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herrene

道教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4-3-2014 09: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inovic 发表于 24-3-2014 04:56 PM
始祖,道祖,教祖之说,虽然表面看起来合理,不过还是不正。

华人祖先从伏羲氏创八卦开始就已经知道上 ...

您好, 我其实也说明了,以轩辕黄帝开始,是有历法的时候,与华夏(炎黄)文明一起开始。但是对于道教开始,我有说到,伏羲氏时,甚至宇宙开始就有了。老君81 化, 第一化就是道教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3-2014 09: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網友 发表于 24-3-2014 05:03 PM
wiselySG 講的是道教.
你講的是道教之前的 仙道/巫/方術.

道家,道教是我们现在分的。

道教也不是 “攀爬”道家的产品。方仙,黄老都是道教。

摘自《周秦两汉早期道教》 萧登福教授著,证明道教汉代以前就存在:

道教以求长生成仙为宗;以符咒、存思、导引、药饵、房中、避谷为修炼之方;以神只方位、服色、祭法,为坛场仪轨。战国至秦,这些记载,不绝于书。至于道经方面,见诸记载者,在张道陵之前已有淮南王撰着的《枕中》、《鸿宝》、《苑秘书》,以及《陵阳子明经》、《包元太平经》、《太平经》、《紫阁图文》等。不管由教义、典籍、证道方式、仪轨来说,这些在张道陵之前均已存在。

道教出自本土,因此殷周时之鬼神信仰、巫医祈祝,也都被日后的道教所吸收。至于道教所标榜,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世界,虽然在商代及西周之世,尚未有明显史料,证明其存在;但《山海经》有不死药及羽民、不死民、西王母、昆仑山等叙述,其说已混合神与仙为一;而《史记.封禅书》所载苌弘及《史记.扁鹊列传)载长桑君之事,说苌弘以方事灵王,扁鹊之师长桑君能隐形不见,药能使人彻视,洞见五脏;其说皆与仙人无异;苌弘、扁鹊皆周灵王时人;是春秋晚期,已有方士出现。《汉书.郊祀志》载西汉成帝好道,谷永上书谏诤,在论及神仙方士时,亦以周史苌弘为始;足证求仙思想至迟应在春秋之世已存在。而到了战国初期,公元前四世纪前后,更有了明显的求仙记录。

《史记》的这段记载,是较早期,较完整的神仙信仰叙述。除文中所说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等人派人入海求仙药外。证之先秦典籍,《列子.汤问篇》说有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等五仙山,上有不死仙人及不死药,禽兽皆纯白;后来沉了二山,剩下方壶、瀛洲、蓬莱三岛,方壶也称为「方丈」。《史记.封禅书》及《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说的三岛,本之于此;其后汉末六朝的典籍,则以蓬莱、方丈、搏桑(扶桑)为三岛,将瀛洲贬入十州中。再者,《列子.说符篇》也说燕王遣使者向人学不死之道;《韩非子.说林上》、《战国策.楚第四》同载有人献不死药于楚王,被中射之士所食。而道家《老子》所述道体之说,及《庄子》所述得道之人,多和神仙相近;屈原《楚辞.远游》更以老子的清静无为,当做是神仙修炼之力,说详本书第二篇。《庄子》、《列子》、《关尹子》等书,且多方面的谈到神仙的食气、导引、避谷(不食五谷)等修炼方式,并对神仙人物的神奇能力多所描述。可见此时的神仙信仰及修炼之说,在舂秋战国时已盛行开来。

