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34|回复: 3
|
《昏蹶》个人理念之N
[复制链接]
|
|
主持大典后,下台阶时,左方突然传来个熟悉的声音。转头处,但见那人阳光笑脸,对我伸出手来。
但这时耳际突然静得响起尖锐的鸣声,眼前起了万万金白色的亮点。定下神时,只能淡淡地说:“对不起,我不是很认得你了。”
漠然转身,和随从前进的时候,我知道那人仍会呆在那里些时。之后,我登上了乌亮的华车,不一会儿也就到了家门。于是,
我静静地下了车,
推推比肩略宽的门,
一直前进,
过了庁堂,
一步步登上了笔直的阶梯,
渐看到白亮的天空,
出现在前方直廊尽处的门外。
往前直行,
过了门,
来到了宽阔的木阳台。
站在种满花草的栏前,
便见前方向下伸展的嫩草斜坡后,
树林的后方,
左侧露出了远处蓝色的海湾
和其背后,
自湾头向右,
绵延不绝,
蓝蓝而平远的山峦。
转而右,
左手柱杖,
右手轻拂着栏上的花叶,
白色的,
桃红色的花瓣,
缓缓移步。
一阵中强的风,
自前方来,
吹得前右斜方的树
和这栏上的花叶,
同时鼓动着,
瑟瑟作响;
而黑色外衣的衣角
和贝雷帽未能罩住的发鬓,
也被吹得向后略略飘动。
静静等候,
风过的同时,
我听到身后丈许,
左后方门口处,
平稳的脚步声突然止住了。
缓缓向左转半身,
慵懒地望着C君,说:
“这些年来人见得多了,
实在记不得那么多呢!”
说完,
回过头来,又是一手弄着栏上的花叶。
这时,身后传来这么一句话——
“人你当然是见多了,
但那个人你肯定记得,
因为你一直爱着的就是那个人。”
听到这话,但记得
突然,
眼前都是绿、白、黑色相间的
竖线条、
斜线和
横线条,
又听到一声响,
像是手杖叩击木地板,
亦或是瓷钵鸣响的清脆声。
左眼前是花床,
(理念约在2002年前后完成)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1-6-2008 02:48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6-2008 1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理念概述:
所受影响——中国山水画
画中山水非真山水。以此作二度的引伸,第一度,这是“场境格局”的创造,山水以外必定还有其它场境——于是,个人开始“拓朴室內画”和“庭园画”。庭园画中,画中庭园不是真庭园,在拓朴室內画中,人物在房內的活动上下內外角度没有一定。爱怎样就怎样,可以多样同时出现。有时也结合“庭园”,成了一种奇诡的局面。
同样的理念,以逻辑对映和引伸到其它艺术,就是二度。在感的呈现上,画有只能呈现一个视觉面的限制,不能变換,要变时惟有用文字声影来呈现。但我既不要长长的一部电影,又不要写小说,甚至不写散文,要的就只是那一两幕,那一两段,而所有想呈现的其实也只有那一些,更重要的是同时还要有针对隐性的心理意识和理哲逻辑的保存和描写,所以弃掉所有不想写和不要人家看的段落,就只写那一段“东西”。
这样,它既可以是诗,也可以不是,当它不是诗时,它也不是别的东西。目前这种写法我只用现代文字,不用古文(不合适)。
1)决不描真事,完全脱离历史、经验和事实的限制。理想和幻想坐大。
2)注重描绘格局。重视方位、动向和事情的先后的精确性,不可和理想或幻想有差,重视心理格局的保持。
3)脫离格式和篇幅的限制,注重导入背景,及限制读者心理视野,即“场”的设定。像散文不是散文,似诗又不是诗。却也因而自动破开一个文体格局。“诗必精炼”的关念其实还在,只是规模及局部浓度发生深浅变化。“入诗而出诗”“出诗而复入诗”,重的是“线”和之前提过的“场”。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2-6-2008 09:22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2-6-2008 06: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1-11-2008 06: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有自己坚持的人,不过期盼你的古诗。。。虽然不那么实际啦。老大,看 你写的东西有种害怕的感觉,应该是你的坚决吧。。。
是我太敏感吧,呵呵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