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510|回复: 19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一语之误会, 植物是有情眾生嗎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5-5-2012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懷瑾先生开示:植物是有情众生吗


2011年11月14日南怀瑾老师

正文:

什么叫众生?佛经里众生这个名辞,庄子先说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谓之众生,并不是单指人!人不过是众生的一种,一切的动物、生物、乃至细菌、有生命的动物都是众生。有灵性的生命,有感情,有知觉生命的动物,就是众生的正报。所以众生不是光指人。

佛要教化一切众生,慈爱一切众生,对好的要慈悲,对坏的更要慈悲。好人要度,要教化,坏人更要教化。天堂的人要度,地狱里的更可怜,更要度。这是佛法的精神,所以说要度一切众生。

「一切」两个字是没有范围的,任何东西都在一切之内。不过讲到众生这名辞,使我想起几十年以前的一桩事;那次在成都四川大学讲中国哲学,提到佛法讲众生,有一个学生就提出来问:植物及矿物有没有包括在众生里头?我说:那是众生的依报,不是正报,依报是附属的,同我们有连带关系。

他说:譬如含羞草,你不能说它没有灵性!我问他学什么的,他说他是学农的,我说你学农的问这个问题有点奇了。我那个时侯年纪还轻,比较爱弄玄虚,就说:既然学农的,应该知道,含羞草根里头有一水泡,人手的热气一接触,水就下降,叶子就像怕羞一样缩下去了。这是机械性,并不是情感,也不是知觉。其实这是头一天晚上,跟一个学农的教授讨论含羞草听来的,也可以说佛法有灵,知道第二天有人会问这个问题吧!



《金刚经说什么》



--------------------------------

诸有情就是众生,众生就是有情,凡是有灵性、有感情的生物都叫有情;灵性与感情最重的是人。所以,后世的玄奘法师把众生翻译成有情。像树木、植物是有生而无命,不属于主要有情的范围。

退回几十年前,我还在四川大学讲演时,讲到众生的问题,有位同学问我,老师说矿物、植物只有生,而没有命,那么含羞草一碰就羞答答地合起来,像女孩子一样害羞,可见是有感情,应该算是有生命才对。

你看佛法讲经之难吧!大概是诸佛菩萨加庇,刚好前一晚,有位学生物的教授,跟我讲到含羞草,它的根根中有水,会往上升,碰到人体的热能,水就会机械性的下降,使叶片合拢。它是机械性而非灵性,也不是怕羞。因此我答覆他,含羞草的动作是物理的机械性,并非灵性的有情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5-2012 1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一语之误会,


什么叫众生?佛经里众生 ...
WILLIAMLYLE 发表于 25-5-2012 11:42 AM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一语之误会,而主张无情亦能成佛。此过极多,繁不胜举;且举大过三端叙之,其理明焉,不必絮絮而言,以免厌烦:

一者,无情若有佛性者,必有种性差别;如佛云:「我常宣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试问:「山河大地是众生耶?」若非众生而言有佛性者,则违佛语;若是众生,试问:「山河大地于五类种性中,是何类种性?」声闻种性耶?菩萨种性耶孤...无种性耶?

若谓植物是众生者,其义不然;谓佛所云众生者,以有阿赖耶及意根意识者方得名为众生故,今问:「植物有心耶?」若谓无心,即非众生。若谓植物能有简别性,故名众生,如茎叶向日性、根之向地向暗性、...等者;此非众生,谓植物之彼彼性等皆是物性,非是心性,依众生如来藏所蕴共业种子而有如是等性,非自身能之,故植物非如有情生命之有觉知等心,非在众生数中。若强言植物有佛性者,试问:「向日葵是何类种性?是声闻种性?抑或不定种性耶?」既无种性可言,则不得言是众生也。

若强谓植物有种性者,依何心所现象而判其种性?不可凭空而言也。又若植物有种性者,其种由何所持?而言其有种性?理不直也。故说植物无有佛性,何况山河大地而言有性?既皆无佛性心性,则不得成佛也。