在道教修炼法上,较重要者有:药饵、食气、导引、存思、面向北斗、禹步、噀水、叩齿、禁咒、桃木、灵符、剑镜等之运用。  在药饵上,如上条所引。先秦载籍中,如《列子》、《韩非子》等书、都有不死药的记载。在食气、导引上,则近世出土了战国时期的《行气玉铭》,而《老子.十章》也有「专气致柔」说。《庄子.刻意》有「吹呴呼吸,吐故纳新」之论述。《楚辞.远游》有;「餐食六气」说;都是论述行气导引方面的史料。
  存思法,起于周世宗庙祭衵的「致斋」,道教沿用之。而道教作法时面北,禹步、噀水、叩齿、禁咒、烧符成灰,及桃木之运用,见于马王堆出土《养生方》、《杂疗方》、《五十二病方》等篇中,关于剑镜的重视,方可追溯至战国及西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3-2014 09: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方仙道、神仙家、道家等名称,是东汉中叶张道陵出现前,所见对道教的称呼;至于张道陵之时及其后,又有五斗米道、太平道、鬼道等,则为道教教派之别称,不能用来专指后世所言的道教。而在方传道、神仙家、道家等称呼中,「道家」一词所用的次数最多,最为普遍。自汉至六朝,史籍所见,通常大都以「道家」一词来称呼道教。如东汉.牟子《理惑论》:「灵帝崩后,天下扰乱,独交州差安,北方异人咸来在焉,多为神仙辟谷长生之术,时人多有学者,牟子常以五经难之,道家术士莫敢对焉。」(《弘明集.卷一》,《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二册,一页中》,又云:「道家云:尧、舜、周、孔、七十二弟子,皆不死而仙。」

北齐.魏收《魏书.释老志》:「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千变万化,有德不德,随感应物,厥迹无常。」
上述所引诸例,由汉至六朝,都是以道家来称呼道教;不仅儒、道书如此,甚至佛教在谈及道教时也称为「道家」,或直接以老子来称呼道教,梁.僧佑《弘明集》所见僯道论辩者,大都如此。

  至于使用「道教」一词,来做为神仙方士道的代称,则出现甚晚。「道教」二字,虽在先秦时已有之,如《墨子.非儒下》;「儒者以为道教。」但其义与宗教之道教有别。不仅先秦如此,两汉魏晋时也是如此,如牟子《理惑论》云;「孔子以五经为道教。」一《弘明集.卷一》,《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二册,二页上),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熙隆道教。」上二文中的「道教」,其义皆是指大道教化而言,并不是指神仙方术的宗教。再如前面所引萧齐.谢镇之《重书与顾道士》,谢氏在文中使用了「道家」与「道教」二词,文云:「君臣父子,自相胡越,犹如禽兽,又比童蒙,道教所不入,仁义所未移。」又云:「道家经籍简陋,多生穿凿,至如《灵宝》、《妙真》,采撮《法华》………」此二句,谢氏以「道家」来称呼宗教;却以「道教」来指仁义等大道教化,道教并不用来指称宗教。


  道教一词被用来称呼神仙宗教,据日本野口铁即编《道教于日本》第一卷《道教之传播于古代国家》总论三「道教」于「道家」⑴所考证,以为系始自五世纪北魏寇谦之,《魏书.释老志》载太上老君对寇谦之说:「汝宣吾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野口氏以为此是「道教」二字初用于宗教上。其实除野口铁郎所说北魏寇谦之以「道教」来称呼宗教外,用「道教」来称呼宗教,较早的文献,尚有东汉初.郭宪《别国洞冥记.序》云:「东方朔因滑稽浮诞以匡谏,洞心于迫教,使冥迹之奥,昭然显著。……武帝以欲窃神仙之事,故绝域遐方,贡其珍异奇物,及道述之人,故于汉世盛于群主也。」文中郭氏提到了道教。《别国洞冥记》一书,《四库提要》疑其为六朝人伪托,然乏实证。今不论其书是否伪托;自汉魏至六朝,「道教」一词甚为少用,而「道家」之使用较为普遍,则为不争之事实。如本文前面所举证者即是如此。再如五世纪未,齐.顾欢《夷夏论》云:「佛教文而博,道教质而精……佛言华而引,道言实而抑……佛经繁而显,道经简而幽。」文中之佛教、道教,其义仍偏向于佛家教化,道家教化而言。但到了齐梁之际,道家、道教二词,则已有逐渐混用的现象,道教被用来称呼宗教逐渐多了起来;如梁.刘勰《灭惑论》:「《三破论》云:道家之教,妙在精思得一………《灭惑论》曰:二教真伪焕然易辩,夫佛法练神,道教练形。」(《弘明集.卷八),《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二册,四九页下)。刘勰文中,道家、道教已出现混合使用情形,二者同义,皆指宗教,名虽异而实同。
  

