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00|回复: 2

先师意未梦见在, 在那裏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5-2012 0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来这篇贴文的目的,不是在讨论禅宗公案的深奥旨意,而是在比较古文与现代文的差异,各位如有兴趣,请花点时间,耐心将古原文看完,测试一下自己的古文能力。在看完原文后再比对白话翻译后,真是感到古中文与白话文的意思差异怎会这么大,大家自已考一考。

【先师意未梦见在,  在那裏 ?

由于古代与今时言语隔閤, 再加上一般的文字障, 致使阅读古时禅门公案往往漫无头绪. 以下这则公案, 如果能明白几个关链字, 便容易明白其所述意旨. 禅友们务请耐心细看, 就算是不同意白话翻译部份所说, 那便当提升国文程度也是很有意思的,


先师意未梦见在

『天童宏智禅师举:   九峰在石霜作侍者,霜迁化后,众欲请堂中首座接续住持。峰不肯,乃云: 「待某甲问过,若会先师意,如先师侍奉。」 遂问: 「先师道」: 『休去歇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一条白练去。且道: 明什么边事?

座云: 『明一色边事』。 峰云: 『恁么,则未会先师意在。』, 座云: 『 尔不肯我哪? 装香来 ! 』, 座乃焚香云: 「我若不会先师意,香烟起处,脱去不得。」, 言讫,便坐脱。

峰乃抚其背云: 「坐脱立亡则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宏智禅师〕颂曰: 石霜一宗亲传九峰,香烟脱去正脉难通,月巢鹤作千年梦,雪屋人迷一色功。坐断十方犹点额,密移一步看飞龙。… 《宏智禅师广录》卷二. 』


以上就是天童宏智禅师對這則公案的开示,但因古时言语时隔千年,后人因字句意思使用不同加上对文字忍耐力的不足, 不但看不明白而且很容易误会,如今有语译如下,有兴趣的朋友參考看看:



天童宏智禅师举示一件公案说:

【九峰道虔禅师在石霜庆诸禅师座下当侍者,石霜禅师迁化入灭以后,大众想要请堂中首座接续石霜的住持位予,侍者九峰禅师不肯,所以就说: 「且等我问他悟了没有再说,如果他会得先师开悟之真意,我将会如同侍奉先师一样的侍奉他。」于是, 就去问首座: 「石霜先师曾经说道: 『把六尘万法休去歇去,一念万年而都不改变去,犹如寒灰枯木一般没有一丝一毫的苦乐之情去,就像是一条白练那样前后都没有丝毫改变去。』 且道: 石霜先师这些话,说的是什么样的境界? 是在说什么 ? 」

这位首座就答覆说: 「这是让我们明白一念不生境界(一色) 的事情 (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

九峰禅师听了就说道: 「若是如此,那你根本就没有体会到先师石霜禅师的真正意旨。」

首座说: 「你不肯定我哪? 装香来!〔我证明给你看〕」. 座焚香时就说 : 「我如果真的没有体会到先师的真实意旨,那么香烟上的火灭了,香烟接著生起的时候,我就无法脱去。」 刚才讲完话,香烟上的火刚刚熄了,香烟即将出生时,首座便坐著捨寿了。

九峰道虔禅师见他走了,就抚摩首座的背, 并且说道: 「坐脱立亡的功夫,你算是有了,可是先师石霜禅师证悟的真实意旨,你首座就算是作梦,也还是梦不到的。」】

天童宏智禅师举说这个公案以后,就作了一首颂说: 石霜禅师这一宗的法脉,亲自传给了九峰道虔,首座纵使能在香烟生起之前就坐脱了去,其实禅门正脉他还是很难通得过的。

自远古就一直存在著的月亮里面的鸟巢中那只鹤一直都是一念不生的,可是牠如今还是正在作千年之梦,仍然没有醒觉过来,住在雪屋里的人们,到现在还是沉迷于一念不生的一色功夫中。 我宏智正觉为你们大家说了吧: 即使你这个一念不生, 一色的功夫非常的好, 能够坐断十方善知识的舌头,其实仍然是像鲤鱼一样无法跳过龙门,仍然会被点额而退回来的,假使真的想悟入的话,我劝你们:不妨把你的脚隐密的移一步,就可以看到鲤鱼变成的飞龙了。

: 古来相传鲤鱼长大后,如果想要变为飞天之龙,就会游向龙门,如果能够一跃而过,就会变成龙身而向天空飞去。如果跳不过去,就会被天人在额头上点一个红点作记号,表示牠已经到龙门考验过了,以后没有机会再跳龙门了。 由此可见,天童宏智的证境,其实并不是一念不生的境界相。

以上, 供大德们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5-2012 0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来这篇贴文的目的,不是在讨论禅宗公案的深奥旨意,而是在比较古文与现代文的差异,各位如有兴趣,请花点 ...
WILLIAMLYLE 发表于 21-5-2012 02:23 AM


坐脱立亡:

又名坐化,于端坐中迁化。能坐脱立亡者,必依四禅以上之定力,提前舍报;虽能于死自由,但却不能于生自在,不能解脱生死,三界之一念无明未断尽故、未证无生忍,无有般若智慧故,若唯依四禅以上之定力而坐脱立亡者,于未来世仍不能出三界之生死,亦不能随愿往生佛国净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5-2012 0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坐脱立亡:又名坐化,于端坐中迁化。能坐脱立亡者,必依四禅以上之定力,提前舍报;虽能于死自由,但却 ...
WILLIAMLYLE 发表于 21-5-2012 02:25 AM



老帖子,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
 
卧轮有伎俩  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  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  菩提作么长
』」

卧轮禅师以断掉妄想为证悟菩提, 六祖闻后便开示:这是没有证悟自心如来的人所说的话,如若依此「断掉妄想」为禅修,则是加深系缚、障碍开悟。所以这些是误解了「禅」。随后六祖则开示在不断妄想、依境而起的念头之当下,就有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之自心如来。所以禅乃是在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之间去寻觅本来面目 – 自心如来藏,而不是在断妄想上用心。

当然,在参禅寻觅自心 – 如来藏之时,因心专注而发起定力,然而这定力并不是「禅」的标的,而是条件。若妄念纷飞,心则太粗,根本无法参究;当正知见具足之后,专注参禅之时,妄念自然不起,定力随增,心则转细,方能于缘熟之时一念相应,而亲见自己未生前之本来面目也。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1:「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開示我們說纵然能够灭掉所有见闻觉知,而住于心一境中,这仍然是意识分别定境中寂静法尘的境界,仍然不是禅宗开悟明心的境界。

《大乘起信论》卷1:「如凡夫人,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

圣 马鸣菩萨也破斥过以定为禅,在前一念起于烦恼,而在下一念加以制伏,另烦恼不出生;这样的境界在世俗人中虽然能称为觉悟,其实这在佛门中根本就不是开悟。因为这些「以定为禅」这样的修行,无法证得自心 – 如来藏故。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

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

所以 六祖大师就破斥过这样的知是,他们把妄想灭掉而不让妄想再出生,这叫作「将灭止生」,是为外道法。而禅宗所证悟之标的乃是无始以来本来就在、从来没有出生过的自心如来藏,尽未来际也都不会灭,所以是真正的「不生不灭」。所以这些误认「以定为禅」的修行,正是 六祖所破斥的外道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10-2025 04:39 AM , Processed in 0.96876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