二者,有情处处受生故名众生,前世生天死已,转生人间;今世误导众生云「石头亦有佛性,亦得成佛」,破坏佛法种子成就,故于来世堕畜生道或鬼神道;如是前后三世处处受生,故名众生。佛以如是众生而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初不曾言「大地国土悉有佛性」,亦未曾言「无情植物皆有佛性」,是故不应主张无情亦能成佛。

若谓草木大地悉是众生者,试问:「草木大地曾有前世轮回耶?后世仍将往生轮回耶?其轮回之主体亦是第八识真如耶?」若有第八识真如,亦应一切悟者悉能现观其真如,而现见不能,以草木大地悉无心识故;若无心识,则不应言草木大地悉有佛性;既无心识与佛性,则不可能成佛。

三者,山河大地若有佛性,应有心识;若有心识,则应有觉知性;若有觉知性,则人动土开挖地下室三层四层之深,以建大楼,应山河大地哀嚎不已;应每栋大楼开挖时必生地震,必有觉知及痛苦故,而现见非如是。

若有心识,则应成就熏习事业;若有熏习事业,则应有能熏及所熏,试问:「山河大地草木植物之能熏识何在?其所熏之根本识又何所在?」不可谓山河大地草木植物无熏习性,有佛性者必有觉知故。若无能熏识与所熏识,而无熏习者,则无佛性,则非众生,云何可言无情亦有佛性?亦得成佛?无斯理也。

其余众过极多,恐厌繁文,便不再举。是故「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一语乃方便说法,非真实义,不应生执而起臆想。然于地上菩萨之无生法忍道种智观之,亦言可通;谓山河大地草木植物乃是有情共业种子所变现者,既如是,则圆成一切种智之究竟佛,于其示现成佛之世界,其中所有山河大地与草木,亦有一分是其自心真如所变相分;则彼世尊成佛时,其真如所现之一分山河大地草木亦得言同圆种智,此相分亦是彼世尊之自心一分故。然究竟而言,一切种智乃依究竟佛之八识心王而有、而显、而起用,其自心真如所变一分山河大地草木相分绝无一切种智,何况显用?故说「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之说,有其密意,非诸未证道种智者所能知之,凡愚更无论矣!是故不可据以引证无情亦有心性、亦能成佛也。

复次,「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一语,别有正理,余今言之;谓独一真如不得言其为有情也。如无余涅槃位之第八识真如,不得谓为有情;亦如一切位之第八识如来藏自身,不得谓为有情,皆非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有情故。所谓有情世间;乃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合成者,方得名为有情。最后身菩萨受生于人间,具足蕴处界故名为有情;如是最后身菩萨有情,初夜明心后,复于夜后分、天将明时,因睹明星见性成佛,金刚喻定现前,前五识转生成所作智,第六识转生上品妙观察智,第七识转生上品平等性智,此乃有情一至七识及余五根所共证得之种智,是增上慧学一切种智故;此时因于金刚喻定之现前,亦令第八识真如转生大圆镜智,此亦是一切种智,合此四智而成一切种智,一切种之智慧圆满成就故。如是,第八识真如非是有情,非蕴与界所摄故;此第八识无情于成佛时成就种智,须依前七识之修道而后能成,第八识自身非是能修行者故。如是前七识有情与第八识无情共同成就佛地一切种智,即名「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不可妄谓山河大地草木水火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也。

复有别解,谓后身菩萨成究竟佛时,即是有情圆成种智;成佛已,随缘示现应化身于十方世界度化众生,其化身非有心非无心,如镜中像故非心,与有情心得相应故亦非无心,如是化身不应名为有情,如镜中火不成烧用故,有情得见故。如是一切后身菩萨成究竟佛圆成种智时,其化身无情亦现种智之用,能为诸地菩萨开示种智,亦名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如是,无情所圆种智,要依八识心王而有,八识心王以如来藏(佛地真如)为根本,方得成就;山河大地草木矿石悉无七识心,亦无如来藏识,不能成就种智,以无心故,不可妄想此诸无情亦有佛性、亦可成佛也。

