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56|回复: 2

阿含经节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5-5-2010 10: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阿含心品多界经第十》

佛陀对阿难尊者说:“阿难,凡已亲见正法者还会再去相信卜卦、问事吉、凶者,绝无可能;但凡夫相信卜卦、问事吉、凶者,这是一定会有的现象。
阿难,凡已亲见正法者还会因心中的痛苦或烦恼再去询问沙门、梵志卜问吉凶相应,以此为真者,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但凡夫就很有可能如此。
阿难,凡已亲见正法者产生极重的痛苦,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思,不可念,甚至因此断送性命,如果还会舍离从内心去探求灭苦之道,反而向心外求法,去学习外道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语,以此祈求令我脱离痛苦,这种行径反而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已亲见正法者绝不可能如此;但凡夫就有可能会这么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5-2010 10: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阿含舍梨子相应品》第三十一篇

佛陀说:“诸位贤者,什么是正命?就是圣弟子念苦是苦时,念习(集,苦之因)是习(集),念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自身一切举止,或学习念诸行,或正见诸行所导致的灾患,或正见涅盘止息,或无执着正念现观善心解脱时,在此过程中不以非理乞求,不心怀多欲,不贪无厌足,不以种种法术、咒语谋生,只以正法求取衣服,不以非法(种种法术、咒语谋生),只以正法乞求饮食、床座,这就是名正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5-2010 10: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增一阿含经》第四十一卷之二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尊者那伽波罗驻锡在鹿野城中。当时有一位年迈的婆罗门,与尊者小时候是旧识,来到尊者驻锡的地方,与尊者互相问候过,便坐在一旁。
老婆罗门感叹地说:“你现在的喜乐是所有的喜乐中最高的喜乐。”
尊者问:“你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老婆罗门难过地说:“在过去的七天中,我的七个儿子都死掉了,他们个个勇猛健壮,聪明智慧无人能及。
接着,在过去的六天里,我的十二名员工遭遇无常,他们平时努力工作,从不偷懒。
最近这五天,我的四名兄弟也相继过世,他们生前对各种技能,无不精通。
最近四天,我的双亲也往生了,他们已高达百岁,舍我离开人间。
近三日,我的两名妻妾也去逝了,他们天生丽质,世间稀有。
还有家中八窖所珍藏的珍宝,在昨天竟然也不知去向。
像我今天所遭受的苦恼,根本无法计量。而尊者您今天能够远离这些忧患,以正法自娱,所以我才会说你现在的喜乐是所有的喜乐中最高的喜乐。”
尊者听后便问:“你是婆罗门,为什么不以法术使他们远离死亡呢?”
老婆罗门说:“其实我早已用尽各种方法,求愿他们不死,使我免于丧财。我不但行善布施,作种种功德,回向求愿。此外,我还祭祀诸天,供养诸长老梵志,拥护诸神,诵遍各种咒术,还瞻视星宿,和合药草,又以种种美食布施救济穷困,反正我能做的、该做的,都已尽力去做了,但还是不能使他们免于一死。”
尊者说:“就算是和合药草,又以种种美食布施救济穷困,再以各种咒术加持,只要无常一到,仍然不能使人免于一死。
就算你斋戒沐浴,以香花供养诸天,祈祷他们免于一死,一样是不能如愿。
就算供养诸长老梵志,努力修持梵行,以此回向使他们免于一死,无常一到,一样还是不能如愿。”
老婆罗门便问:“既然如此,我该怎么做才能够解脱我现在的苦恼?”
尊者回答:“无明、贪爱、执取就是你痛苦的来源,它们会使你产生各种苦恼忧患,只有灭除渴爱,达到无余涅盘,便能够从此不再承受这些苦恼的煎熬与逼迫。”【注:苦→集→灭→道】
老婆罗门说:“我年纪虽大,但在解脱道上尚属幼稚,我愿意听你的建议,出家学习解脱之道,使我今后不再承受这些痛苦。”
  这时尊者便授与老婆罗门三衣,使他出家,求取灭苦之道。尊者对老婆罗门说:“比丘,你应当从头到脚开始,先学习四念处的第一项【身身观念处】,去观察思惟发、毛、爪、齿、身体、皮肉、骨髓、肠胃等这些身上的东西是从何而来,它们又将归向何处?
  比丘啊,就是这样去正思惟,不要再浪费时间去忧念世间的苦恼。你应当在观察思惟毛孔的缘起缘灭时,去领悟四圣谛,没多久你就能证得法眼净【注:初果】。
  当你一一观察思惟毛孔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都是缘生缘灭,这就是世间的实相,既然无常像闪电一般,那么世间的恩爱及荣华富贵就不值得我们去贪恋,所以在布施时,应该行解脱施,求愿趋向涅盘。”
老比丘剃除了须发,坚定解脱的信念,听从尊者的教导,在悠闲安静的地方,以身念处为业处,如理思惟。由于老比丘努力修持,再加上清净的梵行,没多久他便能如实地自知自证:“我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这时,老比丘已是一位阿罗汉。
有一位天神,前世是老比丘的旧识,知道老比丘已经成为阿罗汉,便来到尊者的地方,在虚空中随喜赞叹:“老比丘获得具足戒后,能在悠闲安静的地方修行灭苦之道,使内心不再有任何的染着,已灭除了导致忧悲苦恼的罪恶渊薮。”
接着便洒下天上的花朵作为礼敬供养那伽婆罗尊者及老比丘,随后便消失在空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7-2025 09:35 AM , Processed in 0.12617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