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45|回复: 1
|
飛天,與道同行(散文二章)
[复制链接]
|
|
飛天
一夜噩夢,後遺症在清晨起床後顯得特別明顯,想要在睡個回籠覺卻突覺心煩意亂,無可奈何之下唯有抄起外衣到外邊走走。。。
沒有任何目的,沒有任何方向,只想讓早晨的溫暖驅走内心的煩躁不安。。。
或許是慣性吧,走着走着兩只腳便踏進了大學圖書館裏。驟眼望去,只看見一大群學生在理頭苦讀,舘裏雖然還是一如往昔的平靜,但在這逼近年中考的時分,我似乎能夠感覺到大家心裏面那一絲絲的不安。。
在這種氣氛之下,我仍然是提不起心情念書,爲了不驚擾到正在努力的人群,我唯有把自己藏身在無人問津的宗教書籍區内。。
可能是偶然吧,一本橘黃色的老舊畫冊牢牢的抓住了我的目光,如果沒有估計錯誤的話,這一本書大概已經有多年不曾被人翻閲,能在這樣的早晨和它相遇,也許也算得上是一種緣分。。。
這是一本記載着佛教藝術品的書籍,一打開硬皮封套,迎面而來的便是一大幅的敦煌石窟壁畫,图中畫的是楞枷經裏提過的三千大世界,畫裏不止有諸佛菩薩和大阿羅漢,其中也包含了飛天。
飛天,是佛教中天界司樂之神,以香爲食,不近酒肉,每当諸佛举行法會,她們便凌空飞舞,抛灑鮮花,以作歌舞。故又稱爲香神,樂神或者香音神。
那是佛家最登峰造極的藝術,是一種完完全全彻底的驚艳,雖然畫像裏的飛天都赤裸上半身,但卻令人不敢有絲毫的遐想和亵渎。。。。
在品茗敦煌壁畫的同時,我發現了編輯留下的一段佛偈。。。
他說:“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
我並不十分了解内裏所潛藏的智慧。。
但我還是隱約在這段偈和畫之中領悟出一個道理。。
畫中飛天,信手散花。。
仿佛就像是在提醒着看畫的凡人。。
眼前所見,未必真實。。
縱然花瓣似雨,但又何嘗降落到人間。。
一切花色香皆是虛空幻化。。
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婆娑世界,本來即是遗憾,
但若世間無遗憾。。
我們又怎麽能體驗幸福的喜悅??
很多人只知道佛菩薩法相莊嚴乃是因爲佛法之力。。
但卻不知道莊嚴背後藏的卻是心懷慈悲。。。
正如禪學常說的“不動心,何以知曉他人之心,不入苦,何以明瞭他人之苦”
數千年前的北魏和隋唐畫匠,遠離繁華的家鄉,來到萬里黃沙的敦煌。。
他們長期躲在不見天日的石窟裏,為的就是要把佛菩薩的個別法相展示給世人。。
就像畫裏的飛天一樣,奏樂散花以歌頌諸佛。。
有一個虔誠的畫匠問佛:弟子該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笑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曾幾何時,我也恰如你般天真。。。。
畫匠終于頓悟。。
他畫飛天,同時自己也是飛天。。
不用身處須彌佛國。。
只要心存自在,人間處處已是淨土^^
飛天畫像
飛天畫像
[ 本帖最后由 須彌 于 6-5-2009 01:19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5-2009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與道同行
日出日落,方生方滅
大地上有無數生命的出現
亦有無數生命的消失
所有的生命都在奔奔波波
處在同一個循環裏面
我們因何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我不知道
不過曾經聼人說過
這個世界真的很美妙
他說,知之好不如用之好
用之好就不如樂之好云云
就好像一條路一樣
你以爲已經道達終點
但其實,也只是另一個起點而已。。。。摘自TVB電視劇《太極》
《後語》
我在兩個星期以前就已經看完這套電視劇,在結局篇的最後一幕裏,我聽見了這一段對白,它使我深深的陷入了思潮之中。其實,在兩個星期以前,我早已經想把對這一段對白的想法寫下,但始終不太明白其潛藏的真正含義,所以遲遲不能下筆。直到今天淩晨,五點五十一分,我望着戶外的日出晨曦,仿佛突然頓悟,雖然很眼困,但仍然覺得有必要打開電腦,把我此刻領悟的點點滴滴,用文字記下。