不解无情同圆种智正义,妄谓草木岩石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贻误当时后世佛子,非所应当,违佛旨故,此是显教宗通邪见之第一大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12 07: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亡者之疯 于 27-5-2012 07:07 PM 编辑

就算至今科学也否认植物有情,过去有许多“证实“植物有感情的学说都被推翻,被列为伪科学,例如:植物听到固定音乐后会喜悦,长得更美,证明它是有情感的这种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5-2012 10: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ILLIAMLYLE 于 28-5-2012 10:10 AM 编辑
"南懷瑾先生开示:植物是有情众生吗?

正文:

什么叫众生?佛经里众生 ...
WILLIAMLYLE 发表于 25-5-2012 11:42 AM


說山,水,樹木, 花草均有灵魂, 是一個對法界實相極大的誤會,以下讓我們澄清這個誤解 :
-

 有些人這麼说, :土地有土地神,山川有山神,水有水神,花有花神,树有树神,石头也有灵性,灵性就是觉性。我们一切人在这里活动,那个树他知道,为什么?他有净色根,他也能见,他也能听。树神年代久远,我们讲这个树成精了,他也能变化成人形,参与人社会的活动。

-

显然,這是误以为树神就是大树的灵魂或灵性了,並且誤嚴重誤會了「有情」的定義. 其实,树神只是把大树当做房舍并依附而住的众生,其他土地神和花神等等莫不如此。

-

另外, 佛陀之所以制定苾刍(比丘)不可以自诛伐草木的戒律,根本原因是为了避免外道俗人的讥嫌。因为草木等实际上只是鬼神所依附的住宅、城市或村庄,所以称为鬼神村,并不是草木本身有命, 认为草木本身有命的是錯誤的說法。

-

在《根本萨婆多部律摄》中说:又六众苾刍(比丘)手自诛伐草木。外道俗人见生讥嫌。无悲愍心损生住宅因种子及鬼神村事。以讥嫌无悲烦恼。制斯学处。

-

  在《十诵律》中说:若比丘斫拔鬼村种子。波逸提。鬼村者。谓生草木众生依住。众生者。谓树神泉神河神舍神交道神市神都道神蚊虻蛣蜣蛱蝶啖麻虫蝎虫蚁子。是众生以草木为舍。亦以为村聚落城邑。生者。谓根含润泽。若自断若教人断。自破教破。自烧教烧。是名为斫。

-

以上佛陀的開示,己經很明白的告訴我們草木並不如人類動物等是有靈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12 0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含羞草像女孩子一样害羞..........
它只是保护自己而已啦,那个发问的人未免想太多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12 04: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5-2012 04:46 PM 编辑

无情有性
也就是说无情众生都是包括在这宇宙的法性当中,也就是说包括在佛的法身当中
大地山河、花草树木,一切宇宙万物,都是从我们自性中流出,只要我们成佛,当然一切草木都跟着成佛。
所以释尊佛陀在古印度成道时,大地有各种震动,百花齐放,天雨曼花。。

无情有性
指草木、瓦砾等无情物也有佛性。即所谓“草木成佛”论。
佛教诸宗中,小乘无“无情有性”、“草木成佛”之论。在大乘佛教中,法相宗立五性各别,不许定性与无性成佛,何况草木成佛?故持此论者仅华严、天台、真言诸宗而已,并非全体佛教之公论。