由于汉魏六朝,世人大都用「道家」来做为神仙宗教的专称,「道教」一词被普遍使用,已在六朝之末,也远在张道陵教派盛行之后甚久。今由其名相的使用上来看,道教并不创始于东汉的张道陵,道教约五斗米道派方创始于张道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3-2014 10: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iselySG 发表于 24-3-2014 09:27 PM
方仙道、神仙家、道家等名称,是东汉中叶张道陵出现前,所见对道教的称呼;至于张道陵之时及其后,又有 ...

謝謝分享, 原來這樣.

有些人把张道陵的五斗米道派稱為道教, 然後, 全真道派都不是來自五斗米, 就搞不懂了。原來道教是以方仙道算起, 那就很廣泛很久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3-2014 1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網友 发表于 24-3-2014 05:49 PM
全部人跑去聽印度阿三的.  

什麼印度阿三比天大? 天地之間的一個人類怎麼比天大? 狂妄自大. ...

有人讲是尼泊尔
http://cforum3.cari.com.my/forum ... 6&fromuid=403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3-2014 1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iselySG 发表于 24-3-2014 09:18 PM
您好, 我其实也说明了,以轩辕黄帝开始,是有历法的时候,与华夏(炎黄)文明一起开始。但是对于道教开始 ...

在汉朝前期的不是道教。而是华人原生信仰。在周朝之后,才有老子先生的门徒、追随等的道家。道家在汉朝发起救族运动,抵抗佛教侵略,所以组织道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5-3-2014 1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iselySG 发表于 24-3-2014 09:26 PM
道家,道教是我们现在分的。

道教也不是 “攀爬”道家的产品。方仙,黄老都是道教。

小弟个人研究,论道、习礼、方士、巫卜都来自来自华人祖先的原生信仰。

道当然在宇宙之前就有了。道教的开始确实是汉朝后期以后。汉朝以前,天子才有立教、礼教、祭祀、巫卜的大权; 如果有私人敢在天子大权玩弄,不可能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3-2014 10: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inovic 发表于 25-3-2014 11:24 PM
在汉朝前期的不是道教。而是华人原生信仰。在周朝之后,才有老子先生的门徒、追随等的道家。道家在汉朝发 ...

小弟以上已经解释了,引用了,萧登福教授提出的证据。

道教一脉传承。“道教”一词也不出张道陵天师。道教也不是为了抗衡佛教。

相反,佛教翻译佛典,利用道教字眼很多。道教就是华族信仰结晶,通过历史,不断演变,不曾断过。

老子“道”,老子前就有了。伏羲,黄帝时,周易都表现了“道”。老子八十一化,就是道教的神学。

道教有道学,也有神学,有系统的创世论等。了解道教,不能只从片面的某些历史角度。道藏里面的道典,是要参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3-2014 10: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不亚于佛教,佛教在中国立足,借助了道教宗教学不少。

