 ‘ 生 ’ 就有 ‘ 灭 ’ ,生灭法是不究竟的,学佛正是为了 ‘ 不生不灭 ’ ,现在既学了佛,还叫我们 ‘ 往生 ’ ,那么,‘ 生 ’ 了是否还得 ‘ 灭 ’( 灭就是死 )呢?
于是,这些人自然有些不 ‘ 愿 ’ 意了,殊不知,净土法门教我们 ‘ 发愿往生 ’ ,是别有方便的!
接下来,在我们谈这殊胜方便之前,先来探究一下,为什么有生死?
有生即因有惑,有迷惑就造业,造了业就受报应,生生死死就这么了无已时。
有关迷惑,今晚不能细讲,简单讲可分三种:
第一种是 ‘ 见思惑 ’ ,能断见思惑即证得罗汉果,可得不生不灭,但却已掉入涅槃坑了,一旦掉入涅槃坑,就不懂佛法了,诸位不信可查经典去。
第二种是 ‘ 尘沙惑 ’ ,断尘沙惑即可证菩萨果位,菩萨又分五十二个阶级,成佛必须经三大阿僧祇劫长远的时间。
而在娑婆世界,不知要多少年才能断一品惑,可见断尘沙惑也是好不容易的事。
第三种是 ‘ 根本无明 ’ ,要了解这根本无明,得讲唯识相宗,第八识有我执法执,我法二执打不破,则不能与之谈,因为根本就听不懂啊!
所以说:‘ 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状元郎,和他说佛法,也是一窍不通的,纵使他读完了二十五史,对了生死也是一点也帮不上忙,到头来,仍是该怎么死,还是怎么死。
因此,想不生不灭,就得三惑断尽,这岂是简单的事?正因为不简单,才要用到 ‘ 带业往生 ’ 的殊胜方便。
假如我们肯发愿——‘ 愿意带业往生 ’ 到极乐世界去,我们的分段生死( 也就是见思惑所招感的生死 )便可以断了,剩下的,就是变易生死,变易生死乃是境界的变换而已,不像分段生死那般轮回不息,那般苦不堪言。
再者,我们从娑婆到极乐,叫 ‘ 往生 ’ ,生到极乐世界的环境才适合断惑修行,到那里去,是去上学的,学成后就得再回到母校娑婆世界来度化众生,这也算是报恩。
所以,‘ 愿 ’ 的另一个意义是 ‘ 乘愿再来 ’ ,若只想自己去享福,那就连去也去不成了。
总之,要有 ‘ 往生 ’ 的条件,还要有 ‘ 发愿 ’ 的条件,回向文中,让我们 ‘ 同生极乐国 ’,要我们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正是此意。
所以,我奉劝诸位,必得如是发 ‘ 愿 ’ 。
|
|
|
|
|
|
|
|
发表于 10-7-2025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再谈 ‘ 行 ’ ,欲往生极乐世界,我们还得有修的方法,光说理,没说方法不行,这方法,关键只在 ‘ 一心不乱 ’ 上,这四个字,在目前这样的世间上,修上十年也办不到,那怎么办呢?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有 ‘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 句,所谓见佛,即是见阿弥陀佛,为什么必定见阿弥陀佛呢?
要知念佛不是唱佛,‘ 念 ’ 是今心,动心起了念头,‘ 念兹在兹 ’ ,念佛则心在佛上,念阿弥陀佛即心在阿弥陀佛上,若你忽然想到药师佛来了,这就是 ‘ 乱 ’ 。
其实,只要见了阿弥陀佛,就是见了十方三世佛啊!
此外,还有容易的,就是 ‘ 忆佛 ’ ,忆佛可不是想佛,乃是 ‘ 默而识之 ’ ,默是在心里头,识( 音志 )是记住在心里头忘不了——比如大家总有忘不了的事,士农工商,从事各行各业,为的是赚钱吃饭,这吃饭,只要钟点到了,不管肚子饿了没饿,就是忘不下。
现在,若把这吃饭的心转变为忆佛,把心里境界变一下,想著『 一切皆阿弥陀佛变化的 』,就不会把他忘记。
好比我来这里不是讲演,我是来此观佛的,这一切都是阿弥陀佛变化的。
若能如此忆佛念佛,则净念相继,相续不断,终达到 ‘ 一心不乱 ’ 。
这是平常功夫,到了临命终时,还得 ‘ 一心不颠倒 ’ ,心颠倒则不能往生,不颠倒才得往生,这是很重要的一句话。
然而,怎还会有颠倒呢?
那是因为惑,功夫下得深,是断惑,下得浅,就只伏惑,‘ 惑 ’ 如根,‘ 伏 ’ 如把石头压住他,既未断他还会发起来,所谓 ‘ 一心不乱 ’ ,伏惑也一心不乱,断惑也一心不乱,断惑保了险,不会颠倒了,伏惑就不保险了,所以,临终须有助念的,助念乃帮助你念,你平日里自己念,到临终时有人助念,那惑虽未断,也伏而不起,心不颠倒了,即得往生极乐国土,所以这助念,别的宗帮不上忙,唯有净土宗可以有人帮助。
今天的话,说到这里为止,这布教所所以能有如此发展,还靠各位正知正见——亦即 ‘ 志同道合 ’ ,本人不能常常来,还靠各位竭力发心护持。如有需要帮忙,各联体机构理当互助,可以不必客气!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