其中,依华严宗之教义,毗卢舍那佛为十身具足、融三世间之佛,故器世间亦有成佛之义。《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六以十门论《华严经》《性起品》之宗趣,其第八门论性起之通局云(大正35·405c):“若三乘教,真如之性通情、非情,开觉佛性唯局有情。(中略)若圆教中,佛性及性起皆通依正,(中略)是故成佛具三世间,国土身等皆是佛身,是故局唯佛果,通遍非情。”j 此中,“开觉佛性,唯局有情”者为三乘教所谈,若圆教,则认为成佛具三世间,佛果遍通非情。由此观之,法藏之意显然也主张草木成佛。

天台宗亦倡草木成佛说。该宗依《法华》、《涅盘》之经教,及色香中道之理而立此说。亦即以“色心无差别”之理为草木成佛说之基础,谓系念俱冥于法界时,则无观不为境、无境不为观。故虽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观。茍存情、非情之异,则不独非情无佛性,有情亦应无佛性,草木成佛置之不论,吾人成佛亦无期。而有草木成佛之言,只是“对迷谕理”之辞而已。

此外,大乘密教的真言宗也主张草木国土皆大日如来之法身,以六大为佛性,并盛谈非情成佛之义。密教之意,十界之依报、正报皆为六大所成,因此,约五大而言即是本初之佛体,若约心大,则是性德之五智,草木等虽未必具识大,但自体即本来佛,何况又具觉知之功德?故应有发心成佛义!

佛學大辭典
【草木成佛】
(術語)天台宗和真言宗这兩宗都有立草木成佛之義。

天台于台宗二百题七有草木成佛之论目。依法华经诸法实相,涅槃经佛性体遍之教文,由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之道理而成立。圆实之意,谓中道佛性,遍于法界,故不隔有情无情,无情已有佛性,岂无成佛之理乎。然如华严谓真如随缘在有情之边为佛性,在无情之边为法性。如是差别佛性法性,故不成非情成佛之义。

荆溪于金錍論中详细破之,极论为‘木石无心语。生乎小乘。’以其是不知依正不二,色心一如之理,依凡情之迷见,故敢执木石无心也。荆溪释本经诸法实相之文谓实相必诸法。诸法必十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身土既为实相,何不能成佛耶?又四明之言,谓:‘欲显真修,须依理性。理非古今,不简古今。一成一切成,故说无情成佛也。’


密教之真言宗之意,则据大日经所说六大周遍之理而立之。大日经阿?梨真实智品曰:‘我即同心位,一切处自在。普遍于种种,有情及非情。阿字第一命,?字名为水,?字名为火,[合*牛]字名忿怒(风),?字同虚空。’此中初句我即同心位说识大,后五句说五大,中间之一切处自在等三句,说六大之自在无碍。盖六大为大日之礼性,周遍于有情非情,故一切草木瓦砾,悉为如来之三昧耶身也。而有情既由于此六大周遍而往生,则非情亦此六大周遍。岂不能成佛耶。故据六大周遍之文,而草木成佛之义成立也。见秘藏记钞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8-5-2012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5-2012 04:55 PM 编辑

