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61|回复: 1

《坛经》行由品之”莫轻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2-2011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第一论坛 于 1-12-2011 02:08 PM 编辑

生命平等

    生命平等——诸法缘生 其性本空
    【经文】
    惠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惠能曰:“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

    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惠能闻己,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稀有!”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惠能说:“我也想诵诵这个偈子,结个来生缘。上人哪,我来这踏碓八个月了,还没到过堂前。我又不认识路,麻烦上人引领我到堂前拜读。”童子就引他至偈前礼拜。惠能又说:“我不认字,再麻烦你帮我读读。”

【注解】“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江州”是现在的九江,《琵琶行》里面有“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句子,那首诗就是白居易在九江所作。“别驾”是个官名,他姓张,叫“张日用”。


    “惠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

他便高声读,惠能听已,马上就说:“我也有一个偈子,‘望别驾为书’”,请别驾帮我写出来。

    “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稀有!’”

张日用说:“呵,你作偈子真是稀有!”他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

    “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惠能大师的智慧真是机锋大利,立刻说“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六祖从听闻人家诵《金刚经》,一直到初见五祖,二见五祖,接下来就要三见五祖了,他出言下语,句句都没有离开佛法,没有离开“自心自性”。所以他教育人也好、阐述自己的见地也好,都是单刀直入,不留余物。就像《永嘉证道歌》里所说:“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惠能说:“欲学无上菩提”,想要修学无上的菩提之本,“不得轻于初学”。为什么呢?“下下人有上上智”啊!六祖大师本人就是这样一个最出色的代表。“上上人有没意智”,我们也看到很多所谓的“上上人”,那些聪明人,像神秀,作为上座弟子,领众熏修,带领一千多个人,应该是聪明人,但是他却不明白这个无上的自心之法。在现实生 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的所谓学业有成之类的人,实际上他只是聪明,并没有智慧,所以叫“没意智”。

    “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轻人就有无量无边罪。释迦牟尼佛前生的一生中曾经作过常不轻菩萨。他因为明白了一切众生皆具备如来智慧德相,所以对待任何一个人都说:“啊,你是未来的佛,我不敢轻视于汝。”别人以为他是傻瓜,但是他一直就这样奉行下去。大家可以好好地看一下《法华经》里面的常不轻菩萨品。

    所以轻人就有无量无边的罪,真是这样。我们不知道眼前这个人是什么样的来历(他的本记),也就是说,我们并不知道他是哪个国土的菩萨、罗汉来应化在我们这个人间的,他只不过显现一种我们瞧不上的方式,而我们轻视他,那真是有无量无边罪。就算他是一个普通的人,我们轻视他,罪过也是无量无边的。因为作为一个生命,仅仅只是作为一个生命来讲,生命本身,跟学位、财产、地位、才华、修养等是不相关的。那些都是生命过程中的附属品。生命本身,人和人,人和其他任何的有情生命,乃至人和自然的宇宙万物,都是平等的。为什么都是平等的?因为我们都是从诸法缘起而生,本性皆空,都在无常无我的自然法则之中,按着自己的业力,而变动、波动的。从生命的本体来讲,大家都是平等的,因此不可以轻视任何人,轻视就有罪。在《百法明门论》中也讲到这种轻慢之罪: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等这都是罪,所以说学佛之人要避免这个慢,千万不要有一种贡高我慢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2-2011 0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慧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注解】

1.江州别驾:江州 - 今湖北旧武昌府及江西省。别驾 - 为州刺史之佐吏。
2.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圆觉经普眼章》当知菩萨。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
3.下下人有上上智:最下之人,往往发生有最上之智识。上上人有没意智。言最上之人往往埋没其智慧。
4.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无量,多大至不可以计量也;无边,广大无边际也。《法华经》常不轻品:轻贱我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

【鉴赏】

   《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记载:过去世有威音王如来,在佛的像法时期,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有一位菩萨比丘,他见到出家或者在家的男女四众,都一律礼拜赞叹而不敢轻慢。菩萨这么做,甚至于被人笑骂侮辱,他也不在乎,我行我素,于是人们都称他作:常不轻菩萨。
六祖在黄梅八个月被人轻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六祖于此期间乃是真参实学,他称呼童子为“上人”,是常不轻菩萨无异。能受众人轻贱而无改其平等慈悲清净心,正是实践受持《金刚般若》,消业障,证菩提的身教示范。

《金刚经》: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可见,有无上智慧的人都不是那些轻视他人的人,甚至对年龄比自己小,或者地位不如自己的人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坛经》中的这些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与宗旨,无不给我们后世人以惊醒作用。自以为高尚,学识渊博的人,通常会被“知识”、“学识”冲昏了头脑,以至于他们忽视了那些“下下人”的智慧,埋没了自我的本心真性。佛、菩萨无时无刻不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唯有“处下”才能更好的“驭上”,柔弱胜刚强,不追求成为生活上的强者,但追求生活上的智者,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这世间上的一切事物。用一颗“分辨心”和“差别心”去看待一切的话,只会导致自我精神与人格的分裂,最终而不得自由,更不会修到“无上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10-2025 11:06 AM , Processed in 0.52405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