分享 萧登福:《论佛教受中土道教的影响及佛经真伪》

中土佛典受道教影响情形世人向来认为佛教影响道教,而不认为佛教曾受道教影响,甚或抄袭道教。然而比勘佛道两家经藏,实不难发现两教有相互影响之迹。因而最近数年来,笔者一直朝道教所影响于佛教者来做努力;在所著《道教与密宗》、《道教术仪与密教典籍》、《道教星斗符印与佛教密宗》、《道教与佛教》等数书中,也都是借由两教经籍文献的比较,来说明佛教在思想及仪轨上受道教影响的情形。佛教受道教影响者,计有符、印、星斗崇拜、择日、宅葬、称名启请、文案相移、司命司录掌善恶算纪、发炉复炉之仪式等等;在思想上的,则早期以老庄混合般若学,其后则《老》、《庄》、《易》,及道教太极图,对佛教《大乘起信论》的撰写,及唯识宗、禅宗形成,均有密切关系 。举实例而言:如密宗金胎两界曼荼罗,仿自中土帝王郊天祭坛及道教九宫神坛;而《佛说安宅神咒经》、《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等,系由中土宅葬之说及道教南北斗主掌人间生死寿命说而来;又《佛说七千佛神符益算经》则是抄袭道教《太上老君说益算妙经》、《佛说三厨经》抄自道教《老子说五厨经》等等(注3);至如思想上的,则道生、僧肇杂有老庄思想,《起信论》有庄子道体说的影子,唐代宗密用道教太极图来解说唯识,清代行策以太极图来论述禅门曹洞宗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3-2014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是先秦的哲学宗派,道教是出自中国的本士宗教。哲学与宗教原有区分。至于道教与道家的相结合,一般学者以为道教创自张道陵,并把道教的攀附道家,说成始于张道陵依托老子以传经;且将道教的区分,以张道陵为界限,将先秦至张道陵前者,称为道教前身,或称之为方士期;张氏之后者,始称为道教。
但证之史籍,道教的攀附道家,并不始自张道陵;道教的创始者,也不是张道陵;同时,道士与方士,也极难以严格的区分。古籍中并没有张道陵创教之说,称道教为张道陵所创者,实始于隋唐时期佛道二教的相攻。由北周末隋初的释道安《二教论》倡始,唐初的法琳《辨正论》、道宣《广弘明集》煽其风,遂积非成是。其用意在借丑化张道陵,而矮化道教,用以达成佛先道后,佛优于道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3-2014 1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一个宗教,其教义与仪轨,常会随时代而做改变,如佛教由早期的原始佛教,发展到后来的大乘佛教,以及至公元八世纪发展成密宗,变化甚大。大乘与小乘经典所使用的文字,由巴利文转为梵文,而教义方面也由无常、苦、空、无我,转而为常、乐、我、净;几乎完全相反。而密宗的重视咒语、护摩,更为早期大小乘所共摒斥;但吾人都可以以佛教称之。再者,一般以释迦牟尼为佛教创始人,但佛教的经典、仪轨都是在释迦死后很久才陆续建立。基于上述的这些理由,因此,我们应该也可以把道教的成立期,往上推溯到先秦的方士时代,将方士与道士合而一之。毕竟先秦方术与后来道教间的差异,远比佛教大小乘及密宗的差异来得小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3-2014 1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具有底下的特色;道教以修炼得道者为仙;以生前有功于民,死后入祀者为神;神只的组织与阶位,仿照人间帝王的行政组织;以斋醮求褔、禳灾;以酒、脯、纸钱祈祭;以符、箓、咒、印、噀水、禹步,来驱鬼、治病;以剑、镜、铃、印为法器;以扶銮、降真,来沟通人神。而修炼法,则有内丹、外丹之分。

道教以有功于民者为神,其实是承自周世中国固有的思想。《礼记祭法篇》说:「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由此马头娘可以为蚕神,妈祖可以为海神,岳飞、文天祥,进而一切的忠臣孝子都可以成神。这种观念,对杜会有正面意义,让人勇于牺牲,勇于为民勤劳,较符合儒家的入世之思,而不像有些宗教远离人群,以人世为苦,着重个人出世的灵修。早期的道教允许道士结婚生子,主张肉体可以成仙,也说明了道教是较不放弃今生求来生的宗教。这种对今生的肯定与追求,再加上儒家的思想,使中国人一直不易成为过度沉溺于追求死后世界的民族。而道教养生吐纳之说,有助于人体健康;其炼丹说,则使人重视化学科技,道士重合药,多精通岐黄,亦常能实际医治人病。因而以一个本土宗教而言,吾人应给它一个肯定的地位,而不应任其沦没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14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iselySG 发表于 26-3-2014 10:55 PM
小弟以上已经解释了,引用了,萧登福教授提出的证据。

道教一脉传承。“道教”一词也不出张道陵天师。 ...