草木有性与深层生态学

作者:台湾大学... 文章来源:人生佛教




大乘三论宗的吉藏的「无情有性」义
  在中国宗派中,最早提出「草木有性」专论的是三论宗的祖师吉藏(549-623)。吉藏对佛性的义理有其独到的见解,在他的著作《大乘玄论》卷三中,以「十门」广解佛性义,不但评破各种佛性义旧说(注1),也建立了他自己的「中道佛性」。就在《大乘玄论》的「佛性义」章第七门「辨内外有无」中,吉藏明确地声称「草木亦有佛性」,他论述说
  问曰为理外众生有佛性?为理内众生有佛性?
  答曰问理外众生有佛性不?此不成问。何者?理外本无有众生,那得问言理外众生有佛性不?故如问炎中之水,本自不曾有,何得更问炎中之水从何处来?是故理外既无众生,亦无佛性,五眼之所不见。故经云『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即非菩萨。』是故我与人乃至今人无有佛性。不但凡夫无佛性,乃至阿罗汉亦无佛性。以是义故,不但草木无佛性,众生亦无佛性。若欲明有佛性,不但众生有佛性,草木亦有佛性。(注2)
  吉藏在辨众生佛性的有无时,以「理内」和「理外」加以区分成。1理外无佛性、理内有佛性,⑵理内无佛性、理外有佛性。依上面引句,「理外无佛性」是约万法唯识,心外无法而言,即是指唯识的「理」,吉藏引用《唯识论》以证明之「《唯识论》云唯识无境界,明山河、草木皆是心想,心外无别法。」(注3)在此唯识的「理外」,没有万法的实体存在,亦无有众生可言,因此,也无所谓众生有佛性,就像炎火中本没有水的存在,自然不能问炎中之水是从何处而来。结论是不但凡夫、草木无佛性,其至可以说阿罗汉与如来亦无佛性。
  至於「理内有佛性」的意义,吉藏解释说:
  「此明理内一切诸法依正不二。以依正不二故,众生有佛性,则草木有佛性。以是义故,不但众生有佛性,草木亦有佛性也。
  若悟诸法平等,不见依正二相故,理实无有成不成相,假言成佛。以此义故,若众生成佛时,一切草木亦得成佛。」(注4)
  由上引文可见吉藏的「理内有佛性」,是指在中道的「真如理」中,诸法平等、依正不二,因此不但一切众生有佛性,草木亦有佛性。「依正」指依报和正报,前者为有情所依止的物质世界,後者为依住於物质世界的佛、菩萨及一切众生。在真如理中依正平等无二,也就是经中所说的「一切诸法皆如也」。《大集经》也说「诸佛菩萨观一切诸法无非是菩提。」若如此的话,吉藏问「何容不得无非是佛性」?由此众生与草木一如无二,所以只要众生得菩提,草木亦应如此。不过,吉藏称这种说法是就「理内有佛性」的「通门」而言,若论「别门」则不然。吉藏解释说:
  「若论别门,则不得然。何以故?底生有心迷故,得有觉悟之理。草木无心故不迷,宁得有觉悟之义?喻如梦觉,不梦则不觉。」(注5)
  从「真如理」中的「理佛性」而言,吉藏认为草木成佛说,自然是毫无疑问,但是就「行佛性」而言,因为草木无心,故不迷,不迷则不觉,犹如有梦才有醒觉,无梦当然就不会有梦醒了。
  吉藏又以「理内无佛性,理外有佛性」辨佛性的内外有无义,他说
  「明理外有佛性,理内无佛性,如《般若经》云如是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华严》亦云平等真法界,一切众生入,真实无所入。既言一切众生入,当知是理外众生入,而实无所入者,此入理内无复众生,故言实无所入。是知理外有众生,故得入也。如是灭度,实无度者,亦作此释。此至理内,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当知理内既无众生,亦无佛性。理外有众生可度,故言理外众生有佛性也。」(注6)
  引文所言的「理」,是指以无所得般若空慧为基础的「中道佛性」之理。在这个理内,一切皆空,不可言诠,虽言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生可灭度,既无众生,亦无佛性,故言「理内无佛性」。相反的,若未能证入此理,则会执有虚幻不实的众生,以为有众生可度,有佛性可证,故言「理外有佛性」。
  虽然吉藏以上述的理内外有无辨佛性,但他说这只是「为成交互辨」,其实,佛性是不定有无的(注7),因为中道佛性乃非有非无,非理内、非理外。若悟「有无内外」平等无二,方可名为正因佛性,故吉藏的结论是佛性不定有无。不过,若就「不定」中权说「定」时,则众生有佛性,草木无佛性,因其无心;但若自真如佛境的涵摄一切而言,则草木与众生无异,亦可言草木有佛性。
  总而言之,吉藏「草木亦有佛性」说的「有」,是涵摄义的「有」。在一切诸法皆如的境界中能涵摄一切,故言「众生弥勒一如无二故,若弥勒得菩提,一切众生皆亦应得。众生既尔,草木亦然。」(注8)换言之,草木有佛性的「有」,并非自证义的「有」(注9),因为吉藏还是认为草木无心,不能实际地去修行自证佛性。因此吾人可以说吉藏的「无情有性」义还是属於消极和静态的,更积极的无情有性说在唐代天台宗有进一步的发展。再者,值得注意的是,法藏的「中道佛性」是依中观的般若空慧而立,与真常系所提倡的「中道佛性」,意义不尽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12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5-2012 04:54 PM 编辑