上述對白所環繞的主題,是無限廣闊的,它可以是無限大,也可以是無限小,大可以大至天地萬物,小也可以小至芥子微塵,總體上來説,以一個“道”字,就能完全概括裏面所帶有的訊息。「道」是一切天地萬物的本源,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在所有哲學和宗教裏,“道”都代表了「終極真理」。《道德經》第一章一開始就寫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由於人類知識的局限性,我們所說的道都只是真正道的一部分,無法窺見道的全貌,故無法反映道的本質。例如我們說這是一座雕像,可那只是我們的說法,它是什麼呢?是一堆木頭?還是一堆原子?所有的看法,其實都只反映了它的一個側面。正因為「道」本身是不可言說,所以老子在《道德經》後來寫道:「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也就是說:「這個“道”字雖然不貼切,但我(老子)還是先把這個終極真理叫作“道”好了」。
天地萬物都有自己的“道”,而這種種的“道”,就是爲了證明萬物為何存在的原因。在這個世界上,所有東西的“道”都是相生相剋的,就像是青草存在的道在於抓緊土壤,不讓其流失,而土壤存在的道則在於孕育包括青草在内的所有生命。這證明了無論是處在互助的關係裏,亦或者是對立的層面上,一草一木,其實都只是爲了另一方的存在而存在。我們人也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想去參悟它,也就只有透過我們自己的人生經驗,從每一次人生的低谷和巔峰,去尋找一個平衡點,然後才能明確的定位自己該朝向的道路,該翺翔的天空。
人生總是峰回路轉,就和水一樣,靜時平如處子,動時則波濤洶湧,冷時會形成固體,暖時卻繼續細水長流,它可以讓船泛舟水上,也可以讓船一瞬間沉沒無蹤。所以,不要嘗試去征服水,但嘗試隨著水的流向去轉動它,去卸開它所帶來的阻力,最後轉而去擁抱它。人總是喜歡爲難自己,要知道阻力的存在是必然的,橫衝直撞的話,也就只會把自己搞得傷痕累累,但如果嘗試改變方向,順著大勢而行的話,阻力往往就會消失無蹤,到了這個階段,能否成功去征服。。。似乎已是次要。
人世間最柔軟的莫過於水,不同的容器能使水產生不同的形貌,在海里的水展現的是巨浪滔天,在湖裏的水卻剛剛相反,表現得永遠都平靜如畫,而當水的容量到達某一個飽和狀態時,它就會順勢卸出,但只要容器還在,水始終還是會保留它一往如昔的形態。而命運的詮釋,恰好也和水帶有相同的特性,而共同點就在兩者都是起伏不定。命運所帶來的壓力,並沒有一定的形態,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永遠都在運行,無一刻靜止。佛家有云“衆生百態”,說的就是每一個人都擁有與別人不一樣的内心世界,這恰好反映了每一個人的内心,都是一個個不同的容器,當命運所帶來的壓力,到達一個頂峰的時候,人就該像水一樣,不要特意去壓抑它,要學着去釋放,學着順勢卸去壓力所帶來的痛苦,也只有這樣,你才仍舊是你自己。拼命壓抑的話,内心的壓力縂有一天會突然引爆,在那個時候,你就只能成爲一個被壓力所扭曲的怪物,同時間,你也很難在恢復自我了。
生命是有規律的,每一天都會有無數生命的誕生,同時也會有無數生命的消失,所有的生命,其實都在同一個循環裏奔奔波波,就如日出日落,宇宙星辰一樣,從來都是光芒耀目的登場,然後平靜如昔的消失,周而復始,生生不息。人生的路其實也一樣,你以爲它已經到達終點,但其實,它也只是另一段生命旅程的起點而已。因此,在面對命運和人生的挑戰時,最好能以一顆平常心去面對,若能做到不爭不勝,不丟不頂,你就能從容的去應對每一次的難關,到了那個時候,人世間就在也沒有什麽能夠讓你覺得苦惱,因爲你已經學會放開心靈的包袱,甚至卸去包袱,轉而學會包容一切,真真正正的去領悟生命的真諦。
上述的一切,其實也都只是在下的一點小小看法,完全不能稱得上是悟道,若是勉強要去形容,在下的見解就如同于浩瀚宇宙裏的塵埃一樣,實在是微不足道,不直一談。。。
在文章結束之前,為大家衷心的送上這兩句話。。。
“莫問前塵往事,但求今生無悔”
但願大家,再往後的日子裏,都能抛開過往的包袱,漫步人生路。。。共勉之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