道教是有承,但是并非由皇室相传的,自古华人宗教大权在天子手上,军政也在天子手上,华人自古就是一个军政教合一的政体。

道教一词在周以前确实是大道教化的意思。 以前的华人的宗教都是由天子,我们华人的最大领导人带领。但是以私人组织形态宗教形势的传播的[道教]就是汉朝后期才由张道陵开始。

佛教由北胡随着侵略,而带入中原,这个你必须去探讨。[新网友]的link 已经有讲到两个事情,汉朝后期的道佛之争,和元朝时期的道佛之争,都是比较激烈化的冲突,其实在汉朝以后,道教就和佛教激烈的竞争。明朝更出现[西游记]这种扬佛抑道的书籍,书籍中出现大量[妖道]的描绘,更是不言而喻其目的在于诋毁道教的用心。

我的意见虽然与你有不同的地方,但是我还是想想你虚心求教。我有几个问题, 道教的道学是怎样的? 道教的神学是怎样的? 道教的创世论又是怎样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14 1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iselySG 发表于 26-3-2014 10:58 PM
道教不亚于佛教,佛教在中国立足,借助了道教宗教学不少。

分享 萧登福:《论佛教受中土道教的影响及佛经 ...

在中原的所谓大乘佛教确实抄袭了道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14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inovic 发表于 27-3-2014 12:03 PM
道教是有承,但是并非由皇室相传的,自古华人宗教大权在天子手上,军政也在天子手上,华人自古就是一个军 ...

您好,没错,道教并非完全由皇室传,很多也是民间。
道教比较“散漫”就是民间信仰。道教神学,是道学的衍生。自古就强调一个“道”。由道衍生。
陈耀庭教授(中国)的《道教神学》有深入的探讨。

道教神学有不同结构:

道德神學

創世神學

神仙神學

社會神學

自然神學

靈魂神學

道士神學

經籍神學

齋醮神學

修煉神學

倫理神學

教團神學

随着时代,不断丰富起来。《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的一本经典。它丰富了道教神学的理论框架。

《太平经》上有神仙天庭下有鬼魂地府中间是人类世界。在上界天庭中神仙们衣食无忧,不同等级的神仙分担着不同职责。地府则是一片黑暗、永无天日的凄惨境遇。地府中专门有地曹司命根据人在世间的所作所为来审判鬼魂。人生所在的世间是一个流灾充斥的浮华世界。第二,人是形气神的统一体,在人短暂而唯一的人生中要遭受过去世界里遗留下来的承负痛苦。人生有两种归宿。尊神修仙获得仙籍而成为神仙上达天上仙庭去享受仙衣仙食的美好生活。如果人一直愚昧不止,死后就会成鬼下地府。第三,《太平经》认为修仙是正途,只有成神成仙才能摆脱人的局限性。最主要的成仙形式有两种:一是尸解,二是白日飞升。第四,行善积德是修仙之本。天神喜爱善人善事痛恨恶人恶事。努力做善事就会感动天神,从而获得天神的爱护与怜悯。为善是天神的神圣旨意。为善具体的要求就是孝顺忠信。只有先做到了孝顺忠信之后才能修行。第五,《太平经》中有很多修仙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守一之法。守一可再细分为守神、守天地大道、守元气及守护人自身的核心部位。另外还有诸如存思、食气、胎息、饮药、吞复文、忏悔及诵经等修仙之法。只有持之以恒的勤修才能最终位列仙籍。

创世方面,当然神化小说有它的说法,但是道教创世,也离不开道,道的运行,就如同易经里面谈到宇宙的演变。《开天经》,《老君八十一化》都有描述。上古有“天”,“上帝”论,其实就是《道德经》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之,德育之”。

您提到的一些课题有点广,要很大的篇幅来谈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14 04: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inovic 发表于 27-3-2014 12:03 PM
道教是有承,但是并非由皇室相传的,自古华人宗教大权在天子手上,军政也在天子手上,华人自古就是一个军 ...

《西游记》一书的确诋毁道教不少。可是我也纳闷,表面上说佛比道高,但是书中多处,又“支持”老君化胡(有一章说到老君向观音展示一件昔日用来化胡的法器)。书中修行的术语,很多都是内丹学。

其实孙悟空在原著也没有打到凌霄殿,我们的王灵官与他杀的不分上下,普化天尊在调遣雷部尊神将孙悟空包围。只是电视上却不是这么呈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8-2025 07:07 AM , Processed in 0.10026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