湛然《金錍論》的「草木有性」义
  湛然(711-782),世称荆溪大师,乃天台宗第九祖。他是常州晋陵荆溪人,家本儒墨,聪颖脱俗。二十余岁时,受教於法朗。法朗知其为道器,悉以止观倾囊相授。湛然於天龙七年披剃,并依昙一律师学戒,其後在开元寺敷讲《摩诃止观》,法朗寂後,他以弘扬天台教学为己任,乃祖述所传章句凡数十万言,如注疏智者大师的三大部(注10)、《金刚》等。湛然之一生,竭尽全力弘扬天台教观,故被誉为天台中兴之祖。
  湛然根据天台性具学说,极力倡言「无情有性」,其主要论点见於《止观辅行传弘决》和《金刚论》。前者是湛然对智者《摩诃止观》的广解,在解释止观不二境智冥一时,他言及「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者,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注11)一般人认为色香无情无性,但湛然主张色香中道,虽无情却具佛性。他以十义论证之。(注12)
  1。约身佛身具法、报、应三身,而法身遍一切处,不可独隔无情。
  2。约体三身相即,体一、互融,因此,如法身遍一切处,报应二身亦应如此,故三身遍於一切处。
  3。约事理从事则分有情和无情,但从理则没有无情与有情的区别,因此,只要有情有佛性,无情亦应有佛性。
  4。约土从迷情则有依报和正报之分;从悟理而言,则依报即正报,如常寂光即法身土。
  5。约教证依「教道」说有情和无情,依「证道」则不可分二。
  6。约真俗俗分有无,真则体一,二而不二。
  7。约摄属一切万法摄属於心,心外无别法,有情心体皆遍,何可独隔无情?
  8。约因果从因地执迷,则执异成隔,若从果地悟境,则佛性恒同。
  9。随宜化他随宜说法,以四悉檀说法利益不同众生,故有情与非情之说,随「实」则二者不可分别。
  10。随教随他意教的藏通别三教,谓非情无性,而随自意教的圆教,则谓佛性遍有。
  
从以上所言的法报应的三身相即、身土相称的依正不二、性修相即、真俗体一等的圆教色心平等观,湛然归结到「一尘具足一切众生佛性,亦具足十方诸佛佛性」。然而,《止观辅行传弘决》中,湛然仅论及草木瓦砾具佛性,至於更积极性的无情是否能成佛的问题并未加以讨论。此问题在《金刚》(或名《金刚论》)则有详尽的辩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5-2012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而言之,大乘佛教佛性论的发展从五性各别(一阐提不能成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最後到草木成佛,可说发展到了顶点。所谓「一佛成道,观见法界,草木国土,悉皆成佛」,(注34)如此的佛性观,不但使人类对无情世界的草木国土不再以万物之灵的征服者自居,更使人对有情世界的其他众生平等视之,而将自然界视为「生命共同体」。建立在无情有性的佛教自然观,与现代西方发展出的「深层生态学」(deep ecocomy)、「生态哲学」(ecophilosophy)、「环境伦理」(environmental ethics),其思想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许多倡导生态保育者曾受佛教影响,很值得深究。以下探讨「深层生态学」、「环境伦理」等的意义,这些含哲学性的生态新观念,是生态保育很重要的理论基础。

深层生态学

  二十世纪後叶,有二股生态保育运动产生一者是实际的环境保护运动,例如各种污染的防治、动植物的保护等,二者是从形上学、认识论、宇宙论、伦理学等建立生态保育的哲学理论基础,这套理论有人称它为「生态哲学」、「基础生态学」(foundational ecocomy)、「新自然哲学」(new naturalphilosophy)、「大地伦理」(land ethics)等,不过还是以「深层生态学」(deep ecocomy)最为通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12 08: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清池
   
一佛成道,观见法界,草木国土,悉皆成佛

有那一尊佛是草木而成的?说出那尊佛的佛号出来。。。。。

《唯识论》云唯识无境界,明山河、草木皆是心想,心外无别法。

一亿年前的恐龙化石、深埋海底几千尺的石油等等。。。都是你的心想出来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2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情有性
也就是说无情众生都是包括在这宇宙的法性当中,也就是说包括在佛的法身当中
大地山河、花草树木 ...,

『“色心无差别”之理为草木成佛说之基础,』

清池 发表于 28-5-2012 04:15 PM



『“色心无差别”之理为草木成佛说之基础,』之誤會 :

引"色心无差别,说草木而能成佛",为严重误会佛法之语,邪师说法,古今皆然。色心无差别之正义是说色法与心法均是法身如来藏心中之物,均是法身功能所成。何来颠倒佛语而有草木能成佛之说。既然草木有心识而能成佛,试问做此论者家中之电锅能否成佛?牙刷有心识否? 此种邪说,不仅 佛陀早于二乘经典破斥外,更于般若及其他经典说过了 :


....[若有说言,听着摩诃楞伽(经律)。一切种子,悉听贮畜。草木之属,皆有寿命。佛说是已便入涅槃。若有经律作是说者。当知即是魔之所说。]《大般涅槃经》


楞严经》:“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佛陀早己在楞严经中破斥过这种宣说草木有心识而能成佛的人为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生倒知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5-2012 1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5-2012 12:39 AM 编辑

回复 10# 转轮圣王


   
有那一尊佛是草木而成的?说出那尊佛的佛号出来。。。。。


你没有看懂上面的解释,有情的众生因为有识所以能独立成佛,而无情的众生和环境(山河等)没有识所以不能独立成佛,而是依靠有情的众生的成佛而得益。就如当释尊在古印度成佛时,依从释尊的主观,当时的无情的众生和环境(山河等)也得益,所以大地能震动,百花能齐放, 天云能下曼华,等等,这些现象都是依从释尊的成佛而在当时成佛国土的。


一亿年前的恐龙化石、深埋海底几千尺的石油等等。。。都是你的心想出来的吗?

整个宇宙都是假的,没有时空,没有物质,都只是一场梦。。都是众生的业力所化的假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5-2012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5-2012 12:57 AM 编辑

回复 11# WILLIAMLYLE


    『“色心无差别”之理为草木成佛说之基础,』之誤會 :


不,只是你自己的誤會, 草木本身没有识,不能独立成道,而是依靠有修行的有情众生而得道,所以有情的修行者在得道,他的衣物念珠佛牌等才也染有法力, 也因为有草木成佛说之佛理基础,大乘的佛像曼荼罗等(用草木等非情物所做的)在诚心供养后才有法力,不然这些大乘佛教的佛像曼荼罗等就没有供养和感应的佛理基础了。


在最高的三味时,就是体验主客不分的境界,自己与自己的环境是没有主客之分。 也就是说体验法身,整个环境或整个宇宙都是法身所在,没有边际。色心无差别就是说,色代表外在的客观环境,心代表内在的主观环境, 这两者本来就没有分辨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2 0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ILLIAMLYLE




不,只是你自己的誤會, 草木本身没有识,不能独立成道,而是依靠有修行的有情 ...
清池 发表于 29-5-2012 12:48 AM


那麼,你的意思是不是 佛陀說的不正確, 你說的才對 ?

    若有说言,听着摩诃楞伽(经律)。一切种子,悉听贮畜。草木之属,皆有寿命。佛说是已便入涅槃。若有经律作是说者。当知即是魔之所说。]《大般涅槃经》


楞严经》:“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佛陀早己在楞严经中破斥过这种宣说草木有心识而能成佛的人为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生倒知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5-2012 09: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5-2012 09:32 AM 编辑

回复 14# WILLIAMLYLE


    不巧,只是您自己不会解读,自己误会了, 您去问一问各大乘宗派的长老们就会明白些,因为这些长老们都不会不认同在大藏经中的各家(三论,华严,天台,唐密,禅,等)开山祖师和圣者长老们对草木有性草木成佛的这些基本教义。

您上面的经文其实说得很清楚了,草木山河本来没有自我的识,当然不能与有情众生那样能自己修善成圣成佛,
但是这些草木山河还是在同一个宇宙下,他们当然也是依从因果规律和缘起法则的定律。也就是说它们都同在法身里。
但是它们可以受到有情修行者的识的感染力而有一些法益。因为在大乘佛法中的基本教义是色心不二,也就是说得道的修行者和他的周围环境是能融为一的。所以寺庙里的受供养的佛像当中,很多都放了过去高僧的遗物(如头发,舍利,用过的念珠,衣服,经书,等),所以这些佛像有法力,有感应力,有他们的精神力的遗存,续能开度众生。。

也因为这样,佛教各派都有供养舍利的传统,佛教各派都有供养佛像的传统,佛教各派都有供养圣像佛牌的传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2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清池


   
您去问一问各大乘宗派的长老们就会明白些,因为这些长老们都不会不认同在大藏经中的各家


您自己去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5-2012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WILLIAMLYLE

胡說八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5-2012 09: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整个宇宙都是假的,没有时空,没有物质,都只是一场梦。。都是众生的业力所化的假象。。[/quote]

当大家都在说一切都是假的时侯,我们应当回来反问自个儿,这认知是对的吗?真的是如此吗?这不是自欺又欺人的说法吗?

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们应当放弃现今的一切,去寻找一个美好的真实的净土吗?这真实的美好的净土在那呢?是西方净土吗?

既然眼前的都是假的不实的梦幻的,那看不见的遥远的净土是真的吗?!看不见的遥远的净土不是梦幻哦?

眼前是假,未来梦幻世界是真,这是释迦佛说的正知见吗?

即然说一切事物为假象梦幻,我们是要否定自己,否定世间一切事物呢?否定自个儿不会就是逃避现实吗?释迦佛有教我们逃避吗?

我们既然连当下都接受不了,我们肯定能接受未来那所谓美好的净土吗?肯定可接受净土的鸟鸣声吗?你以为那鸟鸣声对你是美好的还是嘈杂的干扰?

我们否定当下,就能找到净土吗?无量光阿弥陀佛光照世间愿大家智慧增长。善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5-2012 09: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30-5-2012 09:19 AM 编辑

回复 18# Guy998


    佛家说说的假谛/俗谛,就是说他们只是暂时的合和体,没有固定的本质,也就是缘起的合和物,
   假也是说那无明的妄心所看的错误的世界观。所以才会说时空是妄心的错觉。
   在佛家,假的相对就是真谛,也就是空谛, 在这层面是没有时空的观念的,

   佛陀也说,他所教导的是中道,也就是中谛, 是假谛和真谛/空谛都是遍边的对宇宙实相的认知。

   净土的教法是大乘权教的一种方便法,在维摩经上就说其实相就是心 净其国土就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5-2012 10: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uy998


    佛家说说的假谛/俗谛,就是说他们只是暂时的合和体,没有固定的本质,也就是缘起的 ...
清池 发表于 30-5-2012 09:13 AM



    善哉!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10-2025 06:56 PM , Processed in 